① 「自然經濟解體」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中國近代商品經濟發展,從而逐漸瓦解自然經濟的過程。由於經營規模狹小,缺乏積累和儲備的能力,經不起風吹浪打。在遭受嚴重自然災害,封建地主階級的沉重的租賦和徭役、商人和高利貸者的盤剝,以及封建地主的兼並等條件下,又經常出現兩極分化。
除了少數人因生產條件比較優越、家庭生活負擔較輕,或適逢市場有利的情況,可以發財致富外,多數人往往陷於貧困和破產。
自然經濟解體的主要表現
家庭手工業棉紡織業的破產及其與農業分離。男耕女織,小農業與家庭手工業棉紡織業的結合是自然經濟的主要形式,也是封建制度的基礎。
鴉片戰爭之後,資本主義國家依靠侵略特權的保護和機器工業品質優價廉的競爭優勢,輸華商品比戰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紡織品占總價值的70%。原「衣被天下」的東南沿海,一些專以紡織為業的農村因而受到很大沖擊。家庭手工棉紡織業的逐漸破產,造成耕、織分離,這是自然經濟解體的重大標志。
農產品商品化的發展。鴉片戰爭後,外國商人還從中國大量收購農、副、土、特產品。其中以絲、茶為大宗。中國絲、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國內絲、茶的生產發展。外商操縱中國絲、茶的出口貿易,使中國的絲、茶生產服務於資本主義市場的需要,並日益商品化。
這種農產品商品化的趨勢,誘使土地所有者改變農業生產的目的,不得不面對農產品市場,調整種植結構以增加收入。生產目的的調整,從根本上改變了自然經濟的性質,為自然經濟的解體敲響了喪鍾。
② 中國自然經濟開始瓦解以及完全瓦解的標志是什麼倆者時間分別是什麼時候
1、中國自然經濟開始瓦解的標志——中國手工棉紡織業衰敗;時間:鴉片戰爭後
2、中國中國自然經濟完全瓦解的標志——社會主義三大改造;時間:1956年
中國自然經濟解體特點:
中國自然經濟解體的動力主要來自外國資本主義軍事侵略、傾銷商品、掠奪原料的沖擊,帶有強制性。自然經濟解體的速度,在國內發展不平衡,資本主義入侵較早的沿海、沿江及交通、商業比較發達的地區,解體的速度較快,邊遠地區和經濟落後地區解體的速度比較慢。中國自然經濟解體不是商品經濟成熟發展的結果,在解體過程中一直沒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經濟體制。
③ 自然經濟解體是什麼意思什麼事解體
自然經濟(Natural Economy)簡單地講就是自給自足的經濟,沒有商品交換。它指生產是為了直接滿足生產者個人或經濟單位的需要,而不是為了交換的經濟形式。 自然經濟,商品經濟的對立面,私有制經濟的一種表現。是存在於市場范圍比較小的一種經濟形態,是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和社會分工不發達的產物。該種經濟形態占統治地位的持續時間涵蓋原始社會、封建社會以及早期的資本主義社會與半殖民半封建社會。從明代開始,手工作坊的出現,漸漸出現了私有經濟,但是這是非常初級的私有經濟,而慢慢的發展到了清朝,大批外國人在中國辦廠,於是市場經濟就漸漸容入中國,徹底打破了中國原有的自然經濟,到了清朝末期,中國的自然經濟徹底崩潰,市場經濟逐漸取代原有的自然經濟,成為中國主導的經濟體系!解體的意思就是原先自然經濟的秩序被打破,逐漸消亡,不復存在了。
④ 什麼叫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主要經濟形式,也是中國封建剝削制度的基礎。中國自然經濟的解體,是從鴉片戰爭以後開始的。第一次鴉片戰爭後的一個時期,中國的自然經濟結構曾對外國資本主義的商品侵略進行過頑強的抵抗。但是,這種抵抗只能延緩外國資本主義商品在中國傾銷的增長和自然經濟的解體過程。因為小生產競爭不過機器生產,先進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征服落後的封建主義生產方式,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
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隨著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獲得了更多的特權,同時,由於東西海上交通條件的變化及產業革命在一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完成等,都加強了外國資本主義商品對中國自然經濟的競爭力,從而加速了中國自然經濟的解體的進程。所以自咸豐末年起,中國的自然經濟一步一步地走上了解體的道路。
這種解體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外國機制棉紡織商品的傾銷,導致城鄉家庭手工棉紡織業的衰落而與農業分離;另一方面是外國資本加強對中國原料的掠奪,使中國農村商品生產迅速發展。
⑤ 中國自然經濟的瓦解
一、中國自然經濟解體的原因�
首先,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的出現是自然經濟解體的歷史原因。明清時期在中國封建社會內部商品經濟的發展,已經孕育著資本主義生關系的萌芽,這種新的經濟形態緩慢地侵蝕著封建經濟的軀體,如果沒有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中國也將緩慢地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其次,近代西方資本主義入侵是中國自然經濟解體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鴉片戰爭以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利用不平等條約所取得的特權,瘋狂地向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把中國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逐步解體。再次,國內市場的不斷擴大是自然經濟解體的前提條件。鴉片戰爭後,中國的商品經濟得到史無前例的發展,商業流通空前活躍,國內市場的擴大,特別是手工業品和農產品在流通中的比例加大,不斷促使農業生產由自給自足走向商品化。另外,人們商品意識的增強,重農抑商、重義輕利觀念的改變,交通事業的發展使城鄉經濟聯系加強,等等,也是促使自然經濟解體的因素。�
二、中國自然經濟解體的表現�
首先,中國傳統的家庭手工業棉紡織業走向衰落並且與農業分離,即「織」與「耕」分離。「男耕女織」即個體農業與家庭手工業相結合是封建自然經濟的主要形式,也是封建制度的基礎。鴉片戰爭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依靠侵略所取得的特權和機器產品質優價廉的優勢,大量傾銷商品,輸華商品比戰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紡織品佔到70%。「衣被天下」的東南沿海的一些專以紡織為業的鄉村受到很大沖擊,「松江布市消減大半」,家庭手工棉紡織業的逐漸破產,造成織與耕的分離,這是封建自然經濟解體的重要標志。其次,農業生產進一步商品化。鴉片戰爭後,外國商人從中國大量收購農、副、土、特產品,其中以絲、茶為大宗。中國絲、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國內絲、茶生產的發展。外商操縱著中國絲、茶的出口貿易,使中國的絲、茶生產服務於世界資本主義市場的需要,並日益商品化。農產品商品化的趨勢,誘使土地所有者改變農業生產的目的,不得不面對農產品市場,調整種植結構,以增加收入,這為自然經濟解體敲響了喪鍾。�
三、中國自然經濟解體的特點�
中國自然經濟解體的動力主要來自外國資本主義軍事侵略、傾銷商品、掠奪原料的沖擊,帶有強制性。自然經濟解體的速度,在國內發展不平衡,資本主義入侵較早的沿海、沿江及交通、商業比較發達的地區,解體的速度較快,邊遠地區和經濟落後地區解體的速度比較慢。中國自然經濟解體不是商品經濟成熟發展的結果,在解體過程中一直沒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經濟體制。�
四、中國自然經濟解體的影響�
中國自然經濟的解體,促進了中國由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的轉變,是歷史的進步。首先,自然經濟是封建統治的經濟基礎,它的解體必然沖擊封建制度,有利於瓦解晚清政府和北洋軍閥政府的反動統治。其次,自然經濟的解體為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准備了商品市場、勞動力市場,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第三,自然經濟的解體也使中國的社會生活、思想文化發生巨大變化。
⑥ 中國自然經濟瓦解的實質是什麼
實質是自給自主的經濟體制找到了瓦解。自然經濟的基本特徵是自給自足,即自己生產自己消費,商品交換很少。在封建社會自然經濟是以小農經濟的方式出現的,也就是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男耕女織,自給自足。鴉片戰爭後,中國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但還是大量存在,特別是內地農村主要還是自然經濟。新中國成立後,自然經濟也還在延續,但在1956年底對農業、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後,農業生產不再以家庭為單位,而基本上是以合作社為單位,農業生產的目的也不是自給自足了,而是適應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需要,所以,到此,中國的自然經濟完全解體了。當然,說自然經濟完全解體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是針對大多數地區而言的,因為中國幅員廣闊,在少數邊遠地區自然經濟還是存在的。
⑦ 為什麼說自然經濟的瓦解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
自然經濟的瓦解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勞動力等因素,自然經濟就是傳統的農耕經濟,它的瓦解將更多的勞動力從田間地頭解放出來,當然能為其他經濟形式提供勞動力.自然經濟即指農業,農民被從土地中解放出來,無事可做,就成為了限制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