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江西哪個城市光靠旅遊收入就達1820億元
在眾多省份中,江西似乎顯得格外低調,雖然經濟比不上華東沿海大省,江西在國家少投資,各種環江西圈的壓力下,突飛猛進、與日俱進。在2020年第一季度進出口增速一躍成為全國第一,而且鄉村建設日新月異。其第一大城市南昌也是奮起直追,成為也是中國華東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長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
而且最牛的是婺源全縣都是3A景區,這也在全國是獨一份。還有知名5A級景區三清山,是全國著名的道教名山,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還有世界地質公園、國家自然遺產等眾多名譽,在全國具有很高的知名高難度。而且三清山口碑非常好,去過的遊客都表示票有所值(門票旺季120元)。不信,夏天你到這里來就知道了,到處都是乘涼避暑的遊客。
『貳』 江西省那些城市經濟比較發達
就財政收入來說,南昌、贛州、上饒是前三名,九江第四。就城市發展而言,南昌、九江走在江西前列,個人認為上饒是集聚發展潛力的城市,四省相交,交通便利。
『叄』 求江西各個地級市的經濟發展水平以及排名,
江西各地級市排名
GDP:
南昌770億元
贛州398.01億元
九江 356.76億元
上饒301.1億元
宜春289.5億元
吉安242.86億元
撫州204億元
萍鄉 172.56億元
景德鎮 165億元
新餘134億元
鷹潭96.37億元
財政總收入
南昌102億元
贛州38.35億元
九江 35.08億元
上饒26.8億元
宜春25.33億元
吉安22.68億元
萍鄉18.88億元
新餘18.18億元
景德鎮13.27億元
撫州12.9億元
鷹潭10.66億元
消費品零售總額
南昌235億元
贛州134.91億元
上饒123.8億元
九江100.03億元
撫州92.9億元
吉安81.26億元
萍鄉54.6億元
景德鎮44.1億元
新餘39.5億元
鷹潭28.59億元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南昌178億元
九江 73.14億元
新餘46.0億元
贛州45.32億元
宜春42.8億元
萍鄉42.37億元
景德鎮38.2億元
上饒38億元
吉安31.2億元
撫州26.8億元
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南昌350億元
贛州158億元
上饒152.8億元
九江 140.07億元
吉安100億元
萍鄉95.9億元
撫州91.5億元
景德鎮88億元
新餘68億元
鷹潭43.92億元
利用內資
南昌185.44億元
贛州176.11億元
九江 159.03億元
上饒157.5億元
宜春133.12億元
吉安111.5億元
撫州95.4億元
萍鄉85.46億元
新餘44.1億元
利用外資
南昌7.16億美元
贛州5.39億美元
九江 3.08億美元
吉安1.51億美元
上饒1.32億美元
宜春1.29億美元
萍鄉0.51億美元
新餘0.51億美元
撫州0.43億美元
『肆』 江西:新余市和宜春市究竟哪個更發達
支持新余 ! 1.新余環境優美。城市三面環山,一面傍水,孔目江、袁河繞城而過,城南有抱石公園,城北有仰天崗森林公園,城東有江西省惟一國家級濕地公園孔目江濕地公園,城西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4A級旅遊景區仙女湖,城中點綴著北湖、仙來湖、長林湖、南湖、晚睛湖。新余城鎮化率達51.2%,位居全省前列。按照「顯山、露水、透綠」的原則,新余市巧做山水文章,著手進行孔目江、袁河抬水工程,加快仙來大道、抱石大道、仙女湖大道、仰天大道、勞動路的建設或改造,建設孔目江國家濕地公園、抱石公園、仰天崗森林公園、經濟開發區市政廣場四塊綠地,新建新余高專新校區、人民醫院、工人文化宮、圖書館、自然科學博物館等五大標志性建築。目前,新余「一城五區,兩江四岸」的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城市面積達60平方公里,人口擴充到43萬。新余資源豐富,境內的林科院亞熱帶中心,就分布著30多種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樹種。 2.新余是江西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9.3%,工業化率達到55.9%。省委省政府確立的三個「千億元」工程有兩個就在新余,即以新鋼為核心的鋼鐵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千億元工程,以江西賽維為核心的光伏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千億元工程,工業是支撐新余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脊樑。 3.旅遊「後花園」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4A級旅遊景區仙女湖,是1600多年前,東晉干寶《搜神記》中「七仙女下凡」故事的發祥地。仙女湖集「水文化」和「仙文化」於一體。群島狹谷曲水、植物基因種庫、水下千年古城,稱為景區「三絕」。 仰天崗森林公園是全省最大的城市生態公園,將打造成中國仙道文化名山、國內一流的生態新城區和江西最美的城市森林公園。抱石公園將改造成為國內知名、全省一流的集休閑、文化、娛樂為一體的公園。 4.按照「三年大變樣,五年一體化」的目標,新余市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在統籌城鄉協調發展中推進新農村建設;湖陂村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一村一品示範村」,分宜縣雙林鎮成為「中國夏布之鄉」,渝水區姚圩鎮是全國農村精神文明創建先進單位。 5.挖掘獨具新余特色的仙文化、抱石文化、天工文化以及鋼鐵文化等豐富文化資源,不斷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著力打造文化大市。新余民辦職業教育享譽全國,連續5年居全省第一,被國家教育部稱為「新余現象」,擁有各級各類職業教育機構52所,其中萬人以上的職業院校就有4所,在校生近9萬人,累計向全國輸送各級技能型人才25萬多人,是全國最大的藍領技術人才培訓基地之一,新余將通過二三年的努力,達到在校生15萬人,建成萬人以上高職學院4所、省級重點職業學校10所以上,在全國率先創辦太陽能職業學院,培養太陽能技術人才。 6. 新余交通區位優勢明顯,投資環境優越。浙贛鐵路橫貫東西,京九鐵路傍市而過,贛粵、滬瑞、武吉三條高速公路和四條省道在新余交匯,成為全國680多個城市中少有的高密度高速公路通過的城市,構建了新余與「長珠閩」對接的5小時經濟圈。率先在全省實現村村通水泥公路,形成了1小時交通經濟圈。 7.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長安杯」城市, 「中國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國家節能示範城市,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城市,全國創業培訓示範點城市,全國質量興市先進城市,國家人口計生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全國造林綠化先進城市,全國市容整治先進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在榮獲江西省首屆園林城市的基礎上,2008年又獲得了國家園林城市,正努力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生態園林城市邁進,把新余建設成江西最美麗的城市。
求採納
『伍』 江西哪個地級市最發達
要說經濟發達不能一概而論,現在江西的經濟最好的地級市應該是九江。
PS:我不是九江人
『陸』 江西目前發展速度最快的城市是哪個
江西贛州
贛州:江西老牌第二大城市,
航空:贛州擁有黃金機場,航班通北京,上海,南昌,廈門等7大城市,
鐵路:京九鐵路贛韶,贛龍鐵路的交匯點,公路:贛州,贛粵高速,
經濟:贛州江西第三,
面積;贛州15個縣市,
地理位置:贛州挨廣東離廣州近
文化:贛州有南方冶金學院,贛南師院,贛南醫學院,
礦產:贛州素有"世界鎢都"和"稀有金屬不稀有"之稱.鎢已探明的儲量佔世界第一.
作為全國目前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級市,贛州地處南嶺、武夷、諸廣三大山脈交接地區,佔了全市土地面積83%的丘陵和山地,將這個客家先民南遷的首站圍了起來。
在關於贛州的網站上,贛州從來都是一個不小的焦點。這里是一個遠離政治權利中心的地域,這里是江西境內最大河流贛江的發源地,這里是全世界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這里還吸引了僅次於省會南昌的外來投資量。
千里贛江從千年宋城緩緩延伸,而隨著京九線的開通,贛州似乎又回到了「南控北越,北達三江」、「據五嶺之要會,扼粵閩之要沖」的宋朝了,四通八達的鐵路線和發達的高速公路拉近了贛州與鄰城的距離。
贛州城正以從未擁有過的發展速度在向前沖,淳樸、熱情又有闖勁的贛南人,一旦開始用自己的腳步來丈量大地,峰巒疊嶂的群山便再也無法將其困住。
印象贛州
踏入贛州城,亞熱帶濕潤季風便撲面而來,相比南昌的陰冷,陽光明媚的「客家搖籃」似乎無時無刻不在向遠道而來的客人宣示著自己的博大胸懷。市區交通便捷,剛出火車站出站口便見一排公交車正待出發。「摩的」和計程車也沒閑著,紛紛上前攬客。
擁有48萬人口的章貢區為贛州市政府所在地,是一座擁有17處全國文物保護單位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集中了千年宋代城牆、八境台、郁孤台、文廟以及通天岩等歷史文化古跡。作為客家南遷的第一集散地,贛州既是眾所周知的「革命老區」和「紅色故都」,也是客家搖籃,江南宋城。
舊城區照例是車水馬龍,人來人往,新城區寬敞的馬路倒也是車流不斷,讓人感嘆不愧是擁有861萬人口的江西最大地級市。穿城而過的章江河兩岸房地產的開發正如火如荼,2500元~3200元的價位讓2004年才到過贛州的記者不禁目瞪口呆。
在街邊的小餐館,老闆娘一個勁地問記者這個外鄉人,口味如何。相比民間的熱情,一心一意埋頭謀發展的當地政府卻務實得多。記者一開始聯系贛州市委宣傳部宣傳科即被告知采訪有難度,隨後直接前往各政府部門也無一例外遭到婉拒。市城市規劃建設局給記者吃了個閉門羹,市發改委的一位楊科長則索性稱「楊科長不在」,市統計局倒是爽快,在遞給記者一本薄薄的《贛州統計提要》後,又毫不含糊地收了10元「成本費」。當然,略顯小氣的機關風格並未影響市政府大樓的繼續擴建,雄偉的規劃圖更昭示了這個城市的發展野心。
「客家搖籃」的驕傲
「已經麻木了九江和贛州之間的網路罵戰。」在網上踴躍發帖的贛州網友「baby寶」說,「贛州近幾年發展很快,從章江新區的城市建設、贛州經濟開發區的發展速度以及財政收入、地區生產總值等等多項經濟指標來看,贛州都僅次於南昌,『第二城』非它莫屬。」
現在安徽銅陵工作的贛州網友「北驛」則告訴記者,盡管公司再三挽留,可他還是打算返回家鄉工作。他說:「倒不是主要因為家鄉情結,更多的是贛州的優良環境非常吸引我們回去。」
「客家搖籃」贛州當然有很多值得驕傲的地方,除了環境優美、綠化率高、社會治安環境好之外,經濟建設成就也令人不敢小覷。當地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該市GDP為全省第二,引進外資數量也僅次於南昌,鎢、稀土、氟鹽化工、臍橙四大產業群中鎢的產值超過百億元,臍橙種植面積達123萬畝。此外,鐵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設也讓這個山區有了更大的活力。
跳出江西?
贛州東接福建省三明市和龍岩市,南臨廣東省梅州市、河源市和韶關市,西靠湖南省郴州市,北連本省吉安、撫州兩地區。處於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向中部內地延伸的過渡地帶,也是內地通向東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特殊的地理環境和距離省會南昌400多公里的距離決定了贛州必須走一條不一樣的發展道路。
贛州市政府的官方網站有一個與省內其他地市截然不同的鏈接:長珠閩政府網站。這是贛州三年前開始實施「對接長珠閩,建設新贛州」發展戰略以來的其中一個舉措。
贛州市長蔡曉明幾天前接受訪談時提到,在省委常委、贛州市委書記潘逸陽同志的提議下,贛州拿出了「對接長珠閩,建設新贛州」的戰略,並提出了進一步完善政策法規、物流服務、貿易服務等「十大體系」建設,利用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地理優勢對接長珠閩,尤其是珠三角。
在這樣的發展戰略下,贛州的變化正與日俱新。贛州市經貿委的一名官員說,2006年,全市生產總值達582億元,比三年前增長1.6倍;財政收入達56.6億元,比三年前增長1.8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10億元,比三年前增長3.6倍。
顯然,這是一條截然不同於省內其他地市的發展道路,在獲得了巨大成績的同時,也吸引了足夠多的民間議論,在部分贛州人看來,贛州獲得的扶持政策不多,也遠離政治權利中心,應該充分利用自己的區位優勢、產業優勢來吸引投資,與東南沿海進行產業對接,既從江西的自身實際出發,又跳出江西來謀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