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如何利用價值規律進行經濟生活

如何利用價值規律進行經濟生活

發布時間:2022-07-11 02:24:12

❶ 社會主義如何運用價值規律促進經濟發展

商品的價格,根據價值規律圍繞其使用價值上下波動。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果市場對某種商品有需求,其商品的價格就會上升,就會有更多的人去生產該商品。
反之,當市場對某種商品的需求下降時,商品的價格就會下降,生產該商品的人就會減少。
價值規律就是這樣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服務的,在它的影響下,商品生產全靠市場自動調節,對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有很大促進作用。
但同時也應該看到,價值規律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還必須有國家的宏觀調控,國民經濟才能健康平穩的發展。

❷ 簡述價值規律在商品經濟中的作用

價值規律在簡單商品經濟中的作用:
第一,自發地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社會生產各部門之間分配的比例,即調節社會資源的配置.價格變動的信息,使商品生產者在利益的驅動下調整自己的生產方向和規模,從而自發地調節著社會資源的配置.這種調節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二,自發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這主要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和個別勞動時間矛盾運動的作用,促使商品生產者為了多獲利和在競爭中取勝而力求採用新技術,改進生產方法,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這種刺激作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三, 引起和促進商品生產者的兩極分化.這主要是各種原因使商品生產者生產商品的個別價值與社會價值存在差別,商品在市場上按社會價值出售,使商品生產者出現貧富差距甚至兩極分化.這種兩極分化,在一定歷史條件下,會導致簡單商品經濟向資本主義經濟過渡。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2-05,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❸ 運用現實經濟生活中的一個例子,分析說明價值規律和市場機制是怎樣發揮對經濟活動的調節作用的

我們作為消費者在購買商品的時候,最關心的就是商品的價格。但是商品的價格總是捉摸不定,同樣一種商品在不同的時候有不同的價格,甚至在同一時間,同一種商品在不同地方的價格也時常是不一樣的。價值規律象一隻看不見的手,支配著商品經濟的變化和發展。

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商品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我們講,只要存在商品經濟,就一定存在價值規律。當然我們也要看到,價值規律並不是商品經濟唯一的規律,商品經濟中有許多經濟規律存在和發生作用,價值規律是其基本規律。

市場機制是市場內在的主體機制。市場運用價值規律、供求規律和競爭規律來調節資源的配置,組織生產為經濟服務

市場機制對經濟活動的調節,其實質就是價值規律、供求規律、競爭規律等客觀經濟規律對經濟活動的調節,其最主要的內容是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

在現時生活中我們經常能碰到經濟問題中的例子,新上市的西瓜一斤要賣到幾塊錢,遠高於它的價值,而等到西瓜大量上市後同樣一斤卻只賣幾毛錢,又低於它的價值,這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商品的價格與價值不相符,主要是由供求不平衡造成的。我們常講:「物以稀為貴」,西瓜在剛上市的時候供應量比較少,相對來講處於一種供不應求的狀態,為了買到西瓜,買西瓜的人就會互相競爭,這樣賣西瓜的人就會抬高價格,使價格高於價值;相反,當西瓜大量上市以後,相對來講就處於一種供大於求的狀態,賣西瓜的人為了把西瓜賣出去,就會互相競爭,降低價格,從而使價格低於價值。可見,供求關系的變化會影響價格,引起價格上下波動,使商品的價格常於價值不一致。

而如名人字畫,珍貴郵票等價格遠高於它的價值,為什麼它們的價格沒有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因為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要有一個條件,就是價格波動會影響供求,價格上漲會促使生產擴大,從而影響供求,使價格下降。而文物、名人字畫、珍貴郵票等它們的數量往往是一定的,不會因為價格的上漲而增加,即使價格上漲到驚人的地步。也就是說,價格上漲不會促使這些商品擴大生產,增加供應量,這樣就不能反過來抑制它們價格的上漲,在這里能夠抑制它們價格上漲的因素就是人們的購買力。

但這是商品交換存在的某種特殊現象,我們不能因為存在著某些特殊現象,就否定價值規律的存在,無論是研究自然規律還是社會規律,都必須以大量的普遍存在的事實作為依據。 價值規律是客觀存在的,只要存在商品經濟就一定會有價值規律在發揮作用,我們不能消滅和改變價值規律,但是我們可以認識價值規律並利用它為我們服務。我們按照價值規律辦事,如果違背價值規律,就會受到價值規律的懲罰。比如,現在國內市場上普通彩電可以講是嚴重的供大於求,如果這時彩電生產商仍大勢生產市場上常見的彩電,勢必會造成嚴重虧損。這個時候彩電的生產商應該改進技術,開發新品,生產市場上有特色有競爭力的產品,這樣才能立足市場。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運動都遵循著一定的規律,商品經濟自然也不會例外。決定商品經濟運行的最基本的規律就是價值規律。掌握了價值規律,就能在商品經濟的大潮中進退自如。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這就是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

某種商品的供求關系並非一成不變,而是處在經常的變動之中,比如,VCD剛上市,掀起一股購買浪潮,供不應求,價格很高,可大量廠家投產後,市場上供過於求,價格又暴跌。商品時而供不應求,時而供過於求,使商品的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在商品交換的過程中,由於受到供求關系的影響而發生價格背離價值並且經常波動的現象,正是價值規律發生作用的具體表現。它沒有違背等價交換的原則,而正是實現等價交換的具體形式。

❹ 怎樣運用市場經濟和價值規律來推動四川的經濟發展

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

市場,其基本特徵就是交換,而商品是交換行為的最基本客體,而市場是與它的客體同時產生的,市場從其最初意義上講就是商品市場。而商品所有者是市場的原生主體,它表現為不同的角色:生產者和消費者。因此,商品的規律反映到市場經濟中,形成了市場經濟的內在機制,這些機制,如價格機制、供求機制、競爭機制、決策機制等就是市場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這些規律主要有:

1.價值規律:價值規律不僅僅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價值規律依然發揮其作用。其基本內容仍然是商品的價值量決定於生產該產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各種商品均以各自的價值量為基礎進行等價交換,價值規律是其它規律的前提。在社會主義經濟中,價值規律依然有其作用,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

第一,價值規律具有調節社會總勞動在生產和流通各部門之間按比例分配的作用。價值規律對社會生產的調解,是通過市場價格的上下波動來實現的。一個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它的勞動消耗必須符合或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消耗,才能獲得收益。市場價格與價值的相對高低,反映了商品的供求關系。價值規律正是通過這種手段起著調節社會勞動的作用。而作為一種市場經濟,該基本經濟規律的要求是通過價值規律的作用而實現的。價值規律作為一種強制力要求每一個生產者都要重視市場的需求,只有適應市場的需求,才能談得上生產滿足社會的需要。

第二,價值規律具有刺激生產企業不斷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改善經營管理,從而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價值規律的這個作用是通過競爭和個別勞動時間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矛盾運動實現的。個別勞動時間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越多,商品生產者就越有利可圖,在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為了降低個別勞動時間,生產者就得不斷地改進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而這一過程也就是整個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的過程。因此,價值規律其內在的要求推動著生產力的發展。

第三,價值規律還具有指導消費,更好地滿足需要的作用。

價值規律通過提供商品價格制定的客觀基礎,可以用於指導消費者消費。為了吸引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消費,生產企業可以制定一個較低的價格。相反如果為了限制某種商品的消費,也可以通過高價格來實現。這種對消費的指導作用,不僅是為了更好滿足社會消費需要,而且反過來還可以有助於實現社會主義的生產計劃。

2.競爭規律:競爭,從實質上說就是商品生產中勞動消耗的比較。競爭規律是指商品經濟中各個不同的利益主體,為了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互相爭取有利的投資場所和銷售條件的客觀必然性,它和價值規律一樣,都是商品經濟固有的規律。它起著如下作用:

第一,實現產品的價值與市場價格。商品的價值是在競爭即市場上商品生產者的勞動消耗比較中實現的,只有通過競爭,才能在現實上了解決定商品價值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多少,一個新的產品的價值也是在市場競爭中形成的。它還促使平均利潤和生產價格的形成,說明它在促使資源的流動和配置方面的效率更加提高。

第二,通過競爭,促使各種商品生產實現優勝劣汰,不僅能夠促進資源的最佳配置,而且實現了市場的新陳代謝。自然淘汰的法則在市場競爭中起著同樣的作用。通過優勝劣汰,產業結構得到最迅速、最有效、最徹底的調整,促進社會經濟更加迅速的、合理的發展。

第三,競爭能夠推動社會技術進步,推動企業創新。企業的創新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而其中技術創新又是根本的,誰的技術先進,誰就在競爭中處於領先地位,立於不敗之地。

3.供求規律:供求變動引起價格變動,同樣反之亦然,這種商品供求變化與價格變動相互作用,供給與需求相互適應,形成均衡價格的規律性,就是市場的供求規律。供求規律有以下幾個作用:

第一,促使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為市場提供不斷變動的價格信號。

第二,直接決定市場總量與結構狀況,推動市場在均衡和非均衡的狀態中得到發展。

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發展戰略還剛剛開始,市場還很不完備,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的改變是一個漫長而又復雜的工程,它幾乎需要一代人的時間。畢竟,深入人心的舊觀念是很難徹底摒除掉的。但是,中國的經濟改革卻給人們提供了一個新的認識,中國經濟理論的發展也在黨的「十四大」上有了巨大的進步,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又一新貢獻,使得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❺ 談談你對商品經濟中價值規律理解,你在將來從事經濟活動中如何正確運用價值規律以提高經濟效益

價值規律:價值決定價格,價格因供求關系在價值上下波動,當平均利潤率形成後,價格就不再圍繞價值波動,而是圍繞生產價格,但總生產價格=總價值,總利潤=總剩餘價值,即價格在總價值量范圍都有可能,但以利潤為目的生產,其價格通常總是圍繞價值(生產價格)波動。
由於,價值是一種異化的人類勞動本身,因此它代表的權力,而不是財富,而不是財富、蛋糕,把它當成財富、蛋糕的被《資本論》批為商品(貨幣)拜物教,馬克思從而用 價值概念,從而取代表古典經濟學與現代經濟學(新古典)中的實物產品,成為一個與總量相關的概念。即金錢(價值)關系是人支配人,人玩人的權力關系的反映。

因此,市場經濟(資本主義)的均衡在馬克思看來,是以平均利潤率為重心的社會支配秩序或者說剝削秩序均衡,與新古典優化配置的瓦爾拉斯均衡不同,競爭形式也與流行經濟學的技術競爭或者說攀比產量、服務的競爭不同,而是追求更高利潤率的積累式競爭,低於平均利潤率的金錢積累速度,資本隨時縮水破產。如流行經濟學的完全競爭邏輯,等於說沒有競爭(積累式競爭),利潤率在流行經濟學看來並不重要,資本家追求的是經濟學家宣傳的優化配置資源,而不是利潤,在流行經濟學家看來,資本家會留在某一個行業技術競爭到破產。

價值規律正是反映等量的資本必須有等量的不低於平均利潤率的利潤,否則失去原有資本地位。如:資本家之間的商品低於價值(或者生產價格)尺度交換,那麼資本就會低於平均利潤率,當然如果其剝削率高於其它行業,他可以低於價值(生產價格)尺度,但在統一市場下,工人會流走。這時,資本家就會通過積累式競爭直接漲價對抗(如房價上漲,利潤率太高,其它行業也會通過積累式競爭漲價對抗),當不能直接漲價對抗時,資本就會出售利潤率較低的一部分資產,同時壓縮產能,開除一定的工人,直接或者通過與利潤率相關的價格波動壓低工人工資(即相同工資下變向的增加勞動時間),然後夠買或者投資利潤率較高領域的資產,這樣低利潤率行業利潤率才會恢復,高利潤率行業利潤率會有所下降。同時一個行業只有剝削率或者說利潤率被調整為不低於平均利潤率才值得生產或者繼續擴大產能。

也就是說價值規律反映的是資本以平均利潤率為重心的運動,其均衡形式與新古典優化配置資源的瓦爾拉斯均衡完全無關,馬克思的價值理論取代了實物產品,而價格理論也與新古典完全不同,價格在馬克思看來,不是什麼單一產品模型上的邏輯,不是什麼單一產品模型上與相應數量(使用價值)的反比,而是異質品模型中,商品之間的交換比例,正如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代入到商品之間按相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交換的比例中進行推導,不是代入到與產品數量(使用價值)的相對關系中進行推導。正如價格相同的某種拖拉機與個人電腦都是5000元,但一個成交量是十萬台,一個成交量(供給量)是一百萬吧。價格代表的是與利潤率相關的交換比例,不是什麼供求關繫上,與數量的相對關系。馬克思價值規律,建立的均衡是以平均利潤率為重心的社會支配秩序均衡,不是什麼供求均衡。

因此價值規律是反映的是能夠,不斷提高剝削效率規律,也就是資本主義的效益,不但是涉及具體的物質生產使用效率提高。正如現實中市場經濟的減員增效,不是提高單位勞動時間內的物質生產效率,而是開除一定的工人,給剩下的工人相同勞動時間更低的工資(勞動時間),或者相同工資下,工作更長的勞動時間,也就是不斷加重對工人勞動力的不等交換的比例,價值規律經常通過與利潤率相關的價格波動掩蓋這一點。(註:價值不是實物,而是被支配的勞動本身,這樣技術生產效率與總量價值的完全被完全剝離。也就是說人支配人,人玩人權力關繫上的勞動,與技術生產效率完全無關,不包含任何具體使用價值的原子)

❻ 如何正確認識和利用價值規律

基本規律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
商品的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實行等價交換.在商品生產和交換過程中,發生主要是商品生產技術的對比,優勝劣汰,以此不斷促進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其表現形式是市場供求影響商品價格,商品價格以價值為中心上下波動.
其優勝劣汰、促進生產力發展作用,不論在私有制社會還是在公有制社會,只要有商品經濟,都發生作用.
價值規律的發展——財富規律
在價值規律中蘊藏著財富規律,價值規律的發展——財富規律.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過程,實質就是能力的轉化和傳遞的過程,能力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商品傳遞給另一個商品.
(1)、根據價值規律的基本要求: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生產一輛汽車要比一輛自行車耗費的勞動量多,那麼作為商品,汽車的價值量要比自行車大.飼養一頭大象要比一隻母雞耗費的勞動量多,那麼作為商品,大象的價值量要比母雞大.因此,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多,耗費的人類勞動多,那麼這種商品的價值量就大;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少,耗費的人類勞動少,那麼這種商品的價值量就小.
(2)、根據價值規律的要求: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如果一把斧子交換15千克大米是等價交換,那麼10把斧子就可以交換150千克大米.如果一擔米交換十尺布是等價交換,那麼10擔米就可以交換100尺布.因此,商品的價值量大,那麼交換的價值量就大;商品的價值量小,那麼交換的價值量就小.
(3)、根據價值規律的基本要求:貨幣是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大小的尺度.一件衣服標價50元,一張桌子標價100元,一公斤蔬菜標價3元,那麼,十件同樣的衣服就標價500元,十張同樣的桌子就標價1000元,十公斤同類蔬菜就標價30元.因此,商品本身的價值大,那麼價格就高;商品本身的價值小,那麼價格就低.

❼ 什麼是價值規律的內容什麼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價值規律在社會經濟生活中一般作用有哪些

價值規律(law of value)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基本經濟規律。即商品的價值量取決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商品按照價值相等的原則互相交換。在私有制社會中,價值規律自發地調節生產,刺激生產技術的改進,加速商品生產者的分化。在社會主義社會中,由於社會主義經濟是在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因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自覺依據和運用價值規律,以促進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
1定義
基本規律

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
商品的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實行等價交換。在商品生產和交換過程中,發生主要是商品生產技術的對比,優勝劣汰,以此不斷促進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其表現形式是市場供求影響商品價格,商品價格以價值為中心上下波動。
其優勝劣汰、促進生產力發展作用,不論在私有制社會還是在公有制社會,只要有商品經濟,都發生作用。
實質對比
實際上,商品的價格與價值相一致是偶然的,不一致卻是經常發生的。這是因為,商品的價格雖然以價值為基礎,但還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使其發生變動。

一般情況下,影響價格變動的最主要因素是商品的供求關系。在市場上,當某種商品供不應求時,其價格就可能上漲到價值以上;而當商品供過於求時,其價格就會下降到價值以下。同時,價格的變化會反過來調整和改變市場的供求關系,使得價格不斷圍繞著價值上下波動。
表現形式
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正是價值規律作用的表現形式。因商品價格雖然時升時降,但商品價格的變動總是以其價值為軸心。另外,從較長時期和全社會來看,商品價格與價值的偏離有正有負,可彼此抵消。因此總體上商品的價格與價值還是相等的。

2基本內容
內容
(1)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這種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2)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其本質是價值規律自發使社會資源在各生產部門間流動。
交換原則
①在商品交換中,商品的生產者總想提高價格,而消費者又想降低價格,所以在長期的市場交換中,必然形成等價交換的趨勢。
②在商品交換中,如果一方總佔便宜,另一方總吃虧,那麼這樣的商品交換是不能持續下去的。
價值規律
客觀要求
商品的價值量決定於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商品必須按照價值量相等的原則進行交換。在貨幣出現以後,一切商品的價值都由貨幣來衡量,表現為價格。價值規律所要求的等價交換,也就表現為商品的價格應該與價值相符。價值規律的這一客觀要求,作為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必然趨勢,支配著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運動,調節著社會勞動在各生產部門間的分配,刺激著商品生產技術的進步和決定著商品生產者的優勝劣敗。

3表現形式
商品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則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商品本質

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不同的商品生產者,由於主客觀條件的差別,生產同一種商品所耗費的個別勞動時間是千差萬別的。不等的個別勞動時間形成不等量的個別價值。但是,商品是用來滿足社會需要的產品,社會對於使用價值相同的商品,只承認同一的價值,所以商品的價值不是個別價值而是社會價值。商品的價值量不是決定於個別勞動時間,而是決定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即在社會現有的正常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製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
交換實質
商品交換實際上是商品生產者之間互相交換自己的勞動。各種商品都按照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價值量進行交換,才能使交換成為互利的事情。從個別的商品交換來看,交換雙方的商品價值恰好相等,它們的價格恰好都與其價值相符,是不常見的。但從長期的趨勢來看,商品交換必然趨向於等價交換,商品的價格必然趨向於與其價值相符。價值規律的這種客觀要求,在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中,是通過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競爭,在生產無政府狀態中自發地貫徹它的作用的。
每個個體

在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中,每個生產者在進行生產時,並不確切知道究竟有多少人在生產同類商品,不知道有多少同類商品進入市場,也不知道市場對這種商品需求多少。在這種條件下,市場上商品的供給與需求恰好相等的情況是極其偶然的,多數的情況是商品有時供過於求,有時供不應求。當某種商品的供給超過需求時,商品生產者為了賣出自己手中的商品,不得不削價競爭,導致商品的價格跌到價值以下。當某種商品的供給不能滿足需求時,商品的購買者為了獲得那種商品,也不得不互相競爭,在市場上抬價收購,導致商品的價格上升到價值以上。但是,商品的價格高於或低於價值,都是不能持久的。當商品價格高於價值的時候,從事那種商品生產可以獲得較大的收益,必然導致那種商品生產的擴大和供應量的增加。而隨著市場上商品供應量的增加,商品的價格就要下跌,逐漸與價值接近。同樣地,當某種商品的價格低於價值的時候,從事那種商品生產獲利降低,甚至無利可圖,必然導致生產縮小和供應減少,促使價格回升,逐漸與價值接近。市場上各種商品的價格雖然漲落不定,但價格的漲落總是環繞著一個中心來進行的。這個中心就是商品的價值。價格背離價值,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自發地圍繞著價值而上下波動,這種現象正是私有制商品經濟中價值規律強制貫徹其作用的表現。
恩格斯在闡述馬克思的價值規律理論時說:「商品價格對商品價值的不斷背離是一個必要的條件,只有在這個條件下並由於這個條件,商品價值才能存在。只有通過競爭的波動從而通過商品價格的波動,商品生產的價值規律才能得到貫徹,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價值這一點才能成為現實」。[1]

4理論演進
規律形成

價值規律既然是商品生產的基本規律,所以,凡是有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地方,就必然會有價值規律。在人類歷史上,原始社會後期就開始出現了偶然的商品交換。隨著社會生產力和社會分工的發展,商品交換日益頻繁,交換的范圍逐漸擴大,並且出現了以交換為目的的商品生產。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已存在了幾千年。但是,只有進入資本主義時期,當商品生產已成為社會生產的占統治地位的形式以後,人們才有可能透過現象認識本質,逐步地發現價值規律。
系統論述
第一個對價值規律作出比較系統的論述的,是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創立者斯密。他在《國富論》一書的第1篇第7章《論商品的自然價格和市場價格》中,論述了自然價格與市場價格的關系,指出市場價格會受供求影響而上下波動,但自然價格起著「中心價格」 的作用。各種意外的因素會把商品的市場價格抬到自然價格以上或強抑到自然價格以下,但不管有什麼障礙,市場價格終究會被吸引趨向於接近自然價格。斯密的這些論述,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價值規律的作用。但是,他的自然價格雖然實際指的是價值,但在說明自然價格時,卻離開了勞動價值論,不用勞動耗費來說明,而認為由生產費用所決定,即由按自然率支付的地租、工資和利潤所決定。所以,斯密並沒有在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上弄清楚價值與價格的內在聯系,因而不能對價值規律作出科學的闡述。
二元論

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完成者李嘉圖批判了斯密的二元價值論,進一步發展了勞動價值論。他在《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第一章《論價值》中說:「商品的價值或這個商品所能交換的任何其它商品的量,取決於生產這個商品所必要的相對勞動量,而不取決於付給這一勞動的報酬多少。」 他否定了斯密的價值決定於生產費用的錯誤觀點,堅持商品價值僅僅由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勞動量決定的原理,並且第一個提出了必要勞動的概念。但是,李嘉圖不能明確分清價值與交換價值的區別,不懂得勞動的二重性,並且錯誤地把社會必要勞動量說成是在最不利的生產條件下的勞動耗費量,所以他不能在價值規律的基礎上說明資本和勞動的交換怎樣能產生剩餘價值。
價值規律
馬克思繼承、批判和發展了斯密和李嘉圖關於勞動價值論和價值規律的理論。他創立了勞動二重性的學說,論證了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抽象勞動。他研究了商品價值量形成的規律,對於決定商品價值量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內涵作了精確的論證,並且指出,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價值,調節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如同萬有引力一樣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價格圍繞價值波動,正是價值規律為自己開辟道路的表現形式。他科學地區分了勞動和勞動力,從而在價值規律的基礎上闡明了剩餘價值的來源,揭示了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他深刻地研究和周密地闡明了價值規律在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中的作用,並且研究了價值規律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的轉化形態,揭示出:隨著平均利潤率的形成,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價值規律也以生產價格規律的形式發生作用。總之,有關價值規律的科學理論體系,是由馬克思最終地確立的。[1]
發展
價值規律是一種商品經濟中最基礎最一般的自發的民主的社會經濟活動調節方式,凌駕於市場調節和計劃調節之上,並貫穿到人類社會階級社會發展階段的始終。它核心涉及到商品價值的規定及供求關系對價格的影響。社會平均科技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商品的價值,商品生產能力、社會交通與商品流通、不同地域消費群體的消費能力等供求關系對商品價格的影響,必須以價值為軸心,不能偏離價值太多,要求商品之間平等的等價交換。在不斷追求不同個人與群體利益的社會生活中,它的社會效應是促進商品的流通及生產技術的不斷發展,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科技生產力的日新月異,刺激了經濟活力,解決了生產調節。其平等交易優勝劣汰作用包含在刺激經濟活力解決生產調節之中。它的高級發展形式是市場經濟,極限形式是完全的計劃經濟。

5作用
調節
價值規律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這是因為價值規律要求商品交換實行等價交換的原則,而等價交換又是通過價格和供求雙向制約實現的。所以,當供不應求時,就會使價格上漲,從而使生產擴大;供過於求會使價格下跌,從而使生產縮減。這里價值規律就像一根無形的指揮棒,指揮著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流向。當一種商品供大於求時,價值規律就指揮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從生產這種商品的部門流出;相反,則指揮著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流入生產這種商品的部門。
當然,價值規律的自發作用,也會造成社會勞動的巨大浪費,因而需要國家宏觀調控。這里,社會主義國家的宏觀調控可以比資本主義國家更有效。
刺激
由於價值規律要求商品按照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的價值來交換,誰首先改進技術設備,勞動生產率比較高,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少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誰就獲利較多。因而,同部門同行業中必然要有競爭,這種情況會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生產工具,提高勞動生產率,加強經營管理,降低消耗,以降低個別勞動時間。
篩子
促使商品生產者在競爭中優勝劣汰,這是第二個作用的結果。在商品經濟中存在競爭,由於競爭,促使商品生產者想方設法縮短個別勞動時間,提高勞動生產率,也會促使優勝劣汰。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由於生產資料是公有的,因此,優勝劣汰不會導致我國出現私有制商品經濟條件下的兩極分化局面。
優勝劣汰有利於實現產業結構的調整,可以促進整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有利於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但對於破產企業的所有者和經營者來說,畢竟不是一件好事,會給這些企業及其職工帶來較大影響。這就需要國家、企業、職工三方面的努力:作為國家,要依法治國,規范市場行為,保護下崗職工的基本權益;作為企業,必須不斷採取各種措施,努力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市場競爭力;作為職工,要不斷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6經濟作用
商品價值決定於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商品必須等價交換這一客觀規律,對於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起著以下三個方面的作用。
一、自發地調節著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也就是調節著社會勞動在各生產部門之間的分配。
私有制經濟條件下的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是在無政府狀態中進行的。因此,社會生產和社會需求之間的脫節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從長遠和整體來看,社會生產和社會需要之間仍大體上能保持平衡,好像有一隻「無形的手」在指導著社會生產,調節著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個生產部門之間流動。這只「無形的手」就是價值規律。價值規律作為調節商品生產的內在規律,是通過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競爭來強制地貫徹它的作用的。每一個商品生產者都企圖盡可能使自己的商品賣得一個好價錢,得到較多的收益。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競爭,使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流向供不應求、價格高於價值的部門,導致這些部門生產的擴大和供應的增加;同時,又使生產資料和勞動力退出供過於求、價格低於價值的部門,導致這些部門生產的縮小和供應的減少。商品生產者的競爭,使商品價格自發地環繞著價值而上下波動,從而調節著社會勞動在各部門之間的分配,使供給與需求的各種偏離得以互相抵消,在生產的各種偶然變動中,維持著生產的社會平衡。價值規律正是這樣作為一種在生產者背後發生作用的力量,自發地調節著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的。
二、刺激商品生產者技術的改進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價值規律調節社會生產的作用,是通過不同生產部門的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競爭來實現的。而它刺激商品生產技術改進的作用,則是通過同一生產部門各不同生產者之間的競爭來實現的。同一生產部門的各個商品生產者,由於生產工具、勞動對象等客觀條件和生產者本身的勞動技能和勞動熟練程度等主觀條件的差別,生產同一使用價值的勞動量即個別勞動時間是不等的。但商品的價值不決定於個別勞動時間而決定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個別勞動時間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商品生產者,可以獲得較大的收益。個別勞動時間高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商品生產者,則不僅收益少,甚至會入不敷出,導致破產。商品生產者為了取得較多的收益,使自己在競爭中站得住腳,都力求提高勞動生產率,減少個別勞動時間的耗費。為此,就競相革新生產工具,改進生產方法,提高勞動熟練程度。價值規律正是通過商品生產者之間的這種競爭,刺激了整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但是,私有制商品經濟中的這種競爭,也包含著不利於生產技術發展的消極因素。處於先進地位的生產者,為著保持自己在競爭中的有利地位,必然要實行技術保密,力圖阻礙其他商品生產者趕上和超過自己。
三、促使商品生產者兩極分化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價值,使主客觀生產條件不同的商品生產者,由於個別勞動時間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存在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背離而趨向於貧富兩極分化。所有的商品生產者都想通過改善生產條件和擴大生產規模使自己處於有利的競爭地位,但是,有些人受主客觀條件的限制,沒有力量添置新的技術裝備,無法改進自己的生產條件跟上先行者的步伐,處境越來越困難,最終導致破產。那些生產條件優越、收益豐厚的生產者,則可以逐漸擴大生產,越來越富。商品生產者的這種兩極分化,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會導致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產生。在封建社會瓦解時期,很多破產的手工業者喪失獨立生產者的資格,淪為出賣勞動力謀生的雇傭工人。同時,有些生產條件優越的手工作坊主,則添雇幫工和學徒,擴大作坊規模,自己逐步脫離生產勞動,變為剝削僱傭勞動為生的資本家。在資本主義制度確立以後,價值規律通過它的轉化形態即生產價格規律,仍然自發地起著調節社會生產、刺激技術進步和促使商品生產者兩極分化的作用。所不同的,就是這里的商品生產者都是資本家。在生產價格規律的作用下,得不到平均利潤的資本家處境困難,甚至破產倒閉。而獲得超額利潤的資本家,則可以加速資本積累,擴大生產規模,佔領更大的市場。價值規律促進了資本的積聚和集中,促使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階段向壟斷階段過渡。

7爭論
價值規律最核心的內容是商品的價值量決定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但是,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有兩種不同涵義的必要勞動時間。第一種涵義的必要勞動時間,是相對於個別勞動時間而言的,也就是生產某一單位商品所需要的社會平均勞動時間。這是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中提出來的。第二種涵義的必要勞動時間,是相對於社會總勞動量來說的,是社會總勞動量中的這樣一個構成部分,即為生產滿足社會對某種商品的需要所必要的勞動時間。這是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三卷中提出來的。學術界有兩種意見:一種意見認為,兩種必要勞動時間都決定商品價值。第一種涵義的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的是單個商品的價值量,第二種涵義的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是某種商品總量的價值量。另一種意見認為,決定商品價值量的是第一種涵義的必要勞動時間,至於第二種涵義的必要勞動時間,隻影響商品價值的實現,決定商品的價格與價值的一致或背離。

❽ 試述價值規律在商品經濟中的作用

(一)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要求熟悉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
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
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是: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來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在現實生活中,價值規律對生產和交換活動的支配作用是通過價格運動表現出來的。商品供求關系的不平衡,使得商品的價格與價值經常不一致。盡管存在著商品價格與價值的不一致,並不違背價值規律,相反正是價值規律發生作用的表現形式。在商品交換中,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商品價格圍繞價值自發地上下波動是受到價值的制約。
(二)價值規律的作用(要求掌握價值規律在商品經濟中的主要作用)
在商品經濟中,價值規律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調節資源配置和經濟活動。價值規律對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社會生產各部門之間的調節是通過價格機制來實現的。
2.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有利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企業的個別勞動時間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比較)
3.促使商品生產者在市場競爭中實現優勝劣汰。

閱讀全文

與如何利用價值規律進行經濟生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什麼牌子床墊零甲醛經濟實惠 瀏覽:861
工作在事業單位入黨的有什麼區別 瀏覽:96
如何幽默說幸福 瀏覽:120
事業單位招生提前多久 瀏覽:45
美女胸上有紋身是怎麼弄出來的 瀏覽:552
經濟關系具體有哪些類型 瀏覽:442
479什麼愛情意思 瀏覽:405
日照幸福里哪個小區好 瀏覽:399
新婚姻法律師有哪些 瀏覽:483
先秦諸子散文中以什麼援引神話故事最多 瀏覽:509
膠東與蘇北哪個經濟發達 瀏覽:982
女人在婚姻中最容易犯的病是什麼 瀏覽:987
事業單位職工辭職是怎麼規定的 瀏覽:5
婚姻要靠自己經營什麼意思 瀏覽:13
安徽事業單位聯考分數多少進面 瀏覽:158
美女特警追捕罪犯3年是什麼電影 瀏覽:424
用擬人寫愛情是什麼 瀏覽:978
健康碼添加快捷指令怎麼搜不到 瀏覽:573
健康寶綠碼怎麼才能變 瀏覽:457
精衛填海事什麼故事 瀏覽: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