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重慶是怎麼從一座小山城進化成工商業重鎮的
2018年1月下旬,重慶公布2017年經濟數據顯示,GDP同比增長9.3%。高增速下,GDP總量達到19500.27億元,由此超過天津,排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之後。
過去幾年,重慶經濟增速在全國各大城市中一直居於前列,並因其主要依靠基建和固定資產投資拉動增長,經濟結構偏重而被外界冠以「重慶模式」。重慶經濟結構偏重,其實由來已久。始於抗戰時期的重工業內遷,使重慶從一個西南商貿中心,變為當時最重要的工商城市,乃至臨時首都。建國後的「三線建設」時期,重慶又是西南工業基地的領軍城市。
據研究近代工業史的學者統計,抗戰前重慶萬元以上工廠為77家,僅佔全國的1.96%。到了1940年,重慶工廠數已佔大後方的三分之一,遠高於其他後方其他大城市,成為名副其實的最大工業中心。
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大批工廠返遷,幾十萬人離開重慶,巔峰歲月一去不復返。但此一短暫時期,給重慶帶來了深遠影響。
建國後,重慶雖被撤銷直轄市,但依然是副省級市。在計劃經濟年代,重慶在建國前已有的工業基礎,助其成為「三線建設」時期的重工業城市。昔日工商業發達的外貿型城市,轉身變為計劃經濟的工業堡壘。
這個趨勢一直維持到重慶成為直轄市以後都沒有發生改變,甚至因為重慶特殊的發展模式和特殊吸引力,而使產業結構越來越重。以至於直轄20年後的今天,重慶還要設法調整產業結構,改變偏重的產業結構。
具體而言,重慶一方面改造機械、冶金、化工等傳統重工業為高附加值的高端製造業,另一方面發展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葯等新興產業。同時,大力發展商貿、金融和交通運輸業,鞏固其自古以來的傳統商業優勢,終於見到了一些減輕的成效。
自古以來,因商而興的重慶,背依大西南地區,控扼長江流域上游,是一座重貿易輕製造的輕型城市。每當西南地區在國家事務中變得重要,重慶的經濟結構才會逐漸變重。
在經濟結構上由重變輕,並強化商貿中心地位,是重慶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的崛起之道,也是回歸城市本質,順應區位使命的必然。
⑵ 重慶是什麼在拉動經濟
出口、投資、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重慶經濟發展中,目前投資的拉動有多大?
秦瑤說,2018年,重慶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了7%,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依然明顯。
重慶持續調整投資結構,使得投資更趨優化。秦瑤認為,這一點可以從三個緯度來看:
1、從投資主體來看,民間資本表現活躍。2018年,重慶市民間投資增長了12.8%,高於全市投資水平5.8個百分點,也高於全國的民間投資4.1個百分點,民間投資佔全市的投資比重達到了54.9%,比上年提高了0.3個百分點。民間投資較快增長和佔比提升了,表明了民營企業發展信心增強。
2、從投資的構成來看,工業投資和基礎設施投資,內部結構持續優化,工業投資中技術改造和設備購置通常更能有效地提高工業發展水平,2018年,重慶市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和設備購置投資分別增長了20.7%和14.6%,占工業投資的比重達到了40%和30%,分別比上年提高了6.5和5.8個百分點。基礎設施中交通和城建分別增長12.6%和16.7%,民生領域投資增長了11%,其中,公共設施管理業的投資增長了13.8%,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增長了121.6%,衛生行業和社會公眾行業分別增長了16%和71.3%,文體娛樂業投資增長了44.7%。
⑶ 重慶經濟主要靠什麼
重慶經濟主要靠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加強改革導向、開放支撐和創新驅動,優化經營環境,加大「配送服務」改革力度,大力推動服務業發展。第三產業保持快速增長,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重慶提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大突破,大踏步建設國家重要先進製造中心、西部金融中心、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和西部國際門戶樞紐」的目標,需要在相關領域不斷努力發展。要進一步促進產業優質發展和城市配套功能的全面完善。國內外經驗表明,只有行業向高質量方向持續發展,才是提高總指標、人均、平均土地指標的有力保證。反過來又需要城市的綜合配套。
⑷ 為什麼重慶那麼發達,他們是靠什麼才發展起來的
因為八年抗戰的時候,沿海的很多企業都搬到內地,為了躲避戰亂,國民黨也把當時的重慶當成了陪都,也就是臨時性的首都,工業基地在重慶也建起來了,也有一些軍事企業為了保密,建在了大山區,西南地區是比較好的,而且有色金屬資源豐富,重慶也處於長江上游,是一個重要的長江上游港口,現在也是直轄市,又是保稅港區,國家也是重點扶持的,建立一個西南工業重鎮!!!
⑸ 重慶作為最大的直轄市,它的發展有什麼優勢
關於重慶,官方給出的定義或者說定位是:中央直轄市、國家重要的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際大都市、更是長江中上游地區經濟、金融、商貿物流、科技創新和航運中心。更加是西部開放開發戰略支撐和長江經濟帶西部中心樞紐。
城市的發展避免不了環境的破壞,比如北京就已經深受霧霾「荼毒」。然而據寒少所知,重慶提出的5個重慶,其中有個叫森林重慶,注重環保。所以發展至今,重慶的環境還算是很好的,青山綠水,污染比較小,對吸引中高端人才也有很大的幫助。
當然,說到重慶的城市發展潛力,不得不提的一點是,隨著國家的努力,泛亞洲鐵路近年來取得很大的發展,將來泛亞洲鐵路將會越來越重要,重慶作為連接點,又是國家定位的西南綜合的交通樞紐,將來必定會成為新的前沿開放陣地,擺脫沒有海的困擾,這就是很大的一個優勢潛力。
重慶
最後,寒少認為,重慶的發展潛力優勢還體現在它近百年積淀下來的雄厚工業基礎,還有火鍋文化蘊育的勤勞重慶百姓。當然,由於歷史上多次移民形成的包容並蓄觀念和多次直轄形成的特殊政治地位等等,也是重慶這座城市得天獨厚的優勢所在。
⑹ 重慶的經濟優勢在那
重慶是中國西部最具投資潛力的特大城市,具有七大優勢:
1.地域獨特,政策扶持。
作為西部唯一直轄市,西南工業、商業的重鎮,產業基礎雄厚。國家不斷對重慶的支持,為重慶市提供高起點的政策支撐。重慶地處長江上游經濟帶核心地區,中國東西結合部,是中國政府實行西部大開發的重點開發地區。
交通四通八達
重慶具備區位優勢,地處中國版圖的幾何中心,是承東啟西、南北溝通的結合部,是撬動中國東、中、西三大經濟地帶的戰略支點。
重慶的高速公路四通八達,17條跨省公路連接周邊。作為全國五大鐵路樞紐之一,9條鐵路將重慶聯入中國鐵路網;全國十大機場之一的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已開通130多條國內外航線,2010年將成為旅客吞吐2000萬人次,貨物吞吐30萬噸的西部空港口岸;作為長江上游最大港口,三峽工程完工,通航能力提升,重慶可利用黃金水道直接通江達海
2.基礎設施功能完備。
重慶是中國西部唯一集水、陸、空運輸方式為一體的交通樞紐。重慶是中國西部電網的負荷中心之一,煤炭、天然氣產量大,能源供應的保障程度高。 重慶橫貫中國大陸東西和縱穿南北的幾條鐵路干線、高速公路干線在重慶交匯,3000噸級船隊可由長江溯江至重慶港,重慶江北國際機場是國家重點發展的干線機場。
3.工業基礎雄厚,門類齊全,綜合配套能力強。
重慶是中國老工業基地之一,正著力壯大汽車摩托車、化工醫葯、建築建材、食品、旅遊五大支柱產業,加快發展以信息工程、生物工程、環保工程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
外貿大幅增長
作為西南最大的貿易口岸,重慶輻射著西南、西北和華中10多個省區,開建寸灘港等大型基礎設施。2007年,重慶進出口總額為70億美元左右,同比增長28%。截至去年底,重慶外貿經營企業超過2400家,比1996年增長了約20倍。
4.科技教育力量雄厚,人才相對富集。
重慶擁有1000多家科研機構,34所高等院校,60多萬科技人員。
5.規劃明確,整體上市。
目前,重慶市正在考慮從30多個國有控股集團中選擇8家優質的集團公司實現整體上市。其中包括金融類資產,如西南證券和商業銀行;工商產業類資產,如商社集團、重慶鋼鐵集團、機電控股、儀器儀表集團;基礎設施類如能源集團和水務集團。
6.「四個一批」。
市委、市政府專項提出發展資本市場目標:改造一批———力爭今後每年規范完成40家左右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工作;儲備一批———建立上市公司儲備庫,爭取每年有15家左右達到上市的條件;上市一批———力爭每年有10家左右企業通過IPO或發行企業債券等方式實現直接融資;做強一批———力爭在3年左右時間通過資產重組等多種方式,培育5~10家資產規模超百億元的大型藍籌上市公司。
7.超越深圳模式。
如今,重慶成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將享有特殊政策,它的意義可媲美甚至超過當年的深圳、浦東、渤海新區。
市場潛力巨大。重慶人口眾多,人民生活由溫飽向小康過渡、三峽工程庫區移民和城鎮工礦搬遷、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老工業基地的產業升級都將產生巨大的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
重慶八大優勢包括:一是我國處於重化工發展重要階段,重慶的產業優勢與此正相吻合;二是地理優勢和交通優勢明顯,將有8條鐵路和8條高速公路通過重慶輻射全國,這在中國尚屬惟一,重慶還是長江上游航運樞紐;三是勞動力成本具有相對優勢;四是金融匹配能力較好,中國的商業銀行都在重慶設立了分支機構,便於融資;五是擁有大城市配套服務設施;六是在中國東部地區電力、能源、交通、原材料等普遍緊張的情況下,重慶的土地和電力等資源擁有相對優勢,重慶市政府對外來投資工業者承諾,不拉閘限電;七是高校科研機構眾多,科研和人才優勢突出;八是擁有西部開發、庫區開發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系列優惠政策等,還有與深圳、浦東開發區類似的特殊稅收優惠政策,即工業所得稅率為15%,而不是其他眾多地區的33%,適宜工業的強勁發展。
⑺ 重慶靠什麼發展起來的
以前重慶是老工業基地,發展肯定是離不開工業的增長。逐漸壯大的第三產業(餐飲娛樂服務)也功不可沒。渝東南是農業重點區域。今年來大量的基礎建設快速來動重慶經濟的增長。
⑻ 重慶的發展靠的是什麼
以前重慶是老工業基地,發展肯定是離不開工業的增長。逐漸壯大的第三產業(餐飲娛樂服務)也功不可沒。渝東南是農業重點區域。今年來大量的基礎建設快速來動重慶經濟的增長。
⑼ 重慶未來發展方向規劃
法律分析: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更加註重補短板和鍛長板,加快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法律依據:《中共重慶市委關於制定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0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第三條 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落實科技自立自強要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推進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推動形成一城引領、多園支撐、點面結合、全域推進的創新格局,使重慶成為更多重大科技成果誕生地和全國重要的創新策源地。
⑽ 廣州力壓重慶,守住GDP第四城寶座,當地經濟強勁反彈,靠的是什麼
廣州力壓重慶,守住GDP第四城寶座,當地經濟強勁反彈,靠的是什麼?下面就我們來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一番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客觀事實也的確這般,在平均GDP、人均純收入、高新技術產品總數等考量社會經濟發展的首要指標值上,重慶與廣州仍有非常大差別。以平均GDP為例子,廣州2019年平均GDP為156427元,同期重慶為75828元,約為廣州的一半,僅比全國各地平均70892元略高一些。
新聞記者注意到,2021年重慶市、廣州市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指出了6%的GDP增長速度總體目標,兩市的競爭力也將以不一樣的工作方向再次。重慶市將繼續促進成渝地域雙城區經濟帶基本建設,加速培養中部地區對外開放新優點。廣州市則將大力發展大灣區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和人工智慧技術與數字經濟的試點區。2021年GDP第四城渝穗之戰,毫無疑問將再次變成一大關心網路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