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麼理解共享經濟模式
共享經濟其實理解起來很簡單,就是消費者買了東西以後,覺得不錯,把東西分享出去,然後獲得獎勵,鼓勵大家分享的。
比如我今年用的道和雲科APP,消費了10000元,並且獲得了10000的共享積分,共享積分通過轉化就成了我的既得財富。
共享經濟模式其實就是一種互惠互利的模式。
Ⅱ 共享經濟是什麼意思
共享經濟的解釋如下:
共享經濟,一般是指以獲得一定報酬為主要目的,基於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權暫時轉移的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其本質是整合線下的閑散物品、勞動力、教育醫療資源。有的也說共享經濟是人們公平享有社會資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獲得經濟紅利。此種共享更多的是通過互聯網作為媒介來實現的。
共享經濟的本質——整合線下的閑散物品或服務者,讓他們以較低的價格提供產品或服務。對於供給方來說,通過在特定時間內讓渡物品的使用權或提供服務,來獲得一定的金錢回報,對需求方而言,不直接擁有物品的所有權,而是通過租、借等共享的方式使用物品。
Ⅲ 什麼事是共享經濟
一、什麼是分享和共享
分享經濟和共享是2017年最火的概念!為什麼政府報告里都說是分享經濟,而自媒體口口聲聲都是共享經濟?分享和共享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
1、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經濟?經濟就是物質的生產、轉換和財富分配過程。
2、互聯網分享經濟是通過互聯網分享和連接技術優勢(互聯網+),對傳統經濟社會的結構進行優化,對傳統社會資源精準連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讓人人都能零成本參與創造財富共享財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通過分享價值培養需求,需求共享消費,消費定製生產,逆向打通生產製造業實現流程化、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生產(中國製造2025);分享經濟是中國經濟的完美、系統化的解決方案。
3、共享是資源共享,是將分散、閑置和過剩的資源通過互聯網技術平台整合起來實現價值最大化,共享是一種商業模式不是經濟行為。現在所謂的共享單車、共享住宿等共享經濟其實是自媒體炒作出來的一個偽概念,是互聯網時代的分時租賃。互聯網共享就是免費商業模式,通過整合分散基本飲食資源為入口,通過免費模式創新多元化消費,創造需求創新生產方式,從共享消費到共享廚房到共享農庄到共享工廠,共享不是資本游戲而是創新型普惠商業模式,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移動網路已經為共享消費提供技術基礎和社會基礎。
二、分享和共享之間的區別
1、分享是方向!分享經濟是互聯網經濟的系統化解決方案,是從互聯網技術為入口,以分享和連接為抓手,通過分享價值培養需求,需求引導消費,消費定製生產的系統化運營,實現人人參與公平競爭和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戰略目標。
2、共享是方法!通過整合分散、閑置和浪費的基本飲食資源,因為飲食消費是所有消費的根和源頭,是世界上最賺錢的生意。通過飲食消費創造消費(買健康蔬菜送智能手機,送旅遊、送冰箱……)只有免費才能積累客戶;只有免費才能人人參與形成規模優勢和經濟效益;只有共享消費才能生產出有價值的數據;只有共享消費才能形成信息數據鏈,具備向人工智慧商務演進的條件和基礎。
3、分享經濟和共享消費才是互聯網經濟正確的提法和概念。因為分享經濟的本質是改變財富生產和財富分配方式,最終定製生產,這才符合新經濟的定義。共享消費是免費模式,只有免費才符合互聯網經濟的特徵,因為微信QQ、網路、360、淘寶天貓、今日頭條都是免費的。不是免費模式的互聯網經濟只不過是新瓶裝老酒的傳統商業模式.。
三、分享經濟和共享消費的基礎平台
就像傳統經濟需要實體店平台;電商經濟需要淘寶天貓平台;分享經濟需要的是互聯網價值共享平台和消費資源共享平台,人人免費參與,拿來就用無用就走。
Ⅳ 共享經濟有哪些模式
共享經濟就目前而言已經有九大模式,它們分別是共享出行、共享空間、共享金融、共享美食、共享醫療健康、共享公共資源、共享知識教育、共享任務服務、共享物品等。就目前來說,整個國內運作地比較出名的共享企業就有摩拜、滴滴打車、街電充電寶等多個巨頭公司,所以共享經濟已經完全進入了我們的生活。
共享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我們的需求,同時它也是改變了我們的需求。在過去,我們想騎個自行車或者是手機充電了沒電,除了自身准備以外,我們基本上只有自己到處想辦法處理。而現在則是在規定的區域進行掃碼,就能騎走一輛車,用完之後放到一定的區域內就不用管了。相對應的,現在手機沒電了,我們只要找到一個飯店,掃碼就能獲得一個充電寶。
這樣的共享經濟模式不但避免了我們攜帶大包小包的苦惱,同時也讓我們的生活充滿了便利,只要花費少量的錢就能獲取相對應的東西。
(4)共享經濟模式有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共享經濟是指擁有閑置資源的機構或個人,將資源使用權有償讓渡給他人,讓渡者獲取回報,分享者通過分享他人的閑置資源創造價值。
在共享經濟中,閑置資源是第一要素,也是最關鍵的要素。它是資源擁有方和資源使用方實現資源共享的基礎。共享經濟概念下的閑置資源可以理解為:該資源原本為個人或組織自身使用,在沒有處於使用狀態或被佔用的狀態時,即為閑置資源。
除了閑置資源外,較低價格,特定時間,所有權,使用權,讓渡等也是共享經濟的關鍵詞。
較低價格是共享模式能夠「擠占」其他經濟模式的核心優勢。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資源使用方付出的價格低於市場上其他渠道所需要付出的價格;另一方面,資源擁有方得到的價格低於閑置資源為自身服務時所能創造的價值。
特定時間指的是資源處於閑置狀態的時間,這是資源用於共享時的一個限制條件。
對於擁有資源所有權的一方而言,閑置資源在共享經濟模式下,讓渡使用權,可以實現更大的經濟價值。
共享經濟從兩個方面創造價值:一方面,資源擁有方利用閑置資源獲得收益;另一方面,資源使用方以較低成本獲得資源,滿足自己的需求。
共享經濟的發展——去中介化和再中介化的過程。去中介化:共享經濟的出現,打破了勞動者對商業組織的依附,他們可以直接向最終用戶提供服務或產品;再中介化:個體服務者雖然脫離商業組織,但為了更廣泛的接觸需求方,他們接入互聯網的共享經濟平台。
共享經濟平台的出現,在前端幫助個體勞動解決辦公場地(WeWork模式)、資金(P2P貸款)的問題,在後端幫助他們解決集客的問題。同時,平台的集客效應促使單個的商戶可以更好的專注於提供優質的產品或服務。
Ⅳ 共享經濟模式有哪些
共享經濟,獲得一定報酬為主要目的,基於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權暫時轉移的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其本質是整合線下的閑散物品、勞動力、教育醫療資源。有的也說共享經濟是人們公平享有社會資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獲得經濟紅利。此種共享更多的是通過互聯網作為媒介來實現的。
共享經濟牽扯到三大主體,即商品或服務的需求方、供給方和共享經濟平台。共享經濟平台作為連接供需雙方的紐帶,通過移動LBS應用、動態演算法與定價、雙方互評體系等一系列機制的建立,使得供給與需求方通過共享經濟平台進行交易。
三大基石
信息對稱。降低信息不對稱,對資源的聚集、資源配置、供需連接、用戶體驗、主體協同都會帶來正面影響,也會促進交互的有效性;
游戲規則。規則的設計與動態調適對大眾參與分享經濟模式至關重要。規則的公平、透明、均利是基本原則,讓用戶、夥伴通過特定的方式參與游戲規則設計也值得嘗試。
協同協作。參與者彼此依賴,與平台方共建共享;形成協同消費、協同創新。
Ⅵ 怎麼理解共享經濟模式
共享經濟,一般是指以獲得一定報酬為主要目的,基於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權暫時轉移的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其本質是整合線下的閑散物品、勞動力、教育醫療資源。有的也說共享經濟是人們公平享有社會資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獲得經濟紅利。此種共享更多的是通過互聯網作為媒介來實現的。
共享經濟牽扯到三大主體,即商品或服務的需求方、供給方和共享經濟平台。共享經濟平台作為連接供需雙方的紐帶,通過移動LBS應用、動態演算法與定價、雙方互評體系等一系列機制的建立,使得供給與需求方通過共享經濟平台進行交易。
Ⅶ 對共享經濟的理解
互聯網在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借用了原有的很多概念。從2014年起,重新炒熱了「共享經濟」、「分享經濟」概念,滴滴、摩拜等相繼出現並被大眾廣泛接受,人們重新掀起了新一輪「共享經濟」熱潮。
不免有人會問,到底那什麼是「共享經濟」,他與「分享經濟」和 「循環經濟」,他們之間又有何異同呢?下面我重點站在符合時代特徵的互聯網思維角度(並非站在傳統經濟思維角度)重新闡述三者之間的區別和聯系,以便於未來更好的理解和把握互聯網時代發生的各類經濟現象和新的變化。
互聯網時代下的共享經濟
首先我們看一下三者的傳統定義。
共享經濟:一般是指以獲得一定報酬為主要目的,基於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權暫時轉移的一種新的經濟模式。
分享經濟:是指將社會海量、分散、閑置資源,平台化、協同化地集聚、復用與供需匹配,從而實現經濟與社會價值創新的新形態。
循環經濟:亦稱「資源循環型經濟」。以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為特徵、與環境和諧的經濟發展模式。強調把經濟活動組織成一個「資源一產品一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上述概念源於網路)
從上面的定義可以看出,每一種經濟形勢都是基於一定的資源(如物品使用權、閑置資源、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而產生的,而這種資源一定以物質資源方式呈現,同時三個概念都強調有一定經濟利益(一定報酬、經濟與社會價值、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這些特徵表明了實物經濟活動的基本特徵,就是由一定有價值的物品通過買賣或租賃等行為獲取一定時期內的使用價值,同時支付一定的費用。至於使用者選擇短期租用或買賣轉手,就是上述三個經濟概念的區別了。
在互聯網思維下,共享經濟強調陌生人之間的物品使用權轉移,而要實現陌生人之間的交易,一般都以平台方式進行,租房有中介公司或互聯網網站,這些都是平台,只是表現形式不同。平台除了以物品連接雙方外,資金往來大都通過平台進行。目前的神州租車、摩拜、ofo等都屬於基於互聯網平台的共享經濟形態。
而分享經濟則強調資源為海量、分散、閑置,這種資源一般為個人所有,有一定使用價值的舊物品,通過平台臨時或永久出租或出借。這在資源創造價值上與共享經濟相似,但區別在於物品使用權屬於個人,而非平台所有。目前的互聯網公司有順風車、快車、小豬短租等。
循環經濟則強調資源的再利用,即回收後使用,可以回收後通過一定處理,達到使用價值最大化後的二次銷售,也可以回收拆解後廢物使用。與上面兩種經濟的最大不同是,資源本身的使用價值已經很小,但通過一定處理可以重復利用。目前此類互聯網公司包括瓜子網(二手車交易)、京東拍拍二手等。
未來生活中,很多物品都可以通過「共享經濟」、「分享經濟」和「循環經濟」等方式實現共享或循環使用,但總有些物品是不能分享的,這是由物品本身的使用特徵決定的。一般來說,不能共享的物品包括生活快消品、家庭內使用的各類私人物品等,他們會具備如下特徵之一:1、使用後會消失的,2、使用後不能被別人再次使用,3、個性化喜好,4、一定范圍(如家庭)內使用。
而可以分享的物品主要包括,1、交通、物流工具類(公共汽車、地鐵、出租、貨運、單車、輪船飛機等)。2、培訓、教學類(在校學習、參加研討會、展會等)。3、影視、娛樂類(演唱會、影視劇等)。4、土地、房屋類(耕地、住宅、底商等)。這些可以被分享的經濟,未來都將成為下一個互聯網共享(分享)經濟的風口,可能培育出更多的細分領域的優秀互聯網企業。
隨著社會的發展,可以被共享或分享的產品,大部分會慢慢演變為公共產品方式實現共享(如公交、地鐵等就屬於此類產品)。另一部分因為人們對產品的痴迷和熱衷,則會演變為個性化產品。如果你的需求,有現成互聯網平台產品能滿足,非常適合以共享方式,即減少了個人投資,又方便了便捷使用,如果你的需求是特定的,則需要定製化產品或單獨擁有它來滿足。
共享、分享經濟對於社會快速發展,滿足大眾需求,利用更少資源實現社會進步,同時對於建立高效、集約社會意義重大,國家也在大力提倡,對此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關注這個未來互聯網共享經濟投資的風口!
Ⅷ 什麼是共享經濟分享經濟是什麼意思,有什麼不同
共享經濟是指利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以使用權分享為主要特徵,整合海量、分散化資源,滿足多樣化需求的經濟活動總和。共享經濟具有兩個關鍵特徵:第一, 共享經濟是一種商品權利分割下的市場交易,而不是完整的商品權利交易。第二,共享經濟是一種使用權的共享,而不是純粹的使用權交易。
分享經濟指個人、組織或者企業,通過社會化平台分享閑置實物資源或認知盈餘,以低於專業性組織者的邊際成本提供服務並獲得收入的經濟現象,其本質是以租代買,資源的支配權與使用權分離。分享經濟將社會海量、分散、閑置資源等,進行平台化、協同化的集聚、復用與供需匹配,從而實現經濟與社會價值最大化利用的新經濟業態。
Ⅸ 什麼是共享經濟
從概念上講,共享經濟是將原先由於技術手段或者商業模式的限制無法參與經濟活動與經濟流通的生產生活資源,通過新的技術手段或者商業模式投入到經濟活動與經濟流通中,重新產生經濟價值與社會效益的經濟模式。簡單來說,共享經濟是基於閑置資源使用權的精準匹配與連接,實現生產要素的社會化,提高存量資產的使用效率。
共享經濟產業鏈是一個動態的生態圈,它打通了生產與消費的壁壘。每個消費者既可以是生態圈中以供給為形式的外圍組成,也可以隨時轉化成為以需求為核心的中心,每個人或每個企業都有可能是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者或需求方,這種方式決定了整個交易市場的無限外延能力。
(9)共享經濟模式有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共享經濟,一般是指以獲得一定報酬為主要目的,基於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權暫時轉移的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其本質是整合線下的閑散物品、勞動地、教育醫療資源。有的也說共享經濟是人們公平享有社會資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獲得經濟紅利。此種共享更多的是通過互聯網作為媒介來實現的。
共享經濟牽扯到三大主體,即商品或服務的需求方、供給方和共享經濟平台。共享經濟平台作為連接供需雙方的紐帶,通過移動LBS應用、動態演算法與定價、雙方互評體系等一系列機制的建立,使得供給與需求方通過共享經濟平台進行交易。最具代表的企業有,滴滴,Uber 、Airbnb和全球蛙。
在北京、廣州、杭州等多個城市,共享經濟體具體的是指
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充電寶、共享籃球、共享雨傘等共享經濟新形態不斷涌現,並成為新一輪資本蜂擁的「風口」。
共享經濟,一般是指以獲得一定報酬為主要目的,基於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權暫時轉移的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其本質是整合線下的閑散物品、勞動力、教育醫療資源。
共享經濟的五個要素分別是:閑置資源、使用權、連接、信息、流動性。共享經濟關鍵在於如何實現最優匹配,實現零邊際成本,要解決技術和制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