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漢武帝統治時是什麼經濟

漢武帝統治時是什麼經濟

發布時間:2022-07-09 23:50:48

1. 漢武帝在經濟上各採取了什麼措施產生了什麼作用

經濟上還是繼續重農抑商維護小農經濟 由於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重農政策也鞏固了封建統治。
(一)積極作用 漢武帝時期的經濟政策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為政府的軍事政治行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同時對商業和市場的管束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地方豪強巨賈,規范了社會秩序。
(二)消極作用 在取得了巨大的輝煌的同時,漢武帝的經濟政策也暗含了危機,高度國家壟斷的經濟和重稅導致了市場和社會的凋敝,對西漢的社會結構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2. 漢武帝初期的經濟形勢

漢武帝劉徹(前156—公元前87年),前140年—前87年在位,是西漢時期一位有作為的皇帝。經過漢初六七十年的生產發展,西漢封建政府積聚了大量財富。在這個基礎上,漢武帝實施了許多重大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措施。打敗匈奴,通西域,通西南夷,平南越、東越,增置郡縣,建立了幅員廣大的封建國家。推恩削藩(把諸侯王的子弟也封給土地,實質是把大的諸侯王國分小了),酹金奪侯(借口諸侯貢獻的黃金質量低劣、分量不足,剝奪了許多諸侯的爵位土地),進一步削弱諸侯王的割據勢力,鞏固了中央集權,加強了政治上的統一。興修水利,發展農業。鹽鐵官營,統一鑄幣,打擊了大工商業主操縱經濟的活動。「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樹立了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這種統治思想,對當時鞏固政治上統治有積極影響,但是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毒害了勞動人民)。漢武帝在位的五十多年裡,出現了大一統局面,西漢進入鼎盛時期。但是漢武帝連年用兵,國力耗損,晚年不得不下詔「悔過」,宣布從此不再出兵。並封丞相田千秋為富民侯,表示要「與民休息」。

由此可見,漢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這不僅僅在於他實現了政治、思想、文化的大一統,還在於他有勇氣承認錯誤,並想辦法糾正錯誤。

(你要的1000字太多,我找不到那麼多,這些做參考吧~)

3. 漢武帝時期在經濟上有什麼政策

1、改革幣制

漢武帝統治時期,由於對外征伐不斷,中央財政從此前「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的豐盈一變而為入不敷出的困局。「而富商大賈或蹛財役貧,轉榖百數,廢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給」。富商大賈富可敵國,恰與窘困的中央財政形成了鮮明對比。

中央政府除了靠鬻武功爵等方式快速增加財政收入外,「冶鑄煮鹽,財或累萬金,而不佐國家之急,黎民重困。於是天子與公卿議,更錢造幣以贍用,而摧浮淫並兼之徒。」增加中央財政收入,打擊大商人,此即漢武帝幣制改革的初衷。

故漢武帝即位後,為了中央政府在經濟管理和政治統治上的需要,便十分重視解決幣制問題,先後進行了六次幣制改革,基本解決了漢初以來一直未能解決的幣制問題。

一方面穩定了金融,另一方面將地方的鑄幣權重新統一於中央。六次改革後三官五銖的發行一舉解決了困擾西漢金融多年的私鑄、盜鑄問題,漢武帝的幣制改革至此取得了較大成功。

2、鹽鐵官營

鹽鐵官營自漢代延續到現代,鹽鐵茶主要仍由政府及國企控制。這項制度實施,使國家獨占國計民生意義最重要的手工業和商業的利潤。

(3)漢武帝統治時是什麼經濟擴展閱讀:

漢武帝的軼事典故-名字來源:

漢武帝幼年曾以彘為名的說法出於志怪小說《漢武故事》:

劉徹初名彘,天生聰穎過人,慧悟洞徹,進退自如。三歲時,景帝抱於膝上,試問劉彘:「樂為天子否?」對曰:「由天不由兒。願每日居宮垣,在陛下前戲弄。」劉彘信口而應的回答,使劉啟不得不對這個兒子另眼看待。

劉彘有驚人的記憶力,求知慾特別強,尤愛讀書中古代聖賢帝王偉人事跡,過目不忘。景帝深感詫異。劉彘「訟伏羲以來群聖,所錄陰陽診候龍圖龜冊數萬言,無一字遺落。至七歲,聖徹過人」,景帝遂改劉彘名「徹」。「徹」字表示充滿智慧,達到聖德的要求。

《史記·孝景本紀》和《漢書·孝景紀第五》寫明,劉徹被立為膠東王前,名字已經是徹了,根本沒有使過彘字。即使是後世的司馬光編纂的《資治通鑒·卷第十六·漢紀八》,也沒有採信《漢武故事》的說法。其實,漢代彘徹同音,說漢武帝本名劉彘是同音致訛。

4. 漢武帝在位時在軍事、經濟、思想文化實行了哪些措施實行這些的目的形成了什麼局面

軍事上反擊匈奴。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經濟上降低人民的賦稅,重視農業生產。目的是鞏固統治。行成了漢朝最鼎盛的局面

5. 漢武帝時期的經濟政策是怎樣的

本文來自:網路知道日報

我們知道,中國封建社會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出現在西漢初期,為後來漢武帝保證近十四年北伐匈奴的基本勝利,實現了「外事四夷」的目標。

實際上,漢武帝時期,除了繼續實施文景兩帝時期的經濟政策,還順應歷史潮流,運用了一系列經濟控制政策對國家進行調控。

那麼,這些經濟政策是怎樣的呢?

改革幣制

為了增加中央財政收入,打擊大商人,穩定經濟,先後進行了六次幣制改革,發行了五株錢。

要知道,西漢初期的私人的可以鑄錢的,直到景帝時開始禁止,但是武帝登基後,還有很多地方私鑄銅錢。

於是,武帝除了加強中央壟斷鑄幣權,規定盜鑄者一律處死外,在前113年又徹底廢止各級地方政府的鑄幣權,統一由中央的「上林三官」鑄造。

前119年的幣制大改革,更是增加了以銀、錫為材料的「白金」幣和以鹿皮為材料的皮幣,並強制性地將其與銅錢的兌換率規定得畸高。雖然武帝對外宣稱:為了打擊大量貯藏銅錢的富商大賈和諸侯王的勢力,但是最主要還是為了解決財政困難。

鹽鐵官營

說白了,就是政府及國企控制鹽鐵生產銷售,使國家壟斷國計民生意義最重要的手工業和商業的利潤。

前119年,武帝「使孔僅、東郭咸陽乘傳舉行天下鹽鐵,作官府」,就是將私人壟斷的冶鐵、煮鹽業改為國家獨占經營,在全國產鹽鐵的地方設立鹽鐵專賣署,並任命當地的大鹽鐵商為鹽官或鐵官,管理鹽鐵事宜,還規定對私鑄鐵器和煮鹽者處以刑罰,沒收全部生產工具。

一時間,西漢政府的財政收入大大增加。

但是,武帝的這種做法卻留下了一大「禍患」--任命當地的大鹽鐵商為鹽官或鐵官,管理鹽鐵事宜。

這樣一來,鹽鐵專營其實就是官商勾結對鹽鐵高額壟斷,雙方共享利潤,卻苦了老百姓。

前98年,武帝又「初榷酒酤」,即將酒作為專賣的對象,這還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

設置平準官、均輸官

由官府經營運輸和貿易,大大增強了國家經濟實力。

前110年,武帝採納桑弘羊的建議,在全國實行均輸平準政策。均輸,就是調劑運輸;平準即平衡物價。

政府需要的物資原本都是臨時搶購的,這樣一來勢必會引起物價上漲;地方上交中央的賦稅、貢品,除了來往麻煩外有時價值還趕不上運費;大富商囤積居奇、操縱物價。

於是,武帝命大農令(相當於如今財政部長)統一在各郡、國設均輸官,負責管理、調度、征發賦稅物資,並向首都或各地輸送。,此外,首都設平準官,總管全國運來的財物,除去供皇室貴戚所用外,作為政府資本經營商業。

其他的政策還有重農抑商、整頓財政等。

總之,漢武帝運用經濟控制政策,使政府獲益匪淺,保證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行。

太初四年(前101年),西漢政府征伐大宛,結果「宛舉國以降,效其器物??烏孫之屬駭膽,請為臣妾。匈奴失魄,奔走循逃??」在此基礎上,武帝下令把亭障從玉門關向西延伸,加強在西域的軍事滲透。在渠犁、輪台屯田,就地解決糧食問題。漢武帝的開邊政策仍在繼續,直到征和三年(前90年),大規模的戰爭才逐漸停止。從元光二年(前134年)至征和三年(前90年),四十多年的時間里為「外征四夷」。

6. 漢武帝當年經濟狀況如何.這源於哪一治世時期的發展

答案是「文景之治」
漢武帝時期的經濟狀況要分兩個階段分析:前期和後期
前期:由於「文景之治」的恩惠,漢武帝前期經濟狀況十分雄厚,史書記載當時糧食連年豐收,無論公私倉庫都豐盈之極。最後都發紅變質了都吃不了。推行馬政的結果是城郭街巷內隨處可見馬匹,軍馬供應也十分充分。正是在雄厚的物質基礎上,漢帝國發起了對匈奴的打擊。
後期:由於與匈奴的連年戰爭消耗巨大,以及劉徹年老昏聵和統治階層腐敗。到了漢武帝後期。西漢王朝已經度過了自己的最輝煌時期,經濟生活也逐漸開始減弱。當時的盛景已經不復重現,民眾的苛捐雜稅日漸增多,社會矛盾逐漸累積。

7. 論述《漢武大帝》所處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

漢武帝:
政治:接受主父偃的建議,下令諸王將自已的封地分給子弟,並找借口削去半數侯國。
經濟:漢武帝時將地方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
軍事: 漢武帝時,國力強盛,組織了強大的騎兵部隊,開始對匈奴實行大規模的反擊,奪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又派衛青.霍去病分別率精騎出擊匈奴並大勝而歸。
文化:接受董仲舒的建議,「擺黜百家,獨尊儒術」。並在長安舉辦太學。以五經為主要教材。 已解決問題 收藏 評價漢武帝! 100 標簽:評價,評價 漢武帝,漢武帝 誰能寫大約100~200字的評價漢武帝!
要想得分
就拿出點作文的實力出來。
別垃圾的亂發! 匿名 回答:3 人氣:7 解決時間:2007-12-15 11:29 漢武帝是一個極其復雜的歷史人物。敘述評價他的一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司馬遷的《史記》成書於武帝太初年間,由於個人的不幸遭際和政治異見,他對武帝這個時代的評述摻入了強烈的個人感情色彩和主觀偏見。
從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即位,到公元前87年去世,他一共作了54年皇帝。武帝一生在位期間,主要做了五件大事:
一是打退了匈奴對中原的入侵,中華民族獲得了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的廣闊生存空間。
二是變古創制,包括收相權、行察舉、削王國、改兵制、設刺史、統一貨幣、專管鹽鐵、立平準均輸等重大改革與創制,建立了一套系統完整而且體現著法家之「以法治國,不避親貴」的政治制度。這種法制傳統,成為此後二千年間中華帝國制度的基本範式。
三是將儒學提升為國家宗教,建立了一套以國家為本位、適應政治統治的意識形態,從而掌控了主流輿論,並且為精英階層(士大夫)和社會樹立了人文理想以及價值標准。
四是徹底廢除了西周宗法制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一套新的行政官僚制度、繼承製度和人才拔擢制度。
五是設計制訂了目光遠大的外交戰略,並通過文治武功使漢帝國成為當時亞洲大陸的政治和經濟軸心。
在中國歷史上,漢武帝是第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帝王。他的目光從16歲即位之初,就已經超越了長城屏障以內漢帝國的有限區域,而投向了廣闊的南海與西域。
古今之論漢武帝者,惟清人吳裕垂特具卓識。其論略曰:「武帝雄才大略,非不深知征伐之勞民也,蓋欲復三代之境土。削平四夷,盡去後患,而量力度德,慨然有舍我其誰之想。於是承累朝之培養,既庶且富,相時而動,戰以為守,攻以為御,匈奴遠遁,日以削弱。至於宣、元、成、哀,單於稱臣,稽玄而朝,兩漢之生靈,並受其福,廟號『世宗』,宜哉!武帝生平,雖不無過舉,而凡所作用,有迥出人意表者。始尚文學以收士心,繼尚武功以開邊城,而猶以為未足牢籠一世。於是用雞卜於越祠,收金人於休屠,得神馬於渥窪,取天馬於大宛, 以及白麟赤雀,芝房寶鼎之瑞,皆假神道以設教也。至於泛舟海上,其意有五,而求仙不與焉。蓋舢艫千里,往來海島,樓船戈船,教習水戰,揚帆而北,懾屐朝鮮,一也。揚帆而南,威振閩越,二也。朝鮮降,則匈奴之左臂自斷,三也。閩越平,則南越之東陲自定,四也。且西域既通,南收滇國,北報烏孫,擴地數千里,而東則限於巨壑,欲跨海外而有之,不求蓬萊,將焉取之遼東使方士求仙,一猶西使博望鑿空之意耳。既肆其西封,又欲肆其東封,五也。惟方士不能得其要領如博望,故屢事尊寵,而不授以將相之權,又屢假不驗以誅之。人謂武帝為方士所欺,而不知方士亦為武帝所欺也!」�
漢武帝是一個變法改制並且取得了偉大成功的帝王,是一個雄才大略規模宏遠的君主。他是一個宏揚學術崇尚知識的賢君,也是一個知過能改,虛懷納諫,任人以賢的明主。
武帝元朔元年的詔書說:「朕聞天地不變,不成施化;陰陽不變,物不暢茂。」元朔六年詔書又說:「五帝不相復禮,三代不同法。」
這表明,直到晚年,他仍在求新求變。他始終認為,只要情況變了,政策也要變,「非期不同,所急異務也」.
漢武帝是一位承前啟後而又開天闢地的真正偉大的君王。在他之前的歷史上,他所建樹的文治武功無人可及。他的風流倜儻超群絕倫。他的想像力和巧妙手法使政治斗爭成為藝術。他的權變和機謀令同時代的智者形同愚人。他胸懷寬廣,既有容人之量又有鑒人之明。
他開創制度,樹立規模,推崇學術,酷愛文學才藝。他倡導以德立國,以法治國。平生知過而改,從善如流,為百代帝王樹立了楷模。
在後來的魏武帝、唐太宗、明太祖、努爾哈赤、康熙皇帝的行藏中,多少似乎都可以看到漢武帝的影子。
漢武帝具有超越歷史的雄才大略,是一位戰略和外交設計的奇才。這種天才使他能運籌帷幄而決勝萬里,處廟堂之上,而其武功成就,則足以使西方漢尼拔、亞歷山大、拿破崙等馳騁於疆場的將帥暗然失色。但是,漢武帝絕不是一個超俗絕世的聖者。他好色、驕傲、虛榮、自私、迷信、奢侈享受、行事偏執;普通人性所具有的一切弱點他幾乎都具有。但是,盡管如此,即使他不是作為一個君王,而僅僅是作為一個普通凡人,那麼以其一生的心智和行為,他仍然應被認為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一個機智超群的智者,一個勇武剛毅的戰士,一個文采煥然的詩人,一個想像力浪漫奇異的藝術家,以及一個令無數妙女傷魂斷魄的盪子,最壞又最好的情人。
他不僅開創了制度,塑造了時代,他的業績和作為也深深地熔鑄進了我們這個民族的歷史與傳統中。漢民族之名,即來源於被他以銀河作為命名的一個年代——「天漢」。在他那個時代所開拓的疆土,從閩粵瓊崖直到川黔滇,從於闐阿爾泰到黑吉遼,勾勒了日後兩千年間中華帝國的基本輪廓。而這個帝國影響力所幅射的范圍,由鹹海、蔥嶺、興都庫什山脈直到朝鮮半島;由貝加爾湖到印度支那,則擴展成了漢文化影響所覆蓋的一個大文化圈。
偉人和天才是無法描畫的,是不可思議的,是難以用通常標准衡量的,也是無法用世俗尺度去衡量評估的。
漢武帝的人生充滿矛盾。他愛民如子,同時殺人如麻。他用劍猶如用情,用情猶如用兵。在中國歷史上,不乏英雄、偉人、壯士、志士和聖者。但是,放置在任何人群中,他都會同樣地引人注目。你不可能不欽佩他,也不可能不畏懼他——這就是劉徹。

8. 漢武帝的政治和經濟是什麼

政治:1 改革官制:設內外朝, 加強皇權;2 實行刺史制度,選拔人才;
3 頒布推恩令,削弱王國勢力;4 設州刺史,加強對地方控制;
5 強化完善封建法制,打擊地主豪強勢力
經濟:1 鑄五銖錢,作為全國通行法定貨幣;2 鹽鐵官營;
3平抑物價,徵收工商業者的營業稅和財產稅
思想:1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2 創建中央太學和地方郡國學兩級官學,確立中國封建官學制度
3根本思想:尊儒尚法
軍事:1 出兵匈奴,迫使匈奴遷徙漠北;2 進軍南越,設南海等九郡

9. 漢武帝經濟上實行的貨幣政策是什麼

他漢武帝的是統一的,那個就是貨幣政策,貨幣政策是收回了,就是那個諸侯的造幣權,鼻塞鼻血收歸國有。

10. 西漢時期的三大經濟政策

漢武帝(公元前156-公元前87年),漢朝第六代皇帝。16歲時即位,其即位時西漢達到了鼎盛時期。漢武帝在位時,為了挽救財政危機,增加國家收入,鞏固統治曾制定並推行了一系列的財政經濟政策。
一、鹽鐵官營
從戰國到漢初,鹽鐵私人經營不少人因此而發了大財。甚至富比王侯。漢武帝採納大商人孔僅和東郭咸陽的建議,決定由國家壟斷鹽鐵的生產和販賣,私人不得經營,否則處以重刑。並在各郡縣設置鹽官和鐵官,有效的保證了沿鐵官營政策的執行。鹽鐵官營實施的結果,為漢王朝帶來了巨大的財政收入,對解決當時嚴重的財政經濟困難起了積極的作用。
二、改革幣制
漢初以來,幣制混亂,私人、郡國均可鑄造貨幣,其結果是一方面鑄出來的貨幣越來越多,貨幣質量低劣,規格不一;另一方面,有的貴族官僚、富商大賈通過鑄造貨幣而富比天子,對中央構成威脅。公元前113年,武帝下令嚴禁私人及郡國鑄錢,把鑄幣大權完全收歸中央,國家成立專門的鑄幣機構,負責鑄造五誅錢,作為唯一流通的貨幣,以前私鑄的錢幣運往京師銷毀。這樣,幣值混亂的局面得到控制,朝廷又獲得了鑄幣之利。自漢武帝中葉起至隋代的幾百年間,五誅錢基本上成為歷代王朝統一使用的標准貨幣。
三、 「算 」和「告 」
所謂「算 」,是指政府向商人徵收財產稅,公元前119年,漢武帝頒布算 令規定商人財產每二千錢,抽稅一算,手工業主凡四千錢抽稅一算,商人的車每輛征稅二算,對財產申報不實的,罰戍邊一年並沒收財產由於商賈大多對財產申報不實,漢武帝又下達告 令明確規定,告商人隱匿財產而屬實的人,可得商人全部財產的一半。重賞之下,人們競相告 。這樣一來使全國大多數商人破產,從而達到了增加財政收入和整頓財政的目的。
四、「均輸」「平準」
公元前110年,漢武帝採納桑弘的建議,所謂「均輸」,就是在各郡國設立均輸官,將各郡國輸往中央的貢品,除部分供應京師需要外,其餘拿去銷售,賣得的錢交給中央政府.這樣,既減少了運輸的不便,又增加國家財政收入.「平準」即在都城長安設立平準官,統管各地均輸官運到京師的貨物,除供朝廷需要外,根據長安物價漲落的行情, 「貴則賣之,賤則買之」,達到平穩物價,增加朝廷收入的雙重效果.
五、重視水利,治理黃河
漢武帝十分重視發展農業經濟.他起用徐伯等水利工程家,修建了漕渠,龍首渠,六輔渠,白渠等有名的灌溉管道,使關中地區大量農田得到了灌溉.他還親自指揮了黃河決口的堵決工程,公元前109年,漢武帝征發數萬民工前往 子,開展大規模的,艱巨的堵決工程.在漢武帝的指揮下,終於成功的堵住了的 子決口,成功的制服了咆哮奔騰地黃河水.經過這次治理黃河在此後80年間沒有發生過大的水災.

閱讀全文

與漢武帝統治時是什麼經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龍岩辦理健康證在哪裡辦 瀏覽:737
在婚姻中男人的成就感指的是什麼 瀏覽:530
美女養蛇為伴是什麼電影 瀏覽:520
有哪些跟棗核一樣相似的故事 瀏覽:352
幸福樹與文竹哪個好養 瀏覽:828
什麼種類甜品健康 瀏覽:172
十級事業單位管理崗如何升級 瀏覽:462
經濟犯罪最多判多久 瀏覽:899
幸福卷軸得轉多少次 瀏覽:808
事業單位崗位薪級工資怎麼套改 瀏覽:772
幸福的網名有哪些女 瀏覽:243
說好的幸福呢鋼琴譜簡單版怎麼彈 瀏覽:811
婚姻證明列印怎麼寫 瀏覽:591
動漫里哪些美女漂亮 瀏覽:46
金水區財政局下屬事業單位有哪些 瀏覽:860
婚姻危險信號有哪些 瀏覽:346
黃臉婆與美女相差多少 瀏覽:367
幸福在哪裡2020年 瀏覽:711
新婚姻法如何規定結婚登記的 瀏覽:544
政府如何緩解經濟波動 瀏覽: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