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為什麼經濟中心從北方到南方

為什麼經濟中心從北方到南方

發布時間:2022-07-09 23:16:36

Ⅰ 我國為什麼會出現政治中心北移經濟中心南移的現象

【簡述】
經濟重心的南移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的歷史現象,幾乎貫穿了整個中國歷史。
從遠古至西晉中國北方經濟無論是農業、手工業、還是商業的發展水平都遠遠超過南方,雖然三國時期吳蜀對南方有所開發,但和處在中國經濟中心的魏國比起來經濟實力相差懸殊,因此這一時期經濟重心是在北方的。從西晉末開始,中國南方的經濟發展水平逐步提高,到唐中晚期,南北經濟發展水平基本相同。從唐中晚期至南宋,中國的經濟重心不可逆轉地移到南方。
到南宋時,中國南方的經濟發展水平遠遠地超過了北方,成為了中國新的經濟重心。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一種現象呢?原因何在?
1天時:宋朝時候,中國的氣候環境發生了一次巨大的變化,原先氣溫高,降水豐富,自然環境優越的北方開始轉冷。再加上中原地區森林長期被砍伐,因此,北方的自然條件開始惡化。
2地利:從唐中晚期的安史之亂至五代,中國的北方地區戰亂不斷,而南方戰亂少。
3人和:許多中原人南遷,帶去了先進的技術,增加了南方的勞動力。
終上所述,中國經濟重心的南移是從唐中晚期,也就是安史之亂開始,結束於南宋時期。
【詳細介紹】
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發祥地,是中國開發最早的的地區,人口集中,經濟文化發達,成為最早經濟中心。但是自安史之亂後,北方因為藩鎮割據、契丹崛起和南侵而備受影響,生產遭到破壞,而南方又相對安定,北方人口開始大量向南遷移,並帶去先進的生產技術,自此,經濟重心開始向南轉移!
(一)發展歷程
1.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南方得到重點開發。
2.東晉和南朝時期,南方得到大規模開發,南朝末年開始趕上北方。
3.隋唐時期,南方經濟迅速發展,南北幾無差距。
4.五代十國時期,南方經濟進一步大發展。
5.南宋至元朝時期,南方經濟突出發展,完全超過了北方。
6.明清時期,南方經濟重心的地位得到鞏固和發展。
(二)經濟重心南移的重大發展時期
1.從西晉末年「八王之亂」至南朝末年為止的時期。此期,由於北方自東漢末年以來戰亂及少數民族內遷,北方經濟衰退。而江南相對穩定的環境,使北方人民為逃避戰火紛紛南遷,為南方農業生產增加了大批勞動力,特別是帶來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他們同南方的漢族人民及山越等少數民族人民共同興修水利,開墾出大片良田。水稻栽培技術有所提高,小麥開始推廣,牛耕得到普及。長江中下游經濟迅速發展,福建、廣東和廣西也得到一定程度的開發。到南朝末年,南方經濟開始趕上北方。
2.從「安史之亂」到五代十國時期。這一時期北方再次經歷了長期戰亂,經濟遭到嚴重破壞,直到後周世宗時才得到恢復和發展,而南方相對穩定,各國統治者為了保存和增強自己的實力,都比較重視農業生產。同時,許多中原人民流遷江南,增加了當地的勞動力。所以,南方社會經濟又獲得較大的發展。
3.以北宋末年的「靖康之變」為轉折點的南宋時期。此期,人民的抗金斗爭阻止了金軍南進,北方勞動人民的紛紛南遷,使南方經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在農作技術最發達的江浙地區,水田增加,水稻種植面積擴大,產量大幅提高,「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地區生產在全國所佔的重要地位。此外,棉花的種植推廣、棉紡織技術的提高、造船技術的進步以及商品經濟的發展和海外貿易的繁榮,都是北方所不能企及的,這都說明南方經濟已經超過了北方,取得了不可動搖的經濟重心地位。至於元朝開通漕運和海運,中國資本主義萌芽也首先產生於江南地區,進一步說明了這種不可動搖的經濟重心地位。
(三)經濟重心南移的特徵
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具有三個明顯特徵:
①北方人民大批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經驗,體現了當時生產力的最高水平;
②南移趨勢往往在國家分裂或割據戰亂時最突出;
③政治中心的南移對經濟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響。
(四)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
①北方戰亂較多,南方相對和平穩定;
②北方農民大批南移,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並補充了江南的勞動力;
③江南統治者為發展實力,比較重視發展經濟;
④南北方勞動人民共同辛勤勞動,開發了江南;
⑤南方生產條件和自然環境比較優越。

Ⅱ 中國古代的經濟重心,為什麼要從中原轉移到江南

中國歷史基本是從中原所在的北方開始書寫的,很長一段時間內,用兩個字就可以寫完南方——蠻夷。

有意思的是,到後來,談起經濟和社會發展,南方已有十足的底氣反過來鄙視北方。

從什麼時候開始,北方經濟就被南方追上並反超呢?原因又在哪裡?

1

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是一個重大的歷史課題。

1950年代,史學家張家駒寫過一本書,專門談這個問題。後來不時還有人研究這個課題,但幾乎沒有什麼系統性的成果出現。

這不奇怪,因為沒有新意嘛。

一提經濟重心南移,就是北方經濟如何破壞凋敝,南方經濟如何強勢崛起,此消彼長,南方就超越北方了,論證完畢。

真實的歷史,並非如此線性。

最愛君先來駁斥兩種謬論:

第一,很多人引用明人於慎行的話說:「三代以前,江北繁盛,江南曠闊。漢晉以下,江南富實,江北凋敝。蓋由三國五胡之亂,兵害戰爭多在江北。」中心思想是,戰亂導致了北方經濟的衰落。事實果真如此嗎?

第二,還有人認為,春秋戰國時期以楚文化為代表的南方經濟不弱於北方,隋唐以降南方經濟更不遜色於北方,故歷史上並不存在經濟重心南移一事。這種觀點很標新立異,但這是真的嗎?

至少在司馬遷生活的西漢時期,北方「關中之地,於天下三分之一,而人眾不過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而南方仍然地廣人稀,火耕水耨,生產力落後得很,跟北方不在一個層次上。

東晉政權建立和唐代安史之亂,相隔400多年,但都是南北經濟實力此消彼長的兩個重要節點。

這足以說明,戰亂頻仍的北方,經濟實力並未衰退到完全不堪的境地,相比南方,仍然優勢明顯。

這也不奇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況且經濟是有彈性的,只要伸張有度,不可能一下斷裂。

唐代的全國經濟重心在河北一帶,屬「極富之地」。北宋年間,河北一帶經歷與契丹的多次戰爭,經濟卻未一蹶不振,仍保持領先優勢。河北產的絹等紡織品無論質量還是價格,都是全國最高的。

靖康末年,金人向北宋索取絹1000萬匹,皆取自內庫,其中一些來自兩浙地區的絹,遭到了金人赤裸裸的嫌棄。他們嫌浙絹輕疏而退回,所收幾乎全是河北精絹。

可見,河北經濟發展質量之高,江南地區遠不能望其項背,連少數民族政權都很懂。

陝西同樣如此,自古就是富庶之地。

入宋以後,在寶元年間(1038—1040)大規模的宋夏戰爭爆發之前,據蘇軾說,是「中戶不可以畝計,而計以頃;上戶不可以頃計,而計以賦。耕於野者,不願為公侯;藏於農家者,多於府庫也」。這是典型的藏富於民有沒有?

▲《姑蘇繁華圖》(局部)反映清代蘇州的經濟發達情況。

宋代的商業繁榮,南方比北方突出。

南方擁有許多北方沒有的經濟作物,它們的商品率大大高於糧食作物,茶葉是顯著的例子。

宋代每年投放市場的茶葉總值達100萬貫,僅此一項,就讓北方相形見絀。北宋的工商稅收中,鹽、茶、銀、銅佔了很大的比重。這四項產品大部分或全部都出自南方。

長江在宋代開始發揮出交通大動脈的效益,幹流及支流沿岸城市不僅數目超過黃河,繁榮程度也凌駕其上。此時,東南沿海對外貿易港口的繁盛,也是古代絲綢之路從陸路轉向海路的寫照。

Ⅲ 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為什麼向南方轉移

1、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南方開始得到開發。

2、東晉和南朝時期,南方得到大規模開發,南朝末年開始趕上北方。

3、隋唐時期,南方經濟迅速發展,南北幾無差距。

4、五代十國時期,南方經濟進一步大發展。

5、南宋至元朝時期,南方經濟突出發展,完全超過了北方。

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

①北方戰亂較多,南方相對和平穩定;

②北方農民大批南移,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並補充了江南的勞動力;

③江南統治者為發展實力,比較重視發展經濟;

④南北方勞動人民共同辛勤勞動,開發了江南;

⑤南方生產條件和自然環境比較優越。

(3)為什麼經濟中心從北方到南方擴展閱讀:

從北宋到南宋時期,經濟重心之所以繼續南移並能夠最終完成的原因是:


自然因素:宋代氣候條件變化,使南方更適宜農業發展。同時,由於北方經濟開發較早,水土流失嚴重,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破壞較為嚴重,環境惡化,影響了農業生產。而南方經過三國時期以來的經濟開發,為經濟發展打下一定基礎,自然環境保持較好,從而為南方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條件。


政治因素這表現為:

一是兩宋統治疆域大部分地區在南方,其中南宋時政治中心還移到南方,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南方經濟的繼續發展。

二是自唐末以來,北方戰亂頻繁,而南方相對安定,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較為穩定的社會環境。

三是兩宋時期,中原人民反對北方少數民族貴族掠奪的斗爭阻止了北方少數民族貴族的南下,使南方免遭戰禍;四是統治者重視經濟的發展,採取一些有利於經濟發展的政策,促進了南方經濟的發展。

Ⅳ 我國古代的經濟重心,是怎麼從北向南移的

就地理的角度來說,秦嶺到淮河一線是我國南北方的分界線,大致把我們遼闊的國土分成南北兩半。從現代來看,我國南方地區經濟的發展高於北方。尤其是江浙、廣東的“長江三角”和“珠江三角”地區經濟更為發達。

但是,在我國古代,南方的經濟在很長一段時間曾經遠遠落後於北方。後來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種種機遇,南方經濟,不但趕上而且大大超過了北方。這是為什麼?我們不妨翻開歷史,對中國社會、經濟的變革與發展作進一步了解,答案就不難找到。


上圖_ 第一次鴉片戰爭 示意圖

由上述可知 ,我國至秦漢以來,由於晉朝時期的“永嘉之亂”,南北朝時的“五胡亂中華”,唐朝的“安史之亂”和宋朝南遷等事件的發生,造成了四次北方向南方的人口大遷徙。

由於北方人口的大量南遷,不僅給南方增加了勞動人員,同時也帶去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為南方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和發展機遇。由於南方充分利用了這個機遇,使生產力大大提高,經濟穩步增長,並逐漸超過了北方。這就是經濟重心由北向南轉移的根本原因。

Ⅳ 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是什麼

從北宋到南宋時期,經濟重心之所以繼續南移並能夠最終完成的原因是:

1、自然因素

宋代氣候條件變化,使南方更適宜農業發展。同時,由於北方經濟開發較早,水土流失嚴重,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破壞較為嚴重,環境惡化,影響了農業生產。

而南方經過三國時期以來的經濟開發,為經濟發展打下一定基礎,自然環境保持較好,從而為南方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條件。

2、政治因素

這表現為:

一是兩宋統治疆域大部分地區在南方,其中南宋時政治中心還移到南方,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南方經濟的繼續發展;

二是自唐末以來,北方戰亂頻繁,而南方相對安定,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較為穩定的社會環境;

三是兩宋時期,中原人民反對北方少數民族貴族掠奪的斗爭阻止了北方少數民族貴族的南下,使南方免遭戰禍;四是統治者重視經濟的發展,採取一些有利於經濟發展的政策,促進了南方經濟的發展。

3、經濟因素

北方仍然戰亂較多,而南方社會秩序相對較安定,北方人民大量南遷,為南方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勞動力,使南方自然資源繼續得以開發利用,社會經濟秩序發展,從而最終超過北方,全國經濟重心已移到了南方。

(5)為什麼經濟中心從北方到南方擴展閱讀

基本規律和啟示

1、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區域是從北向南、從黃河流域向長江流域和江南一帶、從內地向東南沿海逐漸轉移的。

2、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趨勢往往是在國家分裂或封建割據戰亂時期表現的最為突出(如魏晉南北朝時期、安史之亂後、五代十國時期、宋金對峙時期等等)。

3、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和南方經濟發展都是在北方戰亂而南方相對穩定的條件下完成的,這說明政治穩定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戰亂、動盪不安的社會環境只能破壞社會生產力和摧毀經濟發展的成果。

4、由於戰亂,古代北方人民大批南遷,增加了南方的勞動力,給南方帶去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體現了當時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最高水平,這說明各族人民的辛勤勞動和生產力的進步是經濟發展的最重要因素,引進和運用最先進的生產技術是促進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保證。

Ⅵ 為什麼說南宋時期經濟中心從北方移到了南方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大舉南侵,戰禍遍及幾乎整個黃河中下游地區。高宗趙構經汴河退至揚州,後定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建立了南宋。宋朝南遷後,引發了中原人口的一次大規模南遷,中原人口的移居地包括今浙江、江蘇、安徽、湖北、湖南、福建、廣東等廣大南方地區。從南宋開始,標志著我國經濟重心轉移到東南地區,中國已穩定地形成了南方經濟領先於北方的經濟格局,南方最發達的江浙地區長期成為全國的經濟重心。

Ⅶ 古代經濟重心是什麼時候開始南移的為什麼要南移

古代的經濟重心從西晉時期便開始南移,到了兩宋時期,古代經濟重心向南全部轉移,等到了明清時期,古代的經濟重心就在南方了。之所以會將經濟重心轉移到南方,原因有三點:第一點則是自然條件的因素,因為北方氣候條件比較乾燥,因為很早就開始發展經濟了,因此北方的土地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破壞,影響了農業的發展,而南方的氣候條件比較好,有利於發展農業。

古代經濟重心的轉移,大多都是因為統治者的都城選址或者是戰亂原因,從而導致百姓受到戰爭的迫害後,紛紛遷徙逃離到南方。而在古代,大多數的戰爭基本上都在北方,雖然古代北方的經濟發展迅速,但是從兩宋時期開始,因為統治者的統治地區大多在南方,從而促進了南方經濟的發展。

在明清時期,雖然都城選址在北方,但是因為兩宋時期的經濟重心轉移已經完成,所以南方的經濟在明清時期就已經發展的很迅速。再加上南方的氣候因素,因此古代賴以生存的農業在氣候濕潤的南方發展的很好。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經濟中心從北方到南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龍岩辦理健康證在哪裡辦 瀏覽:737
在婚姻中男人的成就感指的是什麼 瀏覽:530
美女養蛇為伴是什麼電影 瀏覽:520
有哪些跟棗核一樣相似的故事 瀏覽:352
幸福樹與文竹哪個好養 瀏覽:828
什麼種類甜品健康 瀏覽:173
十級事業單位管理崗如何升級 瀏覽:463
經濟犯罪最多判多久 瀏覽:899
幸福卷軸得轉多少次 瀏覽:809
事業單位崗位薪級工資怎麼套改 瀏覽:772
幸福的網名有哪些女 瀏覽:244
說好的幸福呢鋼琴譜簡單版怎麼彈 瀏覽:811
婚姻證明列印怎麼寫 瀏覽:591
動漫里哪些美女漂亮 瀏覽:46
金水區財政局下屬事業單位有哪些 瀏覽:860
婚姻危險信號有哪些 瀏覽:346
黃臉婆與美女相差多少 瀏覽:367
幸福在哪裡2020年 瀏覽:711
新婚姻法如何規定結婚登記的 瀏覽:544
政府如何緩解經濟波動 瀏覽: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