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陝西經濟怎麼樣呢
目前陝西的經濟和發達地區還有差距,南方的個省比陝西可能要富裕,在西北陝西算是經濟大省了.
㈡ 什麼是臨空產業集群
臨空經濟有兩個層次,一是航空城經濟,即以機場為核心,發展航空客運、貨運、物流、機場購物、休閑度假、旅遊商務以及與機場相關的其它產業,從而使機場及其附近成為一個多功能經濟體。如洛杉磯機場周邊賓館酒店、會展場館、租車公司林立,成為旅遊商務的一個重要中轉站。這就是典型的航空港經濟;二是區域經濟發動機,即中樞機場作為地區的重要門戶,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這又包括兩個層面:利用國際口岸的優勢設立空港保稅區或空港保稅物流園區,形成保稅倉儲、物流中轉、物流配送、國際采購、展覽展示、加工出口以及其它保稅延伸產業集群;利用航空運輸功能,在機場所在地周邊地區形成產業群,以及更廣泛的地區內與空運、航空相關的產業集群。
臨空產業,大致包括空港服務業、航天航空產業、物流快遞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會展會議產業、現代製造業等。在廣州新機場即將開通之際,臨空產業的籌劃也要與廣州市的產業布局相適應。當廣州工業布局重點往東南部發展時,東部的黃埔、開發區、增城正在起到工業主動脈的作用,以鐵路、公路、海運為依託,產業形態以高新技術和製造業為主;而南沙發展臨海工業,是廣州下一個工業主動脈,以海運為依託,產業形態為適度重型化;以新機場為核心的周邊地區發展臨空產業,也可能成為廣州市一個新的產業動脈,以空運為依託,產業形態為輕型化、高附加值。這樣,如果說東部產業帶在近十年為廣州市經濟起飛發揮了龍頭作用,那麼,輕型化的臨空產業和重型化的臨海產業將在今後20年為廣州市經濟新的騰飛增添新的動力。
臨空經濟與臨海經濟的發展是充分利用港口(空港、海港)的一種經濟形態,對廣州來說是走向世界的橋梁,因此,臨空經濟與臨海經濟的發展將有助於廣州建立國際大都市的遠景藍圖的實現。同時,這也將要求對「東進、南拓、北優、西聯」的城市空間結構和布局補充新的內涵和元素,即東進必須考慮增城的發展和與東莞的對接,南拓必須考慮南沙臨海產業的發展,西聯必須考慮廣佛經濟圈的構建,而北優必須考慮機場臨空產業的開發。
事實上,機場所在城市如何充分發揮優勢,推動本地及周邊區域經濟的發展,已經成為地方政府、學術界和企業界必須密切關注的課題。北京順義區的天竺空港工業開發區經過10年發展已經與中關村科技園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三足鼎立,順義也連續幾年成為北京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最快的區縣之一。上海長寧區的虹橋臨空經濟園區、大連甘井子區、四川成都雙流縣、陝西渭城區的咸陽航空港產業園、天津空港國際物流區、深圳寶安區、珠海機場航空城等等都在思考發展臨空經濟。
新白雲機場的開通將為廣州臨空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大的空間。因此,廣州臨空經濟的發展,一要規劃好臨空經濟開發園區,可將原花都機場經濟開發區的規劃擴大和提升;二要重新對白雲區和花都區的規劃進行調整、修訂,使兩區的經濟發展承擔更多的臨空經濟元素;三要對機場交通有更為前瞻和廣闊的視野,使臨空經濟在區域經濟中,尤其是在珠三角的經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要使周邊地區可以快捷地進入機場而不必經過市區。
廣州臨空經濟的發展是離不開民航業的發展的,白雲機場不僅要成為大型客運中心,而且還要成為大型貨運中心,為此,組建國際性航空貨運公司十分必要。地方政府也要在50平方公里左右的航空港經濟、1000平方公里左右的狹義臨空經濟集群(如廣州市區)、3000~5000平方公里左右的廣義臨空經濟集群(如珠三角)等三個層次上制定發展思路,努力用10~15年時間使臨空經濟為廣州經濟建設增添後勁。
㈢ 現如今陝西省的經濟狀況如何呢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的發展,我國的經濟實力在不斷的增強,每個省份的經濟實力也在不斷的高速發展過程之中,其中就包括我們所熟知的陝西省,陝西省這些年的經濟發展還是非常不錯的,不僅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企業家,而且還造就了很多優秀的企業,可以說陝西省現在的經濟早已經非同小可。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明顯的知道,現在陝西省的經濟發展還是非常不錯的,無論是在糧食產量方面,還是在科技,經濟發展方面,都已經達到了一個非常高的地步,這是整個陝西省人民努力的結果,可以說令人非常的敬佩,也非常的令人尊重。
㈣ 什麼叫臨空經濟
是指以航空運輸(人流、物流)為指向的產業在經濟發展中將形成具有自我增強機制的聚集效應,不斷引致周邊產業的調整與趨同,這些產業在機場周邊形成的經濟發展走廊、臨空型製造業產業集群以及各類與航空運輸相關的產業的集群,進而形成以臨空指向產業為主導、多種產業有機關聯的獨特經濟發展模式。
㈤ 西咸新區空港新城和西安國際港務區哪個更有前景
為西安國際港務區,其為形成以B型保稅物流中心為核心以國際物流區為支撐的物流體系戰略格局。
西安國際港務區以現有鐵路、公路等運輸手段為依託,以與沿海國際港口合作為基礎,在內陸形成海陸聯運的聚集地和結合點。
依託西安區位優勢、交通優勢、產業基礎和物流市場需求,形成以B型保稅物流中心為核心、以國際物流區為支撐、以國內綜合物流區和物流產業集群區為兩翼的物流體系戰略格局。不僅具有普通物流園區的基本功能,還具有保稅、倉儲、海關、邊檢、商檢、檢疫、結匯銀行、保險公司、船務市場及船運代理等國際港口所具有的多種功能。
(5)陝西臨空經濟如何擴展閱讀:
西安國際港務區的相關情況:
1、園區內實行「封閉式管理,一條龍運行」快捷、高效的管理服務方式,為投資者的發展創造良好的軟硬環境;同時,投資者可享受物流行業與西安滻河經濟開發區雙重優惠政策。
2、西安國際港務區已與天津港簽訂了《建設內陸無水港合作意向書》,正在爭取同青島港、連雲港達成發展性合作協議。
3、西安國際港務區與青島港、天津港、連雲港和中國集裝箱總公司分別簽訂了《合作備忘錄》,為口岸建設准備了良好的軟體環境,為陝西國際物流搭建了快捷通道和操作平台。
㈥ 陝西經濟怎麼樣
陝西經濟在西部來看,還可以,但是在全國來看就比較落後了。
㈦ 陝西經濟情況怎麼樣
上半年全省生產總值4289.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6.8%,增速同比加快5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增速高5.7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74.81億元,增長5%;第二產業2338.32億元,增長22%;第三產業1676.67億元,增長12.1%。
一、農業生產保持穩定,糧食產量增長。今年以來,全省各地積極加大對糧食生產扶持,千方百計保糧食麵積穩定,促糧食單產提高,全省糧食生產形勢良好。全省夏糧總產445.8萬噸,增長4.6%,其中小麥總產401.6萬噸,增長4.8%;夏糧畝產225公斤,僅次於歷史最高年份2004年(226公斤),其中小麥畝產233公斤,增長4.5%。油菜總產量37.3萬噸,同比增長4.6%;上半年,肉類總產量47.4萬噸,增長3%,其中,豬肉產量36萬噸,增長6.3%;牛奶產量64.1萬噸,下降12.5%;禽蛋產量24.1萬噸,下降1.1%。
二、工業生產穩步增長,經濟效益好轉。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工業增加值1883.0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4.8%,增速較上年同期加快15.7個百分點。
三大產業拉動工業快速增長。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5060.15億元,同比增長38.8%,增速較上年同期加快33.9個百分點。其中,能源化工工業實現總產值2318.97億元,增長44.5%,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19.6個百分點;裝備製造業1221.42億元,增長35.3%,拉動8.8個百分點;有色冶金工業553.65億元,增長45.4%,拉動4.7個百分點。能源化工、裝備製造和有色冶金三大產業拉動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長33.1個百分點。
重工業增速快於輕工業。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重工業實現增加值1624.6億元,同比增長25.7%;輕工業實現增加值258.44億元,增長19.8%,重工業增速較輕工業高5.9個百分點。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增加。上半年,天然原油開采量1410.9萬噸,同比增長10.4%;原煤16815萬噸,增長15.3%;天然氣115.55億立方米,增長15%;發電量550.01億千瓦小時,增長29.5%;水泥2439.46萬噸,增長24.3%;生鐵249.84萬噸,增長8.1%;鋼材463.73萬噸,增長17.5%;汽車37.43萬輛,增長90.8%。
工業經濟效益明顯好轉。1-5月份,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834.2億元,同比增長47.8%,較上年同期提高45.2個百分點;實現利稅773.57億元,增長71.7%,提高88.8個百分點;其中利潤458.64億元,增長1.3倍,提高168.3個百分點。
工業用電量增長加快。上半年,全省全社會累計用電425.8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用電280.76億千瓦時,增長25.9%,增速同比加快25.2個百分點。
客貨運周轉量穩步增長。上半年,全省客貨運周轉量1457.90億噸公里,同比增長10%,比一季度加快2.2個百分點。其中,公路589.47億噸公里,增長13.2%;鐵路863.68億噸公里,增長8.0%。
三、投資持續高位運行,結構不斷優化。上半年,全省全社會投資3826.57億元,同比增長30.6%。其中,城鎮投資3664.83億元,增長32.2%。
投資結構不斷優化。上半年,全省第一產業投資99.34億元,同比增長41.3%,占城鎮投資的比重為2.7%,佔比較上年同期提升0.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1355.01億元,增長24.5%,比重為37%,回落2.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2210.48億元,增長37%,比重為60.3%,提升2.1個百分點。三大產業佔全省城鎮投資的比重呈現二產佔比回落,一產和三產佔比提升的良好態勢。
房地產開發投資平穩增長。今年國家房地產調控力度加大,政策效果開始顯現,上半年,房地產開發投資512.83億元,增長25.8%,較1-5月回落0.3個百分點。其中,土地開發投資13.44億元,下降12.5%;商品房銷售面積987.73萬平方米,增長28.7%,較1-5月回落0.2個百分點。
建設資金到位情況良好。上半年,全省城鎮投資項目本年到位資金4855.78億元,同比增長36.7%。其中,國家預算內資金400.14億元,國內貸款727.16億元,自籌資金3167.32億元,分別增長12.6%、24.1%和42%。
四、市場需求持續旺盛,消費熱點紛呈。上半年,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95.48億元,同比增長18.5%,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7個百分點。其中,城鎮市場為1283.36億元,增長18.4%;鄉村市場為212.12億元,增長18.6%。汽車、燃油、家電、傢具類商品持續熱銷。上半年,據對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統計,汽車類商品實現零售額190.82億元,同比增長31.8%;石油及製品類90.58億元,增長52.1%;家用電器和音響器材類41.81億元,增長26.2%;傢具類19.93億元,增長63.4%。
五、物價呈恢復性上漲,CPI接近全年目標。上半年,陝西CPI累計同比上漲2.9%,其中,城市上漲2.5%,農村上漲3.9%。PPI、原材料購進價格、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均呈現恢復性上漲,同比分別上漲10.7%、10.3%和3%,漲幅分別較上年同期提高14.2、10.9和2.1個百分點。
六、進出口形勢好轉,利用外資大幅增長。今年以來,全省外貿出口一改2009年月月負增長格局,保持了恢復性高增長態勢。上半年,全省進出口總額54.35億美元,同比增長37.1%,其中:進口27.09億美元,增長27.8%;出口27.26億美元,增長47.9%。上半年,全省實際利用外資9.19億美元,同比增長19.3%,較上年同期提高17.7個百分點。
七、財政收入增幅加快,支出繼續傾向民生。上半年,全省財政收入886.82億元,同比增長28.1%,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8.1個百分點。民生領域財政支出繼續加大。上半年,全省財政支出814.45億元,增長23.4%;其中城鄉社區事務、社會保障和就業、環境保護和醫療衛生支出增加較多,分別增長40.9%、24.1%、22.3%和21.8%。
八、金融貸款持續增加,中長期貸款增長較快。6月末,全省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9464.84億元,新增貸款1169.18億元,同比下降31%。短期貸款2379.22億元,新增貸款減少100.33億元;中長期貸款6558.1億元,增長40.7%。各項存款余額15741.77億元,新增存款1870.37億元,同比下降5.5%。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7543.82億元,下降9.4%。
九、新增就業任務完成過半,居民收入平穩增長。截至6月底,全省新增就業23.99萬人,完成年度計劃32萬人的75%;再就業人員8.59萬人,完成年度計劃11.8萬人的72.8%;其中就業困難人員為2.45萬人,完成年度計劃3.2萬人的76.6%。6月末,全省城鎮單位從業人員為355.71萬人,比一季度末增加2.94萬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2.93萬人。上半年,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83元,同比增加773元,增長10.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9%;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412元,增加296元,增長1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2%。
㈧ 臨空經濟的發展現狀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航空業的進步,世界各地的大型機場都先後推出臨空經濟區的建設計劃,並且,在整體規劃上,呈現多元化、多層次、輻射廣的態勢。 1959年,愛爾蘭成立了香農國際航空港自由貿易區,它包括緊靠香農國際機場的香農自由工業區和香農鎮,自由貿易區利用國外資金和原材料,大力發展出口加工業,這是臨空經濟區的早期形式。
從20世紀60年代起,日本政府就先後提出了在東京、大阪建設三大國際空港的課題,新東京國際空港(成田)、東京國際空港(羽田)、關西國際空港成為日本最重要的航空港。日本採用了研究—建設—再研究—再建設的方針,使得航空運輸在日本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形成了建設與發展的良性循環。最典型的是日本長崎縣,依託長崎空港,在濱海區域規劃興建了一個臨空經濟區,建設一條商務辦公街,建立系列航空關聯產業開發區、自由貿易區、高級文化娛樂區、高級住宅區和高精尖端技術產業區。
荷蘭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持續保持在歐洲機場客運量第四,貨運量第三的位置。機場不僅僅作為航空旅客的集散點,而是作為航空城來綜合管理,即構建高效樞紐,由航空、鐵路、公路等多種運輸形式互為補充。從航空港到航空港都市城的發展,丹史基浦機場將建立和發展機場城市來為利益相關者創建可持續發展價值,作為一個重要的目標。 國內發展典型
北京臨空經濟區
上海虹橋臨空經濟區
天津臨空產業區
鄭州航空港實驗區
㈨ 西安臨空經濟示範區正式獲批有何意義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民航局正式批復設立西安臨空經濟示範區,示範區位於西咸新區空港新城,面積144.1平方公里。這是西北地區首個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也是西安又一國家級對外開放平台,對於增強大西安對外輻射能力,提升城市發展能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西安臨空經濟示範區的獲批,將進一步強化西安國際航空樞紐功能,整合放大「臨空+自貿+保稅」的疊加優勢,構建西安通達世界的「空中絲綢之路」,打造吸納全球要素資源的開放門戶。同時將進一步促進空港、陸港、高鐵港「三港聯動」,不斷提升西安的樞紐地位,增強在全國乃至全球的資源配置能力,為聚力發展「三個經濟」,加快追趕超越提供強勁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