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壟斷為什麼會導致低效率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11
『貳』 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微觀:壟斷為什麼是一種效率低下的市場結構
因為沒有競爭,產品質量、技術的改進就不會以市場為導向。而產品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所以,壟斷所導致的弊端,是產品本身競爭力的下降。
壟斷是相對的,市場經濟發展到現在是全球化的競爭。壟斷是地域性的,不能長久
『叄』 壟斷如何導致低效率
壟斷廠商產量變動對受益的影響,即邊際收益,不僅取決於價格還取決於需求彈性。仍然利用求一階導數的方法,利潤最大化市的結果為邊際收益=邊際成本,此時雖然成本還低於價格,
但是降價並不能使得壟斷廠商的收益增加,而且壟斷廠商有控制價格的能力,他當然會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將產量限制在邊際收益=邊際成本的水平,再增加產量雖然對社會有利,但是對壟斷場上卻不利。在壟斷競爭市場上,廠商的長期利潤為零。
由於壟斷廠商在長期內有可能獲得壟斷利潤,從而使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支付較高得價格,使社會福利產生損失。
(3)西方經濟學為什麼壟斷導致低效率擴展閱讀:
產生原因
一般認為,壟斷的基本原因是進入障礙,也就是說,壟斷廠商能在其市場上保持唯一賣者的地位,是因為其它企業不能進入市場並與之競爭。
壟斷指少數大資本家為了共同控制某個或若幹部門的生產、銷售和經營活動,以獲取高額壟斷利潤而實行的一種聯合。它是帝國主義最深厚的經濟基礎,是帝國主義的經濟實質。
壟斷是從政府保護主義的自由競爭中成長起來的。在以自由競爭為基本特徵的資本主義發展階段,資本主義企業為了攫取更多的剩餘價值,必然會採取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科學的管理方法,實行生產的專業化和協作,提高勞動生產率。
在激烈的競爭中,大企業往往憑借自己在經濟上的優勢,不斷排擠和吞並中小企業,使生產資料、勞動力和勞動產品的生產日益集中於自己手中。同時,資本主義信用制度和股份公司的發展,突破了單個資本的局限,加速了資本集中的發展,從而也推動了生產集中的發展。
『肆』 壟斷為什麼會造成低效率和經濟損失
一方面壟斷部門佔用了大量的社會資源,卻為社會提供了較少的產出,不少企業浪費嚴重甚至嚴重虧損,如電力行業佔用了8000億元資產存量,每年只有80多億元利潤,還有資料顯示,中國城市自來水的平均漏水率平均高達20%,高於巴黎、東京、慕尼黑等國際大都市一倍(胡家勇,2003)。另據《長江日報》 2000年8月2日的報道,中國電信所屬31個省市的分公司中僅有11家贏利,其餘都處於虧損狀態,鐵路部門更是全行業虧損;另一方面部門利益的驅動加之由行政壟斷強化的壟斷地位,使得自然壟斷部門的產品或服務往往質次價高,由此給社會福利帶來了四大損害:
其一消費者的利益受到損害:首先是供給不足,不少地區的交通擁擠及經常性的停水、停電,就是最好的說明;其次是消費者付不合理高價,據有關專家1999年的研究,按照相對購買力平價而言,以美國的費率為基數,換算得到:中國的人均收入水平僅相當於美國的0.05,卻付出了4023倍的價格連接互聯網。中國消費者所購買民航票價的相對價格水平是美國消費者的32倍,每年因民航壟斷而造成的民航消費者的福利損失達75—100億元。再次消費者飽受強制消費及非法受費之苦,根據過勇和胡鞍鋼的估算,僅1998—1999年間,電力行業違法收取資費就達27.4億元,電信行業違法收取資費就達21.7億元(過勇、胡鞍鋼,《中國經濟時報》,2001年7月13日)。
其二影響內需的擴大:內需不足是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大瓶頸問題。國家採取了多種措施來拉動內需,如加大國債規模、提供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徵收利息稅、刺激假日經濟等等,但效果不甚理想。其中一條重要的原因就是與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自然壟斷部門的產品或服務的價格不斷上漲,一方面它壓縮了廣大中低收入者的消費空間。以煤氣和自來水為例,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價格就大幅度增長,更是飛速增長,很多地區年增幅都達兩位數,由於他們是生活必需品,價格的持續上漲無疑無助於廣大中低收入者擴大消費。另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惡化了中國的投資環境,不利於吸引外資,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民間資本的投資,使得拉動投資需求的難度加大。鑒於此,有不少經濟學家如楊帆等認為,以降低壟斷價格的辦法,來提高大多數城鄉居民的實際購買力,是擺脫通貨緊縮,擴大居民需求的主要辦法(楊帆,國研網,2001年6月11日)。
其三影響其他產業的發展:自然壟斷性行業大多是基礎行業,根據投入——產出分析,這些行業的產品或服務,往往是其他行業的投入。一方面這些行業的供給不足,另一方面行業價格的連續超幅度上漲,都將使得相關產業的發展受阻。比如很多農村地區就是因為缺電才減少了對家用電器的購買,在城市家電需求增長趨緩的情況下,家電業的發展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再比如一些地方不少企業就因自然壟斷部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的不合理高價而陷入虧損的境地,根據有關學者的實地調查,安徽某地的化工廠就因供電部門的壟斷高價格而大受其害,供電部門從發電企業以每千瓦0.25元的價格買來的電以每千瓦0.5元的價格賣給化工企業,使得燒鹼行業的電費成本大大增加,佔到了總成本的70%,企業每生產一噸燒鹼就要虧損500元,如果企業自己發電則每噸燒鹼可降低成本500元,不少企業立即就可以扭虧。
最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中國已經加入了WTO,國際競爭國內化的態勢已十分明朗,競爭也將日趨激烈。自然壟斷部門多是國民經濟中的基礎性、命脈性部門。如果不能在較短的時期內克服自然壟斷部門存在的上述問題,最終勢必將嚴重影響到中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鑒於此,十六大報告及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才強調要「打破壟斷,引入市場競爭」。
『伍』 壟斷會降低經濟效率的原因是什麼,理由
(1).壟斷企業的管理者沒有激勵努力工作;
(2).達爾文選擇原理,即競爭市場中可以淘汰無效率的企業,而壟斷中沒有這種機制.
『陸』 (微觀經濟學)為什麼說壟斷是無效率的政府對壟斷應採取什麼措施
在不完全競爭市場條件下,廠商的需求曲線是向右下方傾斜的。廠商的壟斷程度越高;需求曲線越陡峭;壟斷程度越低,需求曲線越平坦。
在壟斷競爭市場上,廠商的長期利潤為零,所以,在壟斷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時,向右下方傾斜的、相對比較平坦的需求曲線相切於LAC曲線的最低點的左邊;產品的均衡價格比較低,它等於生產的平均成本;產品的均衡產量比較高;企業存在著多餘的生產能力。
由於壟斷廠商在長期內有可能獲得壟斷利潤,從而使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支付較高得價格,使社會福利產生損失,因此,政府可以通過對壟斷廠商征稅從而使壟斷利潤消失。征稅可以使廠商的總成本增加,壟斷利潤減少或消失。這一部分的壟斷利潤作為政府的稅收投入到公益事業中,從而增加社會福利。
(6)西方經濟學為什麼壟斷導致低效率擴展閱讀:
壟斷作為一種經濟現象,出現於資本主義社會,是競爭的對立物,又是競爭發展的必然結果。列寧也指出,集中發展到一定階段,可以說自然而然地走向壟斷。因為幾十個大型企業彼此容易達成協定; 另一方面,正是企業的規模巨大造成了競爭的困難,產生了壟斷的趨勢。
在以自由競爭為基本特徵的資本主義發展階段,資本主義企業為了攫取更多的剩餘價值,必然會採取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科學的管理方法,實行生產的專業化和協作,提高勞動生產率;在激烈的競爭中,大企業往往憑借自己在經濟上的優勢,不斷排擠和吞並中小企業,使生產資料、勞動力和勞動產品的生產日益集中於自己手中。
同時,資本主義信用制度和股份公司的發展,突破了單個資本的局限,加速了資本集中的發展,從而也推動了生產集中的發展。生產和資本的集中發展到一定程度,則意味著企業數目減少,1個部門的大部分生產都集中在幾個或幾十個大企業手中,它們之間比較容易達成協議,共同操縱部門的生產和銷售,從而使壟斷的產生具有可能。
由於少數大企業的存在,使中小企業處於受支配地位,少數大企業之間為了避免在競爭中兩敗俱傷,保證彼此都有利可圖,也會謀求暫時的妥協,達成一定的協議,從而使壟斷的產生具有必要性。
『柒』 為什麼壟斷低效率
壟斷企業由於具有壟斷優勢,市場缺少競爭,那麼壟斷企業就缺少技術創新的動力。同時壟斷企業為了實現自身利潤最大化,造成的結果肯定是高價格,低產量,人們需要商品將花費更多的成本,包括時間成本,比如大家排隊購買。很簡單的道理,移動基本壟斷手機通訊市場,導致的結果就是通話費用長久居高不下
『捌』 為什麼說壟斷是低效率的
效率必須在考慮了各種因素的相互作用的一般均衡中才能得到說明。世界上只存在一種效率,那就是效率本身。我們不應該區分什麼配置效率、X效率或者別的什麼效率,就知識性來說,X效率的概念完全是多餘的。萊本斯泰因的錯誤在於僅僅根據局部均衡分析就得出效率與否的結論,並且也不重視約束的規定。一旦我們重視了約束條件,並且在一般均衡的框架下來對待壟斷,那麼其效率特徵就不是一個可以簡單對待的領域了。
由於壟斷的效率特徵是一個不能簡單對待的領域,又由於現實世界的復雜性,因此我們可能不得不採取簡單的方式,就是不去反什麼壟斷。我們常常講壟斷、外部性、信息不對稱是市場失靈的三大原因。的確,它們的存在給政府在一定條件下干預市場提供了某種理由。不過壟斷畢竟不同於污染這樣的外部性問題,後者不僅僅是對於要否干預及干預效果判斷的信息要求要低些,更為重要的是,如果沒有政府幹預,私人企業不會彼此競爭以減少污染排放。可是壟斷不一樣,壟斷利潤的存在終歸會引來競爭者。如果沒有政府的支持或者私人之間的相互勾結,壟斷不會長久地存在,私人企業的競爭最終會對壟斷提供市場校正。因此和污染那樣的外部性問題不一樣,在長期中,就算我們不反壟斷也不會帶來嚴重後果。只有行政壟斷是例外。唯一地在一般意義上我們可以反對的就是行政壟斷。不過即使這樣,我們也要明白,反對一切形式的壟斷,要害都在於消除市場禁入。
看一看美國240位經濟學家給總統的公開信是怎樣談論這個問題的吧:「反壟斷法本來是用來對付壟斷者『高價格、低質量』的行為的,但是現在情況恰恰相反,消費者前所未有地享受著不斷降低的價格、以及不斷提高的質量。一些競爭對手,日子越來越難過,便轉而向政府尋求行政幫助。最近幾宗針對微軟、英特爾、Visa與萬事達卡的反壟斷訴訟,始作俑者都不是消費者,而是被告企業的競爭對手。這個現象令人憂慮。自由競爭才是信息產業健康發展的根本動力。我們呼籲有關當局撤消那些證據不足的反壟斷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