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深圳地區在經濟發展中有什麼地優勢
1:人力資源優勢
解釋:深圳,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積累了相當多的人才。各行各業的都有。而且,相當一部分處於國際領先水平的技術人才。
2:信息資源優勢
解釋:當蘋果產品火的時候,你看看,跟蘋果配套的充電器,蘋果皮,保護套,移動電源,幾乎都是深圳生產的,或者是最早的,最好的,都是深圳生產的。當LED技術用於照明的時候,深圳,一年多的時間,又誕生了1萬多家照明公司。這樣的情況不勝例舉。所以,2000年前,深圳製鞋,衣服,工藝品,產業規模很大。之後轉移到東莞,惠州,浙江。2000年之後,電腦周邊產品,是深圳的主項。現在,也轉到浙江了。
3:配套資源優勢
不管是(民用)高端製造業,在全世界商人眼中,都是一塊寶地。廉價產品,老外知道去浙江。但是,哪怕是普通的工藝品,高端一點的,幾乎還是留在深圳,不用說,高端製造了,電子技術,金屬加工,等等,還是主要以深圳為生產中心。
4:服務資源優勢
深圳的服務,還是一流的。不管是飯館,還是打計程車,大家都能感受到,和內地不一樣的。
㈡ 除了深圳經濟特區,還有哪些經濟特區
國家的經濟特區有: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地區
實際上現在各個省、各個市都還有自己的開發區之類的實行特殊經濟政策的區域,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經濟特區,只不過沒有正式的國家級名義而已。
㈢ 中國的四大經濟最發達的城市是什麼深圳、廣州、廈門還有什麼
沒有廈門廈門連前十名都算不上、中國的四大經濟最發達的城市是、北京(中國首都、政治文化中心)、上海(全國經濟中心)、廣州(經濟發達、中國第三大城市)、深圳(經濟發達、特區城市)、哪個城市都比不上這四個城市。
㈣ 中國六大經濟特區有哪些
深圳、珠海、 廈門、 汕頭、 海南島、 喀什。
1、深圳
深圳,簡稱「深」,別稱「鵬城」,是中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廣東省省轄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市、國家區域中心城市、超大城市。
國務院定位的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城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粵港澳大灣區四大中心城市之一,中國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之一。
2、珠海
珠海,廣東省地級市,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中國最早設立四個經濟特區之一,是全國唯一以整體城市景觀入選「全國旅遊勝地四十佳」的城市。
3、廈門
廈門,隸屬於福建省,別稱鷺島, 簡稱廈、鷺,副省級城市、經濟特區[1],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風景旅遊城市。是閩南地區的主要城市,與漳州、泉州並稱廈漳泉閩南金三角經濟區。
4、海南島
海南島是中國南方的熱帶島嶼,面積3.54萬平方公里,人口925萬,島上熱帶雨林茂密,海水清澈蔚藍,一年中分有旱季和雨季兩個季節。
海南省陸地主體,平面呈雪梨狀橢圓形,長軸作東北—西南走向,長240千米,寬210千米,面積約3.54萬平方千米,為國內僅次於台灣島的第二大島。
5、汕頭
汕頭,廣東省轄市,經濟特區,亦是東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和粵東中心城市,位於廣東省東部,韓江三角洲南端,北接潮州市,西鄰揭陽市,東南瀕臨南海。境內韓江、榕江、練江三江入海,大陸海岸線長217.7公里。
6、喀什
喀什地區,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5個地區之一,駐地喀什市。三面環山,一面敞開,屬暖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帶,境內四季分明,光照長;總面積16.2萬平方千米,轄1個市和11個縣;2017年總人口464.97萬人。
㈤ 深圳經濟特區40周年了,這40年深圳有什麼變化
深圳經濟特區40周年了,這40年深圳變化有,實際管理人口從不足3萬增至超2000萬;經濟總量從不足2億元增至近2.7萬億元;人均GDP達3萬美元……經濟發展生機勃勃,數量質量雙雙提升。
一座城市,深蘊著中國科技創新的澎湃動能。這里有「全球5G第一城」的美譽——目前,深圳建成5G基站超4.6萬個,5G基站密度國內第一,5G產業規模、5G基站和終端出貨量全球第一。
(5)深圳經濟還有什麼擴展閱讀:
深圳這座城市,訴說著中國擴大開放的磐石之心。前海深港合作區,曾經荒涼的灘塗上正在繪就「最美最好的圖畫」。200多座高樓勾勒出壯麗天際線,累計17.3萬家新設企業注冊落戶,呈現生機勃勃發展態勢……一曲「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時代強音,在這里向海而鳴。
即使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這片熱土仍然生長希望——外商投資穩定增長,知名外企密集入駐,2020年上半年進出口貿易總額達1.34萬億元。
今日深圳,正向著高質量發展高地、法治城市示範、城市文明典範、民生幸福標桿、可持續發展先鋒的目標奮楫而行。
「在深圳之前,全球還沒有一個城市在如此短時間內,實現由農業經濟向知識信息經濟的跳躍,成長為我國重要的經濟、貿易、金融中心和創新發展代表。」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深圳市原副市長唐傑感慨。
深圳市史志辦主任楊立勛認為:深圳方方面面的奇跡,都只能用「改革創新」詮釋。「建設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成功範例,依然要靠改革。現在中央批復我們搞綜合改革試點,是為深圳提供了由『單項冠軍』成長為『全能冠軍』的機會。深圳的回答依然是:敢闖敢試,先行先試。」
㈥ 深圳的支柱產業和主要產業是什麼.
深圳的支柱產業是:高新技術產業,金融業,物流業,文化產業。主要產業還有房地產,商貿流通,旅遊業,服裝玩具。
深圳是中國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的試驗場,率先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史上的奇跡,是中國改革開放近30年輝煌成就的精彩縮影。
2018年,深圳地區生產總值24221.98億元,比上年增長7.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2.09億元,增長 3.9%;第二產業增加值9961.95億元,增長9.3%;第三產業增加值14237.94億元,增長6.4%。
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0.1%,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1.1%,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8.8%。在現代產業中,現代服務業增加值10090.59億元,增長7.1%;先進製造業增加值6564.83億元,增長12.0%;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6131.20億元,增長13.3%。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89568元,增長3.2%,按2018年平均匯率折算為28647美元。
(6)深圳經濟還有什麼擴展閱讀:
深圳因改革開放而快速發展,在中國的制度創新、擴大開放等方面承擔著試驗和示範的重要使命。1980年,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深圳經濟特區在此成立[9]。自1999年起,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每年定期在深圳舉行。
2010年,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獲中央政府批准成立,將作為深圳與香港合作的先導區。2011年,深圳主辦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2016年,深圳市生產總值超越廣州市成為中國內地經濟總量第三大城市。2018年,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之際深圳市生產總值超越香港。
深圳是中國南方最重要的高新技術研發和製造基地之一,常被譽為中國的矽谷。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是中國大陸第五大民航機場。深圳證券交易所的首次公開募股數量自2009年至2015年居世界第一位,是中國企業重要的融資平台。
㈦ 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深圳有哪些重大的改變
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40年來深圳的經濟、文化、教育、科技、民生等各個方面都有了一個飛速的發展。從一個落後的小漁村一躍成為一個國內一流的大都市。具體來說,深圳的40年來有以下的重大改變。第三個改變是教育更加先進,吸引更多人才。
現在的深圳不僅僅經濟發達而且科技進步,這一切的一切都離不開人才保障。現在深圳吸引了全國甚至是全世界知名的高校在這里建立分校,培養了一大批的高素質人才,這些人才大多數人都留在了深圳,為這座城市貢獻他們的聰明智慧。時深圳還有良好的人才引進機制,對於人才英雄不問出處,這些人才成為了推動深圳不斷發展進步的力量之源。
㈧ 深圳哪個區最繁華排名(深圳最發達的區排名)
#3p4#
我的判斷:深圳哪些區比較繁榮,我用一個指標判斷,是GDP(生產總值)。
#3img4#
我的排序:1.南山區.2.福田區.3.龍崗區。
基於2020深圳各區GDP數據。(見圖)
首先GDP代表著深圳各區財富水平、產業生產能力帶來財富多少。
也說明各區公司、員工財富水平。
深圳哪些區比較繁榮,我覺得聊的深圳繁榮地區。
繁榮所指,經濟昌盛,繁榮經濟。
我覺得這指標,能在一定層度上,衡量深圳各區的經濟繁榮情況。
3
看看深圳未來
GDP看當下,那推斷一下未來吧。
深圳的未來是?
看深圳定位吧
深圳的核心定位是什麼呢?
就是國際化的金融城市。
那國際化金融城市有什麼產業?
深圳有4大支柱產業:金融業、高新科技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現代物流產業。
南山區
從行業來看,南山區增速較快行業主要是工業、服務業、金融業和房地產業,增速較慢的是非營利性服務業、批零業和住餐業。
近年來,南山區實施「科技創新+總部經濟」經濟發展雙驅動策略,走高質量發展的道路,這也為南山區經濟增長帶來支撐。
目前,南山區超過3500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走出了500強企業,培育了大疆創新、海能達等一批新銳企業。
南山區的經濟發展顯示出了較強的韌性。
龍崗區
從行業來看,龍崗的工業是最重要的「家底」。
應對的不穩定的經濟形勢,龍崗區推出一系列舉措,重點支持實體經濟、中堅企業、高端科技企業發展,吸引了一批有實力的企業落戶龍崗。
龍崗將在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做好招商工作、做好減稅降費工作等方面發力。
福田區
金融業是福田區的重要優勢產業。
福田仍多措並舉推動金融業進一步發展。
福田特色:第三產業佔比高
這是我覺得,朋友們,你覺得呢...
㈨ 除了深圳經濟特區,還有哪些經濟特區求大神幫助
國家的經濟特區有: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地區 實際上現在各個省、各個市都還有自己的開發區之類的實行特殊經濟政策的區域,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經濟特區,只不過沒有正式的國家級名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