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馬克思對三大社會形態劃分的政治和經濟依據分別是什麼
經濟形態、政治形態、意識形態
具體:社會形態 一定生產力基礎上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統一體,是社會經濟結構、政治結構、文化結構的統一體;包括經濟形態、政治形態、意識形態.社會形態范疇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所特有的范疇.馬克思研究社會現象,把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區分為兩類關系:一類是物質的社會關系,即生產關系,構成社會的經濟基礎;一類是思想的社會關系和通過思想而建立的關系即政治關系,構成社會的上層建築.一定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統一,構成社會在一定歷史階段的具體存在形式即社會形態.
而從現在的眼光看來,馬克思總結得不全面.經濟不一定全部是物質的,還有非物質形式的.而"思想的社會關系"也並非全部都是"上層建築",它還包括普通人在社會活動中需要遵守的非法律形式的准則-人際關系與潛規則.
因此,社會形態應概括為:社會經濟與物質基礎和上層建築與社會活動這二者同時構成的社會模式.
『貳』 區別社會經濟形態的主要標志是什麼
社會生產力水平的高低和社會生產方式。社會經濟形態的定義是人類在一定歷史發展階段上的經濟基礎,即一定的生產關系的總和。一定的歷史發展階段是由生產力水平的高低決定的。社會生產方式影響生產關系。
『叄』 社會形態的基礎是經濟形態嗎
不是,社會形態的基礎是社會生產力。
第一,因為每一代人在社會上開始生活時,所遇到的都是現成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任何人都不能自由地選擇生產力和生產關系。
第二,人們不能自由地選擇生產力和生產關系,這並不是說他們不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要去改變原有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
但是,人們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要所從事的社會活動將引起什麼樣的社會結果,自己是意識不到的。這種因社會結果是由各個個人和各種社會力量相互作用形成的合力造成的。
另外社會形態與意識形態也是不可分開的。他們是完全的聯系在一起的。家庭的社會的意識形態一定是家庭的社會的意識形態,而無家庭的社會的意識形態一定是無家庭的社會的意識形態。
否則社會就無法正常的運行了。比如如果家庭的社會不反對第三者,沒有對人私人佔有的觀念,那麼家庭的社會就會混亂。同樣,如果無家庭的社會如果沒有博愛的意識形態,那麼博愛的社會也會一片混亂。
社會形態是奠立於一定的生產力之上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統一。人類社會的發展是社會形態合乎規律的更替,任何社會形態都是具體的、歷史的,都有其發生、發展和滅亡的過程。社會形態是活生生的有機體,經濟基礎是一定社會形態的「骨骼」,上層建築是一定社會形態的「血肉」。建立在一定生產力水平之上的經濟基礎,是劃分社會形態的客觀依據。
『肆』 社會形態的劃分法是依據什麼
劃分社會形態最基本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經濟社會形態劃分法,另一中是技術社會形態劃分法.
在經濟社會形態的范圍內,有兩種基本的劃分方法:(1)五種社會形態劃分法:(是根據生產關系的不同性質把人類歷史劃分為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是它的第一階段)五種依次更替的社會形態).(2)三種社會形態劃分法:(有兩個序列.一個是人的發展狀況,把人類歷史劃分為人的依賴性社會、物的依賴性社會、個人全面發展的社會依次更替的三種社會形態.另一個是根據宏觀的經濟運行形式,把人類歷史劃分為自然經濟社會、商品經濟社會、產品經濟社會依次更替的三種社會形態.)
『伍』 社會形態最基本劃分方法是
劃分方法 社會形態作為揭示社會生活整體性特徵,研究社會發展階段、社會類型即社會接個歐的社會歷史范疇,通 常有兩種劃分方法:一種以生產關系的性質為標准劃分社會形態,即經濟社會形態;一種是以生產力和技 術發展水平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產業結構為標准劃分,即技術社會形態。 每一種社會形態都有其特定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各種社會形態既有自身的特點又有共同的規律,既互 相聯系,又相互區別。 在經濟社會形態范圍內,有兩種基本的劃分方法:一是五種形態的社會劃分法,一種是三種形態的社會劃 分法。 五分法 是根據生產關系的不同性質把人類社會依次劃分為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 會、共產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是它的第一階段)。 三分法 是根據人的發展狀況,把人類社會依次劃分為人的依賴性社會、物的依賴性社會和個人全面發展 的社會。 如果把兩種方法對應起來: 人的依賴性社會——自然經濟社會——原始、奴隸、封建社會;物 的依賴性社會——商品經濟社會——資本主義;個人全面發展的社會——產品經濟社會——共產主義。 這兩種劃分方法各自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側面說明了人類社會發展進程和社會發展階段,共同揭示了人 類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兩種劃分在本質上是一至的。 社會形態逐漸進步,一種社會形態總要被更高的社會形態所代替,人類社會最終將發展到共產主義社會。 每一種社會形態都有佔主導地位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從而決定社會形態的性質和特徵,同時在這一形 態里,還存在著舊社會形態的殘余及思想影響,也會出現即將誕生的新的社會形態的物質前提和萌芽。在 一定的社會形態中,由於新舊形態因素的發展、變化和交替,從而產生社會形態中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
『陸』 如何正確理解生產工具是區分社會經濟形態的客觀依據
如果正確理解送的工具是區分社會經濟形態的客觀依據嗎?我覺得生產工具的話是一個只有人才會使用的。所以是一個客觀依據吧
『柒』 考研政治:區分社會經濟形態的基本標志是
參考:http://..com/question/127673998.html?fr=relateQuestion
社會經濟形態的定義是人類在一定歷史發展階段上的經濟基礎,即一定的生產關系的總和。
一定的歷史發展階段是由生產力水平的高低決定的.
從定義著手理解這個,應該就不難了。
『捌』 社會形態最基本的劃分法是
法律分析:通常有兩種劃分方法:一種以生產關系的性質為標准劃分社會形態,即經濟社會形態;一種是以生產力和技 術發展水平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產業結構為標准劃分,即技術社會形態。每一種社會形態都有其特定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各種社會形態既有自身的特點又有共同的規律,既互 相聯系,又相互區別。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玖』 劃分經濟社會形態所依據的標準是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