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設立的四個經濟特區是哪些、時間是
法律分析: 1980年,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設立經濟特區。
1980年10月,國務院批准在湖裡2.5平方公里范圍內設立廈門經濟特區,湖裡成為廈門經濟特區的發祥地。1981年10月15日,隨著破土動工的一聲炮響,廈門經濟特區在湖裡拉開了建設的序幕。1985年,國務院批准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洲為沿海經濟開放區。中央1985年85號文件說,「廈門特區擴大到全島,實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是為了發展東南經濟,加強對台工作,和平統一祖國大業作出的重要部署。」
1988年,海南省被批准為經濟特區。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條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營養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2. 中國5個經濟特區的成立時間分別再什麼時候
海南經濟特區1988年4月13日、深圳經濟特區1980年8月、珠海經濟特區1980年8月、汕頭經濟特區1980年8月、廈門經濟特區1980年10月。
1、深圳經濟特區
深圳經濟特區於1980年8月正式成立,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深圳位於廣東省的東南部沿海,東起大鵬灣邊的梅沙,西至深圳灣畔的蛇口工業區,總面積327.5平方公里,2010年延伸到全市,2011年延伸至深汕特別合作區。
2、珠海經濟特區
珠海經濟特區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位於廣東省珠江口的西南部,東與香港隔海相望,南與澳門相連。珠海於1953年建縣,1979年建市,1980年8月設立經濟特區,享有全國人大賦予的地方立法權。
3、汕頭經濟特區
汕頭位於廣東省東部沿海潮汕平原上,是中國七大經濟特區之一,全國著名僑鄉,華南重要港口城市,也是潮汕地區政治、經濟的中心,為粵東和閩西南出海的門戶。歷來是粵東、閩西南、贛南地區的主要交通樞紐、也是粵東中心城市、廣東省域副中心城市、進出口岸和商品集散地。
4、廈門經濟特區
廈門經濟特區於1980年10月批准設立,面積2.5平方公里。1984年2月,鄧小平同志視察廈門後,廈門特區范圍擴大到全島,面積131平方公里。
5、海南經濟特區
海南經濟特區,是中國七個(海南、深圳、廈門、珠海、汕頭、喀什、霍爾果斯)經濟特區中面積最大的經濟特區和唯一的省級經濟特區。海南經濟特區的范圍為海南本島。
2018年10月16日,《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正式對外發布,海南經濟特區三十而立之年,再擔改革開放新使命。
3. 1988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建立的經濟特區是哪個
海南省。
1988年4月13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以舉手錶決方式撤銷廣東省海南行政區,設立海南省,建立經濟特區。海南經濟特區是全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唯一的省級經濟特區。
4. 1988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建立的經濟特區是哪裡
是海南經濟特區,1980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 批准國務院提出的在廣東省深圳市、珠海市、汕頭市和福建省的廈門市設置經濟特區的建議,1988年增設海南島為經濟特區,目前海南經濟特區是唯一的一個省級經濟特區
5. 1988年建立的經濟特區是
1988年4月13日成立海南省海南經濟特區。
海南經濟特區,是中國七個(海南、深圳、廈門、珠海、汕頭、喀什、霍爾果斯)經濟特區中面積最大的經濟特區和唯一的省級經濟特區。海南經濟特區的范圍為海南本島。
1988年4月13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以舉手錶決方式撤銷廣東省海南行政區,設立海南省,建立經濟特區。海南經濟特區是全國最大的省級經濟特區、並且是唯一的省級經濟特區。
(5)我國1988年新增的經濟特區是什麼擴展閱讀:
七個經濟特區建立時間如下:
1、1980.08.26成立廣東省深圳經濟特區
2、1980.08.26成立廣東省珠海經濟特區
3、1980.10.07成立福建省廈門經濟特區
4、1981.10.16成立廣東省汕頭經濟特區
5、1988.04.13成立海南省海南經濟特區
6、2010.05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經濟特區
7、2010.05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霍爾果斯經濟特區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海南經濟特區
網路-經濟特區
6. 中共中央國務院於1988年決定建立的經濟特區是
1988年4月,設立海南經濟特區。
7. 1988年我國建立的經濟特區是哪裡
1988年4月的七屆人大一次會議正式通過了建立海南省和海南經濟特區兩項決定,海南島成為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
8. 1988年才設立的經濟特區是哪個
1988年黨中央決定設立海南經濟特區,海南成為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中國經濟特區的興辦,向世界宣告了中國對外開放邁出了關鍵一步。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如何在經濟領域貫徹落實對外開放政策,需要一個合適的試驗田。
黨中央放眼世界經濟特區的發展,特別是從出口加工區的成功經驗中獲得啟發,認為中國可以開辟一個試驗田,與世界市場對接,吸引外資、技術,發展外向產業,學習境外管理經驗,由此逐漸推進全國的改革開放。
(8)我國1988年新增的經濟特區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經濟特區的本質是社會主義制度下改革開放的先行先試區,「特」在以下方面:中央給予經濟特區較多的經濟活動自主權;在稅收、土地使用費、出入境管理方面,給予投資商特殊優惠和便利;經濟特區的發展以利用外資為主,以市場調節為主要手段。
經濟特區定位為「技術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識的窗口,也是對外政策的窗口」,開啟了偉大航行。其中,深圳的發展最為迅猛。深圳以「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等理念,創造了三天蓋一層樓的「深圳速度」,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全局產生了巨大的帶動和激勵作用。
9. 1988年建立的經濟特區是哪裡
1988年4月,設立海南經濟特區。
中國經濟特區誕生於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長於90年代。經濟特區的設置標志中國改革開放進一步發展。截至目前,中國大陸地區共有7個經濟特區。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三市和福建省的廈門市試辦出口特區。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將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這四個出口特區改稱為經濟特區。1988年4月,設立海南經濟特區。
1992年中國加快改革開放後經濟特區模式移到國家級新區,上海浦東等國家級新區新的特區擴大改革等發展起來,成為中國新一輪改革重要標志。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會議上中央正式批准霍爾果斯、喀什設立經濟特區。
建立經濟特區的重大意義在於:
1、可以利用外資引進技術,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產品競爭力;
2、可以利用外商銷售渠道,適應國際市場需要和慣例,從而擴大出口,增加外匯收入;
3、有利於引進先進技術,了解世界經濟信息;
4、有利於學習現代經營管理經驗,培訓管理人才;
5、可以擴大我們走向世界的通道,開辟世界了解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窗口。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經濟特區
10. 1988年我國建立的經濟特區是哪裡
1988年4月的七屆人大一次會議正式通過了建立海南省和海南經濟特區兩項決定,海南島成為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