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日本的戰後經濟是怎麼發展起來動
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蘇對峙的國際形勢是顯而易見的原因,日本企業因而獲得源源不斷的軍需訂單,從而為戰後日本經濟的恢復提供了強有力的刺激。
二、出於抑制日本並與蘇聯對抗的考慮,美國一直以其核力量和海軍、陸軍保護日本本土和海上航道。這意味著,日本得以將大量經費從高額國防開支中轉移出來,為其工業和技術發展提供更多資源。
三、晚至經濟早已「起飛」的20世紀80年代,日本年均國防開支僅116億美元,而同一時期法國、英國、西德為210至240億美元,美國更高達2390億美元。按人均計算,1983年每個日本居民只需為防務支付98美元,而英國人為439美元,美國人為1023美元。
(1)日本怎麼經濟復甦的擴展閱讀:
日本戰後70年的經濟增長主要分為三個階段,20世紀50年代後半期到70年代前半期的高速成長,70年代前半期到90年代前半期的穩定成長,以及90年代之後股票等泡沫崩潰的「失去的20年」,日本陷入被稱為通貨緊縮的低速增長。
而日本經濟實現高速增長的起點是1956年。當時已超過了戰前的經濟規模,日本政府的經濟白皮書中也記錄到「已經不是戰後」。冰箱、洗衣機和黑白電視這「三件神器」銷量驚人,豐富的勞動力對生產和流通構成支撐。
在經濟迅猛增長的背後,扭曲也出現擴大。大氣和水污染日益嚴重,由於增發國債,日本政府的債務出現膨脹。20世紀90年代之後,日本經濟經常陷入負增長。經濟刺激的資金和債務不斷增長,遠遠超過稅收收入,加劇了財政的惡化。
❷ 遭受兩顆原子彈轟擊後的日本經濟為何能夠快速恢復
第二次世界大戰到目前為止已經過去有好幾十年了,而這場戰爭給人類帶來的傷害是巨大的,當時全世界有數十億的人口,數十個國家被捲入了這場無情的戰爭之中。
這才是為什麼二戰結束後日本能夠迅速恢復的原因了,對於這個問題,你們是怎麼看的呢?
❸ 二戰後,日本用了多少年恢復經濟,成為世界經濟強國
1、1945年—1955年是日本經濟的恢復發展時期,這一時期在美的扶植下,日本經濟全面啟動,恢復迅速。工業生產超過了戰前和戰時的最高水平,國民平均消費額也達到了戰前的標准,生鐵、粗鋼、化纖、電子、汽車等產品出現了巨大的增長。
2、1956年—1973年,是廣泛運用科技成果,進入經濟高速增長時期。
在這時期日本充分運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緊緊抓住了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黃金時期(50—70年代)適時制定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調整國內產業結構,工業生產大幅度躍升,年均增長率在10%以上,一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強國。
3、1973年至今,是在危機陰影籠罩下進行經濟低速增長期。這一時期的日本雖受經濟危機的影響,經濟發展緩慢下來,但與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相比,仍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率。
1971—1975年,平均年增長率達5.5%、1970—1980年度,日本國內生產總值上升3.2倍,1995年日本國民生產總值仍達到了5萬億美元。
(3)日本怎麼經濟復甦的擴展閱讀
經濟學家預計,經濟復甦以前,日本經濟在第四季度將會進一步下滑,成為技術性衰退。瑞銀財富管理公司的投資策略負責人喬治表示,對於日本經濟復甦最好是全球經濟發展。
喬治稱,全球有大量由美國主導的經濟刺激,這對日本來說是最好的貿易消息,只要歐洲的情況不是太差。
日本央行在10月份連續第二個月實施寬松貨幣政策,擴大了1385億美元的資產購買計劃,但是收效甚微,市場中日元仍在上漲,出口壓力巨大。
日元兌美元的上漲已經超過了3%。強勢的日元使得日本出口產品更加昂貴,因此缺乏競爭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日本經濟
❹ 為什麼二戰後日本經濟復甦那麼快
為什麼二戰後日本的經濟發展的那麼快?
原因包括內因和外因,外因包括:
1。美國政策的扶植,二戰後美國全面佔領日本後為了遏止前蘇聯和中國的發展必然需要扶植日本經濟發展,其後越南戰爭的爆發促進其經濟進一步的發展,美國需要日本成為其戰爭資源後方根據地。
2。亞洲的兩場局部戰爭為日本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契機,其中朝鮮戰爭的爆發促進了其經濟發展。
內因包括:
1。日本政府在歷史各個時間段制定了符合當時格局的正確經濟發展策略。 2。政府致力於新產業的培育與開發、指導、調節新型工業的發展。
3。政府確定經濟發展的主攻方向,制定新經濟政策,實現從「貿易立國」至「技術立國」的轉變。
4。日本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與企業精神的推動。
5。日本傳統文化和教育的積極影響,開放的文化以及不服輸的態度和汲取外部文化和先進技術的思想有效的促進日本的經濟發展和復甦。
❺ 二戰後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實行有力的國家干預經濟的方針,制訂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戰後日本政策堅持集中領導,實行了國家干預經濟和國家壟斷的管理制度,並在經濟發展的各個時期,根據不同階段的特點,確定了經濟發展的主攻方向,實行循序漸進,由低級到高級逐步發展的戰略步驟。
2.重視科技。發展教育,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戰後日本大力發展教育,長期堅持智力投資,不斷改革教育體制,為現代化經濟的發展培養了大批優秀的技術工人和科技人才。
3.日本企業實行嚴格而靈活的科學管理制度。在50年代,日本許多大企業推行「終身僱傭制」和「年功序列工資制」。使職工利益和企業的利益有機地結合起來,使職工感到有依靠,具有安全感;其次,拉大職工在報酬上的差距,使職工感到只有不斷競爭不斷創新才能得到高報酬,從而具有壓力感;再次,企業也十分重視對職工的「感情投資」,主動協調勞資關系,培養職工「以廠為家」的敬業精神,從而使職工又具有親和感。如此種種靈活多樣的管理方法,增強了企業內部的活力和凝聚力,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效率。
4.日本長期實行低消費、高積累的政策。戰後日本經濟發展所需資金很大部分就是來自於居民的高額儲蓄。而經濟的發展和居民的勤勞,使個人收入不斷增長入反過來促進了儲蓄的不斷增長,從而支撐著日本經濟長時間的高速發展。
5.長期保持政局穩定,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日本從1955年到1993年,一直是自民黨執政,沒有大的動盪和波折,基本上保持了國內政局的穩定。
(5)日本怎麼經濟復甦的擴展閱讀
1、正確的經濟發展戰略,強有力的國家干預措施。正是這種二戰前沒有得到切實發展且極不成熟的重工業在以後的20年得到充實和發展,才使得日本經濟高速增長,一躍成為世界大國。
2、大力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積極培養國內科技力量。在制定了重化工業方針後,為促進發展所採取的各項措施中,引進科技佔有突出的地位。日本人明白,一個經濟上落後的國家,要想後來居上,必須把世界上最先進的東西拿過來,作為自己前進的起點。大規模的引進、消化和吸收國外先進技術不僅極大地推進了重化工業,也使日本的其化產業和後來的半導體、通訊等業居於世界領先地位。
3、不斷擴大固定資產投資和資本積累。在經濟高速增長期中,日本固定資產投資從1778.4億日元增加到25546億日元,15年間增加了13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率,每年都在1,3左右,高於其他資本主義國家。固定資產的投資絕大部分集中在工業領域,特別是鋼鐵、機械、電力和化學這4個部門。
4、獨特的企業經營管理制度。日本系統引進美國的先進管理經驗,並與本國的傳統經驗相結合形成了一個高效率的企業管理制度。這一科學的、高效率的經營管理制度和先進技術被並稱為經濟高速增長的兩個車輪。日本獨特的經營管理制度可概括為「三大神器」,即終身僱傭制;與學習相結合的年功序列制;企業內部工會組織。只要企業不倒閉,本企業職工就可以在本企業工作。而企業也關心職工的利益。職工工資可根據自己工齡逐年增加;企業不隨意解僱員工等等,形成了企業的凝聚力。使職工與企業利益緊密結合。
5、二戰後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布局對日本極為有利。日本是自然資源極為缺乏的國家,除了淡水之外幾乎什麼都缺乏。發展重化工業所需要的大量原材料、燃料都要從其他國家進口。二戰後,廣大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屬國紛紛獨立,各國大力開發並出口資源,尤其是石油的大量開采引起能源革命。
參考資料網路——日本經濟
❻ 二戰後日本二十年是如何重新崛起的
在1945年8月15日,隨著日本簽訂了《波茨坦公告》,日本的帝國主義算是正式結束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因為美國投下來的兩枚原子彈,給日本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在這之後,日本的聯合政府倒台了,經過四次組閣之後,隨著《舊金山和約》的簽訂,當時的日本恢復了國家的主權。但是那時候的日本也是滿目瘡痍了,那又是如何在二十年裡面重新崛起的呢?
當時日本的發展其實也是離不開美國的支持的,以為日本在剛結束二戰的時候是相當困難的,那時候也是美國給了日本大量的支持,並且後來一直扶持著日本的發展,使得日本能夠經濟復甦起來。正是因為這個幾個原因,日本在戰敗之後的大傷元氣,可以在這么短的時間內重新崛起。
❼ 日本在戰後的經濟復甦靠的是什麼
日本的戰後經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到巨大破壞的工業基礎設施的殘余中發展起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的經濟陷入混亂,其國際經濟關系幾乎完全被破壞。最初,進口僅限於基本食品和原材料,其中大部分來自美國的經濟援助。日本國內物質極為匱乏,直到朝鮮戰爭(1950-53年),美國軍隊的特殊采購工業創造了日本繁榮的條件,出口才開始恢復。1952年,同盟國結束時,日本是一個「欠發達國家」,人均消費量約為美國的五分之一。在接下來的二十年裡 日本的年平均增長率為8%,使其成為戰後時代第一個從「欠發達」狀態轉變為「發達」狀態的國家。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包括個人儲蓄和私營部門設施投資的比率很高,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的勞動力,廉價石油的充足供應,創新技術以及政府對私營部門行業的有效支持。
❽ 二戰後日本為何能在幾十年內重新崛起,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呢
因為自從二戰之後,日本國民生產總值每年以12%的速度增長。朝鮮戰爭軍需訂單刺激了日本經濟的發展,為此後日本經濟的騰發打下了基礎。日本實行全面改革,推行民主制度和教育改革。對此後日本社會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為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❾ 戰後日本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是什麼
戰後日本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有以下五點:
1、「冷戰」背景下美國對日本的扶持。
戰後,美國從其在亞太地區的戰略需要出發,把日本作為遏制東方社會主義陣營的力量加以扶持和改造。在美國的帶動和影響下,日本上千億美元的戰爭賠款被免除。
美國在日本推進民主改革,其內容包括審判戰犯、修改憲法、改君主專制天皇制為君主立憲天皇制、控制發展武裝力量、解散舊財閥集團、進行農地改革和建立以自耕農為主體的小農經濟等。這些改革有利於消除生產關系中軍國主義和封建勢力殘余的影響,為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
2、日本制定了適合自己國情的發展戰略。
作為一個資源貧乏的島國,日本制定了外向型的經濟發展戰略,在20世紀50至60年代確立了「貿易立國」方針,積極開拓國外市場,促進出口,獲得了大量外匯。
3、重視國民教育。
明治維新後,日本就很重視發展教育,戰前已普及了四年及六年制教育。戰後,到1950年,已實現九年義務教育的完全普及,適齡兒童的入學率達99%。
1956至1978年間,日本的教育經費在行政費用中佔比達20%—23%,名列資本主義國家之首。小學和初中義務教育的普及,為60年代高等教育的大眾化,進而為提高國民的文化素質、使日本成為高學歷的社會奠定了基礎。
4、注重新興技術的研發和應用。
戰後初期,日本的科技水平遠遠落後於歐美發達國家,政府確立了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方針,關注世界科技發展的最新動向。
1950至1977年,日本引進國外先進技術15066項,用十多年的時間吸收了世界各國用半個世紀開發的幾乎全部的技術成果。可以說,日本趕超先進國家,走的是一條捷徑。
5、良好的國民素質。
日本國民對國家熱愛,做事嚴謹、認真,有奉獻精神,他們全力投入國家建設,成為推動日本在「二戰」後經濟迅速崛起的重要內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