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洛河農村經濟狀況如何

洛河農村經濟狀況如何

發布時間:2022-07-07 13:49:10

1. ●河南 洛陽●

自然地理
洛陽市位於河南省西部,地處東經111.8』至112.59』,北緯33.35' 至35.05'之間。亞歐大陸橋東段,橫跨黃河中游兩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稱。洛陽地理條件優越。它位於暖溫帶南緣向北亞熱帶過渡地帶,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4.2`C降雨量546毫米。東鄰鄭州,西接三門峽, 北跨黃河與焦作接壤,南與平頂山、南陽相連。東西長約179公里, 南北寬約168公里。

洛陽地勢西高東低。境內山川丘陵交錯,地形復雜多樣,其中山區45.51%,丘陵40.73%,平原佔13.8%,周圍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荊紫山、周山、櫻山、龍門山、香山、萬安山、首陽山、嵩山等多座山脈;境內河渠密布,分屬黃河、淮河、長江三大水系,黃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鐵灤河、澗河、瀍河等10餘條河流蜿蜒其間,有「四面環山六水並流、八關都邑、十省通衢」之稱。由於洛陽地處中原,山川縱橫,西依秦嶺,出函谷是關中秦川;東臨嵩岳;北靠太行且有黃河之險;南望伏牛,有宛葉之饒,「河山拱戴,形勢甲於天下」。

歷史沿革
洛陽因地處古洛水之陽而得名,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中國古代伏羲、女媧、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等神話,多傳於此。夏太康遷都斟 ,商湯定都西毫;武王伐紂,八百諸候會孟津;周公輔政,遷九鼎於洛邑。平王東遷,高祖都洛,光武中興,魏晉相禪,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後梁唐晉,相因相襲,共十三個王朝。漢魏以後,洛陽逐漸成為國際大都市,隋唐時人口百萬,四方納貢,百國來朝,盛極一時。
1948年,洛陽解放,洛陽市人民民主政府成立。析洛陽縣城區為市,與洛陽縣並置。次年12月,洛陽市人民民主政府改稱洛陽市人民政府。1954年,洛陽市升格為河南省直轄市。次年洛陽縣撤銷,一部分並入洛陽市,其餘部分劃入偃師、孟津等縣。

行政區劃
洛陽現轄偃師市、孟津、新安、洛寧、宜陽、伊川、嵩縣、欒川、汝陽等一市八縣和澗西、西工、老城、廛河、洛龍區、吉利六個城市區,總面積15208平方公里, 市區面積544平方公里。

民族人口
洛陽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全市共有32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約佔全市總人口的98.8%, 其他少數民族約佔全市總人口的1.2%,其中超過500 人的民族有回族、滿族和蒙古族。少數民族以回族為主,超過6萬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70%以上。
2004年末洛陽總人口638.39萬,市區人口140多萬

工業科技
大中型骨幹工業企業集中,是洛陽的一大特色。現有5000多家獨立核算工業企業,擁有機械電子、石油化工、冶金、建材、輕紡、食品等6大支柱產業和東方紅拖拉機、洛陽浮法玻璃、大陽摩托、HJD04程式控制交換機、白馬棉紗、牡丹銅材等一大批國際國內名牌產品。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6個,省級14個。以結構調整為主線,投資100億元,正在全力實施16戶企業、48個項目的「1648」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工程,加快發展石油化纖、煤電鋁一體化、電子信息3大新興優勢產業。「十五」末全市工業銷售收入可達1000億元左右。
洛陽科技實力雄厚。拖研所、軸研所、耐研所、014中心、石化工程公司等14個部屬科研所每年都推出眾多的高科技成果。現有「兩院」院士5名,科技人員占職工總數的20%。九五」期間全市科技成果1280項,其中國家級43項,「省部級483項,技術交易額年均3億元以上。有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和省級軟體園各1個,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企業美國卡博陶粒公司等487家國內外著名企業已入駐創業。全市被省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146個,高新技術產品295種。

城市建設

近年來,洛陽市以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為龍頭,相繼實施了以「建設7路5橋1園、整治3個景點、搞好3項公益設施」為主要內容的「75133」工程,以綠、亮、凈、美、暢為主要內容的「五大形象工程」和以景區建設治理、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為主要內容的「創建文明景區、文明城市」工程,,大規模改造了城市進出口道路和市區路網,興建了東西長達14公里、綠地147萬平方米、水面148萬平方米的洛河風景游覽區,新建了城市供水、污水處理、管道煤氣、集中供熱等公共設施,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和形象品位明顯提升。
洛陽城市建成面積已達105平方公里,市區道路總長近300公里。注重生態環境建設,庭院綠化、道路綠化、廣場景點綠化等綠化工程成效顯著,建成了牡丹廣場、洛浦公園。青年宮廣場、中亞廣場等一批公共綠地,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7%,人均公共綠地7平方米,已通過國家園林城市驗收。城市綜合管理不斷加強市容市貌整潔暢亮。目前,洛陽正以突出名城特色、實現洛河南北對應發展為目標,進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基礎設施,加強歷史文化名城風貌保護,不斷提高城市環境質量和文化品位,努力實現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的融合統一。

物產資源
洛陽物產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廣闊。已探明有鉬、鋁、金、銀、鎢、煤、鐵、鋅、水晶、鉛等甲類礦產資源26種,這些礦藏儲量大,品位高,易於開采利用。其中鉬礦儲量居全國首位,為世界三大鉬礦之一。
洛陽市森林植物中有高等植物173科、830屬、2308種及198個變種、6個變型。洛陽市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全市有陸棲脊椎動物342種,其中有珍稀動物190餘種,天然葯物理學480餘種。水資源也很豐富,境內有黃河、洛河、伊河、廛河、澗河等河流和陸渾、故縣兩座大型水庫。

旅遊資源
洛陽位於豫西山區,東臨嵩岳,西依秦嶺,南望伏牛,北靠太行,地形、地貌復雜多變,孕育了名山大川、河湖瀑布、溶洞溫泉、原始森林等風景名勝。北25公理有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及舉世矚目的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270平方里浩淼水面與崇山峻嶺融為一體,構成一幅北方千島湖的壯觀畫面。東80公理有中嶽嵩山及少林寺名勝, 青山疊翠,峰巒聳峙,寺廟巍巍,武校林立。南部和西部50到160公里范圍內,分布有國家森林公園白雲山、龍峪灣、花果山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伏牛山,有欒川老君山、洛寧神靈寨、嵩縣天池山、新安青要山等8個省級森林公園和自然保護區,還有「北國第一溶洞」雞冠洞、「北國水鄉重度溝和陸渾水庫旅遊度假區等景點。這些勝景密布且景景相連的自然景觀,或山巍水澈,或峰奇水石怪,或谷狹洞幽,或竹翠林茂,或泉清瀑壯,融雄峻、奇險、秀麗於一爐,集豪野剛陽、明秀陰柔為一體,兼具南北自然風光之神韻。隨著景區基礎設施建設的逐步完善,特別是小浪底至南部自然景區旅遊快速通道的建設,這些久違人間的於生麗景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

農村經濟
洛陽農業結構調整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區域化、規模化發展,優質專用糧食、林果、中葯材、煙葉、花卉苗木等六大支柱產業格局初步形成。畜牧業發展步伐加快,奶業生產取得突破性進展。
洛陽境內生物資源十分豐富,農業經濟作物種類繁多。有珍貴的領椿木.鐵杉、連香、銀杏、山白芍等樹種;有天然化工原料植物漆樹、油桐等;有經濟植物核桃、山楂、板栗、蘋果、柿子等。還是重要的葯材產地,種類多達1480餘種。洛陽是河南小麥重要產區,偃師的小麥栽培技術馳名全國,畝產高達千斤以上。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煙葉、油料等。土特產品遠近聞名,主要有偃師的泡桐,孟津的梨和黃河鯉魚,新安的柿子和櫻桃,洛寧綠竹和獼猴桃等等。孟津的奶山羊和伊川的大尾牛享譽海內,分別被國家確定為山羊和大尾牛生產基地縣。

綜合實力

近年來,洛陽搶抓國家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西部大開發機遇,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經濟社會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2004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904.6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42.8億元(按所得稅改革前老口徑完成50.6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9%和36.1%。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國有企業改革和工業結構調整不斷深入。2000年龍門石窟榮列世界遺產名錄。
2001年榮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旅遊環境明顯改善。 認真落實科教興洛戰略,科技、教育等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深入推進,連續三次榮獲國家、省"雙擁模範城"稱號。

洛陽市花

牡丹是我國傳統名花,富麗堂皇,國色天香,自古就有富貴吉祥、繁榮昌盛的寓意,代表著中華民族泱泱大國之風范。「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洛陽牡丹根植河洛大地始於隋、盛於唐、甲天下於宋。相傳,唐武則天寒冬設宴賞花,令百花綻放,唯牡丹不從,貶之洛陽。豈知遷洛後竟吐蕊怒放。武後聞知,命火燒牡丹。牡丹枝幹燒焦,次年卻依舊葉榮華發,且花更大,色更艷。洛陽牡丹遂馳名天下做花魁,
洛陽人培育牡丹、觀賞牡丹亦日盛成俗。正如唐代詩人劉禹錫和白居易所贊:「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1982年,洛陽市人大常委會正式將牡丹定為市花。目前,洛陽牡丹已達700餘個品種,2300萬株,5400畝,遍布全城園林景點、街頭花壇、機關庭院和城郊園圃。擁有王城公園、國色牡丹園等4大高品位觀賞園。在科技進步推動下,洛陽牡丹已實現四季開花,盛花期不斷延長。洛陽牌牡丹也源源不斷地進入國際市場。從1983年起,洛陽人以花為媒,廣交朋友,文化搭台,經貿、旅遊唱戲,成功舉辦了21屆洛陽牡丹花會,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成為河南省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和全國四大名會之一。

各大景點
□ 龍門山色
龍門,古稱伊闕,隋唐以後始稱「龍門」。這里兩山夾峙,形若門闕,伊水流經其中,宛如一條長龍穿門而過。白居易曾說「洛陽西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因而「龍門山色」很早被譽為洛陽八大景之首。

□ 馬寺鍾聲
馬寺鍾聲是洛陽八大景的另一景。白馬寺到了北魏、唐、宋時代,因為佛教極盛,寺院殿堂巍峨,曾有僧眾千餘名,僧人們每天早晚按時上殿誦經。每當月白風清之夜,晨曦初露之時,殿內擊磬撞鍾佛誦,鍾聲悠揚飄盪,遠聞數里,聽之使人心曠神怡。到了明代,寺內有口大鐵鍾,重約5000餘斤,鍾聲特別洪亮。據傳這口鍾與洛陽東大街鍾樓上的一口鍾音律一致,可以共鳴。人們往往在聽到白馬寺鍾聲的同時,緊接著洛陽城鍾樓上的鍾也響了,民間流傳著「東邊撞鍾西邊響,西邊撞鍾東邊鳴」的佳話。因此,馬寺鍾聲被譽為洛陽八大景之一。

□ 金谷春晴
金谷園,是西晉石崇的別墅,遺址在今洛陽老城東北七里處的金谷洞內。石崇是有名的大富翁。他因與貴族大地主王愷爭富,修築了金谷別墅,即稱「金谷園」。園隨地勢高低築台鑿池。園內清溪縈回,水聲潺潺。石崇因山形水勢,築園建館,挖湖開塘,周圍幾十里內,樓榭亭閣,高下錯落,金谷水縈繞穿流其間,鳥鳴幽村,魚躍荷塘。石崇用絹綢子針,銅鐵器等派人去南海群島換回珍珠、瑪瑙、琥珀犀角、象牙等貴重物品,把園內的屋宇裝飾得金碧輝煌,宛如宮殿。金谷園的景色一直被人們傳誦。每當陽春三月,風和日暖的時候,桃花灼灼、柳絲裊裊,樓閣亭樹交輝掩映,蝴蝶翩躍飛舞於花間;小鳥啁啾,對語枝頭。所以人們把「金谷春晴」譽為洛陽八大景之一。

□ 邙山晚眺
邙山又名平逢山,太平山,郟山。它像一條長龍蜿蜒橫卧洛陽之北,東西橫旦數百里,海拔約250米,如同洛陽的天然屏障。俗話說「生在蘇杭,葬在北邙」,古人把氣勢雄偉,土質深厚的北邙當作死後長眠的好地方。孟津新莊村附近古冢林立,這就是東漢諸陵和王公大臣們的墓葬區。每當春天清明時節和秋高氣爽的重九(農歷九月九),成群結隊的男女都要踏青登高遠望。特別是城北的翠雲峰,唐宋時代古木森列,蒼翠如雲,是人們登高遊玩的聖地。每當夕陽西下,暮色茫茫,萬盞華燈初上,萬戶炊煙裊裊,站在峰頂觀看山下高大的城郭,雄偉的宮闕,寬廣的園囿,富麗堂皇的樓閣,十分壯觀。這就是洛陽八大景之一的「邙山晚眺」的寫照。

□ 天津曉月
天津橋,在洛陽橋東100米處,古時用鐵索連起無數大船而形成的一座浮橋。建於隋煬帝大鄴元年(公元605年),後來,被隋末農民起義軍燒掉,到唐代,才改建為石橋就,隋唐城周圍五十餘里,人口百餘萬。洛河自西向東穿城而過,天津橋橫跨其上,北與皇城的南門、端門相應,南與長達「七里一百三十步」「街寬百步」的定鼎門大街相接,為都城南北之通衢。每當凌晨時分,曉月還掛在天空,天津橋上的行人就熙熙攘攘車馬如流了,無怪乎唐代詩人列希夷寫道「馬聲回合青雲外,人影動搖綠波里」,真是寫景如畫。天津曉月歷來被稱為洛陽八大景之一,因此唐宋詩人有不少歌詠天津曉月的詩篇。可惜自宋以後,歷經五百餘年的戰火,天津橋被破壞了。

□ 洛浦秋風
洛河,自隋唐直至北宋五百餘年,經過千百萬勞動人民的治理,既有舟楫之便,又有風景之勝。那時的洛河,桃李夾岸,楊柳成蔭,長橋卧波,一年四季風景如畫。特別是「金風消夏」「半月橫秋」的時節,更是充滿詩情畫意。千餘年來,洛賓景色便使許多詩人留連忘返。早在三國時,曹子建說他在河畔遇到一位神女,他就借題發揮寫了一篇《洛神賦》。號稱初唐四傑的王勃、楊炯、盧照麟、駱賓王曾徘徊洛賓,不忍離去。唐高宗時,上官儀循著河堤,緩轡詠詩,洛賓景色之佳,可以想見。

□ 平泉朝游
在洛陽城南30里,龍門西邊的山腳下,有個梁家屯村。這里山巒環抱,林木掩映,泉水源口,清溪縈回,這就是唐武帝時宰相李德裕的別墅椘郊易

□ 銅駝暮雨
「銅駝暮雨」是洛陽八大景的最後一景。城東關外的中通巷,隋、唐、宋時叫「銅駝陌」,它位於隋唐城的城東北隅,當時國際貿易市場叫「豐都市」一帶。它西傍洛河,桃柳成行,高樓瓦屋,紅綠相間,每當陽春時節,桃花點點,蝴蝶翩翩,鶯銘煙柳,燕剪碧浪,其景色之美,別有洞天,不亞於石崇的金谷園。隋唐時代這里人煙稠密,每當暮色茫茫,家家炊煙裊裊上升,猶如蒙蒙煙雨,紛紛揚揚,這就是人們贊不絕口的「銅駝暮雨」的由來。

□龍潭溝瀑布

西峽縣龍潭溝瀑布群風景區位於雙龍鎮境內,距縣城38公里。景區內共有較大梯式瀑布19個,且一瀑一潭,澆差最大的瀑布135米,最大潭面800平方米,小瀑小潭不計其數。峽谷都是花崗岩山體,分別顯現出龍首、龍口、龍角和龍身。瀑布兩岸山高林茂,有金釵、山茱萸、萬年青等名貴中葯材和珍稀樹種500多種,大鯢、紅腹錦雞等珍貴野生動物不時出沒。主要景點有:八戒窺浴、三鯊鬧龍潭神龜望月、絕壁掛雪、蛟龍出海等。整個景區呈現出山秀、石奇、水澈、瀑高、林茂等明顯特點。

□關林

關林是埋葬三國時期蜀將關羽首級的地方,也是一處宮殿式建築群。此處古柏成林,隆冢豐碑,氣派巍巍。關羽被過去歷代王朝尊為「武聖」,是民間信仰者「忠、勇、仁、義」之楷模。

□ 白雲山國家森林公園

白雲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洛陽嵩縣南部伏牛山腹地原始森林區,1992年被林業部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1998年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雞冠洞

雞冠洞位於欒川城西雞冠山,於喀斯特地貌,最早發現於清乾隆年間,是中原一大奇觀,號稱「北國第一洞」。

□風穴寺

風穴寺位於汝洲東北群山環抱之山谷中。建築風格奇特,無中軸線,隨山就勢,步步升高。始建於五代後漢,金代重建,明、清重修,造型古樸雄偉。

□ 豫西窯洞

豫西窯洞是洛陽、三門峽一帶農村的一種民居形式,當居民選擇好要居住的地點後,先在地面上挖一個百餘平方米的大坑,然後在四面打出幾孔窯洞,坑沿四周砌一圈矮牆,目前在冢頭村還保存下來一部分。

□ 鯉魚跳龍門

很早以前,龍門還未被鑿開,伊水流到這里被龍門山擋住了,就在山南積聚了一個大湖。

居住在黃河裡的鯉魚聽說龍門風光好,都想去觀光。它們從孟津的黃河裡出發,通過洛河,又順伊河來到龍門水濺口的地方,但龍門山上無水路,上不去,它們只好聚在龍門的北山腳下。「我有個主意,咱們跳過這龍門山怎樣?」只見它從半里外就使出全身力量,像離弦的箭。

縱身一躍,一下子跳到半天雲里,帶動著空中的雲和雨往前走。一團天火從身後追來,燒掉了它的尾巴。它忍著疼痛,繼續朝前飛躍,終於越過龍門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一眨眼就變成了一條巨龍。山北的鯉魚們見此情景,一個個被嚇得縮在一塊,不敢再去冒這個險了。這時,忽見天上降下一條巨龍說:「不要怕,我就是你們的夥伴大紅鯉魚,因為我跳過了龍門,就變成了龍,你們也要勇敢地跳呀!」鯉魚們聽了這些話,受到鼓舞,開始一個個挨著跳龍門山。可是除了個別的跳過去化為龍以外,大多數都過不去。凡是跳不過去,從空中摔下來的,額頭上就落一個黑疤。直到今天,這個黑疤還長在黃河鯉魚的額頭上呢。

後來,唐朝大詩人李白專門為這件事寫了一首詩:「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

□ 「愚公家鄉」王屋山

王屋山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距濟源市區45公里,其雲、樹、溪、山妙如仙境,宮觀林立,高道如雲,香客如流,是著名的道教活動中心,

號稱「天下第一洞天」。

□「獼猴樂園」五龍口

五龍口風景區位於濟源市東北15公里,是以獼猴、溫泉為兩大特色的河南省「雙十佳」旅遊區,也是國家級太行獼猴自然保護區。景區新建的

山野型觀光電梯,垂直高度150餘米,號稱「亞洲第一梯」。

□「茶道之源」九里溝

九里溝風景區是王屋山風景名勝區的一部分。距市區15公里,以奇異山水風光為主體,並點綴著古老的道教文化。境內奇峰飛瀑、鹿猴爭鳴、

雲繞巒海、風動林濤,能讓人領略到回歸自然的妙趣。

□「古曲園林」濟瀆廟

濟瀆廟,全稱濟瀆北海廟,位於濟源市區,是古「四瀆」中唯一保存完整、規模最大的歷史文化遺產,現存宋、元、明、清古建築22座,歷代

碑刻40餘通,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築博物館氣。

□ 王城公園

王城公園該園因建於東周王城故址而得名。位於洛陽市中州中路西北側的澗河兩岸。佔地面積1080畝,是目前洛陽市最大的綜合性公園。
園內辟有動物園、金魚房、獅虎山、熊貓館等還有游泳池、滑冰場、兒童游樂園等多種游樂設施。牡丹園內的大型雕塑牡丹仙子淑麗端莊,牡丹閣華麗大方,此處為每年牡丹花會的主觀賞點。遊人在此可春賞牡丹夏賞荷,秋看菊花冬觀梅。

□ 西苑公園

西苑公園位於澗西區南昌路,建在隋代皇家苑林"西苑"的舊址上,佔地200畝。
園內按植物種類分類種植,相互交錯,還有牡丹、月季、竹類等專類庭園及牡丹島、櫻花洲等。時逢春夏,樹花並茂, 相映成趣。園內大型仿古建築植物展覽館總面積3900平方米,按不同種類分9個展室。目前全園共有各類植物1500多個品種。植物園湖光山色、樓台水榭、假山疊石、曲徑通幽、小橋流水、風景秀麗

□ 牡丹公園

牡丹公園位於澗西區牡丹路,以專植牡丹而得名,佔地95畝。園內現有牡丹200多個品種,近7000餘株。尤以姚黃、魏紫、豆綠等品種最為名貴。此外園內還植有近百種芍葯、月季等其它花木。
公園內樓台水榭,風光旖旎,牡丹山上花木蔥蘢,人工湖內碧波鱗鱗,遊人在此泛舟盪槳,興趣盎然。每逢春和日麗,"花開時節動京城",遊人無不盛贊洛陽牡丹甲天下。

□ 洛陽國色牡丹園

2. 我國農村區域經濟的發展現狀如何

所謂區域經濟是指在一定區域內經濟發展的內部因素與外部條件相互作用而產生的生產綜合體。每一個區域的經濟發展都受到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和技術經濟政策等因素的制約。

最後,中國是傳統的農業大國,農業經濟主導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時間非常久遠,在當代社會,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工業時代的給經濟發展帶來了極大的促進和提示,但是,農業經濟的發展卻明顯滯後,農村區域經濟的發展受到了阻礙,一些主要矛盾日益突出,引起了很多學者加強了對我國農村區域經濟發展問題的研究和關注。

3. 陝西大荔洛河漫堤10個村莊被淹,村民的經濟應該如何受保障

在災情後,國家肯定會給受災民眾們一定的補償款。

陝西大荔十個村莊被洪水淹沒

現在,當地政府已經啟動了洛河四級防洪應急響應。1萬多人參與防汛搶險,100多台機械設備連夜搶修。被困人員正在逐漸轉移。據初步統計,洪水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4億多元,對當地經濟造成了很大影響。

為什麼會有這么緊急的洪澇災害?

一方面,是山西的降雨已經轉移到了這里。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這里的河岸高度不是很高,所以降雨到達這里之後,河水的水位很快就迅速上升,所以很快就溢出了河岸,到達了農田裡面。

4. 農村發展經濟方面怎麼寫

摘要 村集體經濟是農村經濟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其發展程度關系整個農村經濟發展大局,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切實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重大的政治問題,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堅強支柱,是加強農村基層黨的組織建設,為進一步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提供經濟保障。

5. 洛河鎮的蘊藏巨大生態產業

安康黃洋河流域:巨大的生態產業百廢待興
陝西安康的黃洋河,清澈、美麗、蜿蜒,南水北調中線漢江的一級支流;全長126公里,匯集清水河、凡溪河、洛河、豐河、南坪河、線河、淑河、菜溪河、湖河、縣河等12條支流;自南向北流經平利縣的洛河鎮、大貴鎮、老縣鎮、三陽鎮、漢濱區的縣河鎮、張灘鎮、新城辦等7鎮辦,安康城區旁、奠安古塔下,與漢江交匯。黃洋河,母親河,哺育了數十萬巴山兒女;流域風景美麗如畫,人文薈萃,蘊藏了巨大生態產業。(記者 王開成)
地處陝南的安康黃洋河,巴山兒女的母親河。清澈、美麗、蜿蜒,南水北調中線漢江的一級支流;全長126公里,匯集清水河、凡溪河、洛河、豐河、南坪河、線河、淑河、菜溪河、湖河、縣河等12條支流,自南向北流經平利縣、漢濱區6鎮。
■水力資源豐富,昔日繁榮了沿河居民帶。
安康黃洋河,發源於大巴山南麓的平利縣洛河鎮光頭山;安康城區旁、奠安古塔下,與漢江交匯;全長126公里,流域面積964平方公里。
——串珠式的田壩谷地,琳琅滿目。
黃洋河流域,山勢由南向北,逐次降低,群峰疊起,溝壑縱橫,形成秋山、葯婦山、西岱頂和平頭山四大支脈。
黃洋河流域,特殊的山脈,造成了串珠式寬闊谷階地、數百田壩子和盆地,小的幾十畝,大則數百畝至千畝以上,高程多在700米以下。
黃洋河下游,流經縣河、張灘、新城辦等3個鎮辦30多個村;屬川道丘陵區,形成了張灘盆地、縣河迎風川道、財梁丘陵;河漫灘只有1~2米的小土坎,高出常水面5~15米,地面寬100~4000米;盆地、川道耕地面積超15000畝。
——勤勞興水利,糧作物兩年五熟。
黃洋河流域,田壩谷地耕種歷史悠久,以水稻土及黃泥巴為主,耕墾率和復種指數都很高,土地肥沃,作物一年兩熟、兩年五熟。
黃洋河河床切割較深,沿河道地區的張灘、縣河、財梁、大貴等水利,採用提水方式灌溉農田。
建國前安裝有筒車54處,建國後陸續興建了一些抽水機站和水輪泵站,其中較大的兩處是縣河鎮紅霞水輪泵站、新城辦東風水輪泵站,灌溉面積分別為770畝和400畝。
黃洋河下游漢濱境內全長30餘公里,東起縣河蘇壩,西至漢江入口。流經縣河、張灘、新城辦等3個鎮辦30多個村,其中縣河涉及20多個村、近3萬人。
下游耕地面積15000畝,集體林地64400畝,涉及流域面積26平方公里,該區域農民過去常年以農業生產為主,現在多以勞務經濟為主,超半耕地撂了荒。
——昔日水上交通,火了流域經濟。
上世紀80年代前,黃洋河流域中上游流域沒有公路,黃洋河水運暢通,成了重要交通樞紐。
從黃洋河口通航111公里至洛河鎮南坪河口狗鑽洞,是古絲綢之路——大巴山重要的水上鹽馬道組成部分。
沿迎風、財梁謝壩、楊家河、蘇壩、大貴後灣、柳林黃石板、洛河獅子壩渡船口、南坪河口狗鑽洞,都有水碼頭,停泊船隻。
清末最繁榮的碼頭是百家灣,外埠資本家「太永恆」、「太盛隆」、「吉發生」等行商座賈,紛紛聚集,河運往來船隻常在百條左右。
■黃洋河流域生態產業開發,今日方興未艾。
2000年來,安康撤區並鄉建鎮,黃洋河流域經濟開發,進入萎縮期,沿流域的扶貧開發,僅限於鎮政府所在地方圓2公里內,黃洋河流域的超百處田壩、谷地荒蕪,昔日的繁榮,已經成為歷史。
——縣河鎮4村生旅遊,帶動了數百戶農民致富。
近年來,漢濱區縣河鎮聚全鎮財力、物力、人力,扶持黃洋河沿線——祁家溝至縣河口4村,發展休閑農家樂,建起了清雅山莊、毛壩田園、河源山莊生態旅遊觀光園,成為鄉村休閑旅遊的靚點。
據了解,祁家溝到縣河口,全程不足5公里,沿途4個村受惠村民不足千戶,鎮域內村民從事旅遊服務業的有200多戶800多人(其中80餘戶從事商服業),年接待遊客20萬人次。
除此外,縣河鎮還有近20個村,扶貧產業不明顯,扶貧力度與4村相比,有「前娘後母」受歧視之嫌,村民脫貧致富屬於自我發展狀態。
——縣財路延伸至蘇壩貫通,水生態游柳暗花明。
過去,黃洋河流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用一個不恰當的比喻——「只顧臉上塗脂抹粉,不顧光屁股漏光」,當地政府部門眼睛只盯著政府所在地,方圓2公里內的開發,其餘的村組任其自生自滅。
自2014年以來,漢濱區縣河鎮改變了過去「只顧臉上塗脂抹粉,不顧光屁股漏光」的社會經濟發展戰略,啟動了財梁片區11個村的新農村建設。
目前,安康市、漢濱區相關部門,加大了對財梁片區幫扶力度,11個村近萬人的基礎設施條件有了較大改觀。
沿黃洋河河道,延伸新修1條通村水泥路10多公里,直至與平利交界的蘇壩村簡同灣,為封閉的桃花源——財梁片區,脫貧致富、水上生態觀光、現代農業園採摘旅遊產業,注入了了新契機。
——山奇水急,人文薈萃,蘊藏巨大的生態產業。
黃洋河口逆流而上,直至洛河鎮,山奇水急,人文景點多。
黃洋河三灣,是李自成兵困車廂峽的有名的河谷,經過的人,都說這是安康的「小三峽」;財梁片區內,有安康明清時代的四大岳王廟的——南嶽王廟,垮塌待修建。
除此外,黃洋河上游有岱峽溶洞、唐代白雲寺、清朝畫家甘棠故里;中游有「車廂峽」三灣子漂流、南葯王廟、平安宮;下游有清朝道教聖地「林香寺」、唐代奠安古塔,解放安康的著名牛蹄嶺戰役。
這些百廢待興,有待於全盤規劃,招商引資,搞生態產業開發。
黃洋河車廂峽、三峽過後,水急灘多田壩多,有「了化潭」、「馬潭」、「黑潭」,謝壩、蘇壩、糧壩、尚家壩。僅這地名,就讓旅遊的人浮想聯翩了。
如果借用水力,發揮過去水碼頭的作用,開發水上觀光旅遊,讓安康城區的人們,沿著黃洋河撐船、拉纖、喊著號子,不乏為一種好的運動產業、時尚的健身休閑方式。
■安康「黃洋河之春」,需有人文特色底蘊。
安康舉辦的「黃洋河之春」活動,到底辦了多少期,有多少人參加?那些人參加?
據知情人介紹,黃洋河流域有7個鄉鎮,至少有5個鄉鎮沒有參加「黃洋河之春」活動,僅僅是個別領導頭腦發熱,搞勞民傷財,自娛自樂粉飾太平的政績工程而已。
知情人人透露,參加「黃洋河之春」活動的賓客,大部分人不知黃洋河全長有126公里,不知道黃洋河由12條河流匯聚而成,不知黃洋河是古鹽馬道的水上重要通道,不知道流域的重要人文景觀。
記者網上搜索了當地新聞報道,僅搜索到幾張油菜花景觀照片,幾隊拔河比賽,一場文藝聯歡表演等文章,千篇一律等閑的活動而已;其餘均為地方政府不作為,媒體曝光文圖。
不能否認舉辦「黃洋河之春」的初衷,但是,從目前開辦的 「黃洋河之春」的活動看來,有待於改善。
「黃洋河之春」主辦者,需要認真學習安康市委書記郭青「走民生為本的循環發展之路」的發展戰略,沿河鄉鎮應該積極參加「黃洋河之春」活動,給活動注入更多的高端招商引資內容,貫徹落實安康經濟社會發展戰略。
郭青書記強調,以生態文明理念為引領,優先發展生態友好型產業。通過生態友好型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促進全民就業和增收致富,促進經濟再生產和生態再生產同步發展,實現「人養山、山養人」、「人養水、水養人」的良性循環。
「人養山、山養人」、「人養水、水養人」的指示精神,應該引起黃洋河流域的7個鎮辦黨政領導和「黃洋河之春」主辦者的重視,為開發黃洋河流域的山、水、人文景觀產業助力,促進黃洋河流域村民脫貧致富,繁榮當地經濟。
■黃洋河流域搬遷,宜小集中、適度分散建房。
安康避災扶貧搬遷開發,是國家戰略;鎮辦扶貧開發,精準扶貧,扶貧資金傾斜,都應該瞄準「貧」字。
前幾年,鄉鎮領導,為了突出政績,扶貧開發,變了調、走了味;扶「貧」開發,變為扶「富」開發、扶「關系戶」開發、扶「交通要道」開發,搞政績開發。
近幾年,安康黃洋河流域鄉鎮,扶貧開發怎麼樣了呢?不得而知。目前,安康扶貧搬遷,大集中安置的確是劑良葯,但不能醫百病,不適應黃洋河流域千家萬戶。
黃洋河流域,是生態聖地、天然氧吧,居住環境優美;具有悠久歷史,為古絲綢之路的重要水路鹽馬道,人文景點多;田壩土地平曠、谷地多;沿河流域有謝壩、蘇壩、糧壩、尚家壩等等超百個田壩、谷地,是開發生態產業的重要基地。
據了解,黃洋河流域大部分鄉鎮搞一刀切,搞大集中萬人社區安置;一個鄉鎮一個安置點,或數村一個安置點;對進城買房不進安置點的農戶,不予以政策資金扶持;對就地建房的,不管是否合理,一律不允許;導致真正的貧困戶、受災戶,搬不出,穩不住,難致富。
這樣搞大規模大集中搬遷的鄉鎮,顯然忘了實事求是這個准則,顯然犯了是官僚主義、教條主義;違背了陝西省移民搬遷的宗旨,違背了中央「三農」指示精神。
針對黃洋河流域移民扶貧搬遷問題,相關的專家建議,應該因地制宜,精準扶貧,精準搬遷,適宜小集中,比如一個田壩、一個村、或一個村民小組、或一個8戶、10戶的家族,建個小安居點;個別的村戶,也可以適度分散建房。
黃洋河,巴山兒女的母親河,希望黃洋河流域的居民和官員,緊跟時代的步伐,艱苦奮斗發展產業,早點脫貧致富,實現「人養山、山養人」、「人養水、水養人」的宏偉藍圖。(記者 王開成)

6. 河邊村的農村經濟

該村2011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7.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1.00萬元,畜牧業收入2.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2頭,肉牛0頭,肉羊0頭); 林業收入4.0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0.00萬元, 工資性收入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500.00元,農民收入以烤煙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0人 ,在省內務工0人,到省外務工0人。

7. 農村經濟發展的現狀

農村經濟,不容樂觀。農村人口,可分為三,其一務農,其二經商,其三打工,前一專事農業,後二兼顧之。務農者苦不堪言,皆中老年男子及婦女為之,增產不增收,甚者投入大於產出,亦即入不敷出,有置地不種讓於他人者,反倒貼補費。適今歲奇旱,民爭相澆水施肥,致電能奇缺,二十一世紀而電能不足,不多見也。經商者盡不喜勞作之士,東奔西波,居無定所。然苦於有精明之頭腦,無高新之科技,賠本者常見,贏利者蓋鮮。打工者長年於外,出賣苦力,極似西方自由勞動力,數眾價廉,苦於社會行騙多多,以雙手掙錢糊口亦困難極矣。聞有此一事,縣勞動局簽字畫押,薦民工於東北打工,即民工往,先交押金七百,旋即攆回,又有往新疆築水塔者,勞累月余,分文無得,傳信於家寄得路費,方得以歸。
農村政治,亦即基層民主建設,發展滯緩,小農意識強烈,宗派主義盛行,民告官司空見慣,官勝民十分自然,更有借民主建設之機,明爭暗鬥,奪權奪利者,其矛盾之尖銳,斗爭之激烈,實不忍復述。
農村穩定,令人擔憂,常有盜賊偷竊於村戶,劫犯搶財於路上,致使民眾夜未深而緊閉門,聞犬吠而起身,孩童不敢搭夜路,婦女不敢獨自宿。
農村計生,名負其實,雖於計生之理,宣傳多年,家喻戶曉,然農村傳宗接、兒孫滿堂思想之根深,千餘年矣,戶戶皆有重男輕女、不有男兒誓不休之念,是以多有名生一胎,實有三四胎者,買准生證者有之,做假手術者有之,有離家而生子者,有將子於外人養者,凡此種種,是以中國統計之人口數遠少於實際。
農村種種之怪現狀,皆因經濟落後所致,而政府動輒曰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實言多於行,行而少見果。究原因之根,在於社會各界對農村不重視,或言重心輕,明重實輕。對此諸君不言自明,夫天下之事,欲發展,無有不起者,若不欲,無有起者,農業亦然,舊時農民受苦最重,如今亦然。中國農民十億之眾,若有怨心,奈何?至於改善之法,吾正痛苦思索,望仁人志士各抒己建,勿吝筆墨!

閱讀全文

與洛河農村經濟狀況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移動的事業編制怎麼考 瀏覽:865
幸福樹有粘蟲怎麼辦 瀏覽:47
婚姻怎麼選都是錯的小說 瀏覽:162
陝西健康碼如何添加到桌面 瀏覽:21
健康碼被掃碼現場可看到哪些信息 瀏覽:436
為什麼抗戰劇加幾集愛情 瀏覽:314
抖音拍愛情劇情的有哪些 瀏覽:27
廣安愛情海婚慶怎麼樣 瀏覽:806
美術館是什麼事業單位 瀏覽:178
故事陰線怎麼看 瀏覽:56
為什麼突然加強健康系統 瀏覽:98
猶太教怎麼理解幸福 瀏覽:295
如何走向失敗的婚姻 瀏覽:608
和女人約會怎麼降低經濟消費 瀏覽:289
如何帶動村民集體經濟 瀏覽:412
被稱為愛情之都的是哪個城市 瀏覽:503
體會到了什麼叫喪偶式婚姻 瀏覽:817
如何提升新房幸福感 瀏覽:794
政治和經濟服務哪個好 瀏覽:68
婚姻其他重大過錯有哪些 瀏覽: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