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海邊普遍甚至明顯比山裡富裕
經濟是國家整體實力的體現,我國正處於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下,那麼有人會問為什麼海邊普遍甚至明顯比山裡富裕?
這個經濟差距是許多原因造成的:
首先是地理交通的因素,山區一般交通比較閉塞,不利於貿易的相互交流,這是阻礙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所以有一句話叫作:想致富,先修路。與山區相比海邊的交通就相對說非常便利,我國的沿海城市承擔著對外進出口的責任,而且還可以通過公路和鐵路和內地進行貿易交流,自然經濟就會領先山區。
由於和外界的頻繁練習,學習了先進的思想,自然思路也就比山區封閉的環境要開闊一些。所謂站的高看的遠,對於怎麼獲得高的經濟效益自然要比山區的人懂的多。
總結:這些是我對於這個問題的一些個人見解,現在經濟快速發展,山區的人們也慢慢通過網路與國際接軌,相信用不了多久山區也能和沿海城市一樣的富裕。
Ⅱ 沿海是什麼意思
沿海地區(The coastal areas),指有海岸線的地區。《中國海洋統計年鑒》給沿海地區下的定義是指有海岸線(大陸岸線和島嶼岸線)的地區,按行政區劃分為沿海省、自治區、直轄市。我國有9個沿海省、1個自治區、2個直轄市;53個沿海城市、242個沿海區縣。瀕臨海洋的沿海地區,受海洋的影響,一般都是生態環境優美、適合人類居住、有利於發展經濟的「精華地區」。世界人口的60%居住在距海岸100km的沿海地區。中國的沿海地區也是這樣,沿海12個省區基本上都是環境條件好、經濟發達、人口承載力高的地區。
(1)除台灣之外,沿海12個省(區)、市總面積133.4萬km2,佔全部國土面積的14%;1995年末人口49599萬,佔全國人口總數的40.9%。在全國東部、西部、中部三個地帶中,沿海地區人口承載力最強,全國每平方公里平均人口約124人,其中東部沿海地區372人,中部地區200人,西部地區15人,三個地區人口密度之比為25:13:1。
沿海地區
(2)沿海地區具有臨海的區位優勢,對外經濟聯系方便,成為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其國內生產總值一直佔全國的60%以上。
(3)沿海地區氣候濕潤,雨量較多,土地肥沃,農業生產也很發達。大海還有持續的造陸功能,東南沿海地區約2.5億畝優良農田是由灘塗圍墾形成的。
Ⅲ 「海邊沿海地帶」是什麼意思
海洋海岸線沿線的地域,是沿海城市、沿海沙灘等沿海地理、文化的總稱。比如沿海的人文、沿海經濟、沿海氣候都是沿海地帶的一份子。
在我國,最開始是沿海地帶的經濟是最先發展起來的,沿海地帶的經濟它不僅僅自己發展起來了,同時它還帶動了內地經濟的發展。同時,沿海地帶也是我國海洋領土的和陸地相和連接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地帶,
Ⅳ 經濟概念是什麼
一、工具書解釋
1.經濟就是生產或生活上的節約、節儉,前者包括節約資金、物質資料和勞動等,歸根結底是勞動時間的節約,即用盡可能少的勞動消耗生產出盡可能多的社會所需要的成果。後者指個人或家庭在生活消費上精打細算,用消耗較少的消費品來滿足最大的需要。總之,經濟就是用較少的人力、物力、財力、時間、空間獲取較大的成果或收益;
2.經濟就是國家或企業、個人的收支狀況,如國民生產總值、社會總產值、企業的產量與效益、個人的收入與支出等;
3.經濟就是經邦濟世、經國濟世或經世濟民等詞的綜合和簡化。(如「識局經濟」(《晉書紀瞻》)、「皆有經濟之道而位不逢」(隋王通《文中子中說》卷六)。它的含義包括國家如何理財,如何管理各種經濟活動,如何處理政治、法律、軍事、教育等方面的問題,即治理國家、拯救庶民的意思;
4. 經濟就是家庭管理(見[古希臘]色諾芬著:《經濟論》);
5.經濟就是一種謀生術,是取得生活所必要的並且對家庭和國家有用的具有使用價值的物品(見[古希臘]亞里士多德著:《政治學》)。
第1、2個解釋反映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習慣用法;第3個解釋是我國古代對經濟一詞的用法;第4、5個解釋是古希臘對經濟一詞的用法。
二、傳統政治經濟學著作解釋
6.經濟是指社會生產關系的總和。指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結成的,與一定的社會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系的總和或社會經濟制度,是政治、法律、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等上層建築賴依建立起來的基礎;
7.經濟是指社會物質資料的生產和再生產過程。包括物質資料的直接生產過程以及由它決定的交換、分配和消費過程。其內容包括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兩個方面,但主要是指生產力;
8.經濟是指一個國家國民經濟的總稱。包括一國全部物質資料生產部門及其活動和部分非物質資料生產部門及其活動。我們通常講不同國家的經濟狀況,就是從國民經濟的角度上講的(這一定義犯了邏輯錯誤,即循環定義)。
三、俄羅斯經濟學家解釋
9.經濟就是遵循一定經濟原則,在任何情況下力求以最小的耗費取得最大的效益的一切活動;
10.經濟就是人類以外部自然界為對象,為了創造滿足我們需要所必須的物質環境而不是追求享受所採取的行為的總和(以上見參考文獻[俄]M.N.杜岡—巴拉諾夫斯基著:《政治經濟學原理》)。
西方經濟學
在西方經濟學中,經濟學家給經濟學下了各種各樣的定義,但對經濟的定義卻比較模糊。他們認為經濟學的研究對象自然是經濟,經濟這個最基本的概念是一個清晰自明的實體,對經濟無須下定義,故至今為止在西方經濟學中經濟一詞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由此導致他們對經濟學的定義也處於混亂狀態。我們只能從其對經濟學的定義中推測出經濟的「定義」。
11.經濟是指財富;
12.經濟是人類和社會選擇使用自然界和前輩所提供的稀缺資源;
13.經濟是指利用稀缺的資源以生產有價值的商品並將它們分配給不同的個人;
14.經濟是指人類生活事務;
15.經濟是指把稀缺資源配置到各種不同的和相互競爭的需要上,並使它們得到最大滿足;
16.經濟是指將稀缺的資源有效的配置給相互競爭的用途;
17.經濟是指個人、企業、政府以及其他組織在社會內進行選擇,以及這些選擇決定社會性稀缺性資源的使用;
18.經濟指社會管理自己的稀缺資源;
19.經濟是指我們社會中的個人、廠商、政府和其他組織進行選擇,這些選擇決定社會資源被利用;
20.經濟是指在經濟活動中確定勞動、資本和土地的價格,以及運用這些價格配置資源;
21.經濟是指金融市場行為,金融市場將資本配置到其他經濟部門;
22.經濟是指收入分配,以及不損害經濟運行的前提下對人給予幫助;
23.經濟是指政府支出、稅收、預算、赤字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24.經濟是指經濟周期中失業與生產的波動,並改善經濟增長的政策;
25.經濟是指各國貿易模式貿易壁壘的影響;
26.經濟是指發展中國家的發展,資源有效利用的方式;
27.經濟是指一定社會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等經濟活動,經濟關系和經濟規律;
28.經濟是指有限資源在不同用途上的運用;
29.經濟是指資源配置的全過程及決定影響資源配置的全部因素。
Ⅳ 為什麼海邊城市的經濟都那麼發達
改革開放的時候,最先講沿海一帶納入發展的范疇。所以發展的最早,也是發展的最好的。其優越的地理位置也 是無可匹敵的
Ⅵ 鹽城、連雲港就靠著海邊經濟怎麼搞得這么差怎麼給江蘇經濟墊底了
政府投資其他市了,很簡單。本地人都知道。
不是說的連雲港要給山東。屬於山東最南邊, 早就發展起來了,
最起碼也要和青島差不多。關鍵看政府啊朋友。
Ⅶ 下海經商是什麼意思
下海經商意思是:因不滿於現狀,轉而改行經商。
這里的「下」字有屈就的意思,下海的許多人員原本是政府機關人員,他們放棄有保障的就業體系而從事風險較大的商業行為,這也說明一種勇氣。人們對商人從事的行業有「商場」、「商海」之稱,故而下海這個說法沿用至今。
(7)海邊經濟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下海」一詞的歷史追溯
90年代,指國營企業、機關的幹部職工辭職或留職停薪,從事商業經營、投資辦廠的活動。現泛指放棄原來的工作而經商。
「下海」一詞源於一出戲曲《洛陽橋》,是上個世紀20年代在上海舞台上演出的。說的是清朝有個姓蔡的狀元要為家鄉建一座洛陽橋,在建橋過程中當橋墩突然打不下去時。
聽到老百姓的「海龍王不同意,所以卡殼」的議論後,就貼出一則布告:「茲為我鄉建造『洛陽橋』……今擬委派一位能下得海去的人與龍王面洽架橋事宜。」
兩個衙役在酒館里找到一個名叫「夏德海」的醉漢,謊稱找到了「下得海」的人。幾天後,夏德海被帶到海邊,灌醉後扔到了大海里。後來,人們就把稀里糊塗地或冒險地去干某種事概稱為「下海」。後來,又有了引申,變成流行的「下海」一詞。
Ⅷ 海洋旅遊經濟的發展重要性
歷史證明,凡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的國家,皆可國勢走強,反之則國勢衰微。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而隨著全球化的加速,世界經濟布局正日益向沿海地區聚集,中國經濟從未像現在這樣依賴海洋,也從未像現在這樣對海洋寄予巨大期望。
按照規劃,到2010年,我國將逐步成為海運強國、船舶工業強國、海鹽生產大國、海洋旅遊大國和海洋油氣資源開發大國,並最終成為海洋強國。由此可見,大力發展海洋旅遊產業,不僅是我國自身產業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我國融入世界經濟的大勢所趨。 眾所周知,地中海岸、夏威夷、巴厘島、冰島都是舉世聞名的海洋旅遊勝地,每年大量的觀光遊客為當地政府提供豐厚的財政收入。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快速增長,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加入到出境游的行列。有關資料顯示,我國已成為歐美旅遊最大的客源國。而海洋旅遊線路成為我國居民出境游最重要的選擇,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法國、英國、義大利、美國、加拿大、冰島、挪威、澳大利亞、紐西蘭等海洋旅遊大國或地區,是我國居民最重要的旅遊目的地。
當國人爭相出境觀賞異域風光的時候,我國豐富多彩的旅遊資源也正受到洋人的青睞,其中也包括異彩紛呈的海洋風光。
我國擁有18000公裏海岸線、6500多個海島和近30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海洋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其中,可供開發的濱海旅遊景點達1500多處,目前已開發或部分開發的濱海人文景點、海岸景點、奇物景點和山丘景點僅350處,大約佔全部可開發景點的23.5%。 海洋旅遊在發達國家早已是一個成熟的產業,但在我國,除了海洋風光游,休閑漁業和潛水、沖浪等海洋旅遊則才剛剛起步。
浙江在我國海洋旅遊業起步較早。該省有著6600公里漫長而曲折的海岸線、3000餘個島嶼和廣闊的海域,其中蘊藏著豐富的旅遊資源。但以前,住在海邊的漁民世世代代以耕海牧漁為生。
上個世紀90年代後,由於過度捕撈,浙江省沿海海洋漁業資源呈現衰退趨勢,休閑漁業等三產開發被提上了議事日程。海洋旅遊開發起步最早的要數舟山的普陀和寧波的象山。據舟山市旅遊局負責人介紹,1999年該市就充分利用海洋旅遊資源,舉辦了全國獨一無二的沙雕節,當時有15萬遊客擁入朱家尖南沙海濱。幾屆沙雕節辦下來,不僅為舟山打響了旅遊品牌,而且還為該市旅遊相關產業帶來了兩億元的社會聯動效益。去年,該市的旅遊收入超過了25億元。
而象山早在1998年,就提出了「開發海洋旅遊」的口號,海上風情園、紅岩景區、金沙灣度假村等一批新景點吸引了眾多遊客。浙江省旅遊局的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各種參與性、實踐性和超前性的旅遊內容進一步充實到了當地海洋旅遊中,游泳、燒烤、張網、垂釣、觀海聽潮、野外求助等一系列綜合性的海洋旅遊項目越來越受歡迎。海洋旅遊已成為浙江省海洋經濟發展的四大支柱產業之一。 海南三亞是我國惟一的熱帶濱海旅遊城市,也是世界上熱帶海洋旅遊資源最密集的地區之一,世界旅遊組織把三亞認證為4A級旅遊目的地。據國際環境保護組織對世界48個國家158個主要城市環境質量進行監測評價,三亞空氣質量位居世界第二,中國第一。「椰風海韻醉遊人」,每年有300多萬的海內外遊客到三亞休閑度假、居住養生。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海南建省17年,旅遊業在全國的排名已由原來的26位升至15位。
瀕臨渤海和黃海的山東是我國另一個海洋旅遊資源大省,其海岸線長達3120餘公里。該省的青島和威海是我國北方最具吸引力的濱海旅遊城市。 近年來,廣西沿海地區也紛紛把旅遊業作為支柱產業來抓,加大了對旅遊業的投入和招商引資力度,形成了以北海為中心,連接北京、上海、廣州、桂林、海口、西安的海陸空立體交通網。如今,廣西沿海已建成集休閑、度假、觀光、出國等為一體的「濱海旅遊走廊」。今年上半年,到廣西北海、欽州、防城港3市旅遊的中外遊客超過300萬人次。
繼浙江、海南、山東、廣西之後,遼寧、河北、廣東、江蘇等沿海省份也陸續把海洋旅遊業納入其發展規劃,這必將為提升我國海洋經濟的整體實力作出積極貢獻。
Ⅸ 為什麼海邊的城市都很有錢
其實是因為交通,海上交通便利,交通是決定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而且如果港口夠大的話,經濟會迅猛發展,而經濟的發展最直觀的就是有錢。
Ⅹ 海邊旅遊淡季怎麼發展經濟
海邊的旅遊單集群發展情節的話,我就向你發展一些其他的旅遊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