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上高縣鄉鎮、瑞昌市鄉鎮 怎麼樣經濟發達嗎熱鬧嗎
上高不知道,瑞昌就是賽湖 和碼頭還有南義這幾個鄉鎮場不錯
碼頭有幾家投資幾個億的水泥廠 造紙廠
賽湖有工業園內
瑞昌整體經濟還是不錯的
『貳』 請教:江西省的各個城市經濟情況和特色,經濟最強的城市是哪個
想要在贛鄱大地尋求投資發展的客商們,不妨把眼光放得「敏銳」和「長遠」一點。為了加速江西在中部崛起的步伐,提高大城市特別是中心城市的經濟輻射吸納力,江西省有關部門正在考慮構築好以南昌為核心「牽手」9大地級市的五大城市經濟圈,以更好地帶動全省經濟的快速發展。
這五大城市經濟圈分別是:南昌城市經濟圈、九江城市經濟圈、贛州城市經濟圈、萍宜新城市經濟圈和景上鷹城市經濟圈。
南昌城市經濟圈
經濟圈范圍:南昌城市經濟圈的地域范圍大致覆蓋南昌市、南昌縣、新建縣、安義縣、進賢縣、永修縣、靖安縣、奉新縣、高安市和豐城市。
區位優勢:南昌市的經濟總量已佔到全省的1/4以上,在全省最有條件首先做大做強。南昌已按照建成現代區域經濟中心城市與現代文明花園英雄城的定位來規劃,把發展重點放在增強聚集和輻射功能上,加快現代製造業基地建設,做好產業置換,將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產業遷出市區。
未來發展:今後擬充分發揮南昌省會城市的主導作用,以京九鐵路、浙贛鐵路為發展主軸線,重點發展汽車、電子、機械、食品等傳統優勢產業,生物制葯、信息工程、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旅遊、金融、商貿、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第三產業。逐漸形成全省經濟增長的核心區域。
九江城市經濟圈
經濟圈范圍:九江城市經濟圈的地域范圍主要包括九江市、瑞昌市、九江縣、星子縣、湖口縣、彭澤縣、都昌縣、德安縣、武寧縣和修水縣。
區位優勢:九江市位於長江和京九鐵路交匯處,是沿江開放城市和江西對外的主要口岸,歷來是贛北的中心城市。其最大的優勢是擁有得天獨厚的長江港口資源和廬山、鄱陽湖旅遊資源。
未來發展:九江城市經濟圈的今後發展方向是:在主動接受長江三角洲地區輻射、加強與武漢經濟區協作的同時,進一步拓展對外開放的領域,與國際經濟接軌。重視與南昌、景德鎮的協調發展,著重把九江市的產業發展放在石油化工、儀器儀表、輕工食品、紡織服裝等高科技或外向型產業上,以及旅遊、航運、商貿服務為主的第三產業上。
贛州城市經濟圈
經濟圈范圍:贛州城市經濟圈地域范圍包括贛州市、瑞金市、南康市、贛縣、興國縣、寧都縣、於都縣、石城縣、會昌縣、上猶縣、安遠縣、信豐縣、尋烏縣、大余縣、崇義縣、龍南縣、全南縣和定南縣。
區位優勢:贛州是贛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贛、粵、閩邊界地區的最大城市,城市腹地廣闊,其輻射范圍不僅包括贛南,還涉及粵北和閩西。其有色金屬和稀土資源豐富,臍橙、沙田柚等農副產品生長條件得天獨厚,具備了成為區域中心城市的條件。
未來發展定位:這一城市經濟圈主動接受粵、閩發達地區和港澳地區的雙重輻射,積極吸引粵、閩、港、澳人士前來投資,逐漸使之成為在全國有一定影響的贛、粵、閩邊際地區綜合性現代化大城市。贛州城市經濟圈的產業發展應重點放在有色金屬礦業、有色冶金、機械電子、「三高」特色農業和創匯農業上,以及以商貿、旅遊、金融為主導的第三產業上。
萍宜新城市經濟圈
經濟圈范圍:萍宜新城市經濟圈地域范圍包括萍鄉市、宜春市、新余市、上栗縣、蘆溪縣、蓮花縣、萬載縣、宜豐縣、上高縣、銅鼓縣、分宜縣和峽江縣。
區位優勢:該經濟圈內有3座中等城市,規模相近、經濟實力相當,萍鄉市是面臨資源型轉型城市;宜春市腹地廣闊、農業比重大;新余市第二產業突出,但轄區面積過於狹小,三個城市互補性強,但均不完全具備中心城市的條件。
未來發展:若論區位條件,宜春不失為首選培育中心城市目標;若論經濟實力、發展前景,新余也可考慮;萍鄉作為贛西歷史上原有的重要城市,目前仍可以發揮一定的作用。省政府應在「十五」期間,根據三市之間競爭和發展情況,擇一重點,在確保公平的前提下,予以必要的引導和扶持。
景上鷹城市經濟圈
經濟圈范圍:景上鷹城市經濟圈地域范圍主要包括景德鎮市、上饒市、鷹潭市、樂平市、德興市、貴溪市、浮梁縣、波陽縣、婺源縣、萬年縣、上饒縣、廣豐縣、玉山縣、鉛山縣、橫峰縣、弋陽縣、余江縣和余干縣。
區位優勢:該經濟圈鄰接閩皖,是沿海發達地區向中西部挺進的前沿陣地,區位條件較好。龍虎山、三清山、婺源等旅遊資源豐富,交通便利。但實力在五大城市經濟圈中最弱,關鍵在於缺乏主導型城市,城鎮體系層次分散,難於形成合力。
未來發展:在目前,景德鎮陶瓷工業不景氣、產業結構調整轉型,上饒、鷹潭短期內難以培育成區域中心城市的情況下,最有效的方式是以景、上、鷹三城市各為中心,組織協調生產力布局,形成景(德鎮)—樂(平)—波(陽)、上(饒)—德(興)—廣(豐)、鷹(潭)—貴(溪)—弋(陽)三個多核城鎮群組,組群之間優勢互補、相互涵蓋,形成整合優勢和綜合競爭力,共同構築綜合型區域中心。
『叄』 瑞昌的經濟
2012年瑞昌市生產總值1070119萬元,財政收入168169萬元,固定資產投資1342746萬元,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2905730萬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14129元、8449元,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5548萬元,實際利用外資16245萬美元,出口總額32067萬美元。
2012年生產總值1070119萬元,同比增長13.9%,其中一產114875萬元,同比增長6.8%,二產765039萬元,同比增長14.6%,三產190205萬元,同比增長15.5%。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1.7:71.0:17.3調整為10.7:71.5:17.8。非公有制經濟完成增加值835636萬元,佔GDP的78.1%。其中第一產業39632萬元,佔一產增加值的34.5%;第二產業693432萬元,佔二產增加值的90.6%;第三產業102572萬元,佔三產增加值的53.9%。
2012年末從業人員248780人,其中第一產業59503人,第二產業97839人,第三產業91438人。年末私營企業2167戶,個體工商戶14895戶。 2012年農作物播種面積596539畝,同比增長5.8%。糧食作物播面積254101畝,同比增長1.4%;糧食產量88170噸,同比增長4.5%。其中稻穀播種面積162727畝,同比增長6.4%,稻穀產量65270噸,同比增長9.4%。主要經濟作物播種面積247432畝,同比增長7.6%。其中油料播種面積195092畝,同比增長12.2%,油料總產21087噸,同比增長14.3%。
農村土地流轉達20.9萬畝,其中,耕地9.3萬畝、林地11.6萬畝,橫港、范鎮、桂林過萬畝;新建九江市城郊蔬菜基地3800畝,補貼300萬元發展青山、范鎮等4個標准化生態茶園,「霧春茶」榮獲江西省「浮瑤仙芝杯」名茶金獎;農民專業合作社達188家,橫港碧野機械合作社獲全國植保百強單位;新增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1個,江西省名牌產品1個。
全省農村信息化工作現場會在瑞昌市成功召開,6個信息化鄉鎮和50個村級信息服務站建設順利完成;107個新農村點「三清七改五普及」全面完成,新農村建設榮獲全省先進;新增造林綠化面積3萬畝,榮獲九江市通道綠化先進單位、連續三年榮獲全省春季森林防火平安縣市;投入7200餘萬元,實施集鎮基礎設施項目56個,南義、橫港、范鎮榮獲省級生態鄉鎮稱號,范鎮榮獲省級森林鄉鎮稱號,碼頭鎮榮獲九江市示範鎮稱號。
新建農村公路160公里,投資2600萬元的南義至武寧巾口公路瑞昌段建成通車,投資1900萬元的南陽高速公路連接線和肇陳八門至樂園段公路升級改造竣工通車;投資1500萬元實施橫港農田改造項目,改造高標准農田5000畝;投資1.1億元,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345戶;完成4個鄉鎮增減掛項目,新增建設用地290畝;爭取水利資金1億元,完成3座小(一)型水庫、10座小(二)型水庫除險加固,幸福水庫和14座小(二)型水庫除險加固全面開工,花園、肇陳、洪一、樂園、南義5個鄉鎮小農水重點縣項目完成。 2012年瑞昌市搶抓沿江開放開發上升為省級戰略的難得機遇。2012年新報規模以上企業5家,總量達96家,排名九江第一,全部實行網上直報。96家規上工業企業數據上報及時。
2012年,四大支柱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37.1億元,同比增長36.1%,總量占規模以上工業81.5%的比重。其中,紡織服裝、建築材料、機械船舶、礦冶化工行業分別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0.1億元、68.1億元、54.4億元、24.5億元;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1.3%、19.7%、34.2%、42.4%。
經濟效益綜合指數大幅提升。2012年,瑞昌市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339%,同比提高77.5個百分點。產品銷售率98.7%,同比下降4.4個百分點。
2012年,瑞昌市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為86.2萬噸標准煤,同比增長2.7%;可比價增加值能耗為1.27噸標煤/萬元,同比下降27.5%。
2012年,瑞昌市工業園區工業企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237.9億元,同比增長29.8%。實現利稅總額39.1億元,同比增長60.81%;完成基礎設施投入17億元,同比增長89.15%;工業固定資產投資70.2億元,同比增長83.58%;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54.6億元,同比增長32.43%。以上五大指標總量和增幅在全省排位較上年同期均有所提升。2012年瑞昌市工業園區成功更名為江西省瑞昌市經濟開發區。 投資和對外經濟
2012年瑞昌市加速推進項目建設,呈現項目多、投入大、效果好的喜人局面。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4.27億元,位於九江市第三位,比上年同期增長45.8%,位於九江市第一。其中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5.1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7.6%,農村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14億元,是上年同期的8.1倍。億元以上項目投資總額達858549萬元,同比增長59.2%,占總投資的63.9%,比上年同期高出5.3個百分點。
分行業看:房地產投資完成6.4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9.8%;工業投資1078254萬元,同比增長56.0%,占總投資比重達80.3%,比上年同期高出5.2個百分點;服務業投資251007萬元,同比增長18.1%。
投資18億元的中部廬山皮革紅木大市場試營業,五星級國際大酒店完成十層主體工程;投資15億元的中央商務區2012年5月動工,是未來的城市核心區;九江地區縣級最大的城市綜合體——聯盛瑞昌購物廣場順利開業;投資6.8億元的國際汽車城和2.5億元的國貿大廈主體封頂,內外裝飾抓緊推進;投資2億元的體育公園和2.1億元的人民醫院搬遷進展順利;青少年文化活動中心、婦女兒童文化活動中心及老年文化活動中心建設全面啟動;投資6.4億元、總面積7.6平方公里的碼頭工業城二期進展順利;理文造紙一期第一條生產線建成投產,理文化工行政辦公樓、綜合控制樓竣工,氟化工生產線基本建成,亞泥五六期品管綜合樓、變電所至熟料庫護坡工程基本完工;喜得龍體育用品、海底電纜抓緊推進,華亨寵物食品4萬平米廠房基本竣工,西礦銅業、紅木產業園等一批重大項目即將開工。
投資6.3億元的5.3平方公里大唐新區建設如火如荼,完成征地4180畝、拆遷18萬平方米,世紀大道、西環南路、龍泉南路、文化路、新長河大道等「三縱三橫」主幹道路和12萬平方米的大唐家園快速推進,高標准建設西環路、龍泉南路、世紀大道三座城市景觀橋梁,總投資2.4億元、全長13公里的人民南路南延、龍泉路、瀼溪西路等10條道路建成通車;投資4000萬元完成全長6公里的城區六條道路瀝青罩面改造,城區主幹道實現瀝青全覆蓋;投入1000萬元,實施市民廣場、安定橋、天嗣塔、文化藝術中心、柳湖公園等亮化工程;投資400萬元,實施城區綠化升級改造,補植3萬平方米、「綠改彩」5000平方米,城市綠地率達38%。
新引進西礦銅業、紅木產業園、海底電纜、喜得龍體育用品等重大項目65個,投資總額達203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7個,億元以上項目19個。全年實際利用外資達16245萬美元,同比增長85.9%,總量增幅均排九江市第一位;外貿出口達到32067萬美元,增長105.7%,總量增幅分別排九江市第二、第一位。
物價和貿易
2012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5548萬元,同比增長17.3%,其中城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13852萬元,同比增長17.5%。鄉村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61696萬元,同比增長16.8%。
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實現零售額19943萬元,同比增長16.0%。零售業實現零售額223231萬元,同比增長17.4%,占瑞昌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1%。住宿業實現零售額2740萬元,同比增長16.1%;餐飲業實現零售額29634萬元,同比增長17.9%。2012年1-12月,瑞昌市居民消費品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2.1%。調查的八大類消費品中七升一降,在七類上漲的消費品中,食品類上漲4.9%,煙酒類上漲1.1%;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上漲2.6%;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上漲3.0%;居住類上漲3.0%;衣著類上漲2.2%;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上漲0.1%;交通和通信類下降0.5%。 商品零售價格指數上漲2.1%。
交通和郵電
全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物周轉量78615萬噸公里,其中,公路63800萬噸公里,水運14815萬噸公里。旅客周轉量32089萬人公里,其中,公路32033萬人公里,水運56萬人公里;公路客運量750萬人,公路貨運量910萬噸;水運客運量11.1萬人,水運貨運量70.4萬噸;港口貨物吞吐量1214萬噸。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收入7990萬元,比上年增長7.7%。其中,電信業務收入4575萬元,增長8.9%;郵政業務收入3415萬元,增長15.8%。年末固定電話用戶39525戶,比上年末增加7025戶;行動電話用戶28萬戶,與上年持平;計算機互聯網用戶9.2萬戶,比上年末增加2萬戶。
財政和金融
瑞昌市完成財政收入168169萬元,同比增長32.8%;佔GDP比重達15.7%,高出上年同期0.8個百分點;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21332萬元,同比增長42.9%;財政收入與地方收入總量在九江市均排第二位;完成稅收收入137349萬元,同比增長23.1%,占財政總收入的81.7%。
2012年瑞昌市把民生支出放在首要位置,全年財政支出213901萬元,比上年增長30.7%。其中,農林水事務支出25612萬元,同比增長29.1%,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4689萬元,同比增長25.0%,教育支出45357萬元,同比增長28.9%,醫療衛生支出20022萬元,同比增長14.6%,城鄉社區事務支出38526萬元,同比增長46.3%,住房保障支出8319萬元,同比增長125.9%。
金融運行總體平穩。年末瑞昌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95.61億元,同比增長23.9%。金融機構各項貸款58.99億元,同比增長22.2%。其中,中長期貸款40.80億元,同比增長21.6%。
『肆』 瑞昌經濟怎麼樣
這些年發展蠻快,不過商業還不怎麼發達,而且房價過高與工資收入
『伍』 江西九江縣城經濟比較好的有哪些
按實力來說應該是湖口和瑞昌兩個縣,隨著城西港和八里湖的挺進,沿江開發,速度很快...都是九江未來的衛星城,潛力較大。
『陸』 瑞昌市經濟比九江縣好嗎
內倉市的經濟整體比九江縣好。現在不叫九江縣改名了,叫柴桑區。
『柒』 中國28個內陸港口
瀘州港——瀘州港(Luzhou Port)是中國四川省瀘州市港口,地處長江上游、四川盆地南部、川滇黔渝四省市結合部,是四川第一大港、中國28個內河主要港口之一、國家臨時開放水運口岸、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重慶港——重慶港(Chongqing Port),位於中國中西結合部,水路可直達長江八省二市,陸路與成渝、襄渝、渝黔、渝懷鐵路和成渝、渝黔、重慶至武漢、重慶至長沙等高速公路相連,是長江上游最大的內河主樞紐港,現為全國內河主要港口。
宜昌港——滾滾長江,在三峽大壩前蓄成高峽平湖之後,傾泄而下,過葛洲壩,出西陵峽口便緩緩流經宜昌港。宜昌港地處長江中、上游的分界點,處於我國中、西部兩個經濟區的雙重覆蓋之中,素有「川鄂咽喉」之稱。
荊州港——荊州港(Jingzhou Port),位於中國湖北省荊州市,是長江中游重要港口和交通樞紐之一。前五世紀荊州即有官船碼頭,唐代成為重要港口;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之後,荊州港被辟為通商口岸;1996年12月,荊州港被批准為中國國家二類水運開放口岸。
武漢港——武漢港地處長江中游,是交通部定點的水鐵聯運主樞紐港,在國家中部崛起戰略、長江黃金水道和武漢航運中心建設中地位極為重要,最大靠泊能力12000噸級,一次系泊能力70萬噸,設備最大起重能力50噸,集裝箱吞吐能力50萬標箱,貨物吞吐能力3000萬噸。
黃石港——黃石新港位於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湋源口鎮棋盤洲,是交通運輸部支持建設的長江經濟帶重點港區,是湖北省規劃建設的綜合性港區及「鄂東組合港」核心港區。黃石新港是長江中游少有的深水良港,枯水期碼頭前沿最低水位也能保持6米水深。
長沙港——長沙港霞凝港區定位為湖南省級的商品集散地、中轉配送地、貨源輻射地和消費中心,地處中國東西部的結合點,是沿海發達地區的大後方,是促進西部大開發的物流通道,更處在中部地區的核心位置,在中部地區崛起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是中國東西部物資對流中轉的結合部,在中國特別是湖南省擴大開放和外向型經濟中處於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
岳陽港——岳陽港,全球港口50強、下轄的湖南嶽陽國際集裝箱港為「長江八大良港」之一,位於湖南省,岳陽市,長株潭兩型社會濱湖示範區核心區,地處長江中游南岸
南昌港——南昌港(Nanchang Port),位於中國江西省南昌市,地處鄱陽湖之濱,贛江之畔,「襟三江而帶五湖」,其以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為依託,以長江為紐帶,以贛江為主通道,以贛、閩、湘為經濟腹地,是中國28個內河主要港口之一。
九江港——九江港(Jiujiang Port),位於中國江西省九江市,地處長江、鄱陽湖、京九鐵路的交匯處,九江港是長江五個主樞紐港之一,從西向東依次分布瑞昌港區、城西港區、城區港區、湖口港區、彭澤港區。九江港為水陸聯運的國家級主樞紐港和長江中下游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大港水平。
蕪湖港——蕪湖港(Wuhu Port),位於安徽省蕪湖市,是中國內河主樞紐港之一和國家一類口岸、安徽省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素有「皖南門戶,長江巨埠」之美譽;
安慶港——安慶港(Anqing Port),位於中國安徽省安慶市,地處長江中下游,八百里皖江的源頭,臨江近海。安慶港是安徽省境內長江北岸的深水良港,為中國內河主要港口之一,是長江黃金水道連接東部和西部地區重要的運輸樞紐,是安慶市、安徽省外向型經濟發展和沿江產業布局的重要依託。被稱為 「皖西南咽喉
馬鞍山港——馬鞍山港(Ma'anshan Port),位於中國安徽省馬鞍山市,是長江十大港口之一,是中國重要的鋼鐵流通基地,距長江入海口僅320千米。
合肥港——合肥港(Hefei Port),位於中國安徽省合肥市,合肥港地處長江、淮河之間,襟江擁湖,是中國28個內河主要港口之一。
湖州港——浙江北部的重要內河港口。位於北緯30°52′、東經120°06′、長湖申內河干線與杭湖錫內河干線相交處的湖州市。地處長江三角洲河網地帶,水路交通四通八達;公路與杭州、嘉興、蘇州、無錫和上海往來便捷
嘉興內河港——嘉興內河港是全國內河主要港口,區域內河水運發展的樞紐;是嘉興市經濟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和沿河產業布局、城市建設的重要依託;是浙江省海河聯運發展的戰略支點,區域綜合運輸系統的重要組成。嘉興市原材料和工業產品的主要中轉港,長江三角洲地區重要的內河集裝箱運輸主要港口。
濟寧港——濟寧港,位於濟寧市城區西部,京杭大運河東岸,是山東省內最大的內河港口,是「北煤南運、南貨北調、集裝箱運輸」的大型航運物資集散地。
徐州港——徐州港,是指京杭運河上最大的港口。位於北緯34°東經117°10'、江蘇省徐州北郊。鐵路專用線同京滬、隴海鐵路相連。主要承接陝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內蒙、安徽等省煤炭及徐州當地煤炭,轉水路運往江蘇各地及上海、浙江等部分地區。
無錫港——無錫港是經批準的國家二類口岸,該口岸岸線長519米,有12 000平方米的硬面化場地,80噸電子地磅l台,30.5噸集裝箱專用橋吊l台及30噸龍門吊l台,有500噸級集裝箱泊位2個,該港區面依京杭大運河,東臨運河東路,與滬寧高速公路及312國通相通,在無錫新老城區的結合部,從無錫到上海的航道由京杭運河與蘇申外(內)港線組成,目前已達到四級航道的水平,橋梁凈空均在5.5米以上。
杭州港——杭州港是國內28個內河主要港口之一,連接三大水系(京杭大運河、錢塘江、杭甬運河),將杭嘉湖水系、錢江水系和蕭紹甬水系融為一體,成為具有往北能伸入長江,往東能駛向沿海的通江達海的航運能力。實現歷史性的「億噸突破」後,杭州港區作為長三角南翼「樞紐港」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
蚌埠港——蚌埠港(Bengbu Port),位於中國安徽省蚌埠市,是中國28個主要內河港口之一,淮河流域首個二類水運口岸
南寧港——南寧港位於廣西南部偏西,北回歸線以南,處於東經107°45'~108°51',北緯22°12'~23°32'。南寧地處丘陵山區地帶,平均海拔80至100米,最高處為496米。屬珠江水系的邕江貫穿市區,水源豐富。
貴港港——貴港港位於西南、華南兩大經濟區的結合部,是西南東向出海的主要中轉港口和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區、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物流通道的「橋頭堡」。在鐵路方面,通過黎湛鐵路、南昆鐵路與全國各地相連。水路、鐵路、公路三大運輸方式的高效銜接使貴港港具有強大的發展實力。
梧州港——梧州港具有100多年歷史,其建設規模是華南地區僅次於廣州的第二內河大港,也是廣西最第二大的內河港口(僅次於貴港)。
肇慶港——肇慶港地理坐標為東經 112°25 '、北緯23 °3 ',地屬珠江水系的西江下游,屬廣東省肇慶市轄境。地理坐標為東經112.28度,北緯23.04度港區北岸為肇慶市市區,南岸為高要縣縣城。
佛山港——佛山港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東倚廣州,西接肇慶,南連珠海,北通清遠,毗鄰港澳,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佛山毗鄰廣州,從而使佛山能充分接受廣州的輻射和帶動,與廣州共享交通網路資源、金融資本資源、人才資源和信息資源,實現產業聯動和功能互補,加快區域經濟一體化和城市化進程,構建「廣佛都市圈」
哈爾濱港——哈爾濱港,松花江南岸。哈爾濱港是,東北內河最大的水陸換裝樞紐港口。哈爾濱早期的碼頭是傅家甸(今哈爾濱市道外江沿)。
佳木斯港——佳木斯港黑龍江水系較大的水陸換裝樞紐港口,是東北內河第二大港口。
『捌』 瑞昌市金三角還能玩嗎
可以呀。
隨著亞洲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公路深入到昔日的毒梟營地和罌粟山中,這里多姿多彩的自然風光和不同國家的人文風貌是旅遊者最應該親歷的。
瑞昌,寓意瑞祥昌盛,於唐建中四年(783年)始設赤烏場,五代南唐升元三年(939年)升場為縣,定名瑞昌,1989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瑞昌撤縣設市。瑞昌瀕臨長江南岸,擁有岸線資源19.5千米,長江主航道深泓線緊靠南岸,全部為雙向一級航道,常年適應3000噸級以上船舶作業,最大靠泊能力為萬噸級海輪,屬天然的深水良港。
瑞昌市位於江西省北緣偏西、長江中游南岸,在北緯29°23』6」—29°51』11」、東經115°6』31」—115°43』45」之間。瑞昌市東連柴桑區,南臨德安縣、武寧縣,西毗湖北省陽新縣,北與湖北省武穴市隔江相望。東西長60.55千米,南北寬51.55千米,總面積1423平方千米,佔全省面積0.85%,佔九江市總面積7.6%。
『玖』 我想知道瑞昌是靠什麼經濟來源發展的 瑞昌這樣發展下去會不會有什麼經濟災難
考招商引資、和山林土地(瑞昌有的土地),你看那些廠房建的是大、可是工人你去看看才多少啊!嚴重浪費土地資源啊
『拾』 瑞昌市哪些鄉鎮較好,經濟發達些,交通便利,特別是到九江市方便些的
碼頭鎮,現在正在修一條九碼快速通道,碼頭的經濟發展還可以,有一個亞東水泥廠,現在理文紙業也正在建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