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中國經濟內循環適合什麼投資

中國經濟內循環適合什麼投資

發布時間:2022-07-06 08:55:37

⑴ 什麼是經濟內循環

所謂經濟內循環,就是 「內循環為主,外循環為輔「。主要是指,擴大內需,擴大消費。因為,在未來出口預期不好的情況下,我國可以通過內需的動力,而不靠外力,來拉動經濟增長。也就是說,過去生產在國內,銷售到國外。而現在是,產供銷都在本國完成。

比如說一筆錢,老百姓買了國內的產品,廠家用這筆錢去國內的上游企業購買原材料,上游企業拿到這個錢後給工人支付工資,工人拿到這個錢又在國內消費。這就是經濟的內循環。

這種內循環一直都有,但是以前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力不是消費,而是出口,簡單的說,我國生產的產品,大部分被國外買走了,也就是外循環,這就是我國一直在國際上處於貿易順差的原因。

(1)中國經濟內循環適合什麼投資擴展閱讀

我國實行經濟內循環的影響

1、很多出口的產品轉內銷,國內市場出現供大於求,很多東西的價格就會降低,所以老百姓買東西會便宜。

2、國家可能會出台很多政策,刺激消費,這樣會產生很多相關工作或創業機會,有的人可以把握住。

3、如果老百姓有閑錢,支持一下國產產品,幫國家經濟做點貢獻,一起渡過目前的難關。



⑵ 經濟內循環之下,國內市場還有哪些潛力待開發

在當前保護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市場萎縮的外部環境下,我們必須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這種狀況下,一些行業會面臨較大壓力,但另一些行業來說,更是一次發展契機。

房地產行業健康發展

房地產的產業鏈特別長,對各行各業包括大宗商品的拉動作用非常強,可以穩定經濟,蓄納貨幣。「房住不炒」的定位從長遠看,會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疫情常態化下,居家隔離的不確定性也讓人們更加意識到房子和空間的重要性。

未來,5G技術,將為構建智慧社區、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提供可能,讓我們的生活方式更加便捷和智能,人類社會的工業生產、生活和娛樂將迎來重大改變。

⑶ 中國經濟內循環下,樓市何去何從

欲問當今全球,誰是最大房地產市場?無疑,中國城鎮化用40年左右的時間走過了西方百年的發展歷程,在這一引擎推動下,中國創造了一個巨大的房地產市場,誕生了一批「宇宙級」房企。
不過,隨著中國經濟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單一房地產市場與整體的國內大市場有何關系?房價將是漲是跌?對於開發商而言,如何實現長遠穩健發展?
要不要房地產業?
「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7月30日,隨著中央政治局做出這一部署,這將成為我國下半年乃至更長時期經濟工作的重要方向。
「我國有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優勢」,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王靜文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在貿易保護主義上升、全球市場萎縮的背景下,可以充分利用國內的超大規模市場,形成以內循環為主、雙循環互相促進的勢頭。
王靜文表示,從國內大市場來看,房地產業是一個關聯效應極廣、體量極大的產業鏈。
首先,國內仍有大量住房需求,形成了龐大的房地產市場。8月14日,國家統計局公布,1—7月份,我國商品房銷售面積83631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81422億元。
這一巨大的體量孕育了眾多的市場主體。8月10日,《財富》公布了最新的世界500強排行榜,我國共有5家房企上榜,其中碧桂園以2019年營業收入703.35億美元的業績,位次由全球177位升至147位,居全球房企首位。
「僅就房地產市場而言,從內循環角度來看,房地產業一頭連著投資、一頭連著民生,實現了投資功能和民生需求的循環」,易居克而瑞城市發展部副總經理繆萌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二季度我國GDP為250110億元,同比增長3.2%,終於實現由負轉正,這離不開投資的貢獻。而在投資中,上半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1.9%,率先實現由降轉升,成為了經濟增長中為數不多的亮點。
第二,房地產業對於上下游產業都有明顯的拉動作用。王靜文表示,房地產業的發展可以帶動家電、傢具、建材等消費。
第三,城鎮化是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任務,也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是形成國內大市場的極重要手段,而房地產業為這一最大的內需提供了重要的生活空間和商業消費空間。
從房地產業的主要產品來看,以碧桂園等為例,這些龍頭房企每年一方面提供數十萬套住宅產品,此外其數百萬平方米的購物商場等也為人們消費購物創造了更便利的條件。
繆萌表示,房地產業較大程度上推動了人口城鎮化,城鎮化也是房地產業發展的最大推動力。當然,城鎮化是動態演變的,過去一味追求高房價的房地產發展模式也不可持續。
樓市供需生變
在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的格局下,中國房地產的邏輯或將生變。
王靜文表示,內循環要形成一個完整閉環,還需要最終消費的支持,整體國內市場需要一定的再平衡。
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目前,深圳、東莞、南京等地紛紛加碼樓市限購政策,其重點是打擊投資投機、囤房、炒房等。
繆萌表示,房住不炒、因城施策仍是樓市主基調,未來樓市成交量價將以平穩為主,房價大起大落將會被遏制。
「在這樣的政策基調之下,樓市需求層面將會發生較大變化」,北京市房地產法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趙秀池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投資投機需求將會受到極大抑制,樓市將會以剛性需求釋放為主,部分剛改需求也會進入樓市,房地產業將真正回歸到保障民生的屬性。
這將對樓市產生什麼影響?市場需求將如何釋放?
「房地產業根本上要滿足人的居住需求,服務於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碧桂園創始人、董事會主席楊國強對此表示,看好三四五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因為隨著農民工工資提升,他們就產生了居住改善的需求,而這些人不會在高房價的大城市買房,也不會在缺乏醫療和學校配套的農村住,因此,他們最大可能會在有學校、醫療等基本配套、且房價在萬元以下的城鎮居住。
「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對於地產商而言,單純追求數量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需要高質量發展」,趙秀池表示,高質量產品是企業的生命,唯有質量過得硬,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才能在市場上有一席之地,實現項目價值的提升。
房企們也在以變應變。據了解,2020年,碧桂園將其發展主題定為全周期綜合競爭力提升年、高質量發展關鍵年。「基礎產品力是重點,關系著房企在市場上的地位和口碑」,碧桂園總裁莫斌表示,今年疫情以來,健康住宅產品需求凸顯,碧桂園迅速啟動產品力全面提升,以健康住宅產品為基礎,並從產業鏈角度配套健康家居產品及健康服務,提供更健康的人居生活。
趙秀池表示,城市價值、區域價值的重塑是未來樓市的一大機遇,人口流入多的城市、高品質項目依然具有發展潛力。
房企需加緊建設護城河
從政策部署來看,以內循環為主的格局將是一場持久戰,新型城鎮化將持續釋放作用,帶動投資和消費需求。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6%,離發達國家80%左右的城鎮化率還存在差距。城鎮化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就有近1400萬人從農村轉入城鎮,不僅增加城市公共服務設施投入,也會釋放巨大的衣食住行等消費需求。對此,繆萌表示,新型城鎮化仍然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面對紅利期,房企們在積極布局後市。以碧桂園為例,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其在國內已獲取的權益可售資源約17022億元,潛在的權益可售貨值約7159億元,權益可售資源合計約2.4萬億元,分布於一二三四五線各等級城市,可滿足未來三到四年以上的銷售量。
王靜文表示,不過也要看到,城鎮化率的上升速度近4年來持續放緩,2019年僅上升了1.02個百分點,是1996年以來最慢的一年,從中可以看出,城鎮化的速度在變慢,這將對房地產企業形成考驗。
整體看,隨著市場空間的變化,競爭更加激烈,初步呈現出強者恆強的局面。
中指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銷售額超過1000億的企業共13家,這些企業銷售額增長率均值為2.2%;銷售額500億—1000億的企業共16家,這些企業銷售額增長率均值為1%;此外,銷售額100億—200億的企業、50億—100億的企業分別下降了7.6%、11.6%。這顯示出,相比於其他房企,規模越大的頭部企業銷售業績整體也越好。
雖然如此,大型房企依然在通過各種手段,加緊建設護城河。從碧桂園來看,通過現金流管理、降低負債、開辟低成本融資渠道等,2019年凈借貸比率僅為46.3%,遠遠低於50家典型房企平均凈負債率94.1%的水平,抗風險能力大幅提升。具體看,2019年底,碧桂園需於一年以內償還的短期有息債務為1163億元,以其2683.5億元可動用現金余額計算,現金余額對於短期有息負債的覆蓋比例達2.3倍,償還債務沒有壓力。
在中國經濟內循環之下,發展更多依靠科技創新,轉型升級是主浪潮,為此,近年來大型房企也進入造車、機器人等領域,開辟新的業務增長點。
從2018年開始,碧桂園就開始在「建築機器人+裝配式建造」領域進行摸索,目前已在建築機器人、餐飲機器人方面取得長足的進展。僅在餐飲機器人方面,截至2020年6月,碧桂園已累積提交超500餘項專利申請,涵蓋火鍋、中餐、快餐、煲仔飯等多個業態。
中指研究院指出,碧桂園圍繞地產主業持續做強,積極布局機器人、現代農業等高科技產業版圖,實現多元布局和主業協同並進,有利於長遠發展,值得行業借鑒。
在業績持續提升的同時,碧桂園持續投身於社會公益活動,累計捐贈超67億元,涉及精準扶貧、職業教育、教學科研等多方面。今年疫情期間,碧桂園集團、國強公益基金會先後共捐贈2億元設立抗疫基金,全力支持一線抗疫工作。
王靜文表示,經濟向內的背景下,發展越來越注重以人為本,房企積極參與慈善公益活動,有利於提升其整體價值。

⑷ 我國政府對經濟內循環都提出了哪些政策

為了拉動內循環,我國政府對經濟提出了以下促進政策:

第一、大力拉動內需

在社會上有一種現象,就是很多人喜歡到國外去購買產品,認為國外的產品比國內的要好,這很容易導致國內資金外流,而要解決這種情況,首先是要提高產品的質量,做到廉價優質。我國政府為了促進經濟內循環,提出了提高產品質量的政策,讓國民購買能夠得到廉價優質的產品,而當國內的產品質量提上來的時候,很多國民就願意在國內消費,而不願意到國外消費了,而這就能夠很好的促進經濟的內循環。

⑸ 經濟內循環有什麼商機

在國際形勢不太樂觀的情況下,我們國家也為了應對形式而提出了經濟「內循環為主,外循環為輔」的戰略方針。所謂內循環用通俗的理解就是——以前很多出口的產品,以後都會以國內市場為主,實現產銷都在國內。

經濟內循環後,隨著國內市場競爭激烈,很多以國外標准生產的產品或許會因為競爭而降價,之前被大家吐槽的雙重標准或許也會也會成為過去,各種玲琅滿目的產品也會隨著這次大潮而走入尋常百姓家。

除了出口轉內銷後,提高各品牌的生產標准,讓老百姓受益外。這次的經濟內循環會給很多行業帶來利好,這幾個行業就是——

農業

之前我們國家在農業上,有好多農業作物是以進口為主,而隨著經濟內循環戰略開啟後,農業也會迎來利好。雖然經濟內循環不是排斥對外開放,不是封閉運行。但是在內循環後,國內對農業產品的消費環境肯定會一些改變,所以,農業產品在未來肯定會受到更多關注。

零售

剛才我們說了,更多的以外貿為主的產品,會在這次經濟內循環中不得不重視國內市場。而隨著更多出口產品轉內銷,必將讓國內零售市場再次升級。這次升級勢必會讓更多零售精英受益,如何提升自己的個人魅力,如何去適應升級,想必以後都是各零售從業人員的必修課。

新媒體

有了零售,就必定離不開新媒體助力。而新媒體中的帶貨等從業人員,隨著很多出口轉內銷產品的湧入,在這次戰略中,肯定也會受益。

⑹ 在內循環的經濟下,哪些行業得到的好處最多

食品、外賣、高科技等行業得到的好處最多。在內循環經濟的加持下,外賣行業會越來越發達,食品行業也會被相應帶動起來。

⑺ 目前中國經濟狀況,如何投資最好

不管何時經濟狀況下,分散投資、規避風險、收益最大化,這都是原則。你如果資金大些,可以把有風險收益高和無風險收益穩定的幾種投資項目組合起來,達到收益最高風險最低。像無風險收益穩定的可以是擔保等行業,收益高伴隨風險的可以炒股票、私募、港股、炒黃金等,這些結合起來,抵擋通脹肯定是沒問題,首先我們的理財是保值然後再是去更好的增值,這就是現在我們理財應該遵循的原則。

閱讀全文

與中國經濟內循環適合什麼投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健康碼被掃碼現場可看到哪些信息 瀏覽:435
為什麼抗戰劇加幾集愛情 瀏覽:314
抖音拍愛情劇情的有哪些 瀏覽:27
廣安愛情海婚慶怎麼樣 瀏覽:806
美術館是什麼事業單位 瀏覽:177
故事陰線怎麼看 瀏覽:55
為什麼突然加強健康系統 瀏覽:97
猶太教怎麼理解幸福 瀏覽:294
如何走向失敗的婚姻 瀏覽:607
和女人約會怎麼降低經濟消費 瀏覽:288
如何帶動村民集體經濟 瀏覽:411
被稱為愛情之都的是哪個城市 瀏覽:503
體會到了什麼叫喪偶式婚姻 瀏覽:816
如何提升新房幸福感 瀏覽:793
政治和經濟服務哪個好 瀏覽:67
婚姻其他重大過錯有哪些 瀏覽:917
女人說你沒有愛情怎麼回復 瀏覽:528
自己開店屬於什麼事業 瀏覽:525
被稱為大美女的明星有哪些 瀏覽:67
常州哪個城市美女多 瀏覽: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