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中國經濟應對挑戰的法寶有哪些

中國經濟應對挑戰的法寶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7-06 05:05:08

①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哪些挑戰你認為應該怎樣解決應對

1,經濟發展模式,中國現在進入「中等收入國家陷阱」,高投入、高消耗、高增長的「庫茲尼茨增長」模式是否還適用?
2,收入分配結構問題,居民收入增長滯後於經濟增長;二是不同收入階層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三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以及地區收入差距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所以必須隨著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壯大,社會財富這塊「蛋糕」越做越大。在這種形勢下,分好這塊「蛋糕」就變得越來越關鍵。
解決辦法:堅持擴大內需戰略,調整優化投資結構,加快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新局面。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把符合落戶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轉化為城鎮居民作為推進城鎮化的重要任務,以大城市為依託,以中小城市為重點,逐步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堅持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引導產業跨區域有序轉移,引導各地區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定位推進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調整收入分配關系,擴大社會保障制度覆蓋面,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② 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有哪些,應對措施和意義是什麼

我認為我國經濟面臨的挑戰主要是產業結構的問題,能否做到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關繫到我國經濟的長久發展,只有不斷提高科技實力,才能提高我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③ 中國應該怎麼面對當前的挑戰

第一個觀點,目前,我們的發展階段是全球化的背景。從國家來講,對我們當前的國際環境是兩句話:我們當前所處的國際環境是國際化的環境。是中華民族和平崛起的戰略經濟區。 第二,它同時是個矛盾凸現時期。國際貨幣體系的無序。前兩次國際化之所以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黃金增長時期,第一次是1870年國際金本位制的設立,第二和布雷頓森林體系的設立相關。本輪的全球化是一個非常大的風險。 第三,是國際社會對美國制約力的缺失。這三個制度性的原因就會導致美國金融危機。也會導致我們從1998年以來我們面臨的一個動盪的、充滿系統風險的國際環境。第二個觀點,當前的形勢。我們比較一下07、08年當月用電量的增長,我們會顯著的發現,08年的9月份,我們的用電量出現了直線下跌的趨勢。08年4季度是經濟收縮和增長急劇下滑的時間。這個時間我們比較產業,我們會發現有四個產業在這個時期用電量下降的幅度是最大的。化工、建材、鋼材、有色。而且從區域的角度來看,並沒有一個顯著的,說外向型程度高,因此它的用電量下降幅度大,並沒有這樣准確的相關關系。因此,我個人有一個基本的判斷,目前的經濟下滑既有外部沖擊,也有內部收縮兩個方面的作用結果。而且看一下我們去年的出口,去年的出口我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中國在歐盟、美國、日本的出口增長率下降的幅度要大於美、日、歐進口的平均增長速度。在去年,中國在美、日、歐市場的份額出現了快速下降的趨勢。比較一下我們的競爭對手,我們會發現,這個趨勢完全是反相的。在同一個時期,在美國金融危機的沖擊下,我們的競爭對手包括巴西、印度,也包括越南,他們對美的出口增長率顯著的要好於中國。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會發現外部沖擊是矛盾的一個方面,但實際上國內的調整是問題的另外一個方面。從這一次的危機來講,我覺得既是一次對我們下一步經濟轉型升級的挑戰。同時,對我們來講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機遇。我個人認為,這一次的機遇主要表現在我們前三十年一些重要的戰略,在這個時期已經到了需要轉變的時期。比如,我們的外向型增長的戰略到了要轉變的時期。剛才胡必亮教授說中國三十年改革開放內生性因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我非常同意。內生性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一點,我們的對外開放開了13億人的竅,這個竅煥發了社會生產力的進步和提高,我認為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下一步,我們的外向型戰略,新經濟國際化戰略的轉變,這是我們下一步能夠成功的實現轉型升級的非常重要的一步。最後,我們的研究人員對98年積極財政政策的經驗教訓的總結有四點我們認為是非常重要的:第一,94年我們事後研究發現,投資基礎設施產業鏈條較短的矛盾始終是那一輪經濟財政政策面臨的矛盾。第二,社會資本始終啟而不動。第三,銀行惜貸的問題始終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第四,成功擴大內需的同時,政府的作用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這四個問題是值得我們記取的。

④ 中國採取哪些措施應對金融危機,這些措施有什麼作用

國際社會的當務之急是繼續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盡快恢復市場信心,遏制金融危機擴散和蔓延。主要發達經濟體應該承擔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實施有利於本國和世界經濟金融穩定和發展的宏觀經濟政策,積極穩定自身和國際金融市場,維護投資者利益。同時,各國應該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擴大經濟金融信息交流,深化國際金融監管合作,為穩定各國和國際金融市場創造必要條件。 當前,世界經濟增長放緩,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加,形勢嚴峻復雜。保持經濟增長是應對金融危機的重要基礎。各國應該調整宏觀經濟政策,通過必要的財政、貨幣手段,積極促進經濟增長,避免發生全球性經濟衰退。應該共同採取措施穩定國際能源、糧食市場,遏制投機行為,為世界經濟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國際社會尤其應該防止各種形式的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努力推動多哈回合談判早日取得積極進展。 國際社會應該認真總結這場金融危機的教訓,在所有利益攸關方充分協商的基礎上,對國際金融體系進行必要的改革。國際金融體系改革,應該堅持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國際金融新秩序的方向,努力營造有利於全球經濟健康發展的制度環境。國際金融體系改革,應該堅持全面性、均衡性、漸進性、實效性的原則。全面性,就是要總體設計,既要完善國際金融體系、貨幣體系、金融組織,又要完善國際金融規則和程序,既要反映金融監管的普遍規律和原則,又要考慮不同經濟體的發展階段和特徵。均衡性,就是要統籌兼顧,平衡體現各方利益,形成各方更廣泛有效參與的決策和管理機制,尤其要體現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利益。漸進性,就是要循序漸進,在保持國際金融市場穩定的前提下,先易後難,分階段實施,通過持續不斷努力最終達到改革目標。實效性,就是要講求效果,所有改革舉措應該有利於維護國際金融穩定、促進世界經濟發展,有利於增進世界各國人民福祉。 根據以上考慮,我們主張重點實施以下改革舉措。一是加強國際金融監管合作,完善國際監管體系,建立評級機構行為准則,加大全球資本流動監測力度,加強對各類金融機構和中介組織的監管,增強金融市場及其產品透明度。二是推動國際金融組織改革,改革國際金融組織決策層產生機制,提高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組織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盡快建立覆蓋全球特別是主要國際金融中心的早期預警系統,改善國際金融組織內部治理結構,建立及時高效的危機應對救助機制,提高國際金融組織切實履行職責能力。三是鼓勵區域金融合作,增強流動性互助能力,加強區域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揮地區資金救助機製作用。四是改善國際貨幣體系,穩步推進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共同支撐國際貨幣體系穩定。 各位同事! 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條件下,世界各國經濟金融關系日益緊密。這場金融危機不僅對發達國家金融市場造成嚴重沖擊,也使廣大發展中國家不同程度受到影響,這種影響還有繼續擴大的趨勢。對此,我們必須有足夠認識。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水平低,經濟結構單一,金融體系抗風險能力弱。國際社會在應對金融危機時,尤其要關注和盡量減少危機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造成的損害。 第一,切實幫助發展中國家保持金融穩定和經濟增長。國際社會特別是發達國家應該承擔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採取切實措施,幫助發展中國家尤其是非洲國家克服困難。特別是在實施宏觀經濟政策時應該注意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避免加劇發展中國家的困境。國際金融組織應該通過放寬貸款條件等措施,建立更加便利化的機制,對遭受金融危機沖擊嚴重的發展中國家進行及時救助。應該支持新興市場國家保持經濟持續平穩增長的努力。 第二,切實保持和增加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發展中國家在實現發展方面面臨嚴峻挑戰,金融危機使他們的處境雪上加霜。如何既克服金融危機、又兼顧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這是全世界的共同責任。發達國家應該繼續履行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承諾,推進國際減貧進程。對於最不發達國家,更應該減免其債務,對其出口產品減免關稅,擴大技術轉讓,同時盡最大力量幫助其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以增強其自我發展能力。 第三,切實保持發展中國家經濟金融穩定。發展中國家應該根據自身發展實際情況,採取正確的宏觀經濟政策,完善金融體系,提高防範金融危機能力,同時要努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保持經濟平穩發展。 各位同事! 今年以來,中國接連發生重大自然災害,國際金融危機使中國經濟發展也受到了影響。中國根據形勢變化及時調整政策,加強宏觀調控,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勢頭,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態勢沒有改變。中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本身就是對維護國際金融穩定、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貢獻。中國政府將繼續採取有效措施,加強宏觀調控的預見性、針對性、有效性,著力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下大氣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實現農民增收,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實現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為促進世界經濟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 為了推動經濟發展,中國政府已經採取了降低銀行存款准備金率、下調存貸款利率、減輕企業稅負等措施,最近又出台了更加有力的擴大國內需求措施,決定今年中央財政增加投資1000億元人民幣,用於加快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和災後重建,預計可帶動社會總投資規模4000億元人民幣。從今年第四季度到2010年底,中國僅這些項目的建設就將投資近4萬億元人民幣。這些措施的實施,必將有力推動中國經濟發展,也有利於促進世界經濟發展。 作為國際社會負責任的成員,中國一直積極參與應對金融危機的國際合作,為維護國際金融穩定、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中國願繼續本著負責任的態度,參與維護國際金融穩定、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國際合作,支持國際金融組織根據國際金融市場變化增加融資能力,加大對受這場金融危機影響的發展中國家的支持。我們願積極參與世界銀行國際金融公司貿易融資計劃。 各位同事! 在前不久舉行的第七屆亞歐首腦會議期間,東亞領導人就加強區域金融經濟合作進行了深入討論,一致認為應該把加強金融合作、防範和抵禦金融危機作為加強區域合作的重點,積極推進靈活多樣的區域財經合作;充分利用已簽署的雙邊貨幣互換協議,積極穩步推進亞洲資本市場發展,推進東亞自由貿易區進程,支持東盟一體化建設,反對和防範貿易保護主義。亞歐領導人也深入討論了當前國際金融經濟形勢,同意充分利用亞歐會議等區域合作機制加強金融領域信息溝通、政策交流、監督管理等務實合作,有效監測、防範、應對金融風險,推動世界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各位同事! 國際金融市場穩定、世界經濟持續發展是關繫世界各國和各國人民福祉的大事。讓我們共同努力,通力合作、

⑤ 面對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以及挑戰中國採取了哪些措施

1、利用「分享中國發展機遇」促合作,迎接全球化機遇和挑戰。

新興經濟體的快速發展和跨國公司的供應鏈整合將成為全球化新的推動力量並將帶來市場機遇;而隨著全球資源、市場、資金和技術創新上的競爭加劇,我國也將面臨來自發達國家和其他新興經濟體的雙重競爭壓力,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增值潛力將受到擠壓。

在應對思路上,應充分利用各國在經濟復甦過程中希望更多地「分享中國發展機遇」,開展互利合作,進一步提升我國在全球分工的地位和利益分配格局中的增值空間。

2、制定整體戰略,積極推進我國區域和雙邊自貿區建設。

近期各國加快推進自貿區戰略和區域一體化新趨勢,將對我國產生顯著的貿易和投資轉移效應,在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中存在被邊緣化的可能。

為此,除了繼續支持以多邊為主推進全球貿易投資自由化,我國需加快制定自貿區總體戰略,在擴大公眾了解、加強內部協調、減少國內阻力的基礎上,加強與不同區域、不同特點經濟體開展大膽接觸和深度探討,加快推進我國區域和雙邊自由貿易安排的建設。

3、繼續擴大開放,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和規則制定。

金融危機後,各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和規則制定,希望在利益分配格局中爭得更大發言權和實際利益。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快速提升和與世界經濟的不斷融合,全球治理及其規則的走向直接影響到我國切身利益,各國對中國發揮更大作用既有期待、也想盡辦法予以制約。

對此,我國一方面要敢於承擔與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大國責任,另一方面應看到規則制定和我國市場開放重點與改革長期目標具有一致性。因此,需以更加積極、開放的態度參與全球治理和規則制定,既要像入世抉擇時「以開放促改革」,更要努力推進國內改革為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提供必要條件。

積極應對

「十二五」時期,中國經濟的「引進來」和「走出去」都將提升到新的層次和高度。一方面,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將是「引進來」工作的重點。從中國經濟的現實出發,需要發揮外資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以及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方面的積極作用。

另一方,「走出去」將是未來中國經濟國際化的一個重要環節。相對於「引進來」的工作而言,這方面的工作任務更重、難度更大。我國正在成為對外投資大國,會有更多的企業「走出去」開展跨國經營。

但面對投資保護主義措施的干擾和阻礙,中國經濟「走出去」必將面臨更大挑戰。可以說,從「走出去」到「走進去」、「走上去」,中國經濟國際化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不斷提高中國經濟對外、對內開放水平。「十二五」時期,需要積極利用好國內外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不斷提高對外、對內開放水平,形成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全球化未來趨勢及對我國的影響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經濟網-積極應對世界經濟變化與挑戰

⑥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哪些挑戰中國政府應該採取哪些措施應對

內部問題:
1.收入分配的問題。
2.經濟改革的問題。
3.政府廉潔的問題。
4.法制建設的問題。
5.社會思潮的問題。
6.民族政策的問題。
外部:意識形態的問題、資源爭奪的問題、單極到多極的挑戰問題。

應對:對內公平、公開、公正;對外有禮有兵

⑦ 中國經濟的問題及其應對措施

中國正採取緊縮措施應對經濟過熱問題,包括央行提高貸款利率(由5.58%提高到5.85%),國家發改委採取措施降低行業產能過剩;進一步的舉措可能包括限制囤積土地、約束房地產預售以及提高短期房產持有稅費。然而正如2004年春季的緊縮一樣,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即激增的出口和貨幣升值預期引起的流動資金過剩。除了解決流動資金過剩之外,最重要的挑戰是在這個流動資金過剩的環境中控制金融系統的崩潰風險。
製造業急速增加的流動資金和低收益率引發了大量資本流向房地產開發。投機需求以及對房地產通脹的憂慮帶來持續的短期需求,兩者共同在房地產定價和數量方面產生了泡沫。城市化和收入增長帶來的持續房地產需求遠遠低於目前水平:在熱門城市,我認為可持續需求不到目前水平的一半,這與10年前曼谷出現的情況相似。
當前我們正處在宏觀調控新的起點上,我國經濟金融在較快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和特點,值得我們密切關注。對此,國家已經或即將出台一些宏觀調控措施。銀行業監管部門和銀行業金融機構一定要認清形勢,增強宏觀意識、發展意識、憂患意識和風險意識,緊密配合和支持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堅持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適時調整經營戰略,轉變經營理念和發展模式,不斷優化信貸結構、客戶結構和收入結構,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水準。
流動性的泛濫對於我國貨幣政策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戰,而今年以來央行所採取的緊縮性的貨幣政策非常謹慎,對抑制過剩流動性的作用也極為有限。因此,明確抑制過剩的流動性應該成為我國下一步宏觀貨幣政策調整的基調。
在全球流動性過剩的背景下,央行的貨幣政策一方面應該表現為採取緊縮性的調控措施,對於流動性進行堅決的對沖;另一方面則應該發展金融市場、資產市場,增強整個經濟體系對於流動性的吸納能力。
我們目前既不能說已經發生了通貨緊縮,也不應抑制通貨膨脹,但要提防這兩方面的問題。以我個人的判斷,宏觀調控的政策主要還是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而當前一些項目審批更加嚴格,主要是為了防止已經出現的產能過剩進一步惡化。
資本市場能在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發揮作用,產業結構調整又能保證中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因此,宏觀調控不是為了打擊資本市場,而政府希望資本市場發展越快越好。

⑧ 針對當前我國經濟面臨的風險與挑戰,我們應採取哪些對策和措施。論述文不少於8

1、一是以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重點是建好自貿區,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引進高質量的外資、技術和服務等。

2、二是強化製造業的基礎地位,加快實現中國製造向中國製造和中國創造的轉變,在關鍵核心技術、重大工程和先進製造領域實現更大突破。

3、三是落實金融支持和服務實體經濟的各項政策措施,助力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創新發展。

4、四是多措並舉積極擴大消費,發揮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擴大消費關鍵是實施收入倍增計劃,充實老百姓的錢袋子;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產品質量、品牌、安全和售後服務水平,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使得老百姓敢於消費、樂於消費。

(8)中國經濟應對挑戰的法寶有哪些擴展閱讀:

我國處在增長階段轉換、發展方式轉型、體制轉軌的過程之中,有些東西是計劃經濟遺留下來的,有些東西是轉型期具有過渡性的,有些東西則是符合市場經濟規則正在成長的,還有一些東西屬於「新瓶裝老酒」。

必須把自己真正的特色優勢與計劃經濟遺留下來的、過渡性的、要改的東西區分開來,不能把後者當成體制優勢加以固守。

⑨ 中央銀行對國家經濟宏觀調控的三大法寶是什麼

是存款准備金率、再貼現率政策和公開市場業務。

1、存款准備金率

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存款准備金率,可以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擴張能力,從而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針對金融機構的人民幣存款,按旬考核其法定存款准備金,按上旬末一般存款余額來確定計提基數。

2、再貼現率政策

中央銀行通過控制再貼現率來控制再貼現從而控制貨幣供給量的。當國內出現通貨膨脹趨勢或已有的通貨膨脹加劇時,中央銀行就提高再貼現率,加重商業銀行的籌資成本,迫使其緊縮信貸,從而抑制物價上升。

3、公開市場業務

中央銀行通過買進或賣出有價證券,吞吐基礎貨幣,調節貨幣供應量的活動。與一般金融機構所從事的證券買賣不同,中央銀行買賣證券的目的不是為了盈利,而是為了調節貨幣供應量。

根據經濟形勢的發展,當中央銀行認為需要收縮銀根時,便賣出證券,相應地收回一部分基礎貨幣,減少金融機構可用資金的數量;相反,當中央銀行認為需要放鬆銀根時,便買入證券,擴大基礎貨幣供應,直接增加金融機構可用資金的數量。

(9)中國經濟應對挑戰的法寶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原則上每周進行一次,其發展具有以下特徵:

1、不斷擴大交易對象。公開市場業務實行一級交易商制度,中國人民銀行選擇了一些實力雄厚、管理規范、資產質量較好、資信較高、能承擔大額債券交易的商業銀行作為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

2、逐步豐富交易期限品種。目前有7天、14天、28天、91天、182天和365天六個期限品種,在操作中,根據商業銀行流動性變化相機選擇,實際操作以7天、14天的居多。

3、不斷拓展交易工具。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券都作為公開市場業務的操作工具。

4、嘗試不同的交易方式。公開市場業務自恢復交易以來,採用了價格招標和數量招標等不同招標方式。價格招標以利率或價格為標的,旨在發現銀行間市場的實際利率水平、商業銀行對利率的預期。

5、在積極開展回購交易的同時,加大現券操作的力度。2000年累計向商業銀行融出資金1032億元,其中債券回購721億元,買入現券311億元,有效地擴大了基礎貨幣供應,增加了中國人民銀行的債券資產,改善了債券資產結構。

6、制定相關的債券交易資金清算制度和操作規程。依託中央國債登記公司的通信網路,中國人民銀行開發了公開市場業務招標、投標、中標交易系統,並不斷升級,實現了2000年計算機問題平穩過渡,為公開市場業務的開展提供了較好的技術支持。

閱讀全文

與中國經濟應對挑戰的法寶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對健身的美女怎麼稱呼 瀏覽:191
外國神華故事有哪些 瀏覽:211
什麼叫愛情里做慈善 瀏覽:967
美女褲頭哪裡有什麼 瀏覽:779
25歲適合什麼婚姻 瀏覽:823
越南經濟總量可以和中國哪個省比 瀏覽:701
美女吹玫瑰花是什麼意思 瀏覽:950
幸福的福福字怎麼畫 瀏覽:665
車貸婚姻狀況不一致怎麼辦 瀏覽:604
如何建立平等的婚姻觀 瀏覽:602
廣州番禺哪裡有阿里健康大葯房 瀏覽:596
抖音稱呼美女還有什麼 瀏覽:164
沙溢胡可如何在細節中體現愛情 瀏覽:260
婚姻線左右手都有怎麼看 瀏覽:721
小米手環6女性健康怎麼開 瀏覽:874
什麼影響男人的事業運勢 瀏覽:355
如何發展老人經濟 瀏覽:939
有人說你不知道什麼是愛情 瀏覽:63
風聲的美女長什麼樣 瀏覽:477
成語故事紙上談兵講的是什麼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