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近幾年新增植物的名稱經濟作物
油用牡丹,八寶果,玉米果。
1、油用牡丹是一種長效經濟作物,壽命有50到100年,其產籽壽命可達40年。種植成本低,種植1次可以30到50年不換茬。
2、八寶果是目前優質水果品種中用途最廣的特種水果新品種,集鮮食、加工、保健、葯用、觀賞、綠化、凈化空氣、美化環境八大功能於一體。
3、玉米果是多年生叢生小灌木,為特有的珍稀鮮食漿果樹種,有很高的觀賞、具食用、保健等多重功能。鮮果是多營養的特種保健水果,肉濃香、果滑嫩,甜勝鋒蜜。以上都是近幾年新增的植物的名稱經濟作物,漲勢都很好,後續會培植更多的此類作物。
② 在東營黃河農場種植什麼經濟作物比較好
水稻
③ 山東東營地區鹽鹼地最適合種植什麼啊
鹽鹼地種植甜高粱是最好的選擇,甜高粱是一種高抗逆性農作物。耐旱,耐澇,耐鹽鹼,耐貧瘠。和其他農作物相比甜高粱更適合鹽鹼地甜高粱可忍受的鹽濃度為0.5-0.9%,高於玉米(0.3-0.7%)、小麥(0.3-0.6%)和水稻(0.3-0.7%)等作物。種植後很省事,幾乎不要怎麼管理就能很好的生長。中國甜高粱、是一種新型能源作物,目前得到國家的大力推廣,黃河三角洲開發把甜高粱作為重要的項目引進之一。用途廣泛:製糖,造酒,做畜牧飼料,做乙醇原料,都是最好的選擇。甜高粱籽粒是一種珍貴的農家食品,秸稈又可以做甘蔗零售。畝產秸稈10萬斤。從生物能源的形式上說中國甜高粱的推廣種植已經勢在必行。甜高粱的投入很少,不澆水,都可以。最高畝產效益最高可達3000元以上。
④ 山東東營種植什麼農作物或者葯材效益好
東營市土壤分為褐土、砂姜黑土、潮土、鹽土及水稻土五個類別。褐土主要分布於小清河以南區域,占東營市土壤面積的4%左右,是東營市糧棉菜高產穩產區。砂姜黑土主要分布於小清河南褐土區的低窪處,占東營市土壤總面積的0.6%,該土壤適種小麥、玉米、高粱等淺根作物,在農業上是較有潛力的土壤類型。潮土占東營市土壤面積的59%,是東營市主要的耕種土壤,經耕作改良適種小麥、玉米、棉花等作物。鹽土在近海呈帶狀分布,占東營市土壤總面積的36%,自然植被有蘆葦、黃須菜、茅草、蒿子等,以開發水、牧養殖(植)為主。水稻土主要分布於利津、墾利老稻區,占土壤總面積的0.2%。
⑤ 東營這個城市怎麼樣發展潛力怎麼樣如果沒有了石油會不會衰落怎麼樣轉型
如果你不是東營的,最好不要去了,如果你是東營的,最好去別的大城市發展。東營除了石油和化工類企業沒有什麼支撐,人口少,消費高(修改為物價高),文化和城市底蘊一點都沒有,一所大學都沒有,生活便利度和濟南比簡直差了好幾個檔次,轄區內的河口,墾利,利津環境更差,你從別的地方來到東營看路邊的綠化就知道了(修改為現在綠化都弄得很好了,但外圍還不行),不適合人居住,在古代就是荒蠻之地,勝利油田之前,這地屬於濱州地區,以前叫惠民地區,東營這一塊由於是退海之地,清朝時河口區,以及利津一部分還是海,退海之後,到處是鹽鹼地不適合農作物生長,有了油田才圍繞石油產業發展起來的,現在主要依靠石油和化工企業。人口少,有人的地方才有發展,大城市聚集效應使城市不斷發展,即使沒有企業,第三產業商業也會使城市發展,和馬太效應有點相似,而東營,人口這兩年並沒有增加,所以說發展前景不看好,什麼藍黃經濟帶,環渤海經濟帶(
添加:河北省有一條環渤海高等級公路從北到南沿渤海到海興縣,到山東界就沒了,山東省去年剛修建一條與這條環渤海高等級公路連接上的公路,但是走的路線是濱州沾化向南走,繞過了河口,估計是規劃論證可行性和經濟效益,因為河口人少,周邊城鎮少,灘塗多,成本回收時間太長,河口區失去了膠東地區去京津地區以及東北內蒙的交通樞紐位置,現在依然是個死角地區),這都是紙面上的東西,東營主要發展化工這種高污染的行業,本來就是鹽鹼灘,再加上化工的水空氣的污染,更不適合長期發展和人的生存。
轉型需要市委市政府領導的高瞻遠矚
1,發展商業,加大第三產業扶植力度,減少商戶稅費負擔,在各方面提供良好的商業環境,
2,千方百計的建立和引進好大學,留住和吸引外地年輕人來東營,這個城市發展才有前途和活力!
⑥ 東營近幾年有什麼變化
油田和地方的工資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差別了
以前是天壤之別
人口保持低速增長。全市年末總戶數589859戶,總人口1804964人,其中男性916269人,女性888695人。年內出生18914人,人口出生率10.53‰;死亡9383人,死亡率5.22‰;人口自然增加9531人,自然增長率5.31‰。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據抽樣調查,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39.3元,比上年增長15.5%。人均消費性支出9624.6元,增長17.5%。其中,食品消費支出2619.8元,增長8.9%;衣著消費支出1509元,下降14.5%;家庭設備用品服務支出625.3元,增長53.7%;醫療保健支出770.3元,增長73.3%;交通通訊支出1095.2元,增長18.2%;娛樂文教服務支出1842.7元,增長13.9%;居住消費支出751.4元,增長187.6%;雜項商品和服務支出411.0元,增長12.1%。城市居民恩格爾系數為27.2%。全市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20.8平方米,建築面積27.2平方米。年末每百戶城市居民家庭擁有家用汽車9輛、摩托車22輛、影碟機73台、空調器117台、微波爐42台、電腦59台、行動電話193部、健身器材13套、鋼琴4架、彩電129台。
農民收入增長較快,生活進一步改善。據抽樣調查,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602.7元,比上年增長14.1%。其中家庭經營性收入3074.5元,增長12.8%;工資性收入1222.5元,增長18.9%。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173元,增長15.0%。其中,食品消費支出1009.6元,增長3.8%;衣著消費支出185.7元,增長8.3%;居住消費支出722.0元,增長15.3%;家庭設備、用品支出172.2元,增長22.9%;醫療保健用品及服務消費支出157.8元,增長20.2%;交通通訊消費支出483.0元,增長60.1%;文教娛樂用品支出410.7元,增長7.6%;其它商品和服務消費支出32.1元,下降6.2%。 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1.8%,下降3.4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為27.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7平方米,鋼混磚木結構住房所佔比例進一步提高,達到72.4%。年末每百戶農民擁有汽車(生活用)3輛、摩托車71輛、影碟機42台、行動電話61部、彩電93台、電冰箱25台、洗衣機37台。
就業再就業局勢保持穩定。2005年末,全市在崗職工33.2萬人,比上年增長5.7%;全部在崗職工工資總額86.3億元,增長14.7%。在崗職工平均工資26231元,增長9.7%,其中地方19949元,增長14.4%。全市實現就業再就業人數達到3665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1.9%。全年安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4822人,其中「4050」人員1314人。
社會福利事業繼續加強。全市最低保障救助17263戶,2.7萬人,市財政轉移支付發放低保金2032.2萬元。其中城鎮3350戶,0.7萬人,發放低保金824.2萬元;農村13913戶,2.0萬人,發放低保金1208萬元。社會福利院1處,床位110張,收養各類人員40人。城鄉社區老年公寓11處,床位1300張,收養各類人員712人。籌集社會福利資金1492 萬元,接受社會捐助369萬元。
社會保障能力進一步提高。2005年,共為企業離退休人員發放養老金9958萬元,為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遺屬發放養老金和遺屬補助費22503萬元。為6056名失業人員發放失業保險金1208萬元,社會化發放率和准確率保持100%。全市參加企業養老保險10.4萬人,征繳養老保險費20593萬元;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人數5.7萬人,參保率達到100%,征繳保險費24534萬元。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0.6萬人,參保率為92%,征繳基金6.0億元,收繳率達到100%。失業保險全部建立個人繳費記錄,參保人數8.2萬人,征繳失業保險費1980.7萬元。
農村養老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全市共有24.0萬人參加投保,積累基金7540.4萬元,收繳保險費462.6萬元。有6719人開始領取養老金,全年發放養老金158.2萬元。
⑦ 東營最近5年的發展趨勢
「十五」以來,我市連續多年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在14%左右。全市有7個省級經濟開發區,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幅都在30%以上。東營經濟開發區在全省省級經濟開發區中列第六位,被評為全省首批「循環經濟示範園區」和「科學發展示範園區」。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已具備了較好的經濟基礎。 在開發建設進入大規模推進的關鍵階段,我市依據區域總體功能定位、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及發展潛力,確定將東營港——廣利港之間1200多平方公里的臨海區域,作為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示範區的集中突破區,集中規劃布局臨港產業區、生態旅遊區、生態高效農業區、高端產業區,建設黃河水城,構築「四區一城」的主體產業格局,為加快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提供強力支撐。 臨港產業區。規劃控制面積232平方公里。依託東營港經濟開發區,實行港區城聯動,重點發展石油化工和鹽化工、電力能源、現代物流,配套發展關聯產業,建成環渤海地區重要的高效生態精細化工產業集聚區和能源供給基地。同步推進港城建設,建設一座現代化濱海新城。目前,已與中海油簽訂了全面合作協議,由其重組地方煉化企業,收購經營東營港,投資建設中海油工業園、原油儲備基地、成品油倉儲和物流園區。 生態旅遊區。規劃控制面積246平方公里。依託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突出「黃河入海、河海交匯、新生濕地、野生鳥類」原生態特色,打造集觀光、休閑、度假於一體的生態旅遊勝地,打造特色旅遊品牌。目前,生態旅遊區已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啟動了遊客中心、遊船碼頭、汽車野營地等重點建設項目,正在規劃建設黃河口濕地公園,適時啟動黃河口休閑旅遊度假區建設。 生態高效農業區。規劃控制面積428平方公里,重點建設現代生態漁業示範區、高效畜牧區。現代生態漁業示範區,重點實施宜漁荒鹼地開發和養殖池塘整理提升工程,建成全國一流的高效生態養殖基地和良種繁育基地。高效畜牧區,建成全省重要的大型現代畜牧業示範基地。目前,現代生態漁業示範區4.1萬畝起步區基礎工程全面展開,大連有德漁業集團、山東華隆集團等知名龍頭企業已經入區開發。 高端產業區。規劃控制面積210平方公里。依託東營經濟開發區和勝利工業園,重點發展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新能源、石油裝備、新材料、有色金屬等六大高端產業,積極發展高端服務業,建成黃河三角洲先進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主要承載區。近兩年共引進過億元的項目34個,總投資294億元,已完成投資126億元。 黃河水城。從2007年開始,我市實施廣利河綜合治理工程,以「治污、增綠、活水」為重點,統籌開發廣利河的生態功能、經濟功能、文化功能,打造文化服務業產業帶。以廣利河綜合治理為龍頭,突出濕地生態特色,引入黃河水,貫通現有城市河流、湖泊和濕地,構建「九橫十縱」城市主幹水系框架,形成河湖相連、河海相通、城水相依、水綠共生、人水和諧的獨特城市風貌,打造生態卓越的「黃河水城」。目前,廣利河治理已投入近20億元。今年,重點推進岸線綠化、河湖貫通和下游綜合治理工程,基本完成廣利河治理任務,初步形成水城景觀。「黃河水城」已經國家工商局注冊,正在爭創4A級景區。
⑧ 東營市的自然資源優勢有哪些又有哪些可能影響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
礦產資源 石油、天然氣、鹽鹵等礦產資源富集。勝利油田80%的石油地質儲量和85%產量集中在東營境內,已探明石油地質儲量44億噸,天然氣地質儲量367億立方米。地下鹽鹵資源豐富,地下淺層鹵水儲量9億立方米,深層鹽礦床面積600平方公里,儲量5000億噸,發展鹽及鹽化工業前景廣闊。
土地資源 土地資源十分豐富,土地面積173萬畝,人均3畝,人均土地佔有量居全國沿海各縣區之首。現有未利用土地41.25萬畝,加上黃河不斷填海造陸,每年都有3萬畝土地在此誕生,使這里成為中國東部沿海土地資源豐富、綠色產業開發潛力最大的地區。
海洋資源 海洋資源得天獨厚,境內海岸線長43.3公里,淺海和灘塗面積555平方公里,灘塗養殖潛力巨大,魚蝦貝類資源十分豐富,素有「百魚之鄉」和「東方對蝦故鄉」的美稱。
生物資源 境內動植物種類繁多。有檉柳、杞柳等灌木或半灌木和白茅、黃蓿菜等草本植物。境內主要種植小麥、水稻、大豆等糧食作物及棉花、花生、蔬菜等經濟作物,是黃河三角洲上重要的商品糧棉生產基地。野生動物中獸類有野兔、狐、獾等,鳥類中有麻雀、燕子、喜鵲等近百種。水產資源主要有黃河刀魚、黃河鯉魚、黃河口大閘蟹、青鱗魚等。
淡水資源 淡水資源充沛。黃河流經東營市138公里,現有100萬立方米以上的平原水庫95座,一次性蓄水能力超過8億立方米,為工農業生產和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資源。
氣候資源 屬北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氣溫適中,雨熱同期,光照充足。年均氣溫12.2℃,年均無霜期211天,完全滿足農作物二年三熟的需要。光能資源豐富,年均日照時數2692.5小時,太陽年輻射總量123.6-127.6千卡/平方厘米。多年平均降水量564.4毫米,其中在夏秋作物喜溫需水的7-9月份,降水量佔全年60%,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
科技資源 勝利油田、中國石油大學匯集了一批科研機構和高技術人才。各類人才總量達到6.26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10.1%,已與7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了科技合作關系。建有國家大學科技園、國家創業中心,聚集了一批以石油裝備製造、石油化工產品為主要研究方向,為高端石油裝備製造業提供服務的研發機構。高新技術企業6家,占黃河三角洲地區的11.3%。
旅遊資源 境內旅遊景點主要有體現新興中心城區的東營新世紀廣場、黃河公園、天鵝湖景區、清風湖公園,體現黃河文化的黃河水體紀念碑,體現油城文化的油城廣場、勝利電視塔、勝利油田科技展覽中心、華八井紀念碑等,以及鄉村旅遊景點。
⑨ 東營市的各個縣、區的農作物種植情況及其分布,如有經濟作物【如蔬菜種植基地】請詳細說明,
廣饒種棉花(但是我個人認為,廣饒土壤好,在東營來說物產豐富、)玉米
利津水稻棉花
墾利地很鹼,地都買給油田了,除了農作物還有地瓜等
東營區還是那些農作物棉花小麥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