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十堰市竹溪縣現在發展的怎麼樣
3、潘口電站即將全部機組投產,竹溪縣作為漢江水域上游,潘口電站的主要蓄水水域,竹溪縣的水資源將會得到更好的利用;
你妹,潘口電站主蓄水區都在我們竹山,怎麼就跑到你們竹溪去了,騙傻。逼啊。我看你是竹溪的傻。逼。
㈡ 湖北十堰竹溪縣窮嗎
竹溪全境都是山地,全民都是出門打工,也沒有什麼特色經濟,在加上遠離市區(到市區坐車要八小時),任何政策以及相關的發展都不會傾斜到這里,一山之隔的安康平利都不竹溪要好得多
㈢ 竹溪縣的介紹
竹溪縣,隸屬於十堰市,位於鄂、渝、陝三省交界的秦巴山區,西接陝西省平利、鎮坪、旬陽三縣,南交重慶市巫溪縣,東鄰本省竹山縣。竹溪縣是漢江最大支流堵河的源頭、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之一。截至2010年,縣域總面積3310平方公里,轄15個鄉鎮、302個村、4個社區、15個農林特場,總人口36.8萬。竹溪縣經濟發展較快,2011年,全縣國民生產總值為427188萬元。
㈣ 湖北十堰竹溪怎麼樣
竹溪整體經濟和生活水平還可以的,主要依靠外來經濟,沒有什麼大的工業項目,生態環境還是相當好的,尤其是近幾年在修高速和環城路,這些方面因該可以證明一個地方的經濟實力。消費水平跟2線城市持平,因為竹溪地處鄂西北,臨近陝西和重慶所以四節分明,農作物基本都有,水稻,小麥,玉米,茶葉,蘋果,橘子,西瓜等本地都有。
㈤ 寶雞市扶風縣怎麼樣
位於陝西省寶雞市東部湋河流域。西漢時此地為京官右扶風的封地,唐時借漢官名作縣名沿用至今。面積720平方千米。轄9鎮2鄉,169個行政村,22個居委會。人口42.8萬。扶風縣轄城關鎮、天度鎮、午井鎮、絳帳鎮、段家鎮、杏林鎮、召公鎮、法門鎮、南陽鎮、上宋鄉、太白鄉。 縣人民政府住所地城關鎮,郵政編碼:722200 電話區號:0917
周原遺址 位於縣城北9千米處,是西周古京都之遺址,以「青銅器之鄉」而聞名中外。 法門寺 陝西扶風縣法門寺
在縣北法門鎮,相傳始建於東漢,素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寺內有1 3層8棱寶塔1座,高48米,1981年倒塌,1986年在清理塔基時,發現了已有1700年歷史的「地下寶庫」,內有釋迦牟尼的真身指骨舍利和大批珍貴文物。這一重大發現立即引起多方重視,不僅修復原塔,並擴建成法門寺博物館。現在法門寺已成為陝西西線旅遊龍頭和世界聞名的佛教聖地。還有隋文帝泰陵、東漢班固墓、扶風城隍廟、唐代楊珣碑、楊珣墓 、東漢馬援墓以及姜塬遺址、王家台遺址等6處遺址。 法門寺合十舍利塔 「法門寺合十舍利塔」由台灣著名建築設計大師李祖原策劃設計,呈雙手合十狀,塔高一百四十八米,相當於五十層樓高,中間有安放佛指舍利的寶塔型建築,舍利塔前面有一條長達一千五百米的「佛光大道」,兩旁用花崗石雕刻巨大的佛像。舍利塔總投資超過五十億人民幣。法門寺合十舍利塔屬於佛教建築,功能及設施完善。總建築面積為76690平方米,其中地上為60225平方米,地下約為16465平方米。工程總高147米,寬54米(裙房底盤寬253米),合十雙手的特殊造型,其恢宏的氣勢不僅傳承佛教建築的特色,更以現代化的技術融合古今中外建築之精華,例如玻璃帷幕為現代科技的結晶,摩尼珠與蓮花台亦蘊含印度傳統佛教建築的風格與精神等等,為佛教建築注入新的生命力,展現新風貌。成為佛指舍利安供養和瞻禮中心和二十一世紀世界佛教文化中心。該工程設計基準期為50年,結構設計使用年限(耐久性)為100年,結構安全等級為一級,乙類抗震設防。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基礎底板為C35,地下室外牆C60,舍利塔主塔體(54mX54m)牆、柱C60,±0.000、一6.050夾層樓板、梁C35。外牆防水採用1.5厚彈性水泥基以及2—2.5mm厚聚氨脂防水層。主樓±0.00以下鋼筋用量為4580噸,鋼結構1850噸,混凝土25600立方米。 馬援墓 距陝西省扶風縣城約3.5公里的伏波村旁,有一座圓錐形夯土堆,高約10米,直徑約lO米,這便是東漢初年的名將馬援墓塋。墓前立有清代所刻「漢伏波將軍墓」碎石一通。 馬援 (公元前14年——公元49年),字文淵,東漢初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人。新莽末為新城大尹(漢中太守),後歸附割據隴西的隗囂,不久跟從劉秀,參加討伐隗囂的征戰。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任伏波將軍,受封新息侯。 大明寺 大明寺位於陝西省扶風縣段家鎮,前身為福蔭寺,始建於隋大業元年(605年),已有近一千四百年的歷中。 相傳,隋煬帝惕賁為紀念其父隋文帝的功業,保佑江山永固、福蔭子孫萬代,與太陵旁邊創建了此寺。內於福蔭寺的創建有皇帝支持,所以當時規模宏大、氣勢不凡。「安史之亂」各國熱逐漸衰弱,福蔭寺和其他佛教道場一樣,也隨之香火日少,武宗滅佛,福蔭寺也在劫難逃,殿宇佛像全部被毀。 明洪武、清乾隆和道光年間,福蔭寺曾三次重修和補修,再次興盛,較以前規模更大,僧人更多,計有土地一百八十餘畝,極一時之勝,清未民初,戰亂四起,盜匪泛濫,福蔭寺多處殿宇被毀,僅存三間大殿、六間廂房和鍾鼓二樓,有數僧看門而已。 1949年後,寺院尚有僧人住持,有土地二十餘畝,殿堂、佛像、鍾、彭齊備,但不幸毀於「文革」。1987年由凈天法師倡導,在原福蔭寺舊扯下恢復重建,l989年7月大雄寶殿落成,改寺召為「大明寺」,取大放光明之意,成為政府批準的合法佛教道場。此後,在當地政府、村組幹部和四方信眾的支持下,特別是香港印行、聖一、悟達等法師在經濟上的大力扶持,十多年來修建未輟,發展很快。現已成馬有相當規模的沸教庄嚴聖地。該寺現佔地12畝建有大雄寶殿5間、天王殿5間、齋宋壇兩層14間、祖師殿3間、伽藍殿3間及念佛堂、學戒掌、諸經閣、鍾豉樓等,並有電房、浴室、客舍、廂房等配套設施。 如今的大明寺,已經煥然一新。這里距縣城僅10華里,交通便利。寺宇依飛鳳山塬而建,居高臨下,視野開闊,南可觀太白積雪,西可見西岐後河,北可瞻法門寺真身寶塔,東有隋位帝太陵相對。景緻幽雅,氣侯宜人,花木茂盛。更奇妙的地方是、寺中央大雄寶殿屋脊中心的鐵尖正對東方的隋泰陵墓頂尖,正東正西,即使用經緯儀看,也不偏絲亳。這是古人的可以傑作,還是天意之合,到今不得而知,但它使人們好奇,更使人們感到神秘。寺中廊坊頂上長有一參天古柏,懸空而生,數百年來,雖經風雨、戰火等種種摧殘,但仍舊枝繁葉冒,香客、遊人無不嘆為奇觀。 大明寺一貫重視道風建設。其辦寺宗旨是:「行含律教禪密,導歸極樂凈土,十戶清凈佛子,如法平等安住。「近年來,該寺已形成嚴謹、和合、如法、精進的吉亂。除日常功課外,常以講經、說法、佛七、禮節等種種法會與大眾共建,堅持半月誦戒,結下安居之制,隨緣攝受四方善信男女,皈依三寶、受持五戒者難以計數。大明寺還積極參社會公益、福利事業,為國分憂,為民解愁,廣行慈善之舉。幾年來,相繼為希望工程捐款,為災區人民捐錢捐物,為百餘名孤兒找回父母,修橋鋪路等便民服務更是常行不懈。1998年長江流域及東北三江平原發生特大洪災,該寺舉行了護國息災大法會,祈求三寶龍天加持護佑我中華子孫降伏洪魔,奪取勝利。大明寺諸僧眾愛國愛教、弘法利生,使大明寺成為我國西北繼法門寺之後的又一佛教聖地。 賢山寺 賢山寺位於縣南15里的午井鎮南官村,面對秦嶺同太白山相望,背靠北莽山與法門寺相峙,低頭能睹渭水長流東去,足下可見隴海鐵路輸通神州各地。寺前兩山環抱一溝,遠看不見,誠訪即到,綠樹成蔭,包剎其中,依塬建寺,遊人有入山之感。這就足以說明當初開山祖師選地之佳,致使賢山寺在隋唐宋元明清,各代均有振興之日,有元順帝來寺問道拜賢齊和尚任國師之光也。清嘉慶縣志載,張載(橫渠)隱此讀書講學,故名賢山。建於北宋淳化五年(994年),從明楊博游賢山寺碑考察,磨毀寺內原北朝造像碑所刻一事證明,(碑上部造像尚存),其始建時代晚於北宋。這里道路蹊徑幽奇,峰巒迂迴俊秀,眺望終南渭水,遠山掩映,近水如帶,每當夕陽西下,霞光映古剎,蔥郁古樹,殿宇亭台,篩映光輝,曲回迂折,暗洞通明。"賢山晚照"為扶風八景之一。明清以來,文人雅士常游賢山,題吟甚多。明楊博游賢山碑尚存。寺內元代磚塔、明清建築、張夫子殿、大佛殿、山門、僧舍等古建築於1958年被拆毀盡凈。1984年以來佛教徒自行重修佛殿五間、僧舍灶房兩幢。賢山古剎初步恢復。
㈥ 十堰市下面的 鄖西縣 竹山縣 竹溪縣 目前哪個好點就目前來說,投資做點小生意,哪個縣前景會好點
竹山縣好點,距離十堰適中,發展前景較好,資源豐富。鄖縣太近,人們都到市內消費。竹溪縣太遠了屬於十堰邊緣了,前景和消費習慣都比較落後。
㈦ 在竹溪縣做什麼生意好
竹溪縣現在的經濟狀況都還挺不錯的,可以從事的行業也不少了,你可以先調研一下竹溪縣的市場情況,去看一下什麼產品的競爭比較小,因為現在創業真的不容易的,競爭太大的話就很難做起來的,建議去找那種競爭小的,沒什麼人做的,大家又接受的特色的項目來做,做那種項目會比較容易成功。
㈧ 湖北省鄖西縣、竹山縣和竹溪縣那個縣城經濟條件能好點
三個縣整體都是差不多,都是國家級貧困縣
鄖西地理位置比較優越,現在通了十堰高速,到十堰只需1小時
另兩個縣到十堰路較遠
㈨ 竹溪 房縣 哪個好
房縣是湖北最大的縣城,城內還算繁華,消費有點高,經濟還算可以,在此生活很舒心,房縣景色很多,野人谷、野人洞、觀音洞為主要景點,西河景色也是極為美麗,旁邊的健身器材配置均勻各大商場、超市遍布均勻,公交方便、各類賓館比比皆是,等級各不同,各類品牌服裝匯集與步行街和天一路以及商貿城,唐城風景更是一絕!還有好多我就不羅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