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長春的經濟
長春是近海沿邊開放城市,享受國家沿海開放城市有關優惠政策。根據國務院批復,長吉圖開放開發先導區以長春市、吉林市和圖們江一帶為核心,橫貫中蒙大通道,向外輻射東北經濟區、大圖們江經濟圈和東北亞經濟區。
2012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456.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17.1億元,比上年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2291.9億元,增長13.1%;第三產業增加值1847.6億元,增長11.8%。三次產業結構為7.1:51.4:41.5。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5%、57.2%、40.3%。人均生產總值達到58691元(按戶籍年平均人口數計算),比上年增長12.1%,摺合9338美元。
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5530.03億元。 長春地區是全國重要的產糧區,2004年全國十大產糧縣排名,長春地區有三個,商品糧產量和人均擁有量中國第一。其中,榆樹市以23.2億公斤糧食產量名列榜首。相關知名企業包括大成集團、德大集團、吉糧集團和皓月集團等。
長春皓月集團是世界最大的牛肉加工和出口企業,年加工能力居世界第一位。長春的吉林德大是世界農牧企業、全國工業企業、全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全國工業企業進出口4個500強。亞洲最大的肉雞屠宰加工企業。長春大成集團是世界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企業。加工能力已經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位。
2012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62.5億元,比上年增長5.4%。其中,種植業產值284.1億元,增長5.2%;林業產值3.8億元,增長20.6%;牧業產值255.2億元,增長5.5%;漁業產值4.2億元,增長9.0%;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5.1億元,增長3.5%。
2012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34.4萬公頃,比上年增長0.8%。糧食總產量達到911.2萬噸,比上年增加98.7萬噸。其中,玉米產量743.4萬噸,增長20.1 %;水稻產量127.1萬噸,減少17.1%。 工業是長春經濟的主導力量,主要的產業有汽車工業、農副食品加工業、光電信息、生物醫葯、能源、建築和材料製造等。長春是中國最大的汽車工業城市,是新中國汽車工業、光電子技術、生物技術、應用化學的搖籃。新中國第一輛汽車和轎車均在長春誕生。
汽車工業占工業產值比重超過70%,是名副其實的龍頭產業。一汽集團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家汽車廠,生產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輛汽車,第一輛轎車,是中國最大的汽車工業科研生產基地,汽車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五分之一。
2012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822.3億元,比上年增長1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萬元增加值綜合能源消耗降低率為6.61%。全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8263.5億元,比上年增長17.4%。汽車製造業累計完成產值4888.5億元,增長16.5%,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59.2%;農副食品加工業完成產值1251.7億元,增長27.8%,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15.1%;生物與醫葯工業完成產值106.4億元,增長21.2%,佔1.3%;光電子信息工業完成產值102.8億元,增長15%,佔1.2%;建材工業完成產值562.7億元,增長21.8%,佔6.8%;能源工業完成產值566.6億元,增長15.4%,佔6.9%;裝備製造業完成產值468億元,增長7.4%,佔5.7%。 長春市主要開發區及新區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 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凈月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 長東北開放開發先導區興隆綜合保稅區(國家)蓮花山生態旅遊度假區 長德新區南部(新城)都市經濟開發區長春北部新城長春西部新城開發區長春寬城經濟開發區(長江路經濟開發區)長春裝備製造產業開發區長春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開發區綠園西新工業集中區長春國際物流經濟開發區長春朝陽經濟開發區長春合隆經濟開發區(長春農安經濟開發區)長春空港經濟開發區農安工業集中區長春九台經濟開發區德惠經濟開發區五棵樹經濟開發區榆樹環城工業集中區米沙子工業集中區長春文化印刷產業開發區雙陽經濟開發區 2012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3172.9億元,比上年增長30.4%。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39.6億元,比上年增長15.0%。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1567.3億元,增長14.8%。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196.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3.4%。其中,進口167.8億美元,增長11.3%;出口29.0億美元,增長27.9%。
2012年來長旅遊人數達到3655.8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7.4%。其中,接待入境遊客35.6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8.2%;接待國內旅遊者3620.21萬人次,增長17.4%。全年旅遊總收入548.3億元,增長27.0%。旅遊外匯收入22379.1萬美元,增長31.8%。
截至2012年末,長春市擁有銀行24家,保險公司28家,本地和異地駐長證券公司22家。
㈡ 你看好長春市未來的經濟發展嗎
當然,一座城市發達與否。經濟雖然是占據了很大的一部分。但卻也不是最重要的。長春市雖然經濟總量不高。但是耐不住發展勢頭好。而一座省會城市,最重要的就是帶動省份內其他城市發展的能力。長春市在這一點上做的還是比較完美的。你看好長春市未來的經濟發展嗎?你覺得在威力啊長春市能夠走到哪一步呢?
㈢ 長春這里將新增立體停車樓,提供車位2123個,當地的經濟發展情況如何
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良好。首先長春市屬於吉林省的省會城市,地理位置非常優越,不僅有雄厚的工業基礎作為支撐,而且還有完備的人才體系作為依靠。這就為整個長春城市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因此當地的經濟發展發展不錯。不僅人均收入每年都在增長,而且城市的發展規模也在不斷擴大。這主要得益於長春市對於自身優勢的發揮,因為自己本來就有完善的工業體系,所以發揮自身特長優勢,帶動整個城市經濟增長,不會出現經濟倒退情況。
長春市的人才儲備資源也非常豐富。因為長春市不僅有很多的著名大學,且還有很好的師資力量。這些教育方面的優勢能持續的為長春市培養優秀人才,不僅能讓長春市有充足的人才可以使用,更可以讓長春市的經濟持續發展。因為一個地區的發展不僅要靠產業優勢,最重要的也要靠人才優勢。只有不斷建立人才體系,當更多高精尖人才進入到當地發展,這樣才能為城市的經濟增長做出更多貢獻。
㈣ 如何看待長春市近五年的發展及其未來前景
長春市近五年的發展及其未來前景都是很不錯的。
長春的底子,其實很好。吉林大學的車輛、化學等學科比較強,不就是因為長春是汽車及生化產業基地嘛。如中國一汽,長春電影製片廠,長春客車廠,光機所等等,這都是全國知名的「硬體」。
長春這幾年加大了新能源、新材料、大數據、生物和醫葯等產業政策扶持力度,全力破解全市看齊汽車製造業的局面,並且利用新能源升級汽車製造業;利用新材料同步擴展物聯網等等,而且積極利用兄弟省份資金,大搞產業調整。
加大對人才、對企業的重視程度,大搞一站式服務,提高效率,為長春經濟保駕護航。
長春經濟這幾年飛速發展,經濟增速成為東北領頭羊,未來成為東北第一不是夢!
㈤ 被譽為「北國春城」的長春,它的經濟發展水平如何
說到北方的城市,相信大家都會想起有著北國春城的美稱的長春。長春是我國東北地區吉林省下的一個城市。它不僅僅是東北地區的一個重要城市,還是整個東北地區的中心城市。近年來長春這個城市的經濟發展也是十分快速的。在國家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之下,長春這個城市的經濟發展也是緊跟著國家的步伐慢慢的發展的起來,長春市民的生活水平也慢慢開始提高了。
長春這個地方的經濟發展水平在北方地區來收總體上還是好的,但是在全國范圍內各個城市對比之下,長春市的經濟是屬於中等偏下的水平。
㈥ 長春的發展趨勢
樓主你好,以下詳細的給你介紹了長春的發展趨勢。 長春 具備成為東北內陸最發達城市的所有條件,強大的科研實力,科技創新能力全國第四位,掌握著光電產業,生物制葯產業等本世紀最具價值的朝陽產業的核心技術,長春人才絕對規模及比重都較大優勢的領先於東北兄弟城市,在副省級城市中也可以說和南京並駕齊驅,當初長春市政府經營城市的失敗當然產生了很多不良後果,其中之一就是長春在國內外名氣明顯不及東北兄弟城市,基礎設施的嚴重落後也極大的限制了外資的注入,但是從另一個方面看,長春低下的政府工作效率卻賦予了長春企業自身的自給能力,長春的自主創新能力在逆境中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和發展,目前在長江以北的城市中,長春自主創新能力可以說僅次於青島,這為長春經濟的抗風險能力提供了巨大的保障,但是市政府由於眼前利益的驅使,繼續加大對汽車產業的投入,這樣的行為另人擔憂.從1978年改革開放到現在,我國經濟已經連續27年超高速增長,也產生了很多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經濟增長質量下降,地區增長對於外資的依賴性,所以十一五國家發展經濟的主要精力就是提高經濟增長質量,促進內需和培養國內企業的競爭能力,在這樣的背景下,蘇州 東莞等一批存在嚴重外資依賴性的城市經濟增長將出現下滑,而長春 青島等自主創新型城市將表現出強勁的經濟增長. 基於種種原因,在沈陽超過大連後,長春超過大連 哈爾濱是必然趨勢 由於2005年汽車產業出現嚴重下滑,長春經濟未能如期表現,由於固定資產投資的迅猛增長和本土企業良好的表現,2006年長春經濟將強勁增長,很可能用2006年一年時間超過哈爾濱 2006年1季度東北四市地區生產總值: 城市GDP 比去年同期凈增 凈增率 9大連 460 47.4億 11.4% 10沈陽 447.2 67.6億 17.8% 12長春 381.4 76.4億 25% 13哈爾濱341.2 34.8億 11.35% 今年1季度 長春地區生產總值凈增76.4億 凈增量冠居東北第一位 與沈陽 大連的絕對差距在縮小,更是一舉超過哈爾濱 一季度GDP凈增長率25% 不但比沈陽高出數個百分點,更是遠遠高於哈爾濱 大連兩市,省政府工作報告表示:今年吉林省的經濟將"低開高走"在這樣情況下,長春可能會出現持續加速,並在2006年全年GDP突破2000億,甚至06年一年時間超過哈爾濱. 或者最晚於2007年超過哈爾濱 由於東邊道直取丹東及營口等港口城市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大連港競爭力正在不斷下降, 與長春相反,博熙來對於大連的城市經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同時,也增加了大連對於外資的依賴性,大連企業整體自身創新能力不高且正在下降,大連在經濟增長中所獲得的自身利益越來越少,盡管大連作為北方第一天然優良港口比任何其他城市更適合作為東北的海上門口,但是由於一些已知原因東北腹地的吉黑兩省從大連出境的成本要高於丹東,而且幅度很大,東邊道的建設和吉林省加大東部交通網的優化正在不斷提升丹東相對大連的競爭力,丹東已經具備了很大規模的吞吐量並且隨時可以擴充,丹東入吉將使得丹東獲得騰飛,很可能的一個結果丹東成為黑吉兩省的海上門戶,而大連 營口共同擔當遼寧的海上出口,這將對大連經濟造成巨大打擊,而長春相對於大連的增長優勢將繼續擴大, 4月16日大連市政府工作報告公布大連2005年的實際經濟總量為2150億,這更縮小了長春與大連之間的差距, 估計長春2006年經濟總量將達到2000億, 2007年保守估計將達到2400億 2008年將達到2830億與大連並駕齊驅並與2009年超過大連 當然,我們完全有理由樂觀的預測長春在2008年就可以趕超大連
㈦ 長春經濟發展得怎樣
首先就經濟總量而言,要遠遠次於沈陽和大連,沈陽和大連兩個城市就可以在總量方面干過吉林省的9個地級市。 長春現在的經濟增速很快,每年能保持12%到15%,增速快是長春經濟的一個特點 重慶作為直轄市,西南地區的門戶,固然就註定了它的經濟金融地位比長春重要很多,國家在經濟方面非常重視重慶,而東北的門戶在沈陽,但隨著長吉圖開發先導區的建設地位日漸提升,長春作為腹地,經濟將大有改觀。 消費水平:長春應該和重慶差不多的,雖然重慶是直轄市,但它的周圍縣市都被大山環繞,消費低廉,市區跟長春差不多,長春消費水平很高,要不然就不會出現中國日銷售額第一名的歐亞商都和亞洲營業面積最大的歐亞賣場
㈧ 長春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相關問題,開展調查研究,撰寫調查報告,提出意見建議.2000字[email protected])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與市場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針充分表明,我們要建設的新農村,是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以及黨的建設協調推進的新農村,是農村「三個文明」共同發展的新農村,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諧的新農村。
一、新農村建設的內涵
生產發展,要求建設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提高農村生產力水平。如果用量化指標來衡量,可以說是糧食自給率大於95%,有效灌溉面積佔耕地面積的比重要大於60%,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要大於60%,人均肉類擁有量大於80%。
生活寬裕,就是提高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的消費結構、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我們認為,生活寬裕的標志一是農民收入達到了一定水平,按小康標准計算,到2020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至少應達到6000元;二是消費結構有所改善,即恩格爾系數小於40%;每百戶擁有電話80部,彩電49台;三是農民生活質量有新的提升:70%的農戶家庭有衛生廁所,80%的農戶室外有硬化路面。
鄉風文明,是指農民群眾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斷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學的社會風氣在農村形成,農村的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發展逐步適應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需求。
村容整潔,要求優化人居環境,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要求重點抓好道路、飲水、垃圾、污水、糞便處理等五個方面的建設任務,以及實施新能源利用、信息化、農村防災體系建設等惠農工程。
管理民主,是指健全和完善民主選舉、決策、管理、監督等村民自治機制,不斷增強農民群眾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使其真正擁有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監督權,真正當家作主,不斷推進農村民主政治建設的過程。
二、新農村建設的意義
第一,新農村建設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選擇。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改革開放以來,農業、農村、農民都得到了一定發展,但由於各種原因,我國「三農」問題仍然存在。可以說,沒有「三農」問題好的求解,也就沒有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第二,新農村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目前,城鄉差距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點與難點。構建和諧社會,要求逐步扭轉城鄉差距,而新農村建設為扭轉這一差距提供了可能。
第三,新農村建設是農村「三個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新農村建設既包括物質文明建設,也包括精神文明建設和政治文明建設。鄉風文明和管理民主就是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具體體現。
第四,新農村建設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加大對農業科研工作的投入,有利於促進農業現代化建設,有利於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國民經濟健康穩定發展。
第五,新農村建設是加強政府管理的重要抓手。新農村建設的二十字方針為解決「三農」問題做出了全面概括,為各級政府工作提供了一個十分明確的工作抓手。
㈨ 長春的經濟狀況,消費水平,物價,和人均月收入,詳細具體信息。
長春是個農業省在全國算收入低 消費也低長春就靠一汽和北車和農業支撐收入 人均收入3000元算高的了 長春也沒有什麼高科技企業 還有一些醫葯行業支撐 還有一些農產品加工 長春也沒什麼了 長春很不發達
㈩ 長春有沒有發展潛力
分析當前國內、國際經濟形勢,長春市實現GDP 2765.8億元,城市建設、科技創新、改善民生、社會事業等各項工作順利推進,令人振奮。
長春市經濟工作,一要突出抓好汽車整車、軌道客車、玉米化工醇、兵裝新能源、特鋼不銹鋼等重大項目建設,確保完成年度序時進度;二要扎實推進旱田節水灌溉工程,大力發展棚膜蔬菜,全面完成全年工作目標;三要全力做好地鐵1號線建設、地鐵2號線設計及「兩橫兩縱」快速路的路段勘查、交通導改等工作。農業方面也喜獲大豐收,長春的明天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