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問衡量工業經濟的主要指標有哪些
1、工業總產值:是以貨幣表現的工業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已出售或可供出售的工業產品總量。
2、資本金:是指企業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的注冊資金。
3、資產:是企業擁有或控制的能以貨幣計量的經濟資源,包括各種財產、債權和其他權利。
4、負債 :是企業所承擔的能以貨幣計量、將以資產或勞務償付的債務。
5、動資產 :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者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內變現或者耗用的資產,包括現金及各種存款、短期投資、應收及預付貨款、存貨等。
6、固定資產原值 指企業在建造、購置、安裝、改建、擴建、技術改造某項固定資產時所支出的全部貨幣總額。它一般包括買價、包裝費、運雜費和安裝費等。
7、固定資產凈值 :指固定資產原價減去歷年所提折舊後的凈額。固定資產合計
指企業固定資產凈值、固定資產清理、在建工程、待處理固定資產凈損失所佔用
的資金。
8、營運資金 指流動資產減流動負債後的凈額。
9、產品銷售收入 指企業銷售產品的銷售收入和提供勞務等主要經營業務取得的
業務總額。
10、產品銷售成本 指企業銷售產品和提供勞務等主要經營業務的實際成本。
11、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 指企業銷售產品和提供工業性勞務等主要經營業務應負擔的城市維護建設稅、消銷稅、資源稅和教育費附加。
12、應交增值稅 指企業在報告期內交納的增值稅額。
13、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 是衡量工業經濟效益各個方面在數量上總體水平的一種特殊相對數,是反映工業經濟運行質量的綜合指標。
等等
2. 如何對工業企業發展水平進行綜合評價
提供一些經濟統計類的學年論文題目,供寫作參考。1.某省各地市經濟發展水平的綜合評價2.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評價的應用研究3.某省市經濟發展水平分區研究4.某省市消費拉動第三產業增長的實證分析5.某省市城鎮居民消費結構變化趨勢研究6.某省普通高等教育生源變動趨勢與對策研究7.某省城鎮居民消費結構比較研究8.某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統計分析9.課堂教學評估體系與方法研究10.某市各區縣經濟綜合實力評價研究11.基於多元統計的某省經濟分區研究12.因子分析在某省利用外資效果評價中的應用13.因子分析在居民消費結構變動分析中的應用14.因子分析在企業競爭力評價中的應用15.深滬股市收益率分布特徵的統計分析16.某省市農民收入問題的調查與思考17.最優加權組合法在GDP預測中的運用研究18.最優加權組合法在糧食產量預測中的運用研究19.最優加權組合法在能源消耗預測中的運用研究20.我國(某省)實際人均GDP的趨勢分析及預測21.某省市工業經濟效益的綜合評價22.工業企業科技競爭力的綜合評價23.某省市城鎮居民消費結構的地區差異分析24.某省市各地區經濟綜合實力的評價25.基於因子分析法的上市公司財務狀況評價研究26.某省工業化進程統計測度及實證分析27.某省城市化進程統計測度及實證分析28.某省城市規模發展水平分析與比較研究29.某省市工業行業結構特徵的因子分析30.城鎮居民消費的典型相關分析31.我國(某省)各地區人口素質差異的統計分析32.我國(某省)三次產業結構變動的統計分析33.某省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實證研究34.某省外貿出口與經濟發展關系的實證研究35.縣域經濟發展綜合評價的實證研究36.某省各縣市經濟發展的聚類分析37.某省各縣市產業結構的聚類分析38.某省(市)信息化實現程度實證評價39.某省(市)環境保護綜合評價40.我國科技進步貢獻率的測度41.某省(市)居民生活水平與質量實證評價42.某省(市)經濟外向度實證研究43.縣級政績考核指標體系與方法研究44.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實證研究45.我國東西部城鎮居民收入差距實證研究46.某省市城鎮居民消費水平與結構變化趨勢研究47.某省市投資拉動GDP增長的實證研究48.耐用品需求預測模型及其應用研究49.某省市GDP周期波動實證研究50.某省市工業周期波動實證研究51.某省市零售市場周期波動實證研究52.某省市農民收入周期波動實證研究53.某省市人口最優預測模型與應用研究54.某省市人口老齡化趨勢與對策研究55.某省市財政收支變化趨勢與對策研究56.某省市城鎮居收入差距變化趨勢與對策研究57.某省市農民收入差距變化趨勢與對策研究58.長江水質的綜合評價與預測59.多元統計分析方法在股票市場板塊中的應用研究60.ARCH族波動模型研究及其在我國股市中的應用研究
3. 油氣工業技術經濟評價的基本原理
技術經濟評價基於技術與經濟的內在聯系,立足於技術上先進可行,並追求最佳經濟效果,具有一套不同於其他學科的基本原理。
(一)可比性原理
技術經濟評價是解決技術方案的經濟效果優化問題,就必須保證各方案的經濟效果在切實可行的范圍內彼此等同的可比性。
首先,必須滿足時間可比性。技術方案在不同時間內發生的效益和耗費,不能簡單相加,而應採用適當的計算方法折算為同一時間的貨幣價值,才能比較。對於經濟壽命、建設周期不同的方案,必須採用相同的計算期比較。因為同樣的收益,在5年內獲取與在10年內獲取;或者同樣的費用,新技術方案在2年內完成,而原有技術在4年內才能完成,是不能簡單比較的。資金周轉與投資回收快慢的差別是經濟效益的一個重要指標。盡管油氣的不可再生性決定了建設項目的不可重復性,然而從一般資產的投資來看,不同時間完成資源勘探開發的方案之間其質的差別是明顯的。
其次,油氣工業建設項目還須滿足在社會需求上的可比性。油氣勘探開發在獲取的商品油氣產量上的差別,控制儲量中探明儲量的比例,以及探明儲量中可采儲量的比例等的差別直接導致了建設方案間的不可比性。當產量或儲量不一致時,投資與經營費用的絕對值不再具有可比性,油田在進入開采後期,當產量減少,開采難度增大時,總的單位成本增加,以致繼續維持產量可能使油田陷入虧損的邊緣,這在我國東部諸多老油田很普遍。是否因為單位成本過高而放棄剩餘的儲量呢?結論恰恰是不能放棄,在能源作為緊缺的工業基礎產品與戰略物資時,必須盡可能得到數量上的供應。
就勘探項目的獨立評價而言,勘探成果的質量差別是不能忽略的。通常較高的精度與更為准確全面的認識意味著更多的投入。新技術的採用在提高可靠性的同時也常常增加了費用。因而不能採用費用現值比較,而應當考慮質量的經濟意義,即這種高精度是否為後期勘探開發減少可能的設計失誤及由此造成的損失。
(二)經濟效益原理
經濟效益是有用勞動與勞動耗費的比較,是價值與剩餘勞動時間的又一表現形式。技術經濟評價以提高經濟效果優化決策為目的,就必須堅持經濟效益原理。評價指標,必須反映經濟效益。
堅持經濟效益原理,還必須處理好微觀經濟效益和宏觀經濟效益的關系。微觀經濟評價是立足於投資建設項目本身,從項目所在的企業這一角度考慮,採用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對建設項目的技術方案、生產規模、產品流向、市場需求、經濟效果,以及外部建設條件,進行全面具體的分析、預測和評估,以保證使項目技術可行和經濟合理。而宏觀經濟評價則立足於國家和社會,從國民經濟宏觀角度,考慮項目的投資建設對國民收入、國民消費、投資規模、經濟增長等的影響,為項目的宏觀決策提供依據。油氣作為重要的戰略物資、工業文明的血液,世界上幾乎沒有一個國家對其採取完全開放的政策。我國更是重視對石油天然氣工業的控制和計劃,油氣公司更是兼行政管理、生產經營於一體。因而,必須堅持宏觀評價與微觀評價相統一的原則,在油氣工業走向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在目前我國油氣資源短缺的形勢下,油氣勘探開發決策應當以微觀評價為主。而宏觀評價主要用於指導宏觀政策、措施的制定與實施,以促進油氣工業發展,並提高其經濟效益。
堅持經濟效益原理,還必須正確處理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石油天然氣在國民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也是不可再生的資源,其勘探開發必須納入可持續發展戰略。宏觀決策應當考慮資源實際分配的公平合理,正確處理當前發展與長遠發展的關系。
4. 什麼是工業經濟
工業經濟學是研究工業經濟發展及對其進行社會管理的規律性的學科 。 工業經濟學是一門歷史不長的新興學科。但是, 工業經濟理論則有很長的發展歷史, 它是伴隨著機器大工業一起誕生, 伴隨著機器大工業的發展而發展的。在 資本主義 國家中, 工業經濟理論的發展反映出資本主義發展各階段的特點。
希望採納
5. 油氣工業技術經濟評價的特點
油氣資源勘探開發項目技術經濟評價的理論和方法屬部門技術經濟學范疇,應當與石油工業的特點密切結合。
首先,油氣勘探具有階段性、遞進性的特點。從發現油氣資源到開發利用是一個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各地區的油氣勘探開發建設周期往往長達二三十年,甚至更久。整個過程的產出首先表現為一系列油氣地質認識成果,而體現經濟效益的,在其中間的勘探階段主要是各級油氣地質儲量,直到最後的開發階段才是直接的商品——原油、天然氣以及各種加工成品。全部過程有可能在某個中間階段結束。我國石油行業目前尚未建立儲量計價等制度,中間成果不能進入市場流通;而且,我國石油行業具有行業壟斷和國家壟斷性質,同一地區、不同階段和油氣勘探開發項目常由同一大公司下屬的不同或相同子公司承擔。因此,其技術經濟評價常常以從勘探投入到開發,產油產氣的整個過程為對象,進行全過程評價;另一方面,不同階段的工作常常由彼此獨立核算的不同主體承擔,其項目管理體制的差異和勘探開發過程的不確定性又要求進行分階段評價。因此,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的技術經濟評價應該遵循階段性評價和全過程評價相結合的原則。
其二,油氣勘探投入產出關系難以確定。油氣勘探成功與否,以及勘探開發成本的高低,是一個受油氣資源形成條件、油氣地質理論的局限性、勘探開發技術手段的可靠性、油氣賦存信息的翔實程度等多種因素綜合影響的復雜問題。在勘探投入前期,沒有任何一個油氣地質專家敢於准確斷言定能獲得多少油氣儲量,再不用說這些儲量的經濟意義了。同時,石油作為戰略物資和工業經濟的命脈,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和政府幹預,因而在油氣的國際合作勘探中更需考慮國際能源市場的風雲變幻和國家能源政策,不確定性大、風險性高是油氣勘探開發項目的普遍特徵,因而風險評價是其技術經濟評價的重要內容之一。基於同樣的理由,加強事後評價與勘探開發效果分析,以及勘探開發投入產出關系的研究,對於提高事前評價的可靠性在油氣資源技術經濟評價的理論和方法體系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早期勘查的階段性評價主要在於相對經濟效果度量與方案比較擇優,而不在於絕對經濟效果的度量;而經濟評價工作則應隨著項目的進展不斷深入,貫穿其全過程。
其三,油氣勘探工作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技術系統,各技術手段在不同階段、不同側面相互重疊,相互補充,相互驗證,又互為條件,構成了復雜的技術網路。油氣資源形成條件的千差萬別等導致幾乎沒有完全相同的技術系統。除了基礎油氣地質理論外,勘探開發技術手段不斷更新,發展迅猛,在可供發現的資源量越來越少的情況下,新技術的採用對於勘探效益的好壞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強重要技術手段以及採用的新理論、新技術、新設備等的技術經濟效果分析,不僅僅是評價工作的重要內容,也將有利於勘探開發技術方案的優化設計工作。
綜上所述,油氣勘探開發具有階段性與遞進性、投入產出關系不確定、技術含量高、風險性大等諸多特徵,這就要求油氣工業的技術經濟評價具有自己的理論與方法特色,具有適應油氣勘探開發項目特點的既可操作又科學合理的評價標准與規范。
我國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項目的技術經濟評價工作是20世紀80年代初期隨著海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開展對外合作而發展起來的,並隨著石油行業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逐步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而日益受到應有的重視。但是,它在理論研究和實際操作上都還存在不少問題:在評價指標與方法上基本上借鑒於一般工業技術經濟評價的理論;油氣勘探階段沒有成為獨立評價的對象;缺乏關於企業綜合效益與社會綜合效益的評價,以及關於多項目不同結構的項目群的評價與決策方法;油氣勘探開發風險評價方法不是難於操作就是可信度不高,等等。
隨著石油行業的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逐步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各類油氣勘探公司、開發公司或類似實體相繼成立,我國油氣勘探開發逐步走上了按項目管理、科學運行的軌道,追求投資效益已取代生產任務而成為我國油氣勘探管理工作的中心。提高油氣勘查效益,首先在於正確選擇投資方向,制定合理的技術方案,降低資源勘查風險和作業風險,防止錯誤決策。油氣資源的不可再生性,決定了在油氣地質理論、勘探開發技術不斷進步的同時,可供發現的剩餘資源量越來越少,勘探難度越來越大,成本與費用不斷提高,勘查風險也在不斷增大。石油勘查技術越來越成為影響石油經濟的關鍵因素。如何有效地選擇和應用先進適用技術,創造更為滿意的經濟效果,以促進油氣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並保證國家對油氣資源的需求,如何正確地評估、比較油氣勘查技術的經濟效果,為正確決策提供依據等,都需要進行深入探索。這些技術經濟問題的深化研究,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實際意義。
6. 比如,看一個地方,工業經濟的好壞 ,主要看哪些數據
從你提問的范圍和問題本身來看,我猜測你是想尋找地域性的工業板塊,對吧?
如果單純的從地域性的工業數據來看工業經濟的好壞,如果你能夠查到該地區工業稅收,是一個很好的指標。原因很簡單:稅收包括國稅和地稅,我們知道,大多數情況下,公司都巴不得偷稅漏稅,原因就是想增加利潤。換句話說,如果某地區的稅收很高,並不是說該地區苛捐雜稅或者說該地區稅務局的人很厲害。而是表示公司賺很多的錢,所以掩飾都掩飾不了,那麼只好多繳稅了。因為稅收永遠發生在業務成立開展之後。
如果說從股票的角度分析哪些指標能很好的反應地方工業經濟,我覺得真實的工資水平和就業率是可以的。因為公司運轉越快,效益越好,那麼工資和就業都必須有保障,因為,一個揭不開鍋的公司想發工資和想招人,幾乎很困難。反之,就表示公司很好。因為沒有哪個公司願意養活一幫不賺錢的員工。
7. 油氣工業技術經濟評價的原則
技術經濟評價的目標就是為決策提供技術經濟上的依據。評價服務於決策,又要結合項目的具體特徵,尋找合適的指標與方法,以全面綜合地反映項目帶來的收益和項目之間的有效差別。從這一基本點出發,油氣勘查開發項目的技術經濟評價應堅持以下原則。
(一)階段性評價與全過程評價相結合,以全過程經濟效益分析為主
評價服務於決策,石油勘探開發全過程具有階段性決策的特點。因而其全過程的各個階段,即普查勘探、預探勘探、評價勘探、開發階段都應作相應的技術經濟評價。評價工作本身如同勘探工作一樣,是一個隨項目進展而逐漸具體、細致、准確的過程。在盆地普查的初期,根據生油岩體積法估算的經濟儲量其誤差是很大的,甚至可能達到100%。同樣,據此估算的開發投資精確度極不可靠。而在獲取探明儲量之後,各項目費用與收益估算就可相當准確了。因而,階段性評價是必要的。同時,勘探的目的是獲取商業性油氣,勘探各階段的投入只能在開發階段實現收益。因此,盡可能在勘探開發的早期階段對全過程的經濟效益做出合理適度的評估,這具有戰略性意義,而開發後的評價不僅可以全面總結勘探開發整個過程的經濟效果,而且對於指導今後類似項目的事前評價工作的開展,提高各項參數估計的准確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應當予以高度重視。
同時,堅持階段性評價與全過程評價相結合,也是適應油氣勘查開發管理體制與運作機制改革的需要。隨著油氣儲量的資產化管理,儲量的有償轉讓制度的建立與逐步推行,勘探公司獨立走向市場;勘查各階段的產出將直接表現為經濟效益,從而將為階段性經濟評價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而油氣勘查開發企業完全走向市場,勘查各階段可能將由不同的公司承擔,投資主體與受益主體的不同,使得階段性評價成為必要。
(二)技術評價與經濟評價相結合的原則
油氣勘查開發的技術經濟研究的主要任務有二:第一,勘探開發的經濟效果分析;第二,技術方案的經濟優化。技術與經濟的考慮同時出現在設計與評價兩個階段。只有在技術設計時,就考慮經濟效果才有可能創造出提高效益的方案,為評價奠定基礎;只有在經濟評價中考慮技術的先進性與適用性,才能將經濟效益優化建立在可行的基礎上。通過技術與經濟的結合,以達到技術先進條件下的經濟合理,經濟合理基礎上的技術先進,追求技術與經濟的協調發展與最佳組合。而且,油氣勘查階段的直接產出表現為對各種油氣的地質認識、資料、圖件與報告,其質量的差異,包括認識的深度、廣度與可靠性,除了同研究人員的知識水平有關外,主要取決於勘探設計的優劣,在使用費用型指標衡量經濟效果時,這種差異是不可忽略的,更何況設計的差別將成為影響最終經濟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影響經濟效果到目前為止還難以准確地甚至是比較粗略地進行定量評估。因此,技術評價研究技術的先進性與適用性不僅僅是技術經濟評價固有的內容之一,同時也是使油氣勘探階段經濟評價建立在可比基礎上的要求。加強技術的效果分析是技術經濟評價工作的內容之一。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地震測線密度的合理性與經濟性的技術經濟評價。美國地質調查局通過對50個海上盆地的統計分析,發現大部分油田的直徑為3.5km;且70%的儲量都是在7000×104t以上的大油田中,15km以上的地震測網就可以控制儲量在1500×104t以上的油田,由此可以確定地震測網密度的經濟下限;另一方法則是通過對測網密度與發現構造數作統計曲線,其拐點處是測網密度的邊際效益的上限,從而在質量與費用的權衡中找到了技術與經濟的最佳結合點。
(三)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實物量與價值量相結合的原則
技術經濟評價的本質要求是對勘探開發建設和生產過程中的諸多因素通過費用、效益計算,給出明確的綜合的數量概念,從而進行經濟分析和比較。然而,油氣勘探項目由於受勘探程度的限制,對地質資源的認識有一個過程,一些經濟因素如對潛在資源量未來工業開發的可能性,生態、環境及其對國民經濟的意義等不能量化,不能直接進行數量分析,對此應進行實事求是、准確的定性描述,與定量分析結合起來評價。而且,在勘探早期階段,技術方案,尤其是同一勘探地區不同方案之間的差別還難以用經濟指標表達,只能反映到單純的或帶有部分經濟意義的技術指標中;油氣勘探開發的宏觀技術經濟研究和勘探史研究的滯後,也使得在勘探早期階段對未來可能獲得的油氣的各種經濟可能性還缺乏一套完整的有效的估計方法,投入產出關系難以把握,在實踐中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分析評價人員的經驗、直覺與地質認識。這在風險分析中就表現得相當突出,因而堅持定性與定量相結合是必須要做的。同樣,出於對油氣勘探的最終效果難以估計的考慮,在階段性評價中採用實物量指標如儲量、控制含油麵積、圈閉構造數等直接指標可能更加准確可信,因為它不需要過多的假定與推測。同時,勘探項目以探明地下資源為目的,勘探階段不同,目的不同,所獲得的成果也不同。況且,有些勘探項目純粹只以解決某些油氣地質問題為任務,並非以獲取儲量為目標,因而堅持價值量與實物量相結合也是准確評估技術經濟效果與方案差別的客觀要求。
(四)多目標綜合評價的原則
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項目注重投資效益,其追求的目標是多方面的,如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效益好,風險低等。不同的公司在不同的經營形勢下可能會各有側重,小型勘探開發公司可能以投資回收期短、風險低為主要目標,而大型公司則追求長期的高平均投資收益率。在勘探資金短缺的形勢下則更為重視投空率和噸儲量成本的估計。各種經濟評價指標,往往從各個不同角度反映經濟效益,各種實物量指標則更是如此。勘探工作是多學科、多工種綜合共同作用的過程,單項指標難以全面衡量勘探效果。因此,必須針對公司所確定的目標體系,選擇能全面衡量其經濟效果的指標體系進行綜合評價。
8. 如何評價蘇聯的新經濟政策的工業方面
(2018·孝感)1920年蘇聯糧食產量只及一戰前的一半,工業產值只有戰前的13.8%,生活必需品十分缺乏,經濟形勢嚴峻。工人中出現悲觀失望情緒、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爆發了工人罷工和抗議遊行,農民對繼續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不滿與日俱增,反蘇維埃暴動不斷發生。1921年蘇俄政府實施新經濟政策。依據村料判斷蘇俄實施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是:維護和鞏固蘇維埃政權。
(2018·黃石)鄧小平說:「社會主義究競是什麼樣子,蘇聯搞了很多年,也沒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寧的思路比較好。」材料中的「列寧的思路」是指實施新經濟政策。
(2017·荊州)1921年3月,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發布宣言,指出:「現在,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和人民委員會決議取消余糧徵集制,代之以農產品徵收實物稅。」材料表明蘇俄開始推行新經濟政策。
(2017·荊門)1921年,蘇俄政府實施新經濟政策,允許多種經濟並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蘇俄實施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是維護和鞏固蘇維埃政權。
(2016·荊門)列寧說:「我們原來打算直接用無產階級國家的法令,在一個小農國家裡按共產主義原則來調整國家的生產和產品分配,現實生活說明我們犯了錯誤」。為糾正這一「錯誤」,蘇俄採取了新經濟政策。
(2016·孝感)關於「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和「新經濟」政策的共同點,都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發揮了積極作用。
(2014·黃岡)1921 年,蘇俄農民可以在市場上自由出售糧食,促使這一變化的是新經濟政策。
(2010·荊州)列寧說:「用無產階級國家直接下命令的辦法在一個小農國家裡按共產主義原則來調整國家的產品生產和分配。現實生活說明我們錯了。」為此在列寧的領導下,蘇俄採取的措施是實施新經濟政策。
(2010·十堰)1921年,蘇俄在國民經濟陷於癱瘓的狀態下,果斷地在全國實施新經濟政策。
9. 油氣工業經濟評價
「經濟評價」是指在項目投資決策之前,認真進行可行性研究,計算、分析項目投資的經濟效益,從經濟的角度評定被評價項目的計劃、預算、決策、方案是否先進可行;當有多個方案時,還要對各個方案的經濟效益進行比較和選優,這種分析論證過程稱為項目的經濟評價。其目的是改善經營管理,有效使用投資,提高經濟效益。
油氣工業經濟評價,實際上是對油氣工業的建設項目,從經濟的角度進行投資估算和收益預測,通過財務評價和國民經濟評價,計算項目未來的盈利能力、債務清償能力、外匯平衡能力及國際競爭能力,分析項目未來的抗風險能力,論證項目投資的經濟合理性、可行性的過程,從而為擬建項目的投資決策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