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垃圾經濟效益包括哪些方面

垃圾經濟效益包括哪些方面

發布時間:2022-07-04 03:07:38

『壹』 垃圾分類實施後取得哪些成效

1、減少佔地: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質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嚴重侵蝕。垃圾分類,去掉可以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質,減少垃圾數量達60%以上。

2、減少污染:目前我國的垃圾處理多採用衛生填埋甚至簡易填埋的方式,佔用上萬畝土地;並且蟲蠅亂飛,污水四溢,臭氣熏天,嚴重污染環境。土壤中的廢塑料會導致農作物減產;拋棄的廢塑料被動物誤食,導致動物死亡的事故時有發生。因此回收利用還可以減少危害。

3、變廢為寶:中國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達40億個,方便麵碗5~7億個,一次性筷子數十億雙,這些占生活垃圾的8~15%。1噸廢塑料可回煉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噸廢紙,可免於砍伐用於生產1200噸紙的林木。

一噸易拉罐熔化後能結成一噸很好的鋁塊,可少採20噸鋁礦。生活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應珍惜這個小本大利的資源。 大家也可以利用易拉罐製作筆盒,既環保,又節約資源。

而且,垃圾中的其他物質也能轉化為資源,如食品、草木和織物可以堆肥,生產有機肥料;垃圾焚燒可以發電、供熱或製冷;磚瓦、灰土可以加工成建材等等。各種固體廢棄物混合在一起是垃圾,分選開就是資源。

如果能充分挖掘回收生活垃圾中蘊含的資源潛力,僅北京每年就可獲得11億元的經濟效益。可見,消費環節產生的垃圾如果及時進行分類,回收再利用是解決垃圾問題的最好途徑。

(1)垃圾經濟效益包括哪些方面擴展閱讀:

垃圾分類的原則:

1、分而用之:分類的目的就是為了將廢棄物分流處理,利用現有生產製造能力,回收利用回收品,包括物質利用和能量利用,填埋處置暫時無法利用的無用垃圾。

2、因地制宜:各地、各區、各社(區)、各小區地理、經濟發展水平、企業回收利用廢棄物的能力、居民來源、生活習慣、經濟與心理承擔能力等各不相同。

3、自覺自治:社區和居民,包括企事業單位,逐步養成「減量、循環、自覺、自治」的行為規范,創新垃圾分類處理模式,成為垃圾減量、分類、回收和利用的主力軍。

4、減排補貼、超排懲罰:制定單位和居民垃圾排放量標准,低於這一排放量標準的給予補貼;超過這一排放量標準的則予以懲罰。減排越多補貼越多,超排越多懲罰越重,以此提高單位和居民實行源頭減量和排放控制的積極性。

5、捆綁服務、注重績效:在居民還沒有自願和自覺行動而居(村)委和政府的資源又不足時,推動分類排放需要物業管理公司和其他企業介入。但是,僅僅承接分類排放難以獲利,企業不可能介入,而推行捆綁服務就能要解決這個問題。

將推動分類排放服務與垃圾收運、干濕垃圾處理業務捆綁,可促進垃圾分類資本化,保障企業合理盈利。

『貳』 垃圾有什麼利用價值嗎

固體廢物從廢物這個角度看具有相對性,一種過程的廢物往往可以成為另一過程的原料,具體表現為:
首先。可用作生產建築材料。許多工業廢渣的成分、性質類似於天然建築材料或人工製成的建築材料,如含有鈣、硅、鋁等氧化物並具有或潛在有水硬膠凝性的廢渣,可作水泥、磚瓦等牆體材料;具有一定強度、體積穩定性的廢渣和廢石,可作混凝土骨料。目前,利用熱電廠的粉煤灰築路,利用燃煤的灰渣做鋼廠鑄錠保護渣、岩棉製品、水泥原料等,不僅獲得了良好的環境效益,也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其次,可以回收資源和能源。許多廢石、尾礦、廢渣等都含有 一定量的金屬元素或含有提煉金屬元素所需的輔助成分。若是用於冶金、化工生產,可收到良好的經濟和環境效益。此外城市垃圾中的大量可利用生物降解製取沼氣,還有一些有機物如廢塑料,經過加工處理可製取燃料油等。
再次,可以用於改良土壤,增加肥力。對含有機物成分比較對的城市垃圾進行堆肥處理,使其無害化,並可轉化為有機肥料。許多廢渣含有植物生長所必須的養分,還具有改良土壤結構的作用,如用廢渣製作的硅鈣鉀化肥,既可以解決土地板結問題,又可以使植物抗乾旱、抗倒伏,增強抗病蟲害的能力,同時還能促進糧食早熟和增產。
固體廢物還有很多 用途,例如從廢渣中提取稀有金黃酥、塑料填料、維生素、化學葯劑、活性炭等。可見,固體廢物放置是害,利用是寶,綜合利用價值可觀。

『叄』 垃圾分類收集後創造的經濟價值有哪些

垃圾分類的好處:

1、減少土地侵蝕

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質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嚴重侵蝕。垃圾分類,去掉可以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質,減少垃圾數量達60%以上。

2、提高經濟價值。垃圾分類可以減少垃圾處理量和處理設備,降低處理成本。提高了廢品回收利用比例,減少了原材料的需求。

3、減少環境污染

中國的垃圾處理多採用衛生填埋甚至簡易填埋的方式,佔用上萬畝土地;並且蟲蠅亂飛,污水四溢,臭氣熏天,嚴重污染環境。

土壤中的廢塑料會導致農作物減產;拋棄的廢塑料被動物誤食,導致動物死亡的事故時有發生。因此回收利用還可以減少危害。

4、變廢為寶,有效利用資源

中國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達40億個,方便麵碗5~7億個,一次性筷子數十億雙,這些占生活垃圾的8~15%。1噸廢塑料可回煉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噸廢紙,可免於砍伐用於生產1200噸紙的林木。一噸易拉罐熔化後能結成一噸很好的鋁塊,可少採20噸鋁礦。生活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應珍惜這個小本大利的資源。 大家也可以利用易拉罐製作筆盒,既環保,又節約資源。

而且,垃圾中的其他物質也能轉化為資源,如食品、草木和織物可以堆肥,生產有機肥料;垃圾焚燒可以發電、供熱或製冷;磚瓦、灰土可以加工成建材等等。如果能充分挖掘回收生活垃圾中蘊含的資源潛力,僅北京每年就可獲得11億元的經濟效益。可見,消費環節產生的垃圾如果及時進行分類,回收再利用是解決垃圾問題的最好途徑。

垃圾分類的意義:提高垃圾的資源價值和經濟價值,力爭物盡其用;可以減少垃圾處理量和處理設備,降低處理成本,減少土地資源的消耗;具有社會、經濟、生態等幾方面的效益。垃圾分類處理包括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等。

『肆』 什麼是垃圾處理的經濟效益

垃圾處理的經濟效益:
垃圾處理產業的產品主要有三大類:物質資源、環境資源和垃圾處理服務。物質資源的初生態就是未經處理或加工的回收物質,高級形態是二次原料(包括二次能源)。環境資源主要指自然、人文和生態環境的環境容量資源,垃圾處理產業通過對垃圾無害化、資源化和減量化處理減少了排入環境的污染物量,亦即減少了對環境容量的佔用,為生產和消費持續發展提供了可能。垃圾處理服務由包括解決公眾投訴在內的管理和作業等一系列活動組成,垃圾處理產業通過提供垃圾處理服務帶給公眾良好環境的享受。
從產業產品來看,垃圾處理產業既是物質生產領域的基礎產業或第二產業,也是與日常生活和物質生產領域密切相關的服務性產業或第三產業,日本1990年供水和垃圾處理產業的感應度系數和影響力系數分別0.6397和0.8132,感應度系數和影響力系數適中且兩者接近,說明垃圾處理產業既可歸入物質生產的基礎產業,也可歸入服務業。如果環境資源以環境權法明確下來並可增值,垃圾處理產業就是名副其實的服務產業,否則,垃圾處理產業僅以滿足社會公共需要而非以交換和增值為目的,便只能作為一種公益性服務事業。
垃圾處理產業引進競爭機制、推行民營化的原因既包括公共財政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垃圾處理需求,不得不求助於民間資本,也包括因垃圾處理理念的變化,垃圾處理產業的內涵和外延得到拓展後其經濟技術屬性發生變化,有效供給模式也發生相應變化。
1)面對日益增長的垃圾處理需求,公共財政難以為繼
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大量生產、大量消費」的現代經濟增長模式勢必帶來垃圾的增長。20世紀80年代初期,國外城市垃圾平均年增長率為2%~5%,有的國家達到10%。工業發達國家的城市生活垃圾總增長率為3%~5%(江源、劉運通、邵培,2004)。而且,市民對垃圾無害化處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垃圾處理產業所需要的投資也日益巨大。作為社會公益事業由政府包攬,即從生活垃圾收集、清運到處理以及監督管理都由政府全程負責的垃圾處理模式帶來垃圾處理領域的公共財政支出急速膨脹,對公共財政造成了極大壓力。國家與城市財政都不足以支持垃圾處理設施的建設與運營,這就是要通過適當的契約安排吸引私人資金極為必要的原因。
2)垃圾處理民營化既有先例,又存在技術上的可行性
西方國家認識到公用事業領域存在「市場失靈」的問題,在20世紀以來廣泛採取由政府負責提供公共服務的做法,但從本質上講,「提供服務並非政府的義務,政府的義務是保證服務得以實現」(戴維·奧斯本、特德·蓋布勒,1996年,第6—7頁)。在歷史上,19世紀末20世紀初,由於城市政府缺乏資金,國家補貼又相當有限,英、美國家的公共事業也主要由與市政當局訂立了長期合同的私人企業提供,這與民營化模式很相似。而且產業廢棄物處理一向由民間企業承擔,從技術上講,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民營化並不存在技術上的障礙。隨著垃圾處理理念的轉變,垃圾處理不單純是焚燒、填埋、堆肥,還涉及資源的回收利用,垃圾處理越來越細分化、專業化,政府缺乏相應的技術和技能。此外,如果以回收利用為前提,就需要針對收集來的各種廢棄物進行不同的處理,政府承擔這些設備及人員,負擔太重,效率也會大打折扣。民間企業實際上在回收利用領域處於主導地位。
3)垃圾收費制的推行增加了垃圾處理產業對民間資金的吸引力
由於公共物品消費上不存在支出約束,供給上沒有利潤驅動,因此在享受清潔環境的同時,過度消費的「搭便車」現象在所難免。缺乏代價意識導致過度消費垃圾服務,導致人力資源和財力的巨大浪費。為減輕垃圾處理公共支出的壓力,同時也為強化市民的環境意識,實現垃圾的「減量化」,各國政府嘗試採取經濟手段改變市民的行為方式,推行垃圾收費制。不交費即不能得到垃圾清運服務,垃圾收費制的推行使服務受益排他成為可能,使垃圾處理產業有了市場化的條件,也為承擔一定公益責任的垃圾處理企業在政府財政補貼之外,增加了新的收入來源,增加了垃圾處理產業對民間資金的吸引力。
4)垃圾處理涉及多個環節。多種供給模式組合才能實現最優績效
垃圾處理產業環節較多,其經濟技術特性具有多樣性和多層次性,不同特性的具體服務應該由不同主體和不同模式予以解決。先行研究對垃圾處理服務各類供給模式的優劣以及使用的具體服務類別進行了歸納整理(見表1),指出只有通過多種供給模式組合,才能實現垃圾處理服務的最優績效。簡單地說,就是回收利用領域理想供給模式是民間企業主導、政府輔助並予以政策及技術支援,而在垃圾處理領域則出於降低外部不經濟及環境污染風險的考慮,較為理想的模式為在加強政府監管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利用民間的資金和技術能力。

『伍』 垃圾分類收集後所創造的經濟價值

垃圾分類的意義有,第一,節省土地資源,提高土地利用率,第二,減少環境污染,保護生態環境,第三,變廢為寶,提高垃圾資源利用水平,實現再生資源的利用,第四,提高民眾價值觀念和個人素養。

垃圾分類的定義是按一定規定或標准將垃圾分類儲存、投放和搬運,從而轉變成公共資源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

垃圾分類的目的是減少垃圾處理量和處理設備的使用,提高其資源價值和經濟價值,具有社會、經濟、生態等方面的效益。

垃圾大多是採用填埋的方式,佔地多且嚴重污染環境,實行垃圾分類可以減少垃圾填埋處理,節約土地和設備使用,提高廢品利用率。

『陸』 垃圾分類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這是200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首席專家拉斯基提出的著名論斷。這些年國內各城市規模都在不斷擴大,人口日漸增多,垃圾產生量也在快速增長,城市環保工作壓力越來越大。有效的垃圾分類,不僅可以提高這部分資源的利用率,提高經濟效益,也可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和後續處理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因此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既是保護環境、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重要途徑。

『柒』 說明.對生活垃圾的分類處理帶來了哪些經濟意義

對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經濟意義:
第一,有利於節約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經濟效益;
第二,有利於實現經濟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保證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第三,有利於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貫徹科學發展觀。

『捌』 電子垃圾回收的經濟效益,可以分哪幾大點

電子垃圾回收的經濟效益來源與參與電子垃圾回收的實體有關系,如果是個人參與回收,經濟效益來源於收購價與銷售價的差額,還有就是可以做二手的機器,做二手形成的利潤。如果是公司,經濟效益一方面來源於收購價與銷售價的差額,另一部分是國家相關基金給予的運輸補貼。
註:電子垃圾回收和拆解處理是分開說明的

『玖』 垃圾分類收集後創造了哪些經濟價值

垃圾分類首先是能夠減少處理垃圾處理的成本。現在處理垃圾成本越來越高。原來垃圾填埋,影響地下水的質量。並且垃圾已經沒地方可以埋了。所以要處理掉垃圾,少數可以回收繼續利用。一部分廚余垃圾可以做化肥。

閱讀全文

與垃圾經濟效益包括哪些方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幸福銀行是什麼 瀏覽:924
紅色故事宣講會現場氛圍怎麼寫 瀏覽:3
如何評價侯勇婚姻 瀏覽:580
優服健康的醫生怎麼樣 瀏覽:868
如何把幸福弄丟 瀏覽:458
什麼畫美女好看 瀏覽:613
新時代幸福觀是什麼 瀏覽:152
經濟管理學有哪些方面 瀏覽:210
韓國幾大美女有哪些 瀏覽:429
烏克蘭美女哪裡去了 瀏覽:397
新時代以來經濟建設取得哪些成就 瀏覽:817
港股健康科技是哪個公司 瀏覽:743
婚姻法中的丈夫是指什麼 瀏覽:559
愛情中的白紙是什麼 瀏覽:51
幸福的不是奮斗而是什麼 瀏覽:903
愛情里3暗示什麼 瀏覽:103
如何看懂信條的故事 瀏覽:533
哪些女星嫁給了愛情 瀏覽:199
對健身的美女怎麼稱呼 瀏覽:192
外國神華故事有哪些 瀏覽: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