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經濟學有哪些主要內容
《經濟學》內容精要:《經濟學》從1948年出版後,每三年修訂再版一次,使內容不斷增添,篇幅也不斷擴大,中譯本的第一版是根據第十版譯出,此版共分六編四十三章。此處採用該版進行簡介。
第一編「基本經濟概念和國民收入」,主要介紹西方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和國民收入理論。
第二編「國民收入的決定及其波動」,它圍繞著後凱恩斯主流經濟學關於經濟穩定和經濟增長的理論,分析繁榮與蕭條的原因,介紹當代西方經濟學的宏觀經濟理論;並提出了相應的宏觀經濟政策,即通過宏觀需求的調控來實現既無通貨膨脹,又無失業的經濟穩定發展的政策主張。
第三編「國民產品的組成和價格決定」,主要介紹現代西方微觀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知識,重點是關於價格決定和壟斷與競爭的理論。
第四編「收入分配:生產要素的價格決定」,圍繞收入分配問題,依據古典經濟學的邊際生產力論和新古典經濟學均衡價格決定生產要素的供給的學說,闡述要素的價格決定和報酬分配。
第五編「國際貿易和財政」,主要闡述國際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政策,運用宏觀和微觀經濟理論分析現實的國際經濟問題,尋找解決的途徑。
第六編「當前經濟問題」,本編是運用經濟理論分析現實問題及其解決的途徑,在《經濟學》一書中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這一部分論述了低收入的國家的成長分析和發展;生活質量,消除污染和城市的禍害;種族和性別歧視;在過分擁擠的世界上的能源不足和資源的枯竭;減少貧窮和經濟上的不平等;治療失業和通貨膨脹並存等當代最基本的經濟問題。重點探討了經濟增長的趨勢,提出了福利經濟的一系列重要問題,評論了各派經濟理論,比較考察了各種可供選擇的經濟制度。
以上是《經濟學》這部著作的基本結構,這里要扼要介紹一下該書的主要內容:薩繆爾遜把經濟學區分為靜態均衡分析、比較靜態分析和動態分析三大塊。他認為存在於生產理論、消費理論、國際貿易理論等領域中的靜態均衡,其數學本質就是極值問題,均衡條件也就是經濟函數處於極大值或極小值的條件,於是,靜態均衡問題都可以用數學中的古典優化方法加以處理,用微積分和線性代表加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