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經濟是什麼意思,請打個比方。
1、什麼是經濟?
經濟這詞含義豐富。現代一般意義上,經濟指整個市場的運行。經濟學研究的,也是怎麼樣讓市場有效運行,分配資源。
2、貨幣發行的問題。
首先是貨幣發行和通脹的問題。為什麼貨幣不能多發行?貨幣發行多了,商品價格自然就上漲,錢就不值錢了。通貨膨脹就發生了,這是宏觀經濟的基本原理。
一般來說,經濟規模的增大也需要貨幣發行的增加。很簡單,市場上的商品多了,相應需要的貨幣也就多了。所謂貨幣不能過多發行,是指貨幣發行增加不能快於經濟增加。並不是指絕對數量不能增加。
我們所說的大力發展經濟,並不能簡單通過發行貨幣來解決。那隻是紙面上的增加,並不是實際增加。實際經濟發展當然要看你能多生產多少東西。這是實際GDP和名義GDP兩個概念。
另外,為什麼不能多發錢去換美元?這是因為人民幣的國際地位。中國經濟雖然發展很快,但人民幣並不是國際貨幣,也就是說,別人不會選擇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即使有,也很少)。你如果多發錢了,人民幣就會貶值,換來的美元也會越來越少。
這點和美元不同。美元作為國際貨幣,大家都承認。所以,美國人可以不停的發貨幣,換別國貨幣消費,而國內不發生通貨膨脹。實際是一種空手套白狼的行為,用印刷出的紙幣換取別國真金白銀。當然這種空手套白狼的行為不可能永遠下去,別的國家發現美國這樣做,就會減少美元儲備,相應美元也在不停貶值。
對你問題的解答大致就是這些。記住一點,以貨幣衡量的經濟和實際經濟是有區別的。要想發展經濟,多發貨幣沒有用。
PS:看來樓主對經濟有些興趣,如果是這樣,你可以考慮學經濟學專業。祝好!
B. 經濟學的經濟二字是什麼含義
經濟源於古希臘,是「稀缺」的意思,經濟就是對稀缺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以發揮最大的效用。
C. 一天講「經濟」,「經濟」二字的概念是什麼誰想過
自有人類以來,人就不斷從事經濟活動,而且經濟是人類社會中最主要的一種活動.人類從事經濟活動以來,就不斷對經濟進行認識.一部浩瀚的人類文化史,其中就閃爍著許多經濟思想的光輝.自近代經濟學科誕生以來,這方面的論著真可謂汗牛充棟,其中也的確蘊涵著無數正確的成分,甚至是真理的萌芽.但是,總的說來,經濟對於人的認識來說,還是一個十分模糊的對象.如果把經濟比喻成人的坐騎的話,那麼它還是一匹未經馴服的烈馬,有時可以載你百里,有時又會把你顛覆馬下;如果把經濟比喻成一盤棋的話,那麼至今還沒有人能夠把它走活,一時似乎可以佔位奪子,棋開得勝;轉瞬間又可能丟盔卸甲,被殺得遍體鱗傷.一句話,人們還未完全進入經濟的"自由王國".
誠然,經濟,尤其是現代經濟,的確是個復雜的事物.它是一個多方利益,多個系統,多重層次的綜合體.要對經濟認識得比較全面、比較透徹絕非易事.但我們認為,只要能夠掙脫一些傳統的錯誤觀念的束縛,只要不受"本本"的糾纏,堅持從實際出發,從歷史出發,通過對大量的經濟現象,進行比較科學的、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然後得出對經濟比較正確的認識,是不難做到的。當然,在認識方法上,宜"由表及裡,由此及彼"地分步進行。而不應滿足對經濟簡單地作出某種想當然的抽象的判斷。
從根本上講,人們之所以對許多社會問題(包括經濟問題)搞不清楚是什麼,主要是對人類社會對人類進化等根本性的東西不清楚。這些根本性的東西,就是主客體關系學所探討的一些基本原理。我們認為,只要從主客體關系的角度來認識經濟,就不難把握住經濟的本質。主客體關系學實際上是對經濟問題的研究,提供了一種科學的方法,或者說,為開啟經濟這座迷宮的大門,提供了一把鑰匙
D. "經濟"一詞的來源是什麼有幾層含義分別是什麼意思
在西方經濟一詞來源古希臘意思是管理家庭的人;在東方古漢語經濟一詞則來源於經邦濟民經國濟民之意。
「經濟」一詞,最早出現於古希臘,不過當時「經濟」的含義是對家庭事物的管理,特別是指家庭收入的來源和管理。後來,出現了「政治經濟學」這一概念,表示「政府的藝術」或「政府經濟活動中的財政金融部分」;而這一概念最終演變為經濟學的同義語。在《美國傳統詞典》中,「經濟」一詞有兩個詮釋:①對國家、社會、企業資源的管理。②資源管理、開發的體系。這兩個詮釋,都把「經濟」說成是「資源管理」,顯然是片面的。在《美國韋氏詞典》中,也有兩個詮釋:①事物運行的安排或方式。②一國、一地區、一個時期的經濟生活結構。這兩個詮釋,前者過於泛化,後者則過窄。在《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大詞典》中對於經濟一詞的詮釋則是:用盡可能少的支出,以取得所希望達到的目的的原理或方法。此種詮釋把「經濟」當成經濟效果的同義語,而且更像是針對「經濟學」的。在P薩繆爾森的《經濟學》中找不到對「經濟」的詮釋。薩氏對「經濟生活」的詮釋則是:「經濟活動是由一系列活動所組成的復雜的集合,包括購買、銷售、討價還價、投資、勸說和威脅等等。
E. 經濟指的是什麼
經濟(Economy)是價值的創造、轉化與實現;人類經濟活動就是創造、轉化、實現價值,滿足人類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
簡單地說,經濟就是人們生產、流通、分配、消費一切物質精神資料的總稱。這一概念微觀指一個家庭的財產管理,宏觀指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在這一動態整體中,生產是基礎,消費是終點。
F. 中國古代「經濟」兩字的含義是商業么
中國古代「經濟」兩字的含義不是指商業。
公元4世紀初東晉時代已正式使用「經濟」一詞。「經濟」一詞是「經邦」、「經國」和「濟世」、「濟民」,以及「經世濟民」等詞的綜合和簡化,含有「治國平天下的意思」。其在中國古代文化和古代文學中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概念,充滿了豐富的人文思想和社會內涵,古代名聯中一句「文章西漢雙司馬,經濟南陽一卧龍」,這裡面的經濟就是經綸濟世的意義。而我們可以看到「經濟」這個詞語在古代所代表的是知識分子的責任之一,而且是非常有深度、廣度、高度的一個詞語。能做到「經濟」二字的人必須文能安邦興業,武能禦侮卻敵。古代知識分子,特別是儒家學派的眾人,會按照《大學》中「三綱八目」的要求去做學問、做人,而三綱八目最高的要求就是做到「治國平天下」,這個就是古代「經濟」一詞的最外向的表示。
至於現代「經濟」一詞實為我國引進日人翻譯的結果。在清朝末期,日本人掀起工業革命浪潮,接受、吸收、宣傳西方文化,大量翻譯西方書記,將「economics」一詞譯為「經濟」。在新文化運動中,日本所學習過的西方文化向中國傳播,故而經濟一詞新亦被中國引用
G. 經濟是什麼意思
經濟是價值的創造、轉化與實現;人類經濟活動就是創造、轉化、實現價值,滿足人類物質文化或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經濟可以定義為在有限的邊緣范圍內,如何獲得最大的利益的一種藝術。有經世濟民的含義.
1)
指社會物質生產、流通、交換等活動。如我們農業經濟的急速發展。
(2)生活用度;家境。如經濟寬裕,經濟拮據。
經濟,人有著自身的消耗需求,物質資源因而得以認知與定義,而同時,貨物有著其自身的界限與范圍,因人的需要而產生作用,這樣的一種基於人體需求而存在的時效性用途,在人的思維認知之下,而給予了它一種表面性的客觀價值,從而在人的一定的思維下被普遍接受,從而形成一種基本的思維常識,如此,貨物得以確定規格,在人的相互認定之下繼而得以流通,人與人之間也就有了置換與交易...而同時,人有著自我意願上的偏向與取捨,這也就決定到了所需物質的每個方面...或許,這樣的一種以貨物的客觀價值為共知,以人的自我意願為前提,由此而產生的合理有序的人類活動,是為經濟;經濟之下,由人的意願和對貨物的價值認定,而產生公平自由的交易原則,而同時,各種各樣的意識、行為、交易的出現和發生,都在人的理解之下,或許,這樣的一片、整體的意識思維的承載,就是場,隨著人的意願而自由伸展。
H. 經濟一詞怎麼來的呀還有它的含義!
經國濟世,簡稱經濟。用到現在,泛指:國民經濟,就是生產狀況。
I. 經濟到底是指什麼
經濟就是生產或生活上的節約、節儉,前者包括節約資金、物質資料和勞動等,歸根結底是勞動時間的節約,即用盡可能少的勞動消耗生產出盡可能多的社會所需要的成果。後者指個人或家庭在生活消費上精打細算,用消耗較少的消費品來滿足最大的需要。總之,經濟就是用較少的人力、物力、財力、時間、空間獲取較大的成果或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