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1929年經濟大蕭條是什麼意思

1929年經濟大蕭條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07-02 18:11:59

㈠ 1929年經濟大危機是哪個國家

美國。大蕭條(The Great Depression),是指1929年至1933年之間發源於美國,並後來波及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其中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和日本等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危機。這一危機具有持續時間長,范圍廣,破壞力強的特點,其根源在於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也就是生產社會化和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之間的矛盾。[1]大蕭條是現代社會持續時間最長的經濟蕭條,不僅導致了長期的大規模失業,也改變了社會關系,摧毀了執政政府,幫助納粹黨上台,最終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㈡ 經濟蕭條是什麼意思經濟蕭條最缺什麼

經濟蕭條就是經濟衰退,也可以稱之為經濟危機。1929年,美國爆發了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經濟危機,也被稱為“1929年大蕭條”。在經濟蕭條的時候,最缺的不是資金,而且缺流動性。也就是說,資金無法有效的配置到國民經濟各個領域,導致經濟無法有效運行。一般而言,當一個國家GDP連續3年以上出現負增長,或者GDP出現10%以上的負增長,都能夠被稱之為經濟蕭條。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已經有很多國家出現了經濟蕭條的情況。在經濟蕭條時期,最缺的就是對市場的信心。

羅斯福

歡迎大家留言,你是否認同經濟蕭條中最缺信心這種說法?

㈢ 經濟大蕭條是什麼意思,其中的「蕭」字又是什麼意思

經濟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主要是指1929年至1933年之間發源於美國的經濟危機。
「蕭」是蕭索、衰微、衰退的意思。

蕭條
[xiāo tiáo]
指政治、經濟等不景氣;衰微;衰退。
三國 魏 曹植 《卞太後誄》:「皇室蕭條,羽檄四布,百姓欷歔,嬰兒號慕,若喪考妣,天下縞素。」《南史·齊豫章文獻王嶷傳》:「舊 楚 蕭條,仍歲多故,政荒人散,實須緝理。」《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五:「 趙太學 是個書生,不會經營家務,家事日漸蕭條。」 曹禺 《日出》第二幕:「你難道不知道現在市面蕭條,經濟恐慌?」

1929-1933年這次經濟蕭條是以農產品價格下跌為起點:首先發生在木材的價格上(1928年),這主要是由於蘇聯的木材競爭的緣故;但更大的災難是在1929年到來,加拿大小麥的過量生產,美國強迫壓低所有農產品產地基本穀物的價格。不管是歐洲、美洲還是澳大利亞,農業衰退由於金融的大崩潰而進一步惡化,尤其在美國,一股投機熱導致大量資金從歐洲抽回,隨後在1929年10月發生了令人恐慌的華爾街股市暴跌。1931年法國銀行家收回了給奧地利銀行的貸款,但這並不足以償還債務。這場災難使中歐和東歐許多國家的制度破產了:導致了德國銀行家為了自保,而延期償還外債,進而也危及到了在德國有很大投資的英國銀行家。資本的短缺,在所有的工業化國家中,都帶來了出口和國內消費的銳減:沒有市場必然使工廠關閉,貨物越少,貨物運輸也就越少,這必然會危害船運業和造船業。在所有國家中,經濟衰退的後果是大規模失業:美國1370萬,德國560萬,英國280萬(1932年的最大數據)。大蕭條對拉丁美洲也有重大影響,使得在一個幾乎被歐美銀行家和商人企業家完全支配的地區失去了外資和商品出口。

㈣ 1929年的經濟危機為什麼要叫做」大蕭條「

其實也是經濟危機,但是每次經濟危機成因和變現不同,所以會有不同的稱呼,1929年的經濟危機比較嚴重,失業率特別高,工廠很多破產或者陷入停頓,整個社會一片蕭條,所以只要提到「大蕭條」就是指的這次經濟危機。其實我們還有其他比較類似的經濟危機別稱,比如「次貸危機」。

㈤ 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美企破產潮暴發是什麼原因

1929年爆發的金融危機使得很多美國人失業,美國企業發生了大面積的破產潮,經濟蕭條的背後必定是有原因的,對於經歷過這次金融危機的美國群眾來說,無非是一種大災難。

破產潮一直在持續,經濟蕭條隨之引來的是不斷的暴動,在經濟危機期間,暴動了數千次。這一破產潮也是持續了很長時間,失業率的增加加劇了企業破產。

導致破產潮的發生原因有多方面的,絕不是突如其來。關稅的增加,以及貨幣貶值都是加劇破產潮的原因。只有不斷調整行業之間的利潤,讓企業正常運轉才能緩解這種現象發生。

㈥ 誰能說明一下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形成原因,說的詳細易懂一些,謝謝

等待救濟的人民(羅斯福紀念館,華盛頓)經濟學界有各種各樣的商業循環理論,在分析大蕭條的原因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1]對於蕭條原因最好的說明,也許就是一個或幾個社會集團支出減少的幅度超過了其它社會集團支出增加的幅度。1929年,消費者購買了國民生產總值的72%,工商業者投資消費了18%,美國各聯邦、州和地方政府使用了略少於10%,其餘的用於出口。 在1929—1930年,由於投資者和消費者減少了大約一百五十億美元的支出,國民生產總值的支出約減少了一百四十億美元。政府支出雖稍有增加,但其影響微不足道。反映投資和消費支出有所減少的是:勞動力市場上解僱和失業增多了,工商業的銷售額和利潤降低了。根據上述分析,可見只要查明消費者支出和企業投資所以減少的來由,既能確定這次大蕭條的產生原因了。 通過歷史剖釋,可以清楚看出:在二十年代已經存在著當時被人忽視或漠視的若干不利於經濟發展的趨向。而農業一直沒有從戰後蕭條中完全恢復過來,農民在這個時期始終貧困。此外,所謂工業部門工資水平較高,其中不少是假象。在這十年內,新機器的應用把大批工人排擠掉了。例如,在1920-1929年,工業總產值幾乎增加了50%,而工業工人人數卻沒有增多,交通運輸業職工實際上還有所減少。在工資水平很低的服務行業,工人增加最多,其中毫無疑問也包括了許多因技術進步而失業的技術工人。因此那些表示工資略有提高的統計數字,看來沒有把真實情況反映出來。由於工農群眾是基本消費者,這兩類人遇到經濟困難對消費品市場一定會有影響。 在這些情況下,二十年代廣告的擴大和分期付款賒銷的增加就會產生不良後果。分期付款賒銷竭力膨脹消費品市場。在1924—1929年,分期付款銷售售額約從二十億美元增為三十五億美元,由此可見其增長率大得驚人了。無庸置疑,採用分期付款的賒銷辦法,增加了小汽車、收音機、傢具、家庭電氣用具等耐用消費品的銷售額。然而分期付款銷售辦法的推廣使用,也表明這樣一個事實:不增加貸款,消費品市場就不可能容納工業部門生產出來的大量產品。而且,從經濟觀點來看,這種銷貸方式本身孕育著某種危險性;只要削減消費信貸即分期付款賒銷,消費者的購置就很可能減少。看來,1929年就發生了這種情況。 二十年代工業生產之所以能擴大,是由於對新工廠、新設備的巨額投資。這項投資使建築業、機床製造業以及鋼鐵工業等有關部門僱用了大批工人。因此,資本支出或投資

㈦ 經濟蕭條是什麼意思

經濟蕭條是指連續3年以上都出現了至少連續兩個季度經濟下降或者實際實際國民生產總值負增長超過10%。經濟蕭條時,產出會劇烈降低,同時還會伴隨著長時期的企業普遍破產、高失業率、企業信心降低和低投資等。
拓展資料
經濟蕭條(depression):當經濟衰退(recession)連續超過3年,或者實際GDP(實際國內生產總值)負增長超過10%時稱為經濟蕭條(depression)。
經濟衰退(recession)的判斷標準是實際GDP(實際國內生產總值)至少連續兩個季度下降。
經濟蕭條(depression),除了產出劇烈降低之外,通常伴隨著長時期的企業普遍破產、高失業率、企業信心降低和低投資。經濟衰退(recession)是工商業低落的一個溫和的形式,它同經濟蕭條有許多共同點,但在程度上較弱,持續時間也較短。
和經濟衰退的區別
那麼我們怎麼區分「經濟衰退」和「經濟蕭條」呢?一個比較慣常的方法是觀察國民生產總值的變化來確定「經濟蕭條」和「經濟衰退」的不同。任何經濟衰退期,真實國內生產總值下降超過10%,就可視為「經濟蕭條」;或者經濟衰退持續3年以上,亦可視為「經濟蕭條」。而「經濟衰退」中的經濟下跌卻不會那麼嚴重,持續時間也沒有蕭條那麼長。
按照這一標准,美國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大蕭條符合兩個條件:1929年8月至1933年3月,美國大蕭條的第一階段中,實際GDP下跌了近33%;1937年5月至1938年6月,美國大蕭條的第二階段中,實際GDP下跌了18.2%。
大蕭條是美國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其中第一階段經濟蕭條持續時間達43個月,在時間長度上僅次於19世紀的1873美國鐵路危機(1873-1879),持續了65個月之久。
二戰之後,美國經濟就再沒有出現過近乎「經濟蕭條」的階段。從1945年二戰結束後至21世紀初,過去60年中最嚴重的一次經濟衰退出現在1973年11月至1975年3月,當時實際GDP下跌了4.9%。
只要GDP出現負增長,並持續6個月,即兩個季度,即可認為時經濟衰退。
經濟衰退持續長達三年,或者衰退期間GDP下降超過10%則可認為是經濟蕭條。
由經濟衰退和經濟蕭條帶來大規模失業,並導致十分嚴重的社會問題時,如果進一步演變為深層次的金融危機和國家信用危機,則最終發展為經濟危機。

㈧ 1929年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

爆發原因如下:

1、具體原因

生產(供給)和銷售(需求)的矛盾。

(1)貧富差距過大:資本家盲目擴大生產,人民相對貧困,購買力低於生產能力。

(2)信貸消費過度膨脹,造成市場的虛假繁榮,加劇生產與銷售的矛盾。

(3)股票投機過度,股票無法反映經濟運行的實際情況,造成經濟虛假繁榮,掩蓋了矛盾。

(4)自由放任經濟思想的影響,使整個社會生產處於無政府狀態。

2、根本原因

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有制之間的矛盾,即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3、直接原因

股票投機活動猖獗,掩蓋了生產和銷售的矛盾。

4、政策原因

各國國內政策失誤,即經濟危機是自由放任政策的產物。

(8)1929年經濟大蕭條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1、經濟危機的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勝國召開了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關系,20世紀2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處於的相對穩定時期,進入飛速發展的黃金十年。

2、經濟危機造成的影響

(1)經濟上的調整惡化國際關系: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為了擺脫困境,紛紛提高關稅,實行貨幣貶值等。這些做法導致世界經濟進一步陷入混亂,國際關系也日趨惡化。

(2)引發政治危機: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曠日持久,法西斯主義在一些國家開始泛濫,資本主義面臨著嚴重的政治危機,資產階級民主制度搖搖欲墜。

㈨ 什麼叫經濟大蕭條

經濟大蕭條,是指1929年至1933年之間全球性的經濟大衰退。 1929年經濟大蕭條的影響比歷史上任何一次經濟衰退都要來得深遠。這次經濟蕭條是以農產品價格下跌為起點的:首先發生在木材的價格上(1928年),這主要是由於蘇聯的木材競爭的緣故,但更大的災難是在1929年到來的,加拿大小麥的過量生產,美國強迫壓低所有農產品產地基本穀物的價格。不管是歐洲,美洲還是澳洲,農業衰退由於金融的大崩潰而進一步惡化,尤其在美國,一股投機熱導致大量資金從歐洲抽回,隨後在1929年10月發生了令人恐慌的華爾街股市暴跌。1931年法國銀行家收回了給奧地利銀行的貸款,但這並不足以償還債務。這場災難使中歐和東歐許多國家的制度破產了:它導致了德國銀行家為了自保,而延期償還外債,進而也危及到了在德國有很大投資的英國銀行家。資本的短缺在所有的工業化國家中都帶來了出口和國內消費的銳減:沒有市場必然使工廠關閉,貨物越少,貨物運輸也就越少,這必然會危害船運業和造船業。在所有國家中,經濟衰退的後果是大規模失業:美國1370萬,德國560萬,英國280萬(1932年的最大數據)。大蕭條對拉丁美洲也有重大影響,使得在一個幾乎被歐美銀行家和商人企業家完全支配的地區失去了外資和商品出口。據估計,大蕭條時間,世界的錢財損失達2500億美元。

與1929年經濟大蕭條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什麼畫美女好看 瀏覽:613
新時代幸福觀是什麼 瀏覽:152
經濟管理學有哪些方面 瀏覽:210
韓國幾大美女有哪些 瀏覽:429
烏克蘭美女哪裡去了 瀏覽:397
新時代以來經濟建設取得哪些成就 瀏覽:817
港股健康科技是哪個公司 瀏覽:743
婚姻法中的丈夫是指什麼 瀏覽:559
愛情中的白紙是什麼 瀏覽:51
幸福的不是奮斗而是什麼 瀏覽:903
愛情里3暗示什麼 瀏覽:103
如何看懂信條的故事 瀏覽:533
哪些女星嫁給了愛情 瀏覽:199
對健身的美女怎麼稱呼 瀏覽:192
外國神華故事有哪些 瀏覽:230
什麼叫愛情里做慈善 瀏覽:967
美女褲頭哪裡有什麼 瀏覽:780
25歲適合什麼婚姻 瀏覽:824
越南經濟總量可以和中國哪個省比 瀏覽:702
美女吹玫瑰花是什麼意思 瀏覽: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