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刻板印象對國家的經濟有什麼影響

刻板印象對國家的經濟有什麼影響

發布時間:2022-07-02 11:20:05

『壹』 社會刻板印象的種族與國家

電視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認識種族、國家特徵的感性材料,尤其是新聞節目與娛樂節目。1977年,英國、聯邦德國、匈牙利和加拿大曾聯合調查了四國青少年對外國人的印象,發現在電視的影響下,青少年們對外國人的印象大都是不準確的、片面的和過時的。青少年們接觸外國人越少,看電視越多,則對外國人的刻板印象越多。比如,當時歐洲的青少年很少接觸前蘇聯人,對原蘇聯的文化、藝術、歷史等所知甚少。談起前蘇聯,英國青少年只會說:「蘇聯人愛好戰爭,他們對武器很感興趣」,「蘇聯人想進攻美國」,「蘇聯人喜歡佔領其他國家」……研究者發現,青少年對原蘇聯的印象主要是西方新聞興趣的反映。談到中國,匈牙利青少年說:「中國人要發動戰爭」,「中國人愛打仗」,「如果中國人來了,我們就逃跑」。許多英國青少年不能很好地區別東德和西德,還認為德國就是納粹。美國從50年代就研究過黑人在電視中的形象,曾提出過兩個問題:其一,黑人出現比例極小,只佔2%,但實際生活中的比例比這大得多;其二,黑人在電視中主要從事卑微低下的工作。經過民權運動,到70、80年代,黑人在電視(包括黃金時間段)中的比例大大增加了,也可扮演教師或警察。但也有研究者指出,黑人很少與白人一起在電視中出現,這仍然是種族歧視的表現。目前,我國大量播放國外連續劇、電影,其中不乏陳舊的刻板印象。

『貳』 地域刻板印象的存在說明了什麼

地域刻板印象的存在說明:

在人類悠久的文化歷史當中,各個國家由於地域、歷史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他們之間的文化存在極大的差異,大部分人們對於其他國家文化的了解多是從過報紙、電影、電視、廣告等傳播途徑,這難免會讓人們對於已過文化形成一種「定型化效應」。

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於在社會生活中,沒有人有時間和精力去對每個群體中的每一成員都進行深入的了解,而只能與其中的部分成員交往,因此,只能由部分推知全部,用所接觸到的部分,去推知這個群體的全部,這便是刻板印象的形成。

相關知識:

科學家認為簡單依據一個人的性別不可能預測任何人的攻擊性水平,數學能力,活動水平或是情感表達能力,只是在計算群體的水平均水平時,性別差異才會顯現。

隨著個體的發展,很多人在選擇職業時,會性別角色標准,如在圖書管理、初等教育、護士等這些職業中,女性的比例就高於男性,而在科學和需要數學或科學背景的技術領域,男性比例就會大大超出女性。

對於這些現象,更多的發展學家認為是性別角色刻板印象產生了自我實現的預言,從而加大了男女認知上的差異,使得男性和女性就上了不同的職業道路。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刻板印象

『叄』 來源國效應

品牌來源國效應是指消費者對一個國家的刻板印象,即一國的人民對另一國人民或產品所抱持的固有形象或成見。品牌來源國形象有正面效應,也有負面影響,無論正負面形象,都會影響消費者對特定產品的認知,例如俄羅斯汽車在消費者心目中可能有負面形象,但俄羅斯的伏特加酒卻有強烈的正面形象;印尼服飾在消費者心目中可能不怎麼出色,但印尼木材製品享譽國際。

在某些情況下,品牌來源國意味著擁有許多一般性的產品屬性,例如德國及日本以工程品質聞名於世,法國及義大利以設計著稱,瑞士以手工精緻領先,芬蘭以生物科技研發稱霸全球。品牌來源國效應在消費者心目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正面的效應有助於產品在國際市場競爭,即使強勢的全球性品牌,都難以克服負面的品牌來源國形象。

品牌來源國效應,並非只局限於消費品市場,工業用品市場也有同樣現象,例如許多國家的工業產品采購者普遍認為,日本、德國、美國、法國、義大利的產品遠勝過自己國家的產品;絕大多數采購者喜歡向工業先進國家采購工業用設備,盡量避開新興工業國家或開發中國家,以確保購買到先進的設備。他們也比較喜歡向在當地設有工廠或分支機構的國外供應商采購,以便就近獲得服務。熟悉某一國家供應商的工業用品采購人員,對該國的評價遠勝過未曾有生意往來的國家,以求降低風險。

『肆』 請你談談人際交往中「刻板印象」會帶來什麼樣的問題

有利於人們應對周圍的復雜環境,更能讓人明白你的剛正不阿。

一刻板印象

(1)Banaji和Hardin(1996年)設計的,利用啟動效應的原理。這種方法是先給被試呈現一個域下水平的啟動刺激—這些刺激只呈現很短時間,讓被試無法識別或辨認。Kawakami 在(2001年)做的實驗,在實驗中,啟動詞是黑人或者是白人的照片,呈現時間為15到30毫秒。

(2)接著呈現字母或者符號作為一組詞類的線索,最後呈現一些黑人和白人刻板印象有關的詞或者是和字母相關的中性詞。讓被試判斷這些詞能否用來描述具體具體詞類中的一種,結果表明,黑人圖片啟動後,被試對與黑人刻板印象相關的詞反應更快。



二社會刻板印象

(1)社會刻板印象又稱「社會定型」或「社會印刻」。指人們對社會環境中某一類人或事物產生的固定、概括、籠統的看法。人們生活在相同或相近的政治、經濟、自然、文化等背景中,必然具有許多共同點。

(2)而同一類對象的這些共同點往往被人們保存在自己的經驗里,形成較為固定的看法沿襲下來。例如,在對人的品質的看法方面,有的人按地理區域劃分,認為中國的山東人正直、豪爽,蘇杭一帶的人機敏、伶俐;也有人按職業劃分,認為商人唯利是圖,教師文質彬彬。



『伍』 刻板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刻板印象(亦稱印刻作用,英語:stereotype),是一個社會學術語,專指人類對於某些特定類型人、事或物的一種概括的看法,看法可能是來自於同一類型的人事物之中的某一個個體給旁人的觀感。

刻板印象在我們的生活中,表示於部分的、片面的、不正常的、不完全的。然而刻板印象代表內團體(小圈子)對外團體(其他團體)成員的普遍化概論。

『陸』 刻板印象原因

刻板印象指的是人們對某一類人或事物產生的比較固定、概括而籠統的看法,是我們在認識他人時經常出現的一種相當普遍的現象。我們經常聽人說的「長沙妹子不可交,面如桃花心似刀」,東北姑娘「寧可餓著,也要靚著」,實際上都是「刻板印象」。

形成

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於我們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和某個群體中的每一成員都進行深入的交往,而只能與其中的一部分成員交往,因此,我們只能「由部分推知全部」,由我們所接觸到的部分,去推知這個群體的「全體」。

刻板印象一經形成,就很難改變,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考慮到刻板印象的影響,例如,市場調查公司在招聘入戶調查的訪員時,一般都應該選擇女性,而不應該選擇男性,因為在人們心目中,女性一般來說比較善良、較少攻擊性、力量也比較單薄,因而入戶訪問對主人的威脅較小;而男性,尤其是身強力壯的男性如果要求登門訪問,則很容易被拒絕,因為他們更容易使人聯想到一系列與暴力、攻擊有關的事物,使人們增強防衛心理。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居住在同一個地區、從事同一種職業、屬於同一個種族的人總會有一些共同的特徵,因此,刻板印象一般說來都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刻板印象畢竟只是一種概括而籠統的看法,並不能代替活生生的個體,因而「以偏概全」的錯誤總是在所難免。如果不明白這一點,在與人交往時,「唯刻板印象是瞻」,象「削足適履」的鄭人,寧可相信作為「尺寸」的刻板印象,也不相信自己的切身經驗,就會出現錯誤,導致人際交往的失敗,自然也就無助於我們獲得成功。

例子

刻板印象的例子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例如,在七十年代的電影中,當一個留著長發,蓄著鬍子,戴著墨鏡的人物一出現,你就會感覺到這不是一個好人,肯定是一個壞蛋;在日常中,當一個儀表堂堂,瀟灑的人盜竊和殺人時,你會感到吃驚,或一個你認為十分老實的人突然幹了壞事,進了班房,你往往難以接受這一現實;吃水果的朋友,也許會有這樣的一種感覺,他們愛買黃皮桔子而不樂意買青皮桔子,盡管這兩種桔子一樣甜,一樣好吃。因為在他們的印象中,青的桔子是未成熟的和酸的,等等。

特徵

由於刻板印象往往不是以直接經驗為依據,也不是以事實材料為基礎,只憑一時偏見或道聽途說而形成的。因此,絕大多數刻板印象是錯誤的,甚至是有害的。關於刻板印象的特徵,有學者將其歸納為:

它是對社會人群的一種過於簡單化的分類方式;

在同一社會文化或同一群體中,刻板印象具有相當的一致性;

它多與事實不符,甚至有的是錯誤的。

『柒』 外國人對中國的哪些刻板印象會令中國人大吃一驚

中國人缺乏誠信和社會責任感。中國人不了解他們作為社會個體應該對國家和社會所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普通中國人通常只關心他們的家庭和親屬,中國的文化是建立在家族血緣關繫上而不是建立在一個理性的社會基礎之上。中國人只在乎他們直系親屬的福祉,對與自己毫不相關的人所遭受的苦難則視而不見。毫無疑問,這種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道德觀勢必導致自私,冷酷,這種自私和冷酷已經成為阻礙中國社會向前發展的最關鍵因素。

『捌』 社會學里的刻板效應是什麼,具體一點。謝了

社會學里的刻板效應是指人們用刻印在自己頭腦中的關於某人或事、某一類人或事的固定印象,作為判斷和評價人或事的依據的心理現象。

比如,人們一般認為工人豪爽,農民質朴,軍人雷厲風行,知識分子文質彬彬,商人較為精明,諸如此類都是類化的看法,都是人腦中形成的刻板、固定印象。此外,性別、年齡等因素,亦可成為刻板效應對人分類的標准。例如,按年齡歸類,認為年輕人上進心強,敢說敢幹,而老年人則墨守成規,缺乏進取心;按性別歸類,認為男人總是獨立性強,競爭心強,自信和有抱負,而女性則是依賴性強,起居潔凈,講究容貌,細心軟弱。由於刻板效應的作用,人們在認知某人時,會先將他的一些特別的特徵歸屬為某類成員,又把屬於這類成員所具有的典型特徵歸屬到他的身上,再以此為依據去認知他。

『玖』 簡述塑造國家形象的重要性 談談你心目中的國家形象以及如何維護國家形象

美國政治學家布丁(Boulding, K.E.)認為:國家形象是一個國家對自己的認知以及國際體系中其他行為體對它的認知的結合;它是一系列信息輸入和輸出產生的結果,是一個「結構十分明確的信息資本」。 通過上述定義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一、國家形象是社會交往與互動的產物; 二、國家形象是在一系列信息輸入與信息輸出過程中產生的; 三、國家形象是自我認知與國際認知博弈的結果。
總體形象
「國家形象」作為反映在媒介和人們心理中的對於一個國家及其民眾的歷史、現實,政治、經濟、文化、生活方式以及價值觀的綜合印象,「是國家的外部公眾和內部公眾對國家本身、國家行為、國家的各項活動及其成果所給予的總的評價和認定」,其中既包含著對於國家的認識,同時也包含著理性評價和感性態度,「具有極大的影響力、凝聚力,是一個國家整體實力的體現。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在中國正在成為一個世界性大國的進程中,「國家形象」已經並仍將成為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乃至每一個中國人必然遭遇的現實問題。國家形象,既包含特定國家在國內的形象也包括其國際形象,在全球信息和市場流通的前提下,國家的國際形象和國內形象之間往往互相參照、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不僅深刻地影響到本民族每個個體對於國家共同體的認知、認同,從而影響到民族凝聚力和歸屬感,而且也復雜地影響到其他國家和民族對於中國政府、民眾以及所有中國的精神信息和物質產品的接受和評價,從而影響並決定著中國和中國人在世界上的地位。 國家形象,作為一種主觀印象,實際上構成了人們對於一個國家及其民眾的心理預設。負面的國家形象,會使人們對這個國家及其民眾的所有相關信息和行為的認知和評價帶有或多或少、有意無意的敵對性、排斥性和刻板印象;而正面的國家形象則往往使人願意用更理解、更親和、更接納的方式對待該國及其民眾的信息和行為。因此,國家形象的塑造,其實就是對人們認識和評價一個國家及其民眾的正面預設的塑造。
內涵
在國家影響的塑造中,首先是作為國家政治代表的政府理念、制度和行為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其次,各種機構、團體、企業和社會民眾也對國家形象的塑造有重要作用;此外,國家的歷史、文化以及自然和社會環境等等都是國家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總體上來看,被新聞媒介反映出來的政府、機構、企業和公民的行為,與國家形象的關聯最直接。國家形象首先是以媒介對一個國家及其民眾的「客觀反映」為基礎的。通過媒介反映出來的一個國家是否開放、自由、民主、富強,該國的社會是否公平、正義,該國的民眾是否誠信、正直、善良、寬容、博大,是國家形象最重要的基礎。因此,新聞媒介的報道,特別是具備「客觀性」、「平衡性」的報道,在「第一時間」、「第一現場」的公開透明,都體現了新聞媒介塑造國家形象的硬功能。 相對而言,通過虛構的文學藝術所反映的國家形象,其影響力明顯更軟,更多地體現為一種文化的「軟形象」。這種軟,使文化在國家形象的塑造中,體現了一種「上善若水」的包容、浸染、滲透的軟性功能。這種影響,更像是「潤物細無聲」的「春雨」,具有持久和潛移默化的作用。例如,中國的功夫文化、茶文化、餐飲文化,以及中國的京劇、民俗、民間文化等等,都成為國家形象的重要塑造手段。奧運會開幕式,作為一個文化事件,它的華麗、豐富、恢弘,特別是對中國「和」文化精神以及中國與時俱變的民族精神的闡釋,對於塑造一個文明燦爛、文化獨特、開放改革、求新求變的中國國家形象的塑造,不僅驚動了世界,而且也使一些對中國國家形象的評價比較負面的人改變了看法。 因而,文化,不是用當下發生的事件來塑造國家形象而是以所傳達的文化來建構國家形象。我們不能想像,如果沒有好萊塢,美國的國家形象怎麼可能具有現在這樣的世界影響力;而我們也可以理解,當美國政府奉行單邊政策,在全球窮兵黷武的時候,美國發達的文化仍然改變不了美國形象在全球的下降。一個國家的實體形象與一個國家的文化形象其實正是國家形象的兩輪,一硬一軟、缺一不可,一損俱損,一榮未必俱榮。
中國的國家形象
中國作為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其國家的「成長性」註定了中國已經並將繼續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之一。近年來,中國、中國人、中國元素、中國製造、中國創造、中國符號、中國風等等,越來越頻繁和突出地出現在全球媒介信息之中,共同建構了「中國形象」,為人們提供了對於中國歷史、現狀、自然、人文、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的「綜合印象」,這種印象中既有對中國國家和民眾行為的「反映」,也有感性和理性的「判斷」,既有對中國的「認識」,更有對中國的「評價」。 正因為中國是一個「成長」中的大國,成長過程中的種種陣痛、蛻變、剝離時的污穢,將不可避免地呈現給全世界。加上中國的文化傳統、政治制度等等都與目前占據世界格局中心地位的西方國家明顯不同,因此,中國形象的「負面性」,往往會被一直處於文化優越、經濟優越和制度優越感中的西方媒介所重視、所放大。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媒介自身則往往又可能「迴避」中國形象的「成長」陰影,自覺地用「頌歌」修辭來打造中國形象,因而往往導致中國傳媒「天使化中國」與西方傳媒「妖魔化中國」的對立和沖突。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方面中國需要更加深入地通過「改革開放」來創造一種事實上更文明進步富強的中國,呈現一個「現實」的中國形象;一方面也要通過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相互溝通、相互視界融合來盡可能呈現一個相對「正面」的中國。在這個過程中,文化往往能夠迴避國家形象認知方面的硬性差異,用更加柔軟的方式塑造國家形象。這種軟性的文化塑造不僅更容易感染和影響人,而且往往也比特定的事件、人物更加持久、更加深入人心。所以,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對於國家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意義。

『拾』 中國人不尊重知識產權的刻板印象的後果是什麼

如果不尊重知識產權後果是這個國家的文化導向都變成撿現成的沒創造力!這個後果持續時間很長危及國家的偉大復興 ,說白了管老百姓屁事!老百姓已經形成那個不花錢少花錢就用那個的文化共識管什麼規則呢 哈哈

閱讀全文

與刻板印象對國家的經濟有什麼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婚姻法有什麼補償 瀏覽:77
醫學是什麼事業 瀏覽:890
當幸福來敲門評價為什麼高 瀏覽:885
新安民間故事有哪些 瀏覽:308
什麼屬相走不上事業大運 瀏覽:785
健康的花什麼樣 瀏覽:340
愛情期間錢怎麼花 瀏覽:897
九棵樹健康證在哪裡辦 瀏覽:625
幸福樹怎麼用硫酸亞鐵澆灌 瀏覽:298
大陸農村題材愛情電影有哪些 瀏覽:860
最正婚姻觀是什麼 瀏覽:491
幸福樹干葉子和掉葉子是怎麼回事 瀏覽:716
行政事業單位的科員月車補多少 瀏覽:699
演講學習故事的開頭怎麼寫 瀏覽:533
幸福美滿的婚姻是什麼樣子的 瀏覽:601
思政課要講好什麼改革開放故事 瀏覽:596
山陽辦健康證多少錢 瀏覽:507
東北古代有什麼美女 瀏覽:429
事業單位年終獎停了怎麼辦 瀏覽:538
坪地哪裡可以辦理餐飲健康證 瀏覽: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