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與美國的發展對比
從發展程度上來說,差距正好80年。
理由是當前中國的經濟危機同1929年美國的經濟危機爆發原因一樣。
生產過剩。產業鏈低端。高污染,高耗能,就業率低等。
但是美國在危機後出現了機遇,實現了產業的轉型。
中國能否轉型,有待觀察。
從居民人均收入來講的話,大概是80年的樣子可能。
好像那個時候美國的人均就已經過千元了。
當然這些都很難真正比較。因為現在的技術以前沒有。例如中國能生產電腦,但是當年電腦都沒發明,美國人當然不會生產,所以實際上很難比較。
第一:經濟差距很大,美國現在主要是用錢賺錢,也就是以金融為主了,我們
是要是以勞動力賺錢主要是實體經濟,所以從這就說明總體人家要高各檔次。
第二:科技水平有較大差距:比經濟肯定要比科技了,中國與美國在軍事上的科技與美國差距總體在10年左右(以中國的科技發展速度去比的),在其他高科技上差距可能超過15年(其他方面靠私營投資力度不夠大)。中國現在主要是靠低端的產品的量取勝,但科技含量確實不是很高的,就是有些科技含量高的產品大多也是外國企業生產的。
第三:在文化教育上:經濟發展必須比教育,這是一個潛力問題,從這個上面去看中國與美國的差距可以欣慰點點了,因為中國這么多大學生,雖說質量肯定不如人家,但數量一上去,其中必有優質的人了,這個可以估計我們國家的發展潛力和速度比人家要大點。
Ⅱ 林毅夫:中國GDP總有一天會是美國2倍,中國這些年GDP增速有多快
這些年來,中國的經濟每年都保持著超過5%以上的速度增長,這已經屬於全世界比較高的速度了,美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只不過是3%左右。
中國之所以能夠在短短的40年的時間之內超過了日本的經濟,並且成為了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就是因為中國擁有著非常快的發展速度,外貿行業以及房地產市場行業所帶來的貢獻是最大的。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推動了中國經濟的發展,這一點毋庸置疑,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出任了大量的土地而且在獲得了土地出讓金之後,把大量的資金都用來投資基礎設施,才能夠讓我們國家獲得更好的發展,這和我們國家的制度息息相關。
中國的經濟發展是一個奇跡,中國的改革開放決定了中國能夠走得更遠,並且中國的經濟發展在未來將會保持5%以上的速度。中國的市場擁有著非常大的潛力,這將會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另一大推動力,助力中國經濟發展。
Ⅲ 中國與美國那個發展快一些
中國經濟總量算是20000億美元,2005年算他增長10%.
美國經濟總量110000億美元.2005年算他增長3%.
20000億美元X10%與110000億美元X3%哪個更多
中國經濟與美國經濟之間的關系
近年來,中國經濟與美國經濟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密切。美國經濟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不言而喻,中國經濟的發展變化對美國經濟的影響也越來越大。美國市場上大量物美價廉的中國商品能夠拉低美國的物價。美國人越來越不敢輕視中國了。當今,中國經濟不但可以影響美國,甚至可以影響全世界。
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美國每天需要借債20億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中國。依賴於中國經濟的並不只是美國。整個世界都正在因為從北京發出的沖擊波而感到震撼。
1995年,巨頭沃爾瑪在美國售出的產品中,僅有5%來自中國,而今天,每兩件售出產品中就有一件來自中國。美國零售巨頭的貨架上擺滿了中國產品,其重大意義在於,它有助於美國將通脹率控制在零風險。正如哈佛大學經濟學家肯·羅戈夫所說,美國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一半要歸功於進入美國的廉價中國產品,並且,即使在低價的情況下,中國產品仍可以讓銷售商享有極高的利潤率。而從其他國家(包括美國本身)采購這些商品,是不可能做到這一點的。他認為,美國人消費中國產品這一過程中產生的大部分利潤被美國拿走了。
像美國這樣的帝國,其形成和鞏固需要一個世紀。如今,任何到中國的人,都在見證一個帝國的形成,不過其形成的速度更快。以深圳為例,25年前其人口為30萬,只出產香蕉和貧困。如今,它已成為世界最大的消費電子產品工業中心,800萬人在這里工作。世界上許多國家經歷了現代化,包括韓國和新加坡,但沒有哪個國家做到了中國正在做的事情。只用了四分之一個世紀,中國就成為了這個星球的中心。
中美兩國相互依賴
要讓世界經濟前進的步伐放緩,只消中國火車頭發出減速信號,這一點只有美國能做到。要讓世界經濟出現混亂,只消對中國的貨幣動動手腳,同樣,這一點只有美國能做到。如果人們預測中國經濟會比預想的增長得更快,石油、鐵礦石和其他原材料的價格就會飛漲。一言以蔽之,今天的中國與美國一樣,是世界經濟的巨大發動機。
中美兩國的相互依賴是全方位的。美國人需要中國人製造便宜產品來滿足需求,中國需要美國保持活力,這樣它就能把數以十億計的資金投向中國,並且近乎瘋狂地進口中國生產的廉價商品。在最近10年中,美國家庭由於購買中國的廉價產品而節約了6000億美元。顯然這是雙贏。此外,在如今存在於市場上的 4.2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中,有一大部分是中國持有的。如果這個模式被打破,不僅是兩國,世界其他地方都會經歷相當長時期的麻煩,而最令人不安的莫過於經濟衰退了。
中國的重要性對於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和德國(中國是第四大經濟體)來說也是不可低估的。中國現在是德國這架神奇的出口機器的最大買家。至於日本,我們只要說出下面一點就夠了:停滯了十幾年的日本經濟,其復甦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中國。
此外,西方國家,無論是發達、欠發達還是新興市場國家,其通脹能夠得到控制,中國生產的廉價產品是因素之一。中國的外匯儲備在今年年初躍居世界首位,在這近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中,60%是美元資產或美國國債。美國國債在中國錢櫃中超乎尋常的累積(約2600億美元)使得美國可以降低利率。而低利率反過來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美國房地產市場的泡沫。正如美國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最近所說:「美國變成了這樣一個國家:人們靠賣房為生,而人們買房的錢又來自中國。」
中國標准影響巨大
無論從哪一方面來說,中國影響力都將形成。擁有3億消費者的國內市場規模巨大,其生產廉價商品的能力令人驚嘆,這些都將很快使其成為全球消費品標準的制定者,從而扭轉它的歷史角色。電子消費品將是首先感受到中國影響力的行業。這一行業直到今天都是一些壟斷性企業在制定規則,如DVD標准。而我們可以設想,中國為某一個新的消費產品制定標准,大規模投向其13億消費者的市場,然後佔領全球市場。當更低的價格具有決定性時,情況就更是如此。
美國學者奧戴德·申卡爾在其《中國世紀》一書中說,中國幅員遼闊,人力資源極為豐富,因而在向技術型經濟升級的過程中不會喪失成本優勢。由於其領土廣袤,人口眾多,以及改變國際地緣政治的能力,中國奇跡與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美國帝國的崛起擁有很多相似點。從中國進口低價產品會產生依賴性。沃爾瑪在最近10年中之所以能夠坐上世界最大零售企業的寶座,與中國奇跡密不可分。全世界向沃爾瑪供貨的6000家企業中,80%在中國,這令其他國家失去就業機會。這樣一來,美國和其他富國只能寄望於培訓專才,生產創意性產品。這是托馬斯·弗里德曼在其新書中的觀
他認為,「製造業提供的優質就業機會是有限的,而基於創意性產品的優質就業機會卻是無限的」。他說得不錯。但是假以時日,中國也能培訓出擁有好創意的專才。從另一方面說,中國國內市場的增長也惠及美國出口廠家。這意味著,在美國,為中國進行游說的主要是諸如波音公司之類的巨頭,而針對中國的保護主義壓力主要來自於中小企業。美國500家最大的企業中,450家已進入中國,這很能說明問題。如今,跨國公司有關投資的所有決定都會涉及中國。
中國經濟高歌猛進的結果是,在地緣政治競賽中,它擁有更強的火力。在亞洲,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韓國和新加坡的最大出口市場,它也是向日本出口最多的國家,冷戰以來的美國至上地位被拋進了太平洋。中國與非洲的貿易也在飛速發展,鑒於歐美消費品生產企業對購買力低下的非洲大陸不感興趣,中國企業正好利用了這一空當。
Ⅳ 誰是當今世界霸主中國和美國哪個更強大
中國有不少東西,可稱『世界霸主』比如,一是人口 世界第一;二是 高速公路總長度及收費公里數;三是52個民族數量;四是人口出生率;五是進入老齡化;六是每年車禍數量;七貪官數量及法制的腐敗;八 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重稅國;九 壟斷行業是世界之最;十 一個中國移動大年三十夜裡到初一零時的簡訊數量就為壟斷的中國移動創造了2億人民幣的利潤,也被稱為世界之最。以現在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來看,中國經濟預計最快會在2026年左右最晚會在2044年左右會超越美國。軍事上,根據今年日內瓦會議傳來的消息,中國的軍事實力有了明顯的提高。中國綜合軍事實力位居世界第三(美一俄二),中國陸軍實力位居世界第二(俄一美二),中國海軍實力位居世界第七(美一俄二),中國空軍實力位居世界第七(美一俄二)。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中國軍事實力正在高速發展,預計中國會在2050年左右會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軍事強國。
Ⅳ 美國和中國哪國進步最快
新華網消息:據埃菲社23日報道,英國《經濟學家》信息部今天公布了2004-2008年全球82個經濟體的創新績效排名。日本仍然是世界上最具創新力的經濟體,而中國是進步最快的經濟體。
報告指出,日本仍然穩居榜首,但此次排名中最值得關注的是中國。中國從兩年前公布的2002-2006年創新績效排名的第59位上升到第54位,而《經濟學家》信息部此前曾預計,中國需要花5年時間才能達到這一水平。
報告說,中國在短時間內取得如此重大的進步「引人注目」,認為這種飛躍得益於中國通過加大研發和教育投資來建設更具創新力的經濟的政策。
報告指出,排在前五位的經濟體分別是日本、瑞士、芬蘭、美國和瑞典。雖然新興市場獲得了顯著的科技進步,但發達國家仍然在這方面占據統治地位,特別是日本和瑞士。
報告預測,未來5年內新興國家還將獲得更大的進步,但發達國家不會喪失作為世界最具創新力經濟體的地位。
報告說:「到2013年,日本、美國和瑞士、芬蘭、德國、瑞典等歐洲國家仍將位列創新績效排名榜的前10位。但中國、印度和南非等國家的排名將繼續上升。」
《經濟學家》信息部在分析過程中衡量了各國在美國、歐盟和日本申請專利數量和各國的研發水平以及勞動力的技術能力等指標。
印度是另一個取得顯著進步的國家,從第58位上升至第56位,並有望在2009-2013年的排名中提升到第54位。
但俄羅斯(第39位)和巴西(第49位)的排名有所下滑,並可能不會出現大的變化。
巴西獲得的專利數有所增加,但增長幅度仍不及其他經濟體,俄羅斯的專利數有所減少。
《經濟學家》信息部預計,在2009-2013年間,美國的排名將從目前的第四位跌至第五位。
報告指出,當前的全球經濟危機將影響到很多經濟體的創新能力,因為經濟衰退會造成在研發、教育和職業培訓等方面的投入減少,企業也會將重心放在迫切需要解決的當前問題上。
Ⅵ 美國和中國比,哪個厲害
經濟方面美國的總量是中國的7倍左右,科技方面美國是世界科技的研發中心,擁有最頂尖的科技。 政治方面,美國憑借其強大的綜合實力在全球擁有最大的話語權,國內建立起完整的民主制度: 從硬體方面講,美國人口是中的1/4,面積跟中國差不多, 這樣一對比,美國的綜合實力當然比中國大咯 謝謝採納
Ⅶ 2020年底,中國的GDP與美國的GDP差距會更近嗎
中國經濟超越美國經濟是志在必得,原本預計還需要10多年時間。但隨著疫情的沖擊影響,中國的GDP與美國的GDP差距確實更近,超越美國GDP縮短距離與時間。
2020年一季度GDP數據2020年全球受到疫情的影響,一季度的時候疫情最嚴重的是我國,歐美國家是一季度底才開始爆發疫情的,所以美國在一季度受疫情經濟損失較小。
我國一季度GDP數據
所以按照2020年的預估數據來分析,2019年美國與中國相差7萬多億美元的差距,隨著疫情的沖擊影響!2020年美國與中國GDP總值再度拉進,預估相差只有5.5萬億美元的差距,超越美國越來越近了。
總結分析
通過對於美國和中國的GDP數據進行分析得知,2020年疫情的影響,美國經濟進入衰退期,而中國經濟增長率依舊保持增長,預估差距只有5.5萬億美元,中國超越美國的GDP總值確實拉近了,超越的時間也縮短了,經濟超越美國是遲早的事。
Ⅷ 2021年中國全年GDP破110萬億,中美的差距有多大
2021年中國全年GDP破110萬億,中美的差距有多大?這個問題,必須綜合考慮美國現狀和中國自身發展狀況,才能找到清晰答案!
美國2020年GDP產值保守預計下降10%~15%,2021年也將維持-10%。這樣算來,到2022年初,美國年GDP總量大約是17萬億美元;反觀中國,兩年內GDP總計增長達到百分之十不是問題,中國在2020年初GDP總量約達15.5萬億美元。2022年到2025年,3年多的時間內,拉近中美之間10%的經濟差距應該不是難題。
此消彼漲,即使扣掉系統性風險因素,中國在2025年趕上或略超美國也是完全可以期待的。只要中國人民足夠努力,再一次的經濟奇跡一定屬於中國!
Ⅸ 馬斯克曾說,中國未來的經濟規模會是美國的2到3倍,中國經濟發展有多快
中國每年的經濟發展都保持了5%以上的經濟增長速度,這已經在全世界排名靠前了,美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只有2%~3%的水平。
美國企業家馬斯克認為中國的經濟在未來將會超過美國,而且是美國將軍的兩倍到三倍的水平,這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國外的很多企業家認為中國擁有非常不錯的發展潛力,這些企業家在未來肯定也會投資中國,並且中國的科技也能夠獲得更快的發展。
中國最大的一個優勢其實就在於擁有著大量的勞動力,人口也正是因為我們國家擁有著14億的人口,所以才能夠在短時間之內積累大量的財富。這是其他國家所沒有辦法比較,美國所擁有的人口只有3億人,我們國家在這方面擁有著絕對的優勢。
通過以上三個方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中國在未來如果想要獲得經濟的繼續增長,就必須要開發內部的需求,普通老百姓的工資必須要得到提高,才能夠讓我們國家的實體經濟獲得更多資金方面的支持。
Ⅹ 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速度遠高於美國的原因是什麼主要是因為出口的增長嗎
您所說的增長速度快是和自己比的結果~比如說所謂的同比增長15%~
但是由於美國經濟強盛,基數很大,所以它的增長並不明顯~
其實,按絕對增長量來看~美國還是比中國快很多的。
就好象中國現在是10~增長了1 增長率是10%
美國是100 增長了5~增長率是5%~~
縱向比對確實能看出得失~但橫向比對才能看出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