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政府對復工復產有哪些支持措施
1、政府出台了哪些支持企業應對疫情沖擊影響的惠企政策?如何盡快知曉並享受政策支持?
疫情發生以來,各級政府部門和金融機構紛紛出台了一批支持產業領域企業應對疫情沖擊的惠企政策。這些政策有些更加適用於支持中小微企業應對疫情沖擊影響,有些也適用於各種所有制和各種規模的企業。
上海市企業服務雲已推出開設「守』滬』戰『疫』」專欄(www.ssme.sh.gov.cn),對相關惠企政策作進一步動態匯總和梳理,並在上海市企業服務雲的「政策知識庫」專欄中及時發布和更新,助力打通政策落地「最後一公里」。
2、企業在復工復產中遇到原材料或零部件供應緊缺、運輸倉儲服務不足等問題,將如何幫助企業解決這些問題?
後續上海市將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和要求,進一步深化支持復工復產企業的聯合聯動、鏈式保障,在行業、領域等方面進行拓展,包括物流、生產性服務業、產業鏈配套等企業。
3、長三角地區的產業鏈供應鏈如何確保安全暢通?
4月30日,長三角地區上海、南京、杭州、寧波、合肥5家直屬海關發布聯合通告,全力保障長三角地區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暢通,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通告具體措施包括五方面。
一是在海關總署指導下,建立由上海、南京、杭州、寧波、合肥海關參與的保通保暢協調工作機制。二是加速上海口岸貨物報關和提離。三是建立重點企業重點物資通關綠色通道,統籌長三角地區產業鏈供應鏈重點企業名單,實現「白名單」企業五關互認。四是加速長三角地區進出境貨物跨關區流轉。五是搭建長三角關企信息互通平台,在五個海關的「12360微信平台」共同開設長三角關企互通專欄。
4、單個企業復工復產之外,如何有效推動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
上海不斷擴大復工復產企業范圍,滾動推進,以龍頭企業為牽引,以點帶鏈,有序帶動全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比如,汽車行業是以整車帶動關鍵零部件和倉儲物流企業復工復產。
5、隨著疫情的緩解,以及企業復工復產的需要,是否考慮過出台一些緩解人員跨國、跨省流動問題的政策措施?
上海市將根據國家關於人員跨國、跨省流動的標准,及時完善和落實相關政策措施及規定,並及時向社會公布和實施。
6、滿足復工復產資金需求,哪些重點領域和企業將獲得信貸支持?
金融機構要加大信貸投放,滿足復工復產資金需求,鼓勵銀行機構單列信貸計劃,主動對接民生保障、防疫建設、醫葯醫療、物資生產等企業需求;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旅遊、住宿餐飲、批發零售、交通運輸、物流倉儲、文化娛樂、會展等行業,加強研判,做好對接,對於有發展前景、信譽良好但暫時流動資金受困的企業,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
7、針對復工復產,保險業有哪些支持政策?保險產品有哪些創新?
鼓勵保險機構通過減費讓利、適度延後保費繳納時間、擴展新冠肺炎責任、贈送保單等方式,支持受疫情影響較重企業和人群渡過暫時難關。鼓勵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旅遊業、交通運輸業、工程建築業、餐飲業等,加大保險政策傾斜。
鼓勵保險機構針對企業特定保險需求,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開發設計責任更廣、價格更低、覆蓋更全的責任保險、營業中斷險、復工復產復市疫情防護綜合保險等,不斷擴大政策性保險和商業保險的覆蓋面,幫助緩解企業和群眾的後顧之憂。加大企業財產保險、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履約保證保險、健康險、養老險等業務拓展力度,為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和相關人群提供更多保障。鼓勵針對駕駛員、郵政快遞人員、醫護人員、社區工作者、公益志願者等定製專屬保險方案,提供多元化、全方位、普惠性的保險保障。
支持在滬保險公司進一步豐富抗疫保險產品供給,擴展新冠肺炎保險保障責任,擴大因疫情導致營業中斷險等風險保障的覆蓋面,創新推出旅行社旅遊服務質量保證金履約保證保險。加強抗疫保險保障服務,研究推出適當延長保單期限、降低保險費率、延後保費繳納時間等措施,建立保險理賠綠色通道,提升理賠效率。
8、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對流動性困難企業有哪些延期還款支持?
對今年受疫情影響較大,但有還款意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行業和中小微企業,支持銀行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雙方自主協商確定通過續貸、展期等方式紓困解難,原則上做到能續盡續、應續盡續,盡力支持市場主體復工復產。
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等可通過展期、無還本續貸、延長還款期限或當期、實施徵信保護等方式減輕客戶還款壓力,對於受疫情影響未能及時還款或辦理贖當、續當的客戶適當暫緩催收,確保不因疫情導致的辦理不便而增加客戶額外融資息費,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不盲目做逾期絕當處理。
9、針對產業鏈復工復產有哪些金融紓困支持措施?
支持核心企業通過信貸、債券等方式融資後,以適當方式減少對上下游企業的資金佔用,幫助產業鏈上下游中小微企業解決流動資金緊張等問題。通過應收賬款融資、訂單融資、預付款融資、存貨與倉單質押融資等方式,加大對產業鏈上下游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增加外貿信貸投放,加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支持全球產業鏈協同發展。
10、疫情期間,企業如果面臨一些生產許可證到期怎麼辦?
以食品生產企業為例,如果食品生產許可證到期,因疫情影響無法辦理許可證延續的,食品生產許可證有效期順延至本市疫情解除後1個月。
同時,食品生產企業應加強員工健康管理,禁止安排患有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有礙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員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對於食品從業人員因疫情影響暫時無法重新進行健康檢查的,其健康證明在2022年3月1日後到期的,視為繼續有效,相關從業人員應在本市疫情解除後1個月內辦理健康證明。
11、環評如何支持企業復工復產?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於4月30日出台了《關於疫情期間優化環評與排污許可管理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通知》,從優化環評和排污許可手續辦理方式,統籌銜接環評與排污許可試點改革政策,轉變事中事後監管方式,強化政府服務與技術支持等方面出台13條支持政策。
比如,豁免抗疫保供類項目的環評和排污許可手續。對醫療機構改擴建、集中隔離點或方艙醫院新改擴建、抗疫保供物資生產、研究實驗等臨時性抗疫保供項目的環評及排污許可手續予以豁免。
適當延長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期限。原計劃於2022年上半年完成竣工環保驗收的建設項目,因疫情防控導致無法按期完成的,驗收工作可順延至本輪疫情社會面解控後的3個月內完成。延長排污許可證有效期。因受疫情影響,無法在2022年3月1日至6月30日期間完成到期排污許可證的延續或換發手續的排污單位,可在本輪疫情社會面解控後的3個月內辦理手續,期間排污許可證仍然有效。
全力保障重大項目及支柱產業發展。對列入市、區重大項目清單的建設項目以及本市支柱產業的部分建設項目,實施技術評估提前介入,專人跟蹤指導,定期調度進度等保障措施,確保項目早開工、早投產。
12、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實現信用修復?
為充分發揮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在疫情防控中的積極作用,進一步完善信用修復工作機制,助力各類市場主體穩定發展,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市信用辦)制定了《關於疫情防控期間進一步完善信用修復工作機制助力市場主體穩定發展的實施方案》。
目前,上海建立了疫情期間信用修復快速辦理機制。對企業通過「一網通辦」提交的信用修復申請,當日轉辦至行業主管部門。已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疫情防控物資生產經營企業和生活物資保障企業,可憑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商務委等部門出具的相關證明,通過上海法院網上訴訟平台等途徑向執行法院申請修復,執行法院應當在收到申請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作出審核意見,經審核認定可恢復信用的,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中心在收到修復通知後1個工作日內撤下信息。建立稅務「快速辦」信用工作機制,對防疫重點企業,在1個工作日內完成信用補評、信用復評、信用修復等相關流程辦理,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服務。
完成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用修復的企業,因融資、招投標等需要提供信用修復證明的,執行法院應當收到申請後3個工作日內出具相關證明文件。進一步優化信用修復標准,除法律法規和國家規定不予修復的信息,對涉及交通、城管執法等領域的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申請,在履罰後及時予以修復。
在「一網通辦」網站、「隨申辦」APP、「信用中國(上海)」網站上等為企業開設信用修復申請專欄。通過線上查詢、手機簡訊提示等多樣化方式供企業了解辦理進度、獲取修復證明文件。優化信用修復申請流程、縮減申請材料,加快上線電子簽章功能,對能夠通過數據共享核實的身份證明、信用報告等材料,不再要求企業提交。
13、用人單位受疫情或疫情防控措施影響致生產經營困難的,是否可緩發勞動者工資?
根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部門《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穩定勞動關系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意見》的有關指導意見以及《上海市企業工資支付辦法》第十條的規定,企業受疫情或疫情防控措施影響致生產經營困難,暫時無法按時支付工資的,經與工會或職工代表協商同意後,可暫時延期支付勞動者工資,但延期支付時間一般不超過一個月。
14、受疫情或疫情防控措施影響,用人單位因停工停產、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等原因,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或者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勞動者以此為由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的,應如何處理?
對於因疫情或疫情防控措施影響導致停工停產或暫時生產經營困難的用人單位,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或未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等引發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糾紛的,應注重通過和解、調解等方式,著力化解矛盾,促成雙方恢復勞動關系,繼續履行勞動合同。勞動者堅持要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的相關規定解除勞動合同並主張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的,應堅持審慎處理的原則,一般不予支持。
㈡ 疫情之下,中國採取了哪些措施修復經濟活力
近日以來,武漢肺炎疫情持續發酵,從湖北武漢波及全國,讓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都對祖國牽掛。受疫情的影響,我們國家的經濟遭到了下降的趨勢,那麼,疫情之下,中國採取了哪些措施修復經濟活力?
面對疫情,中國上下一心修復經濟活力,充分證明了中國有強大的動員能力,有信心有能力戰勝疫情。相信在國家幫助之下,我國的經濟會保持平穩發展。
㈢ GDP從-6.8%到3.2%,中國是如何快速恢復經濟的
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在全球蔓延,重啟世界經濟的腳步仍然艱辛。全球經濟合作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逆流,單邊主義正在大行其道。在這樣一個復雜艱難的背景下,我國作為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能在短時間內控制疫情,實現經濟的由降轉升,由負6.8%到正3.2%,尤其是第二季度3.2%的增速,大大超出了國內外不少專家的預期。
考慮到第一季度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造成的重創,我們的這份成績來之不易。我們不僅要看這半年來的整體數據,更要看發展的趨勢、看事情的變化,其中的意義,不僅是要了解過去的情況,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幫助我們研判未來。只要我們瞄準正確的方向、勠力同心,就一定能夠渡過難關,把日子越過越好。
㈣ 中國經濟迎來「開門紅」,疫情下的經濟是如何「穩中求剩」的
疫情下的經濟通過互聯網以及外賣行業的高速發展來穩住,現在國家還要通過發放消費券來刺激經濟。
㈤ 中國經濟戰「疫」錄:復工復產節奏加快 滬川粵京復工率居前
在家中「雲開工」已經十天的趙娟發現,手機上可選的外賣餐館逐漸多了起來。
「我剛回北京那幾天,吃了好幾餐麥當勞,最近都是點不同館子的菜來吃。」餓了么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8日,全國范圍內已有近10萬家門店新上線外賣功能。
餐飲業只是一個縮影。中國復工復產近日來正持續有序推進。
廣汽豐田、廣州港集團重點建設項目已全面復工生產;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已復產,預計到3月上旬,各條生產線將全部達到正常產能;支付寶數據顯示,17日營業小店數量相比10日增長25%,與老百姓生活關聯度緊密的快銷零售類小店,增幅達35%。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表示,據測算,截至2月16日,全國復工進度約為42%。在短期波動之後,全國復工趨勢保持穩健,各地復工速度正在趨同於新的均衡穩態,從而夯實了復工的長期路徑。
他指出,從結構來看,全國省級(直轄市)經濟12強的復工進度分化為三個梯隊。第一梯隊包括上海(50%)、四川(50%)、廣東(45%)、北京(41%)。其中,北上廣主要得益於相對高效的城市治理和防疫保障能力,而四川作為全國勞動力輸出第二大省,其本地企業主要依賴當地就業,從而降低了復工難度。
第二梯隊包括河北(37%)、湖南(37%)、河南(36%)、山東(35%)、江蘇(34%)、福建(31%)。
第三梯隊則包括浙江(21%)、湖北(15%)。湖北作為疫情中心區,復工進度或將持續低迷。而浙江主要是兼具了重疫情、高勞動力輸入的雙重屬性,因此復工進度遭到顯著拖累。
「從總量來看,全國復工進度的曲線在總體上沿趨勢線延伸,並未出現大幅波動。」程實說。
復工節奏的差異不僅體現在地域上。海通證券宏觀分析師陳興指出,服務等行業陸續開工,工業、建築行業復工率偏低。例如,截至2月10日,全國22個省份口罩和防護服企業復工率均已超過76%,重點監測糧食生產加工企業復工率達95%,部分服務行業也通過線上方式開始復工。
陳興表示,而多數工業和建築業企業生產恢復程度依然偏低,根據部分省份披露的數據,遼寧、四川和山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尚不足六成,中小工業企業復工率或將更低。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隊」扛起了復工復產的「大旗」。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稱,當前各地國企復工情況較好。如,中央企業生產型子企業復工復產率已超過80%;石油石化企業復工率達到96.8%,電網、發電企業復工率達到83%等。
「政府會加緊努力恢復生產。」彭博亞洲首席經濟學家舒暢認為,中國對於經濟的廣泛政策支持已在進行中。中國央行已准備好提供流動性,政府還採取了其他財政措施,以確保金融系統的平穩運轉並促進對小型私營公司的貸款。
同時,財政部已宣布提前下達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諸如加快支出基礎設施項目,降低復產的行政阻礙,鼓勵靈活的工作安排以及促進資源共享等措施正在迅速推出。
在程實看來,未來的復工進程將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當前至3月初,預計至3月初,全國復工進度有望升至70%左右。
第二階段是3月初至4月初,該階段,疫情有望進入舒緩期,防護用品新產能加速釋放,物流能力顯著修復,居家辦公得到進一步普及。基於此,除湖北地區,以及影院、KTV等客流密集的部分服務業之外,全面復工有望基本實現。
㈥ 中國經濟增速超過預期助力全球經濟增長,中國是如何做到經濟反彈的
因為中國對於新冠疫情報防控特別的有效,也比其他國家更早地控制住疫情,所以能夠做到經濟反彈,從而助力全球的經濟增長。在2020年的時候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新冠疫情,大家都非常的惶恐,紛紛的在家裡待著,有很多人都不能去上學和工作,所以這對於國家的經濟發展,陷入了停滯的狀態,國與國之間的貿易也不能往來所以說對於國家的經濟增長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
可是我國因為早早的就控制住了疫情的發展,所以能夠比較迅速地開始復工,復產,有序地推動經濟的發展。所以在控制住疫情之後,我們的公眾可以迅速地回歸到學習與工作之中。形成非常高效的經濟發展秩序。所以這也不難理解為什麼我國現在的經濟發展處於增長的情況。而且現在中國擁有非常龐大的製造業,因為工人們已經恢復工作,所以現在保持著持續增長的勢頭,比同期以來增速都要快。而且路透社也認為在2021年之後,中國會持續領先其他的國家,這樣說並不是不道理的。因為只有中國在2020年的時候實現了經濟的正增長。可是現在已經到了二零二一年很多的國家還沒有擺脫新冠疫情的這個陰影。
㈦ 如何多措並舉推動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要推動經濟的發展,首先要控制疫情的常態化,變化帶才能穩固的發展經濟。
㈧ 這次疫情使得世界經濟經歷著重大危機你了解哪些中國政府採取的措施經濟恢復的
早在2月初,中央就召開會議對復工復產作出總部署。中國推出了8個方面90項政策舉措,其中包括幫助企業避免裁員,減免稅費,免收所有收費公路的通行費,發放低息貸款等,幫助企業減輕經營壓力,提高復工復產積極性。在相關政策的推動下,到了4月,經濟開始向好,其中製造業增速明顯回升,服務業生產指數降幅收窄。在中國疫情得到控制後,中央決定召開兩會。兩會的開展意義重大,除了對各項議題的探討,確定未來的政府工作方針,也向國內和國外表明了中國疫情已經得到控制,展示了中國的信心。
㈨ 我國經濟市場恢復迅速,這和哪幾個因素脫不開關系
現在世界上許多國家依然受到疫情的嚴重影響,他們當中有很多國家經濟發展十分緩慢,甚至出現經濟倒退現象,而我國雖然經歷了疫情的打擊,但是我國經濟市場迅速恢復,令世界上許多其他國家都十分震驚。其實這一次能夠迅速恢復經濟,實現企業復工復產的重要因素,便是中國人民上下一心、團結一致、共抗疫情。不僅如此,我們也可以看到中國體制機制的完善以及優越性。在這個過程當中也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優越領導能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優越性。還有全體中國人民眾志成城的決心與意志力,這些都是我們能夠恢復市場經濟的重要因素。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在治療新冠肺炎疫情的時候,我國傳統中醫葯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對於這一次我們也發現了,中醫葯在治療過程當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始終堅信中西醫結合會給人民帶來非常好的治癒結果。
㈩ 中國經濟「開門穩」來之不易,疫情下,我們是如何發展經濟的
改變經營方式,改變發展模式,進行創新,提供新的發展機遇,會提高我們的發展勁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