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東方經濟學什麼時候出

東方經濟學什麼時候出

發布時間:2022-07-01 15:45:15

❶ 為什麼找不到東方經濟學和經濟學家

因為成體系,按理論的經濟學是從西方開始的。東方國家一直沒有開設這個學科,後來從西方引進的理論。所以就沒有東方經濟學一說。

不過國內有個叫「白益民」的人,自創了「東方經濟學」,不過他的體系比較接近日本的企業管理,其實並不算純正的經濟學理論。

❷ 什麼時候有東方經濟學

對你的問題真的無語……
西方經濟學是對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的總結,也是宣揚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你再看看東方的國家--除去日本韓國印度俄羅斯這樣用現成的西方經濟學理論建設的市場經濟的國家,剩下的還有中國,目前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從計劃經濟轉型來的市場經濟,是非常「有中國特色的」,那你說這東方經濟學主要講的什麼呀?
經濟決定政治,政治也影響經濟呀~如果真的產生東方經濟學,可能也只是一些社會主義體制與市場經濟充分融合過程中的一些寶貴經驗吧!
繼續無語……

❸ 西方經濟學問題

生產要素本身就是種可變要素。而既然廠商需求生產要素是為了利潤,那麼利潤最大化原則將繼續支配著廠商在要素市場上的行為。因此,廠商使用一種生產要素的條件是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假定廠商只使用勞動和資本兩種生產要素,其中勞動投入量是可變的,而資本的數量保持不變。於是,廠商對使用勞動的最優數量作出選擇。一方面,廠商為了生產而使用勞動,生產出來的產品可以給廠商帶來收益;另一方面,廠商使用的生產要素需要到要素市場上購買,從而花費廠商的成本。當增加一單位勞動投入時,若該單位勞動投入所增加的產品為廠商帶來的收益增加量大於廠商為此支付的成本,那麼增加該單位勞動就會增加廠商的利潤,於是廠商就會使用它;反之,若使用該單位勞動帶來的收益增加最小於為此支付的成本,那麼減少該單位勞動的使用就會增加利潤,從而廠商就不會使用它。因此,廠商使用生產要素的利潤最大化原則仍是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經濟學中定義生產要素的邊際收益為邊際收益產品,記成M,RP;定義要素的邊際成本為邊際要素成本,記成MFC。這樣,在生產要素市場上,廠商的利潤最大化原則為: MRP=MFC

❹ FC,VC,TC,MC,AFC,AC是什麼意思(西方經濟學)

FC 固定成本

VC 可變成本

TC 總成本

總成本=固定成本+可變成本

MC 邊際成本

AFC 平均固定成本

AC 平均(總)成本

關系式:總成本tc、變動成本vc、固定成本fc、平均可變成本avc、平均固定成本afc,平均成本ac、

邊際成本mc。△tc/△q=mc,tc/q=ac,fc/q=afc,vc/q=avc,tc/q=vc/q+fc/q

西方經濟學是指產生並流行於西方國家的政治經濟學範式,狹義指西方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範式,

廣義包括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範式。西方經濟學與東方經濟學是不同的經濟學範式。西方經濟學

主要是範式概念,而不僅僅是地域概念。改革開放以來流行中國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也屬於西方經

濟學。

(4)東方經濟學什麼時候出擴展閱讀:

1,基本定義

西方經濟學即被運用於西方市場經濟國家的經濟學,即目前所稱的「主流經濟學」,因特別注重對市場機制的研究,而又有市場經濟學之稱。以1776年亞當·斯密《國富論》的出版為標志,西方經濟學歷經200多年的風雨滄桑。

在這個不長不短的歷史進程中,從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薩伊、穆勒、馬爾薩斯、馬歇爾到凱恩斯、米爾頓·弗里德曼、薩謬爾森、盧卡斯、斯蒂格利茨,西方經濟學大師輩出;從古典經濟學、新古典經濟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和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西方經濟學流派林立。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帶來西方經濟學的不斷創新和發展,以致於西方經濟學文獻上有「經濟學帝國」之稱。

2,研究內容

商務印書館《英漢證券投資詞典》的解釋為:看不見的手英語為「invisiblehand」。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提出的理論,認為國家經濟的發展不應由政府幹預,而應由整個社會需求進行選擇。這種社會需求被認為是調節市場的「看不見的手」。

經濟學是指流行於西歐北美發達國家的經濟理論和政策主張。經濟學是15世紀經濟學產生,18世紀經濟學建立以來,特別是19世紀70年代以後一直到目前為止認為是能夠說明經濟運行和國家調節的重要理論、概念、政策主張和分析方法進行了綜合和系統化形成的。其被稱為「社會科學之王」。

❺ 什麼是東方經濟學

西方經濟學的衰落,東方經濟學的崛起

「經濟學家的聖地應當是經濟生物學,而不是經濟物理學」[①]

——阿爾弗雷德·馬歇爾

西方主流經濟學從登台亮相到泛濫成災,在國內的學界,不過二十餘年的時間。然而,巔峰時刻,往往就是衰落的開始。隨著越來越廣的實踐檢驗和越來越深的思維探索,越來越多的人不再盲目將其供在神龕、奉為神諭。從接觸、信服、盲從變為質疑、批判、廢棄,西方主流經濟學恰似走了一個輪回。

國內的批判,據我所知,有《薩繆爾森<經濟學>批判——競爭經濟學》(韓德強)、《微觀經濟學批判》(余斌)、《西方經濟學的終結》(張建平)等。這些批判,角度不同、深度不同,但卻普遍存在一個問題:批而不立、駁而不倒。事實上,最有力的批判,不是批判,而是在舊的廢墟上建立起一個更為科學的新體系。

不建立這樣一個新體系,即便西方主流經濟學就是一門偽科學,無奈之下,人們也只能繼續用它,這也是西方經濟學家繼續上竄下跳的原因所在。弗里茨·馬克盧普就曾叫囂:(西方主流經濟學)理論,甚至在人們已經知道它的基本假定是假的情況下,也是不能完全加以否定的,除非能夠並且已經提供了一個更好的理論[②]。

西方主流經濟學的邏輯形式非常嚴謹,即使個別結論與事實不符,也能通過調整假設,消解種種反常[③],保護其理論內核刀槍不入、長生不死。因此,要批判西方主流經濟學,只能去揪出它的爛根:唯心的人性論與形而上學的牛頓機械力學範式;同樣,要建立一個新經濟學體系,也只能回到原點,從根上開始。

東方經濟學,既不是已有經濟學謬誤的簡單批駁,也不是已有經濟學知識的混雜拼湊,而是在西方經濟學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之外,換用第三隻眼睛去看待經濟活動和經濟現象,重新去尋找經濟學最一般的研究對象,尋找一切運動規律、演繹過程建於其上的經濟學「始基」。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發現並提出了不同於「商品」或「經濟人」為起點的「經濟元」——人之社會經濟組織一般,從而取代「經濟人」假設——人之個體一般,建立起全新的「經濟元—經濟流—經濟場」的經濟學分析範式,試圖將經濟學重建於系統科學乃至自然科學的邏輯演繹基礎之上。

為方便理解,我們來對比一下西方經濟學、東方經濟學與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邏輯建構模式:

(一)研究視角

西方經濟學:經濟活動中的個人;(問題:經濟活動基本單位是個人嗎?不是。每個人只是社會經濟組織的一份子或組成要素,正如原子構成分子、分子構成生物大分子進而形成細胞,我們能用原子去解釋生命現象嗎?我們能說原子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元嗎?扯淡!)

東方經濟學:經濟活動中的組織;(經濟活動中的行為主體是人之社會經濟組織形式,而非人之個體,正如絕大多數的產品,我們只能稱其是由哪個企業製造,而不能說是由哪個工人製造,產品製造者不是人之個體,而是企業,個體戶是企業的特殊形式,而不是倒過來。人類社會早已從單個螞蟻進化為組織嚴密的蟻群,早已從單個蜜蜂進化為分工明確的蜂群。)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商品;(問題:商品只是經濟活動的客體,不是主體,因而有可能忽略主體方面的某些因素,正如研究細胞吸取的養分,並不能完整地解釋生命現象。)

(二)邏輯起點

西方經濟學:經濟人;(問題:每個人毫無例外地,都是自私自利乃至貪得無厭嗎?不是。因此,這一人性假設百分之百可靠嗎?與現實完全相符嗎?不是。所以只是一種臆想,一種意淫!)

東方經濟學:經濟元;(參與社會經濟活動的最小系統,同時又是構成更大規模或更高層次社會經濟體系的基本單元,例如家庭、企業、政府機構等。正如原子雖是組成分子的微粒,但分子卻是化學變化的最小微粒[④]。)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商品;(問題:商品既非從來就有,也非永恆存在,因而只能涵蓋一段歷史范圍、一種社會局部和一部分經濟事物。)

(三)邏輯演繹依據

西方經濟學:效用或利益最大化;(問題:每個人都是利益計算的超級計算機嗎?不是。個人利益最大化能夠保證組織利益最大化、社會利益最大化嗎?不是。這是違反系統論的,系統不等於成員的簡單加和,所以仍是所以只是一種臆想,一種意淫!)

東方經濟學:系統論與自然法則;(經濟活動再神奇,也不可能違反自然法則,只要是「活」的系統,就必然有輸入和輸出,輸入輸出之間必然遵循物質不滅、能量守恆、火用減熵增等自然法則,而以這些法則為基底,從中找出關系式,就可以形成鐵的演繹邏輯。)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商品運動過程;(問題:有可能無法兼顧主體方面的研究,難以全面揭示經濟活動的全部內涵。)

所以,東方經濟學的邏輯展開路徑分為兩條:

(1)經濟要素→經濟元系統(結構、功能、狀態、環境、演化等)→更高層次或更大規模的社會經濟系統→國民經濟體系;

(2)經濟元輸入輸出→經濟元輸入輸出所遵循的自然法則(物質不滅、能量守衡等)和經濟法則(輸入輸出中的價值變化等)→經濟元輸入輸出所產生的相互聯系(如供應鏈等);

事實上,西方經濟學之所以長命百歲[⑤],之所以繼續占據經濟學舞台而對台下日益覺醒的觀眾的倒彩充耳不聞,並不是它有多強的理論生命力,而是因為,還沒有新的演員上場。

現在,東方經濟學登場了。

❻ 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算是初級還是中級

判斷經濟學教材難度的一個重要標準是書中數學模型的難度。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教材中有不少數學模型都達到了中級難度,有極少數甚至是高級難度。但是,高鴻業那本教材對於中、高級的數學模型大多沒有數學過程推導,只有結論的介紹。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算是一本處於初級和中級之間的教材。國內的經濟學教學跟國外有差別。國內高校西方經濟學通常只學習一次,而在國外需要在大一和大三分兩次學習。大一使用的是入門教材(初級),大三使用中級教材,到研究生以後再使用高級教材。(後有教材列表)( c& D. z& ?; d) r* P' y
至於」誰抄誰的「這個問題實際是不存在的。教材畢竟不是專著。這就象無論誰來編寫微積分教材,最後的結果必定都大同小異。 $ @6 B& p" e: M$ t
以下的教材我都翻過一遍,也是以前學習是老師推薦過的。有一個感覺是:國外的教材才是真的羅嗦。( t" b, m" ]+ `% k/ A2 X
一、入門教材
. x) @6 k8 X/ p5 X# T4 T# F
1、曼昆的《經濟學原理》。梁小民教授翻譯。曼昆屬新古典凱恩斯主義學派,研究范圍偏重宏觀經濟分析。該書幾乎沒有用到數學,而且自創歸納出「經濟學10大原理」,適合於完全沒有接觸過經濟學的人閱讀。閱讀此書,可了解經濟學的基本思維和常用的基本原理,用於看待生活中的經濟現象。
2、 薩繆爾森的《經濟學》
薩繆爾森,新古典綜合學派的代表人物。市面上的第16版是與諾德豪斯合寫,由蕭深教授翻譯,並拆為《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兩個單行本出版。讀完該書,可對經濟學有一個完備的認識框架,盡管該框架在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方面仍有斷層,但不失為一個好框架。
3、斯蒂格里茨的《經濟學》
此書可作為前二者的補充,前二者所涉及經濟學內容主要是以價格理論及邊際分析為基礎,不包括不對稱信息經濟學、不確定性分析部分。斯蒂格里茨之《經濟學》可填充前二者之空白。
二、中級微觀教材
4、《管理經濟學》,有版本數種,特點各不相同。此類教材多為MBA系列教材,是針對生產過程決策而設,目前數種版本中,以人大版《工商管理經典譯叢》難度最低。 ! y/ ^4 s+ | a V" A9 Z$ q, N/ P( ^
9 O# p; Q% G; ^, d% e
5、平狄克的《微觀經濟學》。人大版,此書是標準的中級微觀經濟學教材。在美國多個大學供MBA採用,國內英文版有清華版,中文版有人大版。此書內容適中,主題廣泛,均是各部分理論之要點,不旁及其他分支內容。圖形清晰,語言流暢。所採用數學工具甚淺,有函數但不涉及微分。# j& |! }+ [# @$ p0 U @! @
6、《國外經濟學教材庫》系列之《應用微觀經濟學》,32開,經濟科學出版社。此書有大量案例及微觀經濟原理之運用,所用數學甚少,讀此書可補充平狄克教材案例的不足。
7、《微觀經濟學: 現代觀點》,瓦里安著,費方域翻譯。此書是極規范的經濟學專業的中級微觀教材。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伯克利大學經濟學本科指定教材,易懂而深刻。5 v1 k3 E0 [/ o+ I4 h% l; o/ q
三、中級宏觀教材 S+ B+ V( p! T5 }) r
若無意進一步學習高級微觀經濟學,則可同時學習宏觀經濟學。微觀的特點是精深,宏觀則是駁雜。因為宏觀流派很多,觀點各不相同。
8、曼昆的《宏觀經濟學》,人大版。此書秉承曼昆《經濟學原理》的優點,以簡單淺顯為特點。雖只有很少量的數學,但對原理及內容均提煉得甚為簡潔。此書前半部分寫得相當清晰,可讀完薩繆爾森《經濟學》並略懂一點微觀經濟學後直接學習。; b) J8 {% t d U# N
9、多恩布希的《宏觀經濟學》。中文版有人大版,東北財大出版社有影印英文版。此書是標準的中級宏觀教材,屬正統教材,體系清楚,描述准確,通行於美國各大學多年,對各個流派評價及描述相當公平。3 S" d9 V; ] f( [& |, f0 [
四、中高級微觀經濟學教材3 H1 b4 K+ n) @$ `* n8 Q0 m
10、尼科爾森《微觀經濟理論》。此書微積分運用、數學運算簡潔明晰,全書難度、體系一致,排版清楚,內容重點突出。此書除北大、復旦等處書店有少量可見外,其他大學及城市似甚少見。
11、蔣殿春的《高級微觀經濟學》,經濟管理出版社。此書主題基礎部分已達高級水平,難度甚大。至博弈論以後部分,則難度甚淺。對傳統的價格理論的數學描述相當清楚。數學證明部分也十分清晰。) Q8 {& F; I. o4 A+ T
12、范里安的《高級微觀經濟學》,經濟管理出版社。這是范里安在《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的基礎上編寫的標准高級教材。此書每一章均相當簡短精要,閱讀時需要對中級教材有比較深入的學習。但翻譯質量不佳。建議直接讀英文版。# L! @; \- l8 C$ \4 l
13、《微觀經濟學》由安德魯、格林等著,中文版為北大翻譯,必讀性較強。
五、高級宏觀經濟學教材5 P6 d/ r2 a+ R
14、《宏觀經濟學(高級教程)》,作者:美國奧利維爾.瓊.布蘭查德,斯坦利.費希爾。

❼ 如何區分東方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

真正的經濟學研究就是在西方發生的,像我們國家,基本上借鑒的都是西方的經濟學理論,之所以還弄了個西方經濟學,只是因為改革開放初期,為了把我們社會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區別開才加了個西方。我們國家到現在為止也沒有自成體系的經濟學研究。也許一些古代書裡面有一些經濟學原理,但是都沒有成體系的提出來。而且沒有東方經濟學這一說法吧

閱讀全文

與東方經濟學什麼時候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故事吧是什麼意思 瀏覽:62
1991年羊婚姻如何2017 瀏覽:437
勵志音樂愛情在哪裡 瀏覽:151
沒有婚姻經歷該怎麼辦 瀏覽:828
婚姻法有什麼補償 瀏覽:77
醫學是什麼事業 瀏覽:890
當幸福來敲門評價為什麼高 瀏覽:885
新安民間故事有哪些 瀏覽:308
什麼屬相走不上事業大運 瀏覽:785
健康的花什麼樣 瀏覽:340
愛情期間錢怎麼花 瀏覽:897
九棵樹健康證在哪裡辦 瀏覽:625
幸福樹怎麼用硫酸亞鐵澆灌 瀏覽:298
大陸農村題材愛情電影有哪些 瀏覽:860
最正婚姻觀是什麼 瀏覽:491
幸福樹干葉子和掉葉子是怎麼回事 瀏覽:716
行政事業單位的科員月車補多少 瀏覽:699
演講學習故事的開頭怎麼寫 瀏覽:533
幸福美滿的婚姻是什麼樣子的 瀏覽:601
思政課要講好什麼改革開放故事 瀏覽: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