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印度為什麼欲迎還拒
最主要的原因是,印度的遲疑,「孟中印緬經濟走廊」此走廊以鐵路、公路等交通設施為紐帶,起於中國雲南,徑緬北到印度東北部,而向南經孟加拉國,最後到達孟加拉灣,這條走廊聯通,對中國而言的意義重大。中國有了一條直達北印度洋的戰略通道,有利於開發大西南,而且還能拉近中國與南亞的地緣關系,增加中國在北印度洋區域的地緣影響力。
孟中印緬經濟走廊會給印度帶來這么大的風險,印度為什麼不徹底拒絕呢?為了遏制動亂,拒絕經濟走廊將會使東北部的分裂傾向更為嚴重,因為孟加拉的關系,印度也不會直接拒絕經濟走廊。
㈡ 什麼是經濟走廊建設
走廊是比喻連接兩個較大地區的狹長地帶,經濟走廊就是在此地理基礎上,開展經濟合作等等。
例如:
中巴經濟走廊是指連接位於中國西部和貫穿巴基斯坦南北的公路和鐵路主幹道,將從新疆的喀什一直通至巴基斯坦的西南港口城市瓜達爾港。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旨在進一步加強中巴互聯互通,促進兩國共同發展。
東西經濟走廊是一個屬於湄公河大小區的經濟發展合作章程。本章程於馬尼拉 就被東南亞協會創見起來。這路從緬甸開始到越南的峴港 結束。各國包括:緬甸 ,泰國 ,寮國 ,越南 。
㈢ 中巴經濟走廊 對印度有什麼影響
中巴經濟走廊位於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交會處,而巴基斯坦又地處南亞和中亞交匯處,南近阿拉伯半島,地理位置至為關鍵。這也就決定了中巴經濟走廊在「一帶一路」中的戰略重要性。這一點,還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
首先,幫助巴基斯坦的經濟發展,是服務於中國外交的戰略需要的。巴基斯坦是中國全天候的戰略夥伴關系,在中國關切的核心問題上,巴基斯坦都堅定地站在中國一邊,雙方之間具有高度的互信。
巴基斯坦對於中國的戰略意義,至少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伊斯蘭堡是中國與整個伊斯蘭世界的橋梁。與巴友好,為中國與整個伊斯蘭世界的友好確立了基本的基礎。二是,一個發展與穩定的巴基斯坦是中國外交戰略所應該追求的目標。
過去,中巴更多是進行安全戰略層面上的合作,現在雙方都認識到,安全合作與經濟合作要雙輪驅動,相輔相成,共同推進。尤其是,巴基斯坦的國家發展似乎陷入困境,經濟發展緩慢,恐怖主義滋生,分裂主義嚴重,以至於被西方國家稱之為「失敗國家」。
中國通過幫助巴基斯坦建設嚴重製約其經濟發展的能源與基礎設施,讓巴得到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為巴經濟發展提供更強大的動力。因此巴總理謝里夫說,中巴經濟走廊能夠改變巴基斯坦命運。其要實現的更大的藍圖是,逐步將巴基斯坦發展成中亞、南亞的經濟重心,成為地區貨物進出口的軸心。瓜達爾港在由中方經營後,意在成為更為重要的巴國的經濟中心,成為阿拉伯海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幫助巴基斯坦的經濟發展,有助於緩解當前巴基斯坦的安全與戰略擔憂。印度總理莫迪上台以來,印美關系急劇升溫,美巴關系有所倒退,由此也帶來巴基斯坦在安全上更加憂慮。隨著印度加入上海合作組織,巴基斯坦在中亞、南亞的角色可能將得到進一步削弱。因此,中國的支持將給巴基斯坦更加強有力的心理支持。
其次,建設中巴經濟走廊是推進南亞「一帶一路」建設的需要。「一帶一路」得到了南亞國家的積極響應,只有印度持深深的懷疑態度,迄今沒有作出任何的積極表態。官方一方面表示中國的「一帶一路」缺乏透明度,另一方面表示,印度自己提出的「香料之路」、「季風計劃」並不是針對中國。
因此,印度在反對中巴經濟走廊可能經過巴控克什米爾的同時,也擔心中國可能借「一帶一路」擴大自己在南亞的影響力,特別是中國將由此進入印度洋,憑借自身經濟實力逐步將印度邊緣化。印度對南亞的後院意識,使其積極阻止中國去年加入南盟發揮更大作用。
著力建設中巴經濟走廊,將有助於調動印度對中國在南亞推進「一帶一路」的態度,推動印度建設「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積極性,倒逼印度與中國合作,如實施共同開發合作項目等。與此同時,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也有助於中國與南亞其他國家推進「一帶一路」,給它們樹立了樣板,如尼泊爾、斯里蘭卡等。
再者,建設中巴經濟走廊對於中國影響阿富汗形勢、保障能源安全確實具有一定的意義。至於說,能夠化解「馬六甲困境」之類的說法就純屬無稽之談了。首先,根本就不存在一個「馬六甲困境」,其次,真發生了封鎖馬六甲海峽的戰爭狀態,那麼中巴經濟走廊的能源通道也不具有任何安全和戰略上的價值。
當然,批評的聲音也不時出現的。例如,認為喀喇昆侖公路、卡拉奇-拉合爾高速公路的運輸能力有限,地理氣候因素導致無法常年通車,瓜達爾港事實上的貨物吞吐量很小,巴基斯坦國內電力短缺,國內安全形勢差等等。然而,這些困難在其他中亞國家也一樣存在。如果將巴基斯坦的重要性放到發展的、戰略的層面來看,這些不足似乎都足以彌補。
㈣ 印度咽喉西里古里走廊地理位置有何重要性
西里古里走廊,是指印度錫金邦與孟加拉國之間的寬約僅僅20公里的狹長地帶。因以地名「西里古里」命名,所以稱為西里古里走廊。
西里古里走廊是印度連接其東部的陸上通道,也是印度國土的咽喉要地,就象中國的河西走廊或者遼西走廊一樣。印度國土布局和形式不佳,主要指的就是這里。有人將它比喻為蛇的7寸。西里古里走廊長約22公里,東翼寬約33公里,西翼寬僅21公里,因其形狀狹長,且戰略地位重要,又被稱為「雞脖子」。
東孟加拉的分離使印度東北地區失去與外界聯結的陸路和水上通道,只有狹長的西里古里走廊將其與印度其他地方連接起來。西里古里走廊的東北轄區國際邊界達到99%之多,這種與印度主版圖地理上的隔絕,強化了該地區素有的「孤立感」,助長了其分離傾向,印度國土布局和形式不佳,主要指的也包含西里古里走廊。它也被比喻為蛇的7寸。如果印度與軍事強國發生戰爭,敵方能通過控制西里古里走廊輕易切斷印度東北邊區與內陸的聯系。
西里古里走廊,這條走廊相當於連接東西印度的脖子,最窄處也就二十公里。誰掐住了這里,誰就能將印度攔腰斬斷!一刀兩斷,印度東部將成為"飛地",與印度本土隔絕!東印度會成為瓮中之鱉。
㈤ 「一帶一路」六大經濟走廊有多長
「一帶一路」戰略中的六大經濟走廊
(一)中巴經濟走廊:主要涉及中國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主要路線為中國新疆烏魯木齊-喀什-紅其拉甫-巴基斯坦蘇斯特-洪扎-吉爾吉特-白沙瓦-伊斯蘭堡-卡拉奇-瓜達爾港,全長4625公里。中巴兩國政府初步制定了修建新疆喀什市到巴方西南港口瓜達爾港的公路、鐵路、油氣管道及光纜覆蓋「四位一體」通道的遠景規劃。
(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主要涉及孟加拉、中國、印度和緬甸四國,主要路線是從中國西南地區出發,連接印度東部、緬甸,最終連接孟加拉。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將成為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一座梁橋,打造「經濟走廊」能夠通過四國,延伸帶動亞洲經濟最重要三塊區域。
(三)新亞歐大陸橋:又名「第二亞歐大陸橋」,是從江蘇省連雲港市到荷蘭鹿特丹港的國際化鐵路交通干線,國內由隴海鐵路和蘭新鐵路組成。大陸橋途經江蘇、安徽、河南、陝西、甘肅、青海、新疆7個省區,到中哈邊界的阿拉山口出國境。出國境後可經3條線路抵達荷蘭的鹿特丹港。中線與俄羅斯鐵路友誼站接軌,進入俄羅斯鐵路網,途經斯摩棱斯克、布列斯特、華沙、柏林達荷蘭的鹿特丹港,全長10900公里,輻射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新亞歐大陸橋是連接亞歐兩大製造中心距離最短的陸路物流通道,它比西伯利亞大橋縮短了路上運距2000-5000公里,比海運距離里縮短了上萬公里。同時,新亞歐大陸橋還具有貿易驅動優勢。東北亞、中亞、中北歐不斷推進的產業分工合作為新亞歐大陸橋帶來了巨大的貿易驅動力。因此,新亞歐大力橋將形成具有戰略意義的經濟走廊。
(四)中蒙俄經濟走廊:這條濟走廊分為兩條線路:一是從華北京津冀到呼和浩特,再到蒙古和俄羅斯;二是東北地區從大連、沈陽、長春、哈爾濱到滿洲里和俄羅斯的赤塔。兩條走廊互動互補形成一個新的開放開發經濟帶,統稱為中蒙俄經濟走廊。中蒙俄經濟走廊東北通道連接東三省,向東可以抵達海參崴出海口,向西到俄羅斯赤塔進入亞歐大陸橋。
(五)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這條經濟走廊東起珠三角經濟區,沿南廣高速公路、桂廣高速鐵路,經南寧、憑祥、河內至新加坡,將以沿線中心城市為依託,以鐵路、公路為載體和紐帶,以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為基礎,加快形成優勢互補、區域分工、聯動開發、共同發展的區域經濟體,開拓新的戰略通道和戰略空間。
(六)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這條經濟走廊從新疆出發,抵達波斯灣、地中海沿岸和阿拉伯半島,主要涉及中亞五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烏茲別克、土庫曼)、伊朗、土耳其等國。
㈥ 若切斷西里古里走廊,印度國內會出現什麼情況會走向分裂嗎
其實在印度的歷史上壓根就沒有西里古里走廊這一說,這其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英國為了遏制印度的發展故意搞出來的一個通道。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英國的實力明顯的被削弱了,英國在全球各地的殖民地經過了二戰的洗禮後綜合實力都有著明顯增強,實力越來越弱的英國自然沒辦法繼續統治這些個殖民地,於是很多殖民地開始脫離宗主國的統治。
尼泊爾和不丹這兩個國家雖然表面是獨立的,但實際上已經被印度滲透了。所以雖然西里古里走廊看起來非常的狹隘,但想要徹底控制西里古里走廊,必須先控制尼泊爾和不丹。
在和平狀態下同時控制三個國家也不太現實,不過這三個國家都與印度有仇,並且願意切斷這條通道的話,還是可以給印度的東北七邦的人民帶來“自由”的。
綜合以上來說,如果真的切斷了印度的西里古里走廊,印度東北七邦或許短時間內在表面上不會獨立,但是絕對不會服從印度中央政府的安排,隨著時間的推移印度對於東北七邦的統治會越來越微弱,那麼東北七邦獨立將會成為一個必然事件。只不過這可能只會是一個臆想罷了,畢竟要切斷西里古里走廊是一件很事情。
㈦ 中印緬孟經濟走廊的輻射作用
中印緬孟經濟走廊輻射作用將帶動南亞、東南亞、東亞三大經濟板塊聯合發展。中國西南、印度東部、緬甸、孟加拉相對而言均不發達,此前邦省級別的合作動力有限。而將打造「經濟走廊」上升至國家層面,能夠通過四國延伸帶動亞洲經濟最重要三塊區域的聯動發展。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南亞東南亞及大洋洲所所長胡仕勝表示,如果中印兩國積極合作,今後中印緬孟經濟合作將迎來快速發展期,中國「西進南下」的策略將順利推進。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新興經濟體研究室主任沈銘輝認為,經濟走廊把互聯互通推向了南亞地區,先建設好南亞地區的基礎設施,地區的發展和共同繁榮才具備現實的基礎,才能變得更加真實可靠。[3]
㈧ 印度目前的經濟情況如何
印度目前的經濟情況如何?其實我們判斷印度的經濟情況只能通過他們自己的官方公布的數據獲取,同時還要利用自己的觀察和分析,才能做出正確的分析,不管怎麼說,印度第二季度GDP的暴跌都預示其經濟狀況不好,當然這還是他官方公布的數據,具體真實情況是否含有水分尚不得知,不過通過對它們每日疫情增長的嚴峻形勢,我們還是能夠看出一些端倪。
印度的經濟情況完全取決於對疫情的控制,這就像帶病工作,不僅沒有效益還會帶來負面影響,所以首先要控制疫情,而控制疫情是需要經濟實力的,印度作為世界第二大人口國,具體實力如何,還沒有經過檢驗,這就像是一次大考,及格了才有資格談論經濟發展和恢復,否則一切都是空談,一個不拿人的性命當事的國家,經濟再發達也是沒有人性的。
對於印度來說,真實情況只有它們自己最清楚,而對於我們來說,處於人道主義當然希望他們的經濟不受疫情影響,但是具體還要看他們自己的感受,只能默默地為他們祝福吧!希望他們能盡快控制疫情,重新上路,開啟新的大國夢。
㈨ 六大經濟走廊的介紹
六大經濟走廊,指的是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一道規劃的一個經濟帶,建設包含中蒙俄、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中巴、孟中印緬六大經濟走廊。
拓展資料:
2015年3月底公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在「框架思路」中提出,根據「一帶一路」走向,陸上依託國際大通道,以沿線中心城市為支撐,以重點經貿產業園區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等國際經濟合作走廊;海上以重點港口為節點,共同建設通暢安全高效的運輸大通道。中巴、孟中印緬兩個經濟走廊與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關聯緊密,要進一步推動合作,取得更大進展。
中國是亞歐大家庭的一員,中國的發展與亞歐的整體發展密不可分。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得到沿線國家積極響應,已成為兼顧各方利益、反映各方訴求的共同願望。中國正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一道,積極規劃中蒙俄、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中巴、孟中印緬六大經濟走廊建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將為亞歐互聯互通產業合作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一帶一路」和互聯互通相融相近、相輔相成,亞歐互聯互通產業合作前景光明。
1、中蒙俄經濟走廊
國家發改委確定的中蒙俄經濟走廊分為兩條線路:一是從華北京津冀到呼和浩特,再到蒙古和俄羅斯;二是東北地區從大連、沈陽、長春、哈爾濱到滿洲里和俄羅斯的赤塔。兩條走廊互動互補形成一個新的開放開發經濟帶,統稱為中蒙俄經濟走廊。 把絲綢之路經濟帶同俄羅斯跨歐亞大鐵路、蒙古國草原之路倡議進行對接;加強鐵路、公路等互聯互通建設,推進通關和運輸便利化,促進過境運輸合作,研究三方跨境輸電網建設,開展旅遊、智庫、媒體、環保、減災救災等領域務實合作
2、新亞歐大陸橋
新亞歐大陸橋又名「第二亞歐大陸橋」,是從江蘇省連雲港市到荷蘭鹿特丹港的國際化鐵路交通干線,國內由隴海鐵路和蘭新鐵路組成。大陸橋途經江蘇、安徽、河南、陝西、甘肅、青海、新疆7個省區,到中哈邊界的阿拉山口出國境。出國境後可經3條線路抵達荷蘭的鹿特丹港。中線與俄羅斯鐵路友誼站接軌,進入俄羅斯鐵路網,途經斯摩棱斯克、布列斯特、華沙、柏林達荷蘭的鹿特丹港,全長10900公里,輻射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
3、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
從新疆出發,抵達波斯灣、地中海沿岸和阿拉伯半島,主要涉及中亞五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烏茲別克、土庫曼)、伊朗、土耳其等國。 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 東起珠三角經濟區,沿南廣高速公路、南廣高鐵,經南寧、憑祥、河內至新加坡,將以沿線中心城市為依託,以鐵路、公路為載體和紐帶,以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為基礎,加快形成優勢互補、區域分工、聯動開發、共同發展的區域經濟體,開拓新的戰略通道和戰略空間。
㈩ 為何質疑中巴經濟走廊圍堵印度
近日,「探討中巴經濟走廊以適當方式向阿富汗延伸」——首次中國-阿富汗-巴基斯坦三方外長對話26日在北京舉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會後在會見記者時的這一表態引發多方關注。有西方媒體從中讀出了中國調停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關系的影響力,印度媒體則生出「圍堵印度」的質疑。
巴基斯坦《國民報》25日發表社論指出,外國軍隊佔領(阿富汗)無法長期持續,終將失敗,也無法改變阿富汗的形勢。美國入侵阿富汗沒有產生任何好處,對這個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造成進一步破壞,而如中國和巴基斯坦這樣的地區大國,正攜手阿富汗政府,努力為該國帶來穩定秩序。此外,從巴阿兩國政府近期多層面交流可以看出,兩國領導層也已經意識到,相互指責對本地區混亂的局勢沒有任何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