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國經濟最突出的特點是什麼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9日至11日在北京舉行。會議首次闡述了我國新常態的九大特徵:
1、從消費需求看,過去我國消費具有明顯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徵,2014年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保證產品質量安全、通過創新供給激活需求的重要性顯著上升,必須採取正確的消費政策,釋放消費潛力,使消費繼續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發揮基礎作用。
2、從投資需求看,經歷了30多年高強度大規模開發建設後,傳統產業相對飽和,但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一些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涌現,對創新投融資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須善於把握投資方向,消除投資障礙,使投資繼續對經濟發展發揮關鍵作用。
3、從出口和國際收支看,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前國際市場空間擴張很快,出口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動能,全球總需求不振,我國低成本比較優勢也發生了轉化,同時我國出口競爭優勢依然存在,高水平引進來、大規模走出去正在同步發生,必須加緊培育新的比較優勢,使出口繼續對經濟發展發揮支撐作用。
4、從生產能力和產業組織方式看,過去供給不足是長期困擾我們的一個主要矛盾,2014年傳統產業供給能力大幅超出需求,產業結構必須優化升級,企業兼並重組、生產相對集中不可避免,新興產業、服務業、小微企業作用更加凸顯,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將成為產業組織新特徵。
5、從生產要素相對優勢看,過去勞動力成本低是最大優勢,引進技術和管理就能迅速變成生產力,2014年以後人口老齡化日趨發展,農業富餘勞動力減少,要素的規模驅動力減弱,經濟增長將更多依靠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進步,必須讓創新成為驅動發展新引擎。
6、從市場競爭特點看,過去主要是數量擴張和價格競爭,2014以後正逐步轉向質量型、差異化為主的競爭,統一全國市場、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是經濟發展的內生性要求,必須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形成統一透明、有序規范的市場環境。
7、從資源環境約束看,過去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空間相對較大,2014以後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必須順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
8、從經濟風險積累和化解看,伴隨著經濟增速下調,各類隱性風險逐步顯性化,風險總體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桿和泡沫化為主要特徵的各類風險將持續一段時間,必須標本兼治、對症下葯,建立健全化解各類風險的體制機制。
9、從資源配置模式和宏觀調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邊際效果明顯遞減,既要全面化解產能過剩,也要通過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探索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必須全面把握總供求關系新變化,科學進行宏觀調控。
應答時間:2021-04-09,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㈡ 我國經濟的特點
我國現階段的經濟體制,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其特點是:
一、在所有制結構上,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一切符合「三個有利於」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應該用來為社會主義服務。
二、在分配製度上,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制度。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
三、在宏觀調控上,由於公有制為主體,因而國家對市場的調控具有較雄厚的物質基礎,又有牢固的政治基礎和廣泛的群眾基礎,所以能夠把人民的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和集體利益結合起來,發揮計劃與市場兩個手段的長處,把市場調節和宏觀調控結合起來。
經濟體制:指在一定區域內(通常為一個國家)制定並執行經濟決策的各種機制的總和。通常是一國國民經濟的管理制度及運行方式。經濟體制除了指整個國民經濟的管理體制外,還包括各行各業如農業、工業、商業、交通運輸等等各自的管理體制,此外各個不同企業的企業管理體制也屬於經濟體制的范圍。
㈢ 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徵,就是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成為遵循經濟規律發展的必然要求。
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是經濟發展客觀規律使然,推動中國經濟發展再上新台階,必須深入理解和把握這個基本特徵,創新思維方式和發展模式,著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3)我國經濟的主要特點有哪些擴展閱讀:
推動高質量發展,是適應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是一項長期、曲折、艱苦的系統性工程和歷史性任務。
人們既要深刻認識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要邁過去的坎,也要堅定一定要過這個坎的決心、一定能過這個坎的信心。咬定目標不放鬆,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扎扎實實做好推動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我國經濟發展就一定能迎來更加光明的前景。
㈣ 中國經濟發展的總體特點是什麼
摘要 親,下午好呀!我國經濟發展的總體特點:
㈤ 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主要特點是()。
答案:abd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主要特點
一是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
二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產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城鄉區域差距逐步縮小,居民收入佔比上升,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民眾。
三是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5)我國經濟的主要特點有哪些擴展閱讀:
經濟的最大特點是速度「下台階」、效益「上台階」;經濟新常態下明顯特徵是「增長動力實現轉換」、「經濟結構實現再平衡」。具體特徵體現在:
1、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
2、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一些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涌現;
3、中國低成本比較優勢發生了轉化,高水平引進來、大規模走出去正在同步發生。
4、新興產業、服務業、小微企業作用更凸顯,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將成產業組織新特徵;
5、人口老齡化日趨發展,農業富餘人口減少,要素規模驅動力減弱,經濟增長將更多依靠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進步;
6、市場競爭逐步轉向質量型、差異化為主的競爭。
7、環境承載能力已達到或接近上限,必須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
8、經濟風險總體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桿和泡沫化為主要特徵的各類風險將持續一段時間;
9、既要全面化解產能過剩,也要通過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探索未來產業發展方向。
經濟轉型中的四大陣痛決定了中國正面臨著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面臨四大陣痛:
1、鋼鐵、水泥、造船電解鋁等製造業面臨嚴重的產能過剩,製造業要「去產能化」;
2、中國地方政府負債率較高,金融要「去杠桿化」;
3、房地產調整陣痛;
4、環境的要求,環境要「去污染化」。
㈥ 談談當前我國經濟的主要特點
中國是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幾千年的悠久歷史文明,近30多年保持10%左右的高增長,經濟總量已經排到第二,按照這樣的趨勢下去,10年、15年超過美國,這肯定是美國所不能容忍的。現在就看中國能否具備比前面那些國家更強的抗壓能力了,如果沒有,那麼結局也是一樣的。所以現在的中國面臨著一個比較險惡的國際發展環境,周圍的朋友越來越少。我國M2佔GDP比重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最高。今年前三季度,貨幣供給趨於寬松,反映市場資金狀況的銀行理財預期收益也逐步下降。但與此同時,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企業資金緊張,融資成本居高不下。企業負債同比增速持續下降,而財務費用同比增速卻維持在30%以上。經濟下行中企業利潤總體下滑,非金融類企業盈利空間明顯縮小。上半年,2455家上市公司總凈利1.02萬億,同比下降1.54%,非銀行上市公司利潤同比下降16.4%。其中,16家上市銀行凈利潤5452.3億,佔比高達53.6%,同比增長18.2%。與此同時,由於速度效益型模式沒有根本改變,經濟增速短期過快下滑,中央、地方財政收入大幅下降,企業贏利能力和水平滑坡,虧損面不斷擴大,財政金融風險則可能集中爆發。因此,需要確立穩增長、穩效益、防風險的宏觀調控基本思路。通過需求管理,以防止短期內經濟增長大幅度滑坡為重點,從而穩定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為微觀主體的調整和增強對新增長階段的適應性爭取必要的時間和空間,把矛盾和問題控制在社會可承受的范圍內,有效防範和化解各種風險。中國已經出台的穩增長措施的效果逐漸顯現,考慮到我國宏觀調控還具有較大的迴旋餘地,財政與貨幣政策還具備較大的政策操作空間,必要時可進一步推出穩增長的政策和深化改革的措施,預計2013年中國經濟將實現平穩溫和的增長,但是我們還必須對我國經濟可能面臨的下行風險保持警惕,必須保持足夠的政策彈性和政策儲備,以應對國際經濟可能出現的風險。
望採納,謝謝
㈦ 談談當前我國經濟的主要特點
當前我國的經濟的特點應該穩中求進。「穩」是發展的前提,是基礎設施,沒有「穩」的「進」就是空中樓閣。而「進」是進步發展,沒有「進」就相當於原地踏步,止步不前,要著穩中求發展,才能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實現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反作用與經濟基礎。
㈧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主要特點有:經濟結構調整要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舉。
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以來,我國經濟結構優化趨勢加快。需求結構方面,消費需求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特別是2013年後消費貢獻率增幅明顯,由2013年的50%增長到2015年上半年的60%。
同時,個性化、多樣化、品質化消費,網上購物、定製消費等方式廣泛發展,服務消費、信息消費、綠色消費、時尚消費、品質消費、農村消費等領域的消費升級逐步展開,新的商業機會不斷涌現。
(8)我國經濟的主要特點有哪些擴展閱讀:
推動經濟發展的直接因素有兩個方面:一是增加資本、勞動力和土地等生產要素的投入,二是提高生產要素配置的效率,後者又主要取決於科技創新。從更多依靠要素投入向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的轉變,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經濟發展新常態的一個重要表現。
當前,我國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高,一些重要領域躋身世界先進行列,正由「跟跑者」向「並行者」「領跑者」轉變,產業、產品、生產方式、產業組織、商業模式、管理體系等各個方面的創新不斷深入。
㈨ 我國經濟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我國上半年各項經濟指標總體運行狀況較好,經過努力,全年經濟增長的目標也會如期實現。但是,我國經濟發展中一些深層次矛盾和社會總供給結構性過剩的問題並未得到根本解決,經濟發展和需求增長的內在動力仍然不足。我國經濟的亮點與痛點具體幾個方面如下;
目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3個方面:1、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是政府行為,市場機制的內在推動力不足。
2、外貿進出口呈減速趨勢,外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減弱。
3、通貨緊縮的狀況沒有大的改變,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
我國經濟的亮點。1.加大對出口企業和產品的支持力度,促進出口快速增長。應進一步調動出口企業的積極性,採取有力的短期措施刺激出口的增長,尤其對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傳統勞動密集型大宗商品的出口應實行特殊的出口鼓勵政策,不僅要加大出口退稅的額度、加快出口退稅的進度,同時應加大對出口信貸的支持。
2.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增加農民收入。目前農民收入增幅連年下降、農村消費增長緩慢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制約農民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是農產品價格大幅下跌。因此,採取有力措施穩定農產品價格是穩定農村收入的當務之急和權宜之計。
㈩ 一季度國民經濟開局總體平穩,我國經濟呈現了哪些特點
受到疫情的影響,國民經濟從疫情中也逐步恢復過來,到目前為止,我國的經濟主要呈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經濟保持穩定的生長。在疫情剛開始的時候,全球所有的國家經濟都處於倒退的狀態,唯獨中國保持了4.8%的經濟增長。這充分體現了我國的制度優勢以及經濟的強大活力,隨著對疫情的不斷控制,我國的經濟一直在保持著穩定增長,不受到其他國家的影響,甚至疫情受到的影響越來越小。
經濟更加有質量的發展,我國的經濟已經從過去的高速發展轉向現在的高質量發展,過去主要考慮怎麼把經濟提高,現在主要考慮怎麼把經濟發展的比較扎實。
總體來說,我國的經濟在全球內的經濟發展格局都是相當好的,並且呈現出了非常強大的活力。在今後幾十年的發展中,中國的經濟將會越來越有質量,也越來越有底氣來應對全球格局的變幻莫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