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經濟計量法是哪一類分析與數學方法相結合的一種預測方法
計量經濟學是以經濟理論和事實為依據,以數學方法和統計推斷為工具,研究經濟活動規律的一門經濟學分支。首先,計量經濟學是揭示經濟變數之間定量關系的學科,研究對象是經濟問題。其次,模型的建立是在已有的經濟理論基礎上對經濟現象的進一步
B. 什麼是計量經濟學計量經濟學方法與一般經濟數學方法有什麼區別
一、計量經濟學
計量經濟學是以一定的經濟理論和統計資料為基礎,運用數學、統計學方法與電腦技術,以建立經濟計量模型為主要手段,定量分析研究具有隨機性特性的經濟變數關系的一門經濟學學科。
主要內容包括理論計量經濟學和應用經濟計量學。理論經濟計量學主要研究如何運用、改造和發展數理統計的方法,使之成為經濟關系測定的特殊方法。
二、計量經濟學和一般經濟數學方法的區別
1、研究方法不同。
計量經濟學的研究方法的基礎是概率論和數理統計,是一種新的數學形式,而一般的經濟數學方法的研究方法不一定基於概率論和數理統計,還包括其他數學定理等。
2、研究結果不同。
一般經濟書寫的研究結果是確定的,而計量經濟學模型的結論是概率意義上的,也可以說是不太確定的。
3、側重點不同。
一般的經濟數學側重於數學證明和推導,偏向於理論研究,而計量經濟學與數理統計聯系緊密,側重於建立與應用模型過程中實際問題的處理,偏向於實踐研究。
C. 什麼是計量法
簡單的說,計量法就是關於度量計量基準器具、計量標准器具,進行計量檢定,製造、修理、銷售、使用計量器具的法律。
中國計量法如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計量監督管理,保障國家計量單位制的統一和量值的准確可靠,有利於生產、貿易和
科學技術的發展,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維護國家人民的利益,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建立計量基準器具、計量標准器具,進行計量檢定,製造、修理、銷
售、使用計量器具,必須遵守本法。
第三條 國家採用國際單位制。
國際單位制計量單位和國家選定的其他計量單位,為國家法定計量單位。國家法定計量單位的名稱、符
號由國務院公布。非國家法定計量單位應當廢除。廢除的辦法由國務院制定。
第四條 國務院計量行政部門對全國計量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
對本行政區域內的計量工作實施監督管理。
第二章 計量基準器具、計量標准器具和計量檢定
第五條 國務院計量
行政部門負責建立各種計量基準器具,作為統一全國量值的最高依據。
第六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根據本地區的需要,建立社會公用計量標准器具,經上級
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主持考核合格後使用。
第七條 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有關主管部門,根據本部門的特殊需要,
可以建立本部門使用的計量標准器具,其各項最高計量標准器具經同級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主持考核合格
後使用。
第八條 企業、事業單位根據需要,可以建立本單位使用的計量標准器具,其各項最高計量標准器具經
有關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主持考核合格後使用。
第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對社會公用計量標准器具,部門和企業、事業單位使用的最高
計量標准器具,以及用於貿易結算、安全防護、醫療衛生、環境監測方面的列入強制檢定目錄的工作計量器
具,實行強制檢定。未按照規定申請檢定或者檢定不合格的,不得使用。實行強制檢定的工作計量器具的目
錄和管理辦法,由國務院制定。
對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計量標准器具和工作計量器具,使用單位應當自行定期檢定或者送其他計量檢定
機構檢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應當進行監督檢查。
第十條 計量檢定必須按照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進行。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由國務院計量行政部門制
定。
計量檢定必須執行計量檢定規程。國家計量檢定規程由國務院計量行政部門制定。沒有國家計量檢定規
程的,由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分別制定部門計量檢定規程和地
方計量檢定規程,並向國務院計量行政部門備案。
第十一條 計量檢定工作應當按照經濟合理的原則,就地就近進行。
第三章 計量器具管理
第十二條 製造、修理計量器具的企業、事業單位,必須具備與所製造、修理的計量器具相適應的設
施、人員和檢定儀器設備,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考核合格,取得《製造計量器具許可證》或者
《修理計量器具許可證》。製造、修理計量器具的企業未取得《製造計量器具許可證》或者《修理計量器具
許可證》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不予辦理營業執照。
第十三條 製造計量器具的企業、事業單位生產本單位未生產過的計量器具新產品,必須經省級以上人
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對其樣品的計量性能考核合格,方可投入生產
第十四條 未經國務院計量行政部門批准,不得製造、銷售和進口國務院規定廢除的非法定計量單位的
計量器具和國務院禁止使用的其他計量器具。
第十五條 製造、修理計量器具的企業、事業單位必須對製造、修理的計量器具進行檢定,保證產品計
量性能合格,並對合格產品出具產品合格證。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應當對製造、修理的計量器具的質量進行監督檢查。
第十六條 進口的計量器具,必須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檢定合格後,方可銷售。
第十七條 使用計量器具不得破壞其准確度,損害國家和消費者的利益。
第十八條 個體工商戶可以製造、修理簡易的計量器具。
製造、修理計量器具的個體工商戶,必須經縣級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考核合格,發給《製造計量器具
許可證》或者《修理計量器具許可證》後,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營業執照。
個體工商戶製造、修理計量器具的范圍和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計量行政部門制定。
第四章 計量監督
第十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根據需要設置計量監督員。計量監督員管理辦法,由國務
院計量行政部門制定。
第二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可以根據需要設置計量檢定機構,或者授權其他單位的計量
檢定機構,執行強制檢定和其他檢定、測試任務。
執行前款規定的檢定、測試任務的人員,必須經考核合格。
第二十一條 處理因計量器具准確度所引起的糾紛,以國家計量基準器具或者社會公用計量標准器具檢
定的數據為准。
第二十二條 為社會提供公證數據的產品質量檢驗機構,必須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對其計
量檢定、測試的能力並可靠性考核合格。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二十三條 未取得《製造計量器具許可證》、《修理計量器具許可證》製造或者修理計量器具的,責
令停止生產、停止營業,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罰款。
第二十四條 製造、銷售未經考核合格的計量器具新產品的,責令停止製造、銷售該種新產品,沒收違
法所得,可以並處罰款。
第二十五條 製造、修理、銷售的計量器具不合格的,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罰款。
第二十六條 屬於強制檢定范圍的計量器具,未按照規定申請檢定或者檢定不合格繼續使用的,責令停
止使用,可以並處罰款。
第二十七條 使用不合格的計量器具或者破壞計量器具准確度,給國家和消費者造成損失的,責令賠償
損失,沒收計量器具和違法所得,可以並處罰款。
第二十八條 製造、銷售、使用以欺騙消費者為目的的計量器具的,沒收計量器具和違法所得,處以罰
款;情節嚴重的,並對個人或者單位直接責任人員按詐騙罪或者投機倒把罪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九條 違反本法規定,製造、修理、銷售的計量器具不合格,造成人身傷亡或者重大財產損失
的,比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條的規定,對個人或者單位直接責任人員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條 計量監督人員違法失職,情節嚴重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情節輕微的,
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一條 本法規定的行政處罰,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決定。
本法第二十七條 規定的行政處罰,也可以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決定。
第三十二條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對
罰款、沒收違法所得的行政處罰決定期滿不起訴又不履行的,由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
執行。
第六章 附 則
第三十三條 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國防科技工業系統計量工作的監督管理辦法,由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
會依據本法另行制定。
第三十四條 國務院計量行政部門根據本法制定實施細則,報國務院批准施行。
第三十五條 本法自一九八六年七月一日起施行。
D. 經濟計量分析的基本步驟
分析過程
經濟計量分析的主要過程是建立模型、估計參數和運用模型。
建立模型
根據經濟理論、可利用的資料和現有的經濟計量技術,確定經濟變數之間關系的數學形式,這是經濟計量分析的第一步。它包括以下三方面的決定:①模型包括哪些經濟變數、哪些經濟關系式。②每個經濟關系式的函數形式。③參數的符號和取值范圍。根據所研究問題的復雜程度,模型可以是單一方程,也可以是聯立方程組。模型中的變數必須區分內生變數和外生變數。內生變數是由模型的求解來決定其數值的變數,外生變數是在模型以外決定其數值的變數。外生變數給模型所反映的經濟系統以影響,而不受這個系統的影響。一個變數在模型中為內生變數或外生變數,決定於問題的性質與研究的目的,例如積累率在社會主義宏觀經濟預測模型中常常作為外生變數,而它在經濟系統的優化模型中又常常作為內生變數。
在建立模型階段,各方程通常採取結構方程形式。結構方程式是指其變數間的關系比較直接、其經濟意義明顯的方程式。例如說明消費c與國民收入y之間關系的消費方程:c=α+β y,式中α、β為結構參數。結構方程按其所反映的經濟關系的性質分為四類:第一類叫行為方程。說明經濟主體(居民、企業、政府等)的經濟行為。例如表明消費者行為的需求函數。第二類叫工藝方程。說明生產中的工藝技術關系。例如反映生產中的人力、物力投入量與產出量之間關系的生產函數。第三類叫法規方程。說明法令、制度所規定的經濟關系,例如稅收方程。第四類是恆等式。說明均衡條件或部分與全體的關系。例如總供給等於總需求,消費加積累等於國民收入。
估計參數
經濟計量模型中的參數是指模型的各個方程中的常數。估計參數就是根據歷史資料,用數理統計方法推定這些常數的值。經濟計量分析中最常用的參數估計方法是最小平方法。其特點是:對於因變數與自變數的若干組觀測值,按給定的函數形式確定因變數對自變數的回歸式,使得因變數的觀測值與其回歸值(以相對應的自變數代入回歸式而算出的值)之差的平方和為最小。設有因變數y與自變數x的n對觀測值(yi,xi),i=1,2,…,n。並設y與x有線性關系y=α+βx+u,其中u為零均值的隨機變數。
運用模型
將已經估算好了參數的模型用之於結構分析、經濟預測和政策評價。結構分析的內容主要是測定模型內其他外生變數不變時某一外生變數變動一個單位或百分之一所引起的內生變數的絕對量變動或百分比變動。前一種場合,在絕對量上分析外生變數對內生變數的影響程度,稱為乘數分析。後一種場合,在相對量(即百分比)上分析外生變數對內生變數的影響程度,稱為彈性分析。經濟預測是將預計的未來時期的外生變數值代入模型之中,求解模型,得出未來時期內生變數的預測值。政策評價是根據模型計算和比較不同政策的不同後果,以便選取較好的政策。
E. 什麼是計量經濟學計量經濟學方法與
是不是大學經濟學就一定比小學經濟學高深呢?不一定,可能很難,但未必是對的。你所接觸到最穩定的科學,是中學教科書,那些都是公認的基礎。而越往上,越容易被推翻。
拖了這么久,因為這種文章人們是不願意讀的,對科學沒有一點興趣,所以我也懶得寫。最近又有人搬出來了,那我來科普一下。
你可能聽說過奧派鄙視計量經濟學,但是沒有任何人解釋一下他所鄙視的是什麼東西。
計量經濟學算是比較難的課,分為上下兩部分。第一部分很簡單,初中畢業的人應該也能理解,學過方程就可以。
比如我們統計了全班上課的時間設定為a, 做作業的成績為b,這學期的考試成績估值為E。那我們把所有的數據匯總後解方程,總結成公式,得出的就是E= 10a+5b+u。10和5就是你解方程得出來的系數。
也就是當你上了1個小時課,作業成績為10的時候,你的預期成績就是60(a=1,b=10時,E=60+u)。當你上了10個小時課,沒交過作業的時候,預期成績是100(a=10,b=0時,E=100+u)
u是什麼,是「不可觀測量」。現實中總有一些東西是可能影響你成績的,但是又無法察覺出來,比如你家距離學校的路程l。因為路程會耽誤時間,導致你回家做功課的時間減少,或者消耗你更多的精力,讓你提前疲憊。
如果我們確定l對成績有相關性,比如每增加一公里最後讓你的成績減少0.5分。那我們的公式就變成了E=10a+5b-0.5l+u
還有,家庭情況,是否單親,也會影響孩子的心情,進而影響成績,有可能單親的孩子更厭學。還有可能單親的孩子見證了老媽的辛苦,從而更加的上進。通過統計數據後我們發現單親家庭普遍比非單親家庭的成績低20分。那這個「是否單親」,也要在公式中體現出來。當單親時,我們的變數取值為1,非單親時,這個變數取值為0,平時用m來代替,這個就叫做「虛擬變數」。公式為E=10a+5b-0.5l-20m+u
單親時m=1,公式成為E=10a+5b-0.5l-20+u
這個公式也叫做模型,數學模型。你總聽到「建模建模」,就是指得出一個這樣one for all的公式。
你可能發現了個問題,就是這個公式可以無限延長。比如跟氣候有沒有關系,你說下雨天w多了就影響了上課時間,進而影響成績,可以,去調天氣數據。你又說談戀愛o會影響成績,可以,統計下有對象的和沒對象的數據。
把這兩個變數加進去得出的模型是:E=10a+5b-0.5l-20m-100w+5o+u
翻譯過來是每多下一天雨,成績就減少100分。看意思天氣這個影響好大啊?
這違背我們的常識了,我們就要去檢測上面這個模型。去測它的方差(R square)。
得出的結論是天氣它不是一個有效的典型因素。這個公式里應該把天氣因素剔除掉。怎麼理解?當天氣對成績有影響時,他下一天雨會讓成績減少100分。但是,99%的情況下天氣是對成績沒有影響的。
舉個例子就是當天氣下特大暴雨的時候,整個城市就水漫金山,直接癱瘓了,根本沒法去考場,但是這種情況微乎其微,根本不值得加入進公式里。
這就是經典的統計參誤。類似的還有很多種,比如人均gdp 1萬美金,和你掙了1萬美金,就差飛了。小編們無數次用數據來誤導你,製造個大新聞。只要瞎J8分析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公式有一個缺陷,就是外部世界是在不斷變化的,今天可以用的模型,到了明天再用可能就不準了。當我們考慮到了事物的動態變化,這就引出了計量經濟學的第二部分:時間序列。
也就是說,公式是會隨著時間的推進而實時變化。
這算是計量的一個革命,動態公式。時間(t)在變化,你的預測的模型和結果也在變化。
舉例如果拿來預測股價,比如今年的時間我們視為t,去年是t-1,明年就是t+1。
當你寫公式時,今年的股價是和去年的股價是有關的。我們要把去年的數據帶進去。但是呢,去年的數據又是和前年的數據相關的,前年的數據又是和大前年的數據相關。
類似於俄羅斯套娃。非常復雜,但最後用數學公式,大數定理等等都消掉了,可以出一個簡易的公式。
時間序列大概的原理就是這樣,剩下的不講了,跳過。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就是這種數理概念,應用在計算經濟上,就成為了計量經濟學。平時的經濟學是可以告訴你趨勢的。比如增加最高工資會降低就業率,但是每增加1美金的最低工資會讓就業率降低幾個百分點呢?這個傳統經濟學就答不上來了。計量經濟學家大喊一聲,我知道!回答了老爺的問題,就受到了青睞。
比如預測明年的GDP,新增就業人口為p億, 產值人均1萬美金,去年的gdp是80億美金,如果出現新冠疫情c則會減少20億,統計後得出的公式為:E(gdp)= 80+0.0001p-20c+u
把現實公式化。有了公式,我們再查出幾個變數,就可以推測出今年的gdp。
但是這個是非常粗糙的預測,即使你再加10個變數也不夠,影響經濟的因素實在是太多了,比如鬧海嘯了,鬧旱災了,中美斷交了。世上有太多的黑天鵝,在不可觀測量u里,卻對經濟影響巨大。可能中美斷交這一件事的權重,就比你前面的所有變數加一塊的影響都大,那你那公式還有什麼意義?
「模型動態變化」是一個非常好的理念,但我覺得要來預測經濟還是遠遠不夠。黑天鵝太多的時期里,你或許更應該和新聞,消息相關。
比如說這一秒你的模型是今年GDP= 106%*去年的GPD。
下一秒電視下面突然彈出了個Breaking News,特大新聞:川普已當選總統,會發生貿易戰,那動態公式也應該改成GDP=105%*去年的GDP。
或者新聞彈出來的是川普被抗議者給擊斃了,爆發內戰,US解體,美金作廢,幗成為世界老大,1RMB換7美金,一帶十路,萬國來朝。那公式瞬間就該變成GDP=去年GDP乘5。
沒有這種能力,計量對一個這么大的社會的預測,還是太嫩了。
公式化看著給人一種很科學的印象,以至於券商們可以出個人工智慧大數據預測股價漲跌的IP來忽悠股民入市:親,我公司有「量化交易」,根據數據起伏自動交易,保你穩賺不賠,充錢試試吧?
但很多事是無法量化的,我認為GDP的預測都不可靠,對GDP的預測完全是錯的,就不該預測。
這種數理預測適用於在工業革命以前,工業革命之前你問一個農民,明天你做什麼,他會說跟今天做的一樣。我告訴你前十年每年的gdp增幅是6%,那我讓你預測下明年的漲幅,你會蒙哪個數?還是6對吧。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歷年gdp連起來是可以接近直線的。
順著圖片的曲線,可以描出19年,20年,2021年點在哪裡,做出預測。但科技爆發之後,可能明年的GDP就一飛沖天了,或者來了地震疫情,gdp又突然跌入谷底了。
你前年的gdp是90億,去年的GDP是95億,今年的GDP是100億,明年的gdp是多少?完全可能是130億。因為今年路通了。要想富,先修路。
同理,在微信產生之前,運營商們每年收著幾百億的簡訊費。有了微信後就幾乎清零了,可能當年的GDP就減少了。
F. 什麼是經濟計量學它的研究對象和內容是什麼
經濟計量學是西方資產階級經濟學中關於如何計量經濟關系實際數值的分支學科。經濟計量學在20世紀30年代誕生之初,研究多限於計量方法的探討,實際計量工作還較少,且多集中於需求分析,能夠算做實際宏觀經濟計量分析的,只有丁伯根關於美國經濟周期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經濟學家克萊因等人不斷提高丁伯根開創的宏觀經濟計量的規模和深度,到20世紀60年代形成一個向企業出售經濟計量預測勞務的興旺行業。
G. 經濟計量學的計量方法
經濟計量學的具體計量方法主要包括四個連續工作步驟: 估算出參數值的模型,主要用於三個方面:①對所研究的經濟體系內潛在的相互關系進行結構分析,以便了解和解釋有關的經濟現象。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偏微分原理進行所謂比較靜態分析,即對模型的兩個均衡點進行對比:一個是原來假定達到的均衡點,另一個是假定只有一個外生變數(或結構參數)的數值發生變化而其他情況不變時,模型達到的新的均衡點,兩點對比可以看出外生變數或參數值變化時對內生變數發生多大影響。通常所謂各種彈性和乘數等都是用的這種分析方法。②用於預測。可利用已經估算出系數值的簡化式進行,因為簡化式的因變數都是內生變數,自變數都是外生變數,把預期將來某時期外生變數可能達到的數值代入簡化式,就可以得到有關的內生變數在將來同時期的預測值。③用於規劃政策。即對各種政策方案的後果進行評價,以供決策人擇優採納。常用辦法是把代表各種政策方案的外生變數(又稱政策變數,如稅收)在將來某時期的各種不同數值代入模型,然後計算作為因變數的內生變數(即政策目標,如國民收入)的各種相應預測值,以便對比。這叫做模擬運算,實際上是一種以政策變數的給定數值為條件的預測。
H. 什麼是「經濟計量學」
弗里希早在1923年就開始研究效用的測量問題,1926年寫成論文《論純粹經濟學問題》,提出了測定邊際效用的「等量法」,並首次使用「經濟計量學」一詞。他認為以往的經濟學理論有很多含混不清和模稜兩可的地方,要使經濟學具有明確的量的關系,就要把數學和統計方法引進經濟學,從而經濟計量學就是「融合數學、統計學及經濟理論,結合研究經濟行為和現象的理論和實務」。他在《經濟計量學》雜志創刊號社論中說道:「經驗表明,統計學、經濟理論和數學這三方面對真正了解現代經濟生活中的數量關系來說,每一方面都是一種必要的但本身並非充分的條件,把這三者結合起來,才是強有力的研究方法,正是這種結合構成了經濟計量學。」
I. 計量經濟學 有什麼分析方法
1、最小二乘法
這是最簡單的線性回歸模型,只要有一個參數、一個誤差項就好了。但是它存在很多弊病,比如無法消除內生性(endogeneity)問題,因而經濟學界很少直接用它。如果要直接用最小二乘法,需要滿足幾大假設,條件非常苛刻。
2、工具變數法
工具變數法是現今經濟學界很流行的一種計量方法,它採用一種和自變數X無關的外生變數Z來作為一種「工具」,從而解決了內生性的問題。
3、雙重差分法
雙重差分法用時間和實驗、對照組兩個維度的變數,進行雙重差分,這種方法分析非常有效,不過數據收集量大,對數據質量要求高。
(9)什麼是經濟計量法擴展閱讀:
計量經濟學的學習方法:
1、研究對象發生了較大變化
即從研究確定性問題轉向非確定性問題,其對象的性質和意義將發生巨大的變化。因此,在方法的思路上、方法的性質上和方法的結果上,都將出現全新的變化。
2、研究方法發生根本變化
計量經濟學方法的基礎是概率論和數理統計,是一種新的數學形式。學習中要十分注意其基本概念和方法思路的理解和把握,要充分認識其方法與其它數學方法的根本不同之處。
3、研究的結果發生了變化
理論計量經濟學和應用計量經濟學 理論計量經濟學(Theoretical Econometrics)以介紹、研究計量經濟學的理論與方法為主要內容,側重於理論與方法的數學證明與推導,與數理統計聯系極為密切。
理論計量經濟學除了介紹計量經濟學模型的數學理論基礎和普遍應用的計量經濟學模型的參數估計方法與檢驗方法外,還研究特殊模型的估計方法與檢驗模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計量經濟學
J. 什麼是計量經濟學
計量經濟學(英語:Econometrics),是以數理經濟學和數理統計學為方法論基礎,對於經濟問題試圖對理論上的數量接近和經驗(實證研究)上的數量接近這兩者進行綜合而產生的經濟學分支。也有「經濟計量學」的譯法。
該分支的產生,使得經濟學對於經濟現象從以往只能定性研究,擴展到同時可以進行定量分析的新階段。
「計量」的意思是「以統計方法做定量研究」,「量」字為名詞,構成動賓結構,這從其英文metric的含義亦可看出(與數學名詞「度量空間metric space」情況類似),所以「量」字應讀作「亮」(大陸《現代漢語辭典》2012年6月第6版「計量」條)。設若「計量」的「量」字讀為「良」,則是兩個動詞詞素的並列結構,含義略簡。另如測智力的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Stanford–Binet Intelligence Scale),按其內涵則應讀「量」字為「良」,此亦可從英文scale的含義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