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教,香港的主要產業是什麼
香港經濟屬於高度依賴國際貿易的自由市場經濟系統。香港是國際商業、貿易及金融樞杻,服務業主導程度極高,佔GDP的比例在90%以上,其中金融服務業、貿易及物流業、專業及工商業支援服務業、旅遊業是香港經濟的四大傳統產業
2. 香港的經濟以什麼為主
金融、旅遊、物流航運及商貿與專業服務經濟為主。
3. 香港的經濟特點是什麼
香港是一個奉行自由市場的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其經濟的重點在於政府施行的自由放任政策。
自由市場經濟,是香港經濟最基本的特徵,也是促使其經濟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核心內容是通過價值規律、供求關系、競爭機制的自發調節來實現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
香港的自由市場經濟是在自由港基礎上形成的,政府除了對關系社會、民生的土地、公屋、食水、大米和一些公用事業進行直接控制、配置或立例管理外,對貿易、商業、工業、航運等重要部門概不幹預。
(3)香港主要是什麼經濟擴展閱讀:
香港這種高度自由和高度開放的市場體系,培育了良好的市場機制,市場經濟的「無形之手」在香港可以相對較好地發揮優化資源配置、自動調節經濟的功能。
在香港,貿易商進出口貨物的品種、數量完全受國際市場供求關系支配;廠商生產什麼、生產多少,也都由國際市場及本地市場情況決定。60年代香港塑膠花業的興衰,極好地反映了市場自動調節機制在香港的威力。
4. 香港經濟是靠什麼發展的
香港經濟以服務業為主,包括旅遊和旅遊業、與貿易相關的服務、運輸服務、金融和銀行服務及專業服務。
香港是自由市場的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經濟的重點是政府施行的自由放任政策。
一、香港發展的主要特點。
回歸前的政治制度
實行行政主導的體制
完善的咨詢體制
經濟體制:
經濟發展,高度國際化的城市、便利的營商環境、法治體制、自由貿易及自由的資訊流通、公平開放的競爭、發展完備的金融網路、一流的交通及通訊基建、先進的支援服務,以及高教育水平的工作人口與高效率和精力充沛的企業家互相配合。此外,香港還有龐大的財政儲備和外匯儲備、自由兌換的穩定貨幣,以及低稅率的簡明稅制。
自由經濟體系
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表的《2002年世界投資報告》,香港是亞洲區內吸引外來直接投資表現最佳的經濟體系。
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
過去20年來,香港經濟增長差不多三倍。本地生產總值平均每年有5.1%的實質增長,表現超越世界經濟增長速度,也超越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經濟體系的增長速度。
經濟政策
香港一向以市場主導的經濟政策著稱。
「盡量扶助、減少干預」政策
審慎理財之道
政府理財審慎,又維持低稅率的簡明稅制,以鼓勵工人生產和吸引企業家投資。法團業務利得稅的稅率為16%,薪俸稅稅率為15%,與其他國家的稅率相比,兩者均屬偏低。
國際金融中心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由緊密聯系的金融機構和市場組成
5. 香港人的主要經濟來源是什麼
國際貿易中心
香港是全球第十一大貿易體系、第六大外匯市場及第十二大銀行中心。香港股票市場規模之大,在亞洲排名第二。香港也是全球輸出成衣、鍾表、玩具、游戲、電子和某些輕工業產品的主要地區。
國際服務中心
在2003年,香港是全球第十大服務出口地。香港服務貿易主要包括民航、航運、旅遊、與貿易有關的服務,以及各類金融及銀行服務。不少服務項目的收費都是全球最低廉的。
圖:行政長官董建華在2001《財富》全球論壇開幕禮上致辭。
跨國公司的地區總部
逾3 200家國際企業選擇在香港設立亞洲區總部或辦事處,主要從事的業務包括批發零售、進出口貿易、其他商用服務(例如會計、廣告、法律等行業)、銀行和金融、製造業、運輸及相關服務。
自由貿易與自由市場
香港提倡兼奉行自由貿易 — 擁有自由開放的投資制度、不設貿易屏障、對外來投資者一視同仁、資金自由流動、法治體制歷史悠久、規章條文透明度高、稅率低而明確。
政府行政架構精簡
香港擁有一個架構精簡而效率高超的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素以效率出眾、透明度高兼處事公正而知名。公司及個人課稅率低,而且易於計算。一直以來,香港奉行「盡量扶助、減少干預」的政策,樂於支持工商業的發展。
貨幣制度
香港的貨幣政策目標是維持港元穩定。鑒於香港是一個高度外向型的經濟體系,這個目標的具體涵義就是維持港元對外價值的穩定,即維持1美元兌7.8港元的固定匯率。這個政策目標是通過聯系匯率制度來實現。聯匯制度自1983年10月開始實行。
法治
香港的法律制度令人充滿信心。這個制度以普通法為根基,歷史悠久。市民和居港人士得享的權利與自由,建基於大公無私的法治體制、獨立的司法制度、完善的法援制度及自由積極的傳播媒介。
機場
香港是國際和亞洲區主要的航空中心。香港國際機場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機場之一。全球各大航空公司都有航班飛往香港。現時,每周有大約3 900班定期客運及615班貨運航班從香港飛往全球約130個城市。機場全面發展後,每年將可處理旅客8 700萬人次和貨物900萬公噸。香港國際機場自二○○一年起連續五年獲英國航空業意見調查機構Skytrax Research選為全球最佳機場。
港口
2003 年,香港港口合共處理了2 000萬個20呎長的標准貨櫃,是全球最繁忙的貨櫃港。葵涌八個貨櫃碼頭設有18個泊位,臨海地界總長6 000米左右,碼頭佔地逾200公頃,可容納多至18艘「第三代」貨櫃船停泊。2003年間,全球有約35 790艘遠洋輪船及182 270艘內河船隻停靠香港。這些船隻合共處理了貨物約2.076億公噸及各地旅客1 860萬人次。
香港正興建第九個貨櫃碼頭,以應付日益增加的貨運量。新的九號貨櫃碼頭將有六個泊位,每年可處理最少260萬個20呎長的標准貨櫃。工程預計在2004年年底前全部完成。
香港主要經濟來源是靠商業活動及金融交易,而香港由小漁港開始, 因為30 及 50年代,有很多商家分別因為其他環境因素移居到香港,特別是50年代, 這一批商家大多在港建工廠,所以60-70年代, 加工工業是香港的經濟支柱.到了80年代, 商業活動才開始頻繁,這樣便過了香港的「黃金十年」,為香港打下了基礎.現在的經濟來源是金融業.其次是旅遊業和服務業.
香港起家主要是早期作為中國貨物轉口到外國的轉口港.然後就發展了工業(制衣業和鍾表業等), 再就是金融中心.
6. 香港經濟的支柱是什麼
香港經濟的四大支柱產業:貿易及物流業(2016年該業增加值佔GDP的21.7%)、金融業(17.7%)、專業服務及其他生產性服務(12.5%)和旅遊業(4.7%)。
香港具有明顯優勢可進一步發展的六項產業是文化及創意產業、醫療產業、教育產業、創新及科技產業、檢測及認證產業,以及環保產業。2016年,這六項產業的增加值佔GDP的8.9%。
香港經濟特點:
1、 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
2、全球服務業主導程度最高的經濟體,服務業佔GDP 90%以上;
3、外來直接投資存量及投資居全球第二位,僅次於美國;
(6)香港主要是什麼經濟擴展閱讀:
香港經濟結構
投資流向:在直接外來投資方面,香港是極具吸引力的市場。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2017年世界投資報告》,香港於2016年吸納直接外來投資為1,080億美元,全球排第四,亞洲排名僅亞於中國內地(1,340億美元)。
在向外直接投資流出方面,香港於亞洲排名第三位,金額達620億美元,排名次於中國內地(1,830億美元)及日本(1,450億美元)。
據政府調查顯示,在2016年底,香港的直接外來投資存量估計為16,260億美元。這些直接外來投資有一大特點,就是許多投資都是在稅務天堂設立的無業務經營公司間接轉移回港的資金。
在此背景下,2016年,英屬維爾京群島、開曼群島、荷蘭和百慕大分別占直接外來投資存量的34.2%、7.7%、6.3%和4.7%。
除了稅務天堂外,中國內地仍是香港最重要的直接投資來源地(占總額的25.7%)。其他主要來源地包括美國(2.5%)、新加坡(2.3%)和英國(2.2%)。大部分直接投資存量均與服務業有關,包括投資及控股、地產、專業及商用服務;銀行業及進出口貿易、批發及零售。
參考資料來源:廣東工信廳官網-香港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基本情況
7. 香港的經濟支柱產業是什麼
金融、貿易及物流、專業服務和旅遊是香港的四大支柱產業
1.香港是一個高度成熟的國際金融中心,
擁有多項制度優勢:資金自由流動、法制和監管健全、市場運作透明和高效、人才和金融機構高度國際化等。
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中,香港一直名列前茅,緊隨倫敦和紐約之後,近年得分差距更大幅收窄。香港也是亞洲主要的資產管理中心、亞洲第三大銀行中心(全球首100銀行中有73家在香港營業),以及世界第六大外匯市場。在上市融資方面,香港首次公開招股集資總額在2009至2011年均佔全球第一位。國家「十二五」規劃支持香港發展成為離岸人民幣中心以及國際資產管理中心。
2.香港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國際貿易和服務中心,既是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系之一,也是全球第十大貿易經濟體系。香港其中一個獨特優勢,是以「中國香港」名義參加國際貿易組織。
3.香港擁有企業管理及各服務行業的專業人才,專業服務一向是香港最具競爭力的行業之一,其中法律、會計、建築和相關工程以及醫療服務優勢尤其突出。香港的專業人才擁有國際認可的專業資格,豐富的國際網路和管理經驗,亦熟悉國情及內地市場。
4.香港是亞洲最受歡迎的旅遊勝地之一。2012年全年訪港旅客總數超過4864萬人次,其中約七成為內地旅客,其餘為歐美和亞洲區內的旅客。
香港是個多元共融的國際都會,既保留著傳統的中國文化,又受西方風尚的影響,具有獨特的地方色彩。在積極發展高科技現代化城市的同時,香港有購物消閑的好去處、享譽國際的美酒佳餚、富吸引力的主題公園、風景怡人的大自然景色、獨特的文化遺產如括廟宇、圍村、祠堂和富中西色彩的建築等,是觀光、商務和家庭旅遊,以至消閑及消費旅遊的最佳地點。
(7)香港主要是什麼經濟擴展閱讀:
支柱產業是指在國民經濟體系中佔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其產業規模在國民經濟中佔有較大份額,並起著支撐作用的產業或產業群。這類產業往往在國民經濟中起支撐作用,但不定能起到引導作用;同時,這類產業往往由先導產業發展壯大,達到較大產業現核以後就成為支柱產業或先成為對其他產業的發展既起引導作用又對國民經濟起支撐作用。
支柱產業主要具有以下特點:
(1)強調大規模產出。支柱產業著重強調產業的凈產出占國民經濟或地區經濟的比重。
(2)強調現在。現在比重大的產業就是支柱產業,即便其比重呈下降趨勢,只要比重還較大,仍可稱為支柱產業。
(3)強調發展。支柱產業要求市場擴張能力強、需求彈性高,發展快於其他行業。要求生產率持續、迅速增長,生產成本不斷下降。
(4)強調擴大就業。
(5)強調帶動作用。支柱產業要求產業關聯度高、長期預期效果好。
(6)強調節約能源和資源。
8. 香港地區的主要經濟支柱是什麼
香港的四大產業支撐了經濟的發展
把握和預測香港經濟的整體走勢,我們從其支柱行業入手。香港經濟的支柱業是服務業。每年,服務業對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的貢獻超過80%以上。其中,地產、金融、進出口貿易和旅遊並稱香港經濟的四大龍頭產業。
1、地產業
2003年7月以來,香港的物業價格顯著回升。由於資產價格具有前瞻性的特質,因此它反映了市場對宏觀經濟及金融發展的預期。從下面幾個圖形中,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樓宇售價、樓宇租金,還是政府的賣地面積,多項指標顯示近期物業價格上升大體上與經濟基本因素一致。
房地產的升溫同時也提高了香港的住房負擔能力。據香港金融管理局2004年6月的季報顯示,按揭供款與家庭入息率中位數的比率已從去年穀底的30%上升至今年第一季度的35%。但仍遠低於過去20年間大約的平均比率65%。
可見該比率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1997年香港房地產泡沫的破滅,房地產業經過了6年的痛苦調整,在2003年4月SARS的打擊下,香港樓市經歷了最後一跌,目前全面復甦。
2、進出口貿易
隨著中國對外開放范圍的擴大,中國內地對外貿易越來越多地採取直接貿易的形式。
這無疑使香港作為內地對海外貿易的中介地位受到挑戰。
從香港政府公布的統計數據看,進出口貿易業仍然佔了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的五分之一強。
無論從來源地還是從目的地劃分,中國內地在香港的貿易業中均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香港以其有其獨特的優勢推動進出口貿易:一是優越的地理位置,二是發達的基礎設施,三是發達的服務業,四是法制環境,五是政府廉政、透明及較高效率,六是與西方國家制度一致,七是廣泛的國際聯系和發達的信息網路。香港與中國華南地區,特別是珠三角地區建立了極為密切的經濟聯系。
在廣東地區的經濟年鑒中,我們可以看到,香港在珠三角地區的投資超過了其他任何一個地區和政府在珠三角的投入。
3、
旅遊業
香港自1980年代以來,已經逐漸發展成為國際旅遊中心。
據世界旅遊局的報告顯示,香港現旅遊業雇傭人數為74100個,連同有關的活動所支持的職位有23.6萬個。
到2010年,旅遊業雇傭人數將達100100人,相關支持職位將達35.26萬人。
而就旅遊需求來看,1998年已達3280億港元,而到2010年則可增至13300億港元。
在開放了大陸對香港個人游以後,訪港旅客數量大增,其在香港逗留的時間和消費開支,均在其他國家與地區的遊客之上。
可以說,內地遊客將成為對香港旅遊業的最大的收入來源。
展望未來,香港在2005年啟用建成的迪士尼主題公園時,每年會有500萬人次參觀,估計會有25%的經濟回報率。
詳見http://www.blogchina.com/new/display/print.asp?id=57542
9. 香港的主要經濟是什麼
香港主要經濟來源是靠商業活動及金融交易,
而香港由小漁港開始, 已是靠他.
另一個原因, 是因為30 及 50年代,
有很多商家分別因為其他環境因素移居到香港,
特別是 50年代, 這一批商家大多在港建工廠,
所以60-70年代, 加工工業是香港的經濟支柱.
到了 80年代, 商業活動才開始頻繁,
這樣便過了香港的「黃金十年」,
為香港打下了基礎
10. 香港經濟是什麼
香港經濟以服務業為主,與中國內地及亞太其他地區關系密切;是亞洲最多國際公司設立地區辦事處的城市,香港也是受旅客歡迎的旅遊地點之一,也是舉辦國際會議及展覽的熱門地方。在2005年,香港是全球第十一大服務出口地。與服務貿易有關的主要行業包括旅遊和旅遊業、與貿易相關的服務、運輸服務、金融和銀行服務及專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