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計量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內容是什麼
計量經濟學是以一定的經濟理論和統計資料為基礎,運用數學、統計學方法與電腦技術,以建立經濟計量模型為主要手段,定量分析研究具有隨機性特性的經濟變數關系的一門經濟學學科。主要內容包括理論計量經濟學和應用經濟計量學。理論經濟計量學主要研究如何運用、改造和發展數理統計的方法,使之成為隨機經濟關系測定的特殊方法。應用計量經濟學是在一定的經濟理論的指導下,以反映事實的統計數據為依據,用經濟計量方法研究經濟數學模型的實用化或探索實證經濟規律。
模型類型:採用隨機模型。模型導向:以經濟理論為導向建立模型。模型結構:變數之間的關系表現為線性或者可以化為線性,屬於因果分析模型,解釋變數具有同等地位,模型具有明確的形式和參數。數據類型:以時間序列數據或者截面數據為樣本,被解釋變數為服從正態分布的連續隨機變數。估計方法:僅利用樣本信息,採用最小二乘法或者最大似然法估計變數。非經典計量經濟學一般指20世紀70年代以後發展的計量經濟學理論、方法及應用模型,也稱現代計量經濟學。
『貳』 請談談計量經濟學與你之前學過的經濟學學科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兩者主要的區別在於:研究方向不同、學習內容不同、發展特點不同。
1、不同的研究方向:計量經濟學是以一定的經濟理論和統計數據為基礎,運用數學、統計方法和計算機技術,以建立計量經濟模型為主要手段。定量經濟學以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為指導,在定性分析的基礎上,運用數學方法和計算技術,研究經濟數量與其變化規律之間的關系。
2、學習內容不同:計量經濟學主要包括理論計量經濟學和應用計量經濟學。理論計量經濟學主要研究如何應用、轉化和發展數理統計方法,使之成為確定經濟關系的一種特殊方法。定量經濟學在以經濟理論為基礎的定性分析的基礎上,運用數學方法和計算技術研究經濟數量與其變化規律之間的關系。
3、不同的發展特點:計量經濟學主要用於微觀經濟分析。宏觀經濟理論出現後,在宏觀經濟學中的應用迅速發展。波蘭經濟學家奧斯卡·蘭格(Oskar Lange)和前蘇聯經濟學家尼古拉·涅姆奇諾夫(Nikolay Nemtchinov)對現代經濟數學的研究標志著數量經濟學的出現。
『叄』 計量經濟學是什麼 能做什麼 有什麼意義!!!!
計量經濟學是以一定的經濟理論和統計資料為基礎,運用數學、統計學方法與電腦技術,以建立經濟計量模型為主要手段,定量分析研究具有隨機性特性的經濟變數關系。主要內容包括理論計量經濟學和應用經濟計量學。理論經濟計量學主要研究如何運用、改造和發展數理統計的方法,使之成為隨機經濟關系測定的特殊方法。應用計量經濟學是在一定的經濟理論的指導下,以反映事實的統計數據為依據,用經濟計量方法研究經濟數學模型的實用化或探索實證經濟規律。
計量經濟學(英文:Econometrics),是以數理經濟學和數理統計學為方法論基礎,對於經濟問題試圖對理論上的數量接近和經驗(實證)上的數量接近這兩者進行綜合而產生的經濟學分支。
該分支的產生,使得經濟學對於經濟現象從以往只能定性研究,擴展到同時可以進行定量分析的新階段。
與一般的數學方法相比,計量經濟學方法有十分重要的特點和意義:
研究對象發生了較大變化。即從研究確定性問題轉向非確定性問題,其對象的性質和意義將發生巨大的變化。因此,在方法的思路上、方法的性質上和方法的結果上,都將出現全新的變化。
研究方法發生根本變化。計量經濟學方法的基礎是概率論和數理統計,是一種新的數學形式。學習中要十分注意其基本概念和方法思路的理解和把握,要充分認識其方法與其它數學方法的根本不同之處。
研究的結果發生了變化。我們應該知道,計量經濟學模型的結論是概率意義上的,也可以說是不太確定的。但真正要理解其不確定性的含義,並不那麼簡單,學習中需要始終關注這一點。理論計量經濟學和應用計量經濟學 理論計量經濟學(Theoretical Econometrics)以介紹、研究計量經濟學的理論與方法為主要內容,側重於理論與方法的數學證明與推導,與數理統計聯系極為密切。理論計量經濟學除了介紹計量經濟學模型的數學理論基礎和普遍應用的計量經濟學模型的參數估計方法與檢驗方法外,還研究特殊模型的估計方法與檢驗模型。
應用計量經濟學(Applied Econometrics)則以建立與應用計量經濟學模型為主要內容,強調應用模型的經濟學和經濟統計學基礎,側重於建立與應用模型過程中實際問題的處理。
『肆』 計量經濟學是什麼
是結合經濟理論與數理統計,並以實際經濟數據作定量分析的一門學科。 主要內容包括理論計量經濟學和應用經濟計量學。理論計量經濟學主要研究如何運用、改造和發展數理統計的方法,使之成為隨機經濟關系測定的特殊方法。應用計量經濟學是在一定的經濟理論的指導下,以反映事實的統計數據為依據,用經濟計量方法研究經濟數學模型的實用化或探索實證經濟規律。
『伍』 什麼是經濟計量學
經濟計量學是西方資產階級經濟學中關於如何計量經濟關系實際數值的分支學科。經濟計量學在20世紀30年代誕生之初,研究多限於計量方法的探討,實際計量工作還較少,且多集中於需求分析,能夠算做實際宏觀經濟計量分析的,只有丁伯根關於美國經濟周期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經濟學家克萊因等人不斷提高丁伯根開創的宏觀經濟計量的規模和深度,到20世紀60年代形成一個向企業出售經濟計量預測勞務的興旺行業。
圖片
所謂 計量經濟關系就是用數學(包括 數理統計學)方法,根據實際統計資料,替經濟理論中闡述的經濟關系計量出實際數值,以便用計量結果反過來驗證或改進經濟理論的文字闡述,並且進一步解釋過去、預測未來和規劃政策。經濟計量學因此常被說成是經濟理論、數學和統計的結合。經濟生活中各種能觀察到的經濟事物的一部分是可以計量的,表現為經濟數量;經濟數量的實際觀測數值往往因時間地點不同而異,所以叫做 經濟變數。經濟計量學要計量的就是經濟變數之間的數量關系。比方說,一個變數的數值發生變化會引起另一個變數的數值也發生變化的關系,實際上是一種因果關系,前一個變數,例如收入,叫做 自變數,可以解釋後一個變數的變化,所以又稱解釋變數,假定用x表示;後一個變數,例如消費量,叫做 因變數,假定用y表示,則兩者的數量關系就可以用函數y=f(x)表示。各種經濟變數雖然經常變動,但經濟現象中也有比較穩定的因素,例如收入和消費雖然都在經常變動,但前者變動引起後者變動的比例關系,在一定時期和地區范圍以內,從大量觀察來看也還是可能有比較穩定的數值。一個經濟社會中的比較穩定的因素的全體,構成經濟現象的基礎,叫做經濟結構;作為經濟結構的特徵的數量,例如上述比例關系,叫做結構參數,簡稱參數。和經濟變數不同,經濟結構和參數都是觀察不到的,經濟關系就是由參數來體現,說明經濟關系的具體函數形式叫做 結構方程式。每一種經濟關系和與之相對應的方程式及參數,都必須有一定程度的獨立性和穩定性,才能代表社會經濟一個部門的結構,才能成為經濟現象的數量規律,才值得去計量。所以經濟計量學實際要計量的就是這種結構參數。結構方程式只有估算出結構參數的具體數值之後,才能代表實際經濟結構,既可以用於驗證和發展經濟理論,又可用於分析、預測和決策,這就是 經濟計量分析的目的。經濟關系的計量之所以要根據過去的統計資料進行估算,是社會經濟現象的特殊性決定的。社會經濟現象不象大部分自然現象那樣,可以在人為控制的條件下使現象反復重演,按照人們的意圖控制現象的其他因素使之不變,單看要研究的各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經濟學家在研究一部分因素對另一部分因素的影響時,雖然也假定其他情況(因素)不變,卻無法做控制其他情況使之不變的實驗,而只能被動地觀測和記錄客觀世界的既成事實,進行事後分析研究。這些既成事實是各種有關因素(其中也包括雖然假定不變但卻無法使之不變的其他因素)同時發生作用的綜合結果。 經濟研究只能從這些結果來倒推:形成這些結果的各種因素要怎樣發生作用才能產生這樣的結果。經濟計量學就是用數學(包括數理統計學)方法來實行這個倒推過程。
『陸』 「計量經濟學」講的是什麼
以一定的經濟理論和統計資料為基礎,運用數學、統計學方法與電腦技術,以建立經濟計量模型為主要手段,定量分析研究具有隨機性特性的經濟變數關系。
主要內容包括理論計量經濟學和應用經濟計量學。
『柒』 計量經濟學有什麼作用
計量經濟學是以一定的經濟理論和統計資料為基礎,運用數學、統計學方法與電腦技術,以建立經濟計量模型為主要手段,定量分析研究具有隨機性特性的經濟變數關系的一門經濟學學科。
主要內容包括理論計量經濟學和應用經濟計量學。理論經濟計量學主要研究如何運用、改造和發展數理統計的方法,使之成為經濟關系測定的特殊方法。
應用計量經濟學是在一定的經濟理論的指導下,以反映事實的統計數據為依據,用經濟計量方法研究經濟數學模型的實用化或探索實證經濟規律。
(7)計量經濟研究什麼擴展閱讀:
計量經濟學的兩大研究對象:橫截面數據(Cross-sectional Data)和時間序列數據(Time-series Data)。
前者旨在歸納不同經濟行為者是否具有相似的行為關聯性,以模型參數估計結果顯現相關性;後者重點在分析同一經濟行為者不同時間的資料,以展現研究對象的動態行為。
新興計量經濟學研究開始切入同時具有橫截面及時間序列的資料,換言之,每個橫截面都同時具有時間序列的觀測值,這種資料稱為追蹤資料(Panel data,或稱面板資料分析)。
『捌』 計量經濟學的特點是什麼
是數學模型,可以檢驗。
計量經濟學引入了自然科學的分析方法:用實際數據來論證其理論的正確性,使經濟學的分析更加量化,科學化。計量經濟學家是依靠對經濟數據的研究來驗證經濟理論、分析經濟現狀、預測未來。經濟數據在計量經濟學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計量經濟學方法有十分重要的特點和意義:
研究對象發生了較大變化。即從研究確定性問題轉向非確定性問題,其對象的性質和意義將發生巨大的變化。因此,在方法的思路上、方法的性質上和方法的結果上,都將出現全新的變化。
研究方法發生根本變化。計量經濟學方法的基礎是概率論和數理統計,是一種新的數學形式。學習中要十分注意其基本概念和方法思路的理解和把握,要充分認識其方法與其它數學方法的根本不同之處。
『玖』 什麼是經濟計量學它的研究對象和內容是什麼
經濟計量學是西方資產階級經濟學中關於如何計量經濟關系實際數值的分支學科。經濟計量學在20世紀30年代誕生之初,研究多限於計量方法的探討,實際計量工作還較少,且多集中於需求分析,能夠算做實際宏觀經濟計量分析的,只有丁伯根關於美國經濟周期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經濟學家克萊因等人不斷提高丁伯根開創的宏觀經濟計量的規模和深度,到20世紀60年代形成一個向企業出售經濟計量預測勞務的興旺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