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如何看懂日本經濟

如何看懂日本經濟

發布時間:2022-07-01 02:59:29

⑴ 日本的經濟特點有哪些呢

日本的經濟特點有

1、大力發展海上航運,進口原材料,出口工業品。

日本積極開拓國際市場,使其經濟得到調整和發展,日本是世界上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產品大量出口,在國際市場上占據重要地位。

2、普通商品價格比較高。

日本是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它的名字的意思是「日出之國」。它位於亞洲的東部,是一個著名的島國。該領土由7200多個小島和四個大島組成,即北海道,本州四國和九州,總面積為378000平方公里,由於國土面積小,國內資源有限,日本主要依靠進口導致日本普通商品價格遠高於其他國家。

3、近幾十年來,經濟發展非常緩慢。

2017年末,日本GDP總量為48675美元,約為中國GDP總量的三分之一,同比增長百分之1.6,增速較慢,早在1994年,日本的國內生產總值就達到49070億美元。

自20世紀90年代初泡沫危機爆發以來,日本GDP增速持續低迷,在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和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中,GDP出現負增長。那麼,日本經濟的特點和優勢劣勢是什麼。

4、易受其他經濟影響。

除了豐富的森林和漁業資源之外,日本自然資源貧乏,大部分依賴進口。從國外進口的自然資源包括石油、鐵礦石、銅礦等,日本依靠海港進口原材料和出口工業產品,主要依靠國際市場。

⑵ 對於日本2020年的GDP數據,你有何看法

日本經濟長期缺乏增長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在疫情下發生衰退,也屬於意料之中。但很明顯日本經濟萎縮遠不止4.8%,現在的數據是政府在進行大量舉債補貼,是“美化後”的結果。

⑶ 日本經濟特點是什麼

日本經濟特點:

1、大力發展海上航運,進口原料,出口工業產品,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從而使本國經濟得到調整發展,日本是世界上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2、日本的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汽車、造船、電子、化學和紡織工業,這些工業的產品大量出口,在國際市場上佔有重要地位,日本的最大貿易對象是美國,其次是亞洲和西歐,日本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東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區是主要的工業區;

3、 影響日本工業分布的原因,以海港為依託,進口原料,出口工業產品,依靠國際市場,是形成日本工業臨海分布的主要原因。

服務業

日本的服務業,特別是銀行業、金融業、航運業、保險業以及商業服務業佔GDP的最大比重,且處於世界領導地位,東京是全國第一大城市和經濟中心,世界金融、航運和服務中心之一。

日本有世界資產最龐大的銀行郵儲銀行,三菱UFJ金融集團、瑞穗金融集團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團在世界金融界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東京證券交易所是僅次於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世界第二大證券交易所。

世界貿易組織報告顯示,2004和2005年,日本服務貿易出口位居世界第五,2006和2007年上升至第四;2004~2007年各年,日本服務貿易進口均居世界第四位。

2007年,日本服務貿易出口額和進口額的世界佔比分別達到4.2%和5.1%。2008年,日本在世界服務貿易出口國家中排第六位,在亞洲地區排第二位。在世界服務貿易進口國家中排第四位,在亞洲地區排第一位。

⑷ 如何看待當代日本經濟

當代日本經濟的跨度很大吧,就說這幾年的日本經濟吧,日本經濟最大的問題是政府負債佔GDP的220%、企業走不出去和人口老齡化。本來要解決就得一刀砍,實行經濟緊縮政策熬過去。然而安倍上台後卻一反常態開啟貨幣寬松政策來不斷印鈔票,這種作法不是不可以,只是你採取經濟寬松政策就應該用印出來的錢去刺激經濟,但是安倍卻把錢扔到美國高位的股市和債市中,想靠金融來翻盤,上一年還把自己的國營養老金都扔進去了,可以說現在美國的債市和股市都已經高得太危險,部分錢還買了高風險的垃圾債券,所以光上一年日本在兩市就虧了幾千億美刀,現在只能期盼有接盤俠出現才行了。正因為如此,安倍搞得都像日本賣國Z一樣了,印錢本來要刺激國內消費的卻漲了國內的消費稅,印錢不去發展經濟去全扔到美國金融黑洞中,但也印證了現在日本國內政治的糟糕,說實話印錢很爽,但是前人放債就需要後人還,都不知道幾代人才能還清了,我國08年印了一次4萬E,到現在我們都還在為那些金融黑洞檫屁股呢。

⑸ 日本的經濟特點是什麼

日本的經濟特點是:

1、大力發展海上航運,進口原料,出口工業產品。

日本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從而使本國經濟得到調整發展,日本是世界上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日本的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汽車、造船、電子、化學和紡織工業.這些工業的產品大量出口,在國際市場上佔有重要地位。

2、普通商品價格比較高。

日本是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國名意為「日出之國」,位於亞洲東部,是一個有名的島國,領土由7200多個小島和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公里。

日本因為國土面積小,國內資源有限,主要依賴進口,導致日本國內的普通商品價格比一般國家高出不少。

3、近幾十年經濟發展甚是緩慢。

2017年底,日本GDP總量48675美元,是中國的GDP總量的1/3左右,同比增漲率為1.6%,增速緩慢,早在1994年日本GDP總量已達到49070億美元,可以看出近二十多年日本經濟總量沒有很大變化。

日本自從上世紀九十代初爆發了泡沫危機之後,GDP增速一直持續低迷,並且在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和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中出現了GDP負增長。那麼日本經濟到底有什麼特點和優劣勢。

4、容易受其他經濟影響。

除了豐富的森林和漁業資源,日本的自然資源貧乏,基本大部分都依賴進口,通過國外進口的自然資源有石油、鐵礦石、銅礦石等。日本以海港為依託,進口原料,出口工業產品,主要依靠國際市場。

日本主要出口的產品有汽車、電器、一般機械、化學製品等,主要貿易對象是中國、美國、韓國、德國等國家。日本經濟主要依賴大量進口原材料和出口成型的工業產品,導致日本的經濟受全球經濟影響很大,一旦爆發全球經濟危機,日本經濟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5)如何看懂日本經濟擴展閱讀

日本經濟的大致發展:

回顧日本的經濟發展史,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條從「成功」轉向「失落」的曲線。

二戰以後,日本經濟率先復甦,突飛猛進,曾一舉躍升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2010年被中國超越)。

1985年,日本經濟進入泡沫化階段,20世紀90年代初泡沫破滅之後,日本經濟一蹶不振,陷入「失落年代」,至今仍未能完全走出來。

1868年~1945年屬於明治維新後的崛起階段。

經過1894年的甲午海戰和1904年的日俄戰爭,日本獲得了大量的戰爭賠款,並從殖民地、半殖民地攫取了大量的資源類產品,成為西方國家中的後起之秀。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日本的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達到56.8%,從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但在1929年~1933年的大危機中,日本同樣受到巨大打擊,工業生產降幅超過35%。

在此背景下,日方開始宣揚對外擴張理論,並走上了擴軍備戰之路。

從1931年入侵我國東北到1937年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再到1941年挑起太平洋戰爭,日本的戰爭費用直線上升,國債余額從1930年的62億日元增加到1945年底的1439億日元。戰爭最終拖垮了日本經濟,到1945年戰爭結束,日本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1946年~1985年屬於戰後經濟復興及高速增長階段。這個階段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1946年~1955年為戰後經濟復興時期。戰後,日本在美國佔領當局的「間接統治」下,推進了解散財閥、農地改革、勞動立法等一系列民主改革,完成了從戰時統治經濟向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的轉變,這被稱為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的「第二次大改革」。

1946年採取的「傾斜生產方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一方式將經濟重建重點放在煤炭、鋼鐵的擴大生產上,通過兩者的循環增產,階段性地帶動其它產業發展。

1951年爆發的朝鮮戰爭為日本經濟起飛帶來了機遇,大量的戰爭特需使日本工礦業明顯活躍起來,經濟觸底反彈。1951年日本與美國簽訂《舊金山和約》,宣告美國對日本全面軍事佔領時期的結束,日本取得主權國家地位。

1953年日本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1955年又加入關貿總協定(現為世界貿易組織),以二戰戰敗國身份回歸國際社會。到1955年,日本的所有經濟指標已全面恢復或超過戰前水平。

⑹ 想了解下日本的普通人的收入和物價!!!

日本人的住房,每戶日本人基本都是住一戶建,也就是中國普通意義上的小別墅。價格在3000萬日元至5000萬日元之間,折算成人民幣是在210萬-350萬人民幣之間,是一戶家庭6-9年的收入總和。這個價格正是中國北京或上海同等面積的房價。但在日本的收入卻是北京、上海收入的十倍甚至更高。日本人可以輕松的貸款買房,比如一套4000萬日元的別墅,首期只有100萬日元,然後每個月還6至10萬日元的貸款,40-50年還清。而在中國,貸款需要有各種各樣的條件,而且貸到款以後,一套40萬人民幣的住房,首期也要交5萬人民幣以上,然後也是40-50年還清,但還貸款的數額卻是一戶家庭超過10年的收入總和。而且,日本人住的是五六個房間、有私人停車場和小花園的家庭一戶建(別墅);而中國人住的是兩室一廳。

再說交通。日本的交通方便,四通八達,只要到過日本的人都知道日本的交通環境比北京、比上海要強上多少倍。而且交通費占收入比例也比在中國便宜,比如,日本普通出行的電車票在130日元-300日元之間,月票是通常價格的一半左右,而且日本會社員的車費都是公司報銷。比如一個月收入40萬日元的普通會社的員工,每天通勤的費用也只有200日元左右,占收入的0.5%,月費用通常在1萬日元左右,占月收用的40分之一,而且費用還由會社負責。但在北京、上海,普通公司員工的月收入能達到3000元人民幣就已經非普通員工,只有達到主管級的白領月收才能達到4千至5千人民幣,我指的是普通公司。而每個月的通勤費用要在60-100元人民幣以上,占月收入的10%,而且很多情況下都要由個人負擔。

說穿衣。日本現在的物價是全世界最高的,但遠沒有國內報道的那麼高不可攀。比如,在日本普通的時裝專賣店,買一件T恤,如果是日本以外的國家製造,價格在500日元至1000日元之間,日本本土產品的價格在1500-2000日元之間,占月收入的0.1%至0.7%,冬裝外套的價格在1萬-2萬日元(2萬日元的冬裝已經算是絕對高檔貨),占月收入的3%-6%。而在日本,專賣店的T恤通常在50元人民幣有時候上百,按月收3000算,占月收入的0.15%-0.33%,是日本的1.5倍;而冬裝的價格在200元人民幣至300元人民幣(這只是普通的牌子),占月工資的5%-10%,也幾乎是日本的倍數。

再說吃。大家都說在日本吃東西貴,如果按絕對價格來看,日本的東西的確貴,但如果按月收入比率值來看,絕對不比在中國的大城市貴多少。再對比東京和北京、上海。一個三口之間的日本人,每個月的家庭火食費是在5萬日元至8萬日元左右,占這個家庭男性收入工資的16%-26%。要注意,這只是按這個日本男人的最低工資標准,也就是月收入30萬日元,但根據日本厚生省的統計,日本2004年公司人平均月工資是在50萬日元以上,這里的統計方式是扣除厚生年金、國民年金、國民健康保險以及每月的稅金後的最保守的數字。而在中國的情況怎麼樣呢?一戶三口之家每個月的火食費更少要在400-600人民幣之間,可能更少嗎?那就按300-500人民幣計算如何?每天支出了10元至15元人民幣的火食費,這樣算便宜了吧?但也要佔月工資3000元人民幣的10%-16%,只比日本便宜不少5-6個百分點。這裡面的日本與中國的月火食費都是按最低標准計算。而且,日本人非常注意節儉,在電視上經常有這樣一欄節目,給幾個人每人1萬日元,讓他們用一萬日元生活一個月,最後剩下錢最多的人是比賽的獲勝者。而在這檔節目中,用1萬日元生活一個月的人,通常都會剩下3千日元以上,最多的生活一個月只用3000多日元,相當於人民幣200元人民幣。日本人出去喝酒,通常在1萬日元至2萬日元之間,可以吃喝得非常好,按月收入算也就相當於中國的100人民幣至200人民幣,但如果中國人要出去喝酒,通常也要花二三百,在我的印象中比日本要貴。

再說福利。在日本因為每個人都有國民健康保險,所以去醫院只付擔30%的醫葯費。而在中國,雖然也有醫寮保險,但去醫院後只能在最便宜的葯物中享受這個優惠,而在很多地方,連做個CT都不享受醫寮保險,這就是差距。在日本,施行的是真正的義務教育,小孩子從上小學就不用花錢,不用交學費,家庭只負擔孩子的飯食、書本費,一年的費用在20-30萬日元左右,也就是家庭成年男子一個月的工資,這樣一直堅持到高中畢業。當然如果在日本在選擇私立學校,價格也會高得驚人。但在中國,九年「義務」教育,還要交學費,雜費,亂七八糟的費用一大堆,一年下來多少錢?至少也要個三五千的吧。日本會社的員工退休,會拿到一筆不菲的退休金,這是會社感謝這位員工在會社服役了一輩子的感謝,雖然現在日本經濟不景氣,但少則一兩百萬日元,大手會社以及銀行、IT、商社有的可以拿到五六百萬日元,這只是普通員工,如果耗到部長(部門經濟)或以上的級別,這個數字就更高;但中國公司員工退休了,什麼都沒有。退休後,因為日本員工都在工作期間交納了國民年金和厚生年金,一般每個月可以從國家領到15萬-30萬甚至更高的退休金(這不是政府公務員,只是普通日本公司員工),而這個時候的醫寮費用只花10%甚至3%,這種待遇加上存款,足夠讓已經還清了住房等貸款的兩個老生安心的渡過晚年,;而在中國,公司員工退休後還有多少什麼?現在的公司給退休員工支付退休金嗎?除非「人事關系」在公司的員工,多數合同員都沒有退休金,老了以後的生活保障很成問題,因為國家不管,要把這部分負擔交給公司,而公司又只負擔有「人事關系」的員工,對於普通員工只讓他們交養老保險,而這個養老保險交了以後,等到真的年老了,能從國家的社保局拿到多少?誰知道?而且,醫寮費用怎麼辦?中國的醫寮費用和葯品費用高得出奇,與人均收入絕對不成比例,中國的公司人老了以後怎麼辦?

再說玩。在日本旅行,比如去澳大利亞中檔的六日旅,費用在10萬日元左右,相當於月工資25%-33%;去加拿大、美國十五日游,費用在15萬-20萬日元,相當於每個人月工資的一半;去東南亞旅遊非常便宜,10萬日元可以游新泰馬一個星期。而在中國,去澳大利亞一個星期需要人民幣8千以上,比日本還要貴,而且是月工資的2-2.5倍。去美加十五日游,費用在1萬5千人民幣左右,是月工資的4-5倍,去東南亞最近好像也便宜了,但也要8000人民幣左右,與日本相當,但卻是中國人月工資的2至3倍。在中國滑雪,是按小時算錢,一個小時便宜的20元、貴的50元,一天如果想滑8個小時,需要花160-400元,相當於月工資5%-10%;在日本滑雪,按天算錢,一天便宜的7000日元,貴的1萬日元,相當於月工資的2.5%-3.3%,而且從早上九點,可以滑到晚上九點,隨便。在日本看一場美國大片,價格是1800日元,相當於月工資的0.6%,但在中國看一場美國大片,價格在30-50人民幣,是月工資的1%- 1.6%,也就是說在中國看電影的價格是在日本看電影價格的2-3倍。是日本很多博物館、展示廳對學生都是免費,但在中國對學生也只是優惠;在日本很多體育設施,比如籃球場、小足球場、網球場對民眾都是免費開放,但在中國除了學校,想找個踢足球打籃球的地方越來越少。

說了這么多,大家也了解了日本和中國的差距,但是不要氣餒,我們要拉近兩國的距離,取長補短,盡快的提高國民的素質,畢竟中國是我們自己的,是要我們去創造的。 中日差距一定是有的,但生活質量的高低不在於錢的多少。提高自身的素質才是最重要的。我們做好自己,不隨地吐痰、買東西自覺排隊,不說臟話、不在公共場所抽煙、不隨便丟棄垃圾、自覺遵守各項規則、法則。如果80%的中國人能做到,中國自然是最適宜人類居住和生存的地方了。

本人在中國長大,然後到日本也生活了好幾年,所以自認深深了解中國,也慢慢看懂了日本,所以看到網上很多關於中日兩國老百姓生活水平對比文章,覺得有些與事實中的情況不太一致,就在這里通過衣、食、住、行和購物來對比一下兩國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首先說購物,說買高檔品。日本的私家車是很普通的東西,日本人的月工資是35-40萬日元左右,通常在銀行、大手企業、IT和IT關連公司、商社、政府部門、自營業者的月收入更高,通常日本普通的大手企業(大型企業)普通正式員工的工資都在每個月50萬以上,甚至更高(包括每年兩次獎金)。(根據日本厚生省的調查,日本會社員的平均月工資在50萬日元以上,但我所知道的普通員工,每個月也就三十幾四十萬日元。)而日本一台普通家用車的價格不到200萬日元,普通車型的價格與中國同價,甚至更低,也就是說用四個月的工資就可以買一輛私家車。而普通的數碼照相機、攝相機的價格比在中國還要便宜。比如可以用3萬日元買在中國出售價格在4000人民幣以上的相機。也就是說一個日本大公司的員工,可以用月工資的十幾分之一,購買中國外企白領一個月工資才能買到的東西。這就是生活質量的問題。

⑺ 1987年,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如何理解(人民版必修二P126)

(2019·孝感)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說:「在經濟領導的問題上,他們在全世界同我們競爭得非常激烈……同二戰結束的時候相比,美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材料中的挑戰是指西歐和日本的崛起。
(2019·隨州)19世紀後期,通過明治維新,日本實現了富國強兵;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很快從戰爭的廢墟中恢復並發展起來。日本兩次崛起的共同原因是積極因時變革。
(2018·鄂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發展情況有,20世紀五六十年代,日本經濟持續高速發展。
(2017·孝感)20世紀50年代中期,日本進入經濟高速發展階段,1987年,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戰後,教育經費在政府的財政預算中所佔比重超過20%,名列資本主義世界各國之首。90年代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成年人受過大學教育。工程師在人口中的比例居世界之首。」該材料反映日本經濟高速增長的原因是:重視教育,注重人才培養。
(2015·孝感)二戰後,日本和聯邦德國經濟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其共同原因是重視教育與科學技術。
(2014·黃石)二戰後,日本經濟崛起的原因主要有:
①日本進行社會改革
②美國對日本的扶持
③朝鮮戰爭對日本經濟的刺激
④日本政府制定適當的經濟政策
⑤確立「科技立國」的政策
(2013·孝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開始實行九年免費義務教育。1957年,日本政府提出《科學技術振興教育方案》;1958年改革中小學課程;60年代開始產、學、研、相結合。這說明「二戰」後日本重視科學技術和教育的發展。
(2010·鄂州)日本成為經濟大國後,一直在謀求政治大國的地位,出現了軍國主義復活的現象。軍國主義的本質就是侵略,軍國主義是對世界和平的嚴重威脅,日本存在軍國主義復活的社會土壤。

⑻ 了解日本的資源與經濟

  1. 資源



日本的地理特點決定了其國土資源的狀況。作為一個島國,日本的海岸線非常長。按照日本政府1996年統計,其海岸線共達33899公里,領海面積達31萬平方公里,漁業水域361萬平方公里,200海里水域面積429萬平方公里。這一島國特徵不僅使日本可以享有豐富的漁業資源,還為其開發海底資源、發展海洋運輸事業提供了廣闊空間。


日本土地資源不夠豐富,農業用地即耕地資源更顯得比較貧乏。1997年,日本共有耕地49896.7平方公里,加上多年生作物用地5861.4平方公里,也只有55758.1平方公里,平均每人僅約442平方米。


森林在國土中所佔的面積則比較大。至1995年,日本共有森林2514.6萬公頃,約占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二,是世界上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在這些森林當中,人工林為1039.8萬公頃,天然林 為1338.2萬公頃。由於對木材的需求量很大等原因,日本每年仍然要大量進口木材。例如,1999年,日本的木材需求量為9781萬立方米,其中國產木材僅1900萬立方米,進口木材7900萬立方米。


2. 水


從年降水量來看,日本應當是個水資源比較豐富的國家。20世紀90年代,日本的年降水量平均在1630毫米左右。不過,由於日本山高坡陡,河流又多不很長,降水中有很大一部分迅即流人大海,因而積存下來的水並不算多。因此,在福岡、東京等大城市,市政當局還是要經常為如何節水和開辟水源而傷腦筋。


3.礦物


日本的礦物資源種類繁多,曾有有「礦物博物館」之美譽。歷史上,日本曾一度是銅的出口國,鉛和鋅的蘊藏量也較豐富,還曾有過一些較大的、著名的煤礦。但是,與世界上其他同等人口規模的國家相比,無論從其礦物的蘊藏總量還是從人均佔有蘊藏量來說都是比較貧乏的。目前,在各種礦物資源當中,只有石灰石資源尚可稱之豐富,而其他資源特別是石油、煤炭、鈾等能源資源則尤顯缺乏。這一點在其需要耗費大量礦物資源的工業高速發展以後顯得更加突出。


經濟


1·日本服務業產值極為重要佔了全國3/4的經濟產值.銀行,保險,房產仲介,零售(百貨),客運,通訊都算是服務業。像是三菱UFJ,Mizuho,NTT,TEPCO,Nomura,三菱地產,新東京海上產物,JR鐵路,全日空等公司都是全球中該領域的龍頭地位.將來日本郵政改革後將在2014成為全國最大保險公司.日本有326家企業名列全球福布斯2000大排名佔16.3%(2006).在可見的未來服務業將是日本最大規模產業也是工作機會提供者。

2·日本是世界第一大動漫強國,其動畫發展的模式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在世界佔有不小的份額。2011年動畫產值達2000億日元 ACG相關產業達1萬億日元。2012年日本國內GDP為5.96萬億美元 摺合596萬億日元。動漫產業占日本GDP的比重超過0.2%, GDP佔有量略低於中國。同時,日本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動漫產業創作輸出國。

⑼ 日本經濟發展中的優勢和劣勢各是什麼

一、日本經濟發展中的優勢: 在國內經濟增長乏力的情況下,日本有實力的大企業紛紛搭上經濟全球化快車,加大對外並購、建廠等海外投資力度。 二、日本經濟發展中的劣勢: 1、日本勞動力人口下降、消費市場飽和也是制約經濟發展後勁的重要原因。 據日本總務省最近發表的2018年勞動力狀況調查,現有就業人口5596萬人,比2012年增加435萬人。 但新增就業中四分之三屬於派遣工、鍾點工等臨時就業人員,且多為60歲以上的老年人或婦女,勞動力結構中非正規僱用人員佔到37.9%,這些人工資低、無獎金,甚至還要自己承擔上下班交通費。 2、勞動生產率下降,也是阻礙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 據統計,2017年日本單位時間的勞動生產率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35個成員中排名第20位,在西方七國中排名最後。 (9)如何看懂日本經濟擴展閱讀: 2018年的日本經濟狀況: 日本內閣府公布了2018年四季度國內生產總值速報,剔除物價變動因素後,實質經濟增長率環比增長0.3%,摺合年增長率為1.4%。 日本經濟界在慶幸2018年夏天自然災害沖擊個人消費的情況得到緩解、內需回升拉動經濟的同時,也對國際經濟形勢前景表現出較大隱憂。 具體看2018年四季度經濟變化情況,內需拉升GDP總量0.6%,特別是佔GDP近60%的個人消費環比增長0.6%,與上一季度0.2%的負增長形成明顯反差,餐飲、住宿、航空、娛樂等服務業恢復明顯,汽車消費等也有所增加,說明2018年夏天自然災害對個人消費的負面影響已經消除。 住宅投資增加1.1%,實現了連續兩個季度增長,民間設備投資增長2.4%,其中製造業的機械設備投資貢獻較大。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學者:從GDP看日本經濟現狀

⑽ 日本經濟的特點

在市場經濟中發展起來的日本的企業制度,也具有現代企業制度的一些特徵,如現代日本的企業大都是股份制企業,在日本也存在龐大的證券市場,企業的經營活動也都遵循市場競爭規律。但這些並不是日本企業制度的全部,有些東西在現代日本企業制度中,則是某種形式的存在。如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在日本企業只是一種形式的存在。構成日本企業制度的主要內容,或者說構成日本企業制度的獨特性,是存在於日本企業中的另一種關系,即自上而下的具有濃厚宗法色彩的依附關系。

這種宗法依附關系,分這樣幾個層次存在。第一個層次是政府與企業的關系。即政府對企業指導、保護的「護送船隊」關系。政府對企業除了通過產業政策誘導和管制外,還通過「神仙下凡」派往企業的官員,對企業進行滲透。第二個層次的關系是行業關系。行業關系通過行業協會和財界組織來實現。行業協會沒有政府背景,主要協調行業內事宜,制定行業標准。第三個層次的企業之間的「序列關系「。企業之間的序列關系主要表現為三種關系。(1)隸屬於企業集團(財團)的序列關系。日本不同的財團在歷史上屬於同一財閥延續下來的。每個財團以銀行和商社為中心形成鬆散的聯系。同一集團之間在商業上相互照顧。如企業之間的商品采購要優先從本財團內的企業采購。如在日本研修中參加富士通舉行的多次酒會上,所用啤酒是和富士通屬於同一財團的企業的啤酒。(2)主銀行關系。日本企業的金融業務都由一家銀行承擔,銀行向企業派遣幹部,企業經營出現問題時銀行出手救濟。(3)大企業和小企業之間的「專屬配套關系」。中小企業依附某一大企業專門為其提供產品配套,大企業保證中小企業的經營業務、向中小企業派遣幹部、提供技術並壓其降低成本。政府的指導、行業協會和財團、主銀行隸屬、專屬配套等構成了企業的存在外部關系。企業內部的勞資關系主要通過企業內部的工會、僱傭終身制、年功序列制等制度來維系。
市場競爭的關系是一種橫向的關系,而自上而下的從政府到財團、從銀行到中小企業的關系網是縱向關系。將企業劃分在不同的條塊之中自上而下的序列關系具有一定的依附性。某個企業一旦脫離或背叛隸屬的某個財團或他的主銀行,可能會為企業的生存帶來意向不到的危機和災難。任何一個日本企業都面臨著兩種關系的約束,即競爭關系和依附的關系的約束。這種自上而下的依附關系並不是在市場競爭中形成的,而是對既定歷史關系的承襲。是古代自上而下的封建宗法關系在現代社會的再現。如日本的財團就是日本歷史上財閥關系的沿襲。同樣政府對企業的保護,銀行對企業的控制,這種變相的依附關系也是古代封建社會存在的自上而下的封建皇權對超經濟控制的另一種形式的再現。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才把這種自上而下企業關系稱其為古代宗法依附關系的遺留。這種關系的存在同日本的近代歷史有關。日本從古代的封建社會走向資本主義社會,走的是一條改良道路。現代的資本主義關系是在保留古代封建關系的框架下漸進形成的。現代的日本企業存在於市場關系與遺留的宗法關系混合生成的制度中,也就不足為奇。

以終身僱傭制和年功序列制為主要內容的企業制度,在本質上也是使員工不得不依附企業的一種宗法關系。因為在日本所有企業都是隸屬某個財團或某個銀行,所有的企業都實行終身僱傭,而且是所有權和經營權是形式上分離,實際上的不分離,所以在日本並不存在像西方國家那樣的發達的勞動力市場和企業家市場。從表面上看,這種變相的依附關系的存在是對市場競爭關系的抑制。特別是按照西方的古典經濟學觀點,這種變相的依附關系是不利於市場經濟發展的關系。但是在現實日本市場經濟中,正是這種依附關系在現代市場經濟中卻成了日本企業精神的形成根源。這種從古代社會遺留下的依附關系,在市場競爭的壓力和日本特定文化的背景下,變成了員工對企業、小企業對大企業,大企業對銀行、企業對政府的服從和忠誠關系。員工對企業的服從和忠誠在日本企業的內部又變成了高度的敬業精神和相互配合的團隊精神。企業對政府的服從,使政府的調控信息以最少摩擦得以實現。小企業對大企業的服從,企業對財團的服從,使以高度分工為基礎的現代化生產體系以最少摩擦而形成。如果說歐美的大企業是在長期的競爭中形成的,那麼日本的大企業集團則是在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宗法關系框架中形成的。與歐美的大企業相比,日本企業集團形成時期短,摩擦成本小。這可以說是在短期內日本跨國公司迅速成長的秘密所在。

總之,在市場關系與古代遺留下宗法關系混合中形成的日本企業制度,在80年代以前,表現出了很強生命力和競爭力。這種獨特的企業制度,也成了其他國家很難模仿的構成日本經濟特點的一種制度。

二戰後至80年代末發生泡沫經濟前,日本產業政策的實施大致分為四個時期:第一個時期,主要為了恢復市場,克服通貨膨脹,確立了以經濟自力為基礎的產業政策;在產業選擇上,主要推進了以纖維紡織品為主的輕工業的發展。第二個時期,是以產業合理化為中心,培育新型產業,充實社會資本。在這一時期重點發展了資本密集型的鋼鐵、化學等行業。第三個時期,適應貿易自由化、資本自由化,為了實現日本經濟的快速增長,邁向經濟大國的目標,採取強化產業競爭力的產業政策。這一時期也是日本的汽車、電器機械迅速發展和走向世界的時期。第四個時期是產業政策多樣化的時期,主要是謀求振興電子產業和發展知識密集型企業的時期。

日本產業政策主要有三大特點:一是產業政策的出發點主要是追求規模經濟、鼓勵企業間的合並與聯合,追求卡特爾效應;二是適應日本經濟外向型特點,鼓勵出口始終是日本產業政策的主要內容;三是堅持將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置於產業政策的核心,使產業推進和升級始終在技術進步的中進行。日本產業政策這三大特點與日本戰後趕超性總體發展戰略密切相關。利用西方的先進技術,通過大規模生產提高引進技術的重復使用效率,然後在開拓的國際市場中進行銷售,在短期內實現趕超西方發達國際的目標,這就是日本戰後推行產業政策的核心所在。實踐證明,日本的趕超產業政策是成功的。正是這種趕超政策使日本在短期內,創造出了一個可以和美國相抗衡的工業製造大國。

通過產業政策、外匯政策和財政金融政策鼓勵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是日本在80年代以前實現經濟起飛的另一個經驗。日本的技術進步經驗從總體講是一個學習的經驗或二次創新的經驗。日本戰後技術革新是在引入西方先導技術的前提下,將尖端技術與具體工業流程、產品開發相結合進行追加創新的技術革新。所以在日本的技術創新體系主要由兩大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國家通過產業政策、外匯金融政策激勵下對西方尖端技術的引進、學習和消化的系統,另一部分是將尖端技術與生產工程和產品開發項結合,進行的技術再創新的。由於屬於工程學和實用技術的創新是與市場緊密相聯系的創新,所以日本的技術創新是以民間部門為主體的創新,是以市場為導向的創新。技術創新所需資金的供給也是以民間部門為主。日本擁有全世界一流的工程師和各種各樣民間技術人員,日本也擁有世界一流的高素質工人。這些都是日本80年代在製造業技術領域領先世界的原因所在。這也是日本技術創新體系的特點所在。同歐美的技術創新體系相比,在研究開發領域,日本工程學占優勢,歐美則在理學占優勢。

由於結構和制度的原因使日本經濟走出不景氣的道路艱難而曲折,日本經濟什麼時候能夠走出低谷的時間表,即使日本的專家與學者也很難確定。但經過十多年漸進的改革和探索,以及對日本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的反思,日本經濟未來發展與改革的方向越來越明確。從日本專家和學者講述的內容中,可以發現,市場化、全球化和信息化是現代日本經濟發展的三大趨勢,也是日本經濟改革中需要解決的三大問題。

日本的政府和學者已認識到政府導向型經濟模式的弊端,放鬆行政管制,更多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建立適應網際網路時代需要的更加靈活的市場經濟,是目前日本經濟改革的主要方向。 在金融體制方面推進更加自由化、更加有選擇性的金融體系。 在金融機構的合並中,允許銀行、保險、證券等業務的自由化。在企業關繫上,開始進行打破束縛企業之間競爭的序列關系的改革,在企業內部,對終身僱傭制進行改革,打破大鍋飯鐵飯碗,鼓勵人員開始流動、競爭,促使勞動力市場發展。在對外開放上,鼓勵外資進入日本,收購日本的企業和不良資產。這些改革都是圍繞一個目標進行的,就是使日本市場機制更加具有競爭性和開放性。

在新一輪的新經濟競爭中,日本企業未能抓住有利機會,獲得其應有的市場份額。面向全球,實現日本企業的再造,成為日本企業努力的目標。如富士通株式會社全力推行的面向全球性的經營戰略,代表了目前日本跨國企業改革的方向。富士通作為一個從事電子通訊的跨國企業,適應網際網路時代技術發展的要求,提出兩大經營戰略。,將富士通的全部資源集中於互聯網世界,使富士通的品牌成為全球性的品牌。富士通的這兩大戰略與建立網際網路時代無國籍企業的發展趨勢非常吻合。隨著互聯網時代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新一輪的國際競爭,將是以全球化經營為戰略目標的無國籍企業之間的競爭。在未來的國際市場中,越是全球化的企業,越具有生命力和競爭了。

閱讀全文

與如何看懂日本經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芳村哪個醫院可以做健康證 瀏覽:860
白子幸福美滿的白子是什麼意思 瀏覽:965
狼幸福後會變成什麼 瀏覽:315
100個童話故事書有多少字 瀏覽:60
星雲的故事講了什麼 瀏覽:596
故事吧是什麼意思 瀏覽:62
1991年羊婚姻如何2017 瀏覽:437
勵志音樂愛情在哪裡 瀏覽:151
沒有婚姻經歷該怎麼辦 瀏覽:828
婚姻法有什麼補償 瀏覽:77
醫學是什麼事業 瀏覽:890
當幸福來敲門評價為什麼高 瀏覽:885
新安民間故事有哪些 瀏覽:308
什麼屬相走不上事業大運 瀏覽:785
健康的花什麼樣 瀏覽:340
愛情期間錢怎麼花 瀏覽:897
九棵樹健康證在哪裡辦 瀏覽:625
幸福樹怎麼用硫酸亞鐵澆灌 瀏覽:298
大陸農村題材愛情電影有哪些 瀏覽:860
最正婚姻觀是什麼 瀏覽: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