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微觀經濟學)完全競爭企業短期內價格變動與盈利和虧損的關系,是否進行生產的決策依據
盈利:MC=MR=P>AC
虧損:MC=MR=P<AC
是否繼續生產:MC=MR=P>=AVC 繼續 MC=MR=P<AVC停止。
❷ 請高人解答微觀經濟學中的邊際成本和收益的計算方法
首先,所謂邊際的,就是額外增加的,簡單地說,邊際利潤就等於邊際收益減去邊際成本。
具體點說,邊際收益就是額外增加產量的銷售額,邊際成本就是為了增加產量而支付的所有成本,包括廠房、設備、庫存等資本品投入,額外僱傭的工人薪水,取得銀行貸款所支付的所有利息,以及支付給國家的稅收等等。
根據經濟學的理論,廠家會增加產量直到邊際利潤為零,原因是在那之前,繼續投入可以獲得更高的總利潤,在那之後投入會減少總利潤。
根據你的案例來說,330萬台產量的總利潤是已知的,那麼,其實,依我看來,很簡單,如果300萬台的總利潤小於1億美元,那麼這額外的30萬台就是增加了邊際利潤,就是值得投入的,如果等於或者大於1億美元,就是不值得的。
樓主如果覺得我的回答過於簡單,那麼在我看來,問題在於,樓主把最復雜的問題設為已知了。在現實中,擴產後的總利潤是最難估算的,原因如下:
1 各項成本的累加。一個如案例所說的大型企業,增加產量往往會使成本不是簡單的相加,而是被更多的放大,規模經濟當然是存在的,但也不是沒有限度的。
2 如果是一個對市場有影響的大企業,產量的增加,也就是整個市場在假設需求不變的情況下供給明顯增加,會使產品的總體價格下降,導致總收益下降,從而減少總利潤,這也是為何很多時候邊際利潤為負的主要原因:增加產量獲得的額外利潤,被所有產品因為價格下降而導致的利潤減少所抵消了。
3 在現代社會,根據商業周期,經濟在供不應求時,廠家會擴大產能來滿足需求,但是資本品等的投入需要時間,如果周期過短,等到產能擴大了,銷量未必能達到之前預估的水平。所以,應該通過對產能實際增加後的時間上的市場情況來決定現在是否擴大生產。
另外,還有貨幣政策導致的利息,也就是投資成本變化,以及對外貿易(如果有的話)的影響,等等。我不是高手,囫圇吞棗看來的東西,希望對樓主有所幫助,呵呵。
❸ 在西方經濟學(微觀)里什麼叫壟斷的凈損失 怎樣計算凈損失
在西方經濟學(微觀)里壟斷凈虧損是指壟斷市場與完美競爭市場之間的總盈餘差額。在壟斷市場中,公司產出是=MC先生,而在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市場中,公司產出是MC=P。凈損失是壟斷市場的總盈餘減去=Mc先生在壟斷市場的總盈餘。西方經濟學是指在西方國家產生和流行的政治經濟學範式。狹義上是西方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範式,廣義上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範式。西方經濟學和東方經濟學是不同的經濟範式。西方經濟學主要是一個範式概念,而不僅僅是一個區域概念。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流行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也屬於西方經濟學。
拓展資料
1、西方經濟學是利用西方線性非對稱思維模式建立的一種經濟範式。它屬於單方面反映經濟發展規律的政治經濟學。以經濟學、一般均衡理論、配置、價格對理性人是自私的「經濟人」假設為理論出發點,在私有制的經濟基礎上,價格機制為市場機制的核心,競爭作為經濟發展動力的根源,是博弈的經濟主體行為,以利潤最大化為最終目標為微觀經濟,以經濟規模GDP為宏觀經濟的最終目標,錯誤的線性稱為最終目標的思維和還原論思維方法的方法論特徵,擅長定量分析,以「循證」的實證和標准化,是西方經濟學的基本模式,基本結構和基本功能。線性性、抽象性和片面性是西方經濟範式的基本特徵。
2、壟斷是一種經濟術語,是一種市場結構,它是指只有一個公司(或賣方)在一個行業中交易產品或服務。一般分為賣方壟斷和買方壟斷。賣方壟斷是指在一個或多個市場經過一個或多個階段面對競爭激烈的賣家,而買方壟斷恰恰相反。該理論假設,壟斷者可以根據他們自己在市場上的利益來調整價格和產出,但目前還沒有具體的案例來支持這一點。
3、無意義損失也是福利的凈損失,是指市場未處於最佳經營狀態所造成的社會成本,即市場偏離競爭平衡時消費者盈餘和生產者盈餘的損失。由於生產限制而造成的剩餘損失稱為自重損失(DWL)。致命損失的發生是因為壟斷者將生產限制在競爭水平以下,而不是因為它能盈利。
❹ 微觀經濟學中的經濟利潤是指什麼怎麼計算
微觀經濟學中的經濟利潤是「正常利潤」的對稱。即企業利潤中超過正常利潤的那部分利潤。 經濟利潤(Economic profit)排除所有者投入和分派給所有者方面的因素,期末凈資產與期初凈資產 經濟利潤模型相減以後的差額。按照經濟利潤概念,利潤是通過對企業期末凈資產進行計價,並將其與期初價值相比較來計算的,但在計算過程中,必須排除與所有者的交易。 經濟利潤,可以表示為投入資本的回報減去資本成本,再乘以資本額。 經濟利潤=(投入資本回報率-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投入資本額 企業的目標應是長期的經濟利潤最大化,而不是投入資本回報率(ROIC)最大化。 使用經濟利潤法和使用折現現金流(Discounted Cash Flow, DCF)法評價企業價值其結果應該是一樣的。如果使用同樣的資本成本對未來的經濟利潤折現,然後把折現後的經濟利潤加到目前已經投資的資本額上去,就可以得到與DCF方法完全相等的結果。
❺ 微觀經濟學計算
1,利潤最大的基本條件是MC=MR=P,所以應先求出MC,再令MC=P。
MC為STC的導數,MC為3Q^2-12Q+30.
當MC=66時,求出Q=6.
利潤=收益-成本.
收益=QP,P=66,Q=6,所以收益為396.
將Q代入,STC=220.
所以利潤為=396-220=176.
2,P=30時,做法同上,Q=4.
依次求出收益為120.成本為128.廠商虧損.120-128=-8.虧損為8.
3,當市場價格下降到AVC最低點以下時,廠商必須停止生產。
AVC就是平均可變成本。
由STC的函數可出,40為固定值,那麼SVC的函數為,SVC=Q^3-6Q^2+30Q
由此可求出AVC為Q^2-6Q+30.
我們可以對AVC求導,使其導數為0求出最低點.
也就是2Q-6=0
求出Q=3.再將Q=3代入到AVC的函數求出AVC為21.
所以,當價格下降到21以下時,必須停產。
❻ 微觀經濟中,MC,ATC怎麼求
MR=MC=AR=A
AR:平均收益、MC:邊際成本、MR:邊際收益、AC:平均成本。
盈虧平衡的短期均衡AR=AC,廠家獲正常利潤;當供求平衡時,MC與MR的焦點也正好是與AC的焦點,即MR=MC=AR=A。
當增加一個單位產量所增加的收入(單位產量售價)高於邊際成本時,是劃算的;反之,就是不合算的。所以,任何增加一個單位產量的收入不能低於邊際成本,否則必然會出現虧損。
只要增加一個產量的收入能高於邊際成本,即使高於總的平均單位成本,也會增加利潤或減少虧損。因此計算邊際成本對制訂產品決策具有重要的作用。微觀經濟學理論指出,當產量增至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入時,為企業獲得其最大利潤的產量。
(6)微觀經濟學如何計算盈利和虧損擴展閱讀:
邊際成本作用就是研究成本變化規律,配合邊際收入,計算邊際利潤。
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可行。
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不可行。
短期平均成本的變動規律是由平均固定成本與平均可變成本決定的。當產量增加時,平均固定成本迅速下降,加之平均可變成本也在下降,因此短期平均成本迅速下降。
以後,隨著平均固定成本越來越小,它在平均成本中也越來越不重要,這時平均成本隨產量的增加而下降,產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後,又隨著產量的增加而增加。短期平均成本曲線也是一條先下降而後上升的「U」形曲線。表明隨著產量增加先下降而後上升的變動規律。
❼ 微觀經濟學中的利潤
微觀經濟學中的經濟利潤是「正常利潤」的對稱.即企業利潤中超過正常利潤的那部分利潤.經濟利潤(Economic profit)排除所有者投入和分派給所有者方面的因素,期末凈資產與期初凈資產 經濟利潤模型相減以後的差額.按照經濟利潤概念,利潤是通過對企業期末凈資產進行計價,並將其與期初價值相比較來計算的,但在計算過程中,必須排除與所有者的交易.
❽ 大學微觀經濟學計算題,怎麼求盈虧平均點的銷售額
解:1.需求價格彈性,即需求變動百分比/價格變動百分比,此題給了需求函數,那麼對價格p求導,就可以得出需求價格彈性.
q'=
-80
+
8p
當p=5時
需求價格彈性為-40
2.利潤=總收益-總成本=p*q-tc=100q-4q*q-50-20q
利用二次函數就最值的方法得出當q=10時,求的利潤最大值350.此時的價格可由需求函數求得p=60.
❾ 微觀經濟學中的經濟利潤和正常利潤的區別分別怎麼算
一、性質不同
1、經濟利潤(Economic profit)是指廠商的收益與它的成本之差,後者包括從最有利的另外一種廠商資源的使用中可以獲得的收益。
2、正常利潤(normal profit)是指企業主如果把資源用於其它相同風險的事業所可能得到的收入,它屬於機會成本性質。
二、產生原因不同
1、產生經濟利潤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
(1)其一是風險,風險是指某種事件尤其是不利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當該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越大,則風險越大。由於大多數人傾向於迴避風險,在預期收益給定的情況下,
人們比較願意接受較為穩定的收益。在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決策效果是充滿風險的,因此為了促進人們願意承擔一定的風險,必須有一定的經濟利潤對之進行補償。
(2)第二個原因是創新,創新是指廠商提供新產品、引入新的生產方法和新工藝、採用新原料、開辟新市場、建立新的銷售方式和組織等等,由此獲得了經濟利潤。事實上正是人們追逐經濟利潤,才使得新產品等創新層出不窮,整個經濟向前發展。
(3)第三個原因則是壟斷或者不完全競爭,即一個市場上少數幾家廠商獨佔了某種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這時壟斷者就可以通過限制產量,提高價格,獲得經濟利潤。
2、正常利潤
(1)正常利潤作為企業家才能的報酬,鼓勵企業家更好地管理企業,
(2)由創新而產生的超額利潤鼓勵企業家大膽創新,
(3)由風險而產生的超額利潤鼓勵企業家勇於承擔風險,
(4)追求利潤的目的使企業按社會的需求進行生產,
(5)整個社會以利潤來引導投資,使投資與資源的配置符合社會的需要。
計算
經濟利潤=(投入資本回報率-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投入資本額
正常利潤:廠商對自己所提供的企業家才能的報酬及支付,正常利潤是隱性成本的一部分 。
(9)微觀經濟學如何計算盈利和虧損擴展閱讀
特點
1、經濟利潤存在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2、經濟利潤是對廠商投資所承擔風險的必要補償;
3、高於正常水平的利潤是對成功革新的報償;
4、高於正常水平的利潤是產生於良好管理中的特別技能;
5、某些行業的個別廠商由於有效地支配市場,在一定時間內會賺取高於正常收益率的利潤;
6、存在著一個所有廠商都能賺取的長期均衡的正常利潤率;不過,在任何一個時間點上某一具體行業的每一廠商可能賺取的利潤總是高於或低於這一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