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歐美經濟為何復甦
在危機應對過程中,美國政府在去杠桿化、修復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和金融機構破產重組的同時,推出總額達831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和鼓勵創新計劃並實施降低利率和量化寬松等非常規貨幣政策,其政府不存在功能性「制度缺陷」。而且,美元的特殊地位發揮了特殊作用。盡管2008年以來美國經濟增長比歐洲高20%,但美元比歐元卻貶值了25%。
反觀歐盟對危機的處置方式:
1、初判失誤。直到2010年春,依舊把問題定性為流動性不足的金融危機,只推出7700億歐元的救助計劃,而忽略結構調整。
2、行動遲緩。當危機蔓延到西班牙、義大利甚至法國時,相關國家仍把結構改革視為政治自殺,錯失緊急處置的時間。相反,對希臘、葡萄牙、愛爾蘭等部分弱小經濟體,採取了過度的緊縮政策,使其蒙受嚴重經濟衰退。而且,歐央行危機之初措施失當,不減息反加息,代價是失去寶貴的時間和數以百萬計的工作。
3、政策力度不當。財政刺激政策力度不夠,難以應對全球性危機的沖擊,造成大規模失業並繼續影響需求和投資的復甦。而且,無論是流動性支持還是對銀行的資本重組並未能減輕歐洲金融機構嚴重的破產風險。此外,歐洲許多國家削減了創新投資,影響未來競爭力。
4、歐元匯率過高,成為歐元區負擔。
5、去杠桿化未見效。危機以來歐元區政府公債佔GDP的比例逐年提高,2013年升至93%。
制裁俄羅斯將是歐洲經濟今後最大的下行風險。2013年,歐盟佔俄對外貿易的50%,歐洲銀行持有75%的俄羅斯的對外借款,一旦西方國家將制裁再上升一個層級,歐洲經濟可能遭遇第三重衰退並把歐元區最弱國家拖入嚴重衰退的深淵。
⑵ 美國是怎樣的存在,為何有人說它是全球經濟復甦的風險
美國是怎樣的存在,為何有人說它是全球經濟復甦的風險?美國是怎樣的存在,實際答案很簡單,他們是目前世界上軍事和經濟方面都非常強大的國家,科學領域也非常厲害。美國之所以是全球經濟復甦的風險,其實有很深層次的原因,下面幾點意見,大家可以作為參考。
三、美國在疫情期間大撒幣,這會導致全世界金融和貨幣出現混亂局面:
美國在新冠狀病毒疫情期間根本不顧世界利益,他們全力印製美元,導致美元作為世界貨幣大面積貶值,這也會影響到世界經濟復甦,甚至會導致全球貨幣混亂的局面出現。
⑶ 美國經濟復甦了怎麼回春的
美國勞工部(Labor Department)周四發布每周報告稱,截至2月19日當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減少2.2萬人,至39.1萬人。表明隨著經濟加速增長,就業市場形勢持續好轉。 另外,美國商務部(Commerce Department)周四公布,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美國1月份耐用品訂單增長2.7%,至2,005.5億美元。不僅結束了此前連續三個月的下滑局面,而且增幅大於預期。耐用品訂單數據是衡量美國製造業狀況的一項重要指標,表明美國就業市場逐步改善,美國經濟正持續復甦。
被喻為「火葯桶」的中東再度點燃,在這片歷經5次「中東戰爭」的苦難土地上,政治動亂席捲整個中東地區,進而不斷擴大至北非地區。然,值得關注的是,通貨膨脹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由於美聯儲(Fed)的兩次量化寬松政策,美聯儲的二輪量化寬松政策就是在創造新的美元,有步驟地購買美元國債,油價在飆升,糧食價格在上漲。美聯儲不過打了一個噴嚏,而全世界疲軟的經濟,以及對生活必需品的價格上漲十分敏感的窮苦大眾,就患上了「肺炎」。美元不斷貶值促使大宗商品價格高企,向全世界輸出通脹。中東之亂,美聯儲實屬「罪魁禍首」!
⑷ 美國在戰後能快速復甦的原因
主要是信息化革命。新技術的發展拉動了經濟。還有就是美國經濟本身實力雄厚。美國經歷了資本主義世界的歷次經濟危機都能屹立不倒就是說明人家有實力。這次經濟危機也一樣。
⑸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有哪些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有: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成為當時世界上的唯一的超級大國,稱霸資本主義世界。
美國的經濟勢力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資本主義工業產值中佔有重要地位;
2.在資本主義世界黃金儲備中佔有重要地位;
3.在資本主義世界出口額比重占重要地位;
4.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關貿總協定中占支配地位。
二戰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的共同特性: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促進作用;
2.各國推行壟斷資本主義,加強政府對經濟的領導;
3.注意發展科學教育事業,提高國家科技水平;
4.國際貿易迅速發展,給各國的經濟發展帶來機遇;
5.美國的支持(美國除外)。
戰後美國經濟發展的原因:
1.戰時積累的大量工業生產需求;
2.有效的經濟措施;
3.戰後對外的經濟擴張:
(1)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
(2)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
(3)馬歇爾計劃開拓歐洲市場;
(4)第四點原則開拓第三世界國家市場。
4.新的科技革命的促進作用。
⑹ 二戰後美國經濟繁榮的原因有哪些
1,二戰期間,美國向戰爭國,特別是日本出售了大量的軍火。大發軍火財,這點大家都知道,美國GDP的三分之一都是軍火所帶動的。這是導致美國戰後經濟崛起的經濟基礎。
2,歐洲,東亞,西伯利亞,以至最後的日本都是二戰的戰場。在戰爭的洗禮下,這些地區一個個淪為經濟的廢墟。這是導致這些地區戰後經濟落後於美國的物質基礎。
3,由於美國的特殊地理位置,美國遠離歐洲,亞洲戰場。經濟並沒有受到多大的影響。這是美國經濟崛起的地理(物質)條件。
4,二戰後美國主導世界經濟市場。主導的內容有: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這是美國崛起的政治基礎。
5,馬歇爾的歐洲復興計劃,使美國加大控制了歐洲經濟,使西歐在經濟上緊緊依靠美國,從而陷入美國的圈套中無法自拔。這是美國崛起的政治基礎。
6,戰後,美國單獨對日本進行軍事控制,而日本則採取依順美國的態度。在戰略上緊緊威脅中蘇。這是美國崛起的政治基礎。
7,戰後美國的黃金儲備量居世界第一。這是美國崛起的物質基礎。
8,通過第「7」點,美元和黃金掛鉤,簡稱「美金」。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確立,從而使美元成為國際貨幣的中心。這是美國經濟崛起的經濟基礎。
9,美國本身就是工業強國,兼二戰結束後,美國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促使科技騰飛(技術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這是美國經濟崛起的科技物質基礎。
10,二戰期間,納粹屠殺猶太人,猶太科學家和各行各業的人才逃離歐洲戰場,奔往美國。他們逃亡到了美國,卻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核心思想。這恰恰給進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美國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這是人才基礎。
11,美國的指導性經濟措施和自由市場的經驗化和加強。這是美國經濟崛起的政治基礎。
⑺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美國經濟形勢逐漸好轉的原因是什麼
樓上說的很有道理。我是連續六年教畢業班的初中歷史教師,我給我們學生的答案如下:請審閱
一句話:美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實施「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調整經濟,其本質就是大力舉債,美元貶值逼迫日本等債權國貨幣升值。
這是我的具體分析
1981年美國里根政府執行新自由主義政策以調整經濟,美國經濟得以恢復。美國大力發行政府債券、推行私有化,大力削減社會福利,給富人減稅,新自由主義雖然使美國經濟實現復甦,但是也使美國債台高築,財政赤字激增。到1990年美國淪為世界上最大的債務國。新自由主義政策實質有利於壟斷資本家和大財團,損害的是廣大人民,美國的貧富分化不斷加劇。經濟發展了但是大多數下層百姓沒得到什麼實惠。八十年代美國大力發展計算機和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美國經濟悄然轉型。
⑻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初期 美國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有哪些
美國經濟發展具有一系列新的特點。首先從50至60年代,美國經濟增長出現了一個被西方經濟學家稱之為「黃金時代」的時期。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經過「黃金時代」的發展從1961年的5233億美元到1971年的10634億美元。戰後美國經濟增長出現「黃金時代」的主要原因為:一、美國聯邦政府對經濟加強了干預;二、為應付冷戰而加強的國民經濟軍事化極大地刺激了經濟的增長;三、戰後技術革命推動了經濟的迅速發展;四、利用戰後的經濟優勢地位,擴大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充分利用國外的廉價資源,其中特別是石油資源,從而極大地獲取高額利潤;五、戰後美國的國內政治局面相當穩定。
其次,戰後美國經濟發展的重心逐漸地向西部和南部轉移。美國傳統的工業區在東北部,隨著戰後新興工業的迅速發展,美國的西部和南部由於一沒有傳統工業的負擔,二擁有新興工業的原料——石油而特別適宜於諸如飛機製造業,石油工業和石油化工等新興產業的發展。與此同時,美國西部和南部的新興財團也驟然興起,在經濟乃至政治上與傳統的東北部財團形成激烈的競爭。美國西部和南部經濟實力的增長,以及西部和南部新財團的興起,對美國的政治也產生巨大影響。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美國歷屆政府的大權主要由東北部的財團操縱,但是這種政治局面在戰後開始發生變化,西部和南部的財團逐漸地在政治上與東北部的財團展開競爭,美國的政治權力不再由「多雪地帶」的東北部獨占,西部和南部的「陽光地帶」開始分享政治權力。
再次,現代跨國公司在美國興起。跨國公司在20世紀上半葉就已出現,但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早期的跨國公司還是以局部地區為重點,其經濟實力和業務經營的多樣化也沒有達到現代跨國公司的地步。戰後,現代跨國公司首先在美國獲得空前的發展,對美國乃至世界經濟的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影響。現代跨國公司首先在美國飛速發展的原因如次:一、美國在戰後憑借其經濟、政治和軍事上的絕對優勢地位,掌握了世界經濟的領導權。美國的壟斷企業因此可以自由地向海外擴張,充分地利用全球資源和世界市場,通過直接投資,以投資代替出口,擴大並保持在世界市場上的絕對份額,從而贏得高額利潤。二、美國政府對待企業特別是對待大公司採取十分寬容的態度。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開始,美國經歷了三次企業兼並的高潮。第一次兼並浪潮發生於19和20世紀之交,主要為同一產業部門的大企業吞並小企業。第二次兼並浪潮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其特點是從控制生產開始,到控制原料的供應和加工,直至最終控制銷售市場。第三次兼並浪潮就發生在戰後,從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其特點為混合合並,即在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上互不聯系的企業進行合並和吞並,從而形成混合聯合公司。這樣的混合聯合公司從一開始就不是僅以爭奪美國國內市場為主要目標,而是以世界市場為導向,為世界市場設計商品,根據全球資源(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的不同分布情況,同時在幾個國家生產,並把自己的金融和銷售戰略瞄準世界市場。由此,通過戰後混合兼並的美國大公司紛紛成為現代跨國公司。它們擁有巨額的資本,廣泛的經營范圍,並且業務經營強調「全球戰略」,因此可以獲取巨額的利潤。
最後,戰後美國的經濟危機的烈度大大減低。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60年代末,美國沒有出現過1929至1933年那樣的經濟大危機,但是曾經經歷過5次經濟衰退(或者可以說發生過5次一般的經濟危機)。補充:二戰後美國經濟發展的歷程及原因江西 余雲華
二戰後美國經濟經歷了一個曲折起伏的發展過程。由於以原 子能技術、航空航天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發展為標志的新科技革命的興起,美國經濟進入了高度現代化的發展階段,加上現代企業組織的新發展、國家或國際壟斷組織的新發展及跨國公司的迅速崛起,美國開始向後工業社會和信息化社會轉變,並始終站在資本主義世界的高峰。
二戰後美國經濟大體可以劃分為五個階段:
階段
特點(表現)
原因
第一階段
(戰後--1973)
持續發展期(發展的「黃金時代」)
西部、南部呈現繁榮景象
政府加強了對經濟的干預;國民經濟的軍事化極大地刺激了經濟的增長(越南戰爭);戰後新技術革命的推動(主要原因);利用戰後經濟優勢地位,大力拓展世界市場(如現代跨國公司的興起);利用國外廉價資源如石油,極大地獲取高額利潤;戰後國內政治局面的相當穩定。
第二階段
(1974--1982)
經濟衰退期
經濟危機與「滯脹」
石油危機、生產停滯、通貨膨脹、失業嚴重、物價上漲等
根本原因在於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無法解決(凱恩斯主義的失靈);美國在越戰時期採取不恰當的宏觀經濟政策;第三世界與之利益的沖突與對抗;資本主義之間的競爭與抗衡(日本與西歐的崛起)
第三階段
(1983--1990)
調整復甦期
經濟持續低速增長、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顯著降低;但債務負擔沉重
經濟政策的調整;現代科技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加強國際合作和政策協調,改善美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與日本、西德的競爭地位,增強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國際上一些客觀有利因素如石油及原料價格的下跌。
第四階段
(1991--2001)
改革繁榮期
經濟持續穩定繁榮高速發展,進入新經濟時代(零通貨膨脹下的充分就業)
柯林頓政府「宏觀調控、微觀自主」政策的實施;高新技術的開發和利用(信息產業飛速發展);經濟全球化的影響;正確的貨幣政策以及良好的投資環境;國際國內良好的政治環境。
第五階段
(2002年以來)
新一輪的經濟衰退期
十字路口的美國經濟,未來的發展還處在不確定狀態中。
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10年繁榮所隱藏的一系列失衡現象的累積效應(股市泡沫、投資過渡、監管消弱、債務膨脹、逆差擴大、兩極分化、壟斷加強等);2001年的9·11事件,有從外部打擊了美國經濟
綜觀戰後50多年的發展,可以發現美國的經濟地位呈現相對下降趨勢。隨著西歐、日本的相對強盛,
加上發展中國家的崛起,戰後初期美國經濟的絕對優勢已經不復存在。美國由世界最大的債權國變成最大的債務國,國內生產總值佔世界的比重不斷縮小,國際貿易地位逐年下降。但我們也應該看到,美國經濟地位下降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支撐美國經濟繁榮的因素仍在起一定作用,美國經濟表現為「強盛」與「衰弱」並存的兩重性。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里,美國對世界經濟仍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力。
二戰後美國經濟的發展,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自我調整與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是美國在國際事務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根本原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此得到了充分證明。
⑼ 二戰後,美國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有哪些它對中國今天的經濟建設有何啟示
主要來自二戰時的積累吧
1.歐洲猶太人因為海獅計劃的原因,大批從英國轉移資產至美國。甚至包括英國政府都有計劃的轉移過
2.因為沒有本土戰爭,國內產業沒有受到波及,二戰期間美國的軍售非常刮錢,以及戰爭相關產業的發展也十分迅速,駱駝香煙、可樂、吉列等等品牌都是在那時候迅速積累大量財富,從而成為戰後全球經濟復甦的領頭羊。要知道,二戰後期,美國的補給線甚至包括了布爾什維克的勢力范圍,俄軍開著美軍坦克打進東歐各小國。
3.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美國對德宣戰比較晚,介入戰爭的時機比較好,做為生力軍,自然在戰後的各種條約、協議中佔比較大的便宜。太平洋戰場更是美國說了算,各種資源都可以順理成章的歸美國佔有。
4.戰前全球經濟大蕭條,美國本土積攢的大量產品因為歐洲的戰火而找到了傾銷點,自然會大賺特賺。
5.自己處在一個大陸上,加拿大隻算是小蜜,所以各種資源充足,戰爭使各國經濟倒退10年,美國就算原地踏步都算是飛躍了,沒有經受戰火的國內經濟體系能夠保持高效率運轉。
總體來說,美國其實是一個得天獨厚的投機商,又都選對了投機方向——戰爭。一戰使美國從剛獨立的小國成為了英法的珍貴盟友。二戰使他成為了超級大國。時至柯林頓時期仍然篤信著戰爭發財的觀點。
至於對我國的經紀建設,我覺得可借鑒的地方不多,體制不一樣,美國能忽悠英國買坦克飛機,我國只能忽悠第三世界國家。而且美國軍火、石油、金融巨頭都是個體戶,打仗能政府企業雙獲利。我國的話,打仗都是國家自己的事,所以意義不大。
而且戰爭此等惡劣的行徑,機會是可遇不可求的。
不過,我國的經濟發展道路已經開辟出來了,不是戰爭,而是房子。
寫在最後,兄弟你要是基於交作業類似的情況,啟示這塊多談談經濟體制的不同吧,資本主義自由競爭對我國的社會注意宏觀調控。
好吧,米壯士 又讓我有話要說了,你把說話叫放屁還是你平時就喜歡說話時放屁呢?又或者你說話天生就這樣?
美國援助蘇聯,只不過是對歐洲戰場的平衡。至於美國援助中國,不是全給老蔣了么?那是在培育自己在亞洲的勢力。話說國軍還有幾個德械師,那豈不是德國也很有愛心?
美國賠本援助20個國家,然後他變成了世界上最富的國家,恩,那美國一定是戰前最富有的國家,不然他靠放屁援助20多個國家么,事實上,戰前美國的大蕭條和高失業率跟戰後的德國差不多,謝謝。另外,勸你說話時帶點紙,你牙上粘東西了。還有真皮座椅這點我挺想笑,真假姑且不論,你他媽以為自己買車啊?
⑽ 20世紀90年代美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重要原因
美國在20世紀90年代經濟迅速發展有兩個重要的原因:
1、蘇聯解體美國贏得冷戰,並打贏第一次波灣戰爭,國債增長75%,GDP增長69%,標准普爾500指數增長超過3倍。
2、互聯網的繁榮,電腦革命的科技創新和實際產出增長,伴隨新興經濟體的崛起提供大量廉價產品進入美國刺激消費,隨之而來的是暴漲的股票市場。
(10)美國經濟復甦原因有哪些擴展閱讀:
上世紀90年代,美國的互聯網產業繁榮推動了經濟增長和股市上漲,財富效應和工資增速上升促進了居民消費。經濟和技術的繁榮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和美元價格指數,並形成了過去50年來罕見的財政盈餘。經濟全球化的趨勢降低了消費品成本,通脹持續保持在較低水平。
這種高增長、低通脹的經濟狀態被戲稱為「金發女郎經濟」,股票和房地產市場的風險偏好提升,提高利率的必要性下降,美聯儲盡管有所警惕,但還是忽視了資產價格和債務的快速增長。最終「令人驚艷的十年」以互聯網泡沫破滅和2001年衰退收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美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