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臨沂好的發展經驗有哪些
臨沂好的發展經驗有充滿活力的民營經濟是臨沂經濟社會發展的顯著特色。據統計,全市97%的企業是民營企業,88%的固定資產來源於民間投資,民營經濟創造的增加值和稅收分別佔全市的77.6%和84.4%,民營經濟創造了90%以上的就業崗位。
臨沂民營經濟快速發展離不開海納百川的胸懷。臨沂市有許多來自浙江、福建和廣東等地的商人。據統計,臨沂市僅浙商就有近10萬人。臨沂商城的一位負責人表示,臨沂人傳承著光榮的革命精神,踏實肯干,吃苦耐勞,但也不斷學習借鑒浙商在做生意方面表現出的精明,與他們打成一片,共謀發展。
❷ 臨沂市蘭山區的經濟實力和發展前景如何
蘭山區是臨沂這些年來的政治經濟中心。臨沂的發展很大程度靠了批發市場的帶動,臨沂是物流之都,臨沂的物流也主要集中在蘭山區西部。
蘭山區位於臨沂市中部,是市委、市政府駐地和經濟貿易中心區,也是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蘭山區的經濟總量大幅領先其他區縣,相當於第2名的2倍多。
蘭山獨佔中心城區之優勢,是臨沂市委市政府中心所在地,是臨沂商城的主戰場,經濟活躍度高,人員流動性大,吸附能力強,所以在三區中,蘭山經濟實力也最雄厚。當然,這里邊有天時地利之因素,也有蘭山人實干包容創新奉獻之努力。畢竟在劃區之初,羅庄區的陶瓷、民辦教育等享譽全國,河東區的五金城也名聲在外,蘭山區的西郊批發市場、義堂朱保的板材也在起步階段,還沒有形成板材之都、物流名城的金字招牌。
2000年左右,蘭山區的財政收入十多個億,已居全市第二位。大概到2001年,蘭山區經濟綜合指標就超過沂水,成全市第一了。近幾年來,蘭山區財政收入從20億到30億、40億
❸ 臨沂」四大奇跡」,城市奇跡、市場奇跡、速度奇跡、文化奇跡,從這四個方面分析臨沂經濟。
臨沂大學的把?
沂蒙山區是中國著名革命老區,在臨沂,最吸引人的是「四大奇跡」。
城鄉建設的「城市奇跡」———淮河流域城區人口最多的城市。
臨沂人的口號是建設「大臨沂、新臨沂」。在短短7年間,臨沂城區跨過沂河、祊河,建成了北方最大的水城。成為山東城區人口僅次於濟南、青島的第三大城市,也成為淮河流域城區人口最多的大城市。
全國雙擁模範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生態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和「中國書法名城」、「中國市場名城」等「國字型大小」榮譽相繼花開臨沂。正如山東省委書記姜異康所說,現在的臨沂已經不是大家以前印象中的貧困革命老區,而成了山東面貌的一張名片,有著大城市的氣派,已經實實在在發生了變化。
體制機制的「市場奇跡」———北方最大的商品批發市場。
以長江以北最大專業批發市場著稱的臨沂商城,是臨沂市的又一張名片。臨沂城西80多個專業商城連成一片,每座專業市場自成一城,連綿成勢。每天有數10萬人、數千車輛出入市場,使人感受到來自民間的無限活力。臨沂舉起「天下物流」的大旗,100多家物流公司高調進駐,一張從臨沂撒出的大物流網已覆蓋全國所有縣區。由於物流成本比全國其他城市低30%,使得臨沂成為全國物流分銷的中轉站。
經濟增長的「速度奇跡」———7年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在13%。
這7年經濟增長一直保持13%左右的經濟增長速度。這也是臨沂歷史上持續發展速度最快的7年。2009年臨沂市實現生產總值 2110.18億元,同比增長13.4%,實現地方財政收入91.5億元,增長14.1%。從速度里看到的活力,在《2008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臨沂位居中國城市增長競爭力第5位,成為全國惟一進入前10名的革命老區。2009年的GDP在全省17城市中居第7位。
形象提升的「文化奇跡」———《沂蒙》系影視劇刮紅色颶風。
在臨沂,一個響亮的口號,流傳在每個人口中,這就是歷經20年而不衰的沂蒙精神。近年間,圍繞沂蒙精神的文化活動,可謂好戲連台、異彩紛呈。僅僅2009年,三項紅色經典獲國家大獎:大型水上演出劇《蒙山沂水》室外版在沂河水面常年演出、電影《沂蒙六姐妹》和42集電視連續劇《沂蒙》,相繼颳起紅色颶風,使「沂蒙」這兩個字空前響亮。更使人感奮不已的是,臨沂人普遍具有的「熱愛家鄉,推介家鄉」的文化意識。無論是接觸市領導、機關幹部、計程車司機與家庭婦女,亦或是來臨沂打工的農民,提起臨沂個個滔滔不絕,都勸你到沂河邊上走一走,看看臨沂大城,洋溢著一臉的「自豪」。
與中國很多富裕地區比,臨沂還有不少差距,經濟總量與財政收入都不算高。然而人們幾乎都原諒臨沂的不足,因為作為革命老區的臨沂,曾以貧窮封閉與落後著稱。直到1984年,臨沂地區13個縣還有7個被列為國家級貧困縣。在國家與省區發展規劃中長期被處於邊緣化地位。臨沂市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被逼上樑山的,在短短7年間實施跨越式發展的。從區域看。東部地區是沿海帶動力強的區域;中部是這些城市附近區縣到鄰省區,是其承接地帶;西部地區加快發展的多是資源型為主。從發展動力看,外生型基本是城市帶動型,來自中央「自上而下」的推進,最著名代表是深圳模式、浦東模式、天津新區模式。內生型基本是農村推動型為主的發展模式,溫州模式便是典型的代表。從資源配置看,有外向、內向與內外結合等類,著名的是「珠江模式」。資本構成以外商投資為主,勞動力構成以外來民工為主,產品銷售目的地構成以國外市場為主,對外貿易方式以加工貿易為主。從東部沿海地區的東莞模式、寶安模式、泉州模式、崑山模式、威海模式中,都能看到這種特徵。這種「飛來式經濟」,較難和當地的經濟渾然一體。尤其是國際金融危機到來時,受沖擊最大。從發展鄉鎮企業起步的蘇南模式,政府的強力介入和招商引資是重要的發展動力,大城市擴散帶動大企業集團迅猛發展,所有制性質多為集體經濟。同時,民營經濟在蘇南模式政府主導經濟的環境中往往遭到排斥。外商投資的「飛來式」經濟,與當時經濟難以融合,成本攀升時企業大規模外遷。「溫州模式」是典型的由民眾自發產生民營經濟而發展起來的,具有鮮明的個體私有經濟特徵,產品以小商品為主,直接面對市場。然而,政府主導不力、集體經濟薄弱、對當地經濟帶動力不強,形成明顯的缺陷。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現了 「政府有為、民營主力、大市場啟動、大城市拉動、產業集群帶動、文化強勢推動」的「臨沂模式」。「臨沂模式」集中了「蘇南模式」政府的強力介入、招商引資特點和「溫州模式」的「小商品大市場加民營」的特點。臨沂還利用自身民營經濟發達的優勢,大力發展民營文化企業。臨沂在區域發展定位中,主要是在魯南經濟帶、淮海經濟區、全國革命老區三個區域力爭實現「三個率先」發展,進而確立了發展目標和發展措施。淮河流域地理經濟特色,最為明顯。以 「大城市」、「大市場」為標志的臨沂崛起,實際上是魯南蘇北崛起、淮河流域崛起。革命老區歷史自然特色。山東區域的政治特色。從大的范圍看,臨沂模式代表山東和淮河流域,與廣東福建的「珠江模式」、浙江的「溫州模式」、江蘇的「蘇南模式」並列為中國四大模式。臨沂模式也將成為中西部地區與北方地區的代表性模式。
❹ 科學發展觀論證分析臨沂未來經濟社會發展並提出政策性建議
為了15分寫兩千字有點懸。我認為文章總體格局應該這樣:
一。闡述大背景 也可以叫做 總引子。100字左右
二。在背景條件下 分3——5段 每一段落通過政府下達政策 闡述臨沂近期經濟發展情況 涵蓋面要有代表性且不能脫離大眾 要有明顯的對比性 其中可以穿插實例引證 要實事求是 本段大約800字足 本段各個段落要分別提出建設性觀點 以下第三大段要有觀點呼應
三。一句話 科學發展觀的基礎就是小胡的基本政策:實事求是 在這一大段就事實論證第二段提出觀點的可行性 可旁徵博引有力實例說明 以條理闡述為主<說實話,我最擅長這個了,呵呵》800字左右
四。在以上觀點下提出好的發展方向另外闡述上出現的一些經濟發展弊病,提出幾個建議 OK 本段200——300字足
最後說兩句 寫這種文章不能有廢話,要做到句句有理有據 有事實可依
希望可以幫到你
❺ 臨沂三區九縣的經濟都怎樣
縣自秦立,延續至今,治理縣政也就成為安邦定國的根本之策。縣域經濟是縣級行政區域范圍內各類經濟的總和,是國民經濟中基礎層次的行政區域經濟,是以城鎮為中心,以農村經濟和農業為主體,由一、二、三產業各種經濟成分構成的復合系統。作為城市經濟與鄉村經濟的結合、農村經濟向城市經濟拓展與延伸的樞紐地帶,縣域經濟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不可替代性,既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對宏觀經濟活動進行調控的重要環節。黨的十六大報告第一次使用了「縣域」這個概念,提出了「壯大縣域經濟」的戰略決策;十六屆三中全會又進一步強調「大力發展縣域經濟」,這充分表明黨中央對縣域經濟發展的高度重視。
近幾年來,臨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縣域經濟,採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推進縣域經濟發展,但我市縣域總體實力在全省來看仍然偏弱。全省30個經濟強縣中沒有我市的位置,距全國百強差距更大。我市與其他市相比,特別是與沿海和魯中各市相比,縣域經濟實力仍有差距。壯大縣域經濟對於我市盡快步入全省乃至全國經濟發展先進行列,早日實現全面小康具有重大意義。本文在剖析我市縣域經濟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對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提出一點參考建議。
一、我市縣域經濟的基本情況
(一)全市總體情況分析
1、縣域份額大。我省139個縣市區中,縣域佔121個(含縣級市、農村人口佔60%以上的市轄區,下同)。我市三區九縣,均在全省縣域經濟考核之列,其中沂南、蒼山、費縣、平邑、莒南為經濟欠發達縣;濰坊12個縣(市區)列入11個,其中青州市、諸城市、壽光市為3個經濟強縣;泰安6個縣(市區)列入5個,其中新泰市、肥城市為經濟強縣,東平縣為經濟欠發達縣;威海4個縣(市區)列入3個,文登市、榮成市、乳山市全部為經濟強縣;濟寧12個縣(市區)列入11個,其中曲阜市、兗州市、鄒城市為經濟強縣,嘉祥縣、汶上縣、梁山縣為經濟欠發達縣;德州11個縣(市區)列入10個,其中陵縣、寧津縣、慶雲縣、平原縣、武城縣為經濟欠發達縣。
從縣域的人口看,2002年末,我市縣域人口為1008.5萬人,2003年末為1011.05萬人,其他市變化也不大。我市縣域單位數佔全省的十分之一,縣域人口數佔全省的12.3%,是全省縣域單位數和縣域人口數最多的市。我市縣域份額大,人口多,縣域經濟在整個社會經濟發展中往往處於弱勢,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全市社會經濟發展的難度要大於兄弟市。
2、地區生產總值總量不小,但人均水平不高。2002年,
我市縣域生產總值為622.05億元(不包括駐臨沂三區的市屬以上企業,下同),在全省列第五位。2003年縣域生產總值為740.50億元,低於濰坊和濟寧,高於泰安、威海和德州;而從縣域人均生產總值來看,2002年我市為6167元(本文所用人均數為年末累計數除以年末人口數,下同),2003年為7324元,比濰坊(10592元)、泰安(9299元)、威海(32392元)、濟寧(10684元)、德州(9233元)都低,五市分別為臨沂的1.45倍、1.27倍、4.43倍、1.46倍和1.26倍,從上圖來看,我市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差距在拉大。
2003年,從全省縣域考核的121個縣市區情況看,沂水、蘭山、郯城的生產總值列39、42和46名。三區的GDP增速分別列33、15和51位,其餘各縣的GDP增速都排在了66名之後,沂南、蒼山和莒南的人均生產總值排在了百名之後。沂南、蒼山、費縣、平邑、莒南五個欠發達縣(以下簡稱五個弱縣)的生產總值排在全省30個欠發達縣的前五名,但增速和人均佔有量除費縣外均在30個欠發達縣中下游。
3、人均地方財政收入較低。2002年,我市縣域地方財政收入20.89億元,人均207.10元,比全省低132.73元。到2003年,我市縣域地方財政收入23.92億元,人均236.6元,從圖中看出,我市的人均財政收入同其他市的差距在拉大。
從全省121個縣域2003年的地方財政收入看,蘭山和沂水分別列34和35位,莒南排第59名,其餘四個弱縣均在75名之後,河東區和蒙陰縣都排在了百名之後;單從弱縣的財政收入看,除蒼山外,都進入了30弱的前十名,莒南縣在弱縣中排名第一,但是人均財政收入除莒南第12名外其餘都比較靠後。地方財政收入佔GDP比重最靠前的莒南縣排在弱縣的第18名,沂南、平邑、費縣、蒼山分別佔30弱的第24、27、28和第30名。
4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總量位居中游,增速相對靠後。2003年,我市縣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為152.43億元,高於德州(119.46億元),與泰安(153.51億元)基本持平,比威海(310.92億元)少51.0%,比濰坊(272.68億元)少44.1%,比濟寧(223.71億元)少31.9%。
蘭山在全省121個縣域中列26位,羅庄列49位,其餘都較靠後,其中河東、沂南、蒼山、蒙陰都在百名之後;蘭山的增速列60名,羅庄、沂南和沂水增速分別列117名、119名和第112名。費縣和莒南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分別居30弱的第6和第8位,沂南和蒼山排名分別為第17位和第20位;5個弱縣的增速排名都在30弱縣的23名之後。
5、非農結構與濟寧、泰安相近,與威海差距明顯。2002年,我市縣域農業與非農產業增加值結構為19.2:80.8, 2003年為16.8:83.2,與濟寧、泰安相近,與威海比較,非農比重低4.2個百分點,差距比較明顯。
6、進出口增速較快,絕對額差距仍較突出。2002年,我市縣域進出口總額為5.3億美元,而濰坊為13.0億美元,威海為10.8億美元,二市分別為臨沂的2.4倍和2倍;2003年我市縣域進出口總額為9.4億美元,其他市如濰坊為16.8億美元、威海15.4億美元、濟寧4.3億美元、德州2.2億美元、泰安1.9億美元。與濰坊、威海相差的倍數降低,但絕對額仍相差7.4億美元和6億美元。
從全省縣域出口來看,除莒南27名、羅庄28名外,其他10個縣區都在40—98名之間;莒南、費縣、蒼山、平邑、沂南五個弱縣的出口總額分別佔30弱的第1、3、6、7和第14名,出口佔GDP的比重分別排名為1、7、10、12和第19名。
7、實際利用外資好於泰安、濟寧,與濰坊、威海差距較大。2002年,我市縣域實際利用外資0.77億美元,2003年為2.29億美元,低於濰坊的4.58億美元,威海的7.03億美元,德州2.76億美元,高於泰安的0.78億美元和濟寧的1.06億美元,從實際利用外資可以看出,濰坊、威海二市還孕育著更大的進出口後勁。
從全省縣域來講,除蘭山23名,羅庄24名之外,其他10個縣區有7個在百名之後。蒼山、莒南、費縣、平邑、沂南五個弱縣實際利用外資佔GDP的比重較低,分別佔全省30弱的18、19、26、28、30名。
從上述比較可以看出,我市縣域經濟總量大、人口多,總體經濟實力較強,人均較弱。如與濰坊比較,無論總量還是人均,我市差距基本是全方位的;與濟寧比較,地區生產總值、地方財政收入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及一些人均指標都偏弱;與威海比較,臨沂生產總值和地方財政收入等指標總量較大,但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際利用外資和進出口就差很多,人均指標差距更為明顯。與泰安、德州比較,臨沂縣域經濟總量有優勢,但人均指標仍有差距。
(二)蘭山區同強縣青州市經濟實力分析
蘭山區2003年年末人口為87.38萬人,青州市為89.92萬人,在全省121個縣域中分列第31和第29位;蘭山的GDP為79.31億元,排名(指在全省121個縣域中,下同)第42位,比青州落後10位,人均GDP低2152元,但GDP增幅比青州高3.5個百分點,增幅的位次比青州靠前53位;蘭山的工業增加值是44.61億元,列第33位,比32位的青州少2511萬元,但增速比青州高37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蘭山比青州高4.7億元,同時位次高7位,增幅也明顯高於青州;蘭山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7.38億元,列第23位,略高於24位的青州;蘭山地方財政收入是3.61億元,列第34位,略低於33位的青州;蘭山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65.5億元列全省第一位,比第20位的青州要出27億多元;去年蘭山實際利用外資1億美元,列第23位,高於青州的0.48億美元,但蘭山的出口額僅為0.42億美元,比青州的0.75億美元要靠後18名。
從上述比較可以看出,蘭山區有自身的區位優勢和特點,只要充分發揮市場帶動作用,廣泛利用內外資投入,不斷挖掘自身潛力加快發展,進入全省30強是大有希望的。
(三)莒南縣、平邑縣同安丘市部分指標對比
濰坊的安丘市同我市的莒南縣和平邑縣,在地理資源和人口方面都有相似之處,安丘市在全省121個縣域的綜合經濟實力中屬中等偏下的縣域,與其比較更能增強我們擺脫弱縣的信心。
安丘市2003年年末人口為105萬人,略高於莒南縣的99.02萬人和平邑縣的98.28萬人;去年安丘的GDP和人均GDP都高於莒南縣和平邑縣,但增幅不如二縣;安丘的工業增加值及增幅不及莒南和平邑,但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及增幅都高於二縣;安丘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超過了莒南和平邑二縣之和,分別為50.82億元、19.77億元和19.66億元;安丘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也接近於二縣之和,分別是32.89億元、14.73億元和19.55億元;莒南和平邑的實際利用外資有差距,但出口額莒南縣要超過安丘市。
可以看出,莒南和平邑二縣雖有差距,好多指標並不在後30名,只要堅定不移地貫徹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分析透各自優勢和存在的問題,揚長避短,找出適合本地經濟快速發展的路子,是完全可以擺脫弱縣行列的。
二、壯大縣域經濟的基本思路
壯大縣域經濟應充分尊重各縣區的客觀實際,立足縣區本身的資源、勞動力、基礎產業等方面的優勢,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同時應把握如下幾條原則:
1.縣域經濟應該是特色經濟。經濟發展是不對稱性的、非均衡的,這是經濟發展的規律,縣域經濟發展也必須遵循這一規律。我市北部是山區南部為平原,區域差異性明顯,各縣應從實際出發,選擇不同的角度,調整空間把特色產業做大做強,不斷壯大主導產業,構建具有競爭力的主導產業。
2.縣域經濟應是民營經濟。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以企業為主體,政府的工作著力點應放在促進生產力要素快速流通的領域。把民營經濟培育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是壯大縣域經濟的重要基礎,民營經濟是集「民資、民智、民力」於一體的民本經濟,是充滿活力的經濟,是植富於民的經濟。轉制搞活、放手發展、開放引進、發展壯大一批民營經濟,使其在縣域經濟中發揮主導作用。
3.縣域經濟應該是富民經濟。農民增收應是發展縣域經濟的主要任務,沒有農民的小康就沒有全社會的小康,各縣區應繼續完善減輕農民負擔的政策,像羅庄區根據目前的經濟狀況隨時取消農業稅。
4.縣域經濟應該是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要充分重視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和諧統一,發展經濟絕不能以環境惡化和資源浪費為代價。
三、壯大縣域經濟的對策建議
1.改善域內環境,創造發展條件。在硬環境方面,以農村城鎮化建設為重點,努力建設並改善各類基礎設施。以縣城為中心,以鄉鎮為網點,建設好公路、鐵路要道旁鄉鎮和經濟小區,並利用其輻射帶動功能把分散的鄉村連接成一體,加快交通、能源、通訊、廣播電視和信息網路技術設施建設,形成縣域內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暢通的良好流通網路。在軟環境方面,立足「科教興縣」、「人才強縣」,採取優惠政策留住高技術人才,加大對基礎人才包括青年技工和農民的培訓;優化縣域社會信用環境,創造良好的金融外部環境,建立中小企業擔保機制,改善和加強金融服務;發揮各類中介組織和流通企業在搞活縣域流通中的積極作用,努力形成良好的市場經濟秩序,增強縣域經濟發展的吸引力。
2.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提升縣域工業的規模經濟水平,增強縣域工業的競爭能力。發展縣域經濟首要任務是加快工業化。加大技術改造和技術開發力度,在著力發揮勞動密集型產業比較優勢的同時,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以現有的食品、五金、建材、復混肥、木材加工等產業集群為依託,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壯大產業,增強產業競爭力。同時,發展縣域工業應重視資源、環境等制約條件,並將縣域工業化與城市工業化銜接起來,要積極引導,積極創造工業化發展的有利條件。
3.適度優先發展城鎮經濟,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速度和城鎮化進程。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享受城市文明的要求越來越迫切。目前,廣大農民在大城市還很難支付定居成本,而在鎮區的居住成本較低,因此,縣域內的中心鎮有望成為勞動力轉移的首選之地。要積極、穩妥地推進縣域城鎮化建設,大力發展城鎮經濟,培育縣域經濟的「增長點」。擇優培育中心鎮和重點鎮,引導農村人口向城鎮集中,發展小城鎮第三產業。以縣城和有條件的建制鎮為基礎,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根據城鎮自身所處的位置和特點,發展一批工業主導型、商業貿易型、交通樞紐型、旅遊開發型等特色小城鎮。
4.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大力發展縣域非農產業。目前,受單一農戶生產規模小、合作意識差、市場化程度低等因素的限制,推進農業產業化還面臨著體制性障礙。因此,在推進農業產業化的同時,要以市場為導向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在保證糧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發展有市場、有潛力的農產品生產,發展優質、高效農業和區域特色農業。以龍頭企業為紐帶,採取農戶+工廠、農戶+公司、農戶+市場等形式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綜合效益,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進程。
5.建立多元化資金投入體系,千方百計增加對農業的投入。農業是經濟發展、社會安定、國家自力的基礎,也是受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雙重約束的弱質產業。本著「多予、少取、放活」方針,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提高農業競爭力為目標,加大對農業的投入。(1)積極開展招商引資,鼓勵民間資本、工商資本、外商資本投向農業領域。(2)優化投資結構,農業財政投資要重點支持農村中小型基礎設施建設、骨幹品種及優勢產業帶發展、農產品質量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社會化服務和科技推廣,加大財政對義務教育、農民技能培訓及衛生領域的投入力度,提高農業投資效率。(3)適當調整投入政策,改變分散切塊格局,建立農業投入的直通機制,減少中間環節,保證投入效益。(4)建立縣域產業發展基金,出台對龍頭企業實質性扶持的相關政策,如貼息、利用貸款等優惠政策。(5)加快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積極探索小額信貸、民間借貸等金融創新模式。
6.鼓勵發展非公有經濟,增強發展活力。進一步激活民間投資的積極性,加速縣域經濟民營化進程。縣一級的所有領域應向民營經濟開放,加大對個體私營經濟的扶持力度,積極引導民營企業加快技術革新,擴張規模,提高效益,不斷提升民營經濟的份額和實力。加大開放力度,全面構建開放型縣域經濟,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積極開發兩個市場,並把利用外資與發展區域特色產業相結合,與改造提升民營經濟相結合。
7.切實加強土地管理和耕地保護。縣域經濟要加快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進程,佔用耕地是不可避免的。我市人多可耕地少,土地是農民和農業的根本。切實加強土地管理和耕地保護,一方面,地方政府徵用土地用於公益性項目;另一方面,征地的收益必須向農民轉移。
❻ 現代人居如何才能打造一個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
舒適生活環境的影響有很多,良好的作息、健康的飲食、健康的家電等,家電中選一款適合的空調和新風系統,是保證健康呼吸的第一步,三菱重工海爾有個「6舒健康家」居住空氣方案挺不錯的,可以了解下。
❼ 臨沂作為旅遊城市,要提高經濟總量,還有什麼更大的發展空間嗎
臨沂市雖然從現在的數據看來,還比不上青島這樣的國際大城市,同樣也不能達到煙台、濟南這樣的高度。但是,臨沂市的發展潛力卻是最好的,也是上升空間最大的一座城市。現在的臨沂市的綜合排名大概排在全國的四五十位上。雖然不是很高,但卻是臨沂市一步一步努力的結果。你看好臨沂市未來的發展狀況嗎?你覺得臨沂市未來可以超過其他城市,經濟地位直逼青島市嗎?小編覺得,臨沂市如果能夠正常發展,未來或許可以展望一下超越濟南和煙台成為山東省的第二大城市,你怎麼看呢?
❽ 臨沂作為革命老區,在當今市經濟大潮中顯示特殊地位和魅力,如何抓住機遇促進我市旅
題目不全,你是旅遊局工作的嗎?
你應是專家:我個人做為一個市民認為臨沂的旅遊工作應從這幾方面發展:
一、打人文牌:臨沂這地方,名人還真不少,郯子、孫子、荀子.......等有幾個,寫字的也有,算數的也有,寫兵法的也有,好好整理下不錯,生活條件提高了,識字的和隨雅的人也不少,主要這些人有點閑錢,讓他們甘心的給貢獻點吧。
二、打歷史牌:小地方,但古城古國也多,弄這個費錢,掙不了幾個,建設好賺人氣。
三、打戰爭牌:古戰爭打了不少,現代戰爭更多,小時拾到好多手雷、子彈、還有人頭骨什麼的。戰爭能激發男人的血性,男人在自己的玩具上都比孩子們的貴。
三、打風景牌:蒙山、沂水、還有好多,我去過不少地方,都不次於西湖神馬的。好山好水多的是了,沂蒙湖釣魚都行。
四、打地理牌:郯廬斷裂帶,地下大峽谷、費縣和臨沭的古生物化石,另外,河東和莒南之間的沭河邊上,我就遇到過不少化石,沒山旺的品相好,但含量也還真不少,各時期的文化遺址也不少,俺在河邊黃土裡撿到過不少東西,明朝以後的真多,挖井時還挖到過不少金時期的墓地。
五、打民俗牌:民俗大家看不起,但市場大,老布鞋,俺村的上年紀的都會做,一百塊一雙也不貴,你看著發掘吧。
六、打溫泉牌:中國人窮怕了,一富就想找什麼至尊享受什麼的,弄貴點讓有錢人來燒包吧。
七、打物流牌:這里人多,來了別讓輕易走了,吸引他們玩玩再走。
八、打好雜牌:相公有個分金台,分金子的有個叫管仲的,好象是某古老服務業的祖先,弄個開發區吧,這個你懂得。
九、打好宗教牌:現在人浮躁了,想找個精神寄託,有喜歡紅色的,還有信教的,他們不惜錢,多建幾個寺廟(真正的,騙錢的不要了),給人們找個心靈家園吧,捎帶也能嫌錢。
別的不說了:規劃好,整合好、宣傳好、修好路,弄好環境,開發好主題,搞好服務。
❾ 臨沂經濟開發區的經濟發展
(六)堅持以人為本,著力打造文明和諧之區。構建一流居住環境。按照「四個堅持、六個保證」的工作思路,近兩年先後實施了涉及34個村莊的舊村改造,其中29個村整體拆遷,盤活土地1萬余畝。累計建設還建樓641棟,新建超市、學校、衛生室、警衛室等配套設施20萬平方米,年前動遷的4.7萬名群眾今年全部回遷,所有農村特困戶住房進行了免費改造。構建一流就業環境。建立了勞動力電子信息檔案、人力資源市場、就業服務組織「三大平台」,免費為失地農民培訓就業,努力做到應培訓者盡培訓、應就業者盡就業。構建一流社會環境。開展集中打擊違法犯罪行動,加強治安巡邏和電子監控,構建「銅牆鐵壁」。積極做好信訪工作,著力解決「集體訪、越級訪、重復訪」。深入排查事故隱患,做到生產安全、社會安定。積極開展文明城市創建活動,文明和諧之區全方位展現。
❿ 你認為臨沂的發展潛力怎麼樣
臨沂在全國來看地理位置還不錯,雖然比不上那些沿海城市,但離港口不遠,有一定條件發展外向經濟。感覺對外貨運中連雲港最優,但是種種原因雖然歷屆地方政府努力不少,但都還沒有結果,人民仍然只能翹首以盼;地理環境很好,能夠吸引人才。有山有水比較宜居,不過多年來的工業化也帶來了一些大氣、水等環境問題,周圍地市的工業影響也不好;自然資源情況一般,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人們的創造力;人文環境有待提高,以便更好的吸引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