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何謂經濟精度何謂經濟表面粗糙度
您好
經濟加工精度
包括加工尺寸經濟精度和加工表面形狀、位置經濟精度。其含義:在正常加工條件下(採用符合質量標準的設備、工藝裝備和標准技術等級工人,不延長加工時間)下,該加工方法所能保證的加工精度。
要正確理解其含義要注意以下幾點:1要正確理解其含義;2不應將其理解為某個確定值,而應理解為一個精度范圍,在這精度范圍內該加工方法的加工成本是經濟合理的;3各種經濟加工精度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加工技術水平的提高,也隨著提高;4有關手冊、文獻介紹的各種加工方法的經濟加工精度是在該方法下,正常加工條件下,以較合理的加工成本所能保證的加工表面粗糙度;5企業可根據自身的設備、工藝設備、工人平均技術水平制定適合本企業的經濟加工精度。
他們的關系是
平面加工中各種加工方法經濟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粗糙度與每轉進給成正比,
與轉速成反比.(當然不是等比關系)
粗:F,0.2-0.25mm/rev,
S,60-80m/min
精:F,0.1-0.15mm/rev,
S,80-100m/min
2. 精度等級的標准
現在的精度等級很亂,在化工崗位用同一個系統所測的壓力不一樣,給儀表工帶來很大的麻煩。1.5級已經在09年的國家標准中改為1.6級了,其實差別不大。精度等級也和表盤直徑有關系,直徑100mm的一般都是1.6級,直徑60mm的一般是2.5級。
工業過程測量和控制用檢測儀表和顯示儀表可以依據標准《GBT 13283-2008 工業過程測量和控制用檢測儀表和顯示儀表精確度等級》。
3. 請問精度等級是什麼意思比如0.2級,舉例說明,謝謝大家!
在正常的使用條件下,儀表測量結果的准確程度叫儀表的准確度。在工業測量中,為了便於表示儀表的質量,通常用准確度等級來表示儀表的准確程度。
准確度等級就是最大引用誤差去掉正,負號及百分號。准確度等級是衡量儀表質量優劣的重要指標之一。
我國工業儀表等級分為0.1,0.2,0.5,1.0,1.5,2.5,5.0七個等級,並標志在儀表刻度標尺或銘牌上。
儀表准確度習慣上稱為精度,准確度等級習慣上稱為精度等級。
儀表精度=(絕對誤差的最大值/儀表量程)*100%
--------以上計算式取絕對值去掉%就是我們看到的精度等級了。
儀表精度是根據國家規定的允許誤差大小分成幾個等級的。某一類儀表的允誤差是指在規定的正常情況下允許的百分比誤差的最大值。我國過程檢測控制儀表的精度等級有0.005、0.02、0.1、0.35、0.5、1.0、1.5、2.5、4等。
精度數字越小說明儀表精確度越高
4. 什麼是精度等級
答:精度等級的內涵
1、精度等級是以它的允許誤差占表盤刻度值的百分數來劃分的,其精度等級數越大允許誤差占表盤刻度極限值越大。
2、量程越大,同樣精度等級的,它測得壓力值的絕對值允許誤差越大。
經常使用的的精度為 2.5 、1.5 級,如果是1.0和0.5級的屬於高精度,現在有的數字已經達到0.25級。
5. 精度的等級
精度的等級是以它的允許誤差占表盤刻度值的百分數來劃分的,其精度等級數越大允許誤差占表盤刻度極限值越大。量程越大,同樣精度等級的,它測得壓力值的絕對值允許誤差越大。經常使用的的精度為 2.5 、1.5 級,如果是1.0和0.5級的屬於高精度,現在有的數字已經達到0.25級。
6. 什麼是經濟精度
經濟精度指在正常的加工條件下(採用符合質量標準的設備和工藝裝備,使用標准技術等級的工人、不延長加工時間),所能保證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加工經濟精度是機械加工中經常用的一個概念。一個零件從設計到加工都要注意其經濟性,因為經濟效益是工廠存在下去的依據。加工精度等級的高低是根據使用要求決定的,航空航天上的零件就要求有很高的精度,而拖拉機上的零件就可能要求比較低。而零件的成本是跟加工精度密切相關的,7級精度應該是比較高的精度了,再往上比如6級、5級、4級就是更高的精度,每增加一個精度等級,加工的難度會呈幾何級增長,對加工機床和工具的要求就會更高,也要求工人有較高的加工水平。
零件的成本是跟加工精度密切相關的,7級精度應該是比較高的精度了,再往上比如6級、5級、4級就是更高的精度,每增加一個精度等級,加工的難度會呈幾何級增長,對加工機床和工具的要求就會更高,也要求工人有較高的加工水平。舉例來說,7級精度用一般的機床和工具就可以達到,但6級就要用磨床,而5級就要用數控機床和精磨,甚至手工研磨了,4級就更難。每增加一個精度等級,可能會多幾個工序,多用好幾台更好的機床,多用很多技術工人,從而零件的成本就會增加很多了。這樣呢,就提出了一個加工經濟精度的問題,就是說這個精度的零件是在某個場合下使用既合用又經濟。
7. 機械精度等級如何確定
機械精度用公差等級衡量,等級值越小,其精度越高。
8. 精度等級的劃分
精度等級是以它的允許誤差占表盤刻度值的百分數來劃分的,其精度等級數越大允許誤差占表盤刻度極限值越大。量程越大,同樣精度等級的,它測得壓力值的絕對值允許誤差越大。 經常使用的的精度為 2.5 、1.5 級,如果是1.0和0.5級的屬於高精度,現在有的數字已經達到0.25級。
誤差的表示方法分為:引用誤差、相對誤差、絕對誤差。
引用誤差=(絕對誤差的最大值/儀表量程)×100%
例如:2%F.S.
相對誤差=(絕對誤差的最大值/儀表測量值)×100%
例如:≤2%
絕對誤差即指誤差偏離真實值的多少。
例如:≤±0.01m3/s
在正常的使用條件下,儀表測量結果的准確程度叫儀表的准確度。在工業測量中,為了便於表示儀表的質量,通常用准確度等級來表示儀表的准確程度.准確度等級就是最大引用誤差去掉正,負號及百分號。准確度等級是衡量儀表質量優劣的重要指標之一。我國工業儀表等級分為0.1,0.2,0.5,1.0,1.5,2.5,5.0七個等級,並標志在儀表刻度標尺或銘牌上。儀表准確度習慣上稱為精度,准確度等級習慣上稱為精度等級。
儀表精度=(絕對誤差的最大值/儀表量程)*100%
以上計算式取絕對值去掉%就是我們看到的精度等級了。
儀表精度是根據國家規定的允許誤差大小分成幾個等級的。某一類儀表的允許誤差是指在規定的正常情況下允許的百分比誤差的最大值。我國過程檢測控制儀表的精度等級有0.005、0.02、0.1、0.35、0.5、1.0、1.5、2.5、4等。一般工業用表為0.5~4級。精度數字越小說明儀表精確度越高。
9. 精度等級怎麼算
儀表精度=(允許絕對誤差/測量范圍)x100.
在正常的使用條件下,儀表測量結果的准確程度叫儀表的准確度.引用誤差越小,儀表的准確度越高,而引用誤差與儀表的量程范圍有關,所以在使用同一準確度的儀表時,往往採取壓縮量程范圍,以減小測量誤差.
在工業測量中,為了便於表示儀表的質量,通常用准確度等級來表示儀表的准確程度.准確度等級就是最大引用誤差去掉正,負號及百分號.准確度等級是衡量儀表質量優劣的重要指標之一.我國工業儀表等級分為0.1,0.2,0.5,1.0,1.5,2.5,5.0七個等級,並標志在儀表刻度標尺或銘牌上.儀表准確度習慣上稱為精度,准確度等級習慣上稱為精度等級.
10. 螺紋參數的精度與經濟精度的分別
螺紋參數也有其精度與經濟精度之分別嗎?
零件的參數有精度與經濟精度的概念,螺紋作為零件的一種,其參數自然也有精度與經濟精度的概念。搞清楚具體螺紋參數的精度與經濟精度的分別,知道哪個參數在標准中是「精度」的意義,哪個參數是「經濟精度」的意義,對認識現時螺紋精度存在的問題,通過設計的改進,有效提高螺紋的精度,生產各種「高精度螺紋」,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1. 零件參數的精度與經濟精度的概念
讓我們先來復習一下零件參數的「精度」與「經濟精度」的概念。《GB1800 公差與配合》標准,對「精度」有準確的定義。在機械製造中,我們常常會選擇和標注的某一零件參數的精度,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見所說的公差,這個精度高低(公差的大小),是國際標准公差(IT)的大小排定的。那麼,「經濟精度」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呢?這個概念在該國家標准中沒有說明,在其它的資料中,也很少有表述。
「經濟精度」其實是一個「實踐的概念」,所謂「實踐的概念」,是一種「可變的」內在關系。這話怎麼解?如我們現在的普通車床,它加工零件的精度可達IT6級,磨床,可達IT4級。這個「級數」,既是就機床的精度,也是就機床的「經濟精度」而言的;也就是說,用這種機床生產加工零件,實現或達到上述的精度是正常的精度,是客觀的精度,是一種客觀上可「自然地」、「輕松地」實現的能力或內在關系。另一方面,這種「經濟精度」也是可變的,如幾十年後,我們製造車床的精度水平提高了,這種車床實現IT5級或IT4級精度都是一件「輕松」的事時,則這時車床的經濟精度就提高到了IT5級或IT4級了。
這段話,說得雖不很清楚,但實踐中我們的設計人員會自如地做到:當零件只需要用普通車床加工就能滿足使用要求時,他絕不會選擇或標注一個IT5級以上的精度,否則,我們的車間工藝人員就得增加一道磨削的工序了,因為磨削才是IT5級以上精度所能「輕松」達到的「經濟精度」。這是第一層關系的意思。
還有一層關系我們需要弄得更清楚:不是用了某一精度的設備,零件中任意一個參數都能「經濟地」實現得了這個精度;而一個單一的參數,要實現「精度與經濟精度的統一」,還必須做到「設計、製造與測量三大基準的統一」。如果設計、製造和測量三大基準不統一,就不可能實現「精度與經濟精度的統一」;簡而言之,要做到這一點,我們總會對每一個尺寸,進行單獨的控制。而對於零件中最重要的關鍵的尺寸,就更要這樣,這既是一個大家自覺遵守的准則,也是一個技巧。
要理解上述這段話,需對機械設計、加工過程中的「工藝尺寸鏈」的內容有更深的認識,在這里再介紹一下。 在工藝尺寸鏈中,有「組成環」和「封閉環」兩個概念,還有一個叫「調整環」的概念。前兩個概念或關系,我們用得多,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封閉環參數的公差值,是所有的組成環參數公差值之和」。再引伸得到的解釋是:如果所有的組成環參數的公差,都已是「精度與經濟精度統一」,則這個封閉環參數的公差,無論它是多麼大,都是一個「經濟精度」的公差值,實現這個精度的「困難程度」,與組成環參數中的最高精度等級是相同的。
2.普通螺紋中徑的公差,就是經濟精度的公差
從工藝尺寸鏈組成環與封閉環之間的關系的表述,對照現時普通螺紋的國家標准,我們會發現,普通螺紋的中徑公差,其實就是一個封閉環的公差,它的公差值,是螺紋的線性公差和形位公差的總和,即是其徑向尺寸、螺距、牙型角等公差值的補償之和。
這從該國家標准對普通螺紋精度的標注也可發現問題,如6級精度的外螺紋,它標注成6h,而不是象零件那樣標注成h6。該標准並沒有說明為什麼要這樣有差異地標注,但我們已可以這樣認為,該精度是一個「經濟精度」的概念。這就意味著,運用現時普通機床生產的普通螺紋,以相同的公稱尺寸衡量,盡管其國家標准給出的中徑公差值比「零件標准——《GB1800》」的公差值大得多,但其生產的困難程度是一樣的。
所以,別看我們現時普通螺紋中徑的「6級精度」的公差有幾百個微米,比同等公稱尺寸零件的6級精度的公差值高10多20倍,生產中我們會感到,並不是直覺中認為可以「輕松」地實現的。
3.螺紋中徑精度,是否能實現其精度與經濟精度的統一?
理論上說也有可能,但實際上能不能做到「設計、製造與測量三大基準的統一」,能不能遵守機械設計、加工工藝的一般技巧或准則,能不能對這個參數進行單獨控制是關鍵所在。在這里提供一個原理方案:對於螺紋或螺紋副來說,結構上可增加一個「調整環」的參數,將現時設計、加工螺紋各大關鍵參數的製造誤差、測量誤差等,都由「調整環」去承擔。這個方案,就是那套發明專利「高精度螺紋」技術的實施方案。因篇幅的關系,實施例的具體情形,有待今後另文再述。 (註:文中所述「6h與H6之間的關系」,最終以該標準的制定單位「國家標准總局」或「國際標准化組織」的說明為准。)
更多技術知識,請關注《亞洲螺絲》微信公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