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蘇聯巔峰期經濟達到美國GDP多少百分比 有一半么
一半肯定有了。
勃列日列夫統治中期,即1975年,蘇聯國力達到巔峰,國民生產總值由美國的23%上升至53%。
2. 最巔峰時蘇聯的經濟有多強
從1917年沙俄爆發10月革命,蘇維埃建立政權以來,一直到1991年蘇聯宣布解體,這個世界上第1個社會主義國家一共存在了80多年的時間。這個由蘇聯共產黨領導的世界上第1個社會主義國家從建立的一刻起,就極為深刻的影響到了世界歷史進程。
蘇聯時期,蘇聯駐扎在東歐地區的龐大鋼鐵洪流,更曾令整個歐洲瑟瑟發抖。能夠威壓個歐洲,蘇聯憑借的當然不僅僅是軍隊強大的戰鬥力,所倚仗的根本,還是強大的工業實力。蘇聯巔峰時期占據美國80%的工業實力,正是蘇聯能夠作為世界兩極之一,與美國長期對峙不落下風的根本之所在。
3. 在其鼎盛時期,蘇聯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美國比,相差多大
作為二戰的主要參戰國,蘇聯將窮凶惡極的納粹德國徹底擊潰,美國則讓鬧得整個東南亞雞犬不寧的日本無條件投降。因此戰爭結束後,這兩個國家成為世界上僅存的兩個超級大國。而英法老牌殖民帝國,隨著殖民體系的分崩離析,不得不接受現實,將世界話語權拱手相讓。
由於蘇聯代表新興的紅色政權國家陣營,美國代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集體,意識形態的差異,使得這兩個昔日的盟友,戰爭一結束就翻臉成為敵人。不僅在軍力上搞軍備競賽,政治上相互冷戰,連經濟上也是你追我趕,把趕超對方作為發展的主要目標。
事實上從二戰結束到解體,蘇聯的整體綜合實力,始終要落後於美國,那麼巔峰時期的蘇聯,和美國相比到底有多大差距呢?
(重軍事工業的蘇聯)
三、軍事上難分伯仲。
冷戰開始後,國有經濟為主體的蘇聯,更容易調動全國的資源,來對抗美國的軍備競賽。所以蘇聯幾乎所有的重工業,都圍繞軍事進行,這也是蘇聯經濟和民生被拖垮的根本原因。
在軍事最強大的上世紀80年代末,蘇聯軍隊人數達到500萬,主戰坦克6萬輛,各種作戰飛機2萬多架,作戰艦艇1000餘艘,包括世界上最大的核動力台風級潛艇。同時蘇聯的核彈頭達到3萬多枚遠超美國,至於各類彈道導彈更是不計其數。
可以說當時蘇聯的軍事力量,絕不弱於美國甚至還有所超越。曾有專家說過,如果再次爆發戰爭,武裝到牙齒的蘇聯,只需一周就能輕松佔領整個歐洲。
得益於軍事工業的強大,蘇聯的航空製造業也曾輝煌一時,只是由於經濟原因最終被美國超越。
總體上說,蘇聯的鼎盛時期就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期間,那時無論是在經濟、軍事、航天、科研領域和美國的差距都不大。不過蘇聯沒有抓住機會,及時調整經濟發展思路,反而在重軍工輕民生的道路上一意孤行,還深陷阿富汗戰爭泥潭不能自拔,從而使得很多隱藏的危機開始發酵,最終在八十年代末爆發,導致蘇聯解體,昔日的東歐大國就此分崩離析。
4. 蘇聯鼎盛時人均GDP達到多少
1987年,蘇聯GDP達到2萬億美元,人均7000美元是最高的!
5. 蘇聯gdp最高時佔美國的
蘇聯和美國是二十世紀並立的兩個超級大國,綜合實力非常的強大。其中美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自19世紀末以來,美國一直是世界第一經濟強國,如今已經百年有餘;而蘇聯也是一個經濟強國,但與美國差距較大。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更多圖片
蘇聯經濟實力最強的時候GDP佔美國的比重如何?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冷戰時期蘇聯實行的是計劃經濟,對西方主導的世界經濟秩序基本絕緣,而GDP是西方實行的一種用來衡量經濟總量的數據,蘇聯是不用這一套統計方法的,它更多是用工業產值來衡量經濟實力,所以關於蘇聯的GDP數據,主要是由世界銀行估算出來的。
蘇聯GDP最高時是在1983年,當時它的GDP為993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日本,位居世界第三。1983年美國GDP則高達36381億美元,蘇聯GDP僅相當於美國的27.3%。但在上世紀80年代,蘇聯經濟已經陷入停滯,出現了商品短缺情況,經濟體制僵化,而戈爾巴喬夫上台後進行的改革,進一步惡化了蘇聯的經濟,最後結果如何想必大家也知道。
其實蘇聯GDP佔美國比重最高的時候出現在1973年,當時蘇聯的GDP為6177.77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二;而美國GDP則為14285.49億美元,蘇聯GDP相當於美國的43.25%。
上世紀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冷戰結束,世界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美國成為了當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而蘇聯的主要繼承者俄羅斯,實力大不如前,已經沒有了往日的雄風。
6. 蘇聯經濟實力最強的時候國內生產總值(GDP)是美國的百分之多少
自從1894年美國躍居世界最大經濟體以來,它已經占據了126年的位置。在本世紀中,美國遇到了三個挑戰者,即蘇聯和日本與中國。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蘇聯是唯一可以直接與美國競爭的國家。
蘇聯鼎盛時期同時,蘇聯是是當時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和人口第三多的國家。疆域極廣,主要由15個權利平等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按照自願聯合的原則組成,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執政的聯邦制國家。
但噬土成性的沙俄並沒有因領土擴張而富裕起來,相反沙俄在帝國主義國家裡,經濟發展非常滯後,這使沙俄比其他帝國主義更容易崩潰,這是無產階級革命在沙俄成功的重要前提。
7. 蘇聯巔峰人均gdp相當於美國多少
這個無法准確的比較,現在的中國4S店賣車都是供大於求,美國也是這種情況,這是正常的商品社會應該有的,而蘇聯解體之前,普通百姓買汽車需要排隊,排隊時間大約要10年,可以看出它們的物資是多麼匱乏,兩者不在一個層面上,沒有可比性。
8. 1978蘇聯的人均收入是否超過美國
蘇聯的經濟在任何時候都沒有超過美國,人比美國多,GDP最高的時候只有美國的60%
9. 蘇聯經濟最好時人均GDP和GDP總量是多少
蘇聯70-80年代GDP由於人為匯率原因偏高,1980年左右大約是中國的3倍。由於當時中國的匯率也是偏高,因此1980年蘇聯的GDP應該在6000億美元左右,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台時達到最高峰7500-8000億美元左右,1990年退回6000億美元。1991年蘇聯解體時俄羅斯繼承了3000億美元GDP,這時實際上已經低於中國;
1,1980年前很長時間,前蘇聯人均GDP大體為美國的30%左右(25-35%),差不多相當於現在的俄羅斯相對水平;
達到高收入經濟體水平,但還沒達到發達經濟體水平。
從人均富裕(還沒達到富裕水平)和經濟總體實力(為美國的1/3-1/2)程度看,和美國差距都很大。
2,戈爾巴喬夫時期經濟停滯並衰退,不僅相對水平衰退很多,自身絕對水平也衰退很多。
俄羅斯的葉利欽時期經濟大副衰退;普京時期(至今),經濟恢復性增長。
3,現在「前蘇聯「總體人均相對水平還沒恢復到戈爾巴喬夫前時期的相對水平。
一些分離出來的經濟體比如俄羅斯差不多恢復到戈爾巴喬夫前時期的相對水平。
4,估計,2015-2016年,中國人均GDP超過「前蘇聯」人均GDP水平。
10. 蘇聯鼎盛時期 的人均gdp世界排名多少什麼時候
戰前前蘇聯世界第二,在美國之後.
2戰後損失巨大,經濟最發達的歐洲部分幾乎被戰爭完全摧毀.經濟倒退幾十年,根本無法與美國相比.戰後強佔了德國大量裝備資源,從戰爭狀態恢復過來,經濟的快速增長只是一種恢復性增長到戰前水平
美國戰前經濟實力就超過蘇聯,戰時本土並未遭受任何損失,相反靠戰爭刺激,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與蘇聯的差距增大.
在戰後的十年裡,蘇聯的斯大林模式仍然有他的優越性,經濟恢復速度迅速,快於美國,既而縮小了與美國的差距.
美國經濟發展速度相對較慢,但是由於美國GDP總量龐大,較慢的速度增長產生的增長總量仍很巨大,此時蘇聯與美國的GDP差距相差距離仍比較大.
在戰後60到70年代,西方的黃金時期來臨,歐洲各國發展迅速.但美國由於陷入越南泥潭,經濟放緩,實力發展受到限制.
前蘇聯由於大力發展工業尤其是重工業,70年代,在工業產值上最高一度達到美國的65%左右,但是GDP的數值中,重工業產值只是一方面內容,第三產業,農業及其他各項產業同樣重要,在這方面美國則遠遠領先蘇聯,因此,比較GDP的數量和質量上,哪怕是前蘇聯顛峰時刻的70年代,也不可能超過美國的65%.
進入80年代以後,蘇聯經濟陷入停滯,而美國由於信息技術等新技術的領先優勢,保持了穩健的發展速度,與蘇聯的差距又拉大開來...差距越來越大,直到蘇聯解體.
綜合來說,蘇聯從未在GDP上超過美國,只是在一段時期內,是世界上唯一有綜合實力能和美國拼一拼的單個國家.
蘇聯的GDP在最好的時期也只有美國的60%,有的資料說快接近美國的70%。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使蘇聯在國際上幾乎丟盡臉面,勃涅日列夫上台後,更加註重發展戰略核武器。1972年之前蘇聯的核武器在數量上略超美國,這也是1972年反導條約(ABM)簽署的重要原因之一。上世紀70年代的美蘇爭霸的態勢基本上是蘇攻美守,蘇聯靠的主要就是強大的軍事力量。80年代開始後,美國搞了個星球大戰計劃(SDI),逼蘇聯與其搞軍備競賽。蘇聯長期以來的斯大林模式、戈爾巴喬夫「新思維」改革的失敗最終葬送了這個超級大國。蘇聯解體的沉痛教訓就是應該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提高綜合國力。歷史說明,沒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做基礎的軍事力量是不能持久的!
80年代經濟內在的矛盾導致經濟崩潰,別無選擇,只有建立資本主義;二是
,在政治上,一旦戈爾巴喬夫實行言論自由、自由選舉,蘇聯人民就利用新獲得的權利
,廢除社會主義,建立資本主義。這種主流觀點的實質是:社會主義在一個大國作了長
時間的嘗試後,失敗了。我花了1991-1996年6年的時間研究蘇聯解體的原因。這期間,
我與前蘇聯的高級官員、政治家、企業家會過面。對20年代以來,直到解體的蘇聯作了
研究。我的研究證明,西方的這些主流觀點與事實不符。
關於蘇聯經濟崩潰的原因說。1928-1975年,蘇聯經歷了快速增長的時期,從農業社
會轉向工業社會。據西方估計,1928-1940年,蘇聯年均增長5.8%,這在當時是非常快的
速度。1950年,蘇聯實現了工業化,直到1975年,一直比美國的發展速度快,這期間蘇
聯的年平均增長率是4.8%,而美國只有3.3%,這可是西方的數據呵。同期,東歐也比西
歐快。1975年後,比以前差一些了,放慢了,技術進步放慢了,這時的增長率比美國低
,但仍然有1.9%或1.8%的增長率,沒有出現負增長,不能叫做經濟崩潰。這時的消費水
平比生產增長還快。這時葉利欽就使計劃經濟解體。因此,從1990年開始就出現了經濟
絕對下降。1991年計劃經濟不再起作用。葉利欽不向中央納稅。蘇聯的計劃經濟不是由
於自身的原因而崩潰,而是由葉利欽從政治上解除的。蘇聯解體後,經濟才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