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經濟大幅增長多少算大幅

經濟大幅增長多少算大幅

發布時間:2022-06-29 07:29:33

㈠ 我國經濟增長率是多少算快嗎我國經濟有什麼特點

剛出來的統計數據,2018年的經濟增長率超過了6%,這對於經濟總量超過90萬億元的大國來講,已經是非常快的增長速度了。美國是3%,日本不到2%,可見6%是非常高的數據了。

㈡ 中國近五年經濟增速是多少

看短期用顯微鏡,看長期用望遠鏡。本篇報告的主要目標是探討未來五年相對而言更有確定性的一些趨勢。對於宏觀分析來說,我們一方面需要對短周期密切跟蹤,捕捉宏觀變數變化對於資產價格的邊際影響;另一方面也需要對中長期趨勢進行判斷,因為它往往更深刻地影響資產定價環境。中長期研究更具有「粗線索」的特徵。在《為什麼我對未來10年的中國經濟不悲觀》中,我們曾指出:短期波動本質是經濟各要素的周期性均值回復,中長期則包含著一些內生趨勢性。短期看上去天衣無縫、一定能夠成立的幾十條邏輯,放在長期可能都是細枝末節,即並不是不對,只是並非是事情的關鍵。對中長期判斷最重要的,是找到那條最關鍵、最具有確定性的邏輯。

趨勢一:中國經濟增長速度進一步下台階,步入「中速增長階段」。

從OECD國家的經驗來看,20世紀80年代之後的四十年,經濟增速在呈現周期性的同時,整體是震盪下行的,中間有幾個階段下台階,這反映從工業化到後工業化時代經濟增長速度的逐步收斂。中國經濟增長路徑應有一定的相似性。

從中國經濟增長的實際過程來看,中國經濟先後經歷了勞動力驅動(代加工、出口產業鏈)、資本驅動(基建、地產產業鏈)兩個階段,未來將進一步走向技術、生產效率和商業模式驅動(中高端製造、服務),第三個階段所匹配的經濟附加值更高,但經濟增長速度會有所降低。

如果我們把7.5%以上視為高速增長階段;6%-7.5%視為中高速增長階段,未來五年,經濟增長可能會進一步進入中速增長階段,比如實際GDP增長在5-6%之間。

從2018年-2019年的經濟增速來看,2018年經濟增長6.6%,其中出口和地產投資增速處於偏高階段(均近10%)。2019年前三季度經濟增長6.2%,其中地產投資增速處於偏高階段(前三季度10.5%)。如果2020年之後的未來五年出口和地產都進入更常態的增速,則隱含的經濟增速會進一步有所降低。從對經濟短周期的判斷來看(2020年上半年補庫存),我們估計2020年經濟增長速度仍可以在6.0%以上,2020年之後進一步走低。

經濟進入中速增長階段將帶來一系列影響;但總的來看,可以為轉型留下更大的空間。

趨勢二:第三產業增速繼續高於整體。

第三產業包括交通運輸、通訊、信息、技術服務、商業、文化娛樂、餐飲、金融、教育、公共服務、生活服務等領域。

從過去20年的經驗看,除少部分時段(2003-2004、2008、2010年)之外,絕大部分時段第三產業發展均高於名義GDP增速。2017-2018年領先幅度收斂;2019年前三季度則差值再度有所走高。從佔GDP的比重來看,2015年第三產業佔GDP比重達到50%,一般認為這是中國進入「後工業化時代」的標志數據之一。2016-2018年這一比重進一步上升至52%左右,2019年前三季度為54%。
主要發達經濟體的第三產業比重一般在70%以上,估計未來10-15年中國經濟中第三產業比重將進一步走高。對於未來五年來說,預計第三產業增速將繼續高於整體。

這一趨勢的影響容易被忽視。比如近年製造業投資整體偏低,這一方面固然和經濟形勢、融資環境有關,和庫存周期等經濟短周期波動也有關,另一方面它也和一些新興服務業的崛起不無關系(比如健康服務、網購、物流、本地生活O2O、文旅、泛娛樂的興起),即有一些社會資本投向了這些增長更快的行業。

趨勢三:基建在經歷了近兩年的超低增長之後,增速逐步向合理值回歸。

關於基建,一種常見的認識是投資回報率低;但實際上,由於基建多數屬於公共服務產品,不能完全市場化定價,基建的主要收益在於經濟學上所說的「外部性」,即基建的完善會提升所覆蓋區域內工商業以及居民部門的效率。比如過去十年,中國日益完善的高鐵和高速公路網路顯著提升了產業鏈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並實質性減輕了區域發展不均衡所帶來的市場分割。對於一個人口密度較大,且在快速工業化的國家來說,基建無論在需求帶動上的意義,還是在營商環境、產業鏈效率上的意義,都是不可或缺的。

基建投資在2014年之前維持20%的增長;2015-2017年大約在15%左右,2018年下降為1.8%,2019年前三季度為3.4%。簡單來看,基建從高速增長一下子至超低速增長,沒有經歷中間階段。這一過程的主要背景是中國經濟推進了一輪金融去杠桿和實體去杠桿,它在約束了債務擴張的同時,也帶來了基建一定程度上的硬著陸;同期經濟下行壓力也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了地方財政支出。

換句話說,2018-2019年年中的超低基建增速是經濟下行壓力、金融去杠桿、債務機制規范等因素下的綜合結果,1-2%的增長並不完全代表合意增速和合理增速。2019年Q3起基建有進一步修復的跡象。在「專項債新政」之後,基建增速連續回升。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綱要指出我國將在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強國,擁有發達的快速網、完善的干線網、廣泛的基礎網;到2050年,我國將全面建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強國。統計局亦指出,目前中國人均基礎設施存量水平只相當於發達國家的20%-30%,在民生領域、區域發展方面,還有大量基礎設施投資需求。

我們理解就中國當前經濟增長階段來說,維持一定速度的基建增速仍是需要的,增速在名義GDP(7-8%)附近的速度是大致合理的。預計未來五年,基建增速將逐步向合理值回歸。

趨勢四:都市圈化成為新一輪城市化主線索,城市半徑和區域格局進一步變化。

城市化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偏「小城鎮化」,即以發展縣域城市為主,嚴格控制大中城市人口規模;另一種是「都市圈化」,即圍繞一二線城市和它們的周邊城市,形成一些類似衛星城格局大型都市圈。

2019年2月發改委《關於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指出,都市圈是城市群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范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未來要「培育發展一批現代化都市圈,形成區域競爭新優勢,為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經濟轉型升級提供重要支撐」。4月8日發改委《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指出繼續加大戶籍改革力度,特大城市「大幅增加落戶規模」。推進城市群,培育都市圈。中小城市「分類施策」,「收縮型中小城市」要轉變增量規劃思維。

8月26日的中央財經委會議進一步指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

10月15日,41個成員城市共同發布《長三角城市合作蕪湖宣言》。

按照發改委都市圈規劃,2022年是第一個里程碑,「都市圈同城化取得明顯進展」;2035年要「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都市圈」。那麼,未來五年將是都市圈化戰略推進的重要時段,預計圍繞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南京、武漢等一線和准一線城市將形成不同定位、不同類型的都市圈。

都市圈化正成為新一輪城市化主線索,它將會產生一系列深刻影響。參照國外經驗,我們理解未來可能呈現的趨勢包括:1)人口可能會進一步朝都市圈核心城市集中;2)城市半徑會有變化,核心城市的城市半徑將顯著擴大;3)區域經濟格局會有進一步變化,不同都市圈可能會強化不同的產業優勢,會變成某類或者某幾類核心產業的產業中心。

趨勢五:消費整體穩定於名義GDP附近的速度,一二線的看點是消費新形態,三四線看點是品牌化和消費升級。

有一種常見的認識是當前「消費低迷」,並歸結為種種原因。但實際上,第一,消費基本上是和名義GDP相關,2012年之前消費增速高,是因為名義GDP增速本身也高,而如今增長階段不同,增長水位不同了;消費實質上在和名義GDP一起下降,且屬於GDP驅動的要素中相對最有韌性的;第二,消費超高增長的階段,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驅動是地產系消費,比如汽車、家電、傢具、裝修,在這些度過高增長階段之後,消費顯著高於名義GDP的階段也就過去了。目前的消費到了一種常態階段。

從美國1970年以來的數據看,個人消費支出增速與名義GDP增速高低互現,但增速水平大致相當,過去50年前者年均增速較後者略高0.3個點。

從中國近兩年數據看,2017-2019年消費均略低於名義GDP增速,但差距不大。2018-2019年消費大項中汽車增速偏低。如果汽車大致恢復常態,我們估計消費可能會在名義GDP增速附近。

預計未來五年消費大致會處於這樣一種穩定增速,即名義GDP上下零點幾個點。這樣的消費數據算不上好,但也算不上差,就是常態。

當然,這里說的只是一個總量概念。分結構來看每個部類都有自己的特徵,比如煙酒和化妝品與名義GDP周期相關;通訊器材自身行業周期性明顯,在有的年份會顯著偏高;中西葯品則一直略高於名義GDP。

總量增速上不會有太大的想像力,消費的主要看點在於以下幾點:

(一)中國在過去三十年經濟發展過程中已形成了一個總量規模並不低的高凈值人群,對中高端消費形成相對穩定的支撐。

(二)人口密度高、勞動力成本低、移動網路滲透率高等特徵決定了新商業模式的總量門檻容易達到,且邊際成本偏低,於是消費形態創新在中國比較容易出現,也容易有「現象級消費」。

(三)在棚改(房地產化)之後,三四線的消費渠道化、品牌化和消費升級具有深厚的宏觀基礎。即使是一些定位偏低端消費的新消費渠道,它在實質意義上也是完成的對縣域市場傳統雜貨店的替代和升級。

㈢ GDP增長多少是正常的

GDP增長率的計算公式

關於你的問題可結合兩個公式去理解:
(一)GDP增長率=本期GDP - 上期GDP / 上期GDP 。這個公式告訴人們的是,GDP增長率和基期年GDP呈反比,也就是說當GDP基數越來越大時,增長越來越不容易。假設基期年GDP為1萬億,次年增加2000億,增長率為20%;但當基數達到10萬億時,次年增加2000億,增長率僅為2%。而成正比的GDP增加值方面,也有極限的限制,也就是受制於資源的承受力和環境保護的壓力。以國內目前情況,GDP增長多少,其實是保就業的底線決定的。也就是說經濟增長多少,才能滿足就業穩定,而保就業實際是保人民生活,保社會穩定。也就是說,在目前對就業率的判斷是相對穩定情況下,保持目前6%左右的增長就是正常的。
(二)可比價GDP增長率與現價GDP增長率的關系為:可比價GDP增長率= 1+現價GDP增長率 /價格指數 - 1。這個公式的意思,名義GDP受價格的影響非常大。即使在社會產出總量沒有增加的情況下,只要產品價格上漲,仍然會有增加值。反過來看,如果社會產出總量沒有增加,GDP還在增長,就是通脹所致的增長。

㈣ 經濟增長6.1%算不算經濟危機

經濟危機是指經濟系統沒有產生足夠的消費價值。也就是生產能力過剩的危機。有的學者把經濟危機分為被動型危機與主動型危機兩種類型。所謂被動型經濟危機是指該國宏觀經濟管理當局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出現經濟的嚴重衰退或大幅度的貨幣貶值從而引發金融危機進而演化為經濟危機的情況。如果危機的性質屬於這種被動型的,很難認為這種貨幣在危機之後還會回升,危機過程實際上是對該國貨幣價值重新尋求和確認的過程。主動型危機是指宏觀經濟管理當局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採取的政策行為的結果。危機的產生完全在管理當局的預料之中,危機或經濟衰退可以視作為改革的機的。但在中國,我們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生產過剩現象,不過還沒有經濟危機

㈤ 經濟高增長的定義及判斷標准

  1. 高低都是相對的,沒有一定標准。

  2. 例如:美國通常都是2%左右的增長,但達到4%就屬於高增長。

  3. 例如:中國一向10%以上的增長率,低於5%就屬於低了。

  4. 按照中國目前的格局,保持在7%即可以。

㈥ 經濟增長高速、中速、低速的GDP指標是多少

各個國家根據經濟總規模、人口出生率、經濟增長結構的不同,增速分級也是不同的,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經濟規模較高、人口出生所需的裝備率偏低、經濟結構中服務業比重較高,因此,一般來說3%就已經屬於比較高的增速。而對於我國,經濟總體規模偏小(都說的是人均),人口出生率較高,經濟增長依舊是以投資和進出口為主的,切產業結構中工業部分較高,以目前的生產效率來看,7%的增速幾乎是保底增速,如果增速低於6%基本可以算作是衰退。

㈦ 我國2019至2020經濟增長的百分比是多少

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99086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1%,符合6%-6.5%的預期目標。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6.4%,二季度增長6.2%,三季度增長6.0%,四季度增長6.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70467億元,比上年增長3.1%;第二產業增加值386165億元,增長5.7%;第三產業增加值534233億元,增長6.9%。

㈧ 經濟增長合理范圍是多少/ gdp的增長率在什麼范圍

不同的經濟體不同的,以中國為例,8~10%是比較合適的,同時CPI應在5%以內。

㈨ 業績增長多少叫大幅增長 證監會口徑

證監會,無權制訂統計口徑,但一般認為,企業的業績增值率明顯高於國民經濟GDP增長速度(例如達到增值率在10%以上),就可以說是大幅度增長了。

㈩ 中國的實際經濟增幅是多少

過去的十年,中國經濟總量整整增加了200%。但近兩年出現通貨膨脹後,又再經過國家財政政策抑制物價過快上漲,於是,又出現了經濟增速下降。截至目前,中國生產的煤炭、鋼鐵、棉花、水泥、紡織品、電子產品的產量位居世界各國首位。近年,我國的銀行業、保險業等服務業有了長足的發展,網路經濟、知識經濟、文化產業、大眾傳媒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中國是世界上的美國、歐共體之外的三大經濟體之一,目前在經濟總量上,中國位居第二。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社會財富急劇增長,我國的外匯儲備高達3.2萬億。中國到2020年,就將會成為世界上第一大經濟體。與此同時,普通居民佔有個人財富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人們的住房寬敞,私家車驟增。中國經濟總量進一步增長,在社會政治制度、文化生活方面,民主法制制度進一步完善,政治生活局面進一步開明,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但不庸諱言,我國民眾收入高低懸殊,貧富的差距愈益加大。中國經濟增長率第二季度為7.8%,為8年來首次回落至8.0%之下,目前開始從增長率的谷底溫和回升,未來十年中國經濟還會繼續保持較快增速增長,增長率將會保持在7.5%至9.8%之間波動。在這之前,受到歐洲債務危機影響,再加上央行加大控制物價過快上漲的調控力度,這使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以致下滑,煤炭、鋼鐵、水泥價格下降,物價水平降低,社會用電量減少,出口量降低,市場需求不旺,商品市場銷售量銳減,價格降低,工廠開工率不足,製造業企業出現大面積虧損,有在維持運轉的也是利潤微薄,甚至出現負利率和虧損,呈現難以為繼的狀態。經濟增速但從8月底、9月初有望開始回穩,7月份的物價指數為1.8%,8月份則為2.0%,回升的主導因素為食品價格、副食品價格、鞋帽服裝價格的上漲達3.5%。8月份製造業指數47.5%,9月份便回升到49.2%,並且,上個月出口量增長率重回9.0%以上,但第三季度經濟增長率僅為7.6%。而未來的兩三年是經濟的恢復期,未來國內的經濟政策、貨幣政策將會顯得更為穩健,今後的經濟發展格局更不會大起大落,更會呈現平穩增長的態勢。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經濟結構的調整,各行業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發展潛力也在發生細微的變化和調整。某些行業社會需求加大促進了這些行業的蓬勃發展,並成為未來社會發展的主導產業。產業結構性調整:1、產業結構向科技含量增大升級;2、逐步淘汰落後產能;3、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4、進一步著手高科技成果的應用;5、大力開發新技術、新材料、新能源;6、大力發展自主民族品牌,進一步加大自主品牌的市場佔有率、號召力。展望未來,中國還將會保持較高速率的經濟增長。細分來看,21世紀中國最有發展前景的行業:根據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的預測,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經濟結構的調整,各行業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發展潛力也在發生變化。某些行業社會需求加大促進了這些行業的蓬勃發展,並成為未來社會發展的主導產業。據有關專家的預測,21世紀巨大發展潛力的行業主要有:1、網路信息咨詢與服務業。當今的時代是一個信息時代,信息網路技術的發展使人們對網路信息的依賴也越來越大,網路信息服務也成為社會上的一個重要的行業。這個行業包含了網上購物、商業信息服務、廣告媒體服務、技術信息咨詢與服務等等。2、房地產開發業。隨著住房政策改革和住房的商品化,房地產開發業成為一個繁榮興旺的行業,購房也成為每個家庭的一件頭等大事,房地產開發業也因此面臨無限的商機,並因此帶動了與之相關的房地產開發、咨詢、銷售業務、物業管理、租借、二手房轉讓行業的迅速發展。房地產開發具有巨大的市場,也具有較高的利潤匯報,因此,成為眾多房地產投資者的青睞。3、社會保險業。隨著國家經濟的進步和社會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人們的安全防護意識也不斷提高,保險意識越來越強。對於一般的家庭來說,都意識到了花少量投入,保證家庭財務和成員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保險業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4、家用汽車製造業。國家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人們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家庭對汽車的需求量也呈不斷上升趨勢,個人對家用汽車的需求將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內持續上升,給家用汽車製造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會,商家也將從中獲得豐厚的利潤。同時,家用汽車市場的發展還將帶動汽車配件、維修以及相關的技術產品生產業等行業的發展。5、郵政與電訊業。在當今的快節奏高效率的時代,人們對信息傳遞快接性、同步性的要求越來越高,對相關通訊產品(如電話、手機、傳真機)以及通訊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高,目前中國的電話與行動電話人均擁有率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中國通訊市場的開發潛力巨大,這將給通訊業帶來新的機遇和豐厚利潤。6、老年醫療保健品業。專家預測到2015年,我國老齡人口將達到1.45億左右,中國也隨之步入人口老齡化的社會。老年人比例的增加帶來很多醫療、保健、社區服務等方面的需求的增加。因此,從事老年人保養品、葯品、生活必需品、社區服務等將具有很大的發展前景,並形成一個獨特的產業。7、婦女兒童用品業。隨著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尤其是女性朋友和兒童對服裝、化妝品、洗滌用品以及她(他)們生活中的一些必需品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在這些用品上的投入也比較高,並帶動相關的產業的迅速發展,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這一行業的仍然有巨大的發展潛力。8、旅遊休閑及相關產業。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節假日數量的增多,外出旅遊休閑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人們旅遊休閑的機會也越來越多,這不僅帶動了旅遊業的發展,同時也代用了服務業、運動產品、體育場館、旅行社、旅遊產品等行業的繁榮發展,形成了一個促進經濟發展的強大產業。9、建築與裝潢業。國內城市的居民住房的商品化,帶動了裝修業的發展,室內裝飾產品和裝修工程承包業成為一個獲利豐厚的行業。據有關部門的統計資料表明,當前城市居民裝修住房的投入大約在2-5萬元左右不等,並促進了裝飾材料業的發展。10、餐飲、娛樂與服務業。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使人們對快餐業的需求增加。雖然國外的西式快餐業在中國迅速發展,但是,西餐式的快餐業地是針對兒童市場。對於中國人來說,更習慣於中國式的快餐,因此中式快餐業在未來社會發展中將佔有重要的地位。除此之外,中國還將會大力發展文化產業,除了有國家資本的投資,還有民營資本的加入,文化事業力求向多渠道、多元化、多樣化發展。但在這之前,我國在歐洲債務危機陰影的影響下,面臨通縮的壓力,經濟增速放緩,以至下滑。市場價格有了連續5個月下降,年內有過一次下調准備金率,降低存貸款利率,而從8月底9月初開始有所好轉,明年將會好於今年,在經濟增長格局上卻不會急劇暴增。經濟總量上來看,中國、美國、歐共體是世界三大經濟體,目前,中國是第二大經濟體。長期來看,中國經濟還將會保持較高速率的經濟發展增速,未來十幾年,還會保持8%上下的增長率。到了2020年中國國力就將會超過美國和歐共體,成為世界上經濟總量的第一大經濟體。目前,僅僅是經濟增長增速放緩而已,未來的三到十年,中國經濟還會保持較高的增速增長。只有中國國力得到增長,普通居民才會有的可支配收入,才會有更高的生活水平。未來幾年改革重點任務:推動多種經濟共同發展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中國經濟面臨的種種困難如一團麻般復雜,但換個角度看,卻如同一根線般簡單,那就是產業結構調整還會延續進行,體制、機制的制約還有待轉變。以更大決心和勇氣繼續全面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等各項改革,破解發展難題。今年的改革重點任務包括:推動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等。分配製度改革的破題之舉,在於打破行業壟斷、打破部門壟斷、打破企業單位和事業單位雙軌制、對於高收入群體要課以高比率的收入調節稅,一次分配追求公平為主,二次分配補充為輔。分配製度改革,其意義在於,不僅解決目前分配領域的不公平,縮小貧富差距,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增強動力,更會激活中國經濟長期發展的潛力和活力。完善和落實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打破壟斷,放寬准入,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鐵路、市政、金融、能源、電信等領域。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已召集45個部門,研究制定工作計劃、倒排時間表,確保在今年上半年出台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相關實施細則。普通民眾熱切期盼新的分配政策出台,因為關繫到普通居民物質生活和幸福指數,也關繫到社會公平、社會和諧進步。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都要毫不動搖加快發展,關鍵是要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競爭,這樣才會促進中國經濟效率提高和活力增強。收入分配改革牽動人心,關系長遠。抓緊制定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收入分配改革關繫到消費擴大和社會公平,「調高、提低、擴中」的思路早已明確。同時,這項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要在權衡各方利益、協調各方關系情況下,果斷決策,盡快推出。盡管如此,新的、合理的分配製度在我國得以實行,還有待時日。

閱讀全文

與經濟大幅增長多少算大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生活和愛情怎麼融入到一起 瀏覽:770
哪裡有150塊的愛情 瀏覽:674
深圳哪裡辦健康證可以馬上就拿 瀏覽:938
什麼是自毀的婚姻 瀏覽:872
浙江衛視上午為什麼播愛情公寓 瀏覽:717
土庫曼美女講什麼語言 瀏覽:869
什麼是愛情的真意 瀏覽:72
阿里健康商城怎麼樣 瀏覽:468
親情什麼什麼愛情最可貴 瀏覽:186
什麼是台燈的故事 瀏覽:988
白鷺為什麼象徵長壽幸福 瀏覽:908
故事怎麼讀的 瀏覽:528
yy禮物幸福甜心多少錢 瀏覽:21
肉怎麼做快捷又健康 瀏覽:602
美女我稱呼你什麼啊 瀏覽:451
事業單位材料分析題怎麼得分的 瀏覽:261
1500斤美女怎麼吃胖的過程 瀏覽:722
被騙後直接經濟損失包括哪些 瀏覽:267
昆明市疾控事業編多少錢工資 瀏覽:910
婚姻中如何建立高位 瀏覽: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