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投資外貿消費是如何提振經濟的

投資外貿消費是如何提振經濟的

發布時間:2022-06-28 06:41:09

Ⅰ 對外貿易對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主要有哪些

外部經濟景氣對我國新一輪經濟周期的啟動和延續發揮了重要推動作用,特別是對扭轉前一輪周期中低迷的消費和投資預期起了重要作用。同時,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開啟了中國全面融入世界經濟的新里程,創造了與世界經濟全面對接的新機遇,開放型經濟大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新貢獻。加之,這一時期,我國消費增長速度雖有所加快,但由於投資高增長,高投資、低消費的矛盾不僅沒有減輕反而趨於加劇,最終消費率不斷趨於下降,製造業產能迅速擴張,導致製造業和宏觀經濟對外部需求的依賴程度趨於進一步上升。

高投資、低消費的結構性失衡進一步加劇。從2002年以來,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進入高速增長期,2002年至2007年平均增速高達25.8%,各年增幅依次為16.9%、27.7%、26.6%、26.0%、23.9%、24.8%。與此同時,由於居民可支配收入特別是實際工資收入增速相對低於GDP增長,加上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居民支出預期惡化,導致國內消費需求增長仍相對較慢,消費慢於投資的幅度相對拉大,結果我國最終消費率不升反降。最終消費率從2000年的61%降至2003年的56.8%和2004年的54.3%,2005~2007年進一步降至51.8%、50%和49%,創造了歷史最低點。

固定資產投資迅猛擴張,導致製造業每年新增大量產能,加劇了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矛盾。由於國內消費需求有限,不得不進一步加大了對國際市場需求的依賴。如2005年,紡織服裝、鞋、帽製造業和傢具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分別增長47%和80%,通用設備製造業和專用設備製造業投資分別增長82%和69%。目前,不少行業出現了產能過剩,企業不得不到國際市場尋找出路。

新一輪增長期以來出口依存度繼續大幅上升。從1978年我國實行對外開放政策以來對外貿易一直保持較快發展,我國開放度在短短十幾年內就趕上了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外貿依存度從1978年的14%上升到1990年的29.6%。90年代以來,我國外貿依存度繼續穩步提升,到2000年升至39.6%。自2002年我國經濟進入新一輪增長周期以來,我國外貿依存度急劇上升。出口增長速度從2001年的6.8%上升到2002年的22.4%,之後四年出口連續保持了高於20%以上的超常規增長,對新一輪經濟景氣的啟動和延續發揮了重要推動作用。由於外貿增速顯著高於此期間GDP的增速,外貿依存度迅速從2001年的38.5%攀升至2005年63.6%,2007年進一步升至66.2%,短短六年間提高了27.7個百分點,相當於此前1978~2000年22年間提高幅度29.6個百分點的93%。

凈出口對GDP貢獻進一步上升。2002年以來,由於外貿持續高速增長,順差明顯增加,即使是按支出法計算凈出口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也不斷提高。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02~2007年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7.6%、1.0%、6.0%、24.1%、19.5%和16.1%,特別是2005年以來凈出口對GDP增長分別貢獻了2.5個、2.2個和1.84個百分點。如果按照需求導向法分析,這一輪經濟增長對外需的依賴程度將會更大,估計年平均貢獻將超過20%。

Ⅱ 為什麼說「投資,消費,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

因為從支出角度看,GDP是最終需求─投資、消費、凈出口這三種需求之和,因此經濟學上常把投資、消費、出口比喻為拉動GDP增長的「三駕馬車」,這是對經濟增長原理最生動形象的表述。

需求其實就是告訴我們市場在哪裡。老的需求即傳統意義上的三駕馬車,分別是投資、消費和凈出口。中央對「三駕馬車」關系的全新表述,科學、合理、具有前瞻性。要改革現存的體制機制性問題,使三大需求各歸其位、各司其職,更好地發揮作用。

內需成穩增長「主將」 從已公布的數據看,2013年,在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投資、消費總體表現穩定,內需成為拉動增長的主要力量,外貿進出口有所好轉,三大需求結構調整成效初顯。

(2)投資外貿消費是如何提振經濟的擴展閱讀

盡管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需求結構出現可喜變化,但仍存在對投資的依賴過強,消費基礎作用發揮不足,外需支撐有待提高等問題,「三駕馬車」的有效需求有待進一步釋放。

專家分析指出,盡管中央政府鼓勵民間投資的努力堅定不移,盡管許多壟斷領域的投資大門已經向民間資本敞開,但要真正落到實處,促進民間投資的大發展、大繁榮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未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還要下更多工夫。要通過經濟結構調整、改革紅利的釋放,把消費潛力釋放出來,補齊這個「短板」。擴大消費是個系統工程,需要多方面改革和政策配套,涉及收入、社會保障、房地產調控等,還包括消費環境改善和新的消費熱點的培育。

Ⅲ 您認為中國該如何調整外貿,投資和內需這拉動國民經

減少稅收,降低企業成本,尤其是基礎設施和人力資源的成本。
否則東南亞尤其印度,對我國外貿發展沖擊極大。
哈哈,這是我一家之言啊,國家有更多方面需要考慮的,這件事不簡單呢。

Ⅳ 對外貿易對我國經濟發展的作用是什麼

對外貿易對我國經濟發展的作用:
1、有利於促進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2、有利於調節國民經濟中出現的不平衡,促進社會主義再生產的順利進行。
3、有利於調劑國內市場的供應,更好地滿足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
4、有利於把企業推向市場,特別是國際市場,增強企業的競爭觀念和外部壓力,加快企業經營機制的轉換,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
5、大力組織商品和勞務出口,可以獲得一部分外匯收入,增加現代化建設資金的來源。

(4)投資外貿消費是如何提振經濟的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的方式:
①按貨物的運輸方式,可分為陸路貿易、海路貿易、空運貿易和郵購貿易。國際貿易中多數貨物是通過海路運輸的。
②按貿易過程中是否有第三者介入,可分為直接貿易與間接貿易兩大類。前者即商品生產國與消費國直接貿易;後者則是在商品生產國與消費國之間有第三國中間商介入,具體形式又有多種。一種是商品雖由生產國直接運往消費國,但兩方不直接發生買賣關系,而是通過第三國中間商成交的;另一種是生產國先把產品運往第三國,由中間商再把產品銷往消費國。此外,一國由外貿廠商經營的外貿也屬間接貿易。
③按參加交易過程的國家數量,可分為雙邊貿易與多邊貿易。雙邊貿易即生產國與消費國直接進行的交易。但一國的產品往往不全能適應對方的需要,這樣就會產生貿易差額,造成貿易不平衡和支付困難,這就需要其他國家的介入。多邊貿易即在多國之間、在較大范圍內進行的交易,它容易使各交易國各得所需並達到貿易平衡。
④按清償方式,可分為現匯貿易和易貨貿易。現匯貿易即以貨幣直接支付進口貨款,現代國際貿易中主要的支付手段為美元、德國馬克、日元等可自由兌換的貨幣。易貨貿易即雙方均以貨物計價進行清償,這樣做可以彌補外匯不足的困難,並能推動本國產品的出口。因直接換貨有一定難度,故往往採用一種形式更加靈活的廣義的易貨貿易,即規定在一定時期內用幾種貨物進行交換,分別結算、綜合平衡。
⑤按交易中進口與出口的關系,可分為單邊進口、單邊出口和對等貿易。前兩種指一國對他國出口與該國進口無關,是獨立進行的,後一種指要求兩國間的進出口交易要對等。現代國際貿易多採用前兩種形式。

Ⅳ 為什麼投資,出口,消費,是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啊

就投資而言,實現保增長的目標,把握好投資重點和方向,主要集中於加快建設和啟動一批完善基礎設施、促進結構優化、推動節能環保等方面的重大項目,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質量和效益。

就消費而言,消費是最終需求,消費水平不僅是反映內需的重要指標,也是反映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重要標志。為此,通過著力提高居民購買力、培育消費熱點、改善消費環境等舉措,提高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就出口而言,作為外向型經濟比較發達的省份,對外開放是優勢、支撐和潛力所在。面對挑戰,需要進一步提升對外開放水平,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實施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積極轉變外貿發展方式,推進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和重點產業出口基地建設,繼續加大財政對外貿發展的扶持力度,千方百計保持出口持續增長。

Ⅵ 用經濟生活知識說明中國進一步擴大外貿引進對國內經濟發展的積極影響

1、增加進口,滿足國內市場生產和生活的需要,有利於國內經濟高質量發展,豐富消費市場,滿足消費者美好生活需要;
2、有利於國內供給側改革,調整產業,促進創新發展,增強國內市場競爭;
3、引進高端技術,促進國內產品創新研發,增加經濟發展新動能。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不作任何建議。
應答時間:2021-02-25,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Ⅶ 拉動經濟增長的方法有哪些

拉動經濟增長的三大主要方式是:擴大國內投資,刺激國內消費和擴大外貿出口。擴大內需主要是通過擴大國內投資和國內消費來帶動國民經濟增長。當前受到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擴大外貿出口存在現實的困難,就必須把擴大內需作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其必要性有:世界經濟全球化程度加深,金融危機造成的風險加劇,外貿出口難度加大;由我國國情決定,我國地域遼闊,人民生活由溫飽向小康過渡,無論是市場容量還是未來發展,潛力都十分巨大;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進程加快,國內市場的需求進一步擴大。因此,拉動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力量仍然是國內需求,這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堅實基礎。

Ⅷ 如何提高微觀外貿經濟效益

提高外貿經濟效益的途徑 一、加強調控力度,維護好經營秩序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基本框架的逐步建立和有中國特色的自由貿易制度的初步形成,國家對外貿的調控已經實現了由過去以行政手段為主的直接控制型,向以匯率,利率、稅率等經濟手段為主的間接控制型的轉變。這種轉變一方面極大地激發了外貿企業自主經營的積極性,有利於廣大企業在激烈競爭的國際市場上放開手腳奮力搏擊。但是,從另一方面也應該看到,由於國家對外貿企業直接控制的力度小了,也帶來了經營秩序混亂的負面效應,具體表現在:我們的外貿企業在出口業務中對內搶購貨源,對外削價競銷:在進口業務中抬價爭購;在對外承包勞務中自相削價競標、爭項目。這些行為極大地損害了我國的貿易利益,減少了經濟效益,對此必須予以糾正。在今後的外貿工作中,國家應進一步加強宏觀調控的力度,加強對外貿管理的制度和法規建設,用政策、法規和經濟調節機制來協調和管理對外貿易,以維護國家的整體經濟利益。具體可採取如下措施:首先,應在政策上向經濟效益好,出口規模大,有發展潛力的行業、企業傾斜,在進出口信貸、出口退稅等方面給予優惠待遇。其次,應建立完善的進出口審批,最低出口限額等制度。第三,優先保證效益良好企業的進出口用額,區分良莠。第四,統一制定進出口最低(高)限價,杜絕自相競爭,國家受損的不良現象,將一切經濟行為切實轉到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的軌道上來。 二、調整投資比例,完善外貿結構 投資是經濟增長的主導因素,也是加速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物質保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投資規模增長很快,僅在「八五」期間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就凈增了2.6倍,年均增長37.5%,盡管投資增長很快,但投資結構和投資效果卻不盡如人意,主要表現在:1.農業等基礎產業投入過低,供給不足,造成農業等基礎產業的生產成本急劇上升,比較優勢迅速下降。2.投資規模小而分散,效益低下。3.技術改造投資比重較低,與企業面臨的技改任務不相適應。4.科技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低,且逐年下降,科技、生產兩張皮現象嚴重。投資結構欠佳,必然帶來外貿結構的不合理性。「八五」期間,我國進出口商品構成中,雖然工業製成品的比例有了顯著的提高,但在出口結構上仍然具有明顯的發展中國家的基本特徵:出口產品仍然以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和低附加值產品為主,出口規模的擴大主要依賴於數量擴張,實際經濟效果並不大。為了切實提高經濟效益,「九五」期間必須調整好投資結構。 首先,應建立科學的投資決策體系和風險約束機制,堅持「誰投資、誰決策,誰受益、誰承擔風險」的原則,真正做到投資領域責、權、利的統一。 其次,實行不平衡發展戰略,突出重點,集中投資,提高經濟效益。國家應把資金集中起來,選擇重點集中投資,迅速形成達到經濟規模的生產能力。 第三,調整投資結構,增加科技投入,提高投資技術含量。我國出口商品由於單位物耗高,品種質量差,技術含量低,因此,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較弱,經濟效益自然也不可能很高。若要扭轉這種不利局面,國家必須進一步調整投資結構,增加科技投入,大力發展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並以此來帶動整個民族工業的發展。果如是,我們的經濟效益必定會有較大的改觀。 第四,進一步深化改革,使企業真正成為投資和產業技術進步的主體。 第五,協調國家整體利益與地方利益的關系,增進地區間協作。 三、調整企業組織結構,提高規模經濟效益 現代經濟發展的一個顯著特徵是:生產高度集中,企業組織集團化,講求規模經濟效益。多年來,我國經濟增長主要靠的是高投入、高消耗,造成這種狀況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們的企業組織結構不合理,企業規模小、效益差,在國際上缺乏影響力和競爭力。若要改變這種不利狀況,國家必須進一步調整企業的組織結構,通過政策導向鼓勵一批效率較高的企業進行聯營,充分發揮資金、技術、資源的整體優勢,努力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超大型企業集團。企業在達到了一定經濟規模後,就有能力進行大投資,搞大技改,實現產業技術的快速、滾動進步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同時,每個外向型企業也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挖掘自身潛力,向管理要效益,以質量求生存,憑規模尋發展,籍外力去開拓,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不斷增強自身抵禦風險的能力。 四、建立健全提高經濟運行質量的保障機制 外貿企業若要提高經濟效益,從根本上講,需要國家在經濟體制上進一步深化改革,最終形成有利於節約資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業經濟機制,形成有利於自主創新的技術進步機制,形成有利於市場公開競爭和資源優化配置的經濟運行機制。為此,國家應在經濟體制改革上,進一步加大力度,改變目前的利益分配機制不公,就業機制不明,企業淘汰機制不順的不利局面。在利益分配機制上應強調高效率下的高效益,改變過去那種靠使用廉價資源等方式來謀取利益的做法,建立一套與市場經濟接軌的突出質量、效率的企業考核指標體系,避免短期利益行業。在就業機制上,要大力發展社會保障體系。據估計,我國各類企業的富餘人員高達20%~30%,企業背上這樣沉重的人員包袱,又怎能談得上降低成本,提高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呢?國家應在完善的社會保障體制下,優先將外資企業的富餘人員裁減下來,讓企業輕裝上陣,奮力搏擊。應認識到這樣的辯證關系:某個外貿企業發展了,必定會帶動國內相關企業的發展,整個外貿事業發展了,必然能促進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反過來,國民經濟發展了,綜合國力增強了,又會為對外貿易創造出良好的內部環境,促進外貿事業進一步發展壯大。一旦步入這樣良性循環的軌道,提高外貿的經濟效益自然是順理成章的了。在企業淘汰機制上,國家應痛下決心,堅決把那些消耗大、成本高、效益差的企業拉下馬,真正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辦事,優生劣汰。 五、深化微觀管理,加強基礎工作 對外貿易經濟效益的提高,固然與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密不可分,但做好企業的微觀管理,加強基礎工作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 首先,要努力提高全體外貿人員的業務素質。由於國際政治、經濟形勢風雲多變,因此,國際貿易遠比國內貿易要復雜得多,這對各類外貿人員也必然提出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沒有一支技術、業務過硬的外貿人員隊伍,我們的外貿經濟效益也就不可能有較大的提高。人是一切工作之本,我們應牢牢地抓住這個環節,真正做到在對外貿易談判、簽訂合同、履行合同過程中處於主動的地位,為國家獲得更多的貿易利益。 其次,要充分重視情報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使用工作,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商場如戰場」,「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當今信息時代,誰不重視情報工作,誰就必定會在激烈的商戰中敗北,歷史的經驗教訓值得我們認真吸取。 第三、加強產品包裝工作。多年來,我國外貿企業在提高產品質量方面投入較多,但在產品包裝上卻重視不夠,對提高產品包裝的作用認識不足。從國際市場的實際情況來看,包裝較之產品內在質量的作用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產品包裝,尤其是銷售包裝本身就具有美化商品、宣傳商品、促進銷售的功能,也正因如此,銷售包裝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無聲售貨員」的美譽。從多年來對外貿易的實踐來看,我國的某些產品並非內在質量不好,而恰恰是由於包裝不良造成銷路不佳,如果我們在包裝工作上稍微多傾注一點精力和財力,我國出口產品的檔次就會上一個台階,經濟效益也必然會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第四、構築新型暢通的銷售通道。縱觀國外著名企業,無不重視產品銷售網路的建立,他們從產品開發、試制階段開始,就廣泛進行市場調查和培育,一旦批量生產很快就能佔領市場。相比之下,我們在這方面工作比較薄弱,筆者認為我們應該從以下三方面著手解決這個問題:一是廣泛與國外企業聯合,進行合作生產、合作經營,以此來打入並佔領國外市場。二是廣泛採取諸如包銷、定銷、經銷、代理、寄售、展賣、招標、投標、拍賣、租賃、對銷、補償、加工裝配等多種貿易方式,逐步培育、完善我國的銷售網路。三是廣泛實行我國的名牌戰略,全面提高我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知名度,這對我國產品全面進入國際市場展開競爭,無疑會有大裨益的。

Ⅸ 如何更好的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一、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促進

1、一方面要「引進來」,如針對目前大型商業性跨國公司急於進入中國市場的情況,以開放市場為條件,加強與國際著名跨國公司的聯絡,了解他們的需求動態,及時邀請負責采購的買家來華,組織相關企業做好准備貿易促進體系,從而實現內貿帶動外貿發展,促進產品出口。

2、另一方面要「走出去」,如組織企業參與境外的各類國際專業展會和境內的對外經濟貿易洽談會,對於「結伴參展」的中小企業給予適當的鼓勵;組織專業貿易小組到重點開拓的國家和地區進行市場考察和產品推廣;結合國內 國際貿易 形勢,適時組織企業代表團出訪,搞好雙邊或多邊的經貿關系

3、加大貿易環境和出口產品的宣傳力度。在每年的對外宣傳計劃中列入對外貿易宣傳內容,加強外經貿發展的總體性宣傳,整體推介我國的科技水平和製造業能力。幫助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擴大出口和尋找經濟技術合作夥伴。

4、明確貿易促進機構的職能定位和分工。構建新型貿易促進體系的關鍵在於理順各類貿易促進機構的運行機制。根據不同主體賦予不同的職能和權責,真正形成相互溝通、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研究發現,發達國家一般只在中央政府層面設立貿易管理的政府部門,在地方政府層面,一般只有貿易促進機構貿易促進體系,而無管理機構。

5、創新貿易促進方式和手段

創新貿易促進方式的著力點要通過提供完備的公共信息服務,創造直接的交流機會,加大對國際市場的宣傳力度。建立完備的公共信息服務體系,提供國際市場信息。

對重點行業、地區設立專家小組,協助企業對相關國外市場進行調研,為企業出謀劃策;組織聯合國等大型國際組織來華采購,舉辦有針對性的采購說明會和網上專欄,讓更多的企業了解采購程序和招標信息。

(9)投資外貿消費是如何提振經濟的擴展閱讀:

我國對外貿易的特點

1、貿易管制政策是一國對外政策的體現。

2、貿易管制會因時因勢而變化。

3、對外貿易管制以實現國家對內對外政策目標為基本出發點。

4、對外貿易管制是國家管制。

5、對外貿易管制是政府的一種強制性行政管理行為。

6、對外貿易管制所涉及的法律制度屬於強制性法律范疇。

Ⅹ (31分)消費、投資和凈出口是拉動一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經濟發展的

(1)材料二反映了什麼?(4分)
材料二反映了隨著居民可支配收入逐步增加,人們消費需求的意願逐步減弱,儲蓄存款的意願逐步增強。其主觀動機是人們對子女教育、養老、醫療、就業等問題擔心。
(2)根據材料二,用經濟知識分析國家應如何使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力量。(11
(2)①不斷促進經濟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為提高收入打下堅實基礎(3分);②完善分配製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3分);③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減少人們消費的後顧之憂,提高消費信心;(3分)④幫助居民樹立科學的消費觀(2分)。
(3)結合材料一,運用經濟常識常識知識說明對外貿易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影響。(8分)
(3)①發展對外貿易,可以互通有無,調劑餘缺,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它可以節約社會勞動,取得較低好的經濟效益;可以吸收和引進世界先進技術成果,增強本國經濟實力;可以促進國內企業不斷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產品的國際化水平。(3分)
②對外貿易的作用在不同時期是不同的。一般說來外貿會對一國經濟增長起促進作用,同時也會使該國經濟更容易受到世界經濟波動的影響;在經濟發展的初期階段,外貿可以直接有效地促進經濟增長,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外貿仍然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就會影響經濟增長的穩定。(3分)要堅持適度原則。我國的經濟增長不能過分的依賴國外市場,關鍵靠內需。(2分)。
(4)分析「把改善民生作為保增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的政治學依據。(8分)
(4)①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國家機構是人民利益的捍衛者和執行者,經濟增長的最終目的是滿足人民需要,因此要把改善民生作為保增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3分)。②政府具有經濟職能,保持經濟增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民生是其重要職責(2分)。③對人民負責是我國國家機構組織活動的原則,要求其把改善民生作為保增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3分)。

與投資外貿消費是如何提振經濟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婚姻法契約是什麼 瀏覽:43
怎麼合成走路美女 瀏覽:185
重慶美女早餐吃什麼 瀏覽:456
回到幸福的時候你選擇哪個瞬間 瀏覽:694
僵屍模式是怎麼變成僵屍的故事 瀏覽:93
美女電腦怎麼開機搭訕 瀏覽:904
經濟仲裁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523
印度什麼族美女好看 瀏覽:303
愛情脆弱的人怎麼挽回 瀏覽:325
女子身體健康怎麼描寫 瀏覽:727
為什麼我覺得婚姻不如意 瀏覽:851
愛情公寓拍完以後他們都在干什麼 瀏覽:304
爸爸的婚姻給了我們什麼 瀏覽:595
大美女怎麼不出來 瀏覽:221
怎麼才能接受到愛情 瀏覽:555
怎麼對待女人在婚姻中的地位 瀏覽:880
要挽回婚姻該說什麼 瀏覽:291
支付寶愛情樹要澆多少 瀏覽:756
作坊里有什麼故事 瀏覽:643
婚姻一定要注意哪些細節 瀏覽:880
© Arrange www.gzoltjx.com 2012-2022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