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什麼是最優經濟行為

什麼是最優經濟行為

發布時間:2022-06-28 02:52:22

㈠ 經濟行為指什麼

經濟行為又稱商事行為、商業行為,與民事行為相區別而具有獨立的特徵。是商主體所為的以營利為目的的經營行為

經濟行為具有民事行為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點。在民商分立的國家,民法有一般規定,商法有特殊規定。商事行為的特徵就在於其與一般民事行為的差異,這是由商事活動與一般民事活動的不同決定的。

㈡ 在現實生活中用理性選擇的理論來分析人們的經濟行為有什麼優勢

從行為人的直接心理經驗證實的角度來看,任何人的當前行為都呈現出三個顯著性特徵:一是占優性,即當前行為是特定環境中行為人的可能行為集中的占優選擇,換言之,行為人總是偏好當前行為,這意味著第一人稱視角下的任何行為都滿足偏好的內在一致性;同時,第一人稱所指的范圍只有行為者個人,因而,其偏好的外在一致性也滿足。二是最優性,即當前行為被行為人賦予了在第一人稱視角下總是最高的價值,這意味著第一人稱視角下偏好的最大化條件也得到滿足,當然,這里所指的偏好實現所帶來的滿足包含了對物質和非物質的滿足,這種滿足可以稱為廣義效用或者赫伯特·西蒙所稱的抱負水平(汪丁丁、葉航②,2003)。三是無約束性,即行為人總是認為自己是在主觀能力(主要指認知能力和行為能力)無限和充分利用信息的基礎上經過最優化而進行選擇的(事實上在第三人稱看來行為人的主觀能力和客觀能力都可能是有限的)。因此,根據理性行為的定義,當前行為的三個特徵表明了任何行為都是第一人稱意義上的完全理性行為,這樣的理解對多視角性和無歧視性地解釋復雜的人類行為選擇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特別是對於解釋單個行為人的非常規選擇狀態具有工具變數的相對優勢。比方說,雖然行為人的行為有可能在主流經濟學框架內是非理性的,然而,置換到自身視角來看這種行為依然是理性的。一方面,我們可以通過適當的中介指標從行為人的偏好序集中顯示同這種行為相關的內部信息;另一方面,我們也可結合行為人的行為狀態參數和相應的心理規律來推斷行為人偏好的排序關系而進一步了解行為人的歷史或預期行為。實際上,199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加里·貝克爾(Gary S.Becker)認為,從自我意志的自由選擇的角度來看,吸毒、抽煙、酗酒甚至自殺等都是理性行為(汪丁丁、葉航,2003),所以,理性行為標準的劃分在貝克爾的經濟體系中已成雛形。
(三)理性行為的選擇及其決策依據
各經濟學流派關於行為人是否表現出了理性行為的爭論也傾注了不計酬勞的熱情。我們首先從長期和動態的角度來看,主流經濟學認為行為人事實上的行為選擇是理性的,市場是建立在理性行為人活動的基礎之上,即使存在某些非理性行為者,也會由於達爾文式的市場選擇機制而最終被逐出市場;或者,這些非理性行為者通過學習能夠演化成理性行為者(劉紅忠,2003),因此,從長期來看所有行為人都是動態的理性行為者,而市場也會內生地收斂於有效率狀態;主流經濟學研究的側重點是完全理性行為。其次,行為經濟學斷言現實中的行為人有可能長期和系統地偏離理性行為,從而,市場可能周期性或長期性地背離有效率狀態,行為金融學為這一命題提供了有力的實證支持,行為經濟學研究的側重點是非理性行為。順次,西蒙和新制度學派也堅持行為經濟學的這種理性行為觀,新制度學派與行為經濟學關於理性行為的主要區別在於,新制度學派側重於影響行為人行為的制度性因素分析(即關注人際間關系),而行為經濟學則側重於影響行為人的個性因素分析(即關注個性特徵);行為經濟學與西蒙的理性行為觀也有一定程度的出入,前者側重於認為行為人的不完全理性是約束條件下最大化的起點,即名義上應該是最優性選擇而事實上是次優性選擇是源自行為人的不完全理性行為,而且前者傾向於理性行為程度較低的行為區間研究;而後者側重於認為行為人的有限理性是約束條件下最大化的終點,即名義上不能實現最優性選擇是源自只能達到次優性選擇這一事實,而且後者傾向於理性行為程度較高的行為區間的研究。因此,從第一人稱的視角來分析,任何條件下任何行為者的任何行為都是完全理性行為。
那麼,理性行為的內在依據是什麼呢?西方經濟學認為理性行為是最優化的結果。在確定性環境中,主流經濟學通過效用或利潤最大化方程式來描述行為者的理性行為,行為經濟學、新制度學派對此也沒有異議;在不確定性環境中,主流經濟學相繼建立了期望值效用和期望效用最大化的決策方程式來解釋行為人的理性行為選擇,而新制度主義卻從堅持適當的制度安排的角度通過降低交易成本來實現理性行為,同時,行為經濟學通過最大化前景理論中所提出的價值函數來解釋理性行為或非理性行為選擇。非線性概率加權的廣義期望效用理論(唐愛國, 2005)和引入了大量事件結果的有可能實現隨機占優性的累積性前景理論(薛求知,2003)的新近發展為行為選擇的解釋提供了更優的框架。
三、理性行為多重性的進一步分析
除了從經濟學角度,我們還可以從歷史辯證和形式邏輯角度來探討理性行為的內涵。
首先,從歷史辯證和統計角度來看,理性一詞的意義來源於西方社會中個人行為比較顯著水平的眾數性質。18世紀西方資本主義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物競天擇的市場機制和資本主義的自由、平等、博愛及「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價值觀促成了經濟活動中行為人普遍的比較趨同的「自利性+最大化」傾向,為了從理論上描述這種普遍傾向,理性行為一詞便被歷史地賦予了特定的自私自利含義;顯見,如果西方社會中每個人都具有「利他性+最大化」傾向,那麼,理性行為就會被賦予利他性含義,因此,西方經濟學所界定的理性行為概念具有一定的歷史依賴性。同時,作為語言分析學范疇的理性行為一詞也具有符號變數和命題函項的功能,即如果西方學者將上述的普遍傾向指稱為其他名稱如「莫里」或「高金」等,那麼,也並不妨礙西方經濟學的邏輯、體系和功能上的完整性,只不過簡單地將所有數據中「理性行為」替代為「莫里」或「高金」即可。這意味著理性行為中真正值得上升到理論高度的現象就是個人行為的普遍傾向或顯著水平上的眾數性質,因此,理性行為的含義與個人行為普遍傾向的性質高度相關。比方說,如果將考察的范圍鎖定在某些宗教領域(如佛教)內,那麼,這個領域內個人行為的普遍傾向或顯著水平的眾數性質就是「利他性+最大化」,因此,理性行為就賦予了「利他性+最大化」的含義。同樣,如果將考察的范圍鎖定在我國真正共產黨員集體中,那麼,這個領域內個人行為的普遍傾向也是「利他性+最大化」,此時,理性行為也賦予了「利他性+最大化」含義。事實上,這種視角具有成功的經驗基礎,例如,當時武器裝備和軍隊數量遠遠處於劣勢的共產黨軍隊最終打敗了國民黨軍隊,無數共產黨員和解放軍官兵視死如歸的利他行為,以及中國「兩彈一星」不朽工程中許多寧願放棄遠遠高於國內的豐厚的國外待遇而毅然回國的科學家的利他行為,顯然,我們說這些規模性的共產黨員、解放軍和科學家的利他行為都是非理性行為至少在邏輯的語言意義上是違背事實的。因此,理性行為的內涵不是外生的,它具有一定的必須謹慎提防的背景和范圍依賴性,所以,在運用理性行為一詞時,加上適當的限定詞就不會出現「肯定後件」的邏輯謬誤,如「西方社會中的理性行為」的提法比「普適的理性行為」的提法更具有邏輯可靠性。

本文來源於CSSCI學術論文網:http://www.csscipaper.com/ 全文閱讀鏈接:http://www.csscipaper.com/eco/lilunjingji/47868_2.html

㈢ 經濟行為是什麼

經濟行為是指經濟主體參與經濟法律關系的過程中,為達到一定經濟目的、實現其權利和義務所進行的經濟活動。它包括經濟管理行為、提供勞務行為和完成工作行為等。

㈣ 經濟學的最優化思維是什麼_

最優化與均衡分析
最優化分析指藉助最優化理論分析個體面臨決策的時候,從各種可能中選擇達到某一目標的最佳行為;均衡分析所要解決的問題是:經濟個體各自在作最優決策時,他們之間是如何互相影響、互相約束而達到一定的平衡的。

㈤ 微觀經濟學最優化是什麼

微觀經濟學最優化是(均衡分析)。
最優化分析指藉助最優化理論分析個體面臨決策的時候,從各種可能中選擇達到某一目標的最佳行為;均衡分析所要解決的問題是:經濟個體各自在作最優決策時,他們之間是如何互相影響、互相約束而達到一定的平衡的。
供參考。

㈥ 經濟行為的定義是什麼

一般說的是行為經濟,行為經濟學是一種實用的經濟學,它將行為分析理論與經濟運行規律、心理學與經濟科學有機結合起來,以發現現今經濟學模型中的錯誤或遺漏,進而修正主流經濟學關於人的理性、自利、完全信息、效用最大化及偏好一致基本假設的不足。
2000-2005期間2000-2005期間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獎者,至少有三位被視為「行為經濟學家」——阿克勞夫、史密斯、謝林,以及至少有一位被視為是「計量經濟學家」的行為經濟學家——麥克法頓。

㈦ 經濟學所強調的最優在本質上實際是什麼

一般來說,我們通常所說的現代西方經濟學是指:1930年代以來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西方經濟理論界有重要影響的(主流的)經濟學家的經濟學說或基本理論經濟學定義英國經濟學家L.羅賓斯(Robbins):經濟學是一門科學,它把人類行為作為目的與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資源之間的關系來研究。美國經濟學家P.A.薩繆爾森(Samuelson):經濟學研究人和社會如何作出最終抉擇,來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產性資源在現在或將來生產各種商品,並把商品分配給社會的各個成員或集團以供消費之用。它分析改善資源配置形式所需的代價和可能得到的利益。經濟學的含義經濟學作為一門科學和藝術,內容十分廣泛。「經濟學」一詞在西方具有較廣泛的含義,總結起來至少包括三種領域的文獻:第一:企業、事業管理的經驗、方法總結。如企業質量管理分析。強調:成完整的研究體系而非一個具體操作方法。特點:偏重於純粹的管理技術。第二:對某一領域(部門)專題研究成果。如環境經濟學、資源經濟學等。特點:僅涉及經濟生活中的某一特定領域,技術分析較上一類少,經濟理論成分較上一類多些。第三:經濟理論的研究。主要內容為經濟理論及根據經濟理論指定的經濟政策和有關問題的解決途徑。包括:對經濟的歷史性研究、對經濟問題的研究方法論體系、對經濟現象的純理論研究。這里涉及的主要是純理論研究中的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且是佔主導地位的。在微觀層面上,研究人們社會如何有效地利用和管理自己的稀缺資源的問題,包括消費和生產的一般規律和特點;在宏觀層面上,研究社會經濟如何增長、穩定和發展的問題。

㈧ 怎樣算好的經濟

市場經濟最基本的規則如下:
(1)資源配置的市場化。資源配置是指為使經濟行為達到最優和最適度的狀態而對資源在社會經濟的各個方面進行分配的手段和方法的總稱。市場經濟區別於計劃經濟的根本之處就在於不是以習俗、習慣或行政命令為主來配置資源,而是使市場成為整個社會經濟聯系的紐帶,成為資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在經濟運行中社會各種資源都直接或間接地進入市場,由市場供求形成價格,進而引導資源在各個部門和企業之間自由流動,使社會資源得到合理配置。
(2)經濟行為主體的權、責、利界定分明。經濟行為主體如家庭、企業和政府的經濟行為,均受市場競爭法則制約和相關法律保障,賦予相應的權、責、利,成為具有明確收益與風險意識的不同利益主體。如果經濟行為主體的權責利不界定清楚,那麼,主體特別是企業這一微觀層次就很難成為真正的自主性市場競爭主體。
(3)經濟運行的基礎是市場競爭。從市場經濟的理念上普遍強調競爭的有效性和公平性。為達到公平競爭的目的,政府從法律上創造出適宜的外部環境,為企業提供平等競爭的機會。如美國的反托拉斯法、德國的反對限制競爭法、日本的禁止壟斷法等等。只有把各市場利益主體的活動都納入到法律的框架內,才能維護市場競爭的有序性和正常運行。
(4)實行必要的、有效的宏觀調控。在自由競爭市場經濟時期,國家的經濟職能主要是保護經濟發展的秩序,不直接干預經濟運行。但是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調控便成為經常的、穩定的體制要求,政府能夠運用經濟計劃、經濟手段、法律手段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對經濟實行干預和調控。其目的,一方面是為經濟的正常運轉提供保證條件;另一方面則是彌補和糾正市場的缺陷。
(5)經濟關系的國際化。現代市場經濟是一種開放經濟,它使各國經濟本著互惠互利、揚長避短的原則進入國際大循環。經濟活動的國際化不僅表現在國際進出口貿易、資金流動、技術轉讓和無形貿易的發展等方面,還表現為對協調國際利益的各種規則與慣例的普遍認同和參與。上述的所有市場經濟的共同特徵,對於發展中國家建立與完善市場經濟體制都是值得借鑒的,同時發達國家市場經濟的相異特點也應該借鑒。

㈨ 經濟行為的名詞解釋是什麼

1.經濟學是現代的一個獨立學科,研究的是一個社會如何利用稀缺的資源生產有價值的物品和勞務,並將它們在不同的人中間進行分配。經濟學主要進行三點考慮:·資源的稀缺性是經濟學分析的前提;·選擇行為是經濟學分析的對象;·資源的有效配置是經濟學分析的中心目標。其首要任務是利用有限的地球資源盡可能持續地開發成人類所需求的商品及其合理分配,即,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兩個方面。

2.生產可能性曲線用來表示經濟社會在既定資源和技術條件下所能生產的各種商品最大數量的組合。生產可能性曲線反映了資源稀缺性與選擇性的經濟學特徵.生產可能性曲線資源的稀缺性決定了在一定社會的一定時期內,可以利用的資源是有限的,從而可以生產的產品數量也是有限的。生產可能性是指在一定的資源條件下,利用現有資源可能生產的最大產量組合。

3.一種商品的名義價格發生變化後,將同時對商品的需求量發生兩種影響:一種是因該種商品名義價格變化,而導致的消費者所購買的商品組合中,該商品與其他商品之間的替代,稱為替代效應。

4.產量增加的比例不等於各種生產要素增加的比例,稱之為規模報酬不變。比如,廠商的要素投入增加100%,產量的增加量也是100%。

5. 通貨膨脹(Inflation)指: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因貨幣供給大於貨幣實際需求,也即現實購買力大於產出供給,導致貨幣貶值,而引起的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而普遍地上漲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 (供遠小於求)。

6.菲利普斯曲線是一條表明失業與通貨膨脹存在一種交替關系的曲線,通貨膨脹率高時,失業率低;通貨膨脹率低時,失業率高。菲利普斯曲線是用來表示失業與通貨膨脹之間交替關系的曲線.

㈩ alevel經濟

課程各單元內容詳解

一、單元1:市場和市場失靈導論

本單元著重於介紹微觀經濟概念。課程內容包括:

二、單元2:英國經濟-表現和政策

本單元著重於介紹宏觀經濟概念。課程內容包括:

三、單元3:商業行為和勞動力市場

本單元發展了一單元中介紹的微觀經濟學概念,重點是商業經濟學。課程內容包括:

四、單元4:全球視角

本單元發展了第二單元中介紹的宏觀經濟概念,並將這些概念應用於全球背景。課程內容包括: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最優經濟行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我覺得婚姻不如意 瀏覽:851
愛情公寓拍完以後他們都在干什麼 瀏覽:304
爸爸的婚姻給了我們什麼 瀏覽:595
大美女怎麼不出來 瀏覽:221
怎麼才能接受到愛情 瀏覽:555
怎麼對待女人在婚姻中的地位 瀏覽:880
要挽回婚姻該說什麼 瀏覽:291
支付寶愛情樹要澆多少 瀏覽:756
作坊里有什麼故事 瀏覽:643
婚姻一定要注意哪些細節 瀏覽:880
華州區事業編考試成績怎麼排名 瀏覽:244
怎麼活著都行別不幸福別一路坎坷 瀏覽:404
湖北疫苗接種後健康碼多久變色 瀏覽:799
愛情的酒一喝就會醉這是什麼歌名 瀏覽:79
婚姻為什麼不能盲目 瀏覽:346
雲陽縣有哪些美女 瀏覽:788
愛情密碼154代表什麼 瀏覽:42
生活和愛情怎麼融入到一起 瀏覽:772
哪裡有150塊的愛情 瀏覽:674
深圳哪裡辦健康證可以馬上就拿 瀏覽: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