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誰知道1931年東北的工業經濟等是怎麼樣的,急需資料
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王朝統治了中國260年,但200多年裡他們對於自己的故鄉東北卻沒有做太多有效的開發。反而將寧古塔等東北邊境之地作為犯人的流放地,《尼布楚條約》更是把滿人祖先曾經奮戰過的西伯利亞拱手讓給了俄羅斯。因此整個清代,東北地區是不受待見的。
這樣也造成了一個惡果,那邊是在清末政局混亂之際,東北儼然就變成了土匪的世界。這里地廣人稀、山高林密,政府卻沒有有力的統治,於是佔山為王變成了常事。然而在這種情勢下,卻給東北帶來了契機。
處在日俄兩大帝國主義勢力的夾縫之下,東北成為近代中國最早被帝國主義勢力所控制的地區,日俄兩國對東北豐富資源的掠奪,客觀上卻促進了東北的近代化,於是當一個強硬而又不失為一名愛國者的大軍閥張作霖成為東北王後,東北的工業,尤其是中國人自己所掌握的的工業資源開始經歷了一次爆發式的增長。
張作霖雖然沒正經讀過幾年書,但他卻對政治和經濟有著天生的直覺。他懂得陽奉陰違的對待日本人,表面許以利益,實際上只是借日本之力發展壯大自己,他並不像一些軍閥一樣只知道盤剝百姓以換取帝國主義的槍炮,而是知道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他創建大學、軍校,發展教育;創建工廠,發展經濟,使東北煥然一新。
東北大學理工學院舊址
1921年張作霖創辦東北三省兵工廠,自行生產槍炮彈葯,是當時中國境內實力最雄厚的兵工企業,生產的槍炮種類多、質量好,是當時唯一生產過加農炮的企業,機關槍、榴彈炮也實現了量產。1929年東北的遼寧迫擊炮廠開始試制汽車,1931年試製成功載重1.5噸的「民生牌」卡車,並打算批量生產。
東北航空工廠到1929年已經可以自行生產機身、尾翼、螺旋槳、發動機支架、部分航空儀表、照相器材等航空產品三四十種。而東北航空工廠就是現在大名鼎鼎的「沈陽飛機工業集團」的前身。
1924年,奉天實現與德國、法國單向無線電通訊,1927年,奉天大型短波電台竣工,實現與歐洲雙向通訊,承接當時歐美與上海,天津,北京,漢口等地的國際無線電報業務,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無線電台。1931年上半年,東北已建成無線電台9座,正在安裝5座,有線電報2.3萬里,占非外資電報里程的98%。
除了在軍事民用工業上有著長足的發展,張作霖也深知交通運輸的重要性。當時的東北在鐵路覆蓋率方面已經是全國首屈一指,但是主要的兩條干線中東路和南滿鐵路依然是由日俄兩國佔領。為此張作霖主持修建了奉海鐵路
2. 如果戰前蘇聯擁有全球最強大的經濟實力軍事實力科技實力工業實力的話會怎樣
參考朝鮮戰爭
多年前在朝鮮半島發生的那場戰爭,最終以美軍被志願軍從中朝邊境打到三八線附近,最後簽訂《停戰條約》、南北朝鮮對峙結束。這場戰爭的中國指揮官彭德懷元帥說「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從中美雙方經濟上來看,雙方的經濟指標存在數量級的差距。美國的工業總產值占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總產值的一半以上,1950年美國的鋼產量達到8772萬噸,小麥產量占資本主義世界總產量的30%以上。1949年,美國的黃金儲備價值為247億多美元,占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黃金儲備總量的70%。美國還是當時世界上科技最發達的國家,擁有世界上群體最大、水準最高的科技人才儲備。
3. 二戰中各個國家的實力排名
按照以下排名依據:戰鬥力包括裝備、人員素質、戰略指揮、軍事指導思想等等,除此之外在不同或相同條件下,交鋒的戰績也是主要因素。此排名是綜合考慮了以上因素而得的個人觀點。
1、德軍。無論從裝備、人員素質、指揮水平、軍事思想、戰績各個方面,德軍都是翹楚。即使德國與列強相比處於弱勢的海軍也把英美搞得夠嗆。至於空軍陸軍更是打遍歐洲無敵手。在對稱條件下,德軍幾乎在所有的戰斗中保持不敗(在非對稱條件下,後期面對東西線兩面夾攻,能打成那樣也頗為不易。在北非戰場更是名揚天下,雖敗猶榮——在北非,德軍從來沒有真正佔有過優勢),只輸了斯大林格勒一仗。其閃電戰的戰術思想更是大大領先於其他各國,其前線部隊間的低空配合堪稱完美,即使後來的美軍蘇軍也沒有達到如此默契的程度。
2、美軍。綜合國力最強的美國,其軍隊排名第二完全是因為其強大的技術、保障能力。其三軍的標准化程度、保障力度在參戰各國中是最好的。這點大大彌補了美軍人員素質等其他方面的不足,使美軍成為戰後實力最強大的軍隊。
3、蘇軍。把蘇軍排在美軍後的原因很簡單,就是蘇軍在海軍上存在明顯的劣勢,其海軍戰術思想也不是很靈光。其他方面,蘇軍在士兵素質上也比美軍要差,尤其在對歐洲平民的尊重和軍隊紀律上差些。
4、日軍。日軍陸海空三軍實力較為均衡,但和美、蘇有明顯的差距,除了裝備因素外,戰術思想的陳舊時期致命傷(這也是當時亞洲軍隊的通病),使得日本軍隊在與歐美軍隊對抗時明顯感覺落後。1939年諾門汗,最精銳跋扈的關東軍被朱可夫的蘇聯坦克打得稀里嘩啦,45年時,蘇軍鐵流更是橫掃東北;在太平洋諸島爭奪戰中,沖著美軍機槍列隊拚刺刀也只有日本人幹得出來。即使表現較好的海軍,也是抱著大艦巨炮的陳腐信念,雖然有山本五十六這樣的重視海軍航空兵的將領,但總的來說日海軍在對於航母、潛艇的使用上乏善可陳。日軍之所以排名如此,是因為其武士道精神激發出的戰鬥力,以及還算合格的三軍裝備水平。
5、英軍。英軍在歐洲的戰績只能用湊合來形容。其裝備水平雖然好於日軍、蘇軍,但略次於美、德軍,其海軍戰機雖然較突出,但鑒於其對德、意有優勢,這種戰績含金量要比日本與美國海軍硬碰硬要低些。而且其海軍在太平洋與日軍交鋒處於下風。綜合其裝備水平和氣戰斗意志及戰績,只有空軍的不列顛之戰拿得出手。排名第5已經不錯了。
6、中貢�6�9軍。排第6完全是拜牌第7的國軍所賜。主要是由於中貢�6�9軍在裝備如此差的條件下,能取得這樣的戰績,令人刮目相看。有人統計研究得出結論,中貢軍戰鬥力幾乎等於國軍的3倍。假設中貢�6�9軍的裝備達到中央軍二線部隊的水平,中貢�6�9軍完全可以取得比現在更大的戰果。假設中貢�6�9軍的裝備達到日軍的水平,他完全可以在正面戰場把日本趕出中國。假設中貢軍裝備達到德軍水平……但不能假設,中貢�6�9軍受裝備水平和環境所累,只能排在這個檔次。
7、中國�6�1黨民國�6�9軍。應當說,日軍、中貢軍、國軍三支軍隊在輕兵器和戰術層面上述入同一水平。主要區別就是在重武器上,日軍在炮火、空軍支援上有極大優勢。對於國軍和中貢�6�9軍來說,國軍在裝備標准化、補給供應、維修以及獲得國際支援上要強很多。而國軍對日軍的作戰、以及與中貢軍的摩擦上都是勝少負多。而且國軍時期和團隊凝聚力也不濟二者,所以,排在二者之後。
4. 玻利維亞VS秘魯,如今單論工業水平誰更勝一籌
我認為如果玻利維亞與秘魯單論工業水平的話,還是秘魯的工業水平要更勝一籌,下面可以看我的具體分析!
當然了,以上內容均是我自己的看法罷了,如果大家有其他不同的意見可以多多補充哦!如果喜歡我的觀點的話也可以給我點個贊哦!
5. 2010年工業經濟運行呈現的七大特點是什麼
工信部運行局副局長肖春泉指出,2010年工業經濟運行呈現七大特點:
一是工業總體實力躍上新台階。2010年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7%,增速同比加快4.7個百分點。預計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將從2005年的7.72萬億元增加到16萬億元左右,年均增長11%以上。
二是運行的質量和效益有了新提高。2010年1-11月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3.88萬億元,同比增長49.4%,成本費用利潤率從2005年的6.31%提高到6.79%。
三是工業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在工藝結構調整方面,「十一五」期間,全國淘汰煉鐵、煉鋼、焦炭、水泥落後產能分別為11170萬噸、6860萬噸、10380萬噸、33000萬噸;在組織結構調整方面,目前,前十家鋼鐵企業粗鋼產量佔全國粗鋼總產量的比重上升到48.6%,前十家汽車企業產量佔全國汽車總產量的比重達到86%;在投資結構調整方面,高耗能行業投資增速回落,2010年,高耗能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4.1%(城鎮500萬元以上項目),增幅比2009年回落8.2個百分點;此外,區域間發展的協調性進一步增強。
四是自主創新能力取得新突破。機械工業主要產品中約有40%的產品質量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服裝、家紡、家電、汽車等行業形成了一批自主品牌,2010年我國自主品牌乘用車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45.6%。載人航天、月球探測取得成功,國產新支線飛機實現首飛,特高壓輸變電設備、百萬噸級乙烯成套裝置等一批重大技術裝備實現自主製造。高檔數控機床、新一代寬頻無線移動通信、「核高基」、極大規模集成電路裝備等關鍵領域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創新成果。
五是節能減排取得新成績。「十一五」期間,單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25%以上,工業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下降25%和20%左右,單位工業增加值水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提前實現「十一五」目標。
六是中小企業發展呈現新變化。2010年,全國規模以上中小型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5%,增速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快1.8個百分點;1-11月,中小型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5944億元,同比增長50.5%;上繳稅金總額14708億元,同比增長28.3%;實現利潤和上繳稅金分別占規模以上工業的66.8%和54.3%。
七是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邁出新步伐。在八個城市開展「兩化」融合試驗區效果明顯;積極落實「電信網、廣電網和互聯網」三網融合試點方案,12個地區試點工作穩步推開。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初顯成效,生產裝備數字化和過程式控制制自動化水平不斷提高,部分重點行業信息管理和決策系統進入應用集成階段,電子商務等新興產業迅速興起,經濟社會信息化水平顯著提升。全國電話用戶和網民數分別從2005年的7.4億戶、1.11億戶增加到11.5億戶、4.59億戶,互聯網國際出口帶寬從136G增加到1499G;電子商務交易額從1.5萬億元增加到約4.5萬億元。
6. 中國未來工業發展趨勢是什麼
中國未來工業發展的趨勢是5g工業智能。未來工業將建立在以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為基礎的互動平台之上,將更多的生產要素更為科學地整合起來,變得更加智能化、自動化、網路化、系統化,而生產製造個性化、定製化將成為常態。企業利用互聯網採集並對接用戶個性化需求,推進設計研發、生產製造和供應鏈管理等關鍵環節的柔性化改造,開展基於個性化產品的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創新。互聯網企業應進一步整合市場信息,挖掘細分市場的需求與發展趨勢,為製造企業開展個性化定製提供決策支撐。
經過數十年的飛速發展,我國工業產業結構正在逐步完善,關鍵技術不斷取得新的突破,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工業製造國家。但是,單位工業效能卻仍然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主要體現在資源和能源的利用率上急需提升,除此之外,還面臨眾多安全和環保問題,如何積極有效的應對全球化形勢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解決傳統工業生產中面臨的經營決策問題,推動工業化和信息化的快速融合發展,實現生產、管理和營銷方式的變革,已經成為高端製造業發展的關鍵。
為實現製造業模式的創新和企業變革,我國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行動計劃,以便解決資源、能源和環保的約束問題,提高生產製造水平和應用效能,現代智能工業的發展必須貫徹中國製造2025的發展戰略,從生產工藝的優化出發,推動智能製造高端化、綠色化,這對促進中國製造業,特別是傳統高耗能企業的轉型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發展意義。
未來工業製造側重於數字化、網路化、自動化和智能化的發展,我們需要在原有的製造業基礎上,充分發揮人的知識技能優勢,將大數據、雲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引入到工業生產營銷的全過程,使得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最大化。實現智能製造,能夠提高整個行業的資源配置與運行效率,使得我國的工業發展水平能夠快速的趕超其他國家,提升國家的整體競爭力。
7. 二戰美國的工業實力如何
美國在二戰期間是盟軍軍火的主要供應者.到1945年,美軍總兵力達到1050萬人其軍事工業的規模已經發展到可以年產飛機4萬架,坦克2萬輛的水平,二戰時美國共生產8萬輛坦克,有進4萬輛是位於底特律的克萊斯特工廠生產的M4謝爾曼坦克.
從1941年12月7號太平洋戰爭爆發開始,一直到1945年8月15號,美國一共造了147艘航母,其中有113艘是輕型的護航航母,這個數字是周邊國家無法比擬的。
美國早在二戰初期就已經是世界經濟強國,1940年美國GDP達到2000多億美圓,當時德國才500多億美元。日本只有100多億沒有。美國工業生產能力更是強大,當年太平洋上美國「約克城」號受重創,日本人判定需要2個月才能修復,美國人只用了36小時就完成了,能力及效率可見一斑。
8. 如何加快工業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一、繼續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大力推進工業化進程。
二、著重抓好工業企業晉檔升級工作,不斷增強綜合實力。
三、加快園區建設,發揮工業發展集聚效應。
四、進一步健全完善服務體系,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9. 求科普,印度的經濟實力,工業實力如何
印度將來在經濟科技軍事人才和國民素質方面都會很牛逼。未來二十年廁所普及率將有望取得較大進展,有信心增加兩千萬個廁所。未來三十年,印度在因水源衛生引起的瘧疾死亡人數佔全球50%以上的地位將會有很大改變,但仍將就占據第一寶座。
10. 重慶各區縣工業經濟排名
先說重慶主城區,實力最強的是渝北區和九龍坡區,九龍坡是傳統的工業強區,渝北區因為坐擁兩江新區,發展迅猛,猶如當年的浦東新區;其次是江北區、沙坪壩區、南岸區、北碚區等;主城區以外的區縣目前數萬州和涪陵最牛,永川、合川、江津緊隨其後;另外就是長壽區,它擁有西部最大的國家級經開區和國家級農業園區,德國巴斯夫、中石化川維廠、中石油千萬噸級煉油廠等,發展後勁十足,用不了幾年就能成為重慶市首屈一指的經濟強區。縣城中數璧山縣、開縣和銅梁縣實力最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