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沉湖鎮的鄉鎮經濟
全鎮已形成了冶金、化工、塑料、傢俱、造紙等五大支柱產業。建有全國最大金屬製品和中南地區最大的CPE和PP塑料製品生產和出口創匯基地。漢川鋼絲繩(集團)公司已成為上市公司。「福星」牌鋼絲和鋼絲繩系列產品成為國家金屬製品檢測中心免檢產品,「七仙女」牌席夢思榮獲省部級金獎。全鎮連續四年躋身孝感市十強鄉鎮行列,工業綜合經濟實力躋身全省五十強鄉鎮。
漢川沉湖鎮工商稅收過億元,沉湖鎮2007年完成工業總產值31.24億元,工商稅收達到1.2億元,成為該市第一個工商稅收突破億元大關的鄉鎮。沉湖鎮依託福星集團的產業優勢,發展配套產業,服務國家大型企業發展,先後辦起了工字輪廠、塑料製品有限公司、金屬結構加工廠等企業,全鎮現有大小企業350家,其中為福星集團生產配套產品的企業有300家,已有8家企業發展為規模以上企業。2007年,由於湖北福星科技公司系列項目技改擴能完工、湖北環福公司等相關企業技改擴能投產,為沉湖鎮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沉湖鎮委書記、鎮長鄧望祥2006年福星集團實現銷售收入50億元,創利稅7.5億元。隨著該集團投資5.6億元新增2萬噸的子午線輪胎鋼簾線項目投產、投資約8000萬元的生物葯業技改擴能項目完工,全鎮工業總產值有望在未來3-5年內達到百億元。
隨著漢(川)仙(桃)公路全線貫通和未來漢宜高速鐵路穿越全境,加上漢川市正全力支持該鎮工業園區路網基礎設施建設,沉湖鎮將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Ⅱ 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有哪些
有色金屬產業
汽車產業
鋼鐵產業
裝備製造業
電子信息產業
紡織業
船舶製造業
石油化工業
房地產業
輕工業
正 大力發展四大支柱產業是 經濟發展新階段的迫切任務 中共十四大提出90年代中國產業發展的戰略方針,即「振興機械電子、石油化工、汽車製造和建築業,使它們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四項產業被確定為支柱產業,是適應中國經濟發展的新階段而提出來的。 中國的經濟發展戰略要求到本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兩番,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近十幾年來,中國經濟平均每年增長9%以上。1994年中國經濟又取得新成績,國內生產總值為43800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11.8%,主要經濟部門和人民生活水平都達到了
Ⅲ 我國國民經濟十大支柱產業是哪些各產業的詳細介紹
有色金屬產業
汽車產業
鋼鐵產業
裝備製造業
電子信息產業
紡織業
船舶製造業
石油化工業
房地產業
輕工業
Ⅳ 普寧六大經濟重點鎮是哪幾個
流沙鎮,這個是市中心
還有占隴,洪陽,里湖,池尾
小學新老師估計就一千多一點吧
Ⅳ 三角鎮的經濟在中山排第幾三角鎮的經濟支柱主要是什麼
除去火炬開發區、東區、石岐區、南區、西區、五桂山辦事處之外,在中山18個鎮區中三角位列第13位,三角與東鳳是中山的電器之鄉。
附:「廣東「百強鎮」小欖排第二」
2009廣東「百強鎮」小欖排第二,中山18個鎮全部入選
在這份經濟百強鎮的榜單中,中山18個鎮悉數入選,小欖排名最高,排在東莞虎門之後,位列次席,古鎮位列第13位,三鄉位列第25、東升位列27位、南朗位列30位。中山排在後面三位的鎮分別是:黃圃(第68位)、阜沙(第90位)和板芙(第96位)。火炬開發區、東區、石岐區、南區、西區、五桂山辦事處未列入統計范圍之內。
排名 鄉鎮名稱 綜合發展力得分
2 小欖 14.011
13 古鎮 7.985
25 三鄉 6.651
27 東升 6.512
30 南朗 6.238
35 沙溪 6.003
40 東鳳 5.885
46坦洲 5.617
47橫欄 5.583
48民眾 5.496
50南頭 5.175
56神彎 5.033
60三角 4.963
62港口 4.871
66大涌 4.661
68 黃圃 4.522
90阜沙 4.069
96 板芙 3.751
Ⅵ 湖南省沅江市四季紅鎮的經濟支柱是什麼
土地資源
沅江市地處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的大陸季風濕潤氣候區內。良好的氣候條件與土屬使沅江市土地資源豐富。佔全市近20%的水稻土、紅壤、潮土、紫色土等土種適宜水稻、薴麻、柑桔、蘆葦、豆類、林木的生長。
物產資源
沅江市是全國農產品商品基地,主要產品有糧、棉、豬、魚、桔、葦、麻等。素有「魚米之鄉」、「薴麻之鄉」、「蘆葦之鄉」的美譽。薴麻年產5萬噸,佔全國總產量的四分之一。蘆葦年產30萬噸左右,居全國之冠。鮮魚、柑桔、鴨蛋產量在全省居領先地位。速生楊作為後起之秀,其蓄積量達百萬立方米。沅江森林覆蓋率已達16.51%。
1、農產品
沅江種植業以稻穀生產為主。糧食作物主要產品有:水稻、小麥、紅薯、馬鈴薯、蠶豆、黃豆、綠豆等。經濟作物主要產品有:棉花、薴麻、黃麻、甘蔗、土煙、枳殼、土葯材。油料作物主要產品有油菜籽、芝麻、花生。2003年糧食總產量為25.61萬噸,棉花總產量為0.85萬噸,油菜籽總產量為2.87萬噸,麻類總產量4.62萬噸。
2、水產品
沅江魚類資源十分豐富,漁業歷史悠久,魚類蘊藏量大,共有各種魚類品種200多種。其中青、草、鱅、鰱、鯉、鯿魚種居多。魚量總類中,花色魚約佔40%,粗鱗魚佔20%,其餘為細鱗和無鱗魚,遍布沅江的各湖、河、港、汊、溝之中。沅江的集體漁場很多,加上個體漁業養殖戶,構成了非常壯觀的漁業生產隊伍。近年還發展了網箱養魚,使養魚成為了僅次於稻穀生產的一門主業。
名特魚類主要為銀魚、烏鱧、鱉、中華鱘、鰻鱺、三角鯰、鱖魚、白鰭豚、江豚等。
2003年,沅江水產品總產量為7.61萬噸。
旅遊資源
沅江市地處「八百里洞庭」之腹地,山襟七澤,水接三湘,擁有璀燦豐蘊的人文古跡和麗質天生的山水美景,大小景點有120多處,素有「水鄉桔城」和「東方威尼斯」之稱。境內的南洞庭湖是國際公認的重要濕地,集湖光水色、島嶼汀洲、文物古跡、珍稀物種和動人傳說於一體,蘊含著洞庭湖縱橫八百里、上下數千年的時空演變脈絡和深刻漁耕文化淵源,集太湖之靈秀、洪澤湖之深沉、巢湖之寧靜、鄱陽湖之曠大於一身,被旅遊名家譽為「我國湖光勝景第一處」。歷史上有許多名人到過沅江,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畫出了一幅幅沅江湖光山色的美麗圖畫。近年來沅江市實施的「旅遊帶動戰略」,進一步推動了旅遊資源的開發,其旅遊勝地漸顯生機。
區位優勢
沅江地處華中經濟圈內,自古以來是湘北地區戰略要地,為湖南省重要的水上交通樞紐。水路連湘、資、沅、澧四水,通江達海,是洞庭湖區重要的農產品和工業原料集散中心;陸路南接長石鐵路、洛湛鐵路和長常高速公路,與長沙、益陽相通,北連白沙大橋和南茅大橋,與岳陽相接。省道S204線縱貫全境,隨著白沙大橋、南茅大橋、益沅一級公路、白沙港口的相繼建成,將使沅江交通更加便捷,區位優勢更加明顯。
Ⅶ 陳集鎮的經濟支柱
陳集鎮地處皖西淮北平原,地勢平曠,土壤肥沃,雨水充沛、氣候宜人,一般農作物都能生長。境內谷河、鍾窪大溝,黑土溝,馬樓大溝依次橫穿 28 個村委會, 10 千米長的豐產河貫通南北,水利資源十分豐富。全鎮有小口井4000餘眼,機井350眼,農用機械400餘部,橋涵36座。
全鎮耕地面積 43平方千米,均屬旱田,是個農業大鎮,農產品極為豐富。主要作物有小麥,大豆、玉米、紅芋、芝麻、棉花,兼以生薑,大蒜、蔬菜,瓜果為輔。近年來,推行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糧經比例調整為6:4 。現有1000 畝的科技示範區3個,1000畝種子基地2個,良種覆蓋率100%,全鎮實行一年3熟制,四熟制。 2004年,農業總產值 133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1508元。養殖業主要以養牛、豬、羊和雞為主。1992年實施了黃牛改良計劃,引進了西門塔爾,利木羊夏洛來等優良品種,並引進紐西蘭羊,八克俠豬,西德兔。
鄉鎮企業立足於本地資源優勢,建有大型榨油廠 4個,小型油廠 3個,次序凍廠 2個,水泥預制廠 5個,養雞場 4個,養牛場 2個,養豬場4個,把紅芋加工成粉絲,粉皮,粉面的「三粉」加工,家家戶戶均可生產。 聞名於省內外的陳集黃牛專業市場初興於清末,幾經沿革,至今已有200年的歷史。1992年6月,由臨泉縣工商局和陳集鎮合資興建,投資 50萬元,佔地面積0.2 平方千米。 辦公大樓、餐館、廠棚、牛房。圍牆等一應俱全,集商,貿、服務於一體。兩湖、雲貴、山東、上海等地客商經常來此洽談談生意。黃牛每集上市量400多頭,成交量200多頭,年交易額4000餘萬元。
陳集的名優土特產有大蒜、香蔥、芹菜、台灣一號無籽西瓜、「勾手」烤雞等,贏得消費者的青睞。
Ⅷ 閩清縣的經濟支柱有哪些
1. 閩清縣農業富有特色,是全省重點油茶縣和南方雜果基地,盛產橄欖、李果、柑桔、蜜柚和無核柿「五大名果」,橄欖、糟菜、粉干「閩清三寶」聞名遐邇。
2.陶瓷生產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南宋年間,12平方公里的東橋義由古窯址是國內現存最大的古窯址,建築陶瓷和電瓷實現規模發展,是中國陶瓷生產基地縣,享有「東南瓷都」美譽。
3.水利資源充沛,人均水資源3975立方米,超出全省人均水資源水平24.2%。縣內有華東最大水口電站,還有中小水電站204座,年發電量60.3億千瓦時,是全國首批百個農村電氣化試點縣之一
Ⅸ 許村鎮的經濟支柱
許村家紡產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構築起了原料供應、織造、染整、檢測和產品研發、銷售等一條龍的家紡裝飾布產銷組合配套體系。擁有實行專業化分工的325家公司型家紡企業及6000餘家個體企業,其中年銷售收入超過500萬元以上企業68家、超億元企業2家、有自營進出口權企業29 家、中國優秀家紡裝飾布出口企業推薦單位11家。從業人員4.1萬人,遍布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大中城市營銷人員7000多名。擁有各類織機及出紙、印花、印染等機器設備3萬多台套,國內外先進設備約5700台套。主要生產銷售高、中、低檔的窗簾布、沙發布、床上用品、成品窗簾、地毯、桌布、台毯、枕頭、墊子、浴簾等及開發銷售紡織管理軟體。
家紡裝飾布年產8億米,銷售覆蓋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國內市場佔有率約三分之一,出口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量超1億米,家紡業年產值69億元、佔全鎮經濟總量95%,年產量、國內市場佔有率和年出口量均名列全國同行業前茅,被譽為「中國家紡裝飾布第一鎮」。
海寧(中國)裝飾布科技工業園已被批准為浙江省特色工業園區和浙江省專業工業區,入園企業112家、面積2500畝、投資6.5億元,其中引進家紡類外資項目4個、總投資1532萬美元、合同利用外資1181萬美元,年產值28億元、占總量41%。
海寧·中國家紡裝飾城首期投資1.5億元、建築10萬平方米,劃分為交易中心、展示中心、信息中心和聯托運中心四大功能區塊。已連續成功舉辦了兩屆中國家紡博覽會。浙江許村被面裝飾布市場建築4萬平方米、紡織原料市場建築1.5萬平方米,市場成交額年均遞增20%以上。
全鎮已形成了以宏達科研中心為龍頭和5個廠級科研所為配套的技術創新體系,建立起了以宏達家紡研發中心為龍頭和10個花樣創意中心、 50個企業技術開發部為主體及家紡質量檢測中心為配套的產品開發體系,建有中國家紡裝飾網和海寧(中國)裝飾布科技工業園網共2個專業網站,擁有企業服務中心、版權登記代理中心、會計服務中心和法律服務中心等中介服務組織和職工培訓中心、成人文化教育中心等教育培訓基地及規范的勞動力市場。
爭取到2004年全鎮家紡業產值超100億元、外貿出口交貨值超50億元;爭取到2005年海寧(中國)裝飾布科技工業園總面積拓展到4平方公里以上、投資超20億元、產值超60億、外貿出口超30億元,成為全國家紡裝飾布生產製造中心、技術開發中心和行業導向中心;爭取到2007年海寧·中國家紡裝飾城拓展到350畝、投資4億元、市場成交額超50億、利稅超30億元,成為全國家紡裝飾布交易中心、展示中心和信息中心。
許村被面裝飾布市場是規模較大的專業市場,有攤位463個,1994年被評為全國文明市場,1998年被評為浙江省一星級文明規范市場。
Ⅹ 三明市經濟支柱有哪些
主要是旅遊業。旅遊業已成為當地主要的經濟支柱。
三明市擁有海峽兩岸(三明)現代林業合作實驗區,是全國集體林業綜合改革試驗示範區,享有福建「綠色寶庫」的美譽,是全國四個活立木蓄積量超過1億立方米的設區市之一。截至2015年6月,已發現金屬和非金屬礦種79個。
已探明儲量的礦種49種,已開發利用的43種。三明擁有中國丹霞•泰寧世界自然遺產地、世界地質公園2個世界級品牌和國家級、省級旅遊品牌各50多個,數量和等級名列福建省前茅。
相關綜述:
2019年,三明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01.56億元,比上年增長8.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03.11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1402.92億元,增長9.0%。
第三產業增加值895.52億元,增長8.0%。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1.7%,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3.9%,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4.4%。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00641元,比上年增長7.6%。
2020年,三明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達2702.19億元,比上年增長4.1%,增幅高於全省0.8個百分點,居全省第5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14.57億元,增長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