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比喻經濟不富裕的成語
1、窮困潦倒:形容生活貧困,失意頹喪。
2、不名一錢:一個錢也沒有。形容極其貧窮。
3、身無分文:身上一分錢也沒有,形容非常貧窮。
4、家徒四壁:家裡就只有四面牆壁。形容家境貧寒,一無所有。
5、不名一文:名:佔有。沒有一文錢。形容極其貧窮。文:量詞。
6、囊空如洗:口袋裡空得像洗過一樣。形容口袋裡一分錢也沒有。
7、一貧如洗:窮得像用水洗過似的,什麼都沒有。形容十分貧窮。
8、囊中羞澀:指口袋裡錢很少。囊:口袋。羞澀:難為情,比喻經濟困難。
9、一窮二白:窮:指物質基礎差;白:指文化和科學落後。比喻基礎差,底子薄。
10、四壁蕭然:四壁:四面牆壁;蕭然:寂寞冷落。屋裡空盪盪的,沒什麼東西。形容生活非常貧困。
1、牽船作屋:拉住一小船作居室。形容生活貧窮,沒有固定的住所。
2、貧病交迫:貧窮和疾病一起壓在身上。
3、更無長物:長物:多餘的東西。除一身之外再沒有多餘的東西。原指生活儉朴。現形容貧窮。
4、繩樞瓮牖:繩樞:用繩子系門,來代替轉軸。形容住房條件十分簡陋。多指貧窮人家。
5、欺貧重富:欺:欺負。欺負貧窮的人,尊重富有的人。
6、憐貧恤老:同情和體恤貧窮年老的人。
7、衣弊履穿:弊:壞;履:鞋。衣服穿破了,鞋子磨漏了。形容人很貧窮。
8、升斗小民:家裡沒有多存糧食。比喻貧窮的老百姓。
9、赤貧如洗:赤貧:窮得一無所有。形容極其貧窮。
10、貧而無諂:雖貧窮而不去巴結奉承人。
11、安富恤貧:恤:救濟。使富有的人安定,貧窮的人得到救濟。
12、集螢映雪:集螢:晉代車胤少時家貧,夏天以練囊裝螢火蟲照明讀書;映雪:晉代孫康冬天常映雪讀書。形容家境貧窮,勤學苦讀。
13、衣敝履空:衣服破爛,鞋子穿孔。形容貧窮。
Ⅱ 形容經濟困難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經濟困難的成語有一貧如洗,家徒四壁,窮困潦倒,身無分文,飢寒交迫,一窮二白,家貧親老,貧病交加,捉襟見肘,一寒如此
拼音:[ yī pín rú xǐ ]
基本釋義
窮得像用水洗過似的,什麼都沒有。 形容十分貧窮。
出 處
元·關漢卿《竇娥冤》:「小生一貧如洗;流落在這楚州居住。」
Ⅲ 形容工資少的詞語有哪些
形容工資少的成語有:入不敷出、捉襟見肘、太倉一粟、廣種薄收、杯水車薪
一、入不敷出[ rù bù fū chū ]
釋義:收入不夠開支。
出處:《紅樓夢》107;「但是家計蕭條;入不敷出。」
二、捉襟見肘[ zhuō jīn jiàn zhǒu ]
釋義:也說捉襟肘見。拉一下衣襟,胳膊肘就露了出來。
出處:《莊子·讓王》:「曾子居衛;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纓絕;捉衿而肘見。」
譯:曾子住在衛國的時候,衣服破爛,面部浮腫,手和腳都磨出了很厚的老繭。
三、太倉一粟[ tài cāng yī sù ]
釋義:比喻非常渺小(太倉:古代京城裡的大糧倉)。
出處:《莊子·秋水》:「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太倉乎?」
譯:如今你從河岸流出來,向大海觀看,才知道你的淺陋,這就可以與你談論大道理了。天下的水,沒有比海更大的了。
四、廣種薄收[ guǎng zhòng bó shōu ]
釋義:農業上一種粗放的經營方式,大面積播種,單位面積產量較低。
出處:明·康海《秋興次前韻》:「憑著這廣種薄收百畝廬,有甚躊躇?」
譯:憑著大面積播種,還有什麼憂愁的呢?
五、杯水車薪[ bēi shuǐ chē xīn ]
(3)經濟來源少怎麼形容擴展閱讀
形容工資少的成語
1、寥寥無幾
liáo liáo wú jǐ
【解釋】寥寥:形容數量少。非常稀少,沒有幾個。
【出處】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一回:「連做詩賦的也寥寥無幾。」
【結構】偏正式。
【用法】含貶義。可用於人;也可用於物。一般作謂語、定語、補語。
【正音】寥;不能讀作「liǎo」。
【辨形】寥;不能寫作「聊」或「廖」;幾;不能寫作「己」。
【近義詞】屈指可數、九牛一毛、鳳毛麟角
【反義詞】數不勝數、無窮無盡
【辨析】和「屈指可數」都可形容人或物少。但「屈指可數」限於屈指之數;不用來形容具體的少;而「屈指可數」可以。
【例句】經過初試這一天;剩下的人已經寥寥無幾了。
2、屈指可數
qū zhǐ kě shǔ
【解釋】形容數目很少,扳著手指頭就能數過來。
【出處】唐·韓愈《憶昨行和張十一》詩:「自期殞命在春序,屈指數日憐嬰孩。」宋·歐陽修《集古錄跋尾·唐安公美政頌》:「今文儒之盛,其屈指可數者,無三四人。非皆不能,蓋忽不為爾。」
【結構】連動式。
【用法】形容突出的人或事。一般作謂語、定語。
【正音】數;不能讀作「shù」;指;不能讀作「zhí」。
【辨形】數;不能寫作「屬」。
【近義詞】寥寥無幾、寥寥可數
【反義詞】不可勝數、恆河沙數
【辨析】和「寥寥無幾」都表示很少。「寥寥無幾」只指數目少;不指日子少。
【例句】
1、我們這里的大學生是屈指可數的。
2、這次考試,班裡成績優秀的學生屈指可數。
3、九牛一毛
jiǔ niú yī máo
【解釋】九條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極大數量中極微小的數量,微不足道。
【出處】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以異?」
【結構】偏正式。
【用法】一般作主語、賓語、定語。
【正音】一;不能讀作「yì」。
【近義詞】滄海一粟、一絲一毫
【反義詞】不計其數、舉不勝舉
【例句】
1、要大老闆拿出這點錢來加我們的工資;對他來說;不過是九牛一毛。
2、他謙虛地說:「和大家的成績比起來,我出的力僅僅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
Ⅳ 家庭經濟困難情況描述是什麼
家庭經濟困難情況描述就是家庭人員,家裡的一年總收入,主要勞動力,農村的(務農),家裡人口多,勞動力少,年收入低於最低保障的。家裡由於哪些原因資金困難。有老人生病花錢等。
1、收入來源比較單一,靠農田或是外出打工,工資不多。
2、家裡人口相對比較多,家裡歷代都是務農,所以家庭經濟基礎比較薄弱。
3、或者家裡有人生病,無經濟來源,無勞動能力,無法定贍養人或撫養權。
4、根據每家不同的情況來寫,或者,下崗員工領取最低工資之後,仍然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准。
四種家庭困難說明:
1、無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無法定贍養人或撫養人、扶養人的居民;
2、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或領取失業保險金期滿仍未能重新就業,家庭人均收入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居民;
3、在職人員和下崗人員在領取工資或最低工資、基本生活費以後以及退休人員領取養老金後,其家庭人均收入仍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居民;
4、其他家庭人均收入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居民。
Ⅳ 怎麼用成語形容收入不夠支出
成語有:入不敷出、捉襟見肘、寅吃卯糧、一貧如洗、不存不濟。
一、入不敷出
1、拼音:rù bù fū chū
2、釋義:收入不夠支出,形容非常貧窮。
3、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零七回:但是家計蕭條,入不敷出。(白話文:但是家裡十分困難,收入不夠支出)
二、捉襟見肘
1、拼音:zhuō jīn jiàn zhǒu
2、釋義: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兒,形容衣服破爛。比喻顧此失彼,窮於應付。
3、出處:春秋戰國·莊周《莊子·讓王》:捉襟而肘見,納履而踵決。(白話文: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兒,穿鞋時往上一提鞋後跟就裂開了。)
三、寅吃卯糧
1、拼音:yín chī mǎo liáng
2、釋義:寅年吃了卯年的糧食。比喻經濟困難,入不敷出,只能預先挪用眼下虧空著的財物或還沒到手的收入,不顧將來。
3、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五回:就是我們總爺也是寅吃卯糧。(白話文:就算是我們的總爺也是寅年吃了卯年的糧食。)
四、一貧如洗
1、拼音:yī pín rú xǐ
2、釋義:窮的像用水洗過似的,什麼都沒有。形容十分貧窮。
3、出處:元·關漢卿《竇娥冤》:小生一貧如洗,流落在這楚州居住。(白話文:我窮得像用水洗過似的,什麼都沒有,流落在楚州這個地方居住。)
五、不存不濟
1、拼音:bù cún bù jì
2、釋義:指支持不住,受不了,入不敷出。
3、出處: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七:不存不濟,香肌瘦損。(白話文:因為入不敷出而支持不住,身體十分消廋。)
Ⅵ 形容工資少的詞語
微薄、菲薄、入不敷出、一貧如洗、一文不名
一、微薄 [ wēi bó ]
解釋:微小單薄;數量少。
引證:茅盾 《為<革命烈士詩抄>題詞》:「為實現四個現代化而貢獻微薄的力量。」
二、菲薄 [ fěi bó ]
解釋:微薄(指數量少、質量次)。
引證: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禮物﹞真是菲薄得很,希望閣下笑納。」
三、入不敷出 [ rù bù fū chū ]
【解釋】:敷:夠,足。收入不夠支出。
【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七回:「但是家計蕭條,入不敷出。」
【翻譯】:但是家庭經濟蕭條,收入不夠支出。
四、一貧如洗 [ yī pín rú xǐ ]
【解釋】:窮得象用水洗過似的,什麼都沒有。形容十分貧窮。
【出自】:元·關漢卿《竇娥冤》楔子:「小生一貧如洗,流落在這楚州居住。」
【翻譯】:我家窮得象用水洗過似的,流落在這楚州居住。
五、一文不名 [ yī wén bù míng ]
【解釋】:名:佔有。一個錢都沒有。形容非常貧困。
【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佞幸列傳》:「竟不得名一錢,寄死人家。」
【翻譯】:結果一個錢都沒有,寄死在別人家裡。
Ⅶ 形容「收入少,支出多」的成語是什麼
入不敷出、寅吃卯糧、等米下鍋
一、入不敷出[ rù bù fū chū ]
【解釋】:敷:夠,足。收入不夠支出。
【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七回:「但是家計蕭條,入不敷出。」
二、寅吃卯糧[ yín chī mǎo liáng ]
【解釋】:這一年吃了下一年的糧。比喻經濟困難,收入不夠支出,預先支用了以後的進項。比喻指經濟困難,入不敷出。
【出自】: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五回:「就是我們總爺也是寅吃卯糧,先缺後空。」
(7)經濟來源少怎麼形容擴展閱讀
一、入不敷出反義詞
豐衣足食 [ fēng yī zú shí ]
【解釋】:足:夠。穿的吃的都很豐富充足。形容生活富裕。
【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五:「堂頭官人,豐衣足食。」
【譯文】:大堂裡面的官員,穿的吃的都很豐富充足食。
二、寅吃卯糧反義詞
飽食暖衣[ bǎo shí nuǎn yī ]
【解釋】:飽食:吃得飽;暖衣:穿得暖。形容生活寬裕,衣食豐足。
【出自】:戰國孟子《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
【譯文】:人有辦法:吃飽穿暖,逸居而不教,就和禽獸差不多
Ⅷ 經濟來源斷了怎麼描述
描述方法:
一、經濟來源方面:家庭主要收入來源靠誰做什麼工作,一個月大概多少。
二、家庭的主要支出:維持家庭的日常生活支出,或其它特殊支出。然後就日常開銷是幾百塊,手機是不是名牌是多少錢買的。有無高級化妝品,有沒有很多衣服,有沒有電腦,電腦是多少錢買的,家裡有沒有殘疾人或生病的,父母的收入是多少。
Ⅸ 形容經濟困難的成語有
形容經濟困難的成語有一貧如洗,家徒四壁,窮困潦倒,身無分文,飢寒交迫,一窮二白,家貧親老,貧病交加,捉襟見肘,一寒如此。
除符合以上條件外,還具備以下條件的,如烈士子女、孤兒、父母患有嚴重疾病或殘疾(喪失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以及特殊困難家庭,家庭持有《特困證》、《社會扶助證》、《最低生活保障證》及本人月平均生活費與家庭人均收入在200元以下,難以維持基本生活的,列為特困生。
參照市民平均消費水平,貧困生的界定標准暫定為:
1、本人月平均生活費、家庭人均收入在300元以下的,平時生活節儉,完成學業確有經濟困難的學生;
2、家庭所在地處邊遠經濟較落後的農村地區,或父母下崗無固定經濟來源,以及殘疾學生、單親、父母離異(低收入家庭)的學生;
3、少數民族學生,及少數本人雖未主動申請但家庭確實貧困,且有相關證明情況屬實的學生,可列為貧困生。
Ⅹ 沒有經濟來源活的很吃力用什麼成語
篳路藍縷
bìlùlánlǚ
[釋義] 篳路:柴車;藍縷:破衣服。坐著柴車;穿著破衣服;去開辟山林。後用以形容創業的艱苦。
[語出] 《左傳·宣公十二年》:「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正音] 篳;不能讀作「bǐ」。
[辨形] 藍;不能寫作「籃」。
[近義] 櫛風沐雨 風餐露宿 寢苫枕塊
[反義] 輕而易舉 養尊處優 坐享其成
[用法] 多用在書面語里。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結構] 聯合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