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房子限購中國經濟怎麼辦

房子限購中國經濟怎麼辦

發布時間:2022-06-26 08:21:27

❶ 從經濟學角度分析限購令對房價的影響越多字越好呀!麻煩各位大神了

這個要從住房市場需求 供給 和政府幹預 來說
政府沒有干預的情況下,完全競爭市場 需求和供給有一個均衡點,供給=需求,
但是在中國現在這個市場,房地產行業吸收了太多的資金,房地產預期太高,產生了泡沫,需求也在一直的增加,導致房產的價格越來越高
這時候的政府幹預是為了民生的考慮,防止經濟惡循環,因為在中國來講,房子是一個人社會立足很重要的一點,這也是中國的一個傳統,限購令幫助了能夠支付的起他所在價位的房子的人 能夠買的起房子。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

❷ 從法律經濟學角度分析我國目前的房屋限購令

(一)「限購令」的制定和出台沒有法律依據

首先,政府出台規定「限制購買」沒有立法依據;政府對於市場的干預多為間接調控,比如規定市場准入條件、規范市場秩序等,這其中,價格調控已經是最為直接的手段了,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第三十條規定,在法定情形下,政府可以對市場交易價格進行必要的調節或限制。但是,我國現行法律並未規定政府有許可權制交易合同的訂立。

其次,「限購令」的內容沒有法律依據。就其實質而言,「限購令」就是要禁止部分合同的締結。締約與履行屬於民事基本制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八條的規定,涉及民事基本制度的事項只能由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制定法律加以調整,而國務院及各地方政府的規范性文件均無權涉及這些內容。

(二)「限購令」的制定不符合程序規定

按照相關法律規定,對於涉及行政相對人重大權利義務的事項,在規范性文件出台之前應該通過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形式聽取各方面的意見,確保行政決定的科學性、民主性和合理性。而「限購令」倉促出台,並沒有廣泛徵求社會公眾的意見,更缺少嚴格的行政聽證程序的支持。特別是在我國「抽象行政行為不可訴」的條件下,「限購令」無法接受行政相對方的質疑和司法機關的制衡,無法保障相對方的合法權益。

(三)「限購令」實施的法律效果和經濟效果不佳

「限購令」中缺乏適用於已經成立而尚未履行終結的交易合同的具體處理條款,這說明政府在制定相關規定時沒有充分地評估「限購令」實施對於既有交易活動的沖擊和影響。因此,「限購令」導致了三類糾紛的發生:第一類是房屋所有權人(買房者) 和購房者之間的合同糾紛;第二類是相對人和房屋登記機關的房屋登記糾紛;第三類是以分家析產為主要爭議的婚姻家庭糾紛。這些糾紛的持續出現,不僅會增加司法實務部門的壓力,而且還將影響房地產市場的穩定發展。

另外,「限購令」具有濃重的計劃經濟色彩,房價持續高漲的主要原因不在於消費者,而在於土地財政和開發商。但目前的調控措施幾乎都將矛頭指向購房者,而很少涉及土地和開發商。延續這種調控思維,限購令必將面臨無疾而終的結果。理由很簡單,樓市的剛性需求可以被壓制,但不可能被消滅。如果不著力從根本上解決制度問題,一旦「限購令」終止,市場只能報復性反彈。這是以前歷次樓市調控留下的教訓。

❸ 限購令的出台對房價有什麼影響

限購令的出台對房價有以下影響:
1、限購令短期影響
從需求面講,限購令的出台通過戶籍限制在短期內主要抑制了當期決定購房的居民以及投機性購買者,從而立即將一部分房屋需求者清除出了市場,這會造成房屋需求的萎縮,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短期內房價會下跌。另外,滿足購房要求的購買者也可能會因為該政策的出台而暫時延遲購買,這在短期內也會造成成交量的下跌,從而也會帶來房價的下跌。
從供給面來看,短期內市場上的房屋供給主要是已建成正在銷售的房屋和居民通過預付款購買的在建的房屋。一般說來,這些在建的房屋是以前決策帶來的住房投資,跟現期的政策變化沒多大關系。因此,可以認為短期內房屋的總供給量沒什麼變化。
因此在短期內,限購令的出台會帶來房價的下跌,包括新房和二手房成交價的下跌。但是,由於住房需求是剛性的,居住是一種必需品,所以通過購買房屋滿足居住需求的這部分購買力和投機性購買力被限制後,這些購買力必然流向其他地區或房屋租賃市場等,因而也會給房屋的租金帶來上漲的壓力。
2、限購令中期影響
從中期來看,限購令對需求面的影響主要取決於限購令執行的時間。限購令是個政策性的東西,它不是一項具有長期影響的根本制度,只是個過渡性的東西,壽命是有限的。一旦政府覺得已無再繼續執行這個政策的必要,該政策就會被取消。那麼可以推知,政策取消的時候就應該是政府認為房價比較合理或者是政府認為房價是老百姓基本可以接受的時候了。所以,從需求面講,限購令對房價的影響取決於政策本身被執行的時間。如果該政策一直被執行的話,一部分購房需求就會始終被抑制,從而始終對房價上升起到一定的抑製作用。
再從供給面來看,中期內房屋的供給量主要取決於可用於建房的土地供應量和房屋供給的結構。「京十五條」對土地供應做出了一些規定,包括保證土地的供應和加強保障房、公共租賃房的供給等,但土地供應的上限也是受到國土政策的限制的。因此,理論上講,中期內房屋的總供給量會上升,這樣會促使房價下跌。
但是,如果回到現實來看的話,政策的執行可能未必就按文件的要求來走。現實中,開發商作為房地產建造的一線執行者,他們建造房屋是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在土地供應量有限的情況下,他們會盡可能建造出附加值較高的房屋,而這類房屋中有相當比例是面向富人的,一般來說,這種房屋的平均價格也比較高。所以,從中期來看,現實中房屋的供給結構會發生變化,而這種房屋供給結構的變化是會促使房價上漲的。
綜上分析,限購令中期內對房價的影響不明朗,現實中房價中期內傾向於在較高位成交或達到均衡。當然,這里的分析未提到政府對房地產商改變房屋供應結構的阻止,這是個比較復雜的問題,它受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博弈以及地方政府和開發商可能會合謀等因素的影響,作為關鍵變數的地方政府的行為會因所處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調整,以最大化其收益。
3、限購令長期影響
影響房屋需求的長期因素跟短期和中期因素是不太一樣的。中國經濟依然可能持續若干年的高增長、城市化的推進以及由此形成的公眾認為房價長期將趨於上漲的預期等因素導致房價在長期內一定是上漲的。由於這些長期因素是受到其他一些更根本因素影響的,因而限購令對長期內房價上漲幾乎沒有影響。限購令只能是在執行比較嚴格的時候通過減緩這些長期因素的作用來減緩房價上漲的速度,就像給房價的長期上漲裝上一個緩沖器一樣。
從供給方面來看,長期內用於建房的土地供應量的存量是剛性的,房屋的供給只能在土地供應存量有限的情況下在供給結構上做文章。在全國或北京的房屋需求達到飽和之前,土地供應的存量如果被耗盡的話,就只能帶來後續房價的不斷上漲。而在需求未飽和之前,不斷加大的供給量和供給結構調整都是可以緩解房價上漲的。限購令對房屋供給的長期影響幾乎看不到。所以,從長期來看,幾乎可以忽略限購令對房價的影響。
參考資料: http://www.gygov.gov.cn/art/2015/1/28/art_11895_700643.html

❹ 房產限購令取消對房價有什麼影響

限購政策對房價有什麼影響
1、短期影響
從需求面講,限購令的出台通過戶籍限制在短期內主要抑制了當期決定購房的居民以及投機性購買者,從而立即將一部分房屋需求者清除出了市場,這會造成房屋需求的萎縮,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短期內房價會下跌。另外,滿足購房要求的購買者也可能會因為該政策的出台而暫時延遲購買,這在短期內也會造成成交量的下跌,從而也會帶來房價的下跌。
從供給面來看,短期內市場上的房屋供給主要是已建成正在銷售的房屋和居民通過預付款購買的在建的房屋。一般說來,這些在建的房屋是以前決策帶來的住房投資,跟現期的政策變化沒多大關系。因此,可以認為短期內房屋的總供給量沒什麼變化。
因此在短期內,限購令的出台會帶來房價的下跌,包括新房和二手房成交價的下跌。但是,由於住房需求是剛性的,居住是一種必需品,所以通過購買房屋滿足居住需求的這部分購買力和投機性購買力被限制後,這些購買力必然流向其他地區或房屋租賃市場等,因而也會給房屋的租金帶來上漲的壓力。
2、中期影響
從中期來看,限購令對需求面的影響主要取決於限購令執行的時間。限購令是個政策性的東西,它不是一項具有長期影響的根本制度,只是個過渡性的東西,壽命是有限的。一旦政府覺得已無再繼續執行這個政策的必要,該政策就會被取消。那麼可以推知,政策取消的時候就應該是政府認為房價比較合理或者是政府認為房價是老百姓基本可以接受的時候了。所以,從需求面講,限購令對房價的影響取決於政策本身被執行的時間。如果該政策一直被執行的話,一部分購房需求就會始終被抑制,從而始終對房價上升起到一定的抑製作用。
再從供給面來看,中期內房屋的供給量主要取決於可用於建房的土地供應量和房屋供給的結構。「京十五條」對土地供應做出了一些規定,包括保證土地的供應和加強保障房、公共租賃房的供給等,但土地供應的上限也是受到國土政策的限制的。因此,理論上講,中期內房屋的總供給量會上升,這樣會促使房價下跌。
但是,如果回到現實來看的話,政策的執行可能未必就按文件的要求來走。現實中,開發商作為房地產建造的一線執行者,他們建造房屋是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在土地供應量有限的情況下,他們會盡可能建造出附加值較高的房屋,而這類房屋中有相當比例是面向富人的,一般來說,這種房屋的平均價格也比較高。所以,從中期來看,現實中房屋的供給結構會發生變化,而這種房屋供給結構的變化是會促使房價上漲的。
綜上分析,限購令中期內對房價的影響不明朗,現實中房價中期內傾向於在較高位成交或達到均衡。當然,這里的分析未提到政府對房地產商改變房屋供應結構的阻止,這是個比較復雜的問題,它受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博弈以及地方政府和開發商可能會合謀等因素的影響,作為關鍵變數的地方政府的行為會因所處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調整,以最大化其收益。
3、長期影響
影響房屋需求的長期因素跟短期和中期因素是不太一樣的。中國經濟依然可能持續若干年的高增長、城市化的推進以及由此形成的公眾認為房價長期將趨於上漲的預期等因素導致房價在長期內一定是上漲的。由於這些長期因素是受到其他一些更根本因素影響的,因而限購令對長期內房價上漲幾乎沒有影響。限購令只能是在執行比較嚴格的時候通過減緩這些長期因素的作用來減緩房價上漲的速度,就像給房價的長期上漲裝上一個緩沖器一樣。
從供給方面來看,長期內用於建房的土地供應量的存量是剛性的,房屋的供給只能在土地供應存量有限的情況下在供給結構上做文章。在全國或北京的房屋需求達到飽和之前,土地供應的存量如果被耗盡的話,就只能帶來後續房價的不斷上漲。而在需求未飽和之前,不斷加大的供給量和供給結構調整都是可以緩解房價上漲的。限購令對房屋供給的長期影響幾乎看不到。所以,從長期來看,幾乎可以忽略限購令對房價的影響。

❺ 十城限購令結束,對國內房價將造成什麼影響

房價的逐年升高很多因素上受到了限購令的影響,導致了部分消費者失去了購房的資格,而這一次的限購令即將結束,對於房價來講是一種緩和關系,迫使樓市降溫,使購買降低,以達到非理性的成交慾望。

這次二線城市的限購令結束,往往是一些中心城市的泡沫的背鍋者,限購令結束,二三線城市的價格會微跌,那麼就可以通過幾年的時間把中心城市的泡沫給完善,這就讓二三線城市的二極分化很嚴重,假如一些二三線城市的核心部分房價就會幅度降低的少一點,特別是結構單一的城市,將會失去大部分競爭力,這就會讓自己在這次限購令結束的市場中競爭力減少,從而成為房價的真正泡沫,鶴崗就是一個很鮮明的證據!

這次限購令結束後,對於市場盤面是一次較小的洗禮,人口流入流出比較小的甚至是負數的城市即將在此後會被淘汰(降低競爭力),特別是之前核心城市裡結構產業單一的地域。此外從人口來講,需求量逐年降低,房子是用來住的概念會逐漸成為主流。

❻ 房屋限購政策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否為什麼 政府此行為扮演了什麼角色,限購政策是否有利於促進房地產市場

肯定不符合。房子是什麼?是商品!憑什麼限購???我在商店裡買糖吃,只能買一個?
我不是給開發商說好話。我也恨死開發商。
房價是受市場供需關系決定,1977-1983年是一個生育高峰期,這部分人大都已經工作,結婚生子的,當然需要房子。還有就是城市化,把大量農民趕進城裡。這是需求。供給方面,卻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中國的老百姓是不準修房子的,只能從開放商那裡買。國外是我買了這塊地後,可以自己修房子。
其實這幾年房價快速上漲得益最大的是地方政府,其次是銀行,然後才是開發商。政府土地收益是它最大的資金來源,銀行是吃了原告吃被告,即向開發商貸款,也向老百姓做按揭,開發商也不是什麼好東西,暴利。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想法是不一樣的。中央政府限購是為了避免重蹈日本的悲劇。當年廣場協議後,日元升值100%,日本出口大受打擊,為了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就搞房地產。結果泡沫越吹越大,崩潰了後20年沒翻得了身。地方政府主要是為了增加GDP,謀取政績,順便弄點錢來花花。
限購雖不是市場行為,但目前絕對是有利的,也不可能長久實施,畢竟有退出的時候。限購一方面擠壓泡沫,把投機性需求擠出去,另一方面,為保障性住房騰出時間。當保障性住房大量投放市場的時候,再取消限購,這樣讓房價有一個「軟著陸」,避免經濟出現大規模波動,畢竟房地產的產業鏈太長,還需要它來消化向水泥、鋼材等過剩產能,帶動家電市場,解決大量農民工的就業問題(你看看修房子的工人,主要是什麼人)。
個人淺見。

❼ 假如「限購」取消,房地產市場會有怎樣的變化呢

在進入2019年之後,由於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房地產市場成交冷談,部分三四線城市取消了「限購政策」。而這些城市房價在取消了「限購」之後,也並沒有如人們預期中的出現大漲行情。現在看來,取消限購之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三四線城市去庫存。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因城施策」地對房地產進行調控。


當然,房地產限購並不是長久之計,隨著我國長效機制的逐步完善,限購政策也將會逐步退出歷史舞台,但在目前情況下一二線城市限購政策不會取消。所謂,長效機制,就是要適時推出房產稅,在房產保有環節征稅。同時,對低收入群體進行托底保障,推出長租房、共有產權房等多途徑解決老百姓的居住問題。屆時,中等收入以上家庭可以買商品房,低收入群體去住保障房,讓房價回歸居住屬性。

❽ 中國的樓市要到什麼程度,政府才肯放開限購

放開 和不放開, 其實沒什麼用,因為真正在漲的地段都是核心城市的核心地段,。你非要去那買,肯定貴,


很多小城市的房價現在根本就不高。

❾ 限價房對中國經濟生活產生的影響

給人們的生活減少了很大壓力,對於沒房子居住的居民帶來了福音,以前房價太高,買房對於他們來說是種奢望,租房住,每年的租金有很多,有了限價房,經濟上節省了開支生活質量也能提高。

❿ 中國經濟內循環下,樓市何去何從

欲問當今全球,誰是最大房地產市場?無疑,中國城鎮化用40年左右的時間走過了西方百年的發展歷程,在這一引擎推動下,中國創造了一個巨大的房地產市場,誕生了一批「宇宙級」房企。
不過,隨著中國經濟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單一房地產市場與整體的國內大市場有何關系?房價將是漲是跌?對於開發商而言,如何實現長遠穩健發展?
要不要房地產業?
「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7月30日,隨著中央政治局做出這一部署,這將成為我國下半年乃至更長時期經濟工作的重要方向。
「我國有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優勢」,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王靜文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在貿易保護主義上升、全球市場萎縮的背景下,可以充分利用國內的超大規模市場,形成以內循環為主、雙循環互相促進的勢頭。
王靜文表示,從國內大市場來看,房地產業是一個關聯效應極廣、體量極大的產業鏈。
首先,國內仍有大量住房需求,形成了龐大的房地產市場。8月14日,國家統計局公布,1—7月份,我國商品房銷售面積83631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81422億元。
這一巨大的體量孕育了眾多的市場主體。8月10日,《財富》公布了最新的世界500強排行榜,我國共有5家房企上榜,其中碧桂園以2019年營業收入703.35億美元的業績,位次由全球177位升至147位,居全球房企首位。
「僅就房地產市場而言,從內循環角度來看,房地產業一頭連著投資、一頭連著民生,實現了投資功能和民生需求的循環」,易居克而瑞城市發展部副總經理繆萌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二季度我國GDP為250110億元,同比增長3.2%,終於實現由負轉正,這離不開投資的貢獻。而在投資中,上半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1.9%,率先實現由降轉升,成為了經濟增長中為數不多的亮點。
第二,房地產業對於上下游產業都有明顯的拉動作用。王靜文表示,房地產業的發展可以帶動家電、傢具、建材等消費。
第三,城鎮化是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任務,也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是形成國內大市場的極重要手段,而房地產業為這一最大的內需提供了重要的生活空間和商業消費空間。
從房地產業的主要產品來看,以碧桂園等為例,這些龍頭房企每年一方面提供數十萬套住宅產品,此外其數百萬平方米的購物商場等也為人們消費購物創造了更便利的條件。
繆萌表示,房地產業較大程度上推動了人口城鎮化,城鎮化也是房地產業發展的最大推動力。當然,城鎮化是動態演變的,過去一味追求高房價的房地產發展模式也不可持續。
樓市供需生變
在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的格局下,中國房地產的邏輯或將生變。
王靜文表示,內循環要形成一個完整閉環,還需要最終消費的支持,整體國內市場需要一定的再平衡。
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目前,深圳、東莞、南京等地紛紛加碼樓市限購政策,其重點是打擊投資投機、囤房、炒房等。
繆萌表示,房住不炒、因城施策仍是樓市主基調,未來樓市成交量價將以平穩為主,房價大起大落將會被遏制。
「在這樣的政策基調之下,樓市需求層面將會發生較大變化」,北京市房地產法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趙秀池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投資投機需求將會受到極大抑制,樓市將會以剛性需求釋放為主,部分剛改需求也會進入樓市,房地產業將真正回歸到保障民生的屬性。
這將對樓市產生什麼影響?市場需求將如何釋放?
「房地產業根本上要滿足人的居住需求,服務於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碧桂園創始人、董事會主席楊國強對此表示,看好三四五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因為隨著農民工工資提升,他們就產生了居住改善的需求,而這些人不會在高房價的大城市買房,也不會在缺乏醫療和學校配套的農村住,因此,他們最大可能會在有學校、醫療等基本配套、且房價在萬元以下的城鎮居住。
「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對於地產商而言,單純追求數量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需要高質量發展」,趙秀池表示,高質量產品是企業的生命,唯有質量過得硬,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才能在市場上有一席之地,實現項目價值的提升。
房企們也在以變應變。據了解,2020年,碧桂園將其發展主題定為全周期綜合競爭力提升年、高質量發展關鍵年。「基礎產品力是重點,關系著房企在市場上的地位和口碑」,碧桂園總裁莫斌表示,今年疫情以來,健康住宅產品需求凸顯,碧桂園迅速啟動產品力全面提升,以健康住宅產品為基礎,並從產業鏈角度配套健康家居產品及健康服務,提供更健康的人居生活。
趙秀池表示,城市價值、區域價值的重塑是未來樓市的一大機遇,人口流入多的城市、高品質項目依然具有發展潛力。
房企需加緊建設護城河
從政策部署來看,以內循環為主的格局將是一場持久戰,新型城鎮化將持續釋放作用,帶動投資和消費需求。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6%,離發達國家80%左右的城鎮化率還存在差距。城鎮化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就有近1400萬人從農村轉入城鎮,不僅增加城市公共服務設施投入,也會釋放巨大的衣食住行等消費需求。對此,繆萌表示,新型城鎮化仍然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面對紅利期,房企們在積極布局後市。以碧桂園為例,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其在國內已獲取的權益可售資源約17022億元,潛在的權益可售貨值約7159億元,權益可售資源合計約2.4萬億元,分布於一二三四五線各等級城市,可滿足未來三到四年以上的銷售量。
王靜文表示,不過也要看到,城鎮化率的上升速度近4年來持續放緩,2019年僅上升了1.02個百分點,是1996年以來最慢的一年,從中可以看出,城鎮化的速度在變慢,這將對房地產企業形成考驗。
整體看,隨著市場空間的變化,競爭更加激烈,初步呈現出強者恆強的局面。
中指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銷售額超過1000億的企業共13家,這些企業銷售額增長率均值為2.2%;銷售額500億—1000億的企業共16家,這些企業銷售額增長率均值為1%;此外,銷售額100億—200億的企業、50億—100億的企業分別下降了7.6%、11.6%。這顯示出,相比於其他房企,規模越大的頭部企業銷售業績整體也越好。
雖然如此,大型房企依然在通過各種手段,加緊建設護城河。從碧桂園來看,通過現金流管理、降低負債、開辟低成本融資渠道等,2019年凈借貸比率僅為46.3%,遠遠低於50家典型房企平均凈負債率94.1%的水平,抗風險能力大幅提升。具體看,2019年底,碧桂園需於一年以內償還的短期有息債務為1163億元,以其2683.5億元可動用現金余額計算,現金余額對於短期有息負債的覆蓋比例達2.3倍,償還債務沒有壓力。
在中國經濟內循環之下,發展更多依靠科技創新,轉型升級是主浪潮,為此,近年來大型房企也進入造車、機器人等領域,開辟新的業務增長點。
從2018年開始,碧桂園就開始在「建築機器人+裝配式建造」領域進行摸索,目前已在建築機器人、餐飲機器人方面取得長足的進展。僅在餐飲機器人方面,截至2020年6月,碧桂園已累積提交超500餘項專利申請,涵蓋火鍋、中餐、快餐、煲仔飯等多個業態。
中指研究院指出,碧桂園圍繞地產主業持續做強,積極布局機器人、現代農業等高科技產業版圖,實現多元布局和主業協同並進,有利於長遠發展,值得行業借鑒。
在業績持續提升的同時,碧桂園持續投身於社會公益活動,累計捐贈超67億元,涉及精準扶貧、職業教育、教學科研等多方面。今年疫情期間,碧桂園集團、國強公益基金會先後共捐贈2億元設立抗疫基金,全力支持一線抗疫工作。
王靜文表示,經濟向內的背景下,發展越來越注重以人為本,房企積極參與慈善公益活動,有利於提升其整體價值。

閱讀全文

與房子限購中國經濟怎麼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你喜歡聽哪些童話故事 瀏覽:380
哪些有趣的美食故事 瀏覽:836
到烏鎮景區玩到哪裡住經濟實惠 瀏覽:485
穿泳服的美女電影都有哪些 瀏覽:878
考上事業單位後還有哪些流程 瀏覽:17
經濟降低房價是什麼意思 瀏覽:640
太原市哪裡有美女 瀏覽:918
婚姻如何由壞變好 瀏覽:529
社會在轉型什麼樣的人生活會幸福 瀏覽:28
看美女跳舞的軟體有哪些 瀏覽:306
1974屬虎女2021年婚姻運勢如何 瀏覽:596
為什麼會出現婚姻變成墳墓 瀏覽:404
陷入愛情感覺怎麼樣 瀏覽:503
美女被豬拱了怎麼辦 瀏覽:58
相愛就是幸福怎麼說 瀏覽:866
美女怎麼沒有去上班呢 瀏覽:565
經濟收入要怎麼寫 瀏覽:373
在哪裡打開健康碼vivo 瀏覽:844
事業單位剛來工作是什麼職位 瀏覽:46
如何把幸福傳遞他人 瀏覽: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