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共享經濟這把火到底還能燒多久
一個迷茫年輕人的聚散地這些共享資本過於急於瘋狂各自搶占擴張市場,燒錢砸市場的程度比過去的滴滴快的更為激進,卻在最關鍵的用戶角度:運營模式、產品質量、國民素質三者間缺乏權衡與考慮。
首先是人性化,這些共享產品首先得在性能與質量上比我們原有的更有優勢。
如果產品自身質量不到位,再多的情懷、再大力度的市場推廣也是徒勞。
共享單車是創新的行業,然而沒有相關政策緊跟,沒有建立相應的信用體系和處罰機制,也是導致此類結果的重要原因之一。相信素質相對較差的用戶,在相關制度的約束之下,也有不少會循規蹈矩從而形成良好的秩序。
失敗的多,有想法、有信心是好的,但也要考慮好商業模式。
共享單車這把火到底還能燒多久?
或許共享單車的命運,共享雨傘已經看到了。
浮瓜冬蟬,在這里找到你的故事與獨立思考。
❷ 「共享經濟」還能再繼續嗎
當然能繼續啊,且數據可觀。國家發改委新聞發主人孟瑋表示,預測到2017年年底,中國共享經濟的交易規模將達到4.5億元。預計未來幾年我國共享經濟還將保持40%左右的高速增長。
❸ 你覺得共享經濟能夠火多久
這個還是要看人們的需求而定吧,我看到過有很多共享的產品,最常見的就是現在的共享單車了,其次就是共享的雨傘,共享的充電寶之類的。
但是目前來說,好像只有共享單車這一塊做得比較成功,而且也不是所有的共享單車都能夠成功的,之前在重慶投放的一個共享單車的品牌好像就倒閉了吧。所以我想說你想要發展共享經濟的話,還是要選對地方,像重慶這種一路都是3d的,怎麼又合適去踩單車呢?
其實就是一些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什麼的。關於街電運行不下去的原因,我沒有細看,反正我只知道我平時出門在外的時候是不需要用到充電寶的,如果需要的話我也會自己備一個,不需要去馬路旁邊租借一個充電寶。
但是共享雨傘,我覺得這個方案是比較危險的。因為之前聽說了太多太多共享雨傘被別人拿走就不還的例子!雖然說這是小成本吧,但是如果你每個人都拿走,不還的話,其實數目還是挺多的,損失的金額也不少,就比如我們的小黃車吧,其實虧損也是挺大的,還好,這是一家大企業,能夠有足夠的資金支撐,不然的話我想就憑現在中國人這種破壞力,它離香消玉殞也不久了。
其實我覺得共享經濟對城市來說是一大進步,但是這種進步還需要我們用文明和道德去支撐,如果對於那些共享產品,我們不去愛惜的話,那麼就算它的創始人對它抱了很大的期望,它也活不長久。
❹ 共享手機現身昆明,各種共享經濟還能活多久
隨著互聯網的逐漸發展,我們處的這個時代慢慢變成了一個共享的時代。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共享經濟對於消費來說是一個好事。各種共享經濟的平台,大都有著門檻低,消費少的特性。這足以讓消費者以相對較少的資金流出換來利益最大化。
昆明近日出現了共享手機,仔細想想,其實不過就是打造共享的幌子來租賃手機。
很多人認為共享經濟,燒錢不盈利。其實,入市先經歷賠錢階段,是共享經濟商業模式的特點。幾乎這些共享品牌,一開始的時候都是賠錢的。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共享平台轟轟烈烈開起來,然後又轟轟烈烈的倒閉。
事實上,如果沒有結實的資金鏈,大部分共享平台是扛不住如此之大的資金流出的。
雖說隨著現在的時代發展,共享會成為必然。但是,在共享經濟中,共享平台所面臨的來自用戶,服務提供者,社會以及政府的各方面壓力,都讓共享經濟不會走太遠。
❺ 又一共享單車倒閉,中國的共享經濟還能活多久
錢燒完了也就結束了。
截一段新聞:
到目前為止,所有共享單車企業都還處於燒錢階段。即便是先行者ofo共享單車,也只在部分高校實現了盈虧平衡。而據了解,ofo自行購買的單車成本約在200元左右,採用了價格較低的機械鎖,在所有共享單車中成本是最低的。
「我們每天都投入很多資金在車輛和運維上,2000萬元天使輪融資都用在軟硬體開放和維護運營上。」一步單車聯合創始人林袁告訴記者,公司每輛單車造價在500元以上,並有100號人的線下運營團隊。林袁說,計劃在未來半年內在成都投放10萬輛正式版單車,這就需要後續融資的跟進。
此前,摩拜單車創始人胡瑋煒曾表示,沒有思考過「一定要找商業模式」,也沒有思考盈利模式。但盈利模式是擺在所有創業者面前的必答題。「單靠單車租賃費用肯定不能支撐項目繼續往前走。」林袁坦言,「未來只有做加法,藉助其他產品,圍繞客戶做商品、咨詢、廣告等。」他說,共享單車有足夠高頻的使用場景,「還是有發揮空間」。
❻ 共享經濟現狀分析與展望
中國共享經濟總體規模達3.69萬億
根據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2022年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2021年中國共享經濟市場總體規模達到3.69萬億,較2020年增長約9.2%。
綜上所述,中國共享經濟總體規模達到3.69萬億,其中生活服務、生產能力以及知識技能領域的共享金經濟規模佔比最大。生活服務領域的共享經濟規模達到1.7萬億,生產能力和知識技能領域的共享經濟規模持續增長,2021年分別達到1.2萬億和4500億。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共享生活服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❼ 共享單車盛行,集齊七個顏色了,那共享經濟還能走多久
要想共享經濟走下去必須提高國民素質…
❽ 共享汽車再現倒閉,共享經濟到底還能存活多久
在過去的一年裡,「共享經濟」成為了社會的新寵,隨著滴滴打車,摩拜單車、ofo單車等一大批共享產品的出現和不斷發展,「共享經濟」似乎成為了互聯網工作者的寵兒。一大批共享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各種的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籃球,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等等,彷彿一夜之間都出現在社會的各個角落。但是,互聯網泡沫註定給眾多的創業者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僅僅一年都不到,以共享單車為代表,很大一部分共享產品就紛紛倒閉和解散,特別是最近網傳又有一家共享汽車也宣布解散。
❾ 悟空單車倒閉,共享經濟還能火多久
共享經濟鼻祖Uber深陷危機,悟空單車倒閉,共享泡沫真的來臨了嗎?
1.什麼是共享經濟?
共享經濟是指以獲得一定報酬為目的,通過互聯網媒介整合線下閑散物品、勞動力、教育醫療資源等,基於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權暫時轉移的一種新經濟模式。其主要特點是:有一個由第三方創建的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市場平台,個體藉助這個平台,交換閑置物品、分享知識經驗、籌集項目資金等。
共享經濟這個術語最早是由美國得克薩斯州立大學社會學教授馬科斯•費爾遜(Marcus Felson)和伊利諾伊大學社會學教授瓊•斯潘思(Joel Spaeth)於1978年發表的論文(CommunityStructure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A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中提出。
美國是共享經濟的發源地,全球最大的計程車公司Uber是共享經濟的鼻祖,是世界共享經濟的典範。Uber沒有一輛計程車,業務卻遍及全球,被中國創業者譽為「中國式共享經濟的真實寫照」。
2.共享經濟在中國有多火?
共享經濟是最近幾年才發展起來的!近年來,中國從最早開始的共享單車,到共享汽車、共享廚房、共享充電寶、共享知識……各類共享概念如雨後春筍般的冒了出來,共享產品或服務成了創業者們首選的項目,共享項目成為了資本市場競相角逐的目標,共享經濟逐步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作為一種新興經濟業態,共享經濟在中國究竟有多火?有多熱?下面幾組數據可以說明問題。
據初步統計數據顯示,在早高峰時段,北京國貿地區平均每10秒就有一輛共享單車被騎走;ofo共享單車在中國已經投放75個城市;摩拜單車日訂單量超2000萬,提供累計超6億次的騎車服務。
移動互聯網數據公司TalkingData發布的《2017年共享出行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共享經濟市場交易額約為34520億元,融資規模約1710億元,參與共享經濟活動的人數超過6億人。
全球獨立咨詢機構羅蘭貝格發布的《2018年中國汽車共享出行市場分析預測報告》指出,至2018年,全球共享經濟規模有望達到5200億美元(約36000億人民幣)。其中,中國已經形成625億美元(約4300億人民幣)的共享經濟市場,並保持54%的高速增長,到2018年中國共享經濟市場有望達到2300億美元(約15800億人民幣),在全球經濟中的佔比由33%提升至44%,成為領軍力量。
中國共享經濟的火爆,迎來了資本市場的競相追逐,參與人數也越來越多,各種共享型公司井噴式涌現。共享經濟的蓬勃發展推動了共享模式的創新和消費升級,激活了國內市場,也為製造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3.共享單車新一輪競爭引發人們對市場泡沫的擔憂
發端於2016年的共享單車,於2017年迎來了最激烈的一年。從最早扛起共享單車大旗ofo與摩拜,到如今小鳴單車、小藍單車、智享單車、永安行、騎點、奇奇出行、CCbike、7號電單車、黑鳥單車、hellobike、酷騎單車、1步單車、由你單車、踏踏、Funbike單車、悠悠單車、騎唄、熊貓單車、雲單車、優拜單車、電電Go單車、小鹿單車、小白單車、快兔出行等一眾單車各立山頭,共享單車行業可謂風生水起,一片繁榮景象。在街頭,彷彿一夜之間,共享單車已經到了「泛濫」的地步,各大城市路邊排滿各種顏色的共享單車。
6月16日,共享單車公司摩拜單車宣布完成6億美元的E輪融資,創下共享單車行業單筆融資的最高紀錄。實際上,2017年以來,摩拜單車累計融資已超10億美元,此輪融資後,摩拜單車估值約30億美金,高居行業榜首。摩拜在融資上大獲成功,ofo將融資5億美元的消息亦不脛而走。與此同時,擁有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的彩虹共享單車橫空出世,剛剛完成千萬元天使輪投資,目前A輪1.7億融資正在籌備期。
一年多來,眾多共享單車公司先後獲得投資,除了兩家領頭羊以外,還有約近30家初創公司活躍在單車共享領域。「成功的融資案例」、「鮮活的事實經驗」激勵著一批批相信「只要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的創業者前仆後繼地奔向了共享行業。
在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的形勢下,共享經濟空前火爆似乎就是現代商業的「靈丹妙葯」,如今衣食住行等各行各業都開始玩起了共享。在以共享單車、共享汽車為代表的共享經濟如火如荼的時候,有人已經開始質疑共享經濟火爆的商業模式下可能會隱藏著巨大的風險泡沫。事實上,這樣的質疑不無道理,因為快速增長共享行業在某些城市已經出現了市場已飽和。
4.悟空單車倒閉初露共享泡沫端倪
6月13日,重慶戰國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悟空單車」在正式運營了5個月之後,在其官微發布聲明終止服務退出共享單車市場,成為業內首家退出共享單車市場的企業。
悟空單車創始人雷厚義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為了追共享單車的「風口」,搭進去300多萬元,1000多輛單車也不見了蹤影。他表示,對於小公司而言,共享單車行業頭部集中效應太嚴重,摩拜和ofo等企業在各種資源方面存在極大優勢,已對整個行業形成虹吸效應。
6月19日,金沙江創投創始人朱嘯虎在朋友圈轉發了一則某第三方數據機構出具的 《ofo活躍用戶、用戶增速遠甩摩拜,穩居第一》報告。馬化騰回應稱「從微信支付看摩拜高一倍多的,另外智能機和非智能機未來價值和潛力還是很不同的。」兩位大佬a016981就共享單車誰是第一的激辯截圖瞬間刷爆朋友圈,他倆圍繞共享單車的用戶數據之爭、智能化之爭、鋪量多是否是決勝關鍵等三個問題展開爭論。
種種跡象表明,共享單車市場正在面臨著一場生死較量。摩拜最新官方數據顯示,摩拜單車在海內外超過100個城市運營超過500萬輛智能單車,日訂單量最高超過2500萬個,注冊用戶超過1億戶。ofo雖然沒有公布最新數據,但根據艾瑞咨詢5月數據顯示,ofo月度活躍用戶增長至6272萬戶。小品牌企業在資金、資源、供應鏈以及產品系統上、網路推廣(28推)上都與行業頭部企業存在較大差距,悟空單車的倒閉也預示著妄想通過共享經濟一飛升天的創業者的夢想可能就要變成黃粱美夢了。
從近幾年共享單車行業的發展狀況來看,共享單車發展過於迅猛,短短幾年時間,就完成了傳統行業幾十年的成長歷史。隨著越來越多的共享單車湧入,人行道、顏色、供應鏈等相關資源越來越少,競爭會越來越激烈。悟空單車是第一個倒下的,但也絕不是最後一個,隨著未來競爭的不斷加劇,相信還會有更多的單車企業步入悟空單車的後塵。
紐約時報援引畢馬威(KPMG)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的風險投資公司投資了310億美元,同比增加近五分之一,大量投資流向了共享公司。如今,國內資金過剩的現象已經凸顯,在缺乏技術和模式創新的支撐下,被資金炒熱的共享經濟總有倒閉的一天,共享經濟的泡沫在資本的助推下正越吹越大。
5. 共享鼻祖Uber深陷危機吹大共享經濟泡沫
進入2017年以來,共享經濟鼻祖Uber像開了掛似的經常登上媒體頭條,而且都是負面新聞。據悉,面臨CEO無限期休假的Uber麻煩不斷,近期的數據表明,這家在線打車巨頭正在失去其美國市場的優勢。一方面,研究公司Second Measure表示,Uber的美國市場份額從今年初的84%下降到5月底的77%,來自舊金山的Lyft正不斷沖擊著舊有秩序。另一方面,在管理層丑聞不斷的背景下,投資者也越來越變得舉棋不定,Uber在全球也面臨著嚴峻競爭,類似印度Ola及東南亞Grab這樣的公司正在蠶食著Uber的海外市場。
任何共享經濟項目,都需要根植於用戶的真實需求,需要立足於服務好客戶,否則即便融資成功了,也註定不會走太長遠。共享經濟需要創業投資資金的扶持和孵化,投資應該立足於服務好實體經濟的發展,服務好客戶各種潛在需求。否則,共享經濟很容易淪為資本狂歡下的又一場泡沫化運動。
從Uber陷入危機到悟空單車倒閉,共享經濟產生泡沫的跡象越發明顯。隨著共享行業的進一步膨脹,共享經濟的進一步神化,還會有越來愈多的資本和創業者加入進來,一旦到了預期目標不能實現夢想破滅的時候,或許就是共享泡沫破裂的時候。
中國共享經濟的火爆,各種共享型公司井噴式涌現。有人已經開始質疑共享經濟火爆的商業模式下可能會隱藏著巨大的風險泡沫。事實上,這樣的質疑不無道理,從Uber陷入危機到悟空單車倒閉,共享經濟產生泡沫的跡象越發明顯。(大衛)
❿ 共享經濟正用漲價迎接「終局」,共享經濟是真的做不下去的生意嗎
共享經濟確實是難以做下去的生意,因為以往很多的共享經濟早就被市場所淘汰,而如今的共享經濟只是在疲於活命罷了。現如今共享經濟採取不斷漲價的方法來謀取暴利其實無非就是在共享經濟走向終局前收割一波韭菜。為何共享經濟這個行業的各個公司一直處於虧損的狀態,究其根本在於共享經濟這個行業找不到賺錢的方法。或許如今的共享經濟將會迎來終局,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在未來的某一天,共享經濟或許又將以嶄新的姿態重新的出現在人們的眼中。
最後我想說的是:我希望共享經濟能夠找到一個正確的方式去謀取正當的利益,靠犧牲消費者的利益去謀求生存必將走向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