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是怎麼運行的
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是價格、供求、競爭。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比一般的市場經濟更強調宏觀調控。所以它多了計劃、政策、法規等運行調控手段。
也就是有形的手和無形的手相合作共同影響。
❷ 經濟學原理中關於整體經濟如何運行的解釋
整體經濟運行的三個原理,
1.
生產率是生活水平的最終根源,
2.
貨幣量的增長的通貨膨脹的最終根源,
3.
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權衡取捨。
經濟運行機制是指社會經濟整體在運動過程中各構成要素在有機聯系中發生的相互作用的機理及其協調功能。經濟運行機制是協調經濟運動過程的經濟機理,經濟運行機制功能的發揮,有賴於其中各構成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經濟運行機制是有規律地按一定的方式運行而發揮總體功能。經濟運行是指各種經濟主體利用各種生產要素進行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等經濟活動的過程。
❸ 國家經濟是如何運轉的
1是通過國家稅收完成資金的集中,通過財政完成資金的使用.
2是通過國有企業上繳利潤,通過財政完成再分配.
3是通過各級政府的罰沒收入,保證國家資金的不足.
❹ 經濟是如何運行的
經濟矢量的合成和資源的有效配置
王見定李穎伯
{摘要}按照傳統的經濟學理論,經濟變數是以標量的形式出現的。本文提出:經濟變數實質上是一種矢量。但又不同於物理學中的矢量,有其自身的合成規律。資源的有效配置其實是經濟矢量合成的一種形式。本文以一些實例對經濟矢量合成的法則進行說明,並進一步闡述這一理論在經濟活動中的指導意義。(內容簡介:經濟學新理論)
4噸混凝土和1噸盤鋼構成一個5噸的混恁土構件;一個缸的發動機、一個底盤、一個車身構成一輛轎車;一個顯像管、一個復雜的線路和一個殼體構成一個精美的電視機;一個美容師半個小時的勞務加上對各種美容美發器械及化妝品的使用,產生了一個時髦的發型;一位外科大夫4個小時的手術以及四個同事的合作、醫療器械和各種葯物的使用完成了一個心臟手術....這些都是經濟矢量合成的事例。
混凝土4噸和1噸盤鋼是兩種不同的經濟變數,像這樣既有大小又有一定流向的經濟變數,我們定義為經濟矢量。4噸混凝土和1噸盤鋼構成了一個5噸的混凝土構件,可以看成兩種經濟矢量的合成。它們之間的比例是一定的,是由構件的用途決定的,而且這種比例將隨著生產的發展而變化(當然在一段時間內是相對穩定的)。如果現在有5噸混凝土和1噸盤鋼,也只能構成5噸的混凝土構件,多生產的1噸混凝土在這一組合中是無用的。這就是經濟矢量的合成法則。這個法則對於不同的經濟矢量之間是不同的。這種經經濟矢量的合成可以在多個經濟矢量中進行。例如一個發動機、二個車身、二個底盤也只能構成一輛轎車,其中的一個車身、一個底盤是多餘的。以上例子已說明了經濟矢量概念是客觀的,也說明經濟矢量是按一定法則合成而產生社會的綜合效益。這種法則在一定時期具有相對穩定性,它取決於合成商品和勞務的質量要求,也取決於屆時的生產水平。
通常,我們在經濟學教科書中見到的資源的有效配置,實際上也可看成是一種經濟矢量合成的實例,有效的含義就在於不進行多餘的生產。當然一種商品和勞務是否是有效的,還取決於價格和周圍的環境。例如:一輛賓士轎車,就它的發動機、底盤、車身以及其他一切配套設施都是可以說是一種資源的有效配置,但其10萬美元的價格,相對一般市民來說,就不能說是完全有效的。而對於中產階級來說卻可以看成是一種有效的配置。或者就環境而言,在經濟發達國家的美國、西歐它可能是一種資源的有效配置(當然也不能超過一定的數量)。而在那些經濟正處在發展中乃至落後的地區,它就不能算是一種資源的有效配置。
世界上,任何國家,不管它是發達的國家,還是發展中的國家,都面臨著對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對資源的有效配置。資源不同程度的無效開發和無效配置,將造成有效資源的大量浪費、環境的嚴重污染乃至經濟危機。
近20年來,社會主義國家都面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就實質而言,就是對各種資源進行更有效的開發,對各種資源進行更有效的配置。目前我國進行的下崗再就業工程實質上就是全國范圍內進行的各種資源的有效配置活動。所謂新的經濟增長點,就是某些地區、某企業、某產品基本上達到了某些資源的有效配置。我們認為,當這種有效配置的覆蓋面達到50%的時候,由於經濟活動的慣性,全國經濟將出現全面好轉,展示強大的生命力。就一個地區而言,整個經濟活動達到80%的有效將是非常理想的,100%的有效是不存在的,既使是在發達國家美國也至少有20%的無效生產,它需要通過調整,甚至破產來達到有效。
參考文獻
{1}Samueclson
and
Nordhaus:「Economics」,12th,Ed,McGraw-Hillco.NewYorK,1985.
{2}Parkins:「Modem.Macroeconomics」,Prentice
Hall,Canada,1980.
{3}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譯本,三聯書店,1957.
{4}克萊因:《凱恩斯的革命》中譯本,商務印書店,1980.
{5}羅賓遜、伊特韋爾:《現代經濟學導論》中譯本,商務印書店,1982.
{6}高鴻業、吳易乙:《現代西方經濟學》,經濟科學出版社,1990.
{7}王見定:《國民經濟行業排列的有序化與經濟矢量》,第51屆國際統計大會論文集,土耳其,1997.
{8}王見定、李穎伯:《經濟矢量的合成和資源的有效配置》,國際社會和經濟發展大會論文集,墨西哥,1998.
{9}王見定:《社會統計學與數理統計學的統一》,前沿科學,2008年第二期,北京,2008.
❺ 《經濟機器是怎樣運行的》筆記
經濟三大力
1.生產力的提高
2.短期財務周期
3.長期財務周期
支出總額=支出的貨幣+信用,是經濟的驅動力,支出總額/貨物=價格
央行通過影響利率和發行貨幣控制經濟
信貸:
信貸一旦產生,是貸款人的資產,借款人的負債
信用良好的借款人:償還能力好(收入債務比率高),抵押物
生產率可以提升,但是比較穩定,但是債務波動比較明顯,有長短兩個周期,分別是5-8年和75-100年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QwNjY4Nzg4.html
經濟三大力
1.生產力的提高
2.短期財務周期
3.長期財務周期
支出總額=支出的貨幣+信用,是經濟的驅動力,支出總額/貨物=價格
央行通過影響利率和發行貨幣控制經濟
信貸:
信貸一旦產生,是貸款人的資產,借款人的負債
信用良好的借款人:償還能力好(收入債務比率高),抵押物
生產率可以提升,但是比較穩定,但是債務波動比較明顯,有長短兩個周期,分別是5-8年和75-100年
信貸可以憑空產生,於是信貸增加超過生產能力,等式效果可知價格會上升,導致通貨膨脹。
這時央行會提高利率,這時有貸款能力的借款人減少,已經產生的債務還款壓力增大,於是信貸放緩,支出下降,收入因此下降,經濟開始衰退。衰退到一定程度,降低利率,刺激經濟擴張。
如果信貸容易獲得,經濟擴張,信貸不容易獲得,經濟衰退
但是在長期來看,人們花的錢越來越多(在每次增長和低谷後,債務總額都超過前一個周期),這是人性,造成了長期內,債務增加的速度超過收入,形成長期債務周期。
在繁榮期,貸款人放鬆貸款條件,過度借貸造成經濟泡沫。債務與收入比率=債務負擔,收入只要繼續上升,債務負擔就可以接受,因此資產價值迅猛上升,人們大量借錢投資,因為此時投資很劃算。而且收入和資產價值的上升,能夠長期內保持良好信用。
但是長期內,債務負擔緩慢增加,積累到一定程度後,償債成本的增加速度超過收入,迫使人們減少支出來償債,收入降低,信用降低,借貸減少,成本進一步增加,周期逆轉,這時達到長期周期的頂峰,債務負擔過重,進入去杠桿化過程。
在去杠桿化過程中,人們削減支出,收入下降,信貸消失,資產價格下跌,銀行發生擠兌。隨著收入下降和償債成本增加,償債人通過出賣資產償還債務。市場充斥待售資產。價格下跌,抵押物價值降低。
在這種情況下,利率已經很低,無法通過降低利率起作用。
去杠桿化過程與衰退過程不同的是,借款人的債務負擔過重,無法通過降低利率來減輕。貸款人停止放貸,借款人停止借貸,整個經濟體都失去了信用。解決辦法:個人政府都減少支出,通過債務違約和重組減少債務,財富再分配,央行多發行貨幣。
減少支出(緊縮),也造成收入減少,收入減少的速度大於債務減少的速度,實際上債務負擔是更重了。另外企業等減少支出會造成工作機會減少,收入也會降低。
如果人們認為銀行無法收回貸款,人們會擔心銀行無法支付其存款,產生擠兌,個人、企業、銀行產生債務違約,這種嚴重的經濟收縮就是蕭條。主要特徵是,本來以為很多資產其實並不存在。很多貸款人不希望債務違約造成自己的資產消失,同意債務重組,削減債務。這會導致債務減少,但是也會導致收入和資產以更快的方式減少,導致通貨緊縮。
中央政府這時稅收減少,失業補助增多,預算赤字出現。
央行多發行貨幣(通貨膨脹),購買政府債券,政府拿貨幣進行經濟刺激計劃;購買金融資產,抬高價格。
核心地採用這四種方式,平衡通縮和通脹,可以實現和諧的去杠桿化。
三條經濟法制:
1.不要讓債務增長速度超過收入,會被債務壓垮
2.不要讓收入的增長速度超過生產力,會失去競爭力
3.盡一切努力提高生產率
信貸可以憑空產生,於是信貸增加超過生產能力,等式效果可知價格會上升,導致通貨膨脹。
這時央行會提高利率,這時有貸款能力的借款人減少,已經產生的債務還款壓力增大,於是信貸放緩,支出下降,收入因此下降,經濟開始衰退。衰退到一定程度,降低利率,刺激經濟擴張。
如果信貸容易獲得,經濟擴張,信貸不容易獲得,經濟衰退
但是在長期來看,人們花的錢越來越多(在每次增長和低谷後,債務總額都超過前一個周期),這是人性,造成了長期內,債務增加的速度超過收入,形成長期債務周期。
在繁榮期,貸款人放鬆貸款條件,過度借貸造成經濟泡沫。債務與收入比率=債務負擔,收入只要繼續上升,債務負擔就可以接受,因此資產價值迅猛上升,人們大量借錢投資,因為此時投資很劃算。而且收入和資產價值的上升,能夠長期內保持良好信用。
但是長期內,債務負擔緩慢增加,積累到一定程度後,償債成本的增加速度超過收入,迫使人們減少支出來償債,收入降低,信用降低,借貸減少,成本進一步增加,周期逆轉,這時達到長期周期的頂峰,債務負擔過重,進入去杠桿化過程。
在去杠桿化過程中,人們削減支出,收入下降,信貸消失,資產價格下跌,銀行發生擠兌。隨著收入下降和償債成本增加,償債人通過出賣資產償還債務。市場充斥待售資產。價格下跌,抵押物價值降低。
在這種情況下,利率已經很低,無法通過降低利率起作用。
去杠桿化過程與衰退過程不同的是,借款人的債務負擔過重,無法通過降低利率來減輕。貸款人停止放貸,借款人停止借貸,整個經濟體都失去了信用。解決辦法:個人政府都減少支出,通過債務違約和重組減少債務,財富再分配,央行多發行貨幣。
減少支出(緊縮),也造成收入減少,收入減少的速度大於債務減少的速度,實際上債務負擔是更重了。另外企業等減少支出會造成工作機會減少,收入也會降低。
如果人們認為銀行無法收回貸款,人們會擔心銀行無法支付其存款,產生擠兌,個人、企業、銀行產生債務違約,這種嚴重的經濟收縮就是蕭條。主要特徵是,本來以為很多資產其實並不存在。很多貸款人不希望債務違約造成自己的資產消失,同意債務重組,削減債務。這會導致債務減少,但是也會導致收入和資產以更快的方式減少,導致通貨緊縮。
中央政府這時稅收減少,失業補助增多,預算赤字出現。
央行多發行貨幣(通貨膨脹),購買政府債券,政府拿貨幣進行經濟刺激計劃;購買金融資產,抬高價格。
核心地採用這四種方式,平衡通縮和通脹,可以實現和諧的去杠桿化。
三條經濟法則:
1.不要讓債務增長速度超過收入,會被債務壓垮
2.不要讓收入的增長速度超過生產力,會失去競爭力
3.盡一切努力提高生產率
❻ 經濟是怎樣運行的
你好,
現在各國經濟主要靠市場機制調節,偶爾需政府管理,經濟不是幾句話能說清楚的。
經濟學中的經濟機制是指一定社會經濟機體內各構成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關系及功能。它存在於社會再生產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的全過程。由於經濟機制是在經濟機體的運行過程中發揮功能的,因此它又稱為經濟運行機制。
機制一詞最早來自希臘文mechane,意指機器、機械、機構。這一工程學概念相繼為其他學科所採用。社會經濟形態作為社會機體也有自己的經濟機制,受一定的經濟規律的支配。在經濟機制形成和發揮作用的整個過程中,都同人們的活動相聯系。因為不論生產的社會形式如何,勞動者和生產資料始終是生產的因素,現實的經濟活動總是體現有生命的主觀因素(勞動力)的作用。經濟規律具有客觀的性質,但經濟規律的作用要通過人們的經濟活動才能實現,因此,在分析經濟機制的內涵時,既要把握它的客觀性質,又不能忽略主觀因素的作用。
社會主義經濟機制
社會主義的經濟機制是組織和管理社會主義經濟的一個廣泛和復雜
的體系。它包括相互制約的社會主義經濟諸因素的內在結合關系,及其推動社會主義經濟向前發展的作用機制。同時,它也包括國家組織管理經濟的機構,有關發展經濟的方針、政策,以及影響、制約經濟發展的杠桿。社會主義經濟機制組成部分之一的作用機制,作為社會主義經濟諸因素的內在制約關系,蘊含於社會主義經濟運行的本質中,因而是無形的。至於作為社會主義經濟機制具體形式的利用機制,是人們自覺地依據經濟規律所建立的實現經濟規律作用的具體形式,主要可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❼ 國家經濟是如何運轉的
1、是通過國家稅收完成資金的集中,通過財政完成資金的使用。
2、是通過國有企業上繳利潤,通過財政完成再分配。
3、是通過各級政府的罰沒收入,保證國家資金的不足。
原理
在國家經濟的運轉過程中,通過鼓勵技術發展和應用,通過教育培訓,通過各種各樣的宏觀政策,可以使得大家不斷提高T時間效率,提升社會總體需求來讓企業生產者獲得更多S收入,藉助市場競爭機制來促進大家更好更多的協同降低各種成本C,從而更多快好省的產生和積累出社會財富。
至於在微觀層面,每個人積累財富的數量級別程度,就在於大家不斷的自我提升和對於各種機會的把握了。
❽ 求曼昆的《經濟學原理》電子版和金融數學類書籍的電子版
有的。呵呵----第一章 經濟學十大原理 9
人們如何作出決策 10
原理一:人們面臨交替關系 10
原理二: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 11
原理三:理性人考慮邊際量 11
原理四: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 12
人們如何相互交易 12
原理五:貿易能使每個人狀況更好 12
原理六: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 13
原理七: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 13
整體經濟如何運行 14
原理八: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 14
原理九: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物價上升 15
原理十: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交替關系 15
結論 15
內容提要 16
第二章 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 17
作為科學家的經濟學家 17
科學方法:觀察、理論和進一步觀察 18
假設的作用 18
經濟模型 19
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 21
作為決策者的經濟學家 22
實證分析與規范分析 22
華盛頓的經濟學家 23
為什麼經濟學家意見分歧 23
科學判斷的不同 23
價值觀的不同 24
不懂裝懂的人和古怪的人 24
感覺與現實 25
出發吧! 25
內容提要 26
第三章 相互依存性與貿易的好處 26
一個現代經濟寓言 27
生產可能性 27
專業化與貿易 28
比較優勢原理 30
絕對優勢 30
機會成本和比較優勢 30
比較優勢與貿易 31
比較優勢的應用 31
邁克爾•喬丹應該自己修剪草坪嗎? 31
美國應該與其他國家進行貿易嗎? 31
參考資料 32
結論 32
內容提要 33
第四章 供給與需求的市場力量 33
市場與競爭 34
競爭市場 34
競爭:完全及其他 34
需求 35
個人需求的決定因素 35
需求表與需求曲線 35
其他條件相同 36
市場需求與個人需求 36
需求曲線的移動 37
案例研究 減少香煙需求量的兩種方法 38
供 給 38
個人供給的決定因素 38
供給表與供給曲線 39
市場供給與個人供給 39
供給曲線的移動 39
供給與需求的結合 40
均 衡 40
分析均衡變動的三個步驟 40
結論 42
內容提要 42
第五章 彈性及其應用 43
需求彈性 44
需求價格彈性及其決定因素 44
計算需求價格彈性 45
參考資料:用中點法計算彈性 45
需求曲線的變化 46
總收益與價格的需求彈性 47
案例研究 博物館門票的定價 47
需求收入彈性 47
參考資料:需求曲線的彈性和總收益 47
新聞摘錄 收費道路的彈性 48
供給彈性 49
供給價格彈性及其決定因素 49
計算供給價格彈性 49
供給曲線的變化 50
供給、需求和彈性的三種應用 50
農業的好消息能是農民的壞消息嗎? 51
為什麼石油輸出國組織不能保持石油的高價格? 52
禁毒增加還是減少了與毒品相關的犯罪? 53
第六章 供給、需求與政府政策 55
價格控制 55
價格上限如何影響市場結果 56
案例研究 加油站前的長隊 57
案例研究 短期與長期租金控制 58
新聞摘錄 紐約市的租金控制 59
價格下限如何影響市場結果 59
案例研究 最低工資 60
對價格控制的評價 61
稅 收 61
向買者征稅如何影響市場結果 62
向賣者征稅如何影響市場結果 63
案例研究 國會能分配工資稅的負擔嗎? 64
彈性與稅收歸宿 64
案例研究 誰支付奢侈品稅? 65
結論 65
內容提要 66
第七章 消費者、生產者與市場效率 66
消費者剩餘 67
支付意願 67
用需求曲線衡量消費者剩餘 67
低價格如何增加消費者剩餘 69
生產者剩餘 71
成本與賣者的意願 71
用供給曲線衡量生產者剩餘 71
高價格如何增加生產者剩餘 73
市場效率 74
仁慈的社會計劃者 74
參考資料:市場中看不見的手 74
市場均衡的評價 75
新聞摘錄 倒賣門票 76
結論:市場效率與市場失靈 77
內容提要 78
第八章 應用:稅收的代價 78
稅收的無謂損失 79
稅收如何影響市場參與者 79
無謂損失與貿易的好處 81
無謂損失的決定因素 82
案例研究 對勞動征稅的無謂損失 83
案例研究 亨利•喬治和土地稅 84
無謂損失和稅收收入隨稅收變動而變動 84
案例研究 拉伐曲線和供給學派經濟學 85
新聞摘錄 烏克蘭應該降低稅率來增加稅收收入嗎? 87
結論 88
內容提要 88
第九章 應用:國際貿易 89
貿易的決定因素 89
沒有貿易時的均衡 89
參考資料:比較價格和比較優勢 90
世界價格和比較憂勢 91
貿易的贏家和輸家 91
出口國的得失 91
進口國的得失 93
關稅的影響 95
進口限額的影響 96
貿易政策的結論 98
各種限制貿易的觀點 98
工作崗位論 98
國家安全論 99
幼稚產業論 99
新聞摘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和墨西哥的西紅柿 99
不公平競爭論 100
作為討價還價籌碼的保護論 100
新聞摘錄 雞肉人侵 100
案例研究 關貿總協定和實現自由貿易的多邊方法 101
結論 101
內容提要 102
第十章 外部性 103
外部性和市場無效率 104
福利經濟學:概述 104
生產中的負外部性 104
生產中的正外部性 105
案例研究 關於技術政策的爭論 106
消費的外部性 106
外部性的私人解決方法 107
私人解決方法的類型 107
新聞摘錄 一位憤怒的公民在呼籲 108
科斯定理 108
為什麼私人解決方法並不是總有效 109
針對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109
管制 109
庇古稅和補貼 110
新聞摘錄 實施中的污染許可證 112
對污染經濟分析的批評 112
結論 113
內容提要 113
第十一章 公共物品和共有資源 114
不同類型的物品 114
公共物品 115
搭便車問題 115
一些重要的公共物品 116
案例研究 燈塔是公共物品嗎? 116
成本-收益分析是一個難題 117
案例研究 一條生命值多少錢? 117
共有資源 118
共有地的悲劇 118
案例研究 資本主義、共產主義以及集體資源 118
一些重要的共有資源存 119
新聞摘錄 新加坡解決道路擁擠的方法 120
新聞摘錄 黃石公園應該像迪斯尼樂園一樣收費嗎? 120
案例研究 為什麼黃牛沒有絕種 121
結論 121
內容提要 122
第十二章 稅制的設計 123
美國政府的財政概況 123
聯邦政府 124
州與地方政府 126
稅收和效率 127
無謂損失 127
案例研究 應該對收入征稅,還是應該對消費征稅? 127
管理負擔 128
新聞摘錄 小企業和稅法 128
邊際稅率與平均稅率 129
定額稅 129
稅收與平等 129
受益原則 130
能力納稅原則 130
案例研究 如何分配稅收負擔 130
案例研究 橫向平等與結婚稅 131
稅收歸宿與稅收平等 132
案例研究 誰支付公司所得稅 132
案例研究 單一稅率稅 132
結論:平等與效率之間的交替 133
內容提要 134
第十三章 生產成本 134
什麼是成本 135
總收益、總成本和利潤 135
作為機會成木的成本 135
作為一種機會成本的資本成本 136
經濟利潤與會計利潤 136
生產與成本 137
生產函數 137
從生產函數到總成本曲線 138
成本的各種衡量 139
固定成本與可變成本 139
平均成本與邊際成本 140
成本曲線及其形狀 140
典型的成木曲線 142
短期與長期成本 144
結論 144
內容提要 144
第十四章 競爭市場上的企業 145
什麼是競爭市場? 146
競爭的含義 146
競爭企業的收益 146
利潤最大化與競爭企業的供給曲線 147
一個簡單的利潤最大化例子 147
邊際成本曲線和企業的供給曲線 148
企業的短期停止營業決策 149
案例研究 生意冷清的餐館和淡季的小型高爾夫球場 150
參考資料 覆水難收與沉沒成本 150
企業進入或退出一個行業的長期決策 151
用我們的競爭企業圖形來衡量利潤 152
競爭市場的供給曲線 153
有固定數量企業的市場 153
有進入與退出的市場供給 153
參考資料 如果競爭企業獲得零利潤,為什麼它們還在經營? 154
短期與長期需求移動 154
為什麼長期供給曲線會向右上方傾斜 155
結論 156
內容提要 156
第十五章 壟斷 156
為什麼會產生壟斷 156
壟斷資源 156
案例研究 德比爾的鑽石壟斷 156
政府創造的壟斷 156
自然壟斷 156
壟斷者如何作出生產與定價決策 156
壟斷與競爭 156
壟斷者的收益 156
利潤最大化 156
參考資料 為什麼壟斷者沒有供給曲線 156
壟斷的利潤 156
案例研究 壟斷葯品與無品牌葯品 156
壟斷的福利代價 156
無謂損失 156
壟斷的利潤:一種社會代價嗎? 156
對壟斷的公共政策 156
用反托拉斯法增強競爭 156
管制 156
新聞摘錄 波音的市場勢力 156
公有制 156
無所作為 156
價格歧視 156
關於定價的一個寓言 156
這個故事的寓意 156
價格歧視分析 156
價格歧視的例子 156
新聞摘錄 選拔最優壟斷者 156
結論:壟斷的普遍性 156
內容提要 156
第十六章 寡頭 156
在壟斷和完全競爭之間 156
只有少數幾個賣者的市場 156
雙頭的例子 156
競爭、壟斷和卡特爾 156
寡頭的均衡 156
寡頭數量如何影響市場結果 156
案例研究 歐佩克和世界石油市場 156
新聞摘錄 歐佩克中的爭執 156
博弈論與合作經濟學 156
囚犯的兩難處境 156
作為囚犯兩難處境的寡頭 156
新聞摘錄 現代海盜 156
囚犯兩難處境的其他例子 156
囚犯的兩難處境與社會福利 156
為什麼人們有時能合作 156
案例研究 囚犯兩難處境的比賽 156
針對寡頭的公共政策 156
貿易限制與反托拉斯法 156
案例研究 一次違法的通話 156
關於反托拉斯政策的爭論 156
新聞摘錄 玩具反斗城是反競爭的嗎? 156
結論 156
內容提要 156
第十七章 壟斷競爭 156
有差別產品的競爭 156
短期中的壟斷競爭企業 156
長期均衡 156
壟斷競爭與完全競爭 156
壟斷競爭與社會福利 156
參考資料:過剩生產能力是個社會問題嗎? 156
廣告 156
關於廣告的爭論 156
案例研究 廣告與眼鏡的價格 156
作為質量信號的廣告 156
品牌 156
案例研究 共產主義下的品牌 156
新聞摘錄 電視網也有品牌 156
結論 156
內容提要 156
第十八章 生產要素市場 156
企業的勞動需求 156
競爭的、利潤最大化的企業 156
生產函數與勞動的邊際產量 156
邊際產量值和勞動需求 156
參考資料 投入需求與產量供給:同一枚硬幣的兩面 156
勞動市場的均衡 156
均衡的邊際生產率 156
勞動供給的移動 156
勞動需求的移動 156
案例研究 生產率與工資 156
其他生產要素:土地和資本 156
土地和資本市場的均衡 156
參考資料 資本收入的各種形式 156
生產要素之間的聯系 156
案例研究 黑死病的經濟學 156
結論 156
內容提要 156
第十九章 收入與歧視 156
決定均衡工資的若干因素 156
補償性工資差別 156
人力資本 156
案例研究 日益增加的技能價值 156
能力、努力和機遇 156
案例研究 漂亮的收益 156
教育的另一種觀點:信號 156
案例研究人力資本、天賦能力及義務教育 156
超級明星現象 156
歧視經濟學 156
勞動市場歧視的衡量 156
僱主的歧視行為 156
案例研究 電車上的種族隔離與利潤動機 156
顧客與政府的歧視行為 156
案例研究 體育運動中的歧視行為 156
新聞摘錄男人、女人與工資 156
縮小中的工資差距 156
關於同工同酬的爭論 156
結論 156
內容提要 156
第二十章 收入分配 156
不平等的衡量 156
美國的收入不平等 156
案例研究 婦女運動與收入分配 156
案例研究 世界各國的收入不平等 156
貧困率 156
衡量不平等中的問題 156
新聞摘錄 正確衡量了貧困率嗎? 156
經濟流動性 156
收入再分配的政治哲學 156
功利主義 156
自由主義 156
自由意志主義 156
減少貧困的政策 156
最低工資法 156
福利 156
負所得稅 156
新聞摘錄 1996年的福利改革 156
實物轉移支付 156
反貧窮計劃和工作激勵 156
新聞摘錄 儲蓄與福利 156
結論 156
內容提要 156
第二十一章 消費者選擇理論 156
預算約束:消費者買得起什麼 156
偏好:消費者想要什麼 156
用無差異曲線代表偏好 156
無差異曲線的四個特徵 156
兩種極端的無差異曲線例子 156
參考資料 156
效用:表示消費者偏好的另一種方法 156
最優化:消費者選擇什麼 156
消費者的最優選擇 156
收入變動如何影響消費者的選擇 156
價格變動如何影響消費者的選擇 156
收入效應與替代效應 156
需求曲線的推導 156
四種應用 156
所有的需求曲線都向右下方傾斜嗎? 156
工資如何影響勞動供給? 156
案例研究 勞動供給的收入效應: 156
歷史趨勢、彩票贏家及卡內基的猜測 156
利率如何影響家庭儲蓄? 156
窮人喜歡接受現金轉移支付還是實物轉移支付? 156
結論:人們真的這樣想嗎? 156
想要的話直接在網路文庫里找。只在不行你吧郵箱給我。我給你。呵呵---
❾ 經濟是如何運行的 經濟學存在的目的是什麼
眾多獨立的社會組織以自己的經濟活動進行社會分工來實現經濟的運轉,社會生產的進行,國家則要為經濟運轉提供服務,如建立制度,保障公平等。經濟學屬於對經濟研究的一門學科,到一定階段會學校會教授一些經濟學知識,大學則有專門專業,目的是為了保障經濟的運行,促進經濟的發展,分析研究解決問題。
❿ 經濟體系是如何運作的
經濟體系運行的裝飾也是雨。股市有相同相似之處,主要原因是緊急的運行,必須有。上漲。橫盤。下跌再上漲,橫盤下跌。小幅調整。進二退一的規律,這樣運行。